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說明文的含義及有哪些說明方法

說明文的含義及有哪些說明方法

發布時間:2022-04-21 16:52:38

什麼是說明文說明文有什麼特點以及有哪些表達方法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來解說事物、闡明事理而給人知識的文章體裁。它通過揭示概念來說明事物特徵、本質及其規律性。說明文實用性很強,它包括廣告、說明書、提要、提示、規則、章程、解說詞、科學小品等。

通常情況下,說明文大致包括三種具體樣式:

一、帶有一定文藝性的,指科學小品,如《南州六月荔枝丹》

二、科普性為主的,如《向沙漠進軍》《宇宙里有些什麼》

三、實用性的,如說明書、解說詞等

說明文一般介紹事物的形狀、構造、類別、關系、功能,解釋事物的原理、含義、特點、演變等。《尚書禹貢》是我國最早的說明文。

說明文的應用廣泛,一般分為平實說明文和文藝說明文兩大類,也可依據說明對象與說明目的的不同,把說明文分為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兩大類。

文藝性說明文是通過文藝的形式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

說明文的特點是「說」,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識性。這種知識,或者來自有關科學研究資料,或者是親身實踐、調查、考察的所得,都具有嚴格的科學性。為了要把事物說明白,就必須把握事物的特徵,進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質屬性,即不僅要說明「是什麼」,還要說明「為什麼」是這樣。應用性說明文一般只要求說明事物的特徵,闡述性說明文則必須揭示出問題的本源和實質。

說明文的說明一定要有條理,說明的順序,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條理和人的認識規律來安排的。比如介紹景物,建築,多是根據地理環境、方位布局來安排;介紹事物源出、演變,多是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來安排;闡述事理又多按照事物的邏輯順序來安排。總之,是按照一定的順序,由表及裡,由實到虛,由分到合,由遠及近,由淺到深,逐步闡述。有時為了使別人更准確地認識事物,在某種情況下,只要不違背事物的特點、規律,也可以在順序上作某些調整。

說明是解說事物,剖釋整理的一種表達方法。對象不同,說明的重點和層次便不同。說明實體事物時,一般要注意空間的位置;說明抽象事理時,重在闡釋概念、特點、來源、結構、種類、異同、比較、聯系和功能等。

說明文是客觀地說明事物的一種文體,目的在於給人以知識:或說明事物的狀態、性質、功能,或闡明事理。《中國石拱橋》屬於前者,它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說明中國石拱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的特徵。《大自然的語言》屬於後者,文章科學地說明了物候學知識。說明事物特點和闡明事理是說明文的兩種類型。

為了把事物特徵說清楚,或者把事理闡述明白,必須有相適應的說明方法。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等。寫說明文要根據說明對象和寫作目的,選用最佳方法。採用什麼說明方法,一方面服從內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選擇的自由。是採用某一種說明方法,還是採用多種說明方法,是採用這種說明方法,還是那種說明方法,可以靈活,不是一成不變的。

說明要有順序,這是使說明內容條理化的必要條件。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說明的時間順序和記敘的時間順序相似。空間順序,要特別注意弄清空間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裡、大小、上下、前後、左右、東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邏輯順序,常以推理過程來表現。採用什麼順序,主要取決於作者所說明對象的特點。說明事物的發展變化,時間順序容易表示清楚。寫建築物的結構,離開空間順序難讓讀者看明白。說明事理用邏輯順序,正便於體現事理的內部聯系。

說明語言的准確性,是說明文語言的先決條件。表示時間、空間、數量、范圍、程度、特徵、性質、程序等,都要求准確無誤。說明的實用性很強,稍有差錯,會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如有一篇說明文寫道:「一隻蜻蜓一晝夜可以吃2 400隻蚊子。」2 400隻蚊子聚在一起,比蜻蜓的身體要大許多倍,這顯然是不可能的。這個差錯是怎樣產生的呢?原來據統計,蜻蜓一小時可吃蚊子50隻到100隻。一小時吃100隻,一天24小時,當然要吃2 400隻了。作者的乘法計算是無誤的,卻忽略了蜻蜓不可能在一天24小時之內一刻不停地吃蚊子。這就鬧出了笑話。

在准確的前提下,說明的語言有的以平實見長,有的以生動活潑見長。由於說明的對象和作者語言風格的不同,說明的語言也是多種多樣的:或概括,或具體;或簡潔,或豐腴;或精練,或詳盡;或平易朴實,或幽默風趣,總之不拘一格。

❷ 什麼是說明文說明文有什麼特點說明方法有那些

什麼叫說明文?說明文是一種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體。它是對客觀事物的性狀、特點、功能和用途等等做科學的說明的。它既不像記敘文那樣重在記敘、描寫和抒情,也不像議論文那樣,重在闡明主張,批駁謬論。說明文通過說明客觀事物,使人增長知識和技能。

那麼,怎樣寫好說明文呢?

一、要抓住事物的特徵

一篇說明文寫得好不好,主要看它有沒有抓住事物的特徵,寫出來是不是使讀者得到具體而明確的認識。比如,你參觀了動物園,要向小讀者介紹長頸鹿。什麼是長頸鹿的主要特徵呢?跑得快,斑紋美麗,這些都不是長頸鹿獨具的特點。長頸鹿最主要的特徵是脖子長,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動物,母鹿身高四米多,公鹿五米左右,最高的記錄是五米七八。它有四條又細又長的腿,還長著一個特別長的脖子。令人驚奇的是,它的頸椎骨只有七塊,數目和人的頸椎骨一樣。長頸鹿的七塊頸椎骨排起來,就是它的長脖子,每塊頸椎骨的長度就可想而知了。只有把這些寫清楚,才算抓住了長頸鹿的主要特徵,稱得上是一篇較好的說明文。否則,你就說不明白。

那麼,怎樣去抓特徵呢?

首先,要細致觀察。文章是客觀事物的反映,只有深入細致觀察,才能對事物了解得清楚。河南鄭州市七中劉偉同學寫了一篇介紹《粉蝶》的說明文,文中對粉蝶的種類、形態、生活習性,粉蝶為什麼不能在清晨飛舞,以及它對農作物有哪些危害等等,都寫得清清楚楚,有根有據。這篇說明文曾被一些學校選為教材。劉偉同學為什麼能寫出這樣好的文章呢?這是因為他平時時生物就有濃厚的興趣,並且能親自實踐,仔細觀察。兩年裡,他製作了四百多個標本,光粉蝶標本就制了三百多個,共有五、六個種類。他在談體會時寫道:

「昆蟲的個體很小,特別是頭部構造很難觀察。我就向老師借了一個放大鏡,我觀察的東西就廣泛了,昆蟲中有粉蝶、蜜蜂、蝗蟲、蜻蜓、蚊子、蒼蠅等等;植物葉子中有柳葉、梧桐葉、榆葉、槐葉等等,還有草葉和花木……我常把放大鏡、筆、記錄本帶在身邊,上下學路上,去公園遊玩時抽空作些觀察,並記下主要觀察內容。」

其次,要查閱資料。我們不能事事親身經歷,而說明文又要求特徵准確,材料翔實,這就需要查閱有關的資料,靠前人總結出來的經驗來印證。比如,有個在長沙讀書的中學生,到北京旅遊,參觀了故宮,很想向同學們進行介紹。於是,他不但記下了參觀的印象,還買了一張《故宮旅遊圖》和一本《北京十大名勝》,從中了解故宮的歷史、地理位置和建築特點。這樣,他就知道:「故宮又名紫禁城,是我國明朝和清朝兩代的皇宮,有五百多年的歷史。整個宮城呈長方形,佔地七十二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間。周圍環繞著十多米高的城牆,牆外是五十多米寬的護城河。城牆的四角上,各有一個玲瓏奇巧的角樓。故宮建築群規模宏大,布局統一。我國明朝初年,為了修建這座宮城,曾經『役使十萬工匠和百萬夫役。』故宮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上面說的這些具體數字、建築特點,不查閱必要的資料,自然很難掌握。

最後,還要學會比較。世界上的事物千差萬別,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點,即使是一類事物,也各具特徵。世界上沒有絕對相同的兩片樹葉。孿生兄弟,長得再相似,也能區別出來。抓住事物的特徵,就是抓住這個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不同特點,從共性中發現個性,從一般中找到特殊。事物的特徵往往在同別的事物相比較中顯示出來。比如,要說明中國是一個大國,這個「大」字就很有學問。你可以直接說,中國的面積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也可以用比較的方法來說明。中國的面積,與法國比,有十七個法國大;與日本比,有二十五個日本大;與英國比,有三十九個英國大;我們祖國的面積,相當於整個歐洲。這樣一比較,既具體,又生動,很有說服力。

總之,要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徵,一方面靠親身實踐,細致觀察,另一方面又要善於向書本和有經驗的人學習,同時還要周密思考。學會比較,努力去熟悉所要說明的事物。

二、說明要有條理

要想寫好一篇說明文,除了要抓住事物的特徵外,還要掌握事物本身的條理。依據事物本身的條理來說明,就是要從復雜情況中理出頭緒,把事物的特徵,事物各部分的關系說清楚,所謂說明有條理,就是行文線索要清楚,層次要分明,不能想到哪裡,寫到哪裡。如果顛來倒去地寫,文章的頭緒紊亂,同樣也會說不明,道不白。葉聖陶先生寫過一篇《景泰藍的製作》的說明文,十分注意文章的條理性。作者抓住「做胎」「掐絲」、「塗色」、「燒制」、「打磨」五道關鍵的工序,對每道工序的製作和原理都做了詳細的說明。結構嚴緊,條理清楚。

說明文有兩種,一種是說明具體事物,如介紹一種新品種;一種是說明抽象事物,如「什麼是世界?」。但是無論是具體事物還是抽象事物,都有其特徵,都有它的構造和結構,只要我們遵循事物的規律,按照一定順序加以說明,條理也就清楚了。

說明具體事物的文章,可以由上到下,由前到後,由外到內,由主到次地寫,使讀者容易了解各部分的相互關系。例如,你們學過的《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一文,作者茅盾是這樣介紹這個普通小院的結構的:

「這個院子跟附近的許多院子沒有什麼差別,周圍是半人

高的木柵欄;左邊是一間獨立的小屋,屋裡有一口井;右邊是

兩間正屋,每間大約一丈見方,前面有走廊;正屋的下面是個

地下室,半截露在地面,是做廚房用的,從一邊小梯子走下去。

——這樣一個院子,在當年是第比利斯小市民住宅的標准樣

式。

讀了這段文章,我們對這個地下印刷所的方位、構造和樣

式一目瞭然,就是因為作者按照這樣的順序來說明——由外到內,由左到右,由上到下。

有的同學在介紹具體事物的時候,沒有事先根據這些事物的相互關系理清脈絡,歸納分類,結果往往容易出現關系凌亂、層次不清的毛病。例如,有一篇介紹商品的文章是這樣寫的:

「青年食品商店出售各種罐頭、乾果、香煙和名酒。有菠蘿罐頭、桔子罐頭!荔枝幹,有中華牌香煙、牡丹牌香煙、前門牌香煙;有桂元干、葡萄乾,有汾酒、竹葉青,還有清蒸元魚罐頭以及聞名世界的茅台酒等等,花色多樣,品種齊全。」

這段話中所列舉的商品,既有種概念,又有屬概念,既有並列的關系,又有從屬的關系。作者沒有按照這些商品之間的內在關系歸納說明,而是想到哪裡寫到哪裡,層次不清,條理不明。這段話應該改為:

「青年食品商店出售各種罐頭、乾果、香煙和名酒。罐頭有菠蘿罐頭、桔子罐頭、清蒸元魚罐頭等;乾果有桂元干、葡萄乾、荔枝乾等、香煙有中華牌、牡丹牌、前門牌等;名酒有茅台酒、汾酒、竹葉青等。花色多樣,品種齊全。」

說明抽象事物的文章,不但要說明事物是「這樣的」,而且要進一步說明「為什麼會這樣的。」這就要按照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步步深入地加以說明,或由淺入深,或由表及裡,或由具體到抽象,或由原因到結果,或由現象到本質,或由數量到質量,或由特殊到一般等等。例如,鳥為什麼會飛?人為什麼會做夢?都屬於這一類。如果是說明事物的變化發展過程,可以按照時間的順序。如果屬於介紹生產技術,可以按照生產的程序。只有按照事物本身的條理,來確定說明的順序,文章才能寫得眉目清楚。

當你讀完這篇文章以後,請你不妨做做這樣的練習:

假如你有一位在北京上學的朋友,暑假裡,他想到韶山參觀毛主席的故居(你住在韶山附近),希望你陪他一起參觀。但是,他不知道怎麼走最方便,怎樣才能順利地找到你家。那麼,請你寫封信告訴他:你家的地址,從北京到長沙應該坐幾次車,到了長沙,又怎樣才能找到你的家,你家的四周有些什麼可供辨認的特點和標志。要求使你的朋友看了你的信以後,在路上不必多打聽就能順利地找到你家。

三、說明文的語言要確切、簡潔、通俗

確切:說明文內容的科學性和專業性都比較強,它要求語言要確切,不能誇大和縮小。比如,有個同學知道他們學校種了很多樹,綠化搞得不錯,他在《我們的校園》一文中寫道:「我們學校的綠化面積在全市中學居首位。」這樣寫就有不夠准確的地方。如果有人問:「貴校的綠化面積到底有多少?你怎麼知道別的學校都不如貴校呢?」這位同學恐怕就不好回答,因為他只知道本校綠化搞得好,還來不及進行一番仔細的調查研究。所以,這句話可以改為:「目前,我校的綠化是全市綠化搞得好的學校之一。」加上「目前」二字,不包括「過去」和「未來」;加上「之一」,就不是「唯一」。這樣就比較確切了。

語言確切,首先是用詞准確。說明文最忌含糊其詞,什麼「大概」、「差不多」、「可能」……模稜兩可,該肯定不肯定,該否定不否定,用來說明事物就不容易做到恰如其分。《中國石拱橋》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話:「趙州橋橫跨在洨河上……修建於公元六○五年左右,到現在已經一千三百多年了,還保持著原來的雄姿……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五十點八二米,兩端寬約九點六米,中部略窄,寬約九米。」

這段話中的數字,有的是約數,有的是確數。因為趙州橋在哪年建成,史書上已經找不到確鑿的記載,所以只能說個約數;而趙州橋的長度,卻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這不但要說明實有其橋,而且從這些具體精確的數字,可以看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寫說明文,一定要下功夫選取「最恰當的」、「最精確的」語言來表達。

簡潔:語言簡潔,就是精煉,干凈利落,用盡可能少的話,把事物說清楚,不要羅嗦重復、拖泥帶水。比如「大雪把鐵路淹沒無蹤」,「下水游泳應注意些什麼」,這兩句話中的「無蹤」和「下水」都是重復多餘的話,應該刪去。

為了做到說明文的語言簡潔,還要防止不必要的「引伸」和「寓義」。有些同學習慣於寫記敘文,喜歡形容和描寫,初學寫說明文,有時也要來一番「引伸」和「寓義」。比如,有一篇介紹《松樹和柳樹》的說明文,結尾是這樣寫的:

「我們既要學習松樹堅強不屈的品格,又要學習柳樹栽在哪裡,就在哪裡生根的精神。」

記事抒情的文章,自然可以這樣寫,說明文就沒有必要了,寫了反而「畫蛇添足」,不簡潔了。

通俗:語言通俗,就是運用群眾中明白通順的話,把本來是抽象的概念說得具體生動,把本來深奧的道理說得淺顯易懂。下面,讓我們看看這段說明:

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注意了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同氣候的關系,據以安排農事。杏花開了,就好象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象在暗示要趕快種穀子,布穀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麼:「阿公阿婆,割麥插木。」這樣看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

這些自然現象,我們古代勞動人民稱它為物候。

以上一例,是關於什麼是物候的說明。作者使用的語言通俗,說明具體而生動。它把氣候變化和動物活動、植物生長、農業生產的關系都說清楚了。

說明文的語言要通俗,並不是不要生動、有趣。葉聖陶先生在《文章例話》中說:「說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來說話,說明文未嘗不可帶一點風趣。」有些說明文運用擬人、比喻、引用等修辭手法,寫得很有趣昧。例如:

(1)莊稼有了化學朋友,就不怕生物界敵人的進攻了。

(2)蜻蜓被譽為昆蟲里的「飛行之王」。在悶熱的夏季,暴雨將至或驟雨初歇,蜻蜓常常三五成群在空中飛舞。它好似一架飛機,而飛行技巧卻遠遠高超於飛機之上。

(3)「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這是華北中部地區流行的一句農諺。這句農諺說明種莊稼要看節氣。

例①運用擬人寫法,讀來頗有情趣。例②把蜻蜓和飛機相比,貼切生動,使被說明的事物變得淺顯易懂。例③引用農諺,通俗地講解了節氣與種莊稼的關系。

❸ 什麼是說明文說明方法有哪些

讀懂說明文——基礎篇
說明文和記敘文有很大的不同,記敘文經常需要揣摩作者的感情,了解文章的主旨,結合主旨來答題,具有較強的主觀性。說明文的考察常常是客觀的,具體考察學生對於句子的正確理解,是否忠實於原文。說明文中更常出現的是對說明文基礎知識的考察。說明文的基礎知識有哪些?我們需要了解什麼,怎樣去答題?此篇文章將一一揭曉答案。
關於說明文的基礎知識我們需要了解哪些,在考試的時候常常以什麼樣的形式出現的呢?

一、說明順序。
【考察方式】
1)准確理解局部或整體的說明順序;2)能夠按照一定的說明順序排列句序。
【詳解】說明文順序主要有三種: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和邏輯順序。
1.時間順序:即以事物發生、發展的時間先後來安排說明順序,從而寫出事物的發展變化情況。這種順序一般用於人物的生平介紹、科學觀察記錄,說明事物或事理發生、發展或製作過程一類的說明文。如:《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一文是按從古到今的時間順序寫的。《活板》一文是按活板製作的程序寫的。
2.空間順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間存在形式,或從外到內,或從上到下,或從前到後,或由遠及近依次進行說明。這種說明順序,一般用於說明事物的形狀、構造特徵。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按照瞻仰的路線由遠及近、由低到高,先四周後正中,先台階後碑身、碑座等依次進行介紹。
3.邏輯順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內部聯系或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來安排說明順序。事物的內部聯系包括因果關系、層遞關系、主次關系、總分關系、並列關系等;認識事物或事理的過程則指由淺人深、由具體到抽象等等。如《死海不死》一文,由現象到本質(成因)揭示了死海的特徵,並介紹了死海的現狀和未來,層層深入,邏輯條理十分清楚。
解答第一種問題比較簡單,熟記這三種順序,根據文意判斷其順序;第二種問題把幾個句子打亂,要求按照一定的順序將其排列起來,那麼要注意了,首先要看和前後句的銜接,哪一句的關系更加緊密,然後判斷幾個句子之間的順序是什麼,然後按照這個順序排列起來。
【超級體驗】
正因為指紋的這些特性,它很早就引起人們的興趣。(A)現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指紋在醫學上又有了新的用途,有的醫生發現,通過檢查人的指紋、掌紋,能夠查出某些疾病。(B)在古代,人們把指紋當作「圖章」,印在公文上。(C)近年來,指紋又和電子計算機成了好朋友。(D)據說,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開始利用指紋破案。科學家已研製出一種「指紋鎖」,這種鎖的鑰匙就是人的指紋。當人們開門時,只要用手按一下設在門上的計算機,計算機就能迅速准確地識別開門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話,門馬上就自動打開了。
以上這個段落的句首標有(A)(B)(C)(D)的四個句子,句子的順序不合理,將正確順序的字母寫出。
【參考答案】BDAC
這段話有很明顯的時間狀語詞,因此我們可以依照時間來判斷順序,從古到今依次應該是BDAC。

二、說明結構。
【考察方式】
1)准確理解全文的結構特點;
2)掌握過渡句段、照應句段、總括句段的作用;
3)對局部內容在全文中的地位及作用做出闡述,並說明是否刪掉的理由。
【詳解】說明文常用的結構模式有兩種。
1.總分式:包括總--分、分--總、總--分--總等,事物說明文多用總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並列方式安排。
2.遞進式:事理說明文多用遞進式結構,一層一層地剖析事理。
文章的結構有上面的兩種,因此第一類的題目不難懂。
第二類題目,
過渡句段的作用:承上啟下,總結上文,引出下文,一般可以成為中心句;
照應句段的作用:前後呼應,突出強調某一個特點或者作者的某種觀點。
總括句段的作用:總結上文,通常是對全篇的一個總結和概括。
第三類題目:局部內容的作用通常考察的就是上面的三種句段,因此參考第二類。

三、說明方法。
【考察方式】
能夠快速判斷文中所用的說明方法,並闡述其作用。
【詳解】
為了把事物特徵說清楚,或者把事理闡釋明白,就要使用恰當的說明方法。常用的說明方法有如下9種:舉例子、列數字、分類別、作比較、下定義、打比方、作詮釋、摹狀貌。可能同學們對「作詮釋」和「摹狀貌」有點陌生,考試對這兩種說明方法要求不高,我們在這里大概解說一下:
1) 作詮釋是對事物進行解釋的一種說明方法。下定義與作詮釋的區別是:定義要求完整,即定義的對象與所下定義的外延要相等,並且要從一個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內涵;而詮釋並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內涵就可以了,並且解釋的對象與做出的解釋外延也可以不相等。如《死海不死》一文"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用的便是作詮釋的說明方法,這里的"死"指的是魚蝦草木的死,因為死海鹹度很高,生物不能生長,所以叫"死海",這就部分地揭示了死海的特徵。
2) 摹狀貌:就是通過具體的描寫揭示事物的特徵,有助於把被說明的對象說得更具體、生動。如《中國石拱橋》中"這些石刻的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態萬狀,惟妙惟肖"。這樣的說明顯得十分生動、活潑。
作者使用某種說明方法的目的,都是為了說明它的「說明對象」,我們要注意幾種說明方法的特點。比如說:舉例子和列數字給人更直觀的感覺;作比較可以突出某一方;打比方使說明更加生動。總之,說明方法的作用常常是化抽象為具體,化復雜為簡單,或平板為生動。

在本文中我們從說明順序、說明結構和說明方法三個方面來討論說明文的基礎知識,以及這些基礎知識的考點、答題方向和答題技巧。基礎知識的積累和一些小小的技巧一定可以幫助大家在說明文閱讀中越行越遠。

讀懂說明文——理解篇
說明文最重要也是最難的一點就是對於文意的理解,包括對詞語的理解和句子的理解。初中說明文基本選取的是最新科技成果、自然生態、人類環境等方面的文章。這些文章一般都要求語言的嚴密精確,在設題的時候,出題者常常故意設置一些障礙,故意曲解原文的意思,阻礙我們對文章的正確理解,面對這種問題,怎麼解決呢?這篇文章將為大家指點迷津。
(一)理解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
理解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是說明文考察的一個重要部分,經常考察的詞語有三種:
1.閱讀材料中常常出現一些科學術語、科學概念需要大家解釋它的具體含義和作用;
2.要求能夠具體解釋一些重要代詞,如「這個」、「那些」等所指代的內容;
3.修飾限制性的詞語,能對其作用闡釋清楚。常常是副詞,程度副詞或者否定副詞等等。
【考察題型】
1. 從原文中擇取某一個詞,「請談談這個詞的含義/作用」。
2. 這個詞可以不可以刪去/替換成另一個詞,請說明原因。
【詳解】
針對第一種題型,談談詞語的含義和作用,我們要針對三種詞語分別進行分析。
第一種詞語一般在原文中是關鍵性的詞語,或者要求我們對其定義,因為其定義是分散的,我們要做的是一個提取信息,對其歸納總結的作用;或者要求我們針對一個定義,指出指稱的具體內容。
第二種詞語當上文中已經出現過一個詞語,後文為了避免重復而用一個代詞來代替,這種情況常常考察你代詞指代物是什麼。
第三種詞語常考察的方式是問你是否可以刪除或者去掉,這種詞語經常是程度副詞,對整個句子有重要的限定作用,一般來說,去掉之後句子的意思會發生改變,甚至完全改變,曲解原意,影響了語言的嚴密性。
【範例分析】
芝加哥目前擁世界上三座最高的建築——西爾斯塔,阿莫科塔和約翰•漢考克心。但它們將很快成為「矮子」。去年底,芝加哥一位名叫李•洛林和一位名叫保羅•貝特勒的著名房地產擁有者宣布,他們將在一百零五層高的西爾斯塔附近,建一座一百二十層的摩天大樓從而打破西爾斯塔在世界建築史上的最高建築藝術的代表,「他們要站在我們的建築上俯視西爾斯塔的塔頂。」
目前,這一高層築的籌備工作已基本就緒,已於今年第二季度開工,預計三年完工,整個工程費用預計達三四億美元。
該建築總高為一千九百一十四英尺,盡管它比西爾斯塔高出十五層,但佔地面積為一百五十萬平方英尺。西爾斯塔高一千五百五十二英尺,占面積四百二十萬平方英尺,每層的建築面積為五萬平方英尺,將要建築的這座摩天大樓每層的建築面積只有六千五百——八千平方英尺。整個建築呈火箭形。用戶可根據自己的需要租用層次。
1.「芝加哥目前有三座世界上最高的建築」中「目前」是不能去掉的,理由是 。(提示:這種題目的答題方式是分析有這個詞和沒有這個詞的區別,然後從說明文語言的嚴密性來說)
2.「但它們將很成為'矮子」句中「將」說明 。「矮子」是指 。
3.貝特勒的話中兩次出現「建築」。 第一個「建築」是指 ; 第二個「建築」是指 。

【參考答案】:1.「目前」表示時間,強調在新樓建成之前只有三座最高的建築,建成後就會有四座。去掉就不準確。2.不久就會有新的高樓誕生 有更高的大樓超過它們,使它們成為矮子3.建築事業 建築物
【深度解析】這三道題都屬於對詞語的理解的考察,第一道題和第二道題的前半部分,都是關於第三種詞語,即程度副詞;第二道題的後半部分在原文中可以定位,屬於某種意義上的「代詞」,第三道題就是在於對實詞的理解了,只能落實到原文去檢驗。

(二)理解說明文中的句子
在說明文對句子的考察通常以下面幾種方式呈現:
(1)這個句子是從原文中摘取出來的,應該放到文章的哪一個位置?
(2)這個句子在文章中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和作用。
(3)本文或者本段的中心句是什麼?
(4)下面幾個選項中對原文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第一種題目是隨機出現的,同學們應該注意每句話之間的銜接和關系;第三種題型,我們已經在主旨篇講過,如何去原文中尋找中心句。
第二種題型,句子的意義和作用,在說明文考察不多,如果出現這樣的題目,一般來說,這個句子是一個比喻句,作者為了說明一樣事物怕表達不清楚,因此用比喻的方式幫助大家理解。
【實例分析】
問:如何理解「人體就像是一台設置精妙的電腦,大腦就是CPU,如果CPU出現問題,整台電腦都會陷入癱瘓。」
答:這句話用比喻的手法(第一步,指出特殊手法)強調了大腦對於人體的重要性(第二步,指出比喻的特殊含義),用比喻的方式使讀者的感覺更加直觀,幫助理解文意。(第三步,說明好處)。
第四種題型,經常以選擇題的情況出現,列出四個句子,讓你尋找對原文理解正確或錯誤的一項。
如何去做這樣的題目呢?分三步走:第一步,到原文定位,從文中找出選項中的每一個句子,逐字逐句去對著看,是否有不同;第二步,找出不同點,如果和原文不同,要看看是什麼不同,也許只是兩個近義詞的區別,那麼這樣和原文意思就相符,如果有以下幾種不同,就要警惕
A.是不是顛倒了邏輯因果? B.是不是誇大或者縮小、提前或者推遲了原文的內容?
C.是不是原文沒有給出? D.是不是絕對化了

說明文語言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准確性和嚴密性。表示時間、空間、數量、范圍、程度、特徵、性質、程序等,都要求准確無誤。因此我們在理解文章詞語和句子的意思的時候,一定要從嚴密性和准確性去判斷。

讀懂說明文——主旨篇
初二年級我們開始比較大規模地接觸說明文,說明文不僅在我們的課文中佔了比較大的比重,同時也在考試中頻繁出現,因此,我們要開始學會讀懂說明文,怎樣才算是讀懂了說明文呢,從整體來說,需要了解說明文的說明對象、整體結構;從局部來說,我們需要理解說明文的重點詞句、說明文的說明方法等。在這個章節中,我們將要進入讀懂說明文的第一步——明確文章主旨,如何提取說明文的中心,以幫助我們找准做題的入手點。
首先我們可以明確的是科技說明文的閱讀答案幾乎都是可以從直接原文中找到答案的,包括文章的主旨。學過說明文的同學們應該知道,什麼叫做事物說明文,什麼叫做事理說明文。簡單地說,說明文可以被分為兩種:
1. 事物說明文,說明對象是事物,包括事物的特徵、外形、功能、性質、狀態等。
2. 事理說明文,說明對象是抽象的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質、事物內部或者事物之間的關系。
盡管我們明確了概念,還是常常被一些表象所迷惑,因為大部分的說明文都是事物和事理相結合的,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有幾個錦囊妙計

【錦囊妙計】
1. 判斷事物說明文:當文章當中不斷出現同樣的一個名詞(一種事物),每一個段落,或者是相鄰的兩三個小段都在說明這個事物的一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方面的屬性,當你讀完文章之後,你恍然大悟「(這個事物)是什麼」,如我們學過的《活板》,說了活板的歷史、製作方式、好處等。讀過之後我們明白了「活板是什麼」。
2. 判斷事理說明文:當文章當中不斷出現同樣的一個或幾個名詞(一種事物或幾種事物),這種或這些事物身上或之間有某一種現象,文章先告訴你這種現象怎樣,然後引導你去解開現象的謎底,告知你現象之後的本質,幾種事物之間的聯系,看完文章之後,你知道「(這個/這些事物)怎麼了,為什麼會這樣。」如我們學過的《沙漠里的奇怪現象》,文章首先告訴我們沙漠里有一些什麼樣的奇怪現象,然後引導我們用科學的依據解開謎底,告訴我們產生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

【超級體驗】
憑借這個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了解一篇文章是事物說明文還是事理說明文,要判斷這一條,要注意題目給我們的暗示。請同學們注意以下題目,判斷一下哪些是事物說明文,哪些是事理說明文: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溫室效應》、《松鼠》、《載人宇宙飛船》

【點撥】
根據我們前面的錦囊妙計,其實同學們可以很容易看出,在標題中《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是試圖解釋花兒紅的原因;《松鼠》、《載人宇宙飛船》都是一種事物,通常事物說明文所說明的對象要麼就是用很科學的方式描述出來的舊的事物,要麼就是我們不熟悉的新的事物;那麼《溫室效應》也只是一個名詞,到底是事物還是事理呢,那麼我們就要考慮,溫室效應是一種東西嗎?還是一種現象,很顯然,我們可以輕易得出《溫室效應》是事理說明文。

除了判斷我們的說明對象是事物還是事理之外,我們常常被要求找出文章當中的中心句,文章的中心句一般潛藏在哪裡呢?
1)文章的開頭。
說明文大部分都是開門見山,開篇點題,通常在第一段甚至是第一句就點明了本文要說明的中心。在大部分的事物說明文中,第一句就提出了說明對象,並且用下定義的方法告訴你,說明對象是什麼。如「核能俗稱原子能,它是原子核里的核子——中子或質子,重新分配和組合時釋放出來的能量。」這篇文章探討的是核能,第一句話就指出了文章的中心。
2)文章中的過渡句
這種情況常常出現在事理說明文中,因為事理說明文總是有現象和本質的銜接。常常在文中有過渡句,這個時候過渡句便是全文的中心。
3)文章中議論性的句子
說明文主要以說明為主,偶爾在文章中穿插的議論性的句子通常是比較特殊的,這時候,請同學們一定要注意了,議論性句子極有可能就是全文的中心。
4)在字里行間
這句話的意思是有的文章沒有辦法找到某一個特定的中心句,那麼就在字里行間,需要我們自己去概括,甚至巧妙把原來說得比較間接的句子用直接一點的方式說出來,或者用一個特定的詞語來歸納。
如「這段話/本文介紹了(說明對象)的(特徵/功能/原理/發展歷史/構造……)」

【超級體驗】
用水來切削鋼板,問題遠比採煤復雜得多。因為薄鋼板的極限強度可承受大約700兆帕的壓強,將水壓增加到如此高的壓強時,再好的密封設備也很容易磨損而導致滲漏。為了解決密封問題,科學家們在水中加入了5%的可溶性乳化油,這樣既起到潤滑作用,又提高了密封效果。同時對密封的高壓泵也作了特殊的處理,在雙層密封環中注入油液,利用油液在高壓下黏性變得很大的特點,保證高壓水泵設備的密封性。
其次是水沒有固定的形態,因此,當水從噴管噴出的時候,會立即散開。密集的水柱一散射,不僅降低了水的壓力,而且也不能准確地進行切削。於是科學家們設法在水中加了一些長鏈聚合物,如聚乙烯氧化物。水分子依附在這種長鏈聚合物上使噴嘴射出的水流宛如黏起來的一條長線,在射出很長一段距離內不會散開,並保持著強大的壓力。
遇到的第三個問題是,由於水流壓力大,噴管上噴嘴的強度要高,同時孔徑要小,使噴出的水流能准確無誤地命中目標。現在高壓水槍的噴嘴是用高級硬質合金、藍寶石、金剛石等材料製成的,其孔徑僅有0、05毫米,而且噴孔內壁光滑平整,能承受的水流壓力可達1700兆帕。
問:上文中的中心句是?
答:
【解析】很顯然,是第一句「用水來切削鋼板,問題遠比採煤復雜得多。」三段都在陳述為什麼用水來切削鋼板復雜。

❹ 什麼是說明文

說明文是一種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體裁。對客觀事物做出說明或對抽象事理的闡釋,使人們對事物的形態、構造、性質、種類、成因、功能、關系或對事理的概念、特點、來源、演變、異同等能有科學的認識,說明文的中心鮮明突出,文章具有科學性,條理性,語言確切生動。

它通過揭示概念來說明事物特徵、本質及其規律性。說明文一般介紹事物的形狀、構造、類別、關系、功能,解釋事物的原理、含義、特點、演變等。說明文實用性很強,它包括廣告、說明書、提要、提示、規則、章程、解說詞等。

說明文有的是以時間為序,有的是以空間為序;有的由現象寫到本質,有的由主寫到次;有的按工藝流程順序來說明,有的按事物的性質、功用、原理等順序來說明。


說明的順序

常見的說明順序如下,適當地安排說明順序,有助讀者逐步掌握說明內容。

時間順序:按照事物發展的先後順序來作說明:由早到晚、由春到冬、由古至今等。一般來說會先把說明對象按具體情況以時段為序劃分成若干段落,逐段說明。說明時並非像流水賑般記錄整件事情的始末,而是抽取最能突出說明對象特徵的內容來寫。

空間順序:按照空間轉移的順序來作說明:由內至外、由上至下、由前到後、由左至右、由東到西、或倒過來由外至內、由下至上等。運用空間順序說明時,必須清楚交代觀察的轉移,文章的脈絡才會清晰。

邏輯順序:按照事理的邏輯關系來作說明:由因到果,由淺到深,由主到次,由一個類別到另一類別,由一般到個別等。使用這種說明順序,不但便於說清個別事物的特質,還有利於揭示各種事物之間的互相關系。

分述、總結,適當地安排說明層次,使文章條理井然,讀者更容易全面掌握說明對象的特點。




(4)說明文的含義及有哪些說明方法擴展閱讀:

說明手法

分類說明: 根據事物的性質、功能等一定標准分門別類,逐一說明。

數據說明: 用數據精確地說明對象。好處是運用准確的數據,能准確和科學地顯示事物的特點,增加可信性及說服力。

舉例說明: 舉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來說明事物的本質、特徵。好處是通過具體事例來說明事物的特點,把抽象、復雜的事物或事理說得具體。

注釋說明: 從側面對事物的某一特點做解釋。

描述說明: 具體地描述說明對象的現象、狀態或變化。這方法能增強吸引力,使事物呈現在讀者眼前。

比較說明: 作比較是將兩種類別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現象加以比較來說明事物特徵的說明方法。好處:突出強調說明對象的特點。

比喻說明: 以人們熟悉的事物來比喻說明的對象。這方法能把抽象的事物或事理解說得具體易明。

引用說明: 引用名人的名言或文學作品來說明,這方法能讓讀者更相信作者的文章。

點列說明: 使用點列的方式令文章更清晰。


❺ 說明文十二種說明方法是什麼

說明文的說明方法一般有10種:舉例子、打比方、下定義、作詮釋、摹狀貌、作比較、列數字、分類別、引資料、畫圖表。

1.舉例子,是通過列舉有代表性的、恰當的事例來說明事物特徵的說明方法。
2.打比方,通過比喻的修辭方法來說明事物特徵的一種方法。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形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的說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3.下定義,一種用簡潔明確的語言對事物的本質特徵作概括的說明方法。
4.作詮釋,說明文章中對事物的性質和特徵進行解釋的一種說明方法。
5.摹狀貌,通過描寫事物的形狀或面貌來說明事物特徵的一種說明方法。
6.作比較,是說明文中將兩種類別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現象等加以比較來說明事物特徵的說明方法 。
7.列數字,列數字也叫列數據,是從數量上說明事物特徵或 事理的方法,使語句更准確、更科學、更具體、更具說服力。數字要准確無誤,估計數字要有可靠根據。
8.分類別,按一定標准對事物或事理的不同成分、不同方面,分門別類加以說明的說明方法。
9.引資料,借用經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諺語等進行說明的說明方法。
10.畫圖表,指採用繪制圖形或表格的方法進行說明的說明方法。

❻ 說明文的定義、特點、分類、說明、順序、說明方法是什麼

說明文文體文體知識1、 說明文文體: 說明文體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是對事物作客觀說明的一種文體。說明事物的性質、狀態、功能等,給人以知識,知識性和科學性是說明文的主要特點。 2、說明文的分類: 從說明內容上可以分為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事物說明文旨在介紹某一事物的形體特徵,如《中國石拱橋》;事理說明文旨在解釋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內部規律地,從語言表達方式上可分為平實說明文和文藝性說明文。 3、說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特徵。 特徵是一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標志。《故宮博物院》和《蘇州園林》都是介紹建築的,但是兩事物的特徵不同。閱讀說明文要注意抓好說明對象的特徵。 4、說明順序: 要安排好寫作順序,說明順序一般用以下幾種: ①時間順序:時間先後 ②空間順序:從外到內、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四周到中央 ③邏輯順序: 說明文在介紹事物的特徵、種類、成因和功能時,常按邏輯順序進行說明。邏輯順序包括從現象到本質;從原因到結果;從整體到部分;從概括到具體;從特點到用途等。《蘇州園林》運用了整體到部分的說明順序。 5、說明方法 [舉例子]:將復雜的、抽象的事物或概念,用具體、形象、易於理解的典型事例來說明。 [列數字]:些事物從數量上便於說明特徵,可以運用一些數來說明。 [作比較]:把被說明的事物與其他事物進行比較,顯示事物的特徵。通過比較,可以認識事物的特殊點、或被說明的事物與其他事物的共同點。2、 [分類別]:把被說明的對象按一定的標准劃分成不同的類別,然後進行分門別類的說明。 [打比方]:把此事物比作彼事物從而把此事物的特徵解說得確切具體、淺顯易懂。3、 [引用]:引用有關名言、資料、典故、詩詞、民彥、俗語、傳說等充當說明的內容或依據來說明、介紹事物。 說明方法中下定義與作詮釋,作比較與分類別這兩類要准確辨析。 下定義與作詮釋。下定義即用簡明的語言對事物的本質屬性作概括性的說明,以便確定被說明事物的范圍和界限。而作詮釋是注釋說明,一般對事物作通俗的介紹,對事理的性質和特點進行解說。在語言要求上,下定義的語句要求是個明確的判斷,語言形式一般為「某某是什麼?」或「某某叫什麼」語言要求准確、概括、簡潔,不允許出現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而作詮釋就沒有這些限制,只要做到說明准確、嚴密即可。 作比較與分類別。作比較的說明方法、一般有主有從,主事物是被說明對象,從事物不是要說明的對象,而只是為說明主事物服務的,為了說明人們所不熟悉的主事物,而選一個人們熟悉的從事物跟它相比以讓人們更清楚地了解主事物的某種特點,這就是作比較,而分類別的說明方法,是一個大的概念中,包含著若乾的小的概念,這若干小的概念同屬一個大范疇而又相互並列,沒有主從關系,更沒有比較的特點。 6、說明文的語言特點: 說明文的語言要求准確和簡明。有的說明文要講究語言的平實,有的講究語言的生動。但不論是平實還是生動,都要求准確、簡明,要注意說明文的科學性。語言的准確和簡明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要如實的反映客觀事物,對知識表達要科學和嚴密,表示時間、空間、范圍、程度、特徵、性質、程序等都要准確無誤。 ②要注意運用好表示修飾限制等作用的詞語。如「基本上」「大約」「比較」「一般」「極個別」「大多數」等詞語。 ③語言要簡明、淺顯、易懂、要言簡意賅、明白曉暢,不要拖沓、含糊。

❼ 說明文的說明方法有哪幾種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事例、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引資料等10種。寫說明文要根據說明對象的特點及寫作目的,選用最佳方法。下面分別加以說明。

(1)舉例子。舉出實際事例來說明事物,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以便讀者理解,這種說明方法叫舉例法。如:

一般人總以為,年齡稍大,記憶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實不然,請看實驗結果:國際語言學會曾對9至18歲的青年與35歲以上的成年人學習世界語作過一個比較,發現前者就不如後者的記憶力好。這是因為成年人的知識、經驗比較豐富,容易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建立廣泛的聯系。這種聯系,心理學上稱為「聯想」。人的記憶就是以聯想為基礎的,知識經驗越豐富,越容易建立聯想,記憶力就會相應提高。馬克思五十多歲時開始學俄文,六個月後,他就能津津有味地閱讀著名詩人與作家普希金、果戈里和謝德林等人的原文著作了。這是由於語言知識豐富,能夠通曉很多現代和古代的語言的緣故。

這段文章要說明的是:年齡稍大,記憶力不一定就差。為了說明這一點,作者先提供了實驗結果,又分析了原因。到此為止,未嘗不可,但不夠具體,也缺乏說服力,於是,又舉出了一個實例:馬克思在五十多歲的時候,只用六個月時間便精通了俄語。這樣一來,內容具體了,說服力增強了。

說明文中的舉事例的說明方法和議論文中的例證法,都可以起到使內容具體、加強說服力的作用。但二者又有區別。議論文中的事例,是用來證明觀點的,說明文的事例,是用來介紹知識的。

運用舉事例的說明方法說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適量性。

(2)分類別。將被說明的對象,按照一定的標准劃分成不同的類別,一類一類地加以說明,這種說明方法,叫分類別。

分類別是將復雜的事物說清楚的重要方法。

運用分類別方法要注意分類的標准,一次分類只能用同一個標准,以免產生重疊交叉的現象。例如:「圖書館的藏書有中國的、古典的、外國的、科技的、文學的、現代的以及政治經濟方面的等。」這里用了不只一個標准,所以表達不清。正確的說法應該是:

圖書館的藏書,按國別分,有中國的、外國的;按時代分,有古典的、現代的;按性質分,有科技的、文學的以及政治經濟方面的等。

這樣,每次分類只用一個標准,就眉目清楚了。

有的事物的特徵、本質需要分成幾點或幾個方面來說,也屬於分類別。

注意,運用分類別方法,所列舉的種類不能有遺漏。

(3)列數據。為了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還可以採用列數據的方法,以便讀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數字,一定要准確無誤,不準確的數字絕對不能用,即使是估計的數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據,並力求近似。

(4)作比較。說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徵也往往在比較中顯現出來。

在作比較的時候,可以是同類相比,也可以是異類相比,可以對事物進行「橫比」,也可以對事物進行「縱比」。

(5)畫圖表。為了把復雜的事物說清楚,還可以採用圖表法,來彌補單用文字表達的缺欠,對有些事物解說更直接、更具體。

(6)下定義。用簡明的語言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徵作規定性的說明叫下定義。下定義能准確揭示事物的本質,是科技說明文常用的方法。

下定義的時候,可以根據說明的目的需要,從不同的角度考慮。有的著重說明特性,如關於「人」的定義;有的著重說明作用,如關於「肥料」的定義;有的既說明特性又說明作用,如關於「統籌方法」和「應用科學」的定義。

①人是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

②肥料是能供給養分使植物生長的物質。

③統籌方法,是一種安排工作進程的數學方法。

④工程技術的科學叫做應用科學,它是應用自然科學的基礎理論來解決生產實踐中出現的問題的學問。

無論從什麼角度考慮,無論採用什麼方式,只要是下定義,就必須揭示事物的本質,只有這樣的定義才是科學的。比如,有人說:「人是兩足直立的動物。」這個定義就是不科學的,因為它沒能揭示事物的本質。「人是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這才是科學的定義,因為它揭示了人的本質。

(7)作詮釋。從一個側面,就事物的某一個特點做些解釋,這種方法叫詮釋法。

定義法和詮釋法常採用「某某是什麼」的語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區分呢?一般來說,「是」字兩邊的話能夠互換,就是定義;如果不能互換,就是詮釋。

例如,「人是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這句話,改成「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是人」,意思不變。「雪是在雲中形成的一種固態降水物」這句話,如果改為「雲中形成的固態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別,前一句是定義說明,後一句是詮釋說明。

(8)打比方。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性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的說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說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同修辭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辭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說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則不宜使用。

(9)摹狀貌。為了使被說明對象更形象、具體,可以進行狀貌摹寫,這種說明方法叫摹狀貌。

(10)引資料。為了使說明的內容更充實具體,可以引資料說明。引資料的范圍很廣,可以是經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諺語等。

一篇說明文單用一種說明方法很少,往往綜合運用多種說明方法。採用什麼說明方法,一方面服從內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選擇的自由。是採用一種說明方法,還是採用多種說明方法,是採用這種說明方法,還是那種說明方法,可以靈活,不是一成不變的。

❽ 說明文的幾種常用的說明方法

說明文是以介紹說明為主的文章,所以它的幾種常用的說明方法有下定義,舉例子,分類別,打比方,列數字,作詮釋。 這幾種可以說是說明文非常常用的一些說明方法。幾乎每一篇說明文當中都會用到這樣一些說明的方式。
下定義就是要給事物給出最本質的含義,比如說人是能夠勞動的高級動物。
舉例子就是舉出具體的例子來介紹說明這一本質特徵。他主要的。用途了就是深入淺出讓人就是通過這樣一個簡單的例子,能夠更快的了解事物的一個本質的含義。
分類別指的就是。復雜的事物或者復雜的課題需要通過分類來具體的進行介紹和說明以給讀者以明晰的感覺。
打比方了,事實上和我們經常會用到的比喻是差不多的。在修辭手法上面,它稱之為秕谷,但是在說明方法上面他稱之為打比方。
列數字就是擺出具體的數字來進行介紹和說明。
作詮釋和下定義它是有本質的不同的下地獄的話,必須說出事物的本質特點而作詮釋的話只是對事物或者個體來進行解釋和說明。

❾ 在說明文中有哪些說明方法

接下來的幾種說明方法,在說明文中運用的比較多,這里幫您總結一下。

第一種,定義說明(或者叫下定義說明),用簡潔的明確的語言把事物的本質屬性介紹說明,讓人有一個清晰的概念。需要說明的是,說明文中的下定義是為了說明的科學性、知識性;議論文中的定義是為了增強論證的嚴密性,增強說服力。另外,對於已經在社會上和學術上已獲得的共識,我們不能依據自己的知識范圍來自己編寫,要參照相關的資料,加強說明的科學性、知識的正確,常識的正確。

第二種,詮釋說明(或者叫作詮釋,解釋說明),對於有些定義或者事物經過說明,還是感覺不夠清楚,或者讀者仍然陌生,為了防止誤解、歧義,減少理解上的困難,需要進一步的解釋。但是,這種說明方法比較通俗,沒有定義那麼嚴格,可以是作者根據自己的理解做出的比較通俗的解釋,但務必要准確、不能隨心所欲。

第三種,分類別說明,根據事物的性質、狀態、功用的屬性差別,分成若干類別,逐一進行說明,一般用來說明比較復雜的事物。這里要注意,分類要依據一個標准,分類之間不能有包含或者交叉的關系,類別的劃分要可以包容被劃分的說明的事物。

❿ 說明文常見的說明方法有什麼

說明文的說明方法主要有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解釋、列圖表、摹狀貌、引言論等。例如,「太陽是個火球」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在說明文中運用了「好像、是、彷彿」等比喻詞一定就是打比方。

舉例子是通過具體事例說明,讓讀者對某一道理或事理有更好的理解,使文章更加通俗易懂,化抽象為具體,作用是便於理解。

列數字就是用具體數字說明事物的特徵,使之更具體、准確,說服力更強。比如《中國石拱橋》一文,橋長2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通過4個數字描述,把盧溝橋的整體形象展現在我們面前。

打比方就是把什麼比喻成什麼,能使復雜抽象的事物更加生動形象、簡單易懂。比如,沒有修剪得像寶塔那樣的松柏,松柏和寶塔都具體高聳的特點,可以進行對比和打比方。

作比較是把不容易理解的事物與熟悉的事物進行比較,讓讀著有更具體的印象,對陌生事物及其特點有大體的了解。比如太平洋占的面積差不多等於其它三個大洋的總和,可見太平洋之大。

下定義和作詮釋往往一起說,二者容易混淆。下定義是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徵進行說明,作詮釋是從一個角度或某一特點解說。

分類別是按照某一標准劃分成若干類,按照不同標准去分,同一事物可能劃分出不同的類別。分類別的目的在於使事物條理更加清晰、便於理解和記憶。

列圖表能形象地展現出各數據間的關系,使讀者一目瞭然地看清其本質特徵,圖表更加直觀、可視化效果更好。

摹狀貌類似於描寫,但是描寫與摹狀貌用在不同的文體當中,說明文當中的描寫方法叫做摹狀貌,效果是生動形象。

引言論能增強文章的可讀性和說服力,因為引用的多是名人名言、詩歌典故等,讀起來還很有趣味性。

閱讀全文

與說明文的含義及有哪些說明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眾天線安裝方法 瀏覽:50
社會學研究方法pps 瀏覽:846
路亞鉤綁方法圖片 瀏覽:887
測量水的方法和工具 瀏覽:33
水帶掛鉤使用方法 瀏覽:483
孩子不肯背誦換一種方法就能解決 瀏覽:847
如何消除設備靜電的幾個方法 瀏覽:721
木蝴蝶的食用方法 瀏覽:689
巴金的閱讀方法是什麼 瀏覽:792
福特杯使用方法 瀏覽:277
摩絲使用方法 瀏覽:802
移動寬頻使用方法 瀏覽:27
鄉土中國研究背景及方法 瀏覽:730
surf快速記憶方法 瀏覽:894
男士精油的使用方法 瀏覽:852
腦血管瘤有什麼治療方法 瀏覽:920
最簡單的刷鐵塔方法 瀏覽:256
吃麵包的方法和視頻 瀏覽:848
有沒有再簡單點的方法 瀏覽:907
腰椎軟骨病的治療方法 瀏覽: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