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風速的測量的方法是什麼
在台風的日子裡,風吹的速度看起來好像很快。這時你會聽到氣象報告說:「風速每小時10~15千米」。風速很容易為一般人所忽略,但是對某些人來說,知道確實的風速是相當重要的。因此測量風速也有科學的方法。
第一具測量風速的儀器,是英國的胡克在在1667年發明的。這種儀器叫風力表。現在風力表有很多種,最常用的一種是在直軸上安裝數個半球形的鋁杯。鋁杯會隨風轉動。風愈大,轉動的速度也愈快。計算單位時間內鋁杯轉動的次數,就可以計算出風速是多少。
當人類開始飛行後,必須測量出高空的風速。最初的方法,是把氣象探測氣球升到天空中,然後用特製的望遠鏡觀察。但是當雲層把氣球遮住的時候,這種方法就沒有用了。到了1941年氣象雷達發明了。用雷達觀測氣球,就是有雲也絲毫不受影響,因此能方便地測出高空的風速。
人類很早以前就對風的方向很感興趣。在公元900年的時候,人們就已經知道在教堂的屋頂裝上風標,以顯示風吹的方向。
⑵ 風力等級的測量方法
為了更准確的測量風力大小,人們在野外常用輕便風速表測風。這種輕便風速表,一般由感應部分和計數器所組成(見左圖)。感應部分由三個風杯(也有四個風杯)裝於十字架上,風杯在軸承上可以自由轉動,外用小框保護風杯。中軸下部與計數器相接,風杯轉動,也使計數器隨之轉動。所以計數器是記錄風杯轉動的轉數的。計數器通常有兩個或三個記數盤,大指針指示個位和十位數,兩個小記數盤上的指針分別指示百位數和個位數。儀器的下部有一開關(啟動桿),將它推上去,可使計數器與感應部分接合,計數器開始工作。把啟動桿拉下來計數器則與感應部分離開,計數器停止工作。當儀器置於高處,用手直接開動不便時,可用小繩連接開關。觀測時拉動小繩即可啟閉。輕便風速表一般安置在四周開闊、無高大障礙物的地方,表身垂直。觀測前關閉開關,記下指針的示數。等一兩分鍾後,打開開關,同時開動秒錶記錄時間。此時,觀測員迅速離開風速表,站在儀器的下風方向。開動儀器後將近100秒鍾時,觀測員迅速走近儀器,在正100秒時關閉開關,記下第二次指針示數。根據前後兩次讀數算出其差數,此差數表示風速表指針在觀測時間內所走的刻度數,記入記錄表內。將此差數除以觀測時間,就得出風速表每秒鍾內所走的刻度數,取一位小數。再根據每秒所走的刻度數,從該風速表的檢定證上查出平均風速(單位:米/秒),取一位小數。
最好連續觀測兩次,取其平均值,以減少儀器本身及人為的誤差。
有些輕便的測風器,除具有上面講的風速表的構造性能外,還在軸上裝有風向標,用以指示風向,稱為風速風向儀。
⑶ 風力等級是怎麼測定的
在氣象台站發布的天氣預報中,我們常會聽到這樣的說法:風向北轉南,風力2到3級。這里的「級」是表示風速大小的。
風速就是風的前進速度。相鄰兩地間的氣壓差愈大,空氣流動越快,風速越大,風的力量自然也就大。所以通常都是以風力來表示風的大小。風速的單位用多少米/秒或多少千米/時來表示。而發布天氣預報時,大都用得是風力等級。
風力的級數是怎樣定出來的呢?1000多年以前的我國唐代,人們除了記載晴陰雨雪等天氣現象之外,也有了對風力大小的測定。唐朝初期還沒有發明測定風速的精確儀器,但那時已能根據風對物體征狀,計算出風的移動速度並訂出風力等級。李淳風的《現象玩占》里就有這樣的記載:「動葉十里,鳴條百里,搖枝二百里,落葉三百里,折小枝四百里,折大枝五百里,走石千里,拔大根三千里。」這就是根據風對樹產生的作用來估計風的速度,「動葉十里」就是說樹葉微微飄動,風的速度就是日行十里;「鳴條」就是樹葉沙沙作響,這時的風速是日行百里。另外,還根據樹的征狀定出來的一些風級,如《乙已佔》中所說,「一級動葉,二級鳴條,三級搖枝,四級墜葉,五級折小枝,六級折大枝,七級折木,飛沙石,八級拔大樹及根」。這8級風,再加上「無風」、「和風」(風來時清涼,溫和,塵埃不起,叫和風)2個級,可合10級。這些風的等級與國外傳入的等級相比較,相差不大。這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風力等級。
200多年以前,風力大小仍沒有測量的儀器,也沒有統一規定,各國都按自己的方法來表示。當時英國有一個叫蒲福的人,他仔細觀察了陸地和海洋上各種物體在大小不同的風里的情況,積累了50年的經驗,才在1805年把風劃成了13個等級。後來,又經過研究補充,才把原來的說明解釋得更清楚了,並且增添了每級風的速度,便成了現在預報風力的「行話」。有些地方還把風力等級的內容編成了歌謠,以便記憶:
零級無風炊煙上;一級軟風煙稍斜;二級輕風樹葉響;三級微風樹枝晃;四級和風灰塵起;五級清風水起波;六級強風大樹搖;七級疾風步難行;八級大風樹枝折;九級烈風煙囪毀;十級狂風樹根拔;十一級暴風陸罕見;十二級颶風浪滔天。
風速是風在每秒鍾內所移動的距離,其口訣是「從一直到九,乘2各級有」。意思是:從一級到九級風,各級分別乘2,就大致可得出該風的最大速度。譬如一級風的最大速度是2米/秒,2級風是4米/秒,3級風是6米/秒……依此類推。各級風之間還有過渡數字,比如一級風是1~2米/秒,2級風是2~4米/秒,3級風是4~6米/秒,諸此類推。
其實,在自然界,風力有時是會超過12級的。像強台風中心的風力,或龍卷風的風力,都可能比12級大得多,只是12級以上的大風比較少見,一般就不具體規定級數了。
輕便風速表
為了更准確的測量風力大小,人們在野外常用輕便風速表測風。
這種輕便風速表,一般由感應部分和計數器所組成。感應部分由3個風杯(也有4個風杯)裝於十字架上,風杯在軸承上可以自由轉動,外用小框保護風杯。中軸下部與計數器相接,風杯轉動,也使計數器隨之轉動。所以計數器是記錄風杯轉動的轉數的。計數器通常有2個或3個記數盤,大指針指示個位和十位數,兩個小記數盤上的指針分別指示百位數和個位數。儀器的下部有一開關(啟動桿),將它推上去,可使計數器與感應部分接合,計數器開始工作。把啟動桿拉下來計數器則與感應部分離開,計數器停止工作。當儀器置於高處,用手直接開動不便時,可用小繩連接開關。觀測時拉動小繩即可啟閉。輕便風速表一般安置在四周開闊、無高大障礙物的地方,表身垂直。觀測前關閉開關,記下指針的示數。等一兩分鍾後,打開開關,同時開動秒錶記錄時間。此時,觀測員迅速離開風速表,站在儀器的下風方向。開動儀器後將近100秒鍾時,觀測員迅速走近儀器,在正100秒時關閉開關,記下第二次指針示數。根據前後兩次讀數算出其差數,此差數表示風速表指針在觀測時間內所走的刻度數,記入記錄表內。將此差數除以觀測時間,就得出風速表每秒鍾內所走的刻度數,取一位小數。再根據每秒所走的刻度數,從該風速表的檢定證上查出平均風速(單位:米/秒),取一位小數。
最好連續觀測2次,取其平均值,以消除儀器本身及人為的誤差。
有些輕便的測風器,除具有上面講的風速表的構造性能外,還在軸上裝有風向標,用以指示風向,稱為風速風向儀。
⑷ 氣象台用什麼測量風的方向和大小
氣象上把風吹來的方向定義為風向.你說的西南風是從西南方向吹來的風,指的是風來自西南方.氣象台站預報風時,當風向在某個方位左右擺動不能肯定時,則加以「偏」字,如偏北風.當風力很小時,則採用「風向不定」來說明.風向的測量單位,用方位來表示.如陸地上,一般用16個方位表示,正北、北東北、東北、東東北、東、東東南、東南、南東南、南、南西南、西南、西西南、西、西西北、西北、北西北表示.
海上用36個方位表示;在高空則用角度表示.用角度表示風向,是把圓周分成360度,北風(N)是0度(即360度),東風(E)是90度,南風(S)是180度,西風(W)是270度,其餘的風向都可以由此計算出來.
一般用風向標來測量風向.風向箭頭指在哪個方向,就表示當時刮什麼方向的風.
⑸ 用什麼測量風力大小
用風速表測量風力大小
⑹ 怎樣測量風量大小還有風速的大小
手段很多,有專門的儀器,可以直接測量出風速的大小,有的儀器功能全面,可以輸入管道尺寸,並能測量風溫、壓力,直接計算輸出風量;沒有這個功能的就需要根據風速來手動計算風量;
比方PBS95.風速測量裝置;
從測量原理上說:有差壓式風速計、熱擴散式風速計、轉杯式風速計、微波風速計、等等很多種。
當然,你也可以自己設計一種方式來測量
⑺ 氣象台用什麼來測量風力的大小
摘要 親愛滴 你好,風的觀測一般包括風速和風向兩個方面。
⑻ 風力怎樣判斷大小用圖表示,,急求
在天氣圖上,有兩種表示風向的標志,一種是短箭頭,另一種即為風矢。前者只能表示風向,即箭頭所指為風的去向;後者能同時表示風向及風速,形如英文字母「F」。
風矢由2部分組成,分別為風向桿與風羽(或風三角)。
風向桿:指出風的來向,表示為一根豎線。風向常用8個方位(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表示,在氣象觀測記錄上則使用16個方位(除8個方位之外還有:北東北、東東北、東東南、南東南、南西南、西西南、西西北、北西北)表示,
風羽:分別用長劃線和短劃線或者與風三角組合的方式表示風速的大小,垂直於風向桿末端順時針向一側(北半球)。一條長劃線表示4米/秒,一條短劃線表示2米/秒(風三角表示20米/秒)。
⑼ 什麼可以測風力
風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因此,風的預報包括風速和風向兩項。風速的大小常用幾級風來表示。風的級別是根據風對地面物體的影響程度而確定的。在氣象上,目前一般按風力大小劃分為十三個等級(對部分台風則分為17個等級): 在天氣預報中,常聽到如「北風4到5級」之類的用語,此時所指的風力是平均風力;如聽到「陣風7級」之類的用語,其陣風是指風速忽大忽小的風,此時的風力是指大時的風力。 由風矢表示,由風向稈和風羽組成。 風向稈: 指出風的方向,有8個方位。 風羽: 由3、4個短劃和三角表示大風風力,垂直在風向桿末端右側(北半球)。 地表景象與風力等級對照表 風級符號 名稱 風速(米) 陸地物象 海面波浪 浪高(米) 0 無風 0.0-0.2 煙直上 平靜 0.0 1 軟風 0.3-1.5 煙示風向 微波峰無飛沫 0.1 2 輕風 1.6-3.3 感覺有風 小波峰未破碎 0.2 3 微風 3.4-5.4 旌旗展開 小波峰頂破裂 0.6 4 和風 5.5-7.9 吹起塵土 小浪白沫波峰 1.0 5 勁風 8.0-10.7 小樹搖擺 中浪折沫峰群 2.0 6 強風 10.8-13.8 電線有聲 大浪到個飛沫 3.0 7 疾風 13.9-17.1 步行困難 破峰白沫成條 4.0 8 大風 17.2-20.7 折毀樹枝 浪長高有浪花 5.5 9 烈風 20.8-24.4 小損房屋 浪峰倒卷 7.0 10 狂風 24.5-28.4 拔起樹木 海浪翻滾咆哮 9.0 11 暴風 28.5-32.6 損毀普遍 波峰全呈飛沫 11.5 12 台風 32.7- 36.9摧毀巨大 海浪滔天 14.0 **註:本表所列風速是指平地上離地10米處的風速值。
⑽ 有哪些測風速的方法,具體說一下原理
風速的測定 常用的儀器有杯狀風速計、翼狀風速計、卡他溫度計和熱球式電風速計。翼狀和杯狀風速計使用簡便,但其惰性和機械磨擦阻力較大,只適用於測定較大的風速。
熱球式電風速計
1.構造原理 是一種能測低風速的儀器,其測定范圍為0.05-10m/s。它是由熱球式測桿探和測量儀表兩部分組成。探頭有一個直徑0.6mm的玻璃球,球內繞有加熱玻璃球用的鎳鉻絲圈和兩個串聯的熱電偶。熱電偶的冷端連接在磷銅質的支柱上,直接暴露在氣流中。當一定大小的電流通過加熱圈後,玻璃球的溫度升高。升高的程度和風速有關,風速小時升高的程度大;反之,升高的程度小。升高程度的大小通過熱電偶在電表上指示出來。根據電表的讀數,查校正曲線,即可查出所的風速(m/s)。
2.使用方法
① 使用前觀察電表的指針是否指於零點,如有偏移,可輕輕調整電表的機械調整螺絲,使指針回到零點;
②將校正開關置於斷的位置;
③將測桿插頭插在插座上,測桿垂直向上放置,螺塞壓緊使探頭密封,「校正開關」置於滿度位置,慢慢調整「滿度調節」旋紐,使電表指針指在滿度位置;
④將「校正開關」置於「零位」,慢慢調整「粗調」、「細調」兩個旋紐,使電表指針指在零點的位置;
⑤經以上步驟後,輕輕拉動螺塞,使測桿探頭露出(長短可根據需要選擇),並使探頭上的紅點面對對著風向,根據電表度讀數,查閱校正曲線,即可查出被測風速;
⑥在測定若干分後(10min左右),必須重復以上③、④步驟一次,使儀表內的電流得到標准化;⑦測畢,應將「校正開關」置於斷的位置。
3.注意事項
①本儀器為一較精密的儀器,嚴防碰撞振動,不可在含塵量過多或有腐蝕性的場所使用。
②儀器內裝有4節電池,分為兩組一組是三節串聯的,一組是單節的。在調整「滿度調節」旋紐時,如果電表不能達到滿刻度,說明單節電池已耗竭;在調整「粗調」、「細調」旋紐時,如果電表電表指針不能回到零點,說明三節電池已耗竭;更換電池時將儀器底部的小門打開,按正確的方向接上。
③儀器維修後,必須重新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