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問有幾種人工呼吸的方法
人工呼吸主要有哪幾種方法?
答:主要有三種:即
(1)口對口吹氣法;捏鼻張嘴,貼緊吹氣,放鬆呼吸,反復進行,直至復甦。
(2)仰卧壓胸法;此法不適用於胸部有外傷者。
(3)俯卧壓背法。此法適用於搶救溺水者。
人工呼吸前,首先需將溺者的領扣、褲帶和衣服解開,然後將溺者嘴裡的泥土、血塊、黏液或假牙等取出,同時用手帕把溺者的舌頭拉到嘴的外面,以免呼吸道不暢通。
口對口人工呼吸法:讓溺者仰卧。先將溺者的下頜托起,使其頭部後仰,然後將溺者的鼻孔捏緊。接著、救護者深吸氣後緊貼溺者的嘴吹氣,待溺者的前胸擴張後,便停止吹氣。此時救護者的嘴即離開,捏鼻的手也放開,讓溺者自行呼出空氣。如此重復以上這些動作,一口一口地吹氣。每分鍾應吹16~20次。
❷ 人工呼吸法有哪些
人工呼吸法是指用人工的方法有節律地使氣體吸進或排出肺臟,以保證機體耗氧量的供給和二氧化碳的排除。它是搶救病人呼吸暫停的措施之一。
1.口對口人工呼吸:
應用指征:適用於在沒有任何醫療設備的情況下,緊急搶救呼吸暫停的病人,尤其是對新生兒窒息的搶救效果最佳。
操作方法:立即使病人仰卧,松解衣扣,清除口腔內痰液、嘔吐物、血塊等,保持呼吸道通暢。然後一隻手把病人的下頜托起,使其頭部盡量後仰,另一手捏住病人的兩側鼻孔,防止漏氣,並用托下頜的手將病人口唇撐開,救護者深吸一口氣,對准病人口用力吹入,同時觀察病人胸部是否有起伏。吹氣後應立即離開病人的口,同時松開捏鼻孔的手指,以使吹入肺內的氣體自然排出。照此反復進行,成人每分鍾14~16次,兒童每分鍾18~24次,嬰兒每分鍾30~40次。吹氣力量大小要適中,不要過猛、過大,以防吹破肺泡,也不要過小,以免氣體供應不足,達不到急救目的。
2.口對鼻人工呼吸法:
應用指征:病人牙關緊閉的情況下,在不能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時,可用之。
操作方法:吹氣方法與口對口人工呼吸基本相同,只是把用手捏鼻改為捏病人的口唇,對准鼻孔吹氣,但吹氣力量應稍大,吹的時間要稍長。
3.用手人工呼吸法:
俯卧壓背人工呼吸法:病人俯卧,一隻手臂向前伸直,另一隻手臂彎曲枕在頭下,面部偏向一側。救護者面朝病人頭部,跨騎在病人的大腿兩側,兩手平放在其背後下部肋骨上,大拇指向內靠近脊柱附近,其餘四指分開,向外橫貼在背後,兩臂伸直。救護者俯身向前,依靠體重和臂力,慢慢地向下推壓,然後再把身體豎起來,放鬆兩手,這樣有規律地一壓一放。每分鍾16~20次。注意壓力不可過大,以免肋骨骨折。
仰卧壓胸人工呼吸法:先讓病人仰卧,兩臂平放在身旁,松解腰帶和衣扣。背部加一個墊,使胸部略隆起。病人頭側向一邊。救護者兩腿分開,騎跨在病人的大腿外側,面向病人頭部,兩手呈扇形張開,放在病人胸部兩乳下,兩臂伸直,依靠體重和臂力向上向內推壓病人的胸部,使其胸腔縮小,迫使肺內氣體排出。然後迅速放鬆兩手,使胸部自然擴張,以便外界氣體進入肺門,如此反復操作,成人每分鍾16~20次。
❸ 人工呼吸的救治方法有哪些
人工呼吸的方法有口對口人工呼吸法、俯卧壓背人工呼吸法、仰卧半臂壓胸人工呼吸法。
口對口人工呼吸法
口對口人工呼吸法大部分用於救治觸電者。方法如下:讓傷員平卧仰面,頭部盡量後仰,鼻朝天,解開腰帶、領扣和衣服;撬開嘴,將口中異物清除干凈,並將舌頭拉出來,以防止堵塞喉嚨;深吸一口氣,捏緊傷員鼻子,貼傷員嘴大口吹氣;松開傷員的鼻子,讓其自己呼吸。反復操作,每分鍾14~16次,直至傷員能自己呼吸為止。
俯卧壓背人工呼吸法
俯卧壓背人工呼吸法大部分用救治溺水者。方法如下:傷員背部朝上,操作者騎跨在傷員的背上,雙膝跪在傷員的大腿兩旁,兩手放在下背部兩邊,拇指指向脊椎柱,其餘四指向外上方伸開;握住傷員的肋骨,向前傾身,慢慢壓傷員背部,以自身的重量壓迫傷員的胸廓,使胸腔縮小;操作者身體抬起,兩手鬆開,回到原來姿勢,使傷員胸廓自然擴張,肺部松開,吸入空氣。如此反復操作,每分鍾大約14~16次,直至傷員能自己呼吸為止。
仰卧半臂壓胸人工呼吸法
仰卧半臂壓胸人工呼吸法對於有毒氣體中毒或窒息,以及有肋骨骨折的傷員不合適。方法如下;傷員仰卧,腰背部墊一個低枕或衣物,使其胸部抬起,肺部擴張;操作者跪在傷員頭部的兩邊,面對傷員,兩手握住小臂,上舉放平,2秒鍾後再曲其兩臂,用自己的肘部在胸部壓迫兩肋約2秒鍾,使傷員胸廓受壓後,把肺部的空氣呼出來;把傷員的兩臂向上拉直,使其肺部張開,呼吸進空氣。反復均勻而有節奏地進行,每分鍾14~16次,呼氣時壓胸,吸氣時舉臂,直至傷員復甦能自己呼吸為止。
❹ 人工呼吸的方法是什麼
1.人工呼吸須具備的條件
(1)患者呼吸道通暢,空氣容易進入。
(2)解開患者衣扣,防止胸部受壓,使其肺部伸縮自如。
(3)操作適當,不能造成肋骨損傷。
(4)每次壓胸或背時,不能少於1/2的正常氣體交換量。
(5)必須保持足夠時間,只要病人還有一線希望,就不要隨意放棄人工呼吸。
2.進行人工呼吸前的注意事項
(1)清除病人口、鼻內的泥、痰、嘔吐物,如有假牙應取出,以免脫落墜入氣管。
(2)解開病人衣領、內衣、褲帶、乳罩,以免胸廓受壓。
(3)仰卧人工呼吸時必須拉出病人舌頭,以免舌頭後縮阻塞呼吸。
(4)檢查病人胸、背部有無外傷和骨折,如有應選擇適當姿勢,防止造成新的傷害。
(5)一般應就地進行人工呼吸,盡量少搬動。
3.口對口吹氣法
病人置於仰卧位,急救者跪在病人身旁,先用一手托住病人的下巴,把下巴提起,另一隻手捏住病人的鼻子,不使其漏氣。進行人工呼吸者,在進行前先深吸一口氣,然後將嘴緊貼病人的嘴吹氣入口;同時觀察病人的胸部是否高起;吹完氣後立即松開鼻孔,讓病人把肺內的氣「呼」出。最初吹的5~1O口氣要快些,以後則不必過快,只要看到病人高起的胸部下落,表示肺內的氣體已排出時,接著吹下一口氣就可以了。如此往復不止地操作,每分鍾吹氣16~18次,直到病人恢復自動呼吸或真正確診其死亡為止。
4.口對鼻吹氣法如果遇到病人牙關緊閉,張不開口,無法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時,可採用口對鼻吹氣法。口對鼻吹氣法與口對口吹氣法相同,但必須將病人的嘴巴用手捏緊,防止氣從口內排出。在進行此法時,要先將病人鼻內污物清除,以防阻塞氣道。用此法吹氣時,應比口對口吹氣法用力大些,時間長些。
❺ 進行人工呼吸主要有哪幾種方法
人工呼吸主要有哪幾種方法?
答:主要有三種:即
(1)口對口吹氣法;捏鼻張嘴,貼緊吹氣,放鬆呼吸,反復進行,直至復甦。
(2)仰卧壓胸法;此法不適用於胸部有外傷者。
(3)俯卧壓背法。此法適用於搶救溺水者。
人工呼吸前,首先需將溺者的領扣、褲帶和衣服解開,然後將溺者嘴裡的泥土、血塊、黏液或假牙等取出,同時用手帕把溺者的舌頭拉到嘴的外面,以免呼吸道不暢通。
口對口人工呼吸法:讓溺者仰卧。先將溺者的下頜托起,使其頭部後仰,然後將溺者的鼻孔捏緊。接著、救護者深吸氣後緊貼溺者的嘴吹氣,待溺者的前胸擴張後,便停止吹氣。此時救護者的嘴即離開,捏鼻的手也放開,讓溺者自行呼出空氣。如此重復以上這些動作,一口一口地吹氣。每分鍾應吹16~20次。
❻ 常用人工呼吸方法有幾種
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
artificial
respiration
用於自主呼吸停止時的一種急救方法。通過徒手或機械裝置使空氣有節律地進入肺內,然後利用胸廓和肺組織的彈性回縮力使進入肺內的氣體呼出。如此周而復始以代替自主呼吸。
人的心臟和大腦需要不斷地供給氧氣。如果中斷供氧3~4分鍾就會造成不可逆性損害。所以在某些意外事故中,如觸電、溺水、腦血管和心血管意外,一旦發現心跳呼吸停止,首要的搶救措施就是迅速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以保持有效通氣和血液循環,保證重要臟器的氧氣供應。現場急救人工呼吸可採用口對口(鼻)方法,或使用簡易呼吸囊。在醫院內搶救呼吸驟停患者還可使用結構更復雜、功能更完善的呼吸機。
在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時,使病人仰卧平地或硬板上,兩臂在身旁緊貼身軀,用手帕擦去口腔內異物,一手掌按前額,將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置於頦骨下,上抬下頦部,使頭顱後仰,這樣可使舌根與後咽壁分離,遮蓋氣管開口的會厭軟骨翹起,上呼吸道得以通暢。口對口吹氣時,用按於前額手的拇指和食指夾住鼻翼,口對鼻吹氣時,則可將上抬下頦手掌代替中、食指,以拇指、食指封閉口唇,搶救者作深吸氣後,俯身以口唇包圍病人口(鼻)部,用力緩慢呼氣,將氣壓入肺臟。吹氣時應見到胸廓擴張。每次吹氣時間約1~1.5秒,氣量800~1000毫升為宜,開始第1~2次量可多些。每次吹氣後,移開口唇,讓病人肺內氣隨胸廓回縮排盡,再重復吹氣,每分鍾約12次左右,每次吹氣務求用深吸氣的前部分呼氣,以保證最高含氧濃度;每隔5~10秒,測摸病人頸動脈搏動,如脈搏消失,胸前亦聽不到心跳,即進行體外心臟按摩,與人工呼吸交替進行;每2次吹氣後,以80~100次頻率進行體外心臟按壓15次。人工呼吸和體外心臟按摩交替4次後,檢查頸動脈搏動,若心臟跳動恢復,呼吸未出現,則繼續人工呼吸。如有兩人在場,一人做人工呼吸,一人做體外心臟按摩,吹氣與按摩的比例可調為5∶1。
現場搶救的同時,應迅速通知專業救護人員接應,或急送醫院治療。
❼ 常用人工呼吸方法有幾種
人工呼吸是搶救傷員的一種急救措施:凡是由於觸電、溺水、缺氧窒息、二氧化碳及瓦斯窒息或一氧化碳中毒而處於假死狀態的傷員,均可對其施行人工呼吸急救措施。
施行人工呼吸前,首先將患者抬到新鮮風流較溫暖的地方.使其躺在擔架上或衣服上,迅速解開其上衣和腰帶,脫掉膠靴;取出口中、鼻孔中之堵塞物,並網棉被或醫子將身體蓋好,以免受涼;檢查有無內外傷,以便決定採用何種人工呼吸法。常用的人工呼吸法有三種:
(1)口對口呼吸法。將傷員仰卧,急救者一手托起傷員下領,並盡量使其頭部後仰,另一手捏緊傷員的鼻子,急救者深吸氣後,緊對傷員的口吹氣,急救者自己吸氣時,應將傷員的鼻子松開。吹氣要保持一定的節律,以每分鍾14~16次速率均勻進行,並應注意不漏氣。
(2)俯卧壓背法。將傷員俯卧,頭偏一側,腹部放一枕墊。傷員一臂伸向頭側.另一臂屆曲,使頭枕於臂上。急救者騎跨在傷員的大腿旁,面向頭部,兩臂伸直。兩手平放於傷員背部,拇指指向脊柱,其餘四指向上外伸開。急救者身體向前傾,以身體重量壓迫傷員胸部,使胸腔縮小,將肺中空氣逼出,傷員呼氣;隨後,急救者身體後仰,除去兩手壓力,使傷員胸部自然擴張。空氣進入肺中而吸氣。如此重復動作,每分鍾以14~16次為宜。
(3)仰卧壓胸法。使傷員仰卧,頭偏向一側,盡可能將舌頭拉出。背部墊枕,使胸部抬高,上肢放在身體兩側。急救者跨跪在傷員大腿兩側面向傷員頭部,兩手放在傷員肋弓部,拇指向內,其餘四指向外,壓迫傷員胸部,使肺中空氣排出,然後鬆手,胸腔自行擴張使空氣吸入肺中,如此有節奏地進行,每分鍾14~16次。
❽ 人工呼吸主要那三種方法
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有兩種,即口對口呼吸和口對鼻呼吸。
1.口對口呼吸
根據患者的病情選擇打開氣道的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搶救者一手放在患者前額,並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的鼻孔,另一手握住頦部使頭盡量後仰,保持氣道開放狀態,然後深吸一口氣,張開口以封閉患者的嘴周圍(嬰幼兒可連同鼻一塊包住)。
向患者口內連續吹氣2次,每次吹氣時間為1~1.5秒,吹氣量1000毫升左右,直到胸廓抬起,停止吹氣,松開貼緊患者的嘴,並放鬆捏住鼻孔的手,將臉轉向一旁,用耳聽有否氣流呼出,再深吸一口新鮮空氣為第二次吹氣做准備,當患者呼氣完畢,即開始下一次同樣的吹氣。
如患者仍未恢復自主呼吸,則要進行持續吹氣,成人吹氣頻率為12次/分鍾,兒童15次/分鍾,嬰兒20次/分鍾,但是要注意,吹氣時吹氣容量相對於吹氣頻率更為重要,開始的兩次吹氣,每次要持續1~2秒鍾,讓氣體完全排出後再重新吹氣,一分鍾內檢查頸動脈搏動及瞳孔、皮膚顏色,直至患者恢復復甦成功,或死亡,或准備好做氣管插管。
2.口對鼻呼吸
當患者有口腔外傷或其他原因致口腔不能打開時,可採用口對鼻吹氣,其操作方法是:首先開放患者氣道,頭後仰,用手托住患者下頜使其口閉住。深吸一口氣,用口包住患者鼻部,用力向患者鼻孔內吹氣,直到胸部抬起,吹氣後將患者口部張開,讓氣體呼出。如吹氣有效,則可見到患者的胸部隨吹氣而起伏,並能感覺到氣流呼出。
(8)人工呼吸術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60年代以前,徒手人工呼吸主要採取壓胸抬臂手法通氣,50年代後期,經實驗證明口對口或口對鼻吹氣通氣效果明顯優於壓胸抬臂法。病人呼吸停止後,首先應設法給病人肺部吹入新鮮空氣,在通暢呼吸道之後,就能用口向病人肺內順利吹氣。
其主要作用原理是吹氣時搶救者用力克服患者肺、胸腔的彈性阻力和氣道阻力,將呼出氣吹入肺從而使肺擴張,患者呼氣時利用肺及胸廓自身的彈性回縮力使氣體呼出。
空氣中氧含量為21%,正常人經過氣體交換肺臟吸收20%的氧氣,其餘80%的氧氣按原樣排出,呼出氣中氧含量約為16%~18%,如病人的肺正常,只要吹氣時潮氣量較正常大(正常的1~2倍,大於800ml),即可使患者的動脈血氧分壓保持在75mmHg左右,氧飽和度維持在90%以上。
❾ 人工呼吸法主要包括哪三種
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主要有:口對口人工呼吸、口對鼻人工呼吸、仰卧壓胸法或俯卧壓胸法人工呼吸等。其中以口對口人工呼吸最有效。
口訣是:頭部後仰向後推,緊托下頜向上提。深吸口氣嘴對嘴,有時需嘴對鼻。注意捏鼻把氣吹,每分鍾16~18次。
❿ 人工呼吸的方法有五種,哪種效果最好
人工呼吸常用的有三種,即口對口(鼻)人工呼吸法、搖臂壓胸人工呼吸法、俯卧壓背人工呼吸法。其中口對口法效果最好且簡單易學,容易掌握;搖臂壓胸法適用於現場只有一人救護時採用;俯卧壓背法一般適用於溺水觸電者的救護。(1)口對口(鼻)人工呼吸法動作要領圖13-5 捏冊鼻掰准備進行1)使觸電者仰卧,並使其頭部充分後仰,一般應用一手托在其頸後,使其鼻孔朝上,以利於呼吸道暢通,但頭下不得墊枕頭,同時將其衣扣解開,見圖13-12)救護人在觸電者頭部的側面,用一隻手捏緊其鼻孔,另一隻手的拇指和食指掰開其嘴巴,若掰不開嘴巴,可用手捏緊嘴巴;准備向鼻孔吸氣,即口對鼻,見圖13-5。3)救護人深吸一口氣,緊貼掰開的嘴巴向內吹氣,也可隔一層布。吹氣時要用力並使其胸部膨脹,一般應每5s鍾吹一次,吹2s,放鬆3s。對兒童可小口吹氣。向鼻內吹氣與向口內吹氣相同,見圖4)吹氣後應立即離開其口或鼻,並松開觸電者的鼻孔或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