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加工食物的方法有哪些
洗豬肚用面,洗豬臟用砂糖就不會有怪氣味。煮筍放薄荷,並加少量鹽就不會有硬薟。洗魚滴人生油一二滴就沒有涎。煮魚下木香沒有腥味。煮鵝下櫻桃葉數片容易熟透。陳年臘肉煮到將熟時,取燒紅的生炭投入鍋中就沒有油薟氣。煮各種肉封住鍋口,用楮實子一二粒同煮,容易煮爛而且香。六、七月的肉,單用醋煮,可保留十天。凡是煮肉都適宜用桑柴火,燒肉卻不適宜用。酒酸了,用赤小豆一升炒焦,用袋子盛裝好,再放酒壇中,味立即就會變得香美。
② 烘焙食品的蛋糕製作
蛋糕種類繁多,有不同的口味,式樣與裝飾,是各歡樂宴會不可或缺的點綴食品。
許多人都對蛋糕的躍躍欲試,但面對煩復的步驟,往往便望之怯步;事實上,只要熟悉蛋糕的種類與製作要訣,你也能輕松成為新的烘焙大師
類別
蛋糕依使用的原料,麵糊性質與攪拌方法的不同,大致可分為三大類。 為乳沫類與麵糊類蛋糕的綜合體,將其分次攪拌後再混合。其特色為組織松軟、水分充足、氣味芳香、口味清淡。
攪拌
不同的蛋糕類別須以不同的方式攪拌,簡述於下。
⑴泡沫類蛋糕
A.海綿蛋糕
全蛋+糖打發—加入麵粉拌攪—加入奶油、奶水拌勻—入模型進爐烘烤
B.天使蛋糕
蛋白打至濕性發泡—加糖拌打至硬挺—加麵粉拌攪—加入奶油、奶水拌勻—入模型進爐烘烤
⑵麵糊燈蛋糕
A.糖油拌合法
油脂+糖打松—分次入蛋拌勻—加入麵粉與其他液體材料—入模型進爐烘烤
B.粉油拌合法
油脂+麵粉打發—入糖、奶粉等乾性材料拌打—入液體材料拌勻—入模型進爐烘烤
⑶戚風蛋糕
a.蛋黃+糖+油+水(或果汁、奶水)麵粉拌勻
b.蛋白打發+糖打至硬性發泡—取1/3b.與a.拌勻—加入剩餘之2/3b.拌勻—入模型進爐烘烤
配方計算
製作西點,配方中材料的用量均須以烘焙百分比加以計算,其與實際百分比的差別在於:烘焙百分比是烘焙專用的百分比,它將麵粉的百分比固定為100%;而實際百分比則是將配方中所有材料的總和定為100%,用以了解各材料所佔的分量;其計算公式為:
材料的實際百分比(%)×100%烘焙百分比(%)= 麵粉的實際百分比(%)
凡對製作西點有興趣者均須熟記此計算公式
③ 做糕點有哪些方法,求指教
糕點是一種食品。它是以麵粉或米粉、糖、油脂、蛋、乳品等為主要原料,配以各種輔料、餡料和調味料,初製成型,再經蒸、烤、炸、炒等方式加工製成。糕點品種多樣,花式繁多約有3000多種。月餅、蛋糕、酥餅、餅乾等均屬糕點。
屬糕點。
糕點的做法大全
.原料 折疊 編輯本段 .奶油、君度力嬌酒、白巧克力、雞蛋、水果[1]
.分類 折疊 編輯本段 .從工藝上分有八個大類 折疊①酥皮類:用筋性面團包油酥,多層折疊成皮料。大多包餡後成型、焙烤製成,如京八件、蘇式月餅、潮州老婆餅、牛舌餅等。
②漿皮類:用糖漿和面,經包餡、成型、焙烤製成,如提漿月餅、雙麻月餅。
③混糖皮類:用糖粉和面,經包餡、成型、焙烤製成如廣式月餅。
④餅干類:為手工製作糕點式餅干。油、糖、面、水混合一起,擀片成型、焙烤製成,如高橋薄脆、麻香餅。
⑤酥類:用高油、糖和面,印刷切塊成型、焙烤製成,如杏仁酥、糖酥。
⑥蛋糕類:用蛋量大,加入糖、面,攪打成糊,澆模成型,經焙烤或蒸制而成,如喇嘛糕、方糕。
⑦油炸類:調製成型後以油炸熟制,如排叉、麻花、薩其瑪等。
⑧其他類:凡配料、加工、熟制方法不同於前7種的中式糕點均屬於此,如綠豆糕、元宵、各種糕團等。在中國按地區分類有12個流派
京式糕點:以北京地區為代表,具有重油、輕糖,酥鬆綿軟,口味純甜、純咸等特點。代表品種有京八件和紅、白月餅等。
蘇式糕點:以蘇州地區為代表,餡料多用果仁、豬板油丁,用桂花、玫瑰調香,口味重甜。代表品種有蘇式月餅和豬油年糕等。
廣式糕點:以廣州地區為代表,餡料多用欖仁、椰絲、蓮蓉、糖漬肥膘,重糖、重油,具有皮薄餡多,油潤軟滑,口味甜中含咸等特點。代表品種有廣式月餅等。
揚式糕點:以揚州和鎮江地區為代表,餡料以黑麻、蜜餞、芝麻油為主,麻香風味突出。代表品種有維揚八件和黑麻椒鹽月餅等。
閩式糕點:以福州地區為代表,餡料多用蝦干、紫菜、桂元、香菇、糖腌肉丁等。口味甜酥油潤,海鮮風味突出。代表品種有福建禮餅和豬油糕等。
潮式糕點:以潮洲地區為代表,餡料以豆沙、糖冬瓜、糖肥膘為主,蔥香風味突出。代表品種有老婆餅和春餅。
寧紹式糕點:以寧波、紹興地區為代表,輔料多用苔菜、植物油,海藻風味突出。代表品種有苔菜餅和紹興香糕等。
川式糕點:以成渝地區為代表,餡料多用花生、芝麻、核桃、蜜餞、豬板油丁,糯米製品較多,軟糯油潤,香甜酥脆。代表品種有桃片和米花糖等。
西點 折疊西式糕點簡稱西點,是由國外引入的一類糕點。製作西點的主要原料是麵粉、糖、黃油、牛奶、香草粉、椰子絲等。具有西方民族風格和特色。如德式、法式、英式、俄式等。
④ 烘焙食品有哪些
有蛋撻。製作方法如下:
主料:雞蛋3個、牛奶250g。
輔料:綿白糖2大勺。
1、准備好所有材料。
⑤ 食品熱處理的方法有哪些
熱處理是食品加工與保藏中用於改善食品品質、延長食品貯藏期及保障食品安全的最重要的處理方法之一。今天食品580就這方面內容給大家做一個介紹。
食品熱處理的作用
食品工業中採用的熱處理有不同的方式和工藝,不同種類的熱處理所達到的主要目的和作用也有不同,但熱處理過程的正負面作用卻有著相近之處。
正面
作用
殺死微生物,主要是致病菌和其他有害的微生物
鈍化酶,主要是過氧化物酶、抗壞血酸酶等
破壞食品中不需要或有害的成分或因子,如大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改善食品的品質與特性,如產生特別的色澤、風味和組織狀態等
提高食品中營養成分的可利用率、可消化性等
負面
作用
食品中的營養成分,特別是熱敏性成分有一定損失
食品的品質和特性產生不良的變化,如色澤、口感等
消耗的能量較大
食品熱處理的主要類型
食品熱處理的類型主要有:工業烹飪、熱燙、熱擠壓和殺菌等。
1
工業烹飪
一般作為食品加工的一種前處理過程,通常是為了提高食品的感官質量而採取的一種處理手段。
烹飪通常有煮、燜(燉)、烘(焙)、炸(煎)、烤等。其中,煮一般多在沸水中進行;焙、烤則以乾熱的形式加熱,溫度較高;而煎、炸也在較高溫度的油介質中進行。
種類
有水燒煮
無水燒煮
煮
燜
烘
炸
烤
加熱介質
水
蒸汽
熱空氣
油
熱輻射
烹飪能殺滅部分微生物,破壞酶,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和質感,提高食品的可消化性,並破壞食品中的不良成分(包括一些毒素等),提高食品的安全性,也可使食品的耐貯性提高,但也發現不適當的烘烤處理會給食品帶來營養安全方面的問題,如燒烤中的高溫使油脂分解產生致癌物質。
2
熱燙
熱燙也稱燙漂、殺青、預煮等。
目的:破壞或鈍化食品中導致食品質量變化的酶類,以保持食品原有的品質,防止或減少食品在加工和保藏中由酶引起的食品色、香、味的劣化和營養成分的損失。
主要應用於蔬菜和某些水果,通常是蔬菜和水果冷凍、乾燥或罐藏前的一種前處理工序。
3
熱擠壓
兩個概念
擠壓:將食品物料放入擠壓機中,物料在螺桿的擠壓下被壓縮並形成熔融狀態,然後在卸料端通過模具被擠出的過程。
熱擠壓:食品物料在擠壓的過程中還被加熱。熱擠壓也被稱為擠壓蒸煮。
擠壓是結合了混合、蒸煮、揉搓、剪切、成型等幾種單元操作的過程。
擠壓可以產生不同形狀、質地、色澤和風味的食品。
熱擠壓是一種高溫短時的熱處理過程,能夠減少食品中的微生物數量和鈍化酶。
無論是熱擠壓或是冷擠壓,其產品的保藏主要是靠其較低的水分活性和其他條件 。
擠壓的特點:
擠壓食品多樣化,可以通過調整配料和擠壓機的操作條件直接生產出滿足消費者要求的各種擠壓食品
擠壓處理的操作成本較低
在短時間內完成多種單元操作,生產效率較高
便於生產過程的自動控制和連續生產
4
熱殺菌
根據要殺滅微生物的種類的不同可分為巴氏殺菌和商業殺菌。
巴氏殺菌
一種較溫和的熱殺菌形式,處理溫度通常在100℃以下。典型的巴氏殺菌的條件是62.8℃、30minu可使食品中的酶失活,並破壞食品中熱敏性的微生物和致病菌,其產品的貯藏期主要取決於殺菌條件、食品成分(如pH值)和包裝情況等。
商業殺菌
是一種較強烈的熱處理形式,通常是將食品加熱到較高的溫度並維持一定的時間以達到殺死所有致病菌、腐敗菌和絕大部分微生物,殺菌後的食品符合貨架期的要求。
一般也能鈍化酶,但對食品的營養成分破壞也較大。
殺菌後食品通常也並非達到完全無菌,只是殺菌後食品中不含致病菌,殘存的處於休眠狀態的非致病菌在正常的食品貯藏條件下不能生長繁殖。
⑥ 食品焙烤的加熱原理概念
焙烤食品是以小麥等穀物粉料為基本原料,通過發面、高溫焙烤過程而熟化的一大類食品,又稱烘烤食品。雖然焙烤食品范圍廣泛,品種繁多,形態不一,風味各異,但主要包括麵包、糕點、餅乾等三大類產品。
食品分類
漿皮類:用糖漿和面,經包餡、成型、焙烤製成,如提漿月餅、雙麻月餅。
混糖皮類:用糖粉和面,經包餡、成型、焙烤製成如廣式月餅。
餅干類:為手工製作糕點式餅干。油、糖、面、水混合一起,擀片成型、焙烤製成,如高橋薄脆、麻香餅。
酥類:用高油、糖和面,印刷切塊成型、焙烤製成,如杏仁酥、糖酥。
蛋糕類:用蛋量大,加入糖、面,攪打成糊,澆模成型,經焙烤或蒸制而成,如喇嘛糕、方糕。
油炸類:調製成型後以油炸熟制,如排叉、麻花、薩其瑪等。
其他類:凡配料、加工、熟制方法不同於前7種的中式糕點均屬於此,如綠豆糕、元宵、各種糕團等。中式糕點品種繁多,最具代表性的品種為月餅。
特點
具有較好的保存性,便於攜帶和存放,營養較豐富。
製造焙烤食品的特點是以微火烘烤的方法達到高溫來完成產品的熟化。焙烤是高溫處理過程,當面團坯體驟然受熱時,其中所含的氣體或化學發面劑受熱而釋放的氣體頓時膨脹,使食品的組織疏鬆。尤其是食品表面達到的溫度更高,其中所含的還原糖與氨基酸、蛋白質會發生一種褐變的化學反應,使產品表面呈悅目的棕黃色,並產生特有的香味物質。這些都是焙烤食品獨具的特色。
⑦ 米飯熟制方法主要有哪三種
加醋蒸法
煮熟的米飯不宜久放,尤其夏季,米飯很容易變餿。若在蒸米飯時,按1.5公斤米加2~3毫升醋的比例放些食醋,可使米飯易於存放和防餿,而且蒸出來的米飯並無酸味,相反飯香更濃。
加油蒸法
陳米蒸米飯不如新米好吃,但只要改變一下蒸米飯的方法,便會使陳米象新米一樣好吃。
做法是:放入清水中浸泡兩小時,撈出瀝干,再放入鍋中加適量熱水,一湯匙豬油或植物油,用旺火煮開再用文火燜半小時即可。若用高壓鍋,燜8分鍾即熟。
加鹽蒸法
此法僅限於剩米飯量重蒸時使用。吃不了剩下的米飯再吃時需要重蒸一下,重新蒸的米飯總有一股味,不如新蒸的好吃。如果在蒸剩飯時,放入少量食鹽水,即能去除米飯異味。
加茶蒸法
用茶水蒸米飯,可使米飯色、香、營養俱佳,並有去膩、潔口、化食和提供維生素的好處。
做法是:根據米的多少取0.5~1克茶葉,用500~1000毫升開水泡5分鍾,然後濾去茶葉渣,將過濾的茶水倒入淘洗好的大米中,按常規入鍋蒸即可。
煮米飯技巧
1)做米飯時,在大米中加少量食鹽、少許豬油,會使飯又軟又松。
2)往水裡滴幾滴醋,煮出的米飯會更加潔白、味香。
3)米飯做夾生了,可往飯鍋里倒點米酒,再煮一會便成。
4)剩飯重新蒸煮,可往飯鍋水裡放點食鹽,吃時口感像新飯。
5)可以往米飯里加點油,這樣煮飯時水就不會溢出來。
米不能多淘久泡
米中含有一些溶於水的維生素和無機鹽,而且很大一部分在米粒的外層,多淘或用力搓洗、過度攪拌會使米粒表層的營養素大量隨水流失掉。同時,米也不宜久泡。如果淘洗之前久泡,米粒中的無機鹽和可溶性維生素會有一部分溶於水中,再經淘洗,損失更大。
在淘米過程中,硫胺素損失率可達40%-60%,核黃素和尼克酸損失率可達23%-25%,蛋白質、脂肪、糖等也會有不同程度的損失。除此之外,米久泡之後還會粉碎。因此,淘米時應注意如下幾點:
1,用涼水淘洗,不要用流水或熱水淘洗。
2,用水量、淘洗次數要盡量減少,以去除泥沙為度。
3,不要用力搓洗和過度攪拌。
4,淘米前後均不應浸泡,淘米後如果已經浸泡,應將浸泡的米水和米一同下鍋煮飯。
⑧ 烘焙的烘焙知識
配方平衡各類西點都有一定的配方,但西點的配方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根據條件和需要在一定范圍內進行變化,這種變化並不是隨意的,須遵循一定的配方平衡原則。
配方平衡是對西點製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它是質量分析、配方調整或修改、以及新配方設計的依據。
配方平衡原則建立在原料功能作用的基礎上,原料功能可分為以下幾組:
1.乾性原料:麵粉、奶粉、泡打粉、可哥粉等。
2.濕性原料:蛋類、牛奶、水等。
3.強性原料:麵粉、蛋、牛奶。
4.弱性原料:糖、油脂、泡打粉。
配方平衡原則的基礎是:在一個合理的配方中應該滿足乾性原料與濕性原料之間的平衡;強性原料與弱性原料之間的平衡。
一、干濕平衡
蛋糕液體的主要來源是蛋液,蛋液與麵粉的基本比例是1:1,由於海綿類蛋糕主要表現是泡沫體系,而氣泡可以增加漿料的硬度,所以海綿蛋糕在基本比例的基礎上,還可以增加較多的蛋液。
而油脂蛋糕主要表現是乳化體系,水太多不利於油水乳化且漿料過稀,故蛋液加入量一般不超過麵粉量。
各類主要液體基本量比例如下:(對麵粉百分比)
1.海綿蛋糕:加蛋量100%~200%或更多。(相當於加水量的75%~150%或更多)
2.油脂蛋糕:加水量75%。(蛋液量100%)
此外,干濕平衡的調整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製作低檔蛋糕時,蛋液減少可用水或牛奶來補充液體量,但兌水量不宜超過麵粉量。
2.根據油糖對吸水作用的影響,當配方中的油、糖增加時加水量則相對減少,一般每加1%的油脂,應降低1%的別水量。另外配方中如增加液體如蛋液、糖漿、果汁等,加水量也應相對減少。
3.配方中的總液體量大於用糖量時有利於糖的溶解。
4.由於各種液體的含水量不同,故它們之間的換算不是等量關系,蛋液含水量約75%,牛奶含水量約87.5%。
5.在製作可可型蛋糕時,加入量不低於麵粉量的4%,由於可可粉比麵粉具有更強的吸水性,去掉等量的麵粉應增加等量的牛奶或適量的水來調節乾性平衡。如配方中麵粉為1000g,加可可粉40g,調整後麵粉應為960g,牛奶40g,泡打2g,其它原料不變。
二、強弱平衡
(一)強弱平衡主要考慮是油脂和糖對麵粉的平衡。
油脂蛋糕的油脂越多,起酥性越好,但油脂量一般不超過麵粉量,否則會酥散不成型。非酥性製品如海綿蛋糕,油脂量較少,否則會影響氣泡結構的穩定性,以及製品的彈性,在不影響品質的前提下,根據甜味需要可適當調節糖用量。
各類主要製品的油脂和糖用量基本比例如下:(對麵粉比)
1.海綿蛋糕:糖80%~110%,油脂0。
2.奶油海綿蛋糕:糖80%~110%,油脂10%~50%。
3.油脂蛋糕:糖25%~50%,油脂40%~70%。
調節強弱平衡的基本規律是:當配方中增加強性原料時,應相對增加弱性原料來平衡。反之亦然。例如油脂蛋糕中的油脂增加,在面、糖不變的情況下,相應增加蛋量平衡,而蛋量增加,糖量也要適當增加。可可粉和巧克力都含有一定量的可可脂,而可可脂起酥性約為固體油脂的一半,因此根據可可粉、巧克力的加入量可適當減少配方中的油脂量。
(二)泡打的比例
泡打是一種化學膨鬆劑,協助或部分代替蛋的發泡或油脂的酥鬆作用,因而在下述情況下應補充泡打粉:
1.蛋糕配方中的蛋量減少;油脂蛋糕中的油脂或糖量減少時;牛奶加入時,都應補充泡打粉。
2.一般而言,蛋粉比超過150%時可不加泡打粉,高中檔蛋糕配方泡打用量約為麵粉量的0.5%~1.5%較低檔蛋糕(蛋量低於麵粉量)的泡打量約為麵粉量的2%~4%,以上原則亦適用於油脂較多的酥性製品如油脂蛋糕。油脂減少越多,泡打增加越多。
3.牛奶具有使製品收縮的作用,需要用具有相反作用的糖或泡打來平衡。
三、高比蛋糕平衡
高比蛋糕即高糖、高液蛋糕。配方中的糖量和總液體量往往超過麵粉量,甚至可高達麵粉量的120%~140%(糖量)和140%~160%(液體量),在高比蛋糕配方中,太多的糖會加大對製品結構的散開作用。可由拉加有收縮作用的牛奶來平衡。此外,針對過多的液體,應採用吸水性強的高比麵粉和乳化性強的高比油脂。
四、配方失衡對製品質量產生的影響
1.液體大多會使蛋糕最終呈「×」形狀,形成「濕帶」,製品體積縮小甚至部分糕體隨之坍塌。液體量不足則會使製品緊縮,內部粗糙、質地發干。
2.糖和泡打過多,會使蛋糕結構體積變弱,造成頂部塌陷,導致呈「M」形。糖加多口感太甜且發粘,泡打多製品底部發黑。糖和泡打不足會使糕體質地緊縮、不疏鬆,頂部突起太高,甚至破裂。
3.油脂太多亦能弱化製品結構、頂部下陷,糕心油亮且口感油膩,油脂不足則糕體發緊、頂部突起甚至裂開。
⑨ 中式面點七種熟制方法
同事面點七種熟制方法是比較多的,中式面點的方式各種各樣,而且她們的造型也都70妙想,所以有很多人都很喜歡中式面點的製作。
⑩ 面點用品按熟制方法分類,可分為哪幾種
香蕉巧克力小蛋糕
材料:香蕉4根、無鹽黃油150克、雞蛋1個、低粉200克、糖80克、泡打粉2小匙、鹽1/8小匙、巧克力豆100克、巧克力醬適量
做法:1、將香蕉去皮,壓成泥,黃油溶化後加入香蕉泥和雞蛋攪拌均勻後加入糖、鹽,攪拌至溶化。
2、將低粉、泡打粉篩入香蕉泥中,用橡皮刮刀拌勻,再加入巧克力豆拌勻。
3、把拌好的麵糊用小勺先舀入耐烤紙杯中約1/3處,再加入適量的巧克力醬在麵糊中間,再繼續加入麵糊至紙杯的七分滿。
4、烤箱170度預熱,烤大概25分鍾左右即可。
提示:1、香蕉盡量用熟的味道會比較好。2、巧克力豆要用專門烘焙用的巧克力豆,這種巧克力豆即使高溫加熱也不會很快溶化。3、因為加入了泡打粉,烤好的蛋糕會膨脹,所以麵糊不要加的太滿,以免烤的時候麵糊流出。
草莓蘋果汁
配料:蘋果100克 白蜜適量 草莓50克 鴨梨30克。
草莓蘋果汁
製作方法:1. 蘋果、鴨梨去皮、核,洗凈,切成小塊,榨成汁放杯中。
2. 草莓去蒂、洗凈,切成兩半榨汁。 3. 將三汁加白蜜調勻,即可飲用。
花型小餅干
材料:
奶油(黃油)3/4杯,糖粉1杯,蛋2個,低筋麵粉5/2杯,奶粉5大匙,鹽少許,香草片4片(壓成粉末),果漿1/2杯,發泡粉1小匙,擠花袋1個。
製作方法:
1、奶油放入盆中,以直型打蛋器打至松軟,慢慢加入糖粉打勻,蛋分次加入用力攪打至乳白稠狀。
2、麵粉、奶粉、鹽、發泡粉、香草末混合過篩後,再倒入作法(1)料中,用面刀和勻(不可揉),做成面團。
3、將面團分切成4塊,裝入擠花袋中,於烤盤上擠出花型,入烤箱以攝氏 180度火力烤10分鍾左右,呈金黃色即可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