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目前測定cli的方法有哪些

目前測定cli的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2-16 12:14:30

A. 如何進入路由器的CLI界面

使用 Setup 模式可完成路由器的部分配置,但靈活性差,且有的配置無法實現。對路由器的一般配置方法,是使用其IOS的命令行界面(CLI),通過輸入IOS命令來進行。本章敘述如何使用Cisco IOS 軟體的命令行界面(CLI)進行路由器基本功能的配置。Cisco IOS在第2章已做了介紹,它既是交換機的操作系統,也是路由器的操作系統。
1. 普通用戶模式(User EXEC)
普通用戶模式用於查看路由器的基本信息,不能對路由器進行配置。在該模式下,只能夠運行少數的命令。
該模式默認的提示符為:router>
進入方法:登錄路由器後默認進入該模式
退出命令為:logout。
2. 特權用戶模式(Priviledged EXEC)
特權用戶模式可以使用比普通用戶模式下多得多的命令。特權用戶模式用於查看路由器的各種狀態,絕大多數命令用於測試網路、檢查系統等。保存配置文件,重啟路由器也在本模式下進行。該模式不能對埠及網路協議進行配置。
該模式默認的提示符為:router#
進入方法:在普通用戶模式下輸入enable並回車
退出方法:退到普通用戶模式的命令為disable,退出命令行模式則使用命令exit。
3. 全局配置模式(Global Configuration)
全局配置模式用於配置路由器的全局性的參數,更改已有配置等。要進入全局配置模式,必須首先進入特權用戶模式。在進入該模式前,必須指定是通過終端或是網路伺服器進行配置。
全局配置模式的默認提示符為:router(config)#
進入方法:輸入命令config terminal
退出方法:可使用exit或 end或按〈Ctrl〉+〈Z〉組合鍵退到特權模式。
4. 介面(或稱埠)配置模式(Interface Configuration)
介面配置模式用於對指定埠進行相關的配置。該模式及後面的數種模式,均要在全局配置模式下方可進入。為便於分類記憶,都可把它們看成是全局配置模式下的子模式。
默認提示符:router(config-if)#
進入方法:在全局配置模式下,用interface命令進入具體的埠
router(config-if)#interface interface-id
退出方法:退到上一級模式,使用命令exit;直接退到特權用戶模式,使用end命令或按〈Ctrl〉+〈Z〉鍵。
例如,進入乙太網介面配置模式:
router (config)#interface ethernet 0
5. 子介面(或稱子埠)配置模式(Subinterface Configuration)
子埠是一種邏輯埠,可在某一物理埠上配置多個子埠。
默認提示符:router (config-subif) #
進入方法:在全局或介面配置模式下用interface命令進入指定子埠
router (config-if)#interface interface-id.subinterface-number multipoint|point-to-point//配置多點連接或點到點連接子介面
退出方法:同上一配置模式的。
例如給ethernet 0配置子介面0.0:
router(config)#interface ethernet 0.0 //乙太網子介面無需關鍵字multipoint|point-to-point
router(config-subif)#
6. 控制器配置模式(Controller Configuration)
控制器配置模式用於配置T1或E1埠。
默認提示符:router (config-controller) #
進入方法:在全局配置模式下,用controller命令指定T1或E1埠
router (config) #controller e1 slot/port or number
退出方法:同上一配置模式的。
7. 終端線路配置模式 (Line Configuration)
用於配置終端線路的登錄許可權。
默認提示符:router(config-line)#
進入方法:在全局配置模式下,用line命令指定具體的line埠
router (config) #line number or {vty|aux|con} number
退出方法:同上一模式。
例如,配置從Console口登錄的口令:
router(config)#line con 0
router(config-line)#login
router(config-line)#password sHi123 //設置口令為sHi123
又如,配置Telnet登錄的口令:
router(config)#line vty 0 4
router(config-line)#login
router(config-line)#password password-string
Cisco路由器允許0~4共5個虛擬終端用戶同時登錄。
8. 路由協議配置模式(Router Configuration)
用於對路由器進行動態路由配置。
默認提示符:router (config-router)#
進入方法:在全局配置模式下,用router protocol-name命令指定具體的路由協議
router (config) #router protocol-name[option]//有的路由協議後面還必須帶參數
退出方法:同前一模式。
例如,進入RIP路由協議配置:
router(config)router rip
router(config-router)#
又如,進入IGRP路由協議配置:
router(config)#router igrp 60//60是假設的自治域系統號,需要帶上
9. ROM檢測模式
如果路由器在啟動時找不到一個合適的IOS映像時,就會自動進入ROM檢測模式。在該模式中,路由器只能進行軟體升級和手工引導。

B. 電腦的CMD命令和路由器的CLI命令

1.CMD是程序名.CLI是一種模式.一般操作系統有兩個模式.一個GUI.一個CLI.GUI就是圖形化模式.CLI就是命令行模式.(其實路由器都有GUI.只要你打開路由器的HTTP服務.就在全局控制那裡打HTTP SERVER命令就可以.但跟CLI沒區別的.)
2.是的.你登陸路由器之後你的電腦相當於顯示器.路由器相當於主機.你給路由器發送命令.路由器處理後回應給你在CMD顯示出來.(其實那個時候不應該叫CMD了.你只是用CMD來運行TELNET.TELNET在windows下其實是一個程序.)
3.是的.你見過哪個路由器有顯示屏的.?
4.沒分別的.只是兩種不同的操作方式而已.還有就是127.0.0.1不是路由器的服務IP.這個是本地回環.簡單來說就是你自己的ip地址.比如你叫張小明.對於你自己來說可以叫張小明.也可以叫"我".而張小明相當於192.168.1.X.而"我"就相當於127.0.0.1.你可以用兩個方法稱呼自己.但別人只可以叫你張小明.不可以叫你做"我".明白了吧..
5.真正的路由器有很多形狀.低端的有月餅盒大小.高端的冰箱大小.
問題補充:
如剛剛所說.兩種方法都可以入.只是方式不同.192.168.0.1的進入方法是路由器開放了80埠(也就是HTTP協議哪個埠)跟23埠(telnet協議的埠)而已.區別就是.個人習慣敲命令比用滑鼠按快..(相對於有經驗者而言..弱弱的自大一下.哇咔咔..)

C. 常見訪問cli介面的方法有哪些

常見訪問cli介面的方法有哪些
並行介面又簡稱為「並口」。目前,計算機中的並行介面主要作為列印機埠,使用的不再是36 針接頭而是25 針D 形接頭。所謂「並行」,是指8 位數據同時通過並行線進行傳送,這樣數據傳送速度大大提高,但並行傳送的線路長度受到限制 ,因為長度增加,干擾就會增加,數據也就容易出錯。現在有5 種常見的並口:4 位、8 位、半8 位、EPP 和ECP,大多數PC 機配有4 位或8 位的並口,支持全部IEEE1284 並口規格的計算機基本上都配有ECP 並口。

D. 在Linux系統管理中,使用命令型見面(即CLI)方式與傳統的圖形用戶界面方式比較有哪些優缺點

命令行是Linux的強項,圖形界面到目前為止還會時不時的崩潰。

E. 如何編寫高性能 CLI 程序的簡要分析

可提高 CLI 程序性能的一些技術及實例分析

實例的測試環境

本文中,所有實例都是在以下的環境中測試並得出結論的:Client 與 server 在不同的物理主機上,它們之間通過 1000M 的乙太網相連。


不同環境下,測試得到的各個指標的絕對值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是我們關注的只是程序優化前後執行所需時間的一個對比,所以只要程序優化前後測試的環境是一樣的,測試得到的結果就是有意義的。


各指標的測試結果均為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分離 SQL 語句的 Prepare 與 execute

CLI 提供了兩種執行 SQL 語句的方法:SQLPrepare() 與 SQLExecute() 順序的分步執行;使用 SQLExecDirect() 來直接預處理以及執行一個 SQL 語句。


在編寫代碼的時候,使用 SQLExecDirect() 會使代碼顯得更簡潔和容易操作,但是程序的執行效率也會受到影響。


將 SQL 語句的預處理與執行分別在不同的步驟中完成,當需要再次執行這個 SQL 語句的時候,可以省略 prepare 過程而直接執行。這會在兩個方面使性能得到提高:減少網路上請求 - 應答的交互次數以及網路中的數據流量;減少 server 端的數據處理量。


下面這段程序展示了如何使用 SQLPrepare() 與 SQLExecute() 來向表中插入數據,插入的行數由 recordNum來確定。

從上圖來看,Array size 設置的越大,執行相同的任務需要的時間也就越少,但是,這並不表明 Array size 設置的越大越好。從上圖分析發現,Array size 從 10 提高的 50,執行時間幾乎減少了一倍(14 秒);但是,把 Array size 從 200 提高到 500 時,執行時間只是減少了 20% (約 3 秒)。Array size 的設置還受內存的限制,此值設置的越大,就會佔用更多的內存。所以在實際的應用中,應該根據實際的環境來調節 Array size,來達到資源的使用和效率的一個平衡。


CLI 中還有一種技術類似於 Array 操作,即 Compound SQL, 它的原理是將一系列的 SQL 同時發送到資料庫的 server 端執行,只返回最後的結果。這種技術在性能上的提高得益於減少了網路流量,其實每一條 SQL 語句還是獨立執行的。Compound SQL 性能比普通執行 SQL 語句要好,但是比 SQL 語句的 Array 操作性能要低。


使用文件綁定來提高 LOB 操作的性能

LOB 是一種廣泛使用的數據類型,這種數據類型用來存儲大塊的數據,其上限為 2GB。如果一個應用程序需要將整個文件的內容作為表中一個類型為 LOB 的列的值,在將向本列插入數據的時候,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將文件中的內容分片的讀出、發送給資料庫;然而,我們還有一種更有效率的方法,即將這個文件直接綁定到 SQL 語句的 parameter 上。


下面我們分別測試分析這兩種方法的效率,並且分析為什麼直接綁定文件到參數上會有性能的提升。

F. 怎麼測試angular/cli安裝成功

angular原聲的ng-view一個頁面只能有一個吧,所以我覺得是不能嵌套ng-view的建議全部換成ui-view來控制,這樣就能嵌套view啦

G. vue-cli監聽組件載入完成的方法

在使用vue-cli開發項目時遇到過一個問題,要求是頁面組件全部載入完成後再執行某個函數,給上代碼參考,方法可能有點笨,好在實現了功能。
1、安裝vuex
npm
install
vuex
--save
2、在項目目錄下找到store.js文件
import
Vue
from
'vue'
import
Vuex
from
'vuex'
Vue.use(Vuex)
//監聽nav模塊載入完
const
m_classifyone
=
{
state:
{
count:0
},
mutations:
{
increment
(state)
{
state.count++
}
}
}
const
store
=
new
Vuex.Store({
moles:
{
a:
m_classifyone,
b:
m_classifyonepage,
c:currentpage
}
})
export
default
store;
3、在子組件中
created(){
//數據請求完成後
this.$post(address.addr+controll.mallcontroll+'/getMallHome').then(message
=>
{
//這里使用箭頭函數是為了不改變this指向
this.$store.commit('increment');
})
}
4、通過store判斷子組件數據載入完成
mounted(){
//通過store判斷當前組件是否載入完成,載入完成執行頁面框架
var
count
=
0;
let
countfn
=
function(count){
if(count>0){
//子組件載入完成清除計時器,調用方法
clearInterval(st)
pagef.pageFramefn();
}
}
let
st
=
setInterval(e
=>
{
count
=
this.$store.state.a.count;
countfn(count)
})
//通過store判斷當前組件是否載入完成,載入完成執行頁面框架
}
以上這篇vue-cli監聽組件載入完成的方法就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全部內容了,希望能給大家一個參考,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腳本之家。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在vue-cli中組件通信的方法vue
父組件調用子組件方法及事件詳解vuex
中的
state
在組件中如何監聽vue路由組件按需載入的幾種方法小結vue實現圖片載入完成前的loading組件方法

H. Php cli是守護進程的嗎

php_cli模式簡介

php-cli是php Command Line Interface的簡稱,如同它名字的意思,就是php在命令行運行的介面,區別於在Web伺服器上運行的php環境(php-cgi, isapi等) 也就是說,php不單可以寫前台網頁,它還可以用來寫後台的程序。 PHP的CLI shell腳本適用於所有的PHP優勢,使創建要麼支持腳本或系統甚至與GUI應用程序的服務端!——註:windows和linux下都支持php_cli模式

PHP-cli應用場景:

1.多線程應用
這方面的好處,引用鳥哥的話:

優點:
1. 使用多進程, 子進程結束以後, 內核會負責回收資源
2. 使用多進程,子進程異常退出不會導致整個進程Thread退出. 父進程還有機會重建流程.
3. 一個常駐主進程, 只負責任務分發, 邏輯更清楚.

php的多線程—沒錯就是php多線程應用,雖然大家都普遍認為php沒有多線程(curl屬於模擬多線程而不是真實的),但是在php_cli模式下的php徹底的是屬於多線程。這個時候php屬於linux的一個守護進程。 在本人之前寫過的《PHP多線程批量採集下載美女圖片(續)》的時候在採集程序里雖然使用curl來模擬多線程,但是在瀏覽器執行的時候也是會遇到執行超時或內存abort而導致程序中斷,(要嘗試幾次才可以徹底成功),但是如果在php-cli模式下執行,你就會發現這個程序執行的很快,php多線程執行的優勢被徹底表現出來了.

備注:這種多線程方式不是很成熟,不適合大規模的生成應用,偶爾使用還是可以的

2.定時執行php程序

利用linux的cron方式,那麼這個方式是如何定時執行php程序?請看下文

3.開發桌面程序

你可以做您的Windows或Linux中使用PHP的圖形用戶界面(GUI)應用!所有你需要的是PHP的命令行介面和一包GTK。這將允許建立真正的攜帶型圖形用戶界面應用程序(呵呵,之前只是知道php可以做桌面程序,現在才知道是使用php_cli模式),並且不需要學習別的。

4.編寫PHP的shell腳本
如果你不會bash shell或者Perl等的使用,但是你又需要一些腳本去執行的時候,怎麼辦?這個時候你完全可以使用你熟悉的php編寫shell腳本,這個時候你是不是突然感覺PHP是不是太強大了!—–真正做到一種語言,到處開發!

PHP_CLI使用方法

win下面的執行方法:
假設php.exe 在D:xamppphp在dos命令在可以這個執行: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D:xamppphpphp.exe D:xampphtdocstest.php

就可以執行test.php這個文件了 。這里推薦win平台下xampp集成環境,真正比wamp強大N倍,這個集成包可以直接進入dos模式。

linux下php_cli使用
首先找到你安裝php的路徑,以我為例:



當然實現的方法不止一個,大家可以嘗試其他方法實現!

例外關於php的cli還有很多參數可以加入:具體可以參考:http://php.net/manual/en/features.commandline.php

關於定時執行
cron是一個linux下的定時執行工具,可以在無需人工干預的情況下運行作業,周期性作業,比如備份數據 打開/etc/crontab,添加: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usr/bin/php -f /data/htdocs/test.php

I. 方法和分類

(一)評價程序

(1)明確任務,制訂工作方案。

(2)分析和設計土地適宜性評價系統。

(3)整理資料,如1∶1萬土地利用現狀圖、1∶5萬土壤圖、1∶5萬水利灌溉圖以及1∶5萬地形圖。

(4)擬定土地適宜性評價原則和方法。

(5)選定各種地類的參評因子、權重、限制因子,確定適宜級別,劃定評價基本單元。

(6)開發土地適宜性評價系統。

(7)計算,綜合評價確定土地類型的分類,即高度適宜(Ⅰ級)、中等適宜(Ⅱ級)、基本適宜(Ⅲ級)和不適宜(Ⅳ級)。

(8)編繪土地適宜性評價圖。

(9)編寫土地適宜性評價分析報告。

(二)評價對象和評價因素

1.評價對象

海南省土地適宜性評價是以1∶1萬土地利用現狀圖、1∶5萬土壤圖、1∶5萬水利灌溉圖以及1∶5萬地形圖為基礎資料。評價系統採用在土地類型基礎上進行評分以及劃出類別。按土地利用現狀的不同類型劃分為田類和非田類兩大類,其中田類包含灌溉水田(11)和望天田(12),非田類包含水澆地(13)、旱地(14)、菜地(15)、園地(21)、桑園(22)、茶園(23)、橡膠園(24)、其他園地(25)、有林地(31)、灌木林(32)、疏林地(33)、未成林造林地(34)、跡地(35)、苗圃(36)、天然草地(41)、改良草地(42)、人工草地(43)。評價分類為四類,即高度適宜(Ⅰ級)、中等適宜(Ⅱ級)、基本適宜(Ⅲ級)和不適宜(Ⅳ級)。

2.評價單元

採用最新的 1∶1 萬土地資源詳查地塊為評價單元,確保評價單元的精度。

3.評價因子選擇

參評因素包括水文條件、土壤條件、地形條件、農田基本建設情況,形成海南省土地適宜性評價因素指標體系(圖 5-2)。

圖 5-2 海南省土地適宜性評價因素指標體系圖

(三)評價因素權重

海南省土地適宜性評價確定因素權重採用特爾菲法,經過專家們三輪打分,最終得出 11 個土地適宜性因素的權重值(表 5-3)。

表 5-3 海南省土地適宜性評價因素及其權重分值表

(四)土地評價因素記分規則的制定

土地評價因素指標分值的基本要求就是反映土地限制性情況。因此,土地適宜性評價指標分值是根據某診斷指標確定。對於土地質量分數,分值越大,說明該土地限制性越大,質量越差;反之,分值越小,限制性越小,質量越好。

土地適宜性因素指標分級及分值計算方法是建立在因素與土地質量相關研究的基礎上,通過研究因素與土地質量的關系,建立起各因素與土地利用、土地效益的相關模型,計算相關程度及其變動規律。

作用分值與土地質量優劣成負相關。對因素各指標值的得分計算或賦值方法,一般是土地質量越好,得分值越低,總分值越小;反之亦然。

分值體系採用 0 ~ 100 分的封閉區間。因素指標優劣均在 0 ~ 100 分內計算其分值。最劣的條件取值 100,相對最優的條件取值 0 分,其餘得分值據此推算。

作用分值只與適宜性因素的顯著作用區間相對應。土地質量優劣受適宜性因素的影響,即使是同一因素也不是所有指標值的變化都對土地優劣起顯著作用。得分值體現適宜性因素的相對優劣,進而影響土地等別,只有在顯著作用區間內考慮指標的相對得分值才能衡量土地質量的相對優劣。

土地適宜性評價因素指標分級結果如下:

1.有效土層厚度

分為 4 級:

1 級,有效土層厚度< 30 厘米;

2 級,有效土層厚度為 30 ~ 60 厘米;

3 級,有效土層厚度為 60 ~ 100 厘米;

4 級,有效層厚度≥ 100 厘米。

2.表層土壤質地

分為 4 級,即礫質土、粘土、沙土和壤土。

1 級,礫質土,即按體積計,直徑大於 3 ~ 1 毫米的礫石等粗碎屑含量大於 10%;包括前蘇聯卡慶斯基制的強石質土,1978 年全國土壤普查辦公室制定的多礫質土;

2 級,砂土,包括前蘇聯卡慶斯基制的緊砂土和松砂土,1978 年全國土壤普查辦公室制定的中國土壤質地試行分類中的砂土;

3 級,粘土,包括前蘇聯卡慶斯基制的粘土和重壤,1978 年全國土壤普查辦公室制定的中國土壤質地試行分類中的粘土;

4 級,壤土,包括前蘇聯卡慶斯基制的砂壤、輕壤和中壤,1978 年全國土壤普查辦公室制定的中國土壤質地試行分類中的壤土。

3.土壤有機質含量

分為 6 級:

1 級,土壤有機質含量< 0.6%;

2 級,土壤有機質含量為 0.6% ~ 1.0%;

3 級,土壤有機質含量為 1.0% ~ 2.0%;

4 級,土壤有機質含量為 2.0% ~ 3.0%;

5 級,土壤有機質含量為 3.0% ~ 4.0%;

6 級,土壤有機質含量≥ 4.0%。

4.土壤 pH 值

分為 5 級:

1 級,土壤 pH 值< 4.5, ≥ 9.0 ;

2 級,土壤 pH 值為 4.5 ~ 5.0 ;

3 級,土壤 pH 值為 5.0 ~ 5.5, 8.5 ~ 9.0 ;

4 級,土壤 pH 值為 5.5 ~ 6.0,7.9 ~ 8.5 ;

5 級,土壤 pH 值為 6.0 ~ 7.9。

5.地形坡度

分為 6 級:

1 級,地形坡度≥ 25°;

2 級,地形坡度為 15°~ 25°;

3 級,地形坡度為 8°~ 15°;

4 級,地形坡度為 5°~ 8°;

5 級,地形坡度為 2°~ 5°;

6 級,地形坡度< 2°,梯田按< 2°坡耕地對待。

6.剖面構型

分為 7 級:

1 級,通體砂、通體礫;

2 級,砂 / 粘 / 砂、壤 / 砂 / 砂;

3 級,粘 / 砂 / 粘、通體粘;

4 級,砂 / 粘 / 粘、壤 / 粘 / 粘;

5 級,壤 / 粘 / 壤;

6 級,粘 / 砂 / 砂;

7 級,通體壤、壤 / 砂 / 壤。

7.地表岩石露頭度

分為 4 級:

1 級,岩石露頭≥ 25%,對耕作已有較大影響,進行人工作業難度較大;

2 級,岩石露頭為 10% ~ 25%,對耕作有較大影響,已不方便進行機耕操作,但人工作業仍較方便;

3 級,岩石露頭為 2% ~ 10%,對耕作有一定影響,但仍能進行普通機耕操作;

4 級,岩石露頭< 2%,不影響耕作。

8.灌溉保證率

分為 4 級:

1 級,無灌溉設施;

2 級,一般滿足,有灌溉系統,但在大旱年不能保證灌溉的水澆地;

3 級,基本滿足,有良好的灌溉系統,在關鍵需水生長季節有灌溉保證的水澆地;

4 級,充分滿足,包括水田、菜地等可隨時灌溉的水澆地。

9.灌溉水源

分為 3 級:

1 級,深層地下水灌溉;

2 級,淺層地下水灌溉;

3 級,地表水灌溉。

10.排水條件

分為 4 級:

1 級,無排水體系(包括抽排),一般年份在大雨後有洪澇發生(田面積水≥ 3 天);

2 級,排水體系(包括抽排)一般,豐水年大雨後有洪澇發生(田面積水 2 ~ 3 天);

3級,排水體系(包括抽排)基本健全,豐水年暴雨後有短期洪澇發生(田面積水1~2天);

4 級,有健全的干、支、斗、農排水溝道(包括抽排),無洪澇災害。

11.障礙層距地表深度

分為 3 級:

1 級,< 30 厘米;

2 級,30 ~ 60 厘米;

3 級,60 ~ 90 厘米。

(五)制定土地適宜性評價因素記分規則表

採用特爾菲法確定土地適宜性評價的指標分值,填入相應的表格中,制定了「田類 - 土地適宜性評價因素 - 質量分」記分規則表(表 5-4)「;非田類 - 土地適宜性評價因素 - 質量分」記分規則表(表 5-5)。

表 5-4 「田類 - 土地適宜性評價因素 - 質量分」記分規則表

續表

表 5-5 「非田類 - 土地適宜性評價因素 - 質量分」記分規則表

續表

(六)計算方法

土地適應性評價分值計算採用加權平均法,其公式如下:

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海南卷)

式中:

Clij——土地適宜性評價分值;

i——地塊單元編號;

j——地類編號;

k——適宜性評價因素編號;

m——適宜性評價因素數目;

ωk——第k個適宜性評價因素的權重;

fijk——第i個地塊單元內第j種地類第k個適宜性評價因素的指標分值,取值為0~100。

(七)分類評價

土地適宜性評價結果分為高度適宜(Ⅰ)、中等適宜(Ⅱ)、基本適宜(Ⅲ)和不適宜(Ⅳ)4種情況。根據不同的地類情況確定土地適宜性評價標准,具體見表5-6。

表 5-6 海南土地適宜性評價標准表

說明:分值范圍界限下含上不含。

J. CLI CLR CTL的全稱與作用分別是什麼

編輯詞條 C++/CLI 什麼是C++/CLI呢?C++當然指的是Bjarne Stroustrup在BELL實驗室發明的C++語言,它實現了運行時取得速度和尺寸最佳化的靜態對象模型,然而它除了堆分配外不支持程序的動態修改,它准許無限地接近底層設備,但在程序運行過程中幾乎無法操作活動類型,也無法操作與程序相關聯的底層結構。Herb Sutter,C++/CLI的主要構造者之一,稱C++是一門「混凝土」式的語言。
CLI指的是通用語言結構,一種支持動態組件編程模型的多重結構,在許多情況下,這代表了一個與C++對象模型完全顛倒了的模式。一個時實的軟體層,有效地執行系統,在底層操作系統與程序之間運行。操作底層的設備受到一定的限制,操作執行程序中的活動類型及與程序相關聯的下部結構得到了支持。反斜杠(/)代表C++和CLI的捆綁,這個捆綁帶來的細節問題是本文主要討論的問題。
所以,「什麼是C++/CLI」問題的最初、最接近答案是:它是靜態C++對象模型到CLI的動態組件對象編程模型的捆綁。簡而言之,它就是你如何用C++在.NET中編程,而不是C#或Visual Basic.NET。象C#和CLI本身一樣,C++/CLI正在ECMA(歐洲計算機製造商協會)主持下進行標准化,以最終符合ISO標准。
實時通用語言(CLR)是CLI的微軟版本,它非常適用於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相似地,Visual C++2005是C++/CLI的實現。
作為第二個近似的答案,我認為C++/CLI是.NET編程模式與C++的結合,正如以前將模板與C++結合起來產生的泛型編程。所有這種結合中,企業所擁有的C++的投資以及開發人員使用C++的經驗將得到保存,而這恰恰是使用C++/CLI進行開發的重要基礎。
學習C++/CLI的方法
在設計C++/CLI語言中涉及三個方面問題,這同樣貫徹於所有的其他程序開發語言:一是語言級的語法向底層通用類型系統(簡稱CTS)的映射;二是向程序開發人員提供的CLI的底層細節結構的級別選擇;三是超越CLI的直接支持,提供額外的功能性函數的選擇。
第一條對於所有的CLI語言來說都大致相同,第二條和第三條對於不同的CLI語言來說是不同的,相互區別的。根據你需要解決什麼樣的問題,你將選擇這種或那種語言,也有可能混合使用多種CLI語言。學習C++/CLI涉及到了解它在設計過程中的所有這些涉及方面。
從C++/CLI到CTS的映射?
使用C++/CLI編程時間了解底層的CTS非常重要。CTS包括以下三種常用類的類型:
1、多態引用類型,這正是對於所有繼承類所要使用的。
2、非多態值類型,這用於實時高效的具體類型,例如數值類型。
3、抽象的介面類型,這用於定義一個操作集,也可以用於實現介面的引用或值類型集合。
這個設計方面的問題,即將CTS映射到語言內建的數據類型集合,通常同樣貫穿於所有的CLI語言,雖然不同的CLI語言語法不同。所以,在C#中你可能這么寫:
abstract class Shape { ... } // C#
來定義了一個Shape基類,從該類將導出幾何對象,然而在C++/CLI你將這么寫:
ref class Shape abstract { ... }; // C++/CLI
上述代碼說明了底層的C++/CLI引用類型。這兩種聲明在內層代表的意思是一樣的。相似地,在C#中你這么寫:
struct Point2D { ... } // C#
來定義一個具體的Point2D 類,然而在C++/CLI中這么寫:
value class Point2D { ... }; // C++/CLI
C++/CLI支持的類型集合代表了CTS與本地設備的綜合,這決定了你的語法選擇,例如:
class native {};
value class V {};
ref class R {};
interface class I {};
CTS也支持與本地列舉類型稍微不同的列舉類類型。當然,對於上述兩者CTS是都支持的。例如:
enum native { fail, pass };
enum class CLIEnum : char { fail, pass};
相似地,CTS支持它本身的數組類型,並且它再一次將其與本地數組在行為上區分開來。同時,微軟再次為這兩種類型提供了支持。
int native[] = { 1,1,2,3,5,8 };
array<int>^ managed = { 1,1,2,3,5,8 };
那種認為一種CLI語言比其他CLI語言在向底層的CTS映射中表現的更出色或更完美都是不確切的,相反,每種不同的CLI語言代表著對CTS底層對象模型的不同理解,在下一節你將更清楚地看到這一點。
CLI的細節
設計一個CLI語言時第二個必須要考慮的問題是將CLI的底層執行模式融入到語言的細節級別。這種語言用於解決什麼問題?這種語言是否有必須的工具來解決這些問題?這種語言可能吸引什麼樣的程序開發人員?
例如,值類型存在於託管堆上,在很多情況下值類型可以看到它們自身的存在。
1、通過隱含的加箱操作,當一個值類型的實例被分配給一個對象或當一個虛擬的方法通過一個值類型來調用;
2、當這個值類型被當作應用引用類類型的成員時;
3、當這個值類型 被當作CLI數組成員時;
需要指出的是,這種情況下開發人員是否被允許操作值類型的地址是CLI語言設計時必須應該予以考慮的問題。
存在的問題
在垃圾收集器掃描緊縮狀態下,位於託管堆上的任何對象非常可能面對重新定位問題。指向對象的指針可以實時跟蹤並修改。開發人員不能自己手動跟蹤,所以,如果你獲許取得一個可能位於託管堆上的值類型的地址時,除了本地指針外,還需要有一個跟蹤形態的指針。
銷售商考慮的是什麼?那就是需要簡單和安全,在語言中直接提供跟蹤一個對象或集合的指針使語言復雜化,沒有這種支持,將減少復雜程度,可資利用的、潛在的程序開發人群可能會增加,此外,准許程序開發人員操作生命短暫的值類型,增加了錯誤產生的可能性,程序開發人員可能有意無意地對內存進行錯誤操作,不支持跟蹤指針,一個潛在的更安全地實時環境產生了。
另一方面,效率和靈活性也是必須考慮的一個問題,每一次向同一個對象分配值類型時,一個全新的數值加箱操作發生了,准許存取加箱值類型允許在內存中進行更新,這可能在性能上產生了一個非常巨大的進步。沒有跟蹤形態的指針,你無法用指針演算法重新聲明一個CLI數組,這意味著CLI數組不能使用標准模板庫進行重新聲明,也不能使用一般的演算法。准許操作加箱數值使設計具有更大地靈活性。
微軟在C++/CLI中選擇地址集合模式來處理託管堆上的值類型。
int ival = 1024;
int^ boxedi = ival;
array<int>^ ia = gcnew array<int>{1,1,2,3,5,8};
interior_ptr<int> begin = &ia[0];
value struct smallInt { int m_ival; ... } si;
pin_ptr<int> ppi = &si.m_ival;
典型地C++/CLI開發人員是一個復雜的系統程序員,承擔著提供下層內部構造和有組織的應用程序的任務,而這些恰恰是未來商業發展的基礎。C++/CLI開發人員必須兼顧可測量性和可執行性,所以必須在系統的高度級上來看待CLI下層結構。CLI細節水平反映了開發人員的臉色。
復雜性本身並不代表對質量的否定,人類比單細胞細菌復雜的多,這當然不是一件壞事,然而,當表達一個簡單的概念變的復雜化後,這常常被認為是一件壞事。在C++/CLI中,CLI開發團隊已經試著提供一種精巧的方法來表達方式一個復雜的事情。
額外增加的功能
第三個設計方面是特定功能性的語言層,它遠遠超過CLI所提供的直接支持,雖然這可能需要在語言層支持和CLI底層執行模式間建立一個映射。但在某些情況下,這恰恰是不可能的,因為語言無法調節CLI的行為。這種情況的例子就是在基類的構造及析構函數中定義虛函數。根據ISO-C++在這種情況下的語言學,需要用每一個基類的構造和虛構函數重新設置虛擬表,而這是不可能的,因為虛擬表句柄是實時管理的,而不是某一個語言來管理。
所以,這個設計方面是在完美性和可行性之間的妥協產物,C++/CLI提供的額外功能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獲取資源的一種形式是對於引用類型的初始化,此外,提供一種自動化工具,用於佔用較少資源、所謂的可確定性自動消亡的垃圾收集類型對象。
2、一種深度拷貝形式的語法與C++拷貝構造函數和拷貝分配操作符相一致,但其並不適用與值類型。
3、除了最初的一般性CLI機制外,還有對於CTS類型的C++模板直接支持。這些是我第一篇文章中討論的主題。此外,還提供了針對CLI類型的可校驗STL版本。
讓我們來看一個簡單的例子,一個確定性消亡問題。在垃圾搜集器重新聲明一塊與對象相關聯的內存之前,一個相關的消亡方法,如果存在的話,將被調用。你可以認為這種方法是超級析構函數,因為它與對象的程序生命期無關。這就叫做終結。終結函數是否調用以及什麼時間調用都沒有明確規定,這就是垃圾收集器的非確定性終結。
在動態內存管理的情況下,非確定性終結工作非常好,當可用內存變的越來越少時,垃圾收集器介入並開始著手解決問題。然而,非決定性終結也有工作不好的時候,當一個對象維護一個重要資源,例如一個資料庫連接、鎖定某些類別、或者可能是本地的堆內存。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是不需要,應立即釋放資源。目前CLI所支持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對於一個類通過執行IDisposable介面提供的Dispose方法釋放資源。這里的問題是執行Dispose方法需要一個清晰的聲明,所以它也就不可能存在調用。
最基本的C++中的設計模式是上述的通過初始化來獲取資源,這意味著類使用構造函數來獲取資源,相反,類使用析構函數來釋放資源。這些行為由類對象在生存期內自動管理。
下面是引用類釋放資源時所做的順序動作:
1、 首先使用析構函數來封裝所有與釋放類有關的資源時所必須的代碼;
2、 析構函數自動調用後,結束類對象的生命期。
對於引用類型來說,CLI沒有類析構函數的概念,所以析構函數不得不映射為在底層執行的其它代碼。此時,在內部,編譯器執行以下操作:
1、 類讓其基類列表繼承自IDisposable介面;
2、 析構函數轉換成IDisposable的Dispose方法。
以上實現了目標的一半,一種實現析構造函數自動調用的方法仍然需要,對於引用類型,一種特殊的基於棧的符號得到支持,也就是說,一個對象的生命期與它的聲明範圍有關。在內部,編譯器將符號轉換為在託管堆上分配引用對象。隨著作用域的終結,編譯器插入一個Dispose方法-用戶定義的析構函數。與對象有關的內存的收回在垃圾收集器的控制下得到執行。
C++/CLI並不是將C++拓展到一個託管的世界,更確切的說,它代表一個完全綜合的範例,某種程度上就象當初將泛編程模式和多重繼承綜合進該語言一樣。我認為C++/CLI開發小組做了一項非常卓有成效的工作。
小結
C++/CLI代表託管和本地編程的結合。在反復過程中,這種綜合已經通過源級相對獨立但又相互平等地組件和二進制元素得到了完成,包括混合模式(本地和CTS類型的源級混合,還有一個本地及CLI對象文件的二進制混合),純模式(本地和CTS類型的源代碼級混合,所有的都被編譯為CLI對象文件),本地分類(可以通過一個特定的打包類來保持CTS類型),和CTS分類(可以保持本地類型為指針)。
當然,C++/CLI開發人員也可以單獨使用CLI類型來編程,並通過這種方式來提供伺服狀態下的可校驗代碼,例如可以作為SQL Server2005的一個SQL存儲過程。
現在,還是回到這個問題上來,什麼是C++/CLI?它是進行.NET編程模式的最佳切入點。對於C++/CLI,有一個來自C++的遷移路徑,它不僅包含C++的底層基礎,而且也需要C++編程經驗,對於這些,我感到非常滿意。
C++/CLI(CLI:Common Language Infrastructure)是一門用來代替C++託管擴展(下文使用MC++指代)新的語言規范。重新簡化了C++託管擴展的語法,提供了更好的代碼可讀性。和微軟.NET的其他語言一樣,微軟向ECMA提交了C++/CLI的標准。C++/CLI現在可以在Visual C++ 2005上開發。C++/CLI的部分特性已經申請了專利。
1 語法改變
C++/CLI是一門獨立的語言(比如新的關鍵字),而不是像C++託管擴展一樣是C++的超集 (C++託管擴展有一些不標志的關鍵字如__gc和__value)。所以,C++/CLI對於這些語法有較大的改變,尤其是去除了一些意義不明確的關鍵字,增加了一些.NET的特性.
很多不一致的語法,像MC++的不同版本用法的操作符new()被區分開:在C++/CLI,.NET引用類型的創建要使用新的關鍵字gcnew。並且C++/CLI增加了新的泛型概念(與C++ templates相似,但還是有很大的區別)。
1.1 句柄(Handle)
回到MC++,有兩類指針: 用__nogc標識的指針是傳統意義上的C++指針,而用__gc標識的指針為.NET中的引用。但在C++/CLI里,唯一的指針就是傳統意義上的C++指針,而.NET引用類型使用一個「句柄」來獲取,使用新的語法「類名^」代替了MC++的「類名*」。新的句法使得託管和非託管代碼混合開發更加方便;它指明了對象將會被垃圾回收器自動銷毀還是手動銷毀。
範例代碼:
// C++託管擴展
#using <mscorlib.dll>
using namespace System::Collections;
__gc class referencetype
{
protected:
String* stringVar;
int intArr __gc[];
ArrayList* doubleList;
public:
referencetype(String* str,int* pointer,int number) // 哪個是託管的?
{
doubleList = new ArrayList();
System::Console::WriteLine(str->Trim() + number.ToString());
}
};
// C++/CLI
#using <mscorlib.dll>
using namespace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ref class referencetype
{
protected:
String^ stringVar;
array<int> intArr;
List<double>^ doubleList;
public:
referencetype(String^ str,int* pointer,int number) // 不會再分不清了吧?
{
doubleList = gcnew List<double>();
System::Console::WriteLine(str->Trim() + number);
}
};
1.2 跟蹤引用(Tracking reference)
C++/CLI里的一個「跟蹤引用」也是一個句柄,但它是傳地址而不是傳值。等同於在C#中加了「ref」關鍵字,或Visual Basic .NET的「ByRef」。C++/CLI使用「^%」語法來定義一個跟蹤引用。與傳統C++中的「*&」語法相似。
下面的示例了「跟蹤引用」的使用。如果把「^%」改成「^」(也就是使用普通的句柄),10個字元串將不會被修改,而只會生成那些字元串的副本,這些都是因為那些引用已經不是傳地址而是傳值。
int main()
{
array<String^>^ arr = gcnew array<String^>(10);
int i = 0;
for each(String^% s in arr)
s = gcnew String(i++.ToString());
return 0;
}
上面的代碼示例了用戶如何用C++/CLI做一些其他.NET語言不能做的事情,比如C#就不允許在foreach循環中這樣做。例如foreach(ref string s in arr)在C#中是非法的。
1.3 析構(Finalizer/Destructor)
C++/CLI的另一個變化就是使用「!類名()」來聲明一個託管類型的「析構方法」(在垃圾回收器回收對象之前的不確定的時間由CLR調用),而原來的「~類名()」是用來定義「傳統的析構函數」(能被用戶自己調用)。另外,下面的例子說明了如何在C++/CLI中託管對象如何自動調用「傳統析構函數」。
在一個典型的.NET程序中(例如直接使用CIL)編程,可以由用戶自己調用的「析構方法」是用實現IDisposable介面,通過編寫Dispose方法來實現顯式釋放資源;而不確定的「析構方法」是通過重載Finalize函數來實現的。
// C++/CLI
ref class MyClass // :IDisposable (編譯器自動實現IDisposable介面)
{
public:
MyClass(); // 構造函數
~MyClass(); // (確定的) 析構函數 (編譯器使用IDisposable.Dispose來實現)
protected:
!MyClass(); // 析構方法 (不確定的) (編譯器通過重載virtual void Finalize來實現)
public:
static void Test()
{
MyClass auto; // 這不是個句柄,它將調用MyClass的默認構造函數
// 使用auto對象
// 函數返回前自動調用auto的析構函數(IDisposable.Dispose,由~MyClass()定義)來釋放資源
// 以上代碼等效於:
MyClass^ user = gcnew MyClass();
try { /* 使用auto對象 */ }
finally { delete user; /* 由編譯器調用auto.Dispose() */ }
}
};
// C#
class MyClass : IDisposable
{
public MyClass() {} // 構造函數
~MyClass() {} // 析構方法 (不確定的) (編譯器通過重載virtual void Finalize來實現),與C++/CLI的!MyClass()等效
public void Dispose() {} // Dispose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Test()
{
using(MyClass auto = new MyClass())
{ /* 使用auto對象 */ }
// 因為使用了using句法,編譯器自動調用auto.Dispose()
// 以上代碼等效於:
MyClass user = new MyClass();
try { /* 使用user對象 */ }
finally { user.Dispose(); }
}
}編輯詞條 CLR CLR(公共語言運行庫,Common Language Runtime)和Java虛擬機一樣也是一個運行時環境,它負責資源管理(內存分配和垃圾收集),並保證應用和底層操作系統之間必要的分離。
為了提高平台的可靠性,以及為了達到面向事務的電子商務應用所要求的穩定性級別,CLR還要負責其他一些任務,比如監視程序的運行。按照.NET的說法,在CLR監視之下運行的程序屬於「受管理的」(managed)代碼,而不在CLR之下、直接在裸機上運行的應用或者組件屬於「非受管理的」(unmanaged)的代碼。
CLR將監視形形色色的常見編程錯誤,許多年來這些錯誤一直是軟體故障的主要根源,其中包括:訪問數組元素越界,訪問未分配的內存空間,由於數據體積過大而導致的內存溢出,等等。
然而,這種對受管理代碼的運行監視是有代價的。雖然當前還不可能精確地得到監視程序運行所需要的開銷,但從當前Beta測試版的性能表現來看,正如Microsoft所承認的那樣,我們可以預料由它導致的性能降低程度至少達到10%。當然,如果監視程序運行能夠將穩定性和可用性提高到一個新的檔次,我們可以懷疑10%的性能降低是否還可以稱為一件壞事……
在處理器性能改善方面,摩爾定律已經一再被證明是正確的。既然如此,我們要得到一台性能增加了10%的伺服器要等待多長時間呢、
單片機 匯編 指令:CLR C//C狀態清零單片機 匯編 指令:CLR C//C狀態清零
另有:CLR 公用語言運行時 Common Language Runtime
.NET提供了一個運行時環境,叫做公用語言運行時(Common Language Runtime),是一種多語言執行環境,支持眾多的數據類型和語言特性。他管理著代碼的執行,並使開發過程變得更加簡單。這是一種可操控的執行環境,其功能通過編譯器與其他工具共同展現。
依靠一種以運行時為目標的編譯器開發的代碼叫做可操控代碼。
元數據:為了使運行時環境可以向可操控代碼提供服務,語言編譯器需要產生一種元數據,它將提供在使用語言中的類型、成員、引用的信息。運行時環境使用元數據定位並載入類,在內存中展開對象實例,解決方法調用,產生本地代碼,強制執行安全性,並建立運行時環境的邊界。
可操控執行的含義:對象在執行的過程中完全被運行時環境所控制。運行時環境提供以下服務:自動內存管理、調試支持、增強的安全性及與非可操控性代碼的互操作性。條件:1、選擇以運行時為目標的語言編譯器,如VB、C#;2、在組件的輸出類型中使用CLR要求的語言特性。
CLR生化技術介紹
CLR生物處理技術是我司聯合中山大學基於生物接觸氧化法、UNITANK、CASS處理方法的基礎上並結合我司CLR生物復合菌技術而研發成功的專有技術。CLR生物復合菌是綜合了國內外先進技術,採用高科技手段,將自然水體中有益的微生物,通過特殊的設備分離、提純、培殖馴化、濃縮後配製成高活性、高濃度、多組合的固劑或水劑貯存。CLR生物處理技術是利用環境微生物處理技術組合成的一種高效污水生化處理技術。它由微生物復合菌群及載體等組成,並配與嚴格的供氧量,其主要是通過人工強化技術,將我公司培殖的CLR復合菌群一次性引入到污水處理系統內,系統內設有特殊的CLR-TL生物載體(也稱生物床),便於微生物快速結膜繁衍生存。在一定曝氣供氧條件下生物載體上逐漸形成菌群生物膜,利用其新陳代謝作用吸附、消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使之轉化為穩定的無害化物質,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
CLR生化技術主要特點如下:
①、池內單位容積的生物固體量都高於活性污泥法曝氣池及生物濾池,因此,其具有較高的容積負荷,最高可達到2.0 kgCOD/(m3·d);
②、CLR生化池內培養的是我司專有的CLR生物復合菌,處理效果顯著,也不存在污泥膨脹問題,運行管理簡便;
③、CLR生化池由於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特點,因此,單位體積內有較高的微 生物量,使得該工藝具有一定的抗沖擊能力;
④、污泥產量較少。
CLR工藝技術討論區
氧化溝(Qxidation Ditch)稱為連續式反應池(Continuous Loop Reactor),簡稱CLR,最早是由帕斯維爾(A.Psaveer)博士設計,於1954年在荷蘭沃紹本建造並投入使用。之後,相繼成為歐洲、大洋洲、南非和北美洲的一種重要污水處理技術。到目前為止,西方國家已經建造了近1500座氧化溝。七十年代末,氧化溝技術進入我國,並引起環保界的極大興趣。根據氧化溝的處理機理,研究開發了多種型式的氧化溝工藝,如卡魯塞爾(Carroussel)型、奧伯爾(Orbal)型、射流曝氣式、導管式、一體化式等多種形式的氧化溝。
DE型氧化溝
DE型氧化溝是丹麥克魯格公司在間歇運行的氧化溝基礎上發展的一種新型的氧化溝。在運行穩定可靠的前提下,操作更趨靈活方便。DE型氧化溝為雙溝半交替工作式氧化溝系統,具有良好的生物除氮功能。它與D型、T型氧化溝的不同之處是二沉池與氧化溝分開,並有獨立的污泥迴流系統。兩個氧化溝相互連通,串聯運行,交替進水。溝內設雙速曝氣轉刷,高速工作時曝氣充氧,低速工作時只推動水流,基本不充氧,使兩溝交替處於厭氧和好氧狀態,從而達到脫氮的目的。若在DE氧化溝前增設一個缺氧段,可實現生物除磷,形成脫氮除磷的DE型氧化溝工藝。
Carrousel氧化溝是由荷蘭DHV技術咨詢公司在六十年代後期發明的,當時開發這一工藝的主要目的是尋求一種渠道更深、效率更高和機械性能更好的系統設備來改善和彌補當時流行的轉刷式氧化溝的技術特點。
與其它池型氧化溝相比,其最大的特點是採用特殊設計的立式低速表曝機作曝氣設備,由於曝氣設備的不同(區別於其它水平軸式曝氣裝置),使污水在混合曝氣充氧的同時具有泵的局部水力提升作用,使混合液和原水得到徹底的混合。
奧貝爾氧化溝由三個相對獨立的同心橢園形溝道組成,污水由外溝道進入溝內,然後依次進入中間溝道和內溝道,最後經中心島流出,至二次沉澱池。三個環形溝道相對獨立,溶解氧分別控制在0、1、2 mg/l,其中外溝道容積達50%~60%,處於低溶解氧狀態,大部分有機物和氨氮在外溝道氧化和去除。內溝道體積約為10%~20%,維持較高的溶解氧(2mg/l),為出水把關。在各溝道橫跨安裝有不同數量轉碟曝氣機,進行供氧兼有較強的推流攪拌作用。
奧貝爾氧化溝除具備一般氧化溝的優點:流程簡單、抗沖擊負荷能力強、出水水質穩定和易於維護管理。
3.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 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cytotoxic lymphocyte,CTL)是白細胞的亞部,為一種特異T細胞,專門分泌各種細胞因子參與免疫作用。對某些病毒、腫瘤細胞等抗原物質具有殺傷作用,與自然殺傷細胞構成機體抗病毒、抗腫瘤免疫的重要防線。
殺傷機制:
1.釋放穿孔素,顆粒酶殺傷靶細胞。
2.通過Fasl介導靶細胞的凋亡。
作用特點:
1.可連續殺傷靶細胞,具有高效性
2.具有抗原特異性
3.具有自身MHC限制性
Coal-to-liquids(CTL),煤制油,由煤炭氣化生產合成氣、再經費-托合成生產合成油稱之為煤炭間接液化技術。

2.

閱讀全文

與目前測定cli的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素麻花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564
旅遊失溫的解決方法 瀏覽:342
敲木架陶瓷瓦的安裝方法 瀏覽:313
2連續乘以十個2的簡便方法 瀏覽:904
葯物分析tlc雜質檢查方法 瀏覽:203
java類方法有什麼用 瀏覽:925
6聽筒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64
柳樹種植方法 瀏覽:389
美雄諾龍的檢測方法 瀏覽:267
99乘78的簡便運算方法 瀏覽:966
用點電荷來代替帶電體的研究方法叫微元法 瀏覽:232
微博主頁皮膚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04
本金罰息計算方法 瀏覽:490
治療肚子疼的最快方法 瀏覽:944
胯打開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173
波菜種植方法和時間 瀏覽:243
憂鬱症如何治療方法 瀏覽:953
雙膠紙張厚度計算方法 瀏覽:439
國外手機截圖方法 瀏覽:701
現實suv側方停車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