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茶園苗圃怎麼管理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應該注意哪些技術環節
茶產業是中國傳統產業,茶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經過朝代更替,時代迭變,茶的文化內涵不斷豐富。下面我們簡要介紹一下茶園苗圃的管理方法和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應該注意的技術環節。
『貳』 茶園施肥的方式有哪些
茶園施肥的方法主要有:穴施、溝施和根外追肥。
穴施:主要用在幼齡茶園中。茶樹種植後,茶樹分枝還沒有封閉前採用。在幼齡茶樹的兩茶株之間,離茶樹10厘米左右的地方開穴,成齡茶樹則開在茶株的兩邊,離茶樹的距離,以樹冠寬度為標准。開穴的部位要輪換。
溝施:是茶園施肥最普遍採用的方法,基肥和追肥的溝施方法不同。基肥開溝20~30厘米深,追肥開溝10厘米左右;坡地茶園施追肥,春季溝開在上方,夏季溝開在下方,輪換進行;施用追肥後要及時蓋土。
根外施肥又叫葉面施肥,是把化學肥料或微量元素的稀釋液噴灑在葉面,經葉子氣孔被植株吸收利用的一種施肥方法。
將肥料直接撒在土壤表面的撒施方式,容易造成養分流失,是一種不經濟的施肥方式,盡量不採用。
『叄』 茶園病蟲害物理防治措施有哪些
有機農業是指一種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肥、農葯、生長調節劑和飼料添加劑的農業生產體系。發展有機農業是遵守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新型農業模式。由於在生產過程中不得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農葯,所以病蟲害防治成了有機茶葉生產中的關鍵工作,常見的病蟲害及其防治措施有以下幾種:
1、假眼小綠葉蟬。成蟲為黃綠至綠色,以成蟲和若蟲刺吸茶樹嫩梢汁液為害。受害茶葉葉緣泛黃,葉脈變紅,芽梢生長受阻,新芽不發,嚴重時幼嫩芽葉呈焦枯狀,直至茶園絕收,嚴重影響茶葉的產量和質量。每年6月和9-10月為發生高峰期。成、若蟲在雨天和晨露時不活動,時晴時雨、留養及雜草叢生的茶園有利於該蟲發生。
防治措施:①加強茶園管理,及時清除雜草;②通過分批適時採茶或輕剪去除卵抑制其發展;③濕度大的天氣,噴施0.1-0.5億孢子/毫升白僵菌或植物源葯劑進行防治;④較重時,冬季用石硫合劑封園,防止成蟲越冬。⑤2.50%魚藤酮150-200毫升(300-500倍)除蟲。
2、茶毛蟲。成蟲雌蛾淡黃褐色,雄蛾翅黑褐色,幼蟲黃褐色,背面與側面著生黃色毒毛。幼蟲有群集性,3齡後分群遷散為害,咬食後葉片呈缺刻狀。成蟲有趨光性,蟲害有4-6月和7-9月兩個發生高峰期。
防治措施:①每年冬季人工摘除卵塊和蟲群;②結合耕作深埋結繭蟲蛹;③用燈光或性激素誘殺雄成蟲;④在低齡幼蟲期噴施bt制劑。
3、茶尺蠖。成蟲體翅灰白色,以幼蟲取食嫩葉為害茶樹,為害嚴重時可將嫩葉、老葉甚至嫩莖全部吃光,不僅嚴重影響當年茶葉產量,並導致樹勢衰弱,一到兩年內難以恢復,對茶葉生產威脅很大。其幼蟲有吐絲下垂特性,成蟲有趨光性。
防治措施:①結合秋冬耕作深埋或扒除蟲蛹;②放雞除蟲;③燈光誘殺成蟲;④利用性信息素誘殺雄蟲,干擾交配;⑤噴施茶尺蠖病毒制劑;⑥在幼蟲時噴施bt制劑防治。
4、茶刺蛾:成蟲呈茶褐色,趨光性強。卵散產於茶叢中,幼蟲以葉片為食。各代幼蟲盛發期分別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中、下旬及9月中、下旬。防治措施
①利用成蟲的假死性,震落後人工捕殺;②噴施球孢白僵菌;③冬季深耕,減少越冬蟲口數。
5、茶橙癭蟎和茶葉癭蟎。茶橙癭蟎呈胡蘿卜形,橙紅色,茶葉癭蟎呈橢圓形,紫黑色。成蟎以針狀口器刺吸葉片葉汁,主要為害嫩葉,被害正面主脈發紅,葉背出現褐色銹斑,失去光澤,芽葉萎縮,呈現銹斑,葉脆易裂,嚴重時造成落葉。夏茶受害最重,秋茶次之。高溫乾旱有利於其發生。
防治措施
①及時分批多次採茶,可抑制該蟲的進一步發展;②噴施瀏陽黴素;③發生較重年份,可噴施0.01-0.02度石硫合劑和硫懸浮劑,嫩葉噴施。
6、黑刺粉虱。成蟲呈灰白色,有飛翔能力。幼蟲是黑刺粉虱危害茶樹的主要蟲態。若蟲寄生在葉片背部刺吸汁液,同時分泌排泄物,落到下方葉片正面,誘發煙霉病,阻礙光合作用,致使樹勢衰弱,芽葉稀少,枝葉枯竭,嚴重時致使茶樹成片枯死。該蟲喜郁閉,在茶叢中下部葉片較多的青壯齡茶園及台刈後若干年的茶園中容易大面積發生,在茶叢中分布以中部為多,上部較少。
防治措施:①適時修剪、疏枝,中耕除草,使茶園通風透光,可減少其發生量;②噴施黑刺粉虱真菌制劑500倍液,或人工去除已危害的茶樹枝條;③注意保護黑刺粉虱寄生峰;④在茶葉背部用0.5度石硫合劑噴殺。
7、茶炭疽病:是茶園中最為普遍發生的病害,由病源真菌浸染引發起病,病害發生時主要危害成葉,先在葉尖、葉緣產生水漬狀黃褐色小點,擴展後病斑由黃褐色轉變為焦黃色,最後為灰白色。病斑為半圓形或不規則形,後期散生許多黑色小粒點。每年5--6月和9-10月為發生高峰期,樹勢衰弱、管理粗放、採摘過度、遭受凍害、蟲害較重的茶園易於發生。
防治措施:①加強茶園管理,合理施肥,防凍治蟲,提高茶園的抗病性;②及時清理病葉,防止病菌傳播;③發芽前噴灑0.6%-0.7%石灰半量式波爾多液防止其發生。
『肆』 怎樣改良茶園土壤
造成茶樹生長不良的土壤類型主要有硬塥土壤、瘦瘠土壤和酸化土壤。
(1)硬塥土壤改良 表土層以下存在硬實土層,阻礙茶樹根系向下生長,一方面使茶樹生長不良,同時降低茶樹的抗旱和抗寒能力。改良的方法是採用深耕,將硬塥翻到土表、破碎,深耕時結合重施有機肥效果更好。
(2)瘦瘠土壤改良 土壤肥力低下,茶樹長勢差。改良方法有增施有機肥,利用生草覆蓋,間作冬、夏綠肥,把修剪枝葉鋪散行間等。
(3)酸化土壤改良 茶園土壤pH在4以下時,可使用粉碎過100目的白雲石每畝25~50千克,在茶樹地上部生長結束後在行間撒施或開溝施用,一年一次使用,待茶園pH上升到5後停止施用。
『伍』 茶園是什麼樣的呢
茶樹作為灌木,保持適度的高度,以便收獲葉子是可能的。遮蔭樹的部分會有所不同;他們不會一直存在。我並不是一個茶葉生產專家,我不能告訴你他們為什麼會在那裡,或者不會在那裡,但直覺上,這與適度曝曬和最大化曝曬有關。這是印尼中爪哇/東爪哇的沃諾薩里茶園。
我在很遠的路上看到了一張斯里蘭卡種植園的照片;看起來有點不一樣。另一個相對較新的印尼茶園是Toba Wangi。隨著植物的成熟,它們只會長得更大一些。
印尼茶:印尼茶的概述印尼種植者與加隆阿特里;在印尼茶種植者簡介討論印尼茶生產分享一位泰國當地山地部落茶葉生產商的照片,正如標題所示,更多的野生茶葉生產
『陸』 茶園主要的肥料都有哪些種類如何給茶樹追肥
追肥的主要目的是補充基肥的不足,滿足植物中後期的營養需求。追肥應用靈活,追肥要根據作物生長不同時期元素缺乏情況對症。氮、鉀和微肥是最常見的追肥品種。追肥可以用土施,也可以噴,容易造成機械損傷。噴施適合緊急缺素症,養分供應快,但供應不足,多用於需求較少的微量元素應用。鉀肥能提高茶樹對氮肥的利用率,增加茶樹抵禦病蟲害和寒冷的能力。此外,它還能提高茶葉的產量和質量。茶園施肥,最好不要施用簡單的肥料,而要施用含有各種肥料或混合肥料的肥料。如果合理施用肥料,茶樹很容易吸收,效果很好。
『柒』 關於茶園管理有哪些諺語
一、管理的目的、范圍和重心
茶園從栽培以後,除了採摘以外,一切農業技術工作,均屬於管理的范疇 ,主要包括中耕、除草、施肥、土壤改良、抗旱保濕、病蟲防治、茶樹修剪整形等,管理的目的在於克服茶樹健壯生長與環境條件的矛盾,以保證茶樹全苗、壯苗、速生、高產、優質和持續增產。茶樹的不同年齡,不同的生長階段,不同的立地條件和環境,矛盾的表現各不一樣,需要因時而異因園而別採用不同的措施加以解決,總的來說,應該把茶園的土壤管理,即耕鋤施肥作為整個管理的重心,把抓好土肥工作作為實現高產優質的基礎,並以此作為全部茶園管理的指導思想。
二、抗旱保苗
1、中耕與淺耕:用於疏鬆土壤,增加透水性和持水能力,割斷表土毛細管,減少蒸發,同時,中耕可以加厚土壤的活土層。
中耕時間:除乾季高峰期外,各月都可以進行,深度15—20厘米。亦可結合秋冬深耕(20—30厘米)施有機肥進行,對粘性重,板結的土壤要加強中耕。
如果耕作的時間推遲到乾季,則深度應相應減小,原則是雨季末深,旱季初淺,旱季不耕。有灌溉條件的可以在旱季淺耕。
2、覆蓋:用以保持土壤水分,降低表土溫度,減少雜草。在雨季末,砍積無種雜草,覆蓋於粘重板結的土壤上,蓋前深耕施基肥,中耕或淺耕,蓋草厚8—10厘米,草上再壓土。
直播的茶園播種帶,可採用塑料膜覆蓋,以提高出芽率。(大部份發芽時扒開土,揭去覆蓋物)。
3、灌水:凡有條件的地方應在旱季對茶園進行澆灌,溝灌和噴灌的開始時間,用水量和周期應視茶樹大小而定,茶樹越大越耐旱,土地越乾耗水量越大,茶樹越小周期要求更短,噴灌比溝灌省水,效果也好,一般情況來說,二月下旬開始,第一次降足雨後停止,每畝用水20—30立方米,7—15天灌一次,注意用溝灌時,流量不可太大,以免沖壞茶園,茶園灌溉應在雨季末就作好機具和水源溝渠准備。
三、茶園施肥
1、目的:補充和增進茶園土壤養份,改善土壤理化性質,調整土壤微生物活動,加速茶樹健壯生長。
2、原則:經濟有效,少量多次,雨季多,旱季少,與修剪採摘緊密配合,基肥與追肥配合,基肥為主;有機肥與無機肥配合,有機肥為重。實行三看施肥,看天氣(如大旱時不施,大雨前不施)看地力(看園土的肥瘦,質地的輕重等),看茶樹(樹齡、生長階段,生長勢、修剪與否,採摘情況等),適情適法適量。
3、追肥
(1)時間:根據茶樹地上部年生長周期的生長休止規律和修剪採摘情況而定,一般應在休止末期或生長初期,每輪茶或一季茶采完之後,每次修剪之後或在中耕除草之後、及時追施氮肥大致分別於2、5、7、9月(當年定植)施用,采期長的高產茶園10月初還可以追肥。
(2)次數:根據需要與可能,每年2—4次。高產茶園增加次數。
(3)用量,以硫酸銨為標准計算。
幼齡茶定植當年,每次4—5公斤,合計8—10公斤,次年每次8—10公斤,全年20—30公斤,第三年全年30—40公斤。
採摘茶園:根據土質、樹齡、長勢和單產來決定,每次每畝10—15公斤。年用量單產50公斤以內的施標准氮肥40公斤, 50—100公斤/畝的茶園施50—80公斤,100—150公斤/畝的施90—120公斤。
(4)方法:幼齡茶實行穴施,在茶苗根頸周圍10—15厘米以外開深寬為6—8厘米的平底月牙形穴,將肥料整細,均勻地撒在穴里,復土整平。三年以上茶樹和採摘茶園實行溝施, 在茶行中距茶樹根頸20厘米以外或在樹冠垂直投影的邊緣開深寬8—10厘米的平底溝,肥料施於溝中,蓋土整平。不論穴施或溝施,均應在茶行兩側交替進行,不宜各次重合於一處。
全覆蓋的高產(250公斤/ 畝以上)茶園,根據系已布滿行間,枝葉完全密閉,開溝操作困難,可以在無露水的情況下把肥料均勻地撒在地上,然後將茶樹搖動,使附在葉上的肥料落下, 再用鋤頭和小釘耙在土面上耙一下,使肥料接觸潮土或及時噴灌 。實行溝灌的茶園追肥應在溝灌之後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