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女媧造人用的是哪三種方式
只有2種吧。
1、原文:俗說開天闢地,未有人民,女媧(傳說是人面蛇身,創造了人類)摶黃土做人。劇務(工作繁忙),力不暇供(沒有多餘的力量來供應需要),乃引(牽、拉)繩於泥中,舉以為人。故富貴者,黃土人;貧賤者,引縆(繩)人也。
譯文:民間傳說,天地開辟之初,大地上並沒有人類,是女媧把黃土捏成團造了人。她幹得又忙又累,竭盡全力干還趕不上供應。於是她就拿了繩子把它投入泥漿中,舉起繩子一甩,泥漿灑落在地上,就變成了一個個人。後人說,富貴的人是女媧親手摶黃土造的,而貧賤的人只是女媧用繩沾泥漿,把泥漿灑落在地上變成的。
B. 《女媧造人》運用什麼的表現方法
聯想和想像的手法(以下是這個的課件)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女媧造人》,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及二點補充等六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1、 說課文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女媧造人》是初中語文第一冊第六單元中的第3篇課文。它根據《風俗通》有關「女媧造人」的記載改編的神話。袁珂以大膽新奇的想像,在原有故事的基礎上進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繹與擴充,使得這個古老的神話傳說充滿生活氣息,煥發出迷人的色彩。馬克思在談到希臘藝術時曾指出:「任何神話都是用想像和藉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由此可知,神話帶有濃厚的幻想色彩。
課文詳細敘述了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表現了原始民對人類自身來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當時社會生活條件下所做出的極富想像力的解釋。
文章清新、質朴,洋溢著一種天真的新鮮感。女媧完全是在一種極自然的、無意識的狀態下萌發了造人的念頭。帶有原始洪荒時代的稚拙與樸素,讀者通過字里行間,彷彿看到女媧本身就是一個活潑、充滿活力與創造力的孩子,並非一個神。
教學重點放在激發學生想像力上,可以通過其他類似的神話故事加以引導,看圖片想像故事,更可以讓學生對女媧造人的動機、方法等,作另一種推測,進行想像的訓練。
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學目的和教學的重難點。
2、教學目標:
(1)、熟悉課文,生動復述故事;了解神話的特點;理解本文聯想和想像手法的運用。
(2)、發揮自己聯想、想像力來感受神話傳說的魅力;運用聯想、想像創編神話故事;進一步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引導學生感受我們祖先大膽奇特的想像力,激發學生探求未知領域的慾望,養成課外搜索、整理資料,勤於思考的習慣。
3、教學重點:
(1)、體會神話故事中想像的魅力。
(2)、把握想像的特點,嘗試運用大膽合理的想像。
4、課前准備:
學生:讀課文,了解故事情節 ,收集神話
教師:課件 ,朗誦背景音樂,兩個視頻文件
二、說教學方法
1、 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以激發興趣法、比較閱讀法、指導歸納法、拓展思維法進行教學。
據新《大綱》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里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我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以激發興趣法、比較閱讀法、指導歸納法、拓展思維法進行教學。使他們在教師的主導下圍繞教學目標自讀課文,體味作者豐富的想像力,感受神話的魅力。激發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拓展想像力,培養健康情感,學會會說、會擴、會創神話故事,感受中國燦爛、繁榮的文化魅力。
2、 採用多媒體教學平台,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擴大教學容量。
在教學中,我採用了多媒體教學平台,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擴大教學容量。從網路下載了一個中央電教中心的《女媧造人》動畫片,一個普通型的flash,這樣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熱情,又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另外我又以舒緩的音樂彌漫於學生自讀課文時間段,營造一個愉快的、寬松的課堂氛圍,促發思維的生成,並使他們充分發揮想像創造能力,品嘗想像帶來的喜悅。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有目的地到圖書館和網路世界中去搜尋所需信息材料,豐富拓展文化知識,增強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3、教師應講得少。
這則神話容易理解,所以教學環節中教師的分析要少。主要通過學生的充分活動,由淺入深地把握想像特點,初步學會運用想像。教學過程簡單來說就是:讀讀課文、講講故事、討論分析、寫寫片段。
三、說學法指導
這篇課文淺顯易懂,內容非常有趣,體現了神話藝術永久的魅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復述故事,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然後加以點撥,讓學生開闊視野,增加知識,激發起探索科學知識的興趣。學習的重點在想像力的激發上,可以通過觀看視頻文件來拓展想像力,觀看圖片培養說話能力,更可以讓學生對女媧造人的動機、方法等,作另一種推測,進行想像的訓練。整堂課以培養學生想像力為主要目標,採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等。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根據一個極富趣味的「人是從哪裡來的」問題導入,緊扣教學目標,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問題,並在課文賞析後進行想像力大考查。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到會學,學生既了解了神話的產生,掌握了想像的特點,又培養了想像力。
四、 教學程序
(一)、導入課文
先投影「人,是從哪裡來的?」這個有趣話題,引出同學對此問題的理解和想像,(生答: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基督教的上帝創造了人、中國的女媧造人……)接著,打出課題《女媧造人》,辨析8幅中國古代神話圖,指出名稱。(生答:盤古開天闢地、嫦娥奔月、後羿射日、誇父追日……)那麼這些故事是不是真有其事?明明知道這些並不存在,可我們聽起來還是覺得津津有味,為什麼?(生答:故事有趣、神奇,有神秘色彩,想像奇特……)確實如此,神話故事當中有豐富的想像,奇妙的情節,瑰麗的色彩,以及奔放的情感。它表現了「人類童年時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奇妙的神話世界,感受一下女媧捏土造人的神奇。
(二)、了解神話、神話的產生。
神話是遠古人民表現對自然及文化現象的理解與想像的故事。
由於遠古時代生產力的水平很低,人們不能科學的解釋世界、自然現象和原始社會文化生活的起源和變化,以他們貧乏的生活經驗為基礎,藉助想像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觀世界擬人化的結果。這種想像體現了遠古時代人們那種強烈的探求慾望。同時,這種奇特的想像也創造了古代的神話故事,並由此形成一幅簡單圖表,
(三)、整體閱讀、感知故事情節,初步感受想像的作用。
1、投影《風俗通》中的兩則短文,引用作者袁珂的話「我根據《風俗通》里的有關資料改編了一個《女媧補天》的故事,請你們翻開課文讀一讀,切盼你們的回應:你們更喜歡哪一篇,為什麼」,「如果喜歡,請把它推薦給你的朋友」,由此進入「故事推薦」環節。
2、自由朗讀課文,繪聲繪色講述課文。(播放背景音樂,看圖片說故事)
3、研討課後練習一。
①比較課文與《風俗通》中的短文。研討課文中哪些情節更能體現作者的想像力?
②四人小組討論。要求學生篩選出聯想想像的內容,和《風俗通》對比,以獲得對於聯想想像的方法、思路的啟示。(解題思路:先從文章中標出神話故事中的內容,其餘就是豐富補充的內容。)
③交流後明確:更能體現作者的想像力的情節,如:①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②人造出來之後歡欣喜悅場面;③女媧像人一樣具有心理活動和喜怒哀樂等情緒……其中女媧造出小人之後歡欣鼓舞的場面以及對女媧的人性化描寫最見作者的想像力。
4、探究閱讀,體會神話故事中想像的魅力。
美好的故事不能淺嘗輒止,讓我們來共同探討這則神話中想像的焦點----女媧。
討論:結合文中想像的情節,體會女媧形象。完成句式:女媧是一個 。
說明:同桌討論,踴躍發言,教師參考提示:勤勞、慈祥、聰明、活潑、情感豐富、有偉大的神力……
再問:女媧是現實生活中沒有的,她是藉助什麼創造的?(明確:想像)
5、結合女媧形象,體會想像的特點。
作者運用怎樣的想像,才塑造了這個既有著奇異神力,又有著豐富情感的女神?(明確:大膽奇特的想像,成就了女媧捏土成人、灑泥成人的神力;而合情合理的想像,賦予了女媧聰明勤勞、有喜有悲的人性。這樣才使得女媧的形象,既神奇又符合人類社會的情理。所以想像要大膽奇特,卻又不能隨心所欲、任意發揮、不受限制,還要合情合理。)
教師打出圖表,將大膽奇特與合情合理,分別填在想像的兩邊。
6、拓展思維,試試你的想像力。(設計三個情景,可逐一進行,也可選做。)
情景一:欣賞圖片《後羿射日》,展開大膽奇特而又合情合理的想像,聯成一個趣味橫生的故事。
情景二:運用創造性想像擴寫《誇父追日》。選擇一處情節,寫片斷。
……誇父拄著杖,去追趕太陽。當他到達太陽將要落入的禺谷之際,覺得口乾舌燥,便去喝黃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乾後,口渴仍沒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澤里的水,還沒有走到,就渴死了。誇父臨死,拋掉手裡的杖,這杖頓時成了一片鮮果累累的桃林,為後來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
請兩三個同學讀自己的片段,其他同學評析其中的想像是否符合要求。(師生共議)
情景三:借想像的翅膀,發揮一下你的創造力,對女媧造人的動機、經過做另一種推測,再編一則《女媧造人》的故事,去和袁珂比一比。
7、課堂小結:
(1)小結:愛因斯坦曾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概括著世界上的進步,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大膽合理的想像不僅可以錦上添花,有時也能化腐朽為神奇。古今中外的神話故事便是「想像」的寶藏,有待大家去開采。 讓我們插上想像的翅膀,張開想像的雙翼自由飛翔。
(2)格言共勉。①想像力是發明、發現及其他創造活動的源泉。——亞里士多德
②想像力是人類能力的試金石,人們正是依靠想像力征服世界!——奧斯本
8、課外作業:
閱讀中外神話故事,體會其中的想像。
推薦書籍:袁珂《中國古代神話》、施瓦布(德)《希臘神話故事》、《山海經》、《一千零一夜》
C. 《女媧造人》 文中介紹了幾種造人的方法
傳說中女媧造人
有兩種方式
一開始是用手將泥巴和水捏成人
後來太累了
就用藤蔓,伸入泥潭,沾上泥漿向地上揮灑,結果點點泥漿變成一個個小人。
D. 仿寫《女媧造人》 要求:對女媧造人的原因、方法或經過進行新的想像
盤古開辟了天地,用身軀造出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那殘留在天地間的濁氣慢慢化作蟲魚鳥獸,替這死寂的世界增添了生氣。
這時,有一位女神女媧,在這莽莽的原野上行走。她放眼四望,山嶺起伏,江河奔流,叢林茂密,草木爭輝,天上百鳥飛鳴,地上群獸賓士,水中魚兒嬉戲,草中蟲之豸跳躍,這世界按說也點綴得相當美麗了。但是她總覺得有一種說不出的寂寞,越看越煩,孤寂感越來越強烈,連自己也弄不清楚這是為什麼。
與山川草木訴說心中的煩躁,山川草木根本不懂她的話;對蟲魚鳥獸傾吐心事,蟲魚鳥獸哪能能了解她的苦惱。她頹然坐在一個池塘旁邊,茫然對池塘中自己的影子。忽然一片樹葉飄落池中,靜止的池水泛起了小小的漣漪,使她的影子也微微晃動起來。她突然覺得心頭的死結解開了,是呀!為什麼她會有那種說不出的孤寂感?原來是世界是缺少一種像她一樣的生物。
想到這兒,她馬上用手在池邊挖了些泥土,和上水,照著自己的影子捏了起來。
捏著捏著,捏成了一個小小的東西,模樣與女媧差不多,也有五官七竅,雙手兩腳。捏好後往地上一放,居然活了起來。女媧一見,滿心歡喜,接著又捏了許多。她把這些小東西叫作「人」。
這些「人」是仿照神的模樣造出來的,氣概舉動自然與別的生物不同,居然會嘰嘰喳喳講起和女媧一樣的話來。他們在女媧身旁歡呼雀躍了一陣,慢慢走散了。
女媧那寂寞的心一下子熱乎起來,她想把世界變得熱熱鬧鬧,讓世界到處都有她親手造出來的人,於是不停工作,捏了一個又一個。但是世界畢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許久,雙手都捏得麻木了,捏出的小人分布在大地上仍然太稀少。她想這樣下去不行,就順手從附近折下一條藤蔓,伸入泥潭,沾上泥漿向地上揮灑。結果點點泥漿變成一個個小人,與用手捏成的模樣相似,這一來速度就快多了。女媧見新方法奏了效,越灑越起勁,大地就到處有了人。
女媧在大地上造出許多人來,心中高興,寂寞感一掃而空。她覺得很累了,要休息一下,到四處走走,看看那些人生活怎樣。
一天,她走到一處,見人煙稀少,十分奇怪,俯身仔細察看,見地上躺著不少小人,動也不動,她用手撥弄,也不見動靜,原來這是她是最初造出來的小人,這時已頭發雪白,壽終正寢了。
女媧見了這種情形,心中暗暗著急,她想到自己辛辛苦苦造人,人卻不斷衰老死亡。這樣下去,若要使世界上一直有人,豈不要永遠不停地製造?這總不是辦法。
結果女媧參照世上萬物傳種接代的方法,叫人類也男女配合,繁衍後代。因為人世間是仿神的生物,不能與禽獸同等,所以她又建立了婚姻制度,使之有別於禽獸亂交。後世人就把女媧奉為「神媒」。
E. 女媧會用哪些事件萬物做成人類的身體呢展開想像將故事繼續寫下去300字
女媧,是中國歷史上的原始母系血.統.氏族生殖遺傳形象體,並非是具體的一具人體。
……
1,所謂「萬物做成人類的身體」,是指女媧用做捏泥人的土壤中含有多種生態元素的意思。
2,泥人斷肢殘臂的情景,預示著女媧是血.統.混-交生殖遺傳形態,所造成的新生兒先天殘疾的狀態。
3,女媧捏泥人,揭示了人是來源於土壤諸元素的原始物質真相。
這樣的描述,跳過了植物的中間媒介作用。
土壤中,首先誕生的生命形態是植物。
植物通過陽光雨露和土壤的作用,再孕育出來人或其它草食動物。
而吃肉的動物,是在人和草食動物分解於土壤中,所形成的動物或類似於人的動物。
這樣的生命形成過程,被稱作生命形成的鏈條或食物鏈。
……
女媧會用「捏泥人」事件土壤中諸元素萬物做成人類的身體,揭示了人和生命的起源。
同時,也通過「女媧」的血.統.氏族生殖遺傳模式來告訴大家,自然界人類或類人生物體的繁衍,是通過混-血兒的血.統.生殖遺傳形態完成的,但有著先天不足殘疾的缺陷。
……
而「炎黃子孫」說,就是針對女媧血.統.生殖遺傳,改變為「父系血緣家族生殖遺傳」的現代人類繁殖形態。
F. 女媧造人分為三個階段,各階段所用的方法
摘要 一是就順手從池邊掘起一團黃泥,摻合了水,在手裡揉團著,揉團著,揉團成了第一個娃娃模樣的小東西。
G. 女媧造人這個神話是怎樣展開想像的
女媧造人
女媧是一個人身龍尾的女神。盤古開天闢地以後,也就在天地間到處游歷。
女媧滑行在大地上,羨慕盤古身體上那些優美結構,她熱愛樹木花草,然而她更加陶醉於那些更活潑、更富有朝氣的鳥獸蟲魚。在把它們打量了番後,女媧認為盤古的創造還算不上完整,鳥獸蟲魚的智力遠遠不能使她滿足。她要創造出比任何有生命之物都要卓越的生靈。這樣,世上就會有了能主宰和管理萬物的生命,也就不會僅僅只是野草漫山、野獸成群、飛禽成幫,世界也就不會寂寞和荒涼了。
於是,當女禍沿著黃河滑行,低頭看見了自己美麗的影子時,不禁高興起來。她決定用河床上的泥按照自己的形貌來捏泥人。女媧心靈手巧,不一會兒就捏好了好多的泥人。這些泥人幾乎和她一樣,只不過她給他們做了與兩手相配的雙腿,來代替龍尾巴。女媧朝著那些小泥人吹口氣,那些小泥人便被灌注了活力,「活」了起來,變成了一群能直立行走、能言會語、聰明靈巧的小東西,女媧稱他們為「人」。女媧在其中一些人身上注入了陽氣——自然界一種好鬥的雄性要素,於是他們就成了男人;而在另外一些人身上,她又注入了陰氣——自然界一種柔順的雌性素,於是她們便成了女人。這些男男女女的人們圍著女媧跳躍、歡呼,給大地帶來了生機。
女媧想讓人們遍布廣闊的大地,但她累了,做得也太慢了。於是,她想出一條捷徑。她把一根繩子放進河底的淤泥里轉動著,直到繩的下端整個兒裹上一層土。接著,她提起繩子向地面上一揮,凡是有泥點降落的地方,那些泥點就變成了一個個小人。女媧就這樣創造了布滿大地的人們。
為了使人類綿延不絕,女媧為人類建立了婚姻制度,讓男女互相配合,生兒育女,使人類能繁衍連續至今。
H. 女媧創造用了哪兩種方法
《女媧造人》批註 天地開辟以後,天上有了太陽、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鳥獸蟲魚,可是單單沒有人類。
不知道什麼時候,出現了一位神通廣大的女神,名叫女媧。有一天,女媧行走在這片莽(mǎnɡ)莽榛(zhēn)榛的原野上,看著周圍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獨。她覺得在這天地之間,應該添一點兒什麼東西進去,讓它生氣蓬勃起來才好。 【志在書里:女媧為什麼要創造人?原因是她「感到非常孤獨」,要在天地之讓它有「生氣」。】
添一點兒什麼呢?
走啊走啊,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個水池旁邊蹲下來。清澈的池水照出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裡的影子也向著她笑;她假裝生氣,池水裡的影子也向著她生氣。她忽然靈機一動,世間各種各樣的生物都有了,單單沒有像自己一樣的生物,那為什麼不創造一種像自己一樣的生物加入到世間呢?【志在書里:連女媧這樣的「神人」都一時拿不定主意,思考再三,偶然發現自己的美好:有感情,有活力,有生命力!人類認識自己,走了漫長的歲月。直到現在,我們認識自己也十分不容易。我是誰?不知道。我從哪裡來?是媽媽生的,媽媽等大人都誤導我們的孩子,當年如此,現在也好不到哪裡去。哲學意義的思考更是天方夜譚。】
想著想著,她就順手從池邊掘起一團黃泥,摻和了水,在手裡揉著,捏著,捏成了一個娃娃模樣的小東西。 【志在書里:一系列的動詞說明女媧創造生命的辛苦。生命來之不易,我們應該倍加珍惜。讓這個世界因為我的存在而多一點美好!創造人的材料請注意是「黃泥」,而不是其它,或者與我們是「黃種人」暗合。】
她把這個小東西放到地面上。說也奇怪,這個泥捏的小傢伙,剛一接觸地面,就活了起來,並且開口就喊:
「媽媽!」 【志在書里:人是萬物之靈。一聲「媽媽」給了人類母親——女媧多少欣慰啊。生命開始了,高興的不得了:興高采烈的跳躍和歡呼。】
接著一陣興高采烈的跳躍和歡呼,表達他獲得生命的快樂。
女媧看著她親手創造的這個聰明美麗的生物,又聽見「媽媽」的喊聲,不由得滿心歡喜,眉開眼笑。 【志在書里:母親女媧的喜悅有人的氣味,可親可敬。】
她給她心愛的孩子取了一個名字,叫做「人」。
人的身體雖然小,但據說因為是神創造的,相貌和舉動也有些像神,和飛的鳥、爬的獸都不同。這樣,看起來似乎有一種管理宇宙的非凡氣概。
女媧對她的作品感到很滿意。於是,她又繼續做她的工作,她用黃泥做了許多能說會走的可愛的小人兒。這些小人兒在她的周圍跳躍歡呼,使她有說不出的高興和安慰。從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獨、寂寞了。 【志在書里:這個世界不再孤獨、寂寞,這就是我們「人」的作用,或者說最初的作用。材料還是「黃泥」,沒有一點變化。是「人」這些孩子讓母親女媧「有說不出的高興和安慰」,不孤獨不寂寞了!人的作用大著呢。】
她一心要讓這些靈敏的小生物布滿大地。但是,大地畢竟太廣闊了,她工作了很久,還是沒有實現她的願望,而她已經疲倦不堪了。 【志在書里:神有人的感受——疲憊不堪!天人合一吧。】
最後,她想出了一個絕妙的創造人類的方法。她從崖壁上拉下一條枯藤(ténɡ),伸到一個泥潭裡,攪成了渾黃的泥漿,然後提起枯藤,向四處揮灑。只見泥點濺落的地方,出現了許多叫著跳著的小人兒,和先前用黃泥捏成的小人兒一樣聰明美麗。「媽媽」「媽媽」的喊聲在四周回盪。【志在書里:兩個「黃」字。】
用這種方法來工作,果然簡單省事。藤條一揮,就有好些活人出現。不久,大地上就布滿了人類的蹤跡。
大地上雖然有了人類,女媧的工作卻並沒有終止。她又想:人是要死的,難道死了一批再創造一批嗎?這未免太麻煩了。怎樣才能使他們綿延不絕呢?這可是一個難題。
後來,她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兒分為男女,叫他們自己去創造後代。這樣,人類就世世代代延續下來,並且一天比一天增多了。【志在書里】女媧為什麼要創造人?女媧如何創造人?女媧為什麼要用土來創造人,而不是用石頭或者其他材料來創造人?女媧創造人的意義何在?這一文本的價值所在就這些嗎?思考。細讀文本,想一想:(1)文本究竟說了什麼?(2)文本想要說什麼?(3)文本能夠說什麼?(4)文本應該說什麼?
《女媧補天》批註
自從女媧創造了人類,大地上到處是歡歌笑語,人們一直過著快樂幸福的生活。不知過了多少年,一天夜裡,女媧突然被一陣「轟隆隆」的巨大響聲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遠遠的天空塌(tā)下一大塊,露出一個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現了一道道深溝。山岡上燃燒著熊熊大火,田野里到處是洪水。許多人被火圍困在山頂上,許多人在水裡掙(zhēng)扎。 【志在書里:人類的美好生活從這幾個詞語可以看出來「歡歌笑語」「快樂幸福」,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女媧從聽到的——聲音、看到的情形——天塌地陷,人們一下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從這一段與《淮南子·覽冥訓》中的文本比較,編輯弱化了慘烈的程度,淡化了女媧補天的悲壯。】
女媧難過極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場雨,把天火熄(xī)滅。又造了船,好救出掙扎在洪水中的人們。 【志在書里:「女媧難過極了」這一句說明女媧的悲天憫人的愛心之大,而「立刻」表明她行動之快,而且有方法「求雨神」不是孤軍奮戰;然後創造了船。她輕重緩急處理的好:先救人,後補天。既是補天,也是補救生活,更是補天地之間人對於生活的信心。】
不久,天火熄滅了,洪水中的人們被救上來了。【志在書里:「不久」一詞說明雨神用的時間短,而神力大。照應前文,交代「找雨神」的結果,一筆帶過。重點在下文。】可是,天上的大窟窿還在噴火。女媧決定冒著生命危險,把天補上。她跑到山上,去尋找補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為這種石頭很多,用不著費多大力氣。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塊。她忙了幾天幾夜,找到了紅、黃、藍、白四種顏色的石頭,還缺少一種純青石。於是,她又找啊找啊,終於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志在書里:女媧如何補天?第一步:尋找材料。尋找「五彩石」是多麼不容易!「幾天幾夜」、「找啊找啊」、「終於」這些詞語極力寫出女媧的艱難。第二步:加工材料。】
五彩石找齊了,女媧在地上挖個圓坑,把五彩石放在裡面,用神火進行冶(yě)煉(liàn)。煉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體。 【志在書里:女媧加工材料「冶煉五彩石」用的時間之長——「五天五夜」,突出她補天的艱難!】女媧把它裝在一個大盆里,端到天邊,對准那個大黑窟窿,往上一潑,只見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補好了。 【志在書里:女媧的一「端」一「潑」,神力突現!奇跡發生:金光四射,天補好啦!】
現在,人們常常看見天邊五彩的雲霞,傳說那就是女媧補天的地方。
【志在書里總評】神話體現了人類對於自然現象的記憶和理解,《女媧的故事》也不例外。對於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如何發揮神話文本的語文教學價值?熱愛故事?復述故事?培養想像力?還是女媧的精神?不管怎樣,不能脫離文本。抓文眼進行教學比較好,本課的文眼是「補」,搞清幾個問題:為什麼補?如何補?作者是怎麼表現這個「補」的?在「補」的過程中你看到女媧的神奇性了嗎?把這些詞語勾畫出來。通過女媧的「補」要體現什麼?
評論 |
I. 女媧還可以用什麼方法造人初中日記350字
女媧造人新編沈燕天地開辟以後還沒有人類,那時,神的女兒——女媧經常到凡間來作客。她與鳥兒一起歌唱,與花兒一起舞蹈,與凡間的生物成了好朋友。一次,動物們召開了一場歌唱比賽,邀請女媧做評委,女媧欣然答應。歌唱比賽開到一半,大家興趣正濃,可天空卻不作美,下起了大雨。女媧和她的朋友趕緊跑,想避雨。女媧跑著,腳底下飛濺的泥點子就變成了活蹦亂跳的小生物,而且跟著女媧跑,還「媽媽、媽媽」叫個不停。發媧很驚奇,問道:「你們是誰?」小生靈回答道:「我們是人,感謝你創造出我們,我們願為您付出一切。」女媧於是和人交了朋友,人類的生日到了,女媧想送給人類一個禮物,於是她向神討了一顆仙丹,將它搗碎後撒向大地,人類吸入了氣體,便有了男女之分,可以婚配生出小孩,人類非常感謝女媧。女媧看著大地越發繁榮熱鬧,高興得眉飛色舞。從此,她更加喜歡凡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