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有效辨別網路謠言
Ⅱ 現在網上謠言很多,該怎麼去辨別消息是不是謠言呢
篩選專業的信息源
信源也叫信息來源,它一般包括兩個概念,一個是信息的原始來源,一個是信息的最初發布渠道。以「雙黃連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為例,信息的原始來源是中國科學院上海葯物所、武漢病毒所,信息的發布渠道是人民日報、新華社。
一個權威信源,並不是單指權威媒體平台,有時候需要更進一步,找到信息原始來源,把兩者結合起來分析。
收到一則新消息,以你的知識儲備難以判斷,那麼先問兩個問題:
1、這是誰說的?
2、他說的內容,跟他的專業領域一致嗎?
一位藝術史學者,對於雷東的鑒賞是權威的,但在病毒領域不算權威,很簡單的道理。尤其是在專業性很強的領域,醫療、衛生、法律等,選擇有專業知識和信任背書的媒體、自媒體及專家等權威信源,可以有效減少上當幾率。
如果一則信息已經被上百家媒體報道,無法直接確認信源,可以在搜索引擎裡面輸入標題或關鍵詞,按照時間排序,最早發布的應該就是第一信源。通常經過這樣的溯源後,來源最多不超過5個(這是Google的數據,國內應該更少),這5個信源裡面,沒有一個專業信源,基本可信度就很低了。
Ⅲ 科學謠言是什麼該如何辨別,該如何規避
對於今天的大多數中國人來說,"科學 "是一個熟悉的術語。但在談到科學時,我們心中真正的想法是什麼?為什麼吳國盛教授說中國人在各種場合下的 "科學 "大多是對科學的誤解?比如,我們經常說 "你這樣做不科學",意思是不對、不正確;我們說 "科學決策"、"科學發展觀",意思是說我們做決策要放眼長遠、綜合考慮,要客觀、理性地行事,而不是主觀、魯莽。
例如,我們經常可以在網上看到關於傳統中醫是否科學的爭論。我對中醫或西醫一無所知,我也不想在這里討論任何醫學問題。我感興趣的是他們的爭論方式。為了證明中醫是一門科學,其支持者含淚引用了許多老醫生奇跡般康復的感人故事,以及許多病人證明中醫治癒了他的慢性病。他們有一個不言而喻的邏輯:如果一個東西是好的,有效的,能治病的,那麼它當然是科學。主要的反對意見是,中醫在技術上不夠先進,與現代西醫相比是落後的。錯了嗎?先進的技術就是科學,技術落後當然就不是科學了啊!"。
其實,一項技術是否先進,是否有效,創造多少經濟效益,與科學的本質無關。很多時候,一項技術的發明並不是因為科學家要解決某個需求的痛點,而是因為他們在探索自然規律的過程中發現了技術的作用。"先進 "和 "可行 "的技術是科學的結果,而不是科學的原因。但我們之所以在心裡普遍把它們和科學聯系在一起,恐怕是因為科學和技術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是無法區分的。
Ⅳ 如何辨別網上的謠言
第一、謠言多為聳人聽聞,一看讓人情緒激動。一旦你看到這樣的信息,有這樣的情緒反應,就應該冷靜下來想一想:「這是真的嗎?」
第二、謠言多會引起大眾的鼓噪和情緒失控。當很多人義憤填膺、抨擊、鞭撻、謾罵一個人或者一件事情的時候,你要想方設法搞清真相,看是不是背後有人在陰謀搗亂。
第三、謠言多喜歡用數字「一」、「三」以及很大的整數,比如動車事故中,秦火火就用了賠償「3000萬歐元」給兩位義大利人。當看到這些數字時,就要警覺,這很可能是謠言。
第四、謠言常使用一些不確定的詞語,諸如「據說」、「根據可靠的來源」、「可能」、「也許」,對自己消息的來源含糊其辭,不能提供第一手的證據。
第五、謠言往往有「獨家發布」的特點,就是只有一個來源。所以確認謠言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看看各個大的傳媒是否有獨立的報道,如果不見其他媒體報道,就很可能是謠言。
第六、謠言往往有自身的矛盾,一旦發言內容不合情理,前後相互矛盾,就很可能是假信息。
第七、造謠者往往首先把自己撇清,把信息來源指向不確定的第三方,常用些「信不信由你」的詞語,就是說「你相信了,後果自負」。
第八、造謠者的身份與內容不符。比如,秦火火就是社會上的普通人員,他怎麼會首先獲得國家賠償外籍遇難者的數額的消息?
第九、造謠往往是一種習慣性的行為,如果聳人聽聞的消息總是來自某個人或者某個機構,那麼這個人很可能是有意造假者。比如以前網路上經常有明星的性丑聞,但都是來自北京的一位網民,他就是靠這種新聞出名的。
Ⅳ 如何分辨是否謠言
網上的謠言一般都很容易識別!多留意以下4點,正確率90%
1 看文章語氣
區別謠言的一個方法就是看文章語氣。如果一篇文章是來自專業人士的研究,語氣會給人一種平淡的感覺。就像醫生看病一樣,就算證實患了絕症,也能不慌不忙。所以如果一篇文章裡面充滿著各種嘆號、語氣詞、形容詞,看完之後讓你心驚膽跳,毛骨悚然---那麼這篇文章的作者八成是在散播謠言,嚇唬大眾。比如我之前收到的:《宿便是百疾之源-你不知道的可怕真相!必須廣傳,這等於救人一命》
2 看作者
如果作者是什麼食品公司、地產商、清潔用品集團,請不要懷疑,假定它是謠言。
3 看字體大小
文章字型大小很大的話,謠言可能性就很高。和各種電話騙局一樣,微信謠言的主要目標讀者也是老年人群。因此發謠言貼的營銷號們有時候會很貼心的把字體放的很大,來方便老年人閱讀。
4 看證據和圖片,翻查官方網頁。
當然最差勁的謠言是根本沒有證據的,或者證據是錯誤的。它只會告訴你XXXX是劇毒,XXXX吃了就死人這樣。卻偏偏有人會相信這種謠言。如《吃蕨菜致癌》一文,你會發現裡面所說的"蕨菜"與圖片中我們常常吃的那種蔬菜全不相符。不那麼差勁的謠言則會和科普貼一樣,會有各種專家作為證據。最常使用的是世界衛生組織、NASA等;前者用於健康有關的流言,後者則是發現不明飛行物體等奇聞怪事。這些謠言,只需要上一上他們的網站就行了。
Ⅵ 網路謠言的三個特徵都是什麼要如何辨別這些謠言
要知道無論是在疫情比較嚴重的期間,還是在一些大事發生的過程當中,總是會伴隨著一些謠言。要知道對於我們來說是能夠去接受真相的,但是卻不能夠接受,來自於謠言的擺布。而且這些謠言當中,大多數都是帶有一些惡意中傷的。但有的時候正是因為這些謠言的散播速度比較快,所以很難很快的去控制,並且抓到這些謠言散播的源頭。
其實網路謠言的存在,無論是對於官方來說,還是對於個體來說傷害都是非常大的,而這些謠言的散播者也並非一定能夠從中獲利,而是單純擾亂了整個社會的秩序,造成了一些民眾的恐慌。
Ⅶ 朋友圈裡經常能夠看到各種謠言,應該如何鑒別這些謠言
朋友圈裡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各種謠言,那麼應該如何鑒別這些謠言呢,其實謠言都是很多相似之處的,可以從標題,內容,排版,發布的公眾號來鑒別這些謠言。
微信的謠言泛濫,所以每個人都有提高辨別謠言的能力,如果因為無知散播一些謠言是會受到法律的懲罰的。
Ⅷ 2021年春節假期延長至2月27日,如何辨別這種造謠
2021年春節假期延長至2月27日,要辨別這種造謠就要明白這種消息的發出者是誰。
我們知道春節是中國最喜慶的節日,而且也是我們最快樂的節日,這時候我們可以不用再學習,不用再工作,我們可以回到自己的家裡面,跟家裡人團聚在一起,開開心心的過大年,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好吃的東西。但是最近春節快要到來了,謠言又開始流傳了。這次的春節謠言是由於疫情的影響,春節放假時間已經延長到2月27號了。看到這種消息99%都是假的,但是總有人相信這是真的。看到這種消息的時候,我們就應該明白春節放假規定是國家發出來的,是國務院發出來的,我們應該第一時間前往國務院的官方裡面看看是不是真的。
三、發布謠言的人是非常可恨的。
今年春節的謠言是春節休假的時間推遲到了2月27日,如果真的有人相信了的話,那麼對於返程買票,對於什麼時候回去都會造成巨大的影響,已經會嚴重的影響到民生問題了。所以發布謠言的人真的是非常可恨的,可能是一些公眾號為了吸引眼球,為了吸引流量,所以才發布這些信息,但是這種造謠是違法的。千萬不要造謠這一些違法的東西出來。
Ⅸ 網路謠言常以假亂真,個人識別網路謠言究竟有哪些好方法
我們就介紹一些預防謠言的小技巧,比如說這些謠言通常都會有特殊的“謠言體”,他們喜歡用“中央已經發話了!”,“央視都播了”“國家最高機密”之類的標題,把事情說得特別特別的嚴重,如果你看到了這樣的標題,那麼你就去政府的媒體號去查看,如果沒有這類的消息,那麼就是謠言。
謠言通常都是為了獲取關注度,有一些造謠者他們在製造謠言的時候,通常都會在結尾加上“必須轉!""不轉不是中國人""太神奇了吧”“這必須得讓大家都可以看到”之類的話,這樣子的大多數都是謠言。
以上都是一些非常流行在朋友圈或者是一些社交媒體上面的謠言,請大家記住造謠是犯法的,如果遇到一些非常緊急重要的新聞,一定要到官方媒體去求證,不要急於散播,謠言止於智者,求證了以後再轉也不遲。
Ⅹ 如何分辨是謠言與不是謠言
如何辨別謠言
謠言誠可畏,在生活中謠言時常會困擾著我們。尤其是現如今互聯網普及,更為謠言的散播提供了便利條件。你是否曾被謠言所欺騙,你是否也曾經在不經意間傳過謠言?那麼如何分辨謠言呢?
一、常見的謠言
1/3
觀察評論法 。
評論可以快速為我們提供思路,很多朋友會提出不同的觀點,來自謠言中事發地的朋友也能提供很多真實線索。
5/5
許多人都在不知不覺中傳播了謠言,說輕點會成為朋友的笑柄,說重了不僅助長了造謠者的氣焰,還使得一些本應該被傳播出來的信息被謠言所遮蓋。轉發只需一點,卻讓多少人受騙。因此在這里呼籲大家,請珍惜自己的轉發權。
發表該經驗的原作者:a263879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