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計算時間的方法有哪些

計算時間的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2-16 16:15:36

⑴ 有哪幾種計算時間的方法

這個問題太大,上課需5節左右,根據高考題歸納如下:
1、已知區時求地方時
2、已知區時求區時
3、已知地方時求區時
4、已知地方時求地方時
5、已知兩個日期求北京時間
6、根據經緯網求晝夜時間等
自己根據例題要多練習,才能完全掌握。

⑵ 計算時間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用中文數字的記時法,稱為什麼

計算時間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用中文數字的記時法,稱為:天乾地支記年法;一種是用阿拉伯數字的計時法,稱為:公元紀年法,以耶穌出生那年為公元元年,100年為一個世紀。

天乾地支據說其發明者是四五千年前上古時期的大撓氏。例如唐代劉恕在《通鑒外紀》中就引古書說:「(黃帝)其師大撓……始作甲子。」大撓作甲子雖是傳說,但從殷商的帝王名字叫天乙(即成湯),外丙,仲壬,太甲等來看,干支的來歷必早於殷代,即在三千五百年之前便已出現了。

起先,我們祖先僅是用天干來記日,因為每月天數是以日進位的;用地支來記月,因為一年十二個月,正好用十二位地支來相配。可是隨之不久,人們感到單用天干記日,每個月里仍然會有三天同一干,所以,便用一個天乾和一個地支分別依次搭配起來的辦法來記日期。

例如《尚書。顧命》就有「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擇。甲子,王乃洮頌水,相被冕服,憑玉幾」的記載,意思是說,四月初,王的身體很不舒服。甲子這一天,王才沐發洗臉,太僕為王穿上禮服,王依在玉幾上坐著。後來,干支記日的辦法就被漸漸引進了記年,記月和記時了。

(2)計算時間的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歷法源流:干支歷,是依據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運行規律來確定的。十天乾和十二地支進行兩兩搭配組成60組不同的天乾地支組合,用以標記年月日時的歷法。干支歷主要由干支紀年、干支紀月、干支紀日、干支紀時四部分組成。

根據我國古文獻文記載天皇氏時代已發明干支,這一發明影響深遠,後世用於歷法、術數、計算、命名等各方面。十干曰:閼逢、旃蒙、柔兆、強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黓、昭陽。十二支曰:困頓、赤奮若、攝提格、單閼、執徐、大荒落、敦牂、協洽、涒灘、作噩、閹茂、大淵獻。

在後來的傳承中,黃帝時代(有說是漢代)把干支之名簡化為一個字,在《史記》《爾雅》等均有對照關系的記載,不過《史記》與《爾雅》的版本不一樣。簡化後的「干支」。「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干支歷是按照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運行規律來確定的。它是用60組各不相同的天乾地支標記年月日時的歷法。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稱。

干支歷主要由干支紀年、干支紀月、干支紀日、干支紀時四部分組成。它以立春為歲首,交節日為月首。年長即回歸年,一節一中為一個月。干支歷通過天乾地支論太陽與地球的關系,二十四節氣和十二月建是基本內容。

⑶ 計算「經過時間」有多種方法

時間為國際基本計量單位,沒有計算單位,同長度中的米一樣。
所謂"國際單位制(si)",是指以7個基本單位和2個輔助單位以及導出單位所構成的一種統一計量單位。由於國際單位制計量單位具有統一性、實用性、合理性、科學性、穩定性等特性,世界各國都積極採用國際單位制。在計量活動中,國際單位制已經成為了一種國際"通用語言"。國際單位制中7個基本單位為:長度單位-米,m;質量單位-千克(公斤),kg;時間單位-秒,s;電流單位-安培,a;熱力學溫度單位-開爾文,k;發光強度單位-坎德拉,cd;物質的量單位-摩爾mol。國際單位制中2個輔助單位為:平面角單位-弧度,立體角度單位-球面度。國際單位制中導出單位,是由7個基本單位和2個輔助單位導出。目前,國際單位制中2個輔助單位已被取銷,納入導出單位。
從客觀物質世界量的角度出發,質量、長度、時間,是三個基本量,除此之外的其他量均可由這三個量導出。
時間單位的定義與測量是歷史最悠久、情況最復雜、目前測量精度最高的一個基本單位。1963年13屆國際計量大會決定:銫原子cs133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級間躍遷輻射震盪9192631770周所持續的時間為1秒。時間是可以度量的,其度量的基本尺度最高級別為時間基準。時間基準指的是實驗室型大銫鍾。就已發表的資料來看,德聯邦的「聯邦技術物理研究院」的ptb-csi、美國國家標准局的nbs-6及加拿大國家研究院的nrc-csv的准確度均已達到10^-14量級。我國計量科學院的csii、csiii也達到10^-13量級。
對於大銫鍾這樣的一級時間標准,世界上只有少數幾個國家的時頻實驗室擁有,而且,有的還不能長期可靠地工作。但是,對於世界上大多數沒有大銫鍾的實驗室也可以有自己的時間尺度。其方法是:用多台商品型銫鍾(目前5071a型小銫鍾的准確度為1×10-12)構成平均時間尺度。你的實驗室的小銫鍾越多,你的時間尺度的穩定性就越好。有了這樣高穩定度的時間尺度,也可以滿足國防、科研、航天等方面的急需。例如:我們國家授時中心有六台小銫鍾,組成我們的地方原子時尺度,其穩定度為10^-14量級。國外有的實驗室有幾十、乃至幾百台小銫鍾,那麽,穩定度就更高了。目前噴泉鍾的准確度進入10^-15,
最好的達到1×10^-15(美國標准與技術研究院)。光抽運銫束基準頻標的准確度也進入10^-15(法國巴黎時間頻率實驗室)。因此,不久的將來,噴泉鍾或光頻標完全有可能取代目前的微波頻標,成為新一代的時間頻率基準。
順便提一句,二樓那位朋友說的,用秒錶計算,其實應該說成用秒錶計量,秒錶只是一個用來計量時間器具,不是用來計算時間的。

⑷ 古代計算時間有哪些工具

人類最早使用的計時儀器是利用太陽的射影長短和方向來判斷時間的。前者稱為圭表,用來測量日中時間、定四季和辨方位;後者稱為日晷,用來測量時間。二者統稱為太陽鍾。

圭表

1276年,元代著名科學家郭守敬創制了大明燈漏。它是利用水力驅動,通過齒輪系及相當復雜的凸輪機構,帶動木偶進行「一刻鳴鍾、二刻鼓、三鉦、四鐃」的自動報時器。因其造型似宮燈,又放置於皇宮的大明殿,所以稱為大明殿燈漏。

除此外,還有油燈鍾、蠟燭鍾等計時工具。17世紀後,西方更為精密的鍾表傳入,人們逐漸放棄了原有的計時工具。在計時方法上,古人採用百刻制的方式,即將一晝夜均分為一百刻,一刻約等於14.4分。隋唐時期發明了十二時辰計時。西方鍾表傳入中國後,為適應24小時計時的方法,百刻制改為96刻制;一個時辰兩個小時,一個小時四刻。

⑸ 我會計算時間,方法是什麼

看點

⑹ 你能說出幾種計算時間的方法(至少兩種)

漏刻。漏,是指漏壺;刻,是指刻箭。箭,則是標有時間刻度的標尺。漏刻是以壺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觀測壺中刻箭上顯示的數據來計算時間。在機械鍾表傳入中國之前,漏刻是我國使用最普遍的一種計時器。日晷,又稱「日規」,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並劃分時刻。日晷通常由銅制的指針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這種利用太陽光的投影來計時的方法是人類在天文計時領域的重大發明,這項發明被人類沿用達幾千年之久。望採納啊。。。。

⑺ 計算時間最短的有哪些方法

你問的有些模糊 是比較哪個時間短 在數學上可以用圖像法和公式法 圖像就不說了 公式就是什麼做商 做差還有就是引入中間量
如果你問的是用最短的時間去最短現在幾點的花 當然是看下手錶這些計時器

⑻ 你能說出幾種計算時間的方法

鍾擺
水漏
砂漏
日晷
星位
天相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電子的震盪

⑼ 計算時間的方法有什麼

鍾擺 水漏 砂漏 日晷 星位 天相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電子的震盪

⑽ 計算時間的方法

在歷史進程中,我們的祖先在不同的時期發明和製造了各種適應當時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需求的計時器。其中主要有圭表、日晷、漏刻、機械計時器等。

圭表

圭表是我國最古老的一種計時器,古代典籍《周禮》中就有關於使用土圭的記載,可見圭表的歷史相當久遠。圭表是利用太陽射影的長短來判斷時間的。它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直立於平地上的測日影的標桿或石柱,叫做表;一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測定表影長度的刻板,叫做圭。既然日影可以用長度單位計量,那麼光陰之「陰」,及時間的長短,,用「分」、「寸」表達就順理成章了。

日晷

日晷也是通過觀測日影計時的儀器,主要是根據日影的位置以確定當時的時辰或刻數。從出土文物來看,漢以前已使用日晷,在機械鍾表傳入中國之前,日晷一直是通常使用的計時器。日晷的主要部件是由一根晷針和刻有刻線的晷面組成,隨著太陽在天空運行,晷針的投影像鍾表的指針一樣在晷面上移動,就可以指示時辰。

漏刻

圭表和漏刻都是用太陽的影子計算時間的,然而遇到了陰雨天或黑夜便失去作用了,於是一種白天黑夜都能計時的水鍾便應運而生,這就是漏刻。漏,是指漏壺;刻,是指刻箭。箭,則是標有時間刻度的標尺。漏刻是以壺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觀測壺中刻箭上顯示的數據來計算時間。作為計時器,漏刻的使用比日晷更為普遍。我國古代諸多文人騷客留下了許多有關漏刻的富有詩情畫意的章句。如唐代詩人李賀:「似將海水添宮漏,共滴長門一夜長。」宋代蘇軾:「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在機械鍾表傳入中國之前,漏刻是我國使用最普遍的一種計時器。

機械計時器

單純利用水的流動來計時有許多不便,人們逐漸發明了利用水做動力,以驅動機械結構來計時。公元前117年,東漢的張衡製造了大型天文計時儀器—— 水運渾天儀,初步具備了機械性計時器的作用。隨後歷代都相繼製作了附設有計時裝置的儀器,其中宋代蘇頌製造的水運儀象台,把機械計時裝置的發展推倒了一個新的高峰,水運儀象台的計時機械部分可以按時刻使木偶出來擊鼓報刻,搖鈴報時,示牌報告子、丑、寅、卯十二個時辰等。

這類計時器尚不能算是獨立的計時器,還是天文儀器與計時儀器的混合體,至十四世紀六十年代,我國的機械計時器已脫離了天文儀器而獨立,不但具有傳動系統-齒輪系,而且還有擒縱器,如果再進一步,就可能出現完全現代意義上的鍾表。但遺憾的是,功虧一簣,中國沒能做到這一點,最終機械鍾表還是從西方引進。

除上述幾種主要的計時器外,還有其他一些計時方法。如,香篆、沙鍾、油燈鍾、蠟燭鍾等。

考察古人的時間觀念,可以從兩個方面加以觀查:一是古人對時間科學劃分後制定的計時制;二是古人把時間、計時儀器和國家法制、政權興衰相聯系。

我國古代制定、沿用自成體系的計時法。百刻計時法最古老,使用的時間也最長。大約西周之前(公元前十一世紀),古人就把一晝夜均分為一百刻(一刻等於14.4分)。漢代(前206-公元220)除使用百克制外,還應用以太陽方位計時的方法,到隋唐(公元581-907)時,太陽方位計時衍生為十二時辰計時,百克制與十二時辰計時法並用。直到明末清初(十七世紀),西方機械鍾表傳入後,我國才改用一天二十四小時的計時法,但十二時辰仍沿用,每個時辰兩小時。為和二十四小時計時法相一致,我國古老的百克制演變為九十六克制,一個時辰內分為八刻、一小時內分為四刻,這樣一晝夜就為九十六刻,與世界通用的計時法相一致。

此外,我國古代還使用獨特的夜間計時方法,這就是「更」。「更」是計時單位,一夜分五更,每更時間長短依夜的長短而定。

閱讀全文

與計算時間的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素麻花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564
旅遊失溫的解決方法 瀏覽:342
敲木架陶瓷瓦的安裝方法 瀏覽:313
2連續乘以十個2的簡便方法 瀏覽:904
葯物分析tlc雜質檢查方法 瀏覽:203
java類方法有什麼用 瀏覽:925
6聽筒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64
柳樹種植方法 瀏覽:389
美雄諾龍的檢測方法 瀏覽:267
99乘78的簡便運算方法 瀏覽:966
用點電荷來代替帶電體的研究方法叫微元法 瀏覽:232
微博主頁皮膚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04
本金罰息計算方法 瀏覽:490
治療肚子疼的最快方法 瀏覽:944
胯打開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173
波菜種植方法和時間 瀏覽:243
憂鬱症如何治療方法 瀏覽:953
雙膠紙張厚度計算方法 瀏覽:439
國外手機截圖方法 瀏覽:701
現實suv側方停車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