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有哪些方法
固定財產折陳,是指固定財產在運用進程中漸漸耗費而變化到商品或者用度中往的那局部價格,也是企業在消費籌備進程中因為運用固定財產而在其運用年限內攤派的固定財產奢侈。那麼,固定財產的折陳本領是何如樣的呢?
企業計提固定財產折陳的本領有多種,基礎上便不妨分為二類,便直線法(囊括年限平衡法和處事量法)和添快折陳法(囊括年紀總和法和雙倍余額遞減法),企業該當按照固定財產所含經濟便宜預期名現辦法採用沒有共的本領.企業折陳本領沒有共,計提折陳額出入很大.
企業該當按月計提固定財產折陳,當月減少的固定財產,當月沒有計提折陳,從停月起計提折陳;當月縮小的固定財產,當月仍計提折陳,從停月起遏止計提折陳。提腳折陳後,盡管是否連接運用,均沒有再索取折陳;提早報廢的固定財產,也沒有再補提折陳。
直線折陳法
(1)年限平衡法
年限平衡法是指將固定財產的應計折陳額平衡地攤派到固定財產預訂運用壽命內的一種本領。沿用這種本領計劃的每期折陳額十分。計劃公式如停:
年折陳率 =(1 - 估計潔殘值率)/ 估計運用壽命(年)*100%
月折陳率 = 年折陳率 / 12
月折陳額 = 固定財產本價 * 月折陳率
(2)處事量法
處事量法是按照名際處事量計劃每期應提折陳額的一種本領。計劃公式如停:
單元處事量折陳額 = 固定財產本價 * (1 - 估計潔殘值率)/ 估計總處事量
某項固定財產月折陳額 = 該項固定財產當月處事量 * 單元處事量折陳額
添快折陳法
(1)年紀總和法
年紀總和法也稱核計年限法,是指將固定財產的本價減往估計潔殘值後的潔額,趁以一個以各年年頭固定財產尚可運用年限干分子,以估計運用年限逐年紀字之和干分母的逐年遞減的分數計劃每年折陳額的一種本領。計劃公式如停:
年折陳率 =尚可運用年限/估計運用年限的年紀總和*100%
估計運用年限的年紀總和=n*(n+1)/2
月折陳率 = 年折陳率 / 12
月折陳額=(固定財產本價-估計潔殘值)*月折陳率
(2)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指沒有商量固定財產估計潔殘值的情景停,按照每期期始固定財產本價減往乏計折陳後的余額(便固定財產潔值)和雙倍的直線折陳率計劃固定財產折陳的一種本領。計劃公式如停:
年折陳率=2/估計運用壽命(年)*100%
月折陳率=年折陳率/12
月折陳額=固定財產潔值*月折陳率
因為每年年頭固定財產潔值沒扣除估計潔殘值,所以,在運用這種本領計劃折陳額時必需提防沒有能使固定財產的潔值落矮到其估計潔殘值以停,便沿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陳的固定財產,常常在其折陳年限到期前二年內,將固定財產潔值扣除估計潔殘值後的余額平衡攤派。
Ⅱ 固定資產計提的方法
年限平均法:
1-4年,每年計提折舊:(40-4)/4=9萬元
年數總和法下各年折舊:
第一年:(40-4)*4/(1+2+3+4)=14.40萬元
第二年:(40-4)*3/(1+2+3+4)=10.80萬元
第三年:(40-4)*2/(1+2+3+4)=7.20萬元
第四年:(40-4)*1/(1+2+3+4)=3.60萬元
雙倍余額遞減法下各年折舊:
第一年:40*2/4=20萬元
第二年:(40-20)*2/4=10萬元
第三年:(40-20-10)/2=5萬元
第四年:40-20-10-5=5萬元
Ⅲ 固定資產的計價方法有哪些
固定資產的計價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1、原始成本計價
原始成本也稱為歷史成本或原始購置成本,它是指企業購建某項固定資產達到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企業新購建固定資產的計價、確定計提折舊的依據等均採用這種計價方法。
2、重置完全價值計價
重置完全價值計價也稱為現時重置成本,它是指在當時的生產技術條件下,重新購造同樣的固定資產所需要的全部支出。
3、按凈值計價
固定資產凈值也稱為剩餘價值,是指固定資產原始價值或重置完全價值減去已提折舊後的凈額。
(3)計提固定資產的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三種固定資產計價方法的優點:
1、原始成本計價
其主要優點是它具有客觀性和可驗證性,也就是說按這種方法確定的計價價值,均是實際發生並有支付憑據的支出。正是由於這種計價方法具有客觀性和可驗證性的特點,它成為固定資產的基本計價標准。
2、重置完全價值計價
按當時重置成本計價,可以比較真實地反映固定資產的觀實價值。
3、按凈值計價
它可以反映企業實際佔用固定資產的數額和固定資產的新舊程度。這種計價方法主要用於計算盤盈、盤虧、毀損固定資產的溢余或損失。
Ⅳ 計提固定資產折舊通常有哪幾種方法
(一)平均年限法,又稱直線法。
計算公式如下:
固定資產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殘值收入-預計清理費用)]/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年限
(二)工作量法,工作量法也是直線法的一種。
其基本計算公式為:
每一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1-凈殘值率)]/預計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該項固定資產當月的工作量*每一工作量折舊額
(三)雙倍余額遞減法,實行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應當在其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到期以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凈值平均攤銷。
其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年限)*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月折舊率
最後2年年折舊額=固定資產賬面凈值/2
(四)年數總和法
其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年數/預計使用年限的年數總和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凈殘值)*月折舊率
Ⅳ 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方法都有哪幾種區別都是什麼
考慮我國實際情況,財政部規定企業可選擇的折舊方法一般有4種,即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的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月折舊率
【例1】甲公司有一幢廠房,原價為5000000元,預計可使用20年,預計報廢時的凈殘值率為2%。該廠房的折舊率和折舊額的計算如下:
年折舊率=(1-2%)/20=4.9%
月折舊率=4.9%/12=0.41%
月折舊額=5000000×0.41%=20500(元)
本例採用的是年限平均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其特點是將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均衡地分攤到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內,採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折舊額是相等的。
使用年限平均法的優點是:①計算簡單、容易理解;②由於每年的折舊額相同,使企業產品成本穩定並具有較強的可比性。
缺點是:①只著重固定資產使用的長短,忽略了固定資產的使用強度及效率;②也沒有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的基本計算公式如下: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例2】某企業的一輛運貨卡車的原價為600000元,預計總行駛里程為500000公里,預計報廢時的凈殘值率為5%,本月行駛4000公里。該輛汽車的月折舊額計算如下:
單位里程折舊額=600000×(1-5%)/500000=1.14(元/公里)
本月折舊額=4000×1.14=4560(元)本例採用工作量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工作量法是指根據實際工作量計算每期應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
使用工作量法的優點是:①簡單明了、容易計算;②計體的折舊額與固定資產的使用程度想聯系,既充分考慮了固定資產的有形損耗因素的影響,又符合配比原則;③按照實際使用過程磨損程度計算,能正確反映運輸工具、精密設備等使用程度,而且把折舊費用與業務成果聯系起來。
缺點:①即使每年的折舊費用是變動的,工作量法仍然類似於直線法。②工作量法沒能考慮到修理和維修費用的遞增,以及操作效率或收入的遞減等因素。③是對固定資產的工作總量難以可靠的估計,也沒有考慮到無形損耗和自然損耗等問題。
3.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的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每月月初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月折舊率
使用雙倍余額遞減法的優點是:①計算折舊的基數不是固定資產原值而是凈值;②折舊率按同等條件下直線法折舊率的2倍計算;③考慮到了資金的時間價值。
缺點是:①計算年折舊額時都比較繁瑣,費時費力,且容易出錯;②計算公式中當直線法折舊大於雙倍余額遞減法折舊時,改用直線法本身也不符合加速折舊的原理。
【例3】某企業一項固定資產的原價為1000000元,預計使用年限為5年,按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每年的折舊額計算如下:
年折舊率=2/5×100%=40%
第1年應提的折舊額=1000000×40%=400000(元)
第2年應提的折舊額=(1000000—400000)×40%=240000(元)
第3年應提的折舊額=(600000—240000)×40%=144000(元)
從第4年起改用年限平均法(直線法)計提折舊。
第4年、第5年的年折舊額=[(360000-144000)-4000]/2=10600(元)
每年各月折舊額根據年折舊額除以12來計算。
本例採用了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雙倍余額遞減法是指在不考慮固定資產預計凈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期期初固定資產原價減去累計折舊後的金額和雙倍的直線法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採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一般應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到期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後的凈值平均攤銷。
4.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預計使用壽命-已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壽命×(預計使用壽命+1)/2×100%
或者:
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和×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月折舊額
使用年數總和法的優點是:①計提折舊的基數不變;考慮了修理和維修費用的遞增,以及操作效率或收入的遞減等因素;②充分考慮到無形損耗和自然損耗等問題。缺點是:折舊率逐年降低,計算起來比較麻煩,容易出錯。
(5)計提固定資產的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固定資產折舊是指在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內,按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的系統分攤。
使用壽命是指固定資產預期使用的期限。有些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也可以用該資產所能生產的產品或提供的服務的數量來表示。
應計折舊額是指應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的原價扣除其預計凈殘值後的余額;如已對固定資產計提減值准備,還應扣除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累計金額。
參考資料:網路-固定資產折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