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在山上種植靈芝的方法

在山上種植靈芝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4-20 00:24:34

A. 種植靈芝技術與方法

靈芝栽培技術
江蘇新沂市康原食用菌研究所 tel:0516-
靈芝俗稱靈芝草,古稱瑞草或仙草,現將其有關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一、栽培技術
1、栽培種的製作。原料配方為棉籽殼60%、雜木屑20%、麩皮20%,外加糖1%、豆餅2%、石膏、石灰各1.5%,硫酸鎂0.4%。配製時先將主料干拌混合均勻,然後把糖、石灰、硫酸鎂溶於水中,噴灑在主料中再進行翻拌,待含水量均勻時(60-65%)即可接種。菌種袋最好採用17×35CM的丙烯簡料,兩頭扎口,兩頭接種。每袋可裝乾料0.5公斤。裝料時要松緊一致,兩頭袋口要扎緊。袋裝好後及時進行常壓(或高壓)滅菌,當溫度達到100℃時維持8-9個小時,停火後再悶上5-6個小時即可出鍋晾袋。待料袋溫度下降至30℃以下時即可接種。接種時要嚴格控制,做到無菌操作,減少污染。發菌階段要使光線陰暗,空氣濕度控制在70%以下,溫度保持在24-28℃。每隔7-10天翻袋一次,發現污染及時清除處理。一般經過25-30天菌絲即可發滿料袋,5-7天後即可擴種,擴種時菌絲培養與栽培種相同。
2、出芝的管理。
4月下旬至10月中旬均可安排出芝。當靈芝菌袋發滿菌絲後,開始出現原基時,即可進行出芝管理。
紫芝由於其柄短甚至無柄,所以覆土時不能全脫袋,應在一頭留有2-3CM的菌袋,其餘部分全脫,然後進行覆土。土應覆至袋口0.5CM以下以防芝層沾土,影響質量。每平方米50袋左右,袋間距2CM左右,覆土後用噴壺灑水,使袋頭的余土沖掉,兩天得剪掉袋口。芝畦不宜過寬,以80CM為宜,覆土整理後,開始控制溫度。掌握22-30℃之間,空氣溫度控制在85-90%,增加光線,通氣使菌蕾早形成,快分化。適宜條件下,一般從栽培至採摘約40天左右。
靈芝成熟的標志是,菌蓋由薄變厚,顏色由淺黃變紅褐色,菌蓋周圍白色的生長圈已消失,菌管內散 少量孢子粉。菌蓋變成漆光色澤。成熟的靈芝已停止生長,抗逆抗雜菌能力減弱,加之芝棚的溫濕度較高,所以易感雜菌。因此,應及時採收,採收時可用利刀從芝柄根部割下或用手直接擰斷芝柄,採下的靈芝應及時放在干凈的水泥場上晾曬,嚴防雜物粘附,也可以在40-60℃烘乾,使水分降至12%。
二、病蟲防治
1、木霉綠霉(青黴)和鏈孢霉。在培養料上,靈芝菌柄生長點和菌蓋下面的子實層均易受傷害。青黴初期的菌絲為白色,松絮狀,產生分孢後,為淺綠色或藍綠色。木霉初期菌絲為灰白色或白色濃密棉絮狀,不久便產生黃粽色、黑色或深綠色的分生孢子。綠霉的繁殖力強,在靈芝的發菌期被浸染後,菌絲生長受到抑制,嚴重時不能產生子實體。子實體被侵染後,嚴重時會腐死。鏈孢霉在高溫高濕的夏季危害猖獗,主要在培養料袋口和子實體根部及邊緣蔓延極快,產生大量的桔紅色粉狀孢子。
對於雜菌的防治,可選用克霉靈注射,子實體可用克霉靈加石灰擦洗或覆蓋,嚴重時可以清除、火燒或深埋。
2、菌蠅。菌蠅產卵於培養料的表面。幾天後便孵化成蛆,蛆鑽入培養料內破壞菌絲體,後期危害子實體,取食組織。
菌蠅及其他害蟲都要做到以防為主,在培養袋進棚前要作內外噴酒0.2%樂果或0.2%敵殺死處理,以徹底殺死蟲體。

B. 靈芝種植條件和方法

芝在世界各大洲均有分布,其中絕大部分生長在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中國是靈芝真菌資源分布廣泛的地方,其主要分布於北京、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西、廣東、河南、雲南、四川、貴州、海南、台灣、陝西、山西、安徽、甘肅、西藏、香港等地。靈芝子實體夏、秋季單生、群生或叢生於櫟、殼斗科等多種闊葉樹和松棵松屬等木樁旁或根際地上,亦長在鐵杉等針葉樹上。靈芝屬真菌大多生長在有散射陽光、樹木較稀疏的地方或者空曠地帶。

靈芝種植的條件有:

一、保溫保濕,通風良好、光線適量、排水通暢、管理方便的靈芝大棚,棚內要求地面清潔,牆壁光潔,耐潮濕。靈芝棚的大小視培養料的多少而定,一般建在樹林、房前屋後林陰處,靠近水源的位置最合適。

二、培養料入棚前菇棚要嚴格消毒,每立方米空間用甲醛5毫升和高錳酸鉀10克密封熏蒸24小時。春種以4~5月最佳,秋種以9~10月最好。

三、栽配料可用棉籽殼77%,麩皮10%,玉米粉10%,糖、磷肥和石膏各1%;或木屑70%,麩皮25%,黃豆粉2%,磷肥1%,石膏1.5%和糖0.5%配製而成。

靈芝的種植方法:

靈芝主要有袋栽法和椴木栽培法兩種。袋栽法:南方可在每年的2-3月或8月下旬至9月上旬接種,北方可在3-4月接種。椴木栽培法:接種時間一般在每年的12月初到翌年一月下旬。

C. 靈芝的種植方法 時間

一、靈芝的種植方法

1、靈芝的種植方法主要有袋栽法和椴木栽培法兩種。

2、人工栽培靈芝則是將從靈芝子實體中分離出的菌絲直接接踵到椴木或其他人工培養基上,再進一步生長發育成子實體。

5、要保持室溫20-25℃左右,必要時人工進行適當升溫。

6、兩個月左右靈芝菌種在培養基里長出菌絲,覆蓋整個培養基,即完成袋栽。

總結:袋栽法簡易方便,產量高,同時也省去了木材開支,既保護生態又保護了環境,但同時袋料培養出來的靈芝重量輕,外表直視青澀,味道稍苦,干品還會變形,相較於椴木靈芝來說成色不好,品質也低,葯效差,農葯和重金屬殘留易超標。

三、椴木靈芝栽培法

1、椴木靈芝栽培的方法也很簡單,先將椴木人工處理滅菌消毒,然後把靈芝子實體中抽出菌絲,菌種接種在上面,椴木上會長滿菌絲。

2、同樣按袋栽法的生長環境培養,等菌絲長出靈芝子實體即可。

總結:椴木靈芝栽培法相比於袋栽法而言,雖然沒有袋栽的生長時間快,但是椴木栽培生長更加天然也不會有農葯和化肥殘留的問題,產出來的靈芝個大體重,外觀也好看,價格略高。

四、靈芝的種植時間

1、袋栽法如果是在南方,則可在每年的2-3月或8月下旬至9月上旬接種,如果是在北方則可在3-4月接種,而椴木栽培法接種時間一般在每年的12月初到翌年一月下旬

2、靈芝是屬於恆溫、中高溫型的一種菌類,自然野生環境狀態下的靈芝會為自己選擇合適的生長條件,按照靈芝的種植方法,培養的整個時間需要兩個月左右的時間。

3、其實目前人工培養技術已經很高,基本可以靈活製造靈芝適宜的生長特性,為靈芝提供光照和溫度,因此如果技術成熟了就不必要刻意選擇固定的時間種植,無論何種季節只要能為靈芝提供適宜的生存環境,靈芝就能正常生長。

D. 種植靈芝技術與方法是什麼

1、准備養料:種植靈芝首先要准備好養料作為培養基,通常用木屑和麥麩,麥麩可以用稻草或玉米桿代替,可以加入適量的白糖和有機肥料,之後靜置4個小時,即可進行裝袋。

2、進行裝袋:准備好專門的袋子,往裡面裝上配好的養料,每袋可以裝200-300克,並用繩子將一側綁住。在袋子的中間扎幾個孔,並在外面用牛皮紙包裹一下。

3、滅菌處理:為了確保靈芝生長過程中不受到其它菌類的影響,需要在接種前進行消毒。將裝滿養料的袋子放到干凈的容器中,之後用壓力鍋進行高溫滅菌,取出後放置24個小時。

4、進行接種:將消過毒的養料從袋子里取出,重新裝袋密封。找一個比較乾燥的房間,同時空氣流通要好,把密封好的新袋子放入,溫度控制在25℃左右,一個月的時間就可以長出菌。



使用的土壤

為了促進靈芝生長,一定要准備好適宜的土。可以用77%的棉籽殼、10%的麩皮、10%的玉米粉搭配糖、磷肥和石膏各1%即可。也可以用70%的木屑、25%的麩皮、2%黃豆粉、1%的磷肥、1.5%的石膏和0.5%的糖混合製成。

E. 靈芝的種植方法,都有哪些

靈芝香甜,性熱,主要進入心、脾、腎、肺四經脈,靈芝雖有甜味,但有微苦、微苦、微香。從營養角度來看,靈芝富含氨基酸、肽和蛋白質,這些氨基酸和肽大多具有一定的生物學和生理功能,靈芝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中葯成分,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提高人體的抵抗力。由於它們的稀有性,人們對它們的健康促進有著無限的想像和期望。

靈芝的種植方法,都有哪些?靈芝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對光非常敏感。菌絲不受光照的影響,在黑暗和黑暗條件下生長較快;靈芝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包括靈芝透明多糖、甾醇、萜類等。靈芝多糖是由多種單糖縮合而成的天然聚合物。它是構成生命的四種基本物質之一。靈芝多糖是一種食用菌多糖,被認為是影響靈芝功能的重要物質。

F. 野外靈芝種植技術

栽培方法目前靈芝人工栽培有椴木栽培和代料栽培一 椴木栽培採用適生樹種截成段栽培靈芝的方法稱椴木栽培。常見的有長椴木生料栽培,短椴木生料栽培,短椴木熟料栽培,樹樁栽培以及枝束栽培等。熟料栽培雖然比生料栽培工序復雜,耗能大,技術要求嚴格等,但熟料栽培具有發菌速度快,菌絲在椴木內分布面積廣,營養積累多,生產周期短,生產較穩定以及易獲得優質高產等優點。這里以短椴木熟料栽培為主。介紹長椴木,樹蔸,枝束等栽培方法 1,芝事安排(1)栽培時間:椴木組織緻密,一般不外加營養源,發菌時間比代料緩慢,接種時間應比代料栽培提前,一般安排在12月初到翌年一月下旬。這段時期氣溫低,少雨,接種成活率高,同時經過較長一段時間發菌,菌絲積累養分多,為子實體正常生育提供了物資保證。至清明前後,氣溫穩定在20度以上時即可埋土使原基慢慢發生,年內可收獲1-2潮芝。(2)菌種選擇:目前供椴木栽培的品種較多,但以南韓靈芝1號,2號,泰山靈芝1號,2號,圓芝6號較為理想,表現蓋大,肉厚,色澤光亮,產量較高等特點,其中以南韓靈芝2號栽培最多、最廣。(3)樹種選伐:一般說凡是適於香菇,木耳椴木栽培的樹種,也可用於靈芝椴木栽培。其中,以殼斗科樹種較理想,特製是青岡屬,栲屬和櫟屬樹種為最好。除此,杜英科,金縷梅科等樹種也很適合靈芝栽培。實踐證明供靈芝栽培的樹種約77種,分屬20科42屬。栽培效果較理想的樹種,其木材學特徵是:樹皮較厚,形成層發達,不易與木質部剝離;木材容重比較大,材質較硬實;邊材發達或不顯心材,早材率高;木射線發達或具寬木射線;導管豐富或為大型導管材。樹木直徑要求6厘米。以上20里米以下,長30厘米為宜,芝樹的砍伐期一般安排在生產前半個月,也可邊砍伐,邊截斷,邊裝袋滅菌,水分不足將抑制子實體發生。(4)生產中幾個理論參數:根據實踐對椴木的用量,栽培場所的面積,需菌種數,產芝量等作了以下統計,它對靈芝規模化生產中的策劃,設計,布局等具有較好的指導意義,各地生產中可以借鑒。 1立方米椴木約850段(直徑10厘米,長15厘米);每畝(667平方米)可埋25-28立方米椴木;1噸干靈芝相當於70立方米椴木的產量(按1立方米椴木當年可產干靈芝15千克,依椴木大小分別可出芝2--3年);1千克鮮靈芝可曬(烘)干靈芝0。3-0。5千克;1立方米椴木包成54袋滅菌(65厘米*85厘米);1立方米椴木54袋需要菌種量80-100瓶。隨著靈芝生產的發展,工藝不斷完善,栽培方法各地不盡相同。諸如袋的大小,椴木的長短,接種方法,埋土方式等有所差別。

G. 怎樣種植靈芝

靈芝的種植可用段木種植法、袋栽法、瓶栽法、樹樁法和天然帶菌物引種法,但常用的為段木和袋栽法;

生產工藝流程主要包含:原材料准備(原木砍伐,截段)→裝袋→扎口→滅菌→接種→菌絲培養→上床覆土→出芝管理→靈芝採收。

靈芝產地眾多,下面種植方式主要借鑒安徽省旌德縣無公害農產品靈芝生產的標准生產規范,包含了人工栽培、病蟲害防治、採收與干制。

段木種植法

一:原材料

闊葉樹的樹種都適於栽培靈芝,但以材質堅硬的闊葉樹產量高,栽培靈芝的好樹種有殼斗科、金縷梅科、樺木科的等樹種。一般段木選擇樹皮較厚、不易脫離,材質較硬,心材少、髓射線發達,導管豐富,樹胸徑以8~13cm為宜,落葉初期砍伐,不超過驚蟄。砍伐後,抽水10~12天,隨之截段,用於橫埋栽培方式的段木長度30cm、豎埋的椴木長度為15cm,含水量35~42%。

培養料以雜木屑為主要原料,加入適量麥麩、石膏粉等輔料;塑料袋採用厚0.45-0.6厘米的低壓聚乙烯筒料,袋口直徑有14、15、20厘米等不同規格,袋長45-55厘米。

二:生產流程

1、裝袋將原木截成30厘米長段木,裝袋,段木底、表面放木屑培養料,扎口,採用常壓滅菌在100℃下維持12-14小時。

2、接種將滅菌後的袋裝段木搬入接種室(或接種箱)冷卻,嚴格按無菌操作接種,每立方米段木一般用種量為90-130瓶,接種量大能加快菌絲定植,降低污染率。

3、菌絲培養培養室在放入段木袋之前進行消毒處理,將接種的段木袋按「井」字形堆放,室內溫度在20℃-25℃下進行遮光培養,1周後培養室每天中午通風1次,隨著發菌時間的延長而逐漸加大通風量。約經60-70天以上菌絲成熟,此時進行埋土培養。

4、上床埋土選擇背風向陽,通風良好,排水方便的場地搭建陰棚,在菌木進入陰棚之前,清除雜草、蟲害等,太陽曝曬數日後做畦,畦寬100-120厘米,深20厘米,留有走道,畦床撒滅蟲、滅蟻葯,選擇氣溫在16℃-22℃的晴天脫袋埋木。

5、出芝管理菌木埋土後,保持畦床面始終濕潤,棚溫控制在26℃-30℃,15-20天即現蕾出土。保持相對濕度在85%-90%,當通氣量、溫度、濕度、光照條件都適宜時即分化出菌蓋,因此出芝管理重點是水分、通氣、溫度光照三要素的調節。

6、上架彈粉及採收。當菌蓋邊緣白色消失,邊緣變紅,菌蓋開始木質化時,用濕布將菌袋抹乾凈,上架或放入紙箱內,可疊多層,菌蓋不能相互接觸或碰到別的東西,用白紙將菌袋封嚴。孢子粉彈射房要求干凈、陰涼。30天後揭開白紙,收集孢子粉,采子實體。孢子粉子實體一定要曬干或烘乾,孢子粉用100目的篩子過篩後包裝好,分別放在乾燥、陰涼的地方待售。

7、採收當菌蓋邊沿黃白色生長圈消失,菌蓋色澤加深時,菌蓋逐漸加厚,並釋放出大量紅褐色孢子即可採收,採收前停止噴水。

袋栽法

一:培養料配方

可選用闊葉樹鋸木屑75%,麥麩25%;或棉籽殼80%,麥麩16%,蔗糖1%,生石膏3%。以上二組配方,可任選一組。然後,加水適量,混拌均勻,使培養料含水量為65%~70%(以手握之,指縫中有水而不滴下為度)。調節pH5~6。

二:生產流程:

同上述段木種植法的生產流程;參見第6條;

三:袋栽法的室外脫袋法

在室外挖寬80-100厘米,深35-40厘米,長度不限的菌床。把培養好的菌塊脫袋,豎放在菌床上,每個菌塊相隔6-8厘米,復蓋無雜質細土超過菌塊面層約1厘米厚為宜。然後澆水,保持坭上濕度45-50%,空氣相對濕度達95%,菌床上搭簡易蔭棚,四面通風,早晚有陽光照射。以5月後進行脫袋處理為宜、這時自然氣溫已達到22-27攝氏度。經過10-12天,床面出現子實體原基,再經約25天,此時大約是6月中下旬,第一批子實體成熟。一個月後,又可收第二批子實體,可以收子實體2-3批,產量高。

瓶栽法

利用廣口瓶(可用罐頭瓶或菌種瓶)栽培靈芝。適用於家庭栽培。與袋栽相似,內容參見袋栽法。

樹樁法

樹木去冬或當年春天砍伐後,留下的樹頭,清除周圍雜物,砍斷樹根、曝曬7-10天,使樹樁真正死亡。用皮帶沖打接種穴,按段木接種法接種,接種後適當加蓋樹枝遮蔭。經15-20天,菌絲定植,即用細土復蓋樹樁,開排水溝。長出靈芝時,把復蓋土扒去部分,在樹頭和樹根表面砍些傷口、增加出芝面積。注意蟲害、蟻害。

天然帶菌物引種法

把帶有靈芝菌絲體或子實體的樹樁,樹根,倒木塊,取出。與適宜靈芝生長的樹木混堆在一起,加蓋樹枝遮蔭,經常噴水保濕,堆木也會長出靈芝子實體。但收獲期不定,產量不定。此法適於少量物料,如林邊、屋角地舊木料的利用,也不用製作菌種。

靈芝病蟲害防治

危害靈芝的害蟲有:菇蠅、菇蚊、菌虱、線蟲、跳蟲、蛞蝓、薊馬、螻蛄、偽步行蟲、蛀板蟲、四斑麗鉀、白蟻。

危害靈芝的主要病原菌有:根霉(又稱旬枝根霉,黑色麵包霉)、麴黴、毛霉(俗稱長毛霉)、鏈泡霉(又稱紅色麵包霉或脈孢霉、串珠霉)等。

農業防治

1、種植抗逆性強,品質好、高產的靈芝品種,保證不帶病毒、雜菌和害蟎等有害生物。

2、培養料徹底滅菌,掌握好滅菌時間,確保培養料溫度達到100℃時連續保溫10小時;

3、要保持芝場及周圍環境的清潔衛生,及時清除受雜菌污染的菌棒,進行芝場消毒除蟲等。

物理防治

利用防蟲網、遮陽網等功能網隔離培菌室和芝棚,阻止害蟲侵入;利用紫外線和臭氧等裝置對接種器具和栽培場所進行消毒。

化學防治

採用化學葯劑是靈芝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只有在十分必要的情況下才考慮葯劑防治。防治的農葯選用必須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生產中可限制使用的品種及使用方法

H. 靈芝的種植和養殖方法

靈芝,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的乾燥子實體。主產於山東、吉林、河北、山西、陝西、安徽、江蘇、湖北、浙江、福建等省。

一、生物學特性
(一)生長發育習性

靈芝屬於腐生真菌,其生活史如下:擔孢子→芽管→單核菌絲→雙核菌絲→子實體→擔孢子。在靈芝生活過程中,擔孢子在適宜的條件下萌發成芽管,經過質配、核配、減數分裂親合過程,形成單核菌絲(初生菌絲),兩個不同級的單核菌絲經過鎖狀聯合,形成雙核菌絲(次生菌絲),雙核菌絲生長到一定階段,再通過特化、聚集、密接形成子實體原基,子實體原基發育,向上生長形成柱狀菌柄,菌柄發育到一定程度,其頂端一側長出菌蓋(菌傘)。當生理成熟,即從菌蓋下的子實層散發出擔孢子,又開始新的發育周期。

(二)生態環境條件

靈芝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適宜的營養、溫度、濕度、光照、酸鹼度等條件。

1.營養

靈芝屬於腐生真菌,也屬於兼性寄生菌,可腐生於朽木上,也可寄生於活樹上。人工栽培的培養料可選擇大多數闊葉樹及木屑、樹葉、稻草粉、甘蔗渣、作物秸稈、棉籽殼,再加麥麩等。營養基礎是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碳氮比例為22∶1。碳源主要有葡萄糖、蔗糖、澱粉、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等;氮源有蛋白質、氨基酸、尿素、氨鹽等。還需要少量的鉀、鎂、鈣、磷,維生素、水等。

2.溫度

其生長發育要求有較高的溫度和濕度。適應溫度范圍為12~32℃,最適生長溫度為25~28℃,高於35℃,菌絲體易衰老自溶,子實體死亡;低於12℃,不但菌絲生長受到限制,子實體也不能正常生長發育。另外,溫度不適,還會產生畸形菌蓋。

3.濕度

菌絲體生長階段,要求培養基含水量為55%~65%、空氣相對濕度為65%~70%;子實體生長階段,培養料含水量60%~65%、空氣相對濕度為85%~95%。

4.空氣

靈芝為好氣性真菌,為保證其正常生長發育,培養過程中,加強通風、換氣,減少有害氣體。

5.光照

菌絲在生長階段需要黑暗或微弱光照。子實體在生長階段需要適量的散射光或反射光,忌直射光。

6.酸鹼度

靈芝在pH值在3.0~7.5之間均可生長。最適pH值為5.0~6.0。

二、栽培技術
(一)靈芝菌種的培養

靈芝菌種培養過程包括純菌種的分離與母種(一級菌種)培養、原種(二級菌種)生產、栽培種(三級菌種)生產等環節。培養、生產步驟主要有培養基(料)的制備、滅菌、消毒、分離、接種、培養、保存等。所用器皿、工具均要求消毒,做到無菌操作。

1.純菌種的分離與母種培養

用組織分離或孢子分離法得到原始菌種,然後接種到培養基中培養得到母種。母種培養基多採用馬鈴薯—瓊脂(PDA)培養基。

配方:去皮切碎的馬鈴薯200g、葡萄糖20g、瓊脂20g、磷酸二氫鉀3g、硫酸鎂1.5g、維生素B12片、水1000mL。可制備120支試管培養基。取新鮮、成熟的靈芝用清水洗凈,然後用75%的酒精或冷開水沖洗。在無菌條件下,切取菌蓋或菌柄內部1小片黃豆大小的組織塊。用接種刀將組織塊切成小塊接種於斜面培養基中央,置於24~25℃的溫度下培養7~10天,當白色而均勻、生長旺盛的菌絲長滿斜面時,即得母種。也可將孢子接種於斜面培養基上培養母種,也需要在無菌條件下。方法是取質優的已經開始釋放孢子的靈芝子實體,消毒備用。收集孢子,取孢子接種於培養基上,經過培養,可獲得一層薄薄的菌苔狀營養菌絲,即母種。

2.原種和栽培種生產

將母種接種到培養料上,擴大培養原種,再用原種擴大培養栽培種,以滿足栽培所需菌種的量。小量生產時,可用母種或原種直接接種栽培。

生產原種或栽培種的培養料配方與子實體袋(瓶)栽法的培養料配方相同,有多種配方。主要原料有木屑或棉籽殼,再加適當輔料製成混合培養料。配方1:麥粒99%,石膏1%,水65%;配方2:木屑78%,麩皮20%,石膏1%,黃豆粉1%;配方3:甘蔗渣75%,麩皮20%,蔗糖1%,石膏1%,黃豆粉1%;配方4:棉籽殼80%,麩皮16%,蔗糖1%,生石灰3%。

按照配方每100kg乾料加水140~160kg,拌料均勻,裝入菌種瓶內,至瓶高的2/3,在中間打一孔至近瓶底,洗凈污物,用牛皮紙封口。高壓或常壓高溫滅菌。冷卻後接上菌種,大約1試管母種接原種5瓶,1瓶原種接栽培種50~60瓶。接種後放入培養室培養,需控制條件。25~30天,瓶內長滿菌絲,即可接種栽培。

(二)靈芝栽培技術

靈芝栽培方法主要有段木培養法(熟料短段木法、生料段木法、樹樁栽培法)、袋栽法和瓶栽法等。段木培養法主要用熟料短段木法。瓶栽法為最早採用的栽培法,主要用於靈芝孢子粉的生產、原種或栽培種培養等。目前主要用袋栽法,可以在室內、溫室、大棚和露地栽培。

1.袋栽法

工藝流程:備料與配料→裝袋與滅菌→接種→菌絲培養→出芝管理→採收加工。控制合適的條件,可全年培養。主要為春栽,即3~4月制種,4~5月接種栽培。秋栽則7月制種,8月接種栽培。

(1)備料與配料:同「原種和栽培種生產」。

(2)裝袋與滅菌:一般選用聚氯乙烯或聚丙烯塑料袋,規格為厚約0.04mm,長36cm,寬18cm。配製培養料,裝入袋中,裝至離袋口約8cm,裝料量合乾料量約500g,要裝實;將袋口空氣排出後,用繩子扎緊,放入滅菌鍋內,在1.5kg/cm2條件下滅菌1.5~2小時,或常壓100℃下4小時,再停火悶5小時,冷卻到25℃左右出鍋。

(3)接種:在無菌條件下進行接種,接種時將菌種與培養料緊密接觸,及時紮好袋口。每瓶菌種可接20~30袋。接種好的菌袋放入培養室內或大棚內的培養架上進行菌絲培養(發菌)。溫度控制在22~30℃,最佳為24~28℃,避光保存,注意通風降溫。1周左右檢查1次,棄去污染菌袋。10天左右菌絲可長滿袋。

(4)出芝管理:菌絲長到約30天左右,表面形成指頭大小的白色疙瘩或突起物,即子實體原基——芝蕾或菌蕾。此時,應解開塑料袋,使靈芝向外生長,芝蕾向外延長形成菌柄,大約15天菌柄上長出菌蓋,30~50天後成熟,孢子由菌蓋散出,即可採收。此階段,要採取通風、向空氣中噴水等措施,溫度控制在24~28℃、空氣相對濕度為90%~95%,保持空氣新鮮,光線以散射光為宜。

子實體培養可以室外栽培。挖寬80~100cm、深40cm的菌床,長度視地塊條件和培養量決定。將培養好菌絲的菌袋脫袋,豎放在菌床上,間距6cm左右,覆蓋1cm厚富含腐殖質的細土,澆足水分。床上搭建塑料棚並遮陰,避免直射光,保持溫度在22~28℃,空氣新鮮,相對濕度為85%~95%。10天後,床面出現子實體原基,再經25天後陸續成熟,即可採收。

2.段木培養法

工藝流程:選料與制料→裝袋與滅菌→接種→菌絲培養→培土→出芝管理→採收加工。

(1)段木的選擇與處理:選擇直徑8~10cm的板栗、柞、楸、柳、楊、刺槐、楓等闊葉樹,鋸成長15~20cm的段木,晾曬乾燥3天左右,段木含水量35%~42%。

(2)裝袋與滅菌:將段木裝入塑料袋內,木料不可過干,扎緊袋口,高壓高溫滅菌2小時,或常壓100℃滅菌6~8小時。

(3)接種:無菌條件下進行。可打孔接種或段面接種。打孔接種用打孔器或電鑽頭在段木上打孔,直徑為1~1.2cm,深度1cm,行距約5cm,每行2~3孔,呈品字形錯開排列。打孔後,在無菌條件下立即接種,選擇培養20天,子實體原基剛形成的新鮮菌種,取出菌塊,塞入孔內,稍壓緊後,蓋上木塞或樹皮,用小木槌輕輕錘平。斷面接種是一個袋中兩段木料,將菌種用冷開水拌勻,然後,將菌種均勻地塗在兩段木之間及上方段木表面,袋口塞一團無菌棉花,扎緊。應選擇氣溫20~26℃、空氣相對濕度70%。1m3段木需要菌種60~100瓶。

(4)菌絲培養:將接種後的段木菌袋置於通風乾燥處培養菌絲,控制溫度22~25℃,做好通風、降溫、防霉工作。30~60天長滿白色菌絲,菌穴四周變成白色或淡黃色,後逐漸變成淺棕色,當木塞或樹皮蓋已被菌絲布滿時說明接種成功。

(5)埋土栽種:選擇土質疏鬆、pH值5~6的酸性土壤、排灌方便的地方做培養場地。翻土深25cm,清除雜草石塊,曝曬後做寬1.5~1.8cm畦,畦長根據實際情況決定,一般南北走向,四周開好排水溝,並撒滅蟻葯。場地需要使用2~3年,畦上應搭建塑料棚,覆蓋草簾子,要求能保溫、保濕、通氣、遮陰。待日平均溫度穩定在20℃,將長好菌絲的段木埋入土中培養。在做好的畦上開溝,溝底鋪一層鬆土,將長好菌絲的段木接種端朝下立於溝中,間距6cm左右,蓋土1~2cm,為防止噴水時把泥土濺到子實體上,再覆蓋厚約1cm的谷殼。埋好後噴水1次,若天氣乾旱可噴水濕潤土壤。

(6)出芝管理:埋土後10~15天可出現芝蕾。雨天注意排水。此外,還要在栽培場周圍撒一圈拌有滅蟻靈的毒土,誘殺白蟻。採取噴水、通氣、遮陰、保溫等措施,控制棚內溫度24~28℃,相對濕度85%~90%,光照強度300~1000Lx,空氣新鮮,土壤疏鬆濕潤。

(三)病蟲害及其防治

多為青黴菌、毛黴菌、根黴菌等雜菌感染為害。

防治方法:①接種過程中,嚴格無菌操作;②對培養料進行徹底消毒;③通過適當通風降低濕度;④用燒過的刀片將局部輕度感染的雜菌和周圍的樹皮刮除,再塗抹濃石灰乳防治,或用蘸有75%乙醇溶液的脫脂棉填入孔穴中,及時淘汰嚴重污染者。

三、採收
1.適時採收

從芝體出現至芝體不再增大需要40~50天,顏色已由淡黃色轉為紅褐色,菌蓋和菌柄顏色相同,由軟變硬,有孢子粉射出,芝體成熟。此時即可採收。

2.採收方法

應用快刀或枝剪從菌柄基部剪下靈芝,留柄蒂0.5~1cm,讓剪口癒合後,再形成菌蓋原基,形成新的子實體。依據段木體積不同,可連續採收2~3年。如收集孢子粉,多用瓶栽法或袋栽法,子實體發散孢子可持續1個月,收集方法是用紙袋將菌蓋罩住收集。

I. 靈芝培植方法有很多,靈芝有哪些培植方法

靈芝也叫作林中靈、瓊珍,是一味非常珍貴的中葯材,應用范圍非常廣泛,葯用價值非常顯著。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識的增強,對靈芝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了,野生靈芝已經變得越來越少了,所以們就開始嘗試人工種植靈芝,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工種植靈芝的技術也日益成熟,種植靈芝已經不再那麼苦難了。

5、病害防治

靈芝在生長的過程中很容易被病菌感染,危害靈芝生長的主要的菌類為青黴菌、毛黴菌以及根黴菌等等,防治的方法是我們在進行接種前就需要做好滅菌處理。其次就是將有菌害的樹皮挖掉,最後就是如果發現有被病菌感染嚴重的靈芝要及時的舍棄,或者是在病菌感染處塗抹酒精,千萬不可用農葯進行防治,因為它會是靈芝攜帶殘余的農葯成分,到時沒法入葯。

閱讀全文

與在山上種植靈芝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一周長高10cm的方法 瀏覽:669
模擬量電流信號沒負載測量方法 瀏覽:253
作文關於教育觀教學方法的愛 瀏覽:438
水樣監測有哪些分析方法 瀏覽:149
管理的定性研究方法第二版 瀏覽:130
膏方食用方法 瀏覽:269
4x9x25的簡便運算方法 瀏覽:958
扶梗器安裝方法 瀏覽:188
外徑千分尺的使用方法和操作 瀏覽:132
系統初步調查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379
蒸饅頭卷的方法和步驟 瀏覽:406
頸椎病3個治療方法你做了嗎 瀏覽:368
齒輪傳動間隙消除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569
膝關節內側碰傷疼痛最好治療方法 瀏覽:21
乙醇乙烷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674
不手術治療雞眼的最好方法 瀏覽:813
鑒別甘油正丙醇的方法 瀏覽:521
男性不要孩子都有什麼方法 瀏覽:477
如何傳授數學思想方法 瀏覽:441
藍凈靈使用方法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