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竹筍怎樣種
一、育苗方法
要選擇好的母竹,母竹應選「窄葉竹」,它的特點是竹葉較小、較窄,葉片淡綠,竹節平坦,筍呈炮壘形,肉質厚,出筍早,筍期長,產量高。母竹以二年生的「羅花竹」最好,三年以上的老竹不宜做母竹,因為老竹的鞭上芽頭較少,出筍能力差,移植成活率低。母竹以胸徑3厘米左右,蒲頭淺,分枝低,無病蟲害,生長健壯的為好。
1、埋鞭育苗 選擇1~2年的新竹取竹鞭,最好是帶竹桿埋鞭育苗,竹桿上留1~2節活枝,每畝埋鞭3000~5000株,可產苗15000~20000株。
2、播種育苗 每畝播種10~15千克,可產苗30000~40000株。關鍵在於在幼苗期必須對幼苗遮蔭,減少陽光的直接照射,造成幼苗的死亡。
二、選地整地
育苗不論是埋鞭育苗或是播種育苗,土壤應選擇疏鬆、質輕的黃壤土最好。土層在30厘米以上,不過於粘重的黃壤、黃棕壤都能生長,以肥沃疏鬆渾厚的微酸性土壤上生長最好。整地以穴狀整地為主,整地規格為60×60×50厘米,塘打完後要把表層土壤回進塘內,回土要達到塘深的三分之二以上,有條件的可結合回土,在塘內施足以有機肥為主農肥。
三、合理栽植
1、選擇適當的栽植密度 主要根據用苗種類來確定栽植的密度。因方竹屬於混生竹種,一至二年生的實生苗竹鞭不發達,移植後走鞭慢。面竹繁殖苗鞭粗芽大,移植成後每年可走鞭1米以上,成林快。要使方竹林能在5~8年內獲得較好的效益,種植密度實生苗每畝100株以上。竹鞭繁殖苗每畝74株以上。並以根據各地的經濟條件,可適當加大種植密度。
2、栽植時間 以每年的初春斷雪後的2月下旬至3月中旬的一個月時間內,栽植成活率最高,可達90%以上。
3、栽植方法 竹苗根系由於木質化程度高,起苗後放置時間過長,容易造成竹苗失水,影響成活率,因此不易長途運輸,為了保證成活率,從起苗到栽植完畢,一般不要超過72小時,在48小時內栽植完畢,成活率比較高,最好是隨起隨栽。並且起苗後立即漿根,如需長途運輸,則要用稻草按30株一捆把根包住。栽植時可根據竹苗的大小,採用不同的種植法,一至二年的實生苗可採用中心栽植,並保證竹桿直立。而二年以上的實生苗或竹鞭繁殖苗,先要對竹桿進行切桿,切桿後苗高60厘米左右,栽植後的竹苗竹桿倒向山坡的下方,與水平面成45°的夾角,土壤外面只留1~2節活枝,以減少水分的蒸法,提高成活率。
B. 竹筍是怎種植
種植竹筍的方法:
1、選地:
以緩坡地為好,土壤以土層深厚、肥沃濕潤、質地疏鬆、水分充足而不積水的酸性、中性壤土、輕粘壤土為宜。
2、整地:
細致整地施肥,開溝做高畦。秋季或早春播種,採用穴播,穴距 20×25厘米,穴深1.5至2厘米,每穴下種10粒,每畝用種1.5公斤。播後遮蓋稻草,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出苗後搭蓋透光度為30%的蔭棚,加強水肥管理,每畝可產苗8000叢左右。
3、種植:
早春起苗栽植,苗叢必須整叢挖起,3至5株為1小叢,剪去葉片的 1/3至1/2 ;每穴栽1小叢,入土深度高於分櫱處3厘米為宜,要做到苗根舒展,苗叢端正,栽後踩緊土壤。
4、施肥:
每年取苗後要用廄肥、土雜肥、林地腐殖土等混合物,把挖苗後的坑穴填平,以補充圃地土壤和所需養分。春筍出土後要施腐熟人糞尿和適量過磷酸鈣、復合肥,以促進竹筍和竹苗生長。
5、中耕除草:
每年夏秋各進行一次中耕除草。竹苗未郁閉前,要在苗蔸根際覆蓋乾草,以防止日灼,並保墒抗旱。
6、排水灌溉:
毛竹既喜濕又怕澇,因此雨季要排除園地積水,旱季要及時灌水。
7、調整苗徑:
小苗地徑以1至3厘米為好。若苗徑過小,可以增加取苗量,以利於苗徑增大。苗徑過大,可以減少取苗量,以促使苗徑減小。
8、調整密度:
出筍過密處,可適當人工退筍,以減少出苗密度。出苗過稀處,採取補苗、埋鞭、施肥等措施,以增大密度。一般合理密度為每平方米10至12株,每畝每年取苗6000株左右。
C. 如何種植產竹筍的竹子
種植產竹筍的竹子的方法:
1、選地:
以緩坡地為好,土壤以土層深厚、肥沃濕潤、質地疏鬆、水分充足而不積水的酸性、中性壤土、輕粘壤土為宜。
2、整地:
細致整地施肥,開溝做高畦。秋季或早春播種,採用穴播,穴距 20×25厘米,穴深1.5至2厘米,每穴下種10粒,每畝用種1.5公斤。播後遮蓋稻草,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出苗後搭蓋透光度為30%的蔭棚,加強水肥管理,每畝可產苗8000叢左右。
3、種植:
早春起苗栽植,苗叢必須整叢挖起,3至5株為1小叢,剪去葉片的 1/3至1/2 ;每穴栽1小叢,入土深度高於分櫱處3厘米為宜,要做到苗根舒展,苗叢端正,栽後踩緊土壤。
4、施肥:
每年取苗後要用廄肥、土雜肥、林地腐殖土等混合物,把挖苗後的坑穴填平,以補充圃地土壤和所需養分。春筍出土後要施腐熟人糞尿和適量過磷酸鈣、復合肥,以促進竹筍和竹苗生長。
5、中耕除草:
每年夏秋各進行一次中耕除草。竹苗未郁閉前,要在苗蔸根際覆蓋乾草,以防止日灼,並保墒抗旱。
6、排水灌溉:
毛竹既喜濕又怕澇,因此雨季要排除園地積水,旱季要及時灌水。
7、調整苗徑:
小苗地徑以1至3厘米為好。若苗徑過小,可以增加取苗量,以利於苗徑增大。苗徑過大,可以減少取苗量,以促使苗徑減小。
8、調整密度:
出筍過密處,可適當人工退筍,以減少出苗密度。出苗過稀處,採取補苗、埋鞭、施肥等措施,以增大密度。一般合理密度為每平方米10至12株,每畝每年取苗6000株左右。
D. 種植竹筍有哪些管理方法
選擇竹種:較好的品種有大頭典竹和八渡筍竹。前者出筍早,「五一」節前後開端出筍,比其餘筍早收一個月,早筍市價高。後者品格優,正常一棵筍有幾斤重,後筍市好銷售。
2、整地造林:整地株行距3米×4米或4米×4米,每畝56或42株,長明坎,坎長、寬、深為1米×0。3米×0。3米。苗木造林選用根苗,即挖取上年留生的成竹苗或用枝苗育出的一年生實生苗。這種苗第二年產量比枝苗高三倍。合格根苗要煙斗完好帶根帶芽眼。造林時,竹苗煙斗扣在坎的底部,苗桿埋入坎泥中,苗桿節眼向兩邊,苗桿尾苗留5—10厘米露在坎面上。這種種法有利用竹苗保濕成活。種時要漿根,踩實坎內泥土。造林時間為早春至清明節的雨季。
3、撫育、擴坎、施肥:撫育一年2—3次,及時撫育很重要。擴坎要遲一點,在新竹長出之後的下半年進行。6—8月份施肥一次,每株施復合肥0。5斤。
4、圍牛保苗:竹子最忌在未生好新根之前被牛碰松竹苗,這樣竹苗不能成活。
二、第二年
1、施肥:現倡導環保,在出筍季節不主張追肥,以避免竹筍久放糜爛。故第二年在春節前後就要追肥了,每株施復合肥1斤。竹子不怕肥近,哪裡有肥,竹筍從哪裡鑽出來。
2、收筍:大頭典從「五一」節前一點開端收,5、6、7月為頂峰期,8、9月出筍漸少,「國慶」節後應停收筍留筍長成竹。起筍方法:通常筍尖出土3—5厘米時挖取,挖開泥土,見筍基部至少留一雙芽眼,以後新筍又從芽眼長出,一株變兩株,竹筍以未成筍節為優。
3、撫育、擴坎:撫育二次,4月份鏟一閽人,8—10月鏟一次。年底擴坎一次。
4、砍老竹:10月份留成竹後,12月份可砍去上年留竹今年出筍的老竹,留下今年新竹。因為老竹已沒有芽眼,不能出筍,只能搶吃養分,謂之「公孫不見面」。如需留枝苗,則到下年1—2月份再砍老竹,取枝苗。砍老竹後,即對竹叢進行鬆土擴坎。
E. 關於竹筍的種植
關於竹筍的種植的條件:
一、育苗方法
育苗不論是埋鞭育苗或是播種育苗,土壤應選擇疏鬆、質輕的黃壤土最好。
1、埋鞭育苗。選擇1~2年的新竹取竹鞭,最好是帶竹桿埋鞭育苗,竹桿上留1~2節活枝,每畝埋鞭3000~5000株,可產苗15000~20000株。
2、播種育苗。每畝播種10~15千克,可產苗30000~40000株。關鍵在於在幼苗期必須對幼苗遮蔭,減少陽光的直接照射,造成幼苗的死亡。並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
二、選地整地
毛籜方竹對土壤的要求不高,土層在30厘米以上,不過於粘重的黃壤、黃棕壤都能生長,以肥沃疏鬆渾厚的微酸性土壤上生長最好。
整地以穴狀整地為主,整地規格為60×60×50厘米,塘打完後要把表層土壤回進塘內,回土要達到塘深的三分之二以上,有條件的可結合回土,在塘內施足以有機肥為主的廄肥。
三、合理栽植
1、選擇適當的栽植密度。主要根據用苗種類來確定栽植的密度。因方竹屬於混生竹種,一至二年生的實生苗竹鞭不發達,移植後走鞭慢。面竹繁殖苗鞭粗芽大,移植成後每年可走鞭1米以上,成林快。
要使方竹林能在5~8年內獲得較好的效益,種植密度實生苗每畝100株以上。竹鞭繁殖苗每畝74株以上。並以根據各地的經濟條件,可適當加大種植密度。
2、栽植時間。以每年的初春斷雪後的2月下旬至3月中旬的一個月時間內,栽植成活率最高,可達90%以上。
3、栽植方法。竹苗根系由於木質化程度高,起苗後放置時間過長,容易造成竹苗失水,影響成活率,因此不易長途運輸,為了保證成活率,從起苗到栽植完畢,一般不要超過72小時,在48小時內栽植完畢,成活率比較高,最好是隨起隨栽。
F. 冬筍種植方法有很多,冬筍有哪些好的種植方法
種植冬筍的適宜時間是在立春前後。冬筍是尚未出土的竹毛鞭邊芽。春分前後,冬筍的母竹剛剛從休眠狀態變為生長狀態。這個時候種植,冬筍的母竹成活率會高一些,其他季節種植會低很多。冬筍適合生長在土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山坡或河堤上。選好園子後,首先要准備好土壤,清除一些石頭、雜草和樹樁,然後挖種植孔。洞一般可挖,行距3m,株距2m。
先看竹子和竹葉,再挖鞭子。遇到芽尖,老鞭追著嫩鞭往前拉。在大葉黃葉的大年竹周圍尋找竹鞭。當你用尖尖的竹筍挖芽,遇到嫩鞭追回來,一定有老鞭向前挖的冬筍。老鞭劈開追新鞭,把老竹鞭追到十八步邊的時候,往往會出現新竹鞭,從發鞭起點開始,一般80cm左右的時候,就會出現冬筍。找不到鞭,找不到竹鞭就在竹筍洞里挖竹鞭。一般往年竹筍附近經常有冬筍。
G. 只要種上就可以一直吃的竹筍,究竟該怎樣種植
在我們北方農村,都是一種細長的竹子,長大了好做竹竿釣知了的那種。竹筍的產量很少很低。春天時候剛冒出來也沒人去挖了吃。北方乾旱少雨,可能不太適合各種竹子的生長,偶爾農村有種植的竹子,竹筍也的春天剛露芽十幾公分的時候,我曾經挖過竹筍炒著吃。大多數蘆筍吃的時候都是到超市裡去買的。媳婦是四川人,他說他們那的竹筍肥瘦相宜,清香四溢。
第二種是播種育苗。這種方法出苗率更高。但是育苗期比較麻煩,要小心呵護。竹子幼苗出芽一定要進行遮陰,否則陽光直射容易萎縮死亡,同時還得加強病蟲害的防治和管理。
H. 要想種植出高產的竹筍,該掌握哪些方法
竹筍的產量大,如果是當地盛產的竹子不容易賣出好的價格,可以找到本地沒有的但又適合本地種植的竹子,或者可以把竹筍加工廠成易保存的產品,光賣新鮮的竹筍時間周期太短了,要是賣不快幾天時間就在春末採收,這個季節南方氣候回暖,許多人都喜歡吃竹筍來調節身體,但苗竹筍偏寒,會刺激人的胃,一些胃寒的人不適合食用。而且在春末,與竹筍最佳搭配的豬骨。
I. 栽種竹筍很常見,怎麼樣栽種竹筍
竹筍大家都十分熟悉,它是人們生活中普遍的減肥保健蔬菜之一,古時候被作為是「菜中珍品」。竹筍也就是竹子的嫩莖,吃起來十分的美味,不僅能夠炒食也可以熬湯,含有的化學纖維成分十分豐富多彩,常常服用有推動腸胃的蠕動及其幫助人們進行消化和便秘等作用,那麼竹筍要怎麼種?一起來看看吧。
竹筍的種類也極其得多,為了能提升產量,將經濟收益放進較大,母竹挑選那類窄葉竹最好,窄葉竹的特性是竹子葉小而窄,圓竹平整,出筍較早,且筍期長,竹筍的肉質地厚而脆,產量極高。
上述便是相關竹筍的專業知識詳細介紹。竹筍的適應能力十分高,在一切的土壤上都能夠 生長,可是土層的優劣會危害到竹筍的產量與品質。種植戶們要依據種植地區的氣候在做好竹筍的移栽,還要留意操縱好種植相對密度。除此之外,有效的澆灌有益於竹筍小苗的生長速率及其提高竹筍的生長力,提升竹筍的產量。移栽以後要搞好竹筍的施肥工作中,特別是在竹筍的生長期,滿足需要的營養才可以提升竹筍的產量與品質。
J. 竹筍怎麼種
竹筍是不能種的,因為竹筍是竹子的幼苗,幼苗肯定不能當種子,要種的話,挖出竹子的根系,把根系移植到其他地方,來年就冒出竹筍來,竹筍慢慢長大,過不了幾年,會長成一個竹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