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床旁檢測有哪些方法
第1章 常用床旁檢測的臨床應用
第一節 床旁檢測血氣分析的臨床應用
第二節 葡萄糖床旁檢測在臨床中的使用
第三節 床旁檢測在ICU開展的必要性
第四節 cobash232心臟標志物檢測儀
第2章 床旁檢測的質量控制
第一節 室內質量控制基礎
第二節 誤差及允許誤差
第三節 室內質控圖和質控方法
第四節 室內質控的實際操作
第五節 室間質量評價
第3章 內分泌科常用床旁檢測項目
第一節 葡萄糖檢測
第二節 伯樂HbA1c床旁檢測項目
第4章 心血管科常用床旁檢測項目
第一節 B型鈉尿肽檢測
第二節 肌鈣蛋白I檢測
第三節 瑞萊肌酸激酶(CK-MB)檢測項目
第四節 瑞萊肌紅蛋白(Myoglobin)檢測項目
第五節 聯合檢測
第5章 急診科常用床旁檢測項目
第一節 血氣分析
第二節 D-二聚體檢測
第三節 凝血功能檢測
第6章 感染科常用床旁檢測項目
第一節 乙型肝炎病毒檢測
第二節 丙型肝炎病毒檢測
第三節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檢測
第四節 梅毒檢測
第五節 流感病毒檢測
第六節 英維利斯A群鏈球菌床旁檢測項目
第七節 萬泰A群輪狀病毒診斷試劑盒(膠體金法)
第八節 英維利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床旁檢測項目
第九節 英維利斯肺炎鏈球菌床旁檢測項目
第十節 廣州萬孚沙眼衣原體(Chlamydia)檢測試劑
第7章 其他常用床旁檢測項目
第一節 英維利斯BianxaNOW瘧疾床旁檢測項目
第二節 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檢測
第三節 英維利斯尿核基質蛋白22(NMP22)檢測試劑盒(膠體金法)
第四節 便隱血檢測
第五節 奧普生物尿微量白蛋白快速定量試劑盒(膠體金法)-U2/ALB-DOT腎病早期診斷POCT檢測項目
第六節 奧普生物U2/CRPPOCT項目
第七節 廣州萬孚冰毒-嗎啡-可卡因-大麻-搖頭丸-氯胺酮六合一檢測試劑
第8章 常用床旁檢測儀器設備及其使用
第一節 SSJ-2多功能免疫檢測儀
第二節 TEG5000型血栓彈力圖
第三節 韓國BoditechMEDInc?i-CHROMATMReader免疫熒光分析儀
第四節 沃芬醫療ILGEM系列全自動一體化智能質控血氣分析儀
第五節 英維利斯受孕期監測儀(FAM)床旁檢測項目
第六節 英維利斯LDX床旁檢測項目
第七節 銳普床旁檢測項目
B. 怎樣判斷是否有鏈球菌感染嗎
急性腎炎發病後自咽部或皮膚感染灶細菌培養的陽性率一般只佔20%~30%,在早期曾經用過青黴素治療者,更不易檢出。鏈球菌感染後機體對菌體成分及其產物可產生相應抗體,故常借檢測此類抗體而證實前驅的鏈球菌感染,常用的抗體檢測有以下幾種:
(1)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體(ASO):溶血素是一含硫氫基的蛋白質,具很強的抗原性,急性鏈球菌感染後腎炎時陽性率達50%~80%。通常於鏈球菌感染後2~3周出現,3~5周滴度達高峰,後漸下降;50%病人半年內恢復正常,75%病人1年時轉陰,個別持續較久。在判斷所測之結果時應注意以下幾點:①ASO滴度升高,僅表示近期內曾有鏈球菌感染,與急性腎炎發病之可能性及病之嚴重性不直接相關;②感染早期曾應用特效抗生素治療者可影響其陽性率; ③ 膿皰病引起的急性腎炎滴度可不升高;④某些鏈球菌菌株(如12型)因不產生溶血素,血碟培養皿上不引起溶血,也不引起ASO反應;⑤高脂血症也可影響ASO檢測結果。
(2)抗脫氧核糖核酸酶B(anti-DNAseB)及抗透明質酸酶(anti-HAse):在由膿皰病引起的急性腎炎中有較高陽性率。其正常值因不同季節、年齡等因素而異,故宜多次測定,有2倍以上滴度增高時提示近期內有鏈球菌感染。
C. A族鏈球菌的微生物學檢查法
1.抗鏈球菌溶血素O試驗(ASO test) 簡稱抗O試驗,常用於風濕熱的輔助診斷。風濕熱患者血清中的ASO比正常人顯著增高,大多在250單位以上。活動性患者抗體一般超過400單位。
2.抗鏈球菌DNA酶及透明質酸酶試驗(anti-dnase and anti-hyaluronidase test) 主要用於鏈球菌引起的皮膚感染。
3.Dick試驗(Dick test) 是一種皮內試驗。注射0.1ml含有1個皮膚試驗量的鏈球菌紅疹毒素於受試者一側前臂皮內,6~24小時出現直徑大於1cm紅斑者為陽性反應,表明機體對猩紅熱無免疫力。注射局部無反應或紅斑小於1cm者為陰性反應,說明機體對猩紅熱有免疫力。若早期Dick試驗結果陽性,恢復後轉為陰性,可作為猩紅熱的診斷依據。
D. 怎樣檢測鏈球菌感染
鏈球菌屬 (Streptococcus) 細菌侵入人體引起的疾病。分2類﹕一類是感染性疾病﹐如急性扁桃體炎﹑猩紅熱﹑膿皮病﹑肺炎等﹔另一類為變態反應性疾病﹐如風濕熱﹑急性腎小球腎炎等﹐鏈球菌感染為人類常見疾病﹐不僅遍及世界各地﹐而且四季均可發生。1960年以來﹐B族鏈球菌發病率有增加的趨勢﹐特別是新生兒敗血症及腦膜炎發生率明顯增加﹐病死率也較高。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及人體各種防禦功能受損對鏈球菌感染均有預防作用﹐若集居的青少年及幼兒連續發病﹐則應臨時對易感者注射長效青黴素。肺炎鏈球菌舊稱肺炎雙球菌(Diplococcus pneumoniae)﹐ 存在於正常人體的口﹑鼻﹑咽腔﹐人體抵抗力降低時方致病﹐主要引起大葉性肺炎(見肺炎)。本文討論化膿性鏈球菌感染。
病原學 鏈球菌屬是鏈球菌科的成員之一﹐鏈球菌是圓形或卵圓形的革蘭氏陽性細菌。無芽胞﹐無動力﹐過氧化氫酶陰性﹐不耐熱(55~60℃30分鍾即可殺死)﹐在液體培養基中生長時為成對或成鏈狀排列的球菌。易被各種常用消毒葯殺滅﹐但對各種自然因素卻有一定的抵抗力。在痰﹑滲出物及動物排泄物中可生存數周﹐在塵埃中無日光照射時可生存數日﹐廣泛分布於自然界﹐從水﹑塵埃﹑乳汁﹑健康人的鼻咽部﹑人及動物糞便中皆可檢出。鏈球菌的分類至今尚未統一﹐目前常將鏈球菌屬按溶血能力分為甲型溶血性鏈球菌﹑乙型(β型)溶血性鏈球菌﹑丙型(γ型)溶血性鏈球菌3類﹐甲型鏈球菌致病力弱﹐為上呼吸道的正常寄生菌﹔丙型鏈球菌為口腔﹑鼻咽部及腸道的正常菌群﹐通常為非致病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為鏈球菌感染中的主要致病菌。這一分類法簡單﹐臨床使用方便。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可根據其細胞壁中特異性抗原(多糖體)的不同﹐分為A~H﹑K~T共18個族﹔又根據其表面蛋白質M﹑K﹑T﹑S抗原的不同﹐將各族細菌分為若干個血清型。對人類有致病力者90%為A族﹐A族鏈球菌又稱化膿性鏈球菌﹐B﹑C﹑D﹑G族也偶致病。D族和O族鏈球菌和唾液型鏈球菌﹑輕型鏈球菌和糞鏈球菌(腸鏈球菌)等是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的致病因子。根據對氧需要與否分為需氧鏈球菌﹑厭氧鏈球菌﹑兼性厭氧鏈球菌。厭氧鏈球菌常寄居於口腔﹑腸道及陰道中。此類細菌型別繁多﹐人體曾感染過某型細菌後產生的抵抗力﹐對其他型細菌並無作用﹐故鏈球菌感染可發生多次。
鏈球菌致病除與人體防禦能力的降低﹑變態反應的發生﹑感染細菌的數量有關外﹐細菌對自然界的抵抗力﹐特別是與其所產生的毒素及酶的關系更為密切。溶血素(包括溶血素D﹑S)能溶解紅細胞﹐破壞白細胞及血小板﹐對細胞及細胞內溶酶體膜均有作用。溶血素O作用於細胞膜的膽固醇﹐而心臟細胞含膽固醇較多﹐故溶血素O對心臟有特異毒性作用。溶血素S則常作用於腎小球﹑關節內膜等處含有較多磷脂質的細胞膜﹐引起炎症。紅疹毒素由噬菌體介導產生﹐可致皮膚發生紅色皮疹﹐使表皮壞死脫落﹐還有致熱作用及增強心臟﹑關節囊內膜﹑腎小球變態反應的作用。鏈激酶又名溶纖維蛋白酶﹐可溶解血塊及阻止血漿凝固﹔透明質酸酶又名擴散因子﹐可溶解組織間的透明質酸﹔脫氧核糖核酸酶能分解細胞中脫氧核糖核酸﹐使膿液黏稠度下降﹔這些酶的作用均有利於細菌在組織中擴散﹐因而增加了細菌對人體的侵襲作用。
臨床表現 鏈球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和變態反應性疾病臨床表現各異。
感染性疾病 常見的有以下幾類﹕
1、A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經呼吸道侵入人體﹐致扁桃體炎﹑急性咽炎或喉炎。嬰幼兒及年老體弱者約半數可並發支氣管炎﹑肺炎。若侵入咽部的鏈球菌能產生紅疹毒素﹐或原不產生紅疹毒素的A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經產生紅疹毒素的A族鏈球菌的噬菌體作用後﹐變為能產生紅疹毒素者﹐便可引起猩紅熱。其病原體通過飛沫傳播﹐病原菌侵入咽部致局部炎症﹐發病急驟﹐紅疹毒素進入血流﹐引起猩紅熱的一系列表現。紅疹毒素還能使機體出現變態反應﹐故病後2~4周可出現心﹑腎損害。
2、B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為人類泌尿生殖道及鼻咽部的寄生菌﹐主要引起腎盂腎炎﹑肺炎﹑子宮內膜炎﹔此菌亦已成為產褥熱﹑新生兒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若產婦帶菌﹐分娩過程中羊膜破裂後﹐胎兒可被污染的羊水經呼吸道感染﹐亦可在經過產道時被感染﹔新生兒還可因吸入醫護人員及產婦呼吸道帶菌者的飛沫而被感染。新生兒的B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的臨床表現分早發型(敗血症型)和遲發型(腦膜炎型)。前者出生後數小時至5天內急劇發病﹐患兒有呼吸困難﹑呼吸停頓﹑昏睡﹑驚厥﹑休克等﹐病死率高﹔後者產後7~10天發病﹐患兒發熱﹑昏睡﹑昏迷等﹐腦脊液中細胞數增多﹑蛋白質增多﹑含糖量減少﹐可檢出病原菌及抗原﹔病死率較敗血症型低﹐但可發生神經系統後遺症。
3、甲型溶血性鏈球菌常致牙周炎(見牙周病)﹑牙齦膿腫﹑扁桃體炎。當施行拔牙﹑扁桃體摘除等手術時﹐細菌可從傷口侵入血流﹐正常情況下﹐細菌將被血內具有防禦功能的細胞迅速殺滅﹐若部分菌未被消滅﹐該患者心臟內膜又有缺陷(如先天性心臟病)或損傷(如風濕性心瓣膜病)時﹐病原菌可在受損部位立足並繁殖而引起心內膜炎。D族乙型鏈球菌也可引起心內膜炎。此菌為人類腸道正常菌群﹐多從腸道或泌尿系統侵入血液﹐約半數患者原來無心臟疾患﹐這表明此類細菌可侵襲正常心內膜。患者出現長期發熱﹑畏寒﹑進行性貧血﹐因部分細菌及血內物質(纖維蛋白)沉積在心瓣膜上形成大小不等的贅生物﹐贅生物可脫落﹐在血流中形成栓子﹐導致栓塞﹐尤其以腦﹑脾﹑腎栓塞為常見﹐產生癱瘓﹑脾腫大﹐尿中出現紅細胞。若栓塞現象發生於皮下或黏膜﹐則可見皮膚黏膜瘀點﹑奧斯勒氏小結﹐贅生物的形成及脫落也常致心音發生相應改變。
變態反應性疾病 A族乙型鏈球菌感染後﹐由於變態反應形成的疾病有風濕熱﹑急性腎小球腎炎。這是由於鏈球菌或其部分成分具有抗原性﹐能刺激人體免疫系統產生免疫反應物質(包括抗體及致敏淋巴細胞)﹐抗原與相應的免疫物質可發生特異性結合或反應﹐這樣可清除抗原而防止細菌的侵襲﹐若這一反應超過了正常人的生理水平﹐即是變態反應﹐它可引起人體組織或器官的損害﹐由此產生的疾病稱為變態反應性疾病。
診斷 主要依據鏈球菌感染的流行狀況與患者接觸史及特徵性的臨床表現。有的只根據其臨床表現即可確診﹐如丹毒﹔有的則需對感染部位分泌物及血液進行細菌培養方可確診﹔檢測細菌毒素及酶等抗原物質致使患者產生的相關抗體﹐如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酶等血清學檢查對診斷甚有幫助。
治療 急性期卧床休息﹐給予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時予以輸液等對症治療。最重要的是立即給以足量的抗菌葯物﹐可首選青黴素﹐對青黴素過敏者可改用紅黴素﹑林可黴素﹔對新生兒腦膜炎患者﹐大劑量青黴素或氨苄青黴素應用療效均較好。無論選用哪種葯物﹐療程不應少於10天。
E. 乙型溶血型鏈球菌的微生物學檢查方法
塗片革蘭染色見革蘭陽性的鏈狀排列的球菌,血平板培養見灰白色,透明溶血環菌落,生化反應見觸酶陰性,分解葡萄糖產酸不產氣,再根據CAMP,桿菌肽,七葉苷等實驗分群。
那位暗夜,問題是微生物學檢查方法,不是免疫學方法,抗O只能說是微生物學檢查方法中的血清學方法。
F. 肺炎鏈球菌性肺炎檢查有哪些
1.實驗室檢查
(1)血象:白細胞計數多數為(10~20)×109/L,中性粒細胞多數在80%以上,可有核左移或胞質中有中毒顆粒。年老體弱、酗酒、免疫力低下者可有白細胞計數不高,但中性粒細胞百分比仍高。
(2)痰塗片或培養:塗片做革蘭染色見大量中性粒細胞和革蘭陽性帶莢膜的球菌;痰培養24~48h可以確診病原體。
(3)重症者做血培養兼做葯物敏感試驗,合並胸腔積液者取胸腔積液做細菌培養。
2.X線檢查
(1)早期:肺紋理增粗,受累肺段、肺葉稍模糊。
(2)充血期、肝樣變期:肺實變陰影中可見支氣管氣道征;肋膈角可稍變鈍。
(3)消散期:「假空洞」征。老年患者的炎症消散較慢,可能因吸收不完全而成為機化性肺炎。
G. 抗鏈球菌溶血素O(ASO)臨床常用的檢測方法是
正確答案:C
解析:ASO臨床常用的檢測方法是膠乳凝集試驗和免疫散射比濁法
。
H. 為確認鏈球菌感染,應做哪些微生物學檢查
根據鏈球菌所致疾病不同,可採取膿汁、咽拭、血液等標本送檢。
1直接塗片鏡檢,取膿汁塗片,革蘭氏染色,鏡檢,發現革蘭氏陽性呈鏈狀排列的球菌,就可以初步診斷。
2分離培養,膿汁或棉拭直接劃線接種在血瓊脂平板上,孵育後觀察有無鏈球菌特徵菌落。
3採用血清學方法檢測 抗鏈球菌溶血素O試驗(Anti-streptolysin O test,ASO test)簡稱抗O試驗
4採用特異性的鏈球菌引物進行PCR檢測,擴增比對
望採納
I. 食品中鏈球菌檢測方法
MM_FS_CNJ_0352出口食品 B群鏈球菌 CAMP試驗法
MM_FS_CNJ_0352
出口食品中B群鏈球菌檢驗方法
1.適用范圍
本方法適用於出口肉類、奶和奶制口中B群鏈球菌的檢驗。其他食品可參照使用。
2.主要試劑和儀器
2.1.主要試劑(包括培養基)
Todd,Hewitt肉湯〔參見附錄A(補充件)A1〕;
牛心湯培養基〔參見附錄A(補充件)A2〕;
牛心湯增菌培養基〔參見附錄A(補充件)A3〕;選擇性
牛心湯瓊脂〔參見附錄A(補充件)A4〕;
綿羊血瓊脂平板〔參見附錄A(補充件)A5〕;
β-溶血素帶〔參見附錄A(補充件)A6〕;
溶血素帶〔參見附錄A(補充件)A7〕; β-
綿羊血球〔參見附錄A(補充件)A8〕;
生理鹽水:滅菌的0.85,NaCl;
(補充件)A9〕; 革蘭氏染色液〔參見附錄A
接觸酶(過氧化氫酶)試驗〔參見附錄B(補充件)〕。
2.2.儀器
離心機5000r,min,離心管50mL,10mL;
蔡氏濾器;
微孔濾膜,孔徑0.45μm;
玻璃抽濾瓶;
玻璃水循環真空泵;
電熱恆溫箱;溫度20,60?;
顯微鏡;
定性濾紙;
不銹鋼厭氧菌培養罐;
電冰箱;
乳缽、研棒或均質器;
L形玻璃棒;
金黃色葡萄球菌菌體ATCC,25923。
3.樣品的制備
3.1.肉類
3.1.1.冷凍產品應在2,5?過夜解凍,或在45?及以下經15min解凍,立即檢驗。若不能及時檢驗,應置於,15?左右暫存。其他非冷凍易腐的食品,亦應置於4?冰箱保存。
3.1.2.以無菌操作稱取剪碎的肉類樣品25g,置於滅菌之乳缽內或均質杯內,加入25mL滅菌生理鹽水進行研磨或均質(8000,10000r,min,均質1min),移
1/5頁
入盛200mL生理鹽水的5000mL廣口瓶內,混合均勻,製成1?10稀釋液。
3.2.奶和奶製品類
3.2.1.鮮奶、酸奶:以無菌手續去掉瓶罩紙蓋,瓶口經火焰滅菌後,用無菌操作吸取25mL檢樣,放入裝有225mL滅菌生理鹽水的三角燒瓶內,振搖均勻。
3.2.2.奶粉:以無菌手續開封取樣,稱取25g放入盛有225mL溫熱的滅菌生理鹽水且裝有適量玻璃珠的滅菌廣口瓶內,振搖使其充分溶解混勻。
3.2.3.乳酪:先用滅菌刀削去部分表面封蠟,然後用點燃的酒精棉球滅菌表面後,用滅菌刀切開乳酪,再用無菌操作切取表層和深層檢樣25g,置於滅菌乳缽內切碎,加入25mL生理鹽水研成糊狀,移入盛有200mL滅菌生理鹽
水的廣口瓶內,混合均勻。製成1?10的稀釋液。
3.3.其他食品
樣品的制備取決於食品的種類和狀態。固體或半固體食品按3.1.2或3.2.3進行。液體食品按4.2.1進行。
4.過程簡述
.1.增菌培養 4
將上述制備的檢樣各取10mL分別接種於100mL牛心湯培養基內,如檢樣污染較嚴重,可同時按上述量接種於選擇性牛心湯增菌液內,經35?1?培養15h,
-帶或CAMP-點試驗。 再進行CAMP
4.2.CAMP試驗的條件
?1?培將CAMP試驗的綿羊血瓊脂平板置於不銹鋼厭氧菌培養罐內,在35養。
4.3.CAMP-帶試驗
取β-溶血素帶1,2條平行輕貼於綿羊血瓊脂平板上,間距20mm,將樣品或經過增菌的培養物直接在β-溶血素帶兩側(相距3,5mm)處垂直劃線3,4條或塗布接種,經14,18h培養後觀察結果。如在接種線與β-溶血素帶周圍朦朧溶血區重疊處能見到協同產生清晰的「箭頭」狀的增強溶血區為陽性反應,可鑒定為B群鏈球菌。不見增強溶血為陰性反應,判為B群鏈球菌陰性。
4.4.CAMP-點試驗
將樣品或經過增菌的培養物直接劃線或用L形玻璃棒塗布接種於綿羊血瓊脂平板上,經14,18h培養後,用接種環取β-溶血素滴加在圓形突起,細小的可疑為鏈球菌的單個菌落邊緣,再將平板進行孵育,分別在30,45,60min檢查溶血變化情況。在滴加β-溶血素的菌落邊緣有協同產生「扇形」增強溶血區的為陽性反應,可鑒定為B群鏈球菌。不出現增強溶血現象的為陰性反應,判為非B群鏈球菌。
每次檢驗時都要用已知陽性菌株作為對照試驗。 4.5.CAMP-帶或CAMP-點試驗陽性反應,再進行革蘭氏染色,鏡檢和接觸酶試驗,以此來與其他溶血性細菌如李斯特氏菌,肉毒梭狀芽胞桿菌和葡萄球菌等區別開。
J. 鏈球菌的培養方法
如果有純的菌株,用THY(Todd-Hewitt+yeast
extract)培養基培養(sigma或oxoid公司有售),或者血平板(羊血+哥倫比亞瓊脂)在5%二氧化碳濃度下,37度培養
普通光學顯微鏡可鑒別,無需染色,用油鏡觀察為成鏈狀球菌即可
如果只有菌群混合物需要分離的話,就用血平板劃線分離,再一個個挑著看嘍,一般來說,鏈球菌在血平板上的菌落形態應該為比較小的黑色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