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磷化工藝流程
HP-101常溫磷化液工藝
說明書
1.產品簡介
常溫磷化液主要用於鋼材表面常溫的磷化處理。在家用電器、汽車、摩托車和自行車、機械零配件、五金工具等行業得到廣泛的應用。主要與油漆、粉末塗裝、陰極電泳等工藝配套。
本產品為淺綠色高濃縮液。一般常溫使用,節約能源、成本低、溶液穩定,耐蝕性、結合力、耐熱性等性能較同類產品要好。
2.槽液的配製
先在槽中加入1/3體積的水,按常溫磷化液與水為1:20的比例加入常溫磷化液,再按2ml/L加入助進劑,均得攪拌均勻,然後加水至規定的體積,攪拌均勻後取樣測定游離酸度和總酸度。
3.磷化工藝參數
磷化液外觀淺綠色
游離酸度(點)0.8
總酸度(點)12
磷化時間(分鍾)10-20
磷化溫度(℃)10-30
4.工藝流程
除油→水洗→除銹→水洗→表調→磷化→水洗→水洗→烘乾(或直接電泳)→噴塗→後處理
①前處理的除油、除銹要徹底
②表調劑的配製為2-4g/L,PH值9-10,溶液呈乳白混濁態。可按每天添加10%表調劑進行調整,也可按具體情況操作,如表調液或透明狀則視為失效。工件表調後,可直接進入到磷化槽中磷化處理。
③磷化膜均勻、緻密,灰色膜或灰色帶淺金黃彩色膜。處理的時間可隨溫度的升高而縮短,以達到工件磷化要求為准。
④陰極電泳時,磷化後經水洗,再用去離子水清洗後,直接進入電泳槽;
⑤當工件需進行噴粉或噴漆時,磷化、清洗後,需烘乾後,再進行後續工序。
5.槽液的調整
槽液在工作過程中,總酸度和游離酸度逐步下降,需要定期測定和補充。需補充調整時,直接添加濃縮液,每添加常溫磷化液10ml/L,總酸度上升約2.3個點,游離酸度約0.6個點。當游離酸度偏時,可用碳酸鈉調整,加2g/L下降約1個點。
當其它工藝參數正常,而工件表面磷化變慢、結晶變粗時,要適量添加助進劑時,可按正常使用量的5-10%進行補充。
6.注意事項
①該磷化液為弱酸性液體,工件中應注意防護,如有與皮膚、眼睛接觸應及時用清水沖洗。
②磷化槽要用耐酸材料製成,如玻璃鋼、塑料等。
③對結構復雜、多孔的零件,磷化時要適當攪動。
④工件在表調前必須清洗干凈,防止雜質的帶入,影響表調液和磷化液的功能和壽命。
Ⅱ 金屬的表面處理有哪些方式
表面處理可分為四方面:
機械表面處理:噴砂、拋丸、磨光、滾光、拋光、刷光、噴塗、刷漆、抹油等。
化學表面處理:發藍發黑、磷化、酸洗、化學鍍各種金屬與合金、TD處理、QPQ處理、化學氧化等。
電化學表面處理:陽極氧化、電化學拋光、電鍍等。
現代表面處理:化學氣相沉積CVD、物理氣相沉積PVD、離子注入、離子鍍、激光表面處理等。
酸洗鈍化處理:是指將金屬零件浸入酸洗鈍化液中直至工件表面變成均勻一直的銀白色即可完成工藝,不僅操作簡單,而且成本低廉,酸洗鈍化液可以反復循環使用。
電解拋光處理:技術是指電解拋光又稱電化學拋光,是指將工件放在通電的溶液中,以提高金屬工件表面的平整性,並使之產生光澤的加工過程。幾乎所有金屬皆可電解拋光,如不銹鋼、碳鋼、鈦、鋁合金、銅合金、鎳合金等,但以不銹鋼之應用最廣。通過正負極的電流、電解拋光液的同共作用下來改善金屬表面的微觀幾何形狀,降低金屬表面粗糙度。從而達到工件表面光亮平整的目的。
Ⅲ 金屬表面的污垢及處理方法哪些
金屬表面處理主要是對金屬材料進行除油、除銹、磷化和鈍化。這一技術在機械、冶金、石油、化工等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金屬外表除油、除銹屬於清洗的范圍,而磷化和鈍化則是金屬表面化學處理的范圍。
金屬外表由於有污垢存在,所以在運用前應停止清洗,金屬外表的污垢主要有:
1、物理性覆蓋層:環境中的污染物,固體顆粒以及油塵、晶體等堆積在金屬外表構成的水垢、油垢和泥沙等。
2、化學性覆蓋物:由於金屬與四周介質發作化學反響,生成的銹層及腐蝕性物質等。
3、生物覆蓋物:由於藻類、菌類附著在金屬資料外表而構成的微生物掩蓋層。
4、混合覆蓋物層:在自然界中,金屬外表的污染常常以上述掩蓋物的共同作用構成的垢存在,具有多種物性。
Ⅳ 常見的在晶體里參雜的方法有哪些
隨合成材料的方法而異吧,可以在合成時加入摻雜元素,也可以在合成晶體後採用後序處理,如特殊氣氛下退火、一開始稱量試劑時就加雜質、或者像半導體材料可以用擴散法。
Ⅳ 金屬表面磷化處理需要注意什麼問題
零件機械加工的工藝路線是指零件生產過程中由毛坯到成品所經過的工序先後順序。在擬定工藝路線時,除了首先考慮定位基準的選擇外,還應當考慮各表面加工方法的選擇,工序集中與分散的程度,加工階段的劃分和工序先後順序的安排等問題。表面加工一般先根據表面的精度和粗糙度要求選定最終加工方法,然後再確定精加工前准備工序的加工方法確定加工方案。下面簡單介紹下金屬表面加工時應當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一、工件材料的性質
不同工件材質因其物理特性和化學特性不同,採取的表面加工工藝也不同。例如,淬硬鋼零件的精加工要用磨削的方法;有色金屬零件的精加工應採用精細車或精細鏜等加工方法而不應採用磨削。
二、工件的結構和尺寸
工件的尺寸大小和結構狀態會影響加工效果。例如對於低精度的孔加工採用拉削、鉸削、鏜削和磨削等加工方法都可。但是箱體上的孔一般不用拉或磨,而常常採用鉸孔和鏜孔。直徑過大的孔加工不宜採用鑽、擴、鉸。
三、金屬加工油品性能
金屬加工工件表面精度與油品具有很大的關聯性,高端金屬加工油通過硫化極壓抗磨添加劑的平穩釋放可以有效降低工件表面的磨損程度,從而保證工件精度。
四、生產類型
選擇加工方法要與生產類型相適應,大批大量生產應選用生產率高和質量穩定的加工方法。例如平面和孔採用拉削加工;單件小批生產則採用刨削、銑削平面和鑽、擴、鉸孔;又如為保證質量可靠和穩定,保證較高的成品率,在大批大量生產中採用珩磨和超精加工工藝加工較精密零件。
五、具體生產條件
企業自身的加工環境也是影響工件表面精度的主要因素,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充分利用現有設備和工藝手段不斷引進新技術,對老設備進行技術改造,挖掘企業潛力提高工藝水平。
以上就是提高金屬表面加工精度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合理的制定工藝方案能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Ⅵ 半導體工藝中摻雜方式有那些詳細些謝謝
現在主要應用離子注入技術
離子注入技術又是近30年來在國際上蓬勃發展和廣泛應用的一種材料表面改性高新技術。其基本原理是:用能量為100keV量級的離子束入射到材料中去,離子束與材料中的原子或分子將發生一系列物理的和化學的相互作用,入射離子逐漸損失能量,最後停留在材料中,並引起材料表面成分、結構和性能發生變化,從而優化材料表面性能,或獲得某些新的優異性能。此項高新技術由於其獨特而突出的優點,已經在半導體材料摻雜,金屬、陶瓷、高分子聚合物等的表面改性上獲得了極為廣泛的應用,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其它摻雜大多是在半導體生長過程中加入的
比如拉制GaAs單晶過程中摻入Si
Ⅶ 材料有哪些表面處理工藝
1.金屬
鋁:可以採用噴砂(這是廣東一帶粗俗說法,實際是拋丸)通過拋丸機加壓噴射金剛砂,打到金屬表面,根據金剛砂的大小(單位用目數表示)形成金屬表面的亞光磨砂效果。
通常在燈具,傢具中使用。此加工僅能形成材料表面的質感,還需要再做一次陽極氧化,做出特殊顏色,比較絢麗。
缺點:
拋丸工藝對壓力控制比較難,自動化設備需要反復實驗操機調機,達到理想數值,都咋變形量非常大,對開口型鋁型材,薄壁型零件,不建議採用此種方法,或者在做毛坯件時加大形變餘量。
還有一種方法可以避免變型方法,可以採用噴鹼沙的方式。歐洲很多鋁質感的家用壁掛水暖氣常用。效果和噴砂很像,沒有噴砂那種手感,看起來相近,顏色更暗。更細膩。不太像被陽極氧化後的光亮閃耀色彩鮮明。
另一種工藝是噴油,也可以作出仿氧化噴砂的效果,有點是顏色和陽極氧化一樣以假亂真,但表面有亮油的感覺,像是陽極氧化後被噴了一層亮油的感覺。這種方法是可以同時對塑料加工,但要求塑膠料耐一定溫度,否則過高溫爐時塑膠會變形,軟化。
這種方法做的噴油不會因為產品過熱而變色或爆漆,也比較耐刮花。
鋁材質的零件還會採用噴粉,但噴粉工藝通常加工費比較高,所以很多產品採用鐵噴粉,鋁就通常用陽極氧化上色保護鋁材不被氧化變黑
鋁和鋼板通常市場上有用葯水處理好的腐蝕紋路,也有整張板材做的拉絲板和雪花砂紋等紋路板
這種工藝通常會顯得很高檔,這種常見於地鐵站火車站的欄桿扶手,電梯牆壁等
也可以在產品加工好後對產品加工,但是由於全手工操作,不建議對過長的產品進行拉絲,很容易做的很粗糙。通常就是用百潔布,鋼絲球加滑石粉加工。
即便有拉絲機,也還是人為影響因素比較大。
這樣的工藝可以用於多數燈具,鋼管傢具零件上,還有那種在旋轉盤上對圓形底盤,桌面加工的.
疊加此工藝,可以在某些不銹鋼桌面上找到那種魚鱗紋路。早期是純人工用腳踩一個一個踩,現在已經有人工輔助機器製作。
為了避免不均勻,如果是塑膠料可以考慮曬紋處理成拉絲效果的紋路,然後在塑膠母粒里摻金屬粉末,注塑後會有拉絲效果
還可以考慮在透明亞克力板的內壁做絲印,噴漆也可以做出仿金屬拉絲效果。
市面上還有用PET材質做的絲印拉絲紋,電鍍後也可以做出仿金屬拉絲效果,常見於手機加工。
--------
--------
--分割線
--
--------
------
---
2014.05.11
【噴粉】
噴粉可以實現【雪花紋】形似電視失去信號後出現的樣子,顏色可選,摸上去凹凸有致,像月球表面。但很光滑。也可以實現【仿石】噴上去以後可以自動形成石頭一樣的效果,摸上去和真的石頭一樣。
【仿木紋】
這個不是特別了解,如有不對盼指正。僅在噴粉廠偷見過一次製作過程。是將印有木紋的紙帶貼在金屬表面,然後高溫烘烤。沒猜錯這就是傳說中的熱移印。
【仿古做舊】
這種工藝不良率很高,全憑師傅手感。通常在金屬表面上一層底漆為古銅色,再噴一層深色漆。用鋼刷輕掃稜角邊框,使其露出底色。
另一種方法是先上底漆為深色漆,在用刷子沾古銅漆輕掃稜角邊框。該方案製作相對簡單,但是沒有上一方案逼真。
【噴油】
噴油廠通常可以做【手感漆】通常在塑膠表面進行,手感漆本身沒有顏色呈半透明狀,摸上去很有肉感,噴的薄的摸上去有點毛絨的感覺。由於他本身沒有顏色,所以塑膠件表面可以先刷一層底漆或者先注塑出不同顏色。再噴手感漆。
【仿金屬氧化噴砂】
此工藝用噴油即可,製作相對簡單,可以用於多種材料上,金屬塑膠不限。比噴砂氧化要便宜,成品率高。原材料不變形。
2.塑膠
塑膠之前有講過,絲印,熱轉印,噴油,手感漆都可以做。有時會做燙金,這種做出來很高檔。網路一下能看到效果。
下面我只想講下特殊的工藝【IMD,面塗裝模內注塑】
方法是先將要做的表面處理圖案印到膠片上,然後隨模具一同注塑到零件里,通常用PC,ABS料上,好處是可以做各種花紋,仿金屬拉絲,仿氧化噴砂,仿古做舊,什麼圖案紋理都可以印。好處是免二次加工,也不會擔心摩花刮花掉色。
看一下格力最新的櫃式空調i尊系列都是用的此工藝。
十五年前飛利浦就開始應用此工藝,最近又流行起來了。
Ⅷ 產品的表面處理有哪些方法
常見的表面處理工藝有
噴塗:利用壓力或靜電力將油漆或粉末附著在工件表面,使工件有防腐和外觀裝飾作用.
烤漆:在基材上打上底漆、面漆,每上一遍漆,都送入無塵衡溫烤房,烘烤。
電鍍:利用電解作用使金屬或其它材料製件的表面附著一層金屬膜的工藝。可以起到防止腐蝕,提高耐磨性、導電性、反光性及增進美觀等作用。
陽極氧化:金屬或合金的電化學氧化。將金屬或合金的製件作為陽極,採用電解的方法使其表面形成氧化物薄膜。金屬氧化物薄膜改變了表面狀態和性能,如表面著色,提高耐腐蝕性、增強耐磨性及硬度,保護金屬表面等。
浸滲:是一種微孔(細縫)滲透密封工藝。將密封介質(通常是低粘度液體)通過自然滲透(即微孔自吸)、抽真空和加壓等方法滲入微孔(細縫)中,將縫隙填充滿,然後通過自然(室溫)、冷卻或加熱等方法將縫隙里的密封介質固化,達到密封縫隙的作用。
噴油:將油漆噴在產品表面,自然風乾的方式。
噴砂:是採用壓縮空氣為動力,以形成高速噴射束將噴料(銅礦砂、石英砂、金剛砂、鐵砂、海砂)高速噴射到被需處理工件表面,使工件表面的外表面的外表或形狀發生變化,由於磨料對工件表面的沖擊和切削作用,使工件的表面獲得一定的清潔度和不同的粗糙度,使工件表面的機械性能得到改善,因此提高了工件的抗疲勞性,增加了它和塗層之間的附著力,延長了塗膜的耐久性,也有利於塗料的流平和裝飾。
Ⅸ 哪些處理方式可以提高基材表面能
表面處理可分為四方面:
1、機械表面處理:噴砂、拋丸、磨光、滾光、拋光、刷光、噴塗、刷漆、抹油等。
2、化學表面處理:發藍發黑、磷化、酸洗、化學鍍各種金屬與合金、TD處理、QPQ處理、化學氧化等。
3、電化學表面處理:陽極氧化、電化學拋光、電鍍等。
4、現代表面處理:化學氣相沉積CVD、物理氣相沉積PVD、離子注入、離子鍍、激光表面處理等。
表面處理在基體材料表面上人工形成一層與基體的機械、物理和化學性能不同的表層的工藝方法。
表面處理的目的是滿足產品的耐蝕性、耐磨性、裝飾或其他特種功能要求。
歷史:
表面處理屬於最古老的技術,自從地球上有人類,表面處理就是人類最早掌握的一種技術。原始人類的生活極其艱苦,過著群居的生活,為了生存,他們製造石器工具,應用研磨技術使石器具有鋒利刃口,產生「尖劈」效果。
在原始社會里,與研磨石器同等重要的是原始塗裝技術。原始人類已具有愛美意識,在舊石器時代晚期,他們就利用礦石染料對個人自娛小物品進行彩繪塗裝。到了新石器時期,陶器的發明使原始彩塗技術發展到頂峰,形成歷史上有名的彩陶藝術,揭開了表面處理塗裝技術的序幕。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表面處理
Ⅹ 塑料表面處理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塑料表面常見的處理有電鍍、噴油、印刷、水轉印等表面處理工藝,在生活中我們較為常見的應該是塑料表面噴油漆。
塑料製品噴塗的目的是使其表面形成牢固的連續塗層,發揮其裝飾、防護及其他的特殊功能作用。塑料有無結晶性對漆膜附著有較大的影響,結晶度高則漆膜的附著力性能差,結晶度低則表面塗層比較好附著。另外塑料的表面能一般比較低(如尼龍及PP等材質),不利於塗層的附著,底材與塗層之間的附著力較差。附著力差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塗裝掉漆,達不到表面處理所需的效果。
塗裝實際生產中有效提升附著力的方法是通過對底材進行前處理工藝來增進附著力,一般常見的方法有電暈、火焰、打磨、附著力促進劑等方式,相對於電魚以及打磨等處理方式來說,在底材與塗層之間噴塗一層炅盛處理劑附著力促進劑,工藝操作更加簡便,效果更加穩定可控制,因此在塗裝行業被廣泛的應用,百格附著力等測試也可以順利的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