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燒頭七有什麼講究
燒七
從死者卒日算起,喪家每隔七天就要舉行一次燒紙祭奠,共計七次四十九天,稱為「頭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
在燒七時,喪家要在大門口掛白紙燈籠,表示家有重孝。頭七在家設靈牌,焚香明燭,供獻酒餚祭奠,下餘六七都到墳地化紙錢。一般以一、三、五等單七祭禮較隆重,親友皆至,孝子要哭靈;二、四、六等雙七,親友不來。孝子只燒紙、不哭靈,稱為「空七」。其中「三七」和「末七」尤為最重要,每逢這兩個「七」日,親友都要到墳上燒紙祭奠,孝子也要大哭一場。「末七」又稱「盡七」,喪家大都要誦經禮懺,親友也要送冥幣、香、紙、大蠟、金銀斗等祭奠。
地區不同,可能會有一些講究不同,還是以先生為主
② 燒頭七遇到七應該怎麼辦
不要在意 都是迷信
③ 燒頭七怎麼算
「燒七」從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為一個祭日,稱為「頭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共計49天。民間傳說人有三魂七魄,死後一年去一魂,七天去一魄,三年魂盡,七滿魄盡,所以要過「七期」和三周年。
民間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據說死者從去世之日起,在49天內,每隔七天閻王要審問亡魂一次,故「七期」又稱「過七災」。在燒七時,喪家要在大門口掛白紙燈籠,表示家有重孝。頭七在家設靈牌,焚香明燭,供獻酒餚祭奠,下餘六七都到墳地化紙錢。
遇到「沖七」時,孝子要給死者墳頂插紙傘,意在協助亡魂躲避災難。陝北的延長縣,在「沖七」的先一天下午就要剪若干白紙旗,由子女、兒媳從家門口沿途插到墳前,將亡靈請回家中祭奠,以避過災劫。插白旗意在引路,據說亡魂如果來不及回家,可藏於白旗下躲難。
(3)燒頭七的簡便方法擴展閱讀:
民間有「守七」的習俗,死者自去世之日起,其家屬每隔7日要設祭1次,直到49天,第七個七日,俗稱「斷七」為止。其中以「頭七」和「六七」(或「五七」)最為隆重。
「頭七」晚上祭祀死者,至親好友廝守通宵,午夜吃「頭七餛飩」,派人到他人地里「偷菜」,目的是要被偷之家咒罵,據說罵得越凶,財發得越快。而被偷之家常會察覺近旁人家「燒頭七」的隱秘而噤若寒蟬。
此俗民間尚存。在死者第五個或第六個七日忌日,其家屬請僧侶或道士做法事超度,叫做「六七」,遍請親友前來參祭。死者已出嫁的女兒,於「六七」的前一天晚,置辦三牲、果品前來祭祀,人稱「燒六七羹飯」。這祭桌一直設到「六七」忌日的下午。「斷七」以後,喪禮才告結束。
④ 死者頭七怎麼燒
在中國,不同地區的頭七習俗也不盡相同。
1.燒七
從死者卒日算起,喪家每隔七天就要舉行一次燒紙祭奠,共計七次四十九天,稱為「頭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
民間傳說人有三魂七魄,死後一年去一魂,七天去一魄,三年魂盡,七年魄盡,所以要過「七期」和三周年。民間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據說死者從去世之後,在七七四十九天內,每隔七天閻王要審問亡魂一次,故「七期」又稱「過七災」。在燒七時,喪家要在大門口掛白紙燈籠,表示家有重孝。頭七在家設靈牌,焚香明燭,供獻酒餚祭奠,下餘六七都到墳地化紙錢。一般以一、三、五等單七祭禮較隆重,親友皆至,孝子要哭靈;二、四、六等雙七,親友不來。孝子只燒紙、不哭靈,稱為「空七」。其中「三七」和「末七」尤為最重要,每逢這兩個「七」日,親友都要到墳上燒紙祭奠,孝子也要大哭一場。「末七」又稱「盡七」,喪家大都要誦經禮懺,親友也要送冥幣、香、紙、大蠟、金銀斗等祭奠。
2.沖七
「燒七」若與夏歷的初七、十七、二十七相逢,謂之「沖七」或「犯七」,認為亡魂「逢七有災,沖七有難」在關中的耀縣和陝南的丹鳳縣,除認為「沖七」是忌期外,還以「燒七」與月中的初八、十八、二十八相逢也是忌期。
俗雲:「逢七逢八,銅錘鐵釵;燒七燒九,閻王請吃酒」,認為燒七遇到七和八的日子,閻王要拷打亡魂,遇到這種情況,要提前或推遲一天祭奠。
關中一些農村,遇到「沖七」時,孝子要給死者墳頂插紙傘,意在協助亡魂躲避災難。陝北的延長縣,在「沖七」的先一天下午就要剪若干白紙旗,由子女、兒媳從家門口沿途插到墳前,將亡靈請回家中祭奠,以避過災劫。插白旗意在引路,據說亡魂如果來不及回家,可藏於白旗下躲難。
3.出煞
各地農村還有一種極端迷信鬼神的「出煞」陋習。「出煞」又稱「回煞」,據說人死後其魂魄猶存,在七七四十九天前,死者的陰魂要回家一次,具體時間由道士推算。屆時,喪家把香燭酒食擺好,在地上鋪一層炭灰或草木灰,用以檢驗死者回來的足跡。用一竹竿一根,隔一尺貼紙錢一張,立在門口台階上或插於死者落氣之屋的房檐下,據說陰魂見此就會進屋。用土罐裝一煮熟了的雞蛋置於房屋角,以此賄賂殃神(俗稱雞腳神),讓死者鬼魂在家裡多待一會兒。這時,一家老少躲得遠遠的,待規定的時間過去之後,先將一串爆竹丟進屋內,爆完才可以進家。滿百日和周年時,還要燒紙祭奠。在人死後的半年或一年時,再給死者做一次道場。此俗建國後已摒棄。
4.守七
民間有「守七」的習俗,死者自去世之日起,其家屬每隔七日要設祭一次,直到七七四十九天,第七個七日,俗稱「斷七」為止。其中以「頭七」和「六七」(或「五七」)最為隆重。
「頭七」晚上祭祀死者,至親好友廝守通宵,午夜吃「頭七餛飩」,派人到他人地里「偷菜」,目的是要被偷之家咒罵,據說罵得越凶,財發得越快。而被偷之家常會察覺近旁人家「燒頭七」的隱秘而噤若寒蟬。
在死者第五個或第六個七日忌日,其家屬請僧侶或道士做法事超度,叫做「六七」,遍請親友前來參祭。死者已出嫁的女兒,於「六七」的前一天晚,置辦三牲、果品前來祭祀,人稱「燒六七羹飯」。這祭桌一直設到「六七」忌日的下午。「斷七」以後,喪禮才告結束。
⑤ 頭七怎麼做
1.去火葬場去取骨灰壇嗎?那麼要和她說,和我們回家(或者是安葬前暫存地)。一般骨灰盒外面都包層暗色不透光的布,不要弄什麼大紅大黃,那些實在不懂事。如果是直接取回家裡就不用再作其他事情。如果是去寄存地,當地工作人員會和你說,他們一般都懂基本常識。
2.最有效的方式,是自己疊元寶紙錢,頭七的時候焚化。如果不會,就去買,這個焚化的過程最好不能省略,你不管抄什麼,都是在這個基本過程的加減而已。抄東西就是把誠意心氣和那啥灌在這之上,要是不懂,其實抄用處也不大。所以就是自己動手做最靠譜。如果來不及學,就去買,多買點,燒慢點,一張一張的燒,哀思以誠,足夠轉化成對她實質的幫助了。包袱皮也有賣的。
3.特定的經文往往是在有特殊需要的時候用的。病故一般不需要。但有了也沒啥不好。如果有宗教信仰,那就去按自己的信仰做也可以的。其實大體上沒有什麼太多的區別。有些明白經文真意的人,可以有比較大輔助。所以一般都是超度用的專業和尚道士之類的用的。這個全憑心願,有這份心總歸是沉甸甸的。
4.頭七的時候,需要擺上遺像在家裡,靈位需要你們以後的意願再決定設置不設置。然後放置食物(北方比較統一,一般是是饅頭,雞蛋,肉,南方各地習俗不一,請按當地民俗即可。她生前喜歡吃的菜品) ,茶水,酒水,水果,一對白燭,然後香爐,你們父女兩位上香。若是在住樓房,不容易燒紙的話,就去外面燒紙,你參看我的文件夾,裡面有具體的。
時間的話,不遲於她過世的時間就好。你們晚飯時間在她的屋子裡置辦好,就差不多了。然後不用總去打攪,明早收起來就可以了。
5.天梯的用法也是道教穿出去的,尤其傳到民間後的一種用法,往往是給民間法師死的時候用的,老法師死之前,有一系列手段配合以前的預修,其中有天梯這項,有一定幫助。但是對於一般人來說,其實沒多大用。後來被人看了去,以為人人都有用。那其實也多少會點用了。所以這個可燒可不燒。當地民俗是個參考。而不是網上言論。去當地葬儀的店問一句就可以了。
6.麵粉這事,不是為了叫人知道她回來用的,你鋪不鋪,她都會回來,這是規矩。而要鋪的話,需要其他的規矩,不是簡單撒面的,而這天不要打死家裡昆蟲,尤其是晚上那段時間內的。
7…你需要三七,五七,七七,百日,周年,三年都有祭祀,然後清明,中元,燒紙,寒衣節或者春節看當地民俗。只要按時燒紙,一般常人基本上不會有什麼問題。
⑥ 燒頭七有什麼講究
什麼是頭七:
人死後的第七日其魂魄會回來家中以作最後的懷念,家人會為逝者准備其生前最喜愛的食物及物件以作最後的致意,中國人稱這天為頭七。 頭七,中國人的喪殯習俗,是根據死者去世的時間,再配合天乾地支計算出來的日子及時辰,然習慣上大家都認為「頭七」指的是人去世後的第七日。一般都認為,死者魂魄會於「頭七」返家,家人應於魂魄回來前,為死者魂魄預備一頓飯,之後便須迴避,最好的方法是睡覺,睡不著也要躲入被窩;如果死者魂魄看見家人,會令他記掛,便影響他投胎再世為人。亦有說認為到了「頭七」當天的子時回家,家人應於家中燒一個梯子形狀的東西,讓魂魄順著這趟「天梯」到天上。
頭七如何祭奠親人?
「頭七」由兒子辦理,「二七」為小七,「三七」系出嫁女兒負責, 「四七」也是小七,「五七」為出嫁孫女祭祀,「六七」也是小七, 「七七」又稱「滿七」或「圓七」由兒子辦理有始有終,功德圓滿。 現代人由於工商業發達工作忙碌,有將七七四十九天縮短的情形, 以縮為二十四天為例,其方式為「頭七」與「七七」各七天, 中間每隔二天為「七」即為二十四天,在居喪期間未出殯前不過節, 遇祖先之忌日也不拜。 做七除上壽者照七七四十九日為尾七外,未上壽者即俗所謂「死人快過日」, 一般多自二七起短為六日,因此實則做尾七為第四十三日。
人去世後要做的程序
建國前,民間對喪葬禮儀極為重視,喪儀繁瑣鋪張,且封建迷信色彩濃重。習俗相沿,以喪事的隆重與否,視為子輩孝道的尺度。葬俗為木棺土葬,兒女侄孫均戴孝,兒女服孝期為3年,侄孫輩服孝1年。子女在1年內不得剃頭理發和化妝,稱「哀戚毀容」。家中3年內過年不貼春聯等。喪儀主要程序有小殮、停靈、報喪、大殮、點主、開吊、發引、擺祭、下葬和下葬後的圓墳、作七、忌日祭等。喪儀日程,少則五至七日,多達半月之久不等,耗費甚巨。一般人家,人過50歲,晚輩即開始為老人做壽衣、打棺材(稱「壽棺」、「喜棺」)、修墳穴,准備後事,被視為孝順。
⑦ 頭七的燒七
「燒七」就是從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為一個祭日,稱為「頭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共計49天。民間傳說人有三魂七魄,死後一年去一魂,七天去一魄,三年魂盡,七滿魄盡,所以要過「七期」和三周年。民間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據說死者從去世之日起,在49天內,每隔七天閻王要審問亡魂一次,故「七期」又稱「過七災」。在燒七時,喪家要在大門口掛白紙燈籠,表示家有重孝。頭七在家設靈牌,焚香明燭,供獻酒餚祭奠,下餘六七都到墳地化紙錢。一般以一、三、五等單七祭禮較隆重,親友皆至,孝子要哭靈;二、四、六等雙七,親友不來。孝子只燒紙、不哭靈,稱為「空七」。尤以「三七」和「末七」最重要,每逢這兩個「七」日,親友都要到墳上燒紙祭奠,孝子也要大哭一場。「末七」又稱「盡七」,喪家大都要誦經禮懺,親友也要送冥幣、香、紙、大蠟、金銀斗等祭奠。「燒七」若與夏歷的初七、十七、二十七相逢,謂之「沖七」或「犯七」,認為亡魂「逢七有災,沖七有難」。在關中的耀縣和陝南的丹鳳縣,除認為「沖七」是忌期外,還以「燒七」與月中的初八、十八、二十八相逢也是忌期,俗雲:「逢七逢八,銅錘鐵釵;燒七燒九,閻王請吃酒」。認為燒七遇到七和八的日子,閻王要拷打亡魂,遇到這種情況,要提前或推遲一天祭奠。關中一些農村。遇到「沖七」時,孝子要給死者墳頂插紙傘,意在協助亡魂躲避災難。陝北的延長縣,在「沖七」的先一天下午就要剪若干白紙旗,由子女、兒媳從家門口沿途插到墳前,將亡靈請回家中祭奠,以避過災劫。插白旗意在引路,據說亡魂如果來不及回家,可藏於白旗下躲難。
⑧ 燒頭七是在幾點燒都怎麼做急!
其實當天就可以了人的一生可能會經歷幾段感情,情感和人的生命一樣,也是有開始,發展,高潮,結局這幾部分,當異性開始交往,從開始青澀懵懂到青春浪漫,然後慢慢的成熟穩重,最後又回歸平靜,我們時刻在適應情感的節奏,也試著學會怎麼放下一段感情。
我們也學過很多怎麼樣讓感情持久的方法,也在網上學過怎麼談戀愛,如何去追求自己喜歡的對象的經驗,如何去珍惜一段感情。
但人是多變的動物,在生活中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也許在不經意之間遇到了比你更心動的人,這時候很多會選擇放棄上一段的感情。
既然選擇放棄上一段感情,就要給對方一個理由,因此,異性交往女人一旦說了這些話,男人不需要挽回,別傻傻的不知道。
一.給我點時間,讓我一個人,冷靜地考慮下。
當女人向著男人說「給我點時間,讓我一個人,冷靜地考慮下」,那麼這說明她准備要和你分手了,只不過沒有沒有直接說出來而已。
女人要冷靜地思考一段時間,說明在和你的接觸當中,你的行為已經令她感到了疲倦。和你戀愛讓她感到苦悶,窒息。感覺和你在一起就是一種煎熬,讓她身心疲憊,因此向你提出給她一段時間冷靜的考慮下。
當一個女人對你說要冷靜地考慮一下,言下之意就是要反思你們之間的情感,要和你保持異一定的距離。因為你已經影響到了她的日常生活。
其實這時候她提出這樣的條件是間接向你表示分手,只不過她還沒有找到一個好的理由,才會這樣隱晦的提出,希望你能夠知難而退。
二.其實我並不怎麼愛你。
當女人向著男人說出,我並不怎麼愛你的時候,你千萬不要以為是在開玩笑,她這話的意思就是讓你不要自作多情,你不要在她身上浪費時間。
女人是感性動物,一旦愛一個人,會放下一切,更不會說出這樣的話來,她能夠很冷靜的說出這話來,說明你在她的心裡,翻不起一點漣漪來。
女人對你的感情不是不顧一切,那說明對你的感情不是真正的愛情,不是真的喜歡你,當一個女人說出其實我並不怎麼愛你,那說明是想和你分手了,這時候,你不必去挽回,她對你已經沒有了感情,你的任何努力也是徒勞的。
三.我們倆有點不合適。
當女人向著男人說「我們倆不合適」,那是很明顯,女人要和你分手。當女人不再愛你了,分手是必然選項,這個女人比較實在的,就會直接說出來,不會模稜兩可,也直接的斷了你要挽回的想法。
當然所謂的不合適也可能是一個借口,若你真的有那麼差勁,當初她也不會和你在一起,既然她話已說出,作為男人,你必須要拿得起,放得下,我們不可能和一個不愛自己的人在一起生活,這樣的生活會少了很多樂趣,多了很多煩惱,既然不愛,那就好聚好散,不要苦苦的挽回。
感情是需要兩個人共同努力來維護,當女人向著男人說出了這些話,作為男人就要面對現實,不必要做無謂的挽回,在她的心裡已經沒有了對你的愛,與其這樣,還不如選擇放下,繼續下一段感情。
⑨ 關於燒頭七的問題。
他們怎麼做不用管。反正也不起太大用處。你自己給外婆 能每天送上一張小房子的話,就蠻好。小房子可是超級寶貝。亡人都很喜歡的
⑩ 頭七那天該怎麼做
各地有各地的風俗習慣,我們這個地方頭七是什麼也不做的?因為意思是說,使者判投七投七座了,他會盼望大家來的,所以偷襲基本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