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論述旅遊經濟效益的評價方法
1.「三大價值」的評估:
三大價值指風景資源歷史文化價值、藝術觀賞價值和科學考察價值。
①歷史文化價值:屬於人文旅遊資源范疇。評價歷史古跡,要看它的類型、年代、規模和保存狀況及其在歷史上的地位。例如河北省趙州橋,外觀很平常,但它是我國現存最古的石拱橋,也是我國古代四大名橋之一(其它三橋是潮州湘子橋、山西娘子橋、福建洛陽橋),在世界橋梁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因而有較大的歷史文物價值。類似這種例子的評價在我國還多得很。如「五嶽名山」,「四大佛教聖地」,「四大石窟」,「江南三大古樓」(岳陽樓、黃鶴樓、騰王閣),「中國十大古剎」,「廣東四大名園」(順德清暉園、東莞可園、番禺余萌山房、佛山十二石齋),「東北三大名山」(醫巫閭山、千山、長白山),我國「文房四寶」(歙硯、徽墨、宣紙、湖筆),我國封建時代「四大書院」(嵩陽、睢陽、白鹿、嶽麓),「我國三大民間年畫」(濰縣楊家埠木板年畫、天津楊柳青年畫、蘇州桃花塢年畫),我國「三大古建築群」(故宮、沈陽故宮、曲阜孔府),中國「四大回教古寺」(杭州鳳凰寺、揚州先鶴寺、泉州清凈寺、廣州懷聖寺),中國「三大戒台」(北京戒台寺、杭州昭慶寺、泉州開元寺),中國「四大銅亭」(昆明、武當山、峨眉山、北京),中國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京杭運河、靈渠、都江堰),中國「古代四大名船」(沙船、烏船、福船、廣船),嶺南四大叢林(鼎湖山慶元寺、韶關南華寺、潮州開元寺、廣州光孝寺),中國八大菜系(山東、四川、江蘇、浙江、廣東、湖南、福建、安徽),「河北四寶」(趙州橋、滄州石獅子、定州了敵塔、正定大銅佛),中國四大藏書閣(北京文淵閣、沈陽文溯閣、承德文津閣、杭州文瀾閣),「中國三大著名工藝品」(福州脫胎漆器、北京景泰藍、景德鎮瓷器),中國四大名雕(浙江青田石刻、福建壽山石刻、湖南菊花石刻、四川廣元白花石刻),中國四大碑林(西安碑林、焦山碑林、黃庭堅碑林、閩南碑林),「江南園林三大名石」,中國道教「十大洞天」(王屋山洞、翻山洞、西城山洞、西玄山洞、青城山洞、赤城山洞、羅浮山洞、句曲山洞、林尾山洞、蒼括山洞)等等。
除了這些在全國占重要地位的歷史文化古跡外,許多風景名勝區還有不少題記、匾額、楹聯、詩畫、碑刻等,它們既是觀賞的內容,也是珍貴的歷史文化藝術。如岳陽樓,只因宋代范仲淹寫了一篇有哲理、有意義的《岳陽樓記》後,使這座江南古樓名揚四海,無人不曉。
可見,古跡的歷史意義是評價歷史文物價值的主要依據。我國公布的國家級、省級、地區級、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就是根據它們的歷史意義、文化藝術價值確定的。一般說來越古、越稀少,越珍貴;越出於名家之手,其歷史意義越大。
②藝術觀賞價值:主要指客體景象藝術特徵、地位和意義。自然風景的景象屬性和作用各不相同。其種類愈多,構成的景象也愈加豐富多采。主景、副景的組合,格調和季相的變化,對景象藝術影響極大。若景象中具有奇、絕、古、名等某一特徵或數種特徵並存,則旅遊資源的景象藝術水平就高,反之則低。例如華山以險為絕,泰山以雄為奇,廬山瀑布最著名,峨眉山三大自然景色(日出、雲海、寶光),雁盪山四大奇觀(峰、瀑、洞、石)和「三絕」:(靈峰、靈岩、大龍湫瀑布),莫干山三勝(竹勝、雲勝、泉勝),泰山四大奇觀(旭日東升、晚霞夕照、黃河金帶、雲海玉盤),台灣九華山三大奇景(一線懸崖、平沙流水、幽谷垂瀑),阿里山四大美景(林濤、雲海、櫻花、神木),北京大覺寺六絕(二龍戲珠、遼代古碑、碧韻清石、千年銀杏、老藤寄柏、明清玉蘭),青海塔爾寺三絕(酥油花、壁畫、堆綉),黃山四絕(怪石、奇松、雲海、溫泉),蘭嶼三寶(蝴蝶蘭、海芙蓉、桂圓樹),大理風光四絕(蒼山白雪、洱海明月、林寨院落的繁花、沁人心脾的下關風),桂林四絕(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蘇州二絕(園林、水巷),衡山四絕(祝融峰之高、方廣寺之深、藏經殿之秀、水簾洞之奇),太原晉祠三絕(難老泉、侍女像、齊年柏),泰岱旅遊區四大特色(泰岱之雄偉、泉城之秀麗、孔府之建築藝術、嶗山之礦泉仙境),濟南三勝(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全閩二絕(鼓山、旗山),川中四絕(夔門天下雄、劍門天下險、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浙江海鹽二絕(日月並升、海寧觀潮),五台三勝(台懷白塔、菩薩頂、佛光寺),佛光寺四絕(建築、唐塑、壁畫、墨跡),小孤山四象(南看象筆、西看象大吊鍾
很高興回答樓主的問題 如有錯誤請見諒
② 經濟效益評價方法特點
該評價方法既體現了地源熱泵應用的顯性效益因素———成本效益,又體現了其在節能上的隱性經濟效益,評價體系較全面合理。建立應用地源熱泵經濟效益評價體系,分別計算地源熱泵系統在成本和節能方面的價值,並最終以貨幣的形式體現,評價方法簡明直觀,便於理解和應用,可為地質專業、空調專業科研人員及建設單位提供參考。
在淺層地溫能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應加強對地源熱泵項目建設的普查和運行過程中能耗數據的監測,以便取得較為全面、系統的數據,為研究區域淺層地溫能資源開發利用的經濟效益提供統計數據。利用實際統計數據,可使用傳統的描述性統計方法,對地源熱泵系統項目的投資回收、運行能耗等效益評價指標進行統計分析。同時,運用現代統計分析方法,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機結合,為更好地開發利用淺層地溫能資源服務。
③ 評價商業經濟效益的方法有哪些
最好的評價方法就是歷史事實-歷年的凈資本收益率及其增長率。
當然還有常用的三種方法:一是現金流貼現法,二是B-S期權定價法(主要應用於期權定價、權證定價等)。現金流貼現法目前使用最多的是DDM和DCF,而DCF估值模型中,最廣泛應用的就是FCFE股權自由現金流模型。三是相對估值法,特點是主要採用乘數方法,較為簡便,如PEG(市盈率/盈利增長率) )估值法、EV/EBITDA(企業價值與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的比率)估值法。
④ 經濟效果評價有哪幾種分類方法
一、按評價方法的性質分類。
按評價方法的性質不同,經濟效果評價分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是指對可度量因素的分析方法。在技術方案經濟效果評價中考慮的定量分析因素包括資產價值、資本成本、有關銷售額、成本等一系列可以以貨幣表示的一切費用和收益。
定性分析是指對無法精確度量的重要因素實行的估量分析方法。
二、按評價方法是否考慮時間因素分類。
對定量分析,按其是否考慮時間因素又可分為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
靜態分析是不考慮資金的時間因素,亦即不考慮時間因素對資金價值的影響,而對現金流量分別進行直接匯總來計算分析指標的方法。
動態分析是在分析項目或方案的經濟效益時,對發生在不同時間的現金流量折現後來計算分析指標。
三、按技術方案評價的時間分類。
按技術方案評價的時間可分為事前評價、事中評價和事後評價。
事前評價:是指在技術方案實施前為決策所進行的評價。
事中評價:亦稱跟蹤評價,是指在技術方案實施過程中所進行的評價。
事後評價:亦稱後評價,是在技術方案實施完成後,總結評價技術方案決策的正確性,技術方案實施過程中項目管理的有效性等。
⑤ 經濟效益評價的原則有哪些
評價經濟效益不僅要用數量指標,還要結合質量指標,堅持下列基本原則綜合進行。(1)滿足需要與取得盈利相...
⑥ 經濟評價方法
常用方法
靜態評價
不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主要用於項目可行性研究初始階段的粗略分析和評價,以及技術方案的初選。
一.靜態投資回收期法(時間指標).
相關概念: 靜態投資回收期作為能夠反映技術方案的經濟性和風險性的指標,在建設項目評價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和作用,被廣泛用作建設項目評價的輔助性指標。
步驟:(1) 投資回收期的計算 (2)計算根據平均年凈收益 (3)從財務現金流量表計算靜態投資回收期
意義:反映了方案的盈利能力,與各年的實際收益有關,收益越大、回收越快,回收期就越短。
方法評價:
優點:
1.經濟含義直觀、明確,計算方法簡單易行。 2.明確地反映了資金回收的速度。
3. 既可判定單個方案的可行性(與其他方法綜合),也可用於方案間的比較(判定優劣)。
缺點:
1.沒有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 2.沒有反映投資回收後的收益和費用。
3.方案的投資額相差較大時,比較的結論難以確定!
二.靜態投資效果系數法 (忽略時間指標)
相關概念:投資效果系數又稱為投資收益率或投資報酬率,是項目投產後年凈收益與項目總投資額的比率。不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稱為靜態投資效果系數。投資效果系數的經濟含義:每元錢(單位投資)每年的凈收益。
步驟: (1)計算靜態投資效果系數(2)應用靜態投資效果系數計算投資利潤率,投資利稅率,資本金利潤率 (3)通過計算靜態追加投資效果系數比較方案差異。
意義:投資效果系數保證方案可行性。靜態追加投資效果系數反映了兩種方案的相對經濟效益,並沒有體現兩方案自身的絕對經濟效益。
方法評價:
優點:
1.經濟含義直觀、明確,計算方法簡單易行。 2.明確地反映了資金的盈利能力。
缺點:
1..沒有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而且舍棄了項目建設期、壽命期等眾多經濟數據,故一般僅
用於技術經濟數據尚不完整的項目初步研究階段。。
2.沒有反映投資所承擔的風險性。投資回收期過長,項目的經濟性將隨著技術進步而惡化。
動態評價
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採用復利計算方式,把不同時點的支出和收益折算為相同的時點的價值。用於項目詳細可行性研究等。
一、動態投資回收期法
相關概念:在考慮資金時間價值的條件下,按一定復利計算,收回項目總投資所需的時間,通常以年表示。
步驟:(1)計算動態投資回收期 (2)從財務現金流量表計算動態投資回收期 (3)計算平均年凈收益
(4)計算動態追加投資回收期、動態差額
⑦ 用於評價方案經濟效益的幾個重要指標有哪些
一、時間指標
靜態投資回收期
動態投資回收期
二、價值性評價指標
凈現值
內部收益率
三、比率指標
1。凈現值率NPWR
2.效益費用比法B/C
⑧ 評價財政支出幾種效益分析方法
財政支出效益評價的方法
1、成本—效益分析法,即將一定時期內項目的總成本與總收益進行對比分析的一種方法,通過多個預選方案進行成本效益分析,選擇最優的支出方案。
該方法適用於成本和效益都能准確計量的項目評價,如公共工程項目等,但對於成本和收益都無法用貨幣計量的項目則無能為力,一般情況下,以社會效益為主的支出項目不宜採用此方法。
2、最低成本法,也稱最低費用選擇法,適用於那些成本易於計算而效益不易計量的支出項目,如社會保障支出項目,該方法只計算項目的有形成本,在效益既定的條件下分析其成本費用的高低,以成本最低為原則來確定最終的支出項目。
3、綜合指數法,即在多種經濟效益指標計算的基礎上,根據一定的權數計算出綜合經濟效益指數。該方法目前被我國多個部門採用,評價的准確度較高、較全面,但在指標選擇、標准值確定及權數計算方面較復雜,操作難度相對較大。
4、公眾評判法,對於無法直接用指標計量其效益的支出項目,可以選擇有關專家進行評估,並對社會公眾進行問卷調查,以評判其效益,適合於對公共管理部門和財政投資興建的公共設施進行評價,具有民主性、公開性的特點。
(8)經濟效益的評價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財政支出效益特點
1、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財政支出的經濟效益是指財政資金的耗費與經濟成果之間的對比關系;財政支出的社會效益是財政資金的耗費與社會效果的對比關系。財政支出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約的對立統一關系。
2、微觀效益與宏觀效益的統一
微觀效益是指每一筆財政支出項目所帶來的具體的效果;宏觀效益則是指通過對財政支出總量和結構的安排與調整所產生的有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以及人民整體、長遠利益的效果,如國民經濟的穩定均衡發展、資源的合理配置等。
二者之間的關系表現:第一,宏觀效益具有主導決定作用,它是實現微觀經濟效益的前提條件,財政支出只有實現國民經濟整體的宏觀效益,個別項目的微觀效益才能得到保證;第二,財政支出微觀效益是實現宏觀效益的現實途徑;
第三,財政支出的宏觀效益與微觀效益之間也存在著矛盾。正確處理二者之間矛盾的基本原則是微觀效益服從於宏觀效益。
3、直接效益與間接效益的統一
在考察財政支出的效益時,既要考察其直接效益,也要考察間接效益。
⑨ 經濟效益的評價原則包括哪些內容
產業結構的公道配比,產業活動,特別是支柱產業活動創造的價值。 查看更多答案>>
⑩ 概述經濟效益評價的方法.
概述
經濟效益分析法是傳統的邊際分析法的進一步完善或變種。當各個選擇方案的數量、目標遠不像利潤、生產率、費用等所表示的那樣具體明確時,經濟效益分析是一種選擇方案的好辦法。
經濟效益分析是解決綜合性非程序決策問題的效益費用(成本)分析。
編輯本段特點
經濟效益分析的主要特點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個方案或系統的最終結果上,即根據每個方案在為目標服務時的效果,來權衡它們的優缺點。同時還要從效果著眼,比較每個方案的費用(或成本)。
編輯本段分析步驟
產品成本分析
按財務制度的規定,估算項目產品的年生產成本(包括人工費、材料費、製造費等)和期間費用(包括管理費及相關財務費用),並提供計算生產成本的基礎;說明對生產成本產生負面影響的主要因素以及可採取的對策。
盈利預測
根據產品的成本和市場分析,預測本項目產品進入市場的單位銷售價格,並編制該項目五年內的產業化生產和推廣應用預測,包括收入預測、成本預測、利潤預測,上述預測分析要求列表計算。
經濟效益分析
項目執行期內實現的經濟效益預測表 單位:萬元
累計銷售收入 累計凈利潤
累計繳稅總額 累計創匯(萬美元)
項目執行期內經濟效益預測分析表 單位:萬元
序號 項目名稱 2007年×月-2008年×月 2008年×月-2009年×月 合計
1 產品銷售收入
2 繳稅總額
3 凈利潤
4 創匯(萬美元)
4.項目投資評價
計算項目的凈現值、內部收益率、投資回收期。
編輯本段分析方法
企業經濟效益分析可以採用統計的、數學的等具體方法,這些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企業應該依分析目的、企業特點以及掌握資料的性質和內容來決定。下面介紹幾種經濟效益分析的方法。
因素分析法
把綜合性指標分解成各個原始的因素,以便確定影響經濟效益的原因,這種方法稱為因素分析法,其要點如下:
(1) 確定某項指標是由哪幾項因素構成的,各因素的排列要遵循正常的順序。
(2) 確定各因素與某項指標的關系,如加減關系,乘除關系,乘方關系,函數關系等。
(3) 根據分析的目的對每個因素進行分析,測定某一因素對指標變動的影響方向和程度。
因素分析法的每一層次分析計算也稱為連鎖替代法,這種方法就是把影響一項指標的幾個相互聯系的因素依次的把其中每一個因素作為變數,暫時把其他因素作為不變數,逐個進行替換,以測定此因素對該項指標的影響程度。根據測定的結果,可以初步分清主要因素與次要因素,從而抓住關鍵性因素,有針對性的提出改善經營管理的措施。因素的排列順序要根據因素的內在聯系加以確定。
結構分析法
結構分析法也稱比重分析法,這種方法就是計算某項經濟指標各項組成部分佔總體的比重,分析其內容構成的變化,從而區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從結構分析中,能夠掌握事物的特點和變化趨勢,如按構成流動資金的各個專案占流動資金的總額的比重確定流動資金的結構,然後將不同時期的資金結構相比較,觀察構成變化與產品積壓的情況,以及產銷平衡定額情況,為進一步挖掘資金潛力之明了方向。
動態分析法
動態分析法是將不同時間的同類指標的數值進行對比,計算動態相對數藉以分析指標發展的方向和增減速度。例如以某年作為基準年,該年的某一指標定為100,將以後幾年的指標與該基準年的指標相比較,換成百分數,或者採用環比的方法以次來分析某項指標的變化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