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紡織工藝流程
所謂紡紗,乃是取動物或植物性纖維運用加捻的方式使其抱合成為一連續性無限延伸的紗線,以便適用於織造的一種行為。
紡紗流程包括除雜、松解、開松、梳理、精梳、牽伸、加捻、卷繞8個步驟。
1、除雜
紡紗學是研究將紡織短纖維加工成紗線的一門科學,紗線一般都是由許多長度不等的短纖維通過捻接的方法製成的,還有由很長的連續單絲捻合而成。
在紡紗過程中首先需要清除雜疵,即對原料進行初步加工,也稱為紡紗原料的准備。原料的種類不同,雜質的種類和性質不同,加工的方法和工藝亦不同。
原料的初步加工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如軋棉)、化學方法(如麻的脫膠、絹絲的精練)以及物理和化學相結合的方法(如羊毛的洗滌和去草炭化)。
2、松解
將雜亂無章、橫向緊密聯系的纖維加工成縱向順序排列,而且具有一定要求的光潔紗線,需要將塊狀纖維變成單根纖維狀態,解除纖維原料存在的橫向聯系,建立起牢固的首尾銜接的縱向聯系。前者稱為纖維的松解,後者稱為纖維的集合。
纖維的松解是徹底解除纖維與纖維之間存在的橫向聯系.但是必須盡可能減少纖維的損傷。纖維的集合是使松解加工的纖維重新建立起排列有序的縱向聯系,這種聯系是連續的,而且應使集合體內的纖維分布是均勻的,並同時具有一定的線密度和強度。
纖維集合體,還需要加上一定的捻度。集合過程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要經過梳理、牽伸以及加捻等多次加工才能夠完成。
3、開松
開松是把大塊纖維撕扯成為小塊、小纖維束。廣義上說,麻的脫膠也是一種開松。隨著開松作用的進行,纖維和雜質之間的聯系力減弱,從而使雜質得到清除,同時使纖維之間得到混和作用。
開松作用和雜質的去除並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經過撕扯、打擊以及分割等作用的合理配置漸進實現的。
4、梳理
梳理作用是由梳理機上的大量密集梳針把纖維小塊、小束進一步松解成單根狀態,從而進一步完善了纖維的松解。梳理後纖維間的橫向聯系基本被解除,除雜和混和作用更加充分。
但其中有大量的纖維呈彎曲狀.且有彎鉤,每根纖維之間仍有一定的橫向聯系。
5、精梳
精梳機的梳理作用是利用梳針對纖維的兩端分別進行握持狀態下的更為細致的梳理。精梳機加工能夠排除一定長度以下的短纖維和細小雜疵,促使纖維更加平行、順直。化學纖維因其長度整齊、雜質少、伸直平行狀態好,一般不經過精梳機的加工。
6、牽伸
把梳理後的條子抽長拉細,逐漸達到預定粗細,這個過程叫做牽伸。為纖維之間牢固地建立有規律的首尾銜接關系奠定了基礎。但是,牽伸會帶來紗條短片段不勻,因此,需要配置合理的牽伸裝置和工藝參數。
7、加捻
加捻是將須條繞其本身軸線加以扭轉,使平行於須條軸向的纖維呈螺旋狀,從而產生徑向壓力使纖維間的縱向聯系固定下來。
8、卷繞
將半成品或者成品卷繞成一定的形式,以便於儲存、運輸和下一道工序的加工,該過程稱卷繞。卷繞過程應該在不影響產品產量、質量的基礎上連續地進行,應該努力實現各工序之間的連續化生產,盡可能地減少卷繞過程造成的質量問題。
總之,紡紗過程一般包括原料准備、開松、梳理、除雜、混和、牽伸、並合、加捻以及卷繞等作用,有些作用是經過多次的反復來實現的。
(1)旅遊紡織工藝設計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紡紗工藝發展史
1、雙手搓捻
大多數天然纖維,例如羊毛、棉花等等,只有幾吋長,所以必須先把它們搓成長紗,然後才能織布,最先採用這個辦法的,大概是西元前9000年左右生活在米索不達米亞扎格洛斯山區的居民,因為他們是最先馴服綿羊的的民族。
在此時,大概只須用雙手搓捻,就可搓出原始的羊毛紗。後來,亞麻和棉花纖維也被用來製造紗線,使得織品的種類更為豐富。
2、手工紡紗桿及錠子
從西元前7000年左右起,人類開始用燃桿(紡紗桿)和錠子紡紗。紡紗者一隻手拿著上有纖維的捻桿,另一隻手把纖維抽成一根松紗,繞在另一根棒或錠子頂端的凹槽裏。
錠子底下用扁平的石塊或錠盤加重固定。紡紗者把錠子像陀螺那樣旋轉,錠子便把松紗燃緊成紗線,然後再把紗線繞在錠子上。此種方法沿用了幾千年,所製造的一些紗線品質相當好。
3、紡車
紡車的出現對紡紗技術起了的重大的影響。一般認為紡車起源於中國,是由繅絲機演變而來。歐洲紡車的起源並不清楚,它們出現的年代較晚,最早記載紡車的年代約是在十四世紀左右。
十五世紀,在撒克遜(如今東德一部分)出現了一種經過改進的紡車,燃桿裝在機器上,輪子用腳踏板操縱,這種機器可以同時紡紗和繞線,紡紗者於是可以騰出雙手,減輕勞動力。
⑵ 紡織的工藝流程是哪些
紡織工藝流程包括紡紗工藝和織造工藝兩部分。
紡紗工藝流程主要包括:清棉、梳棉、精梳、並條、粗紗、細紗。
織造工藝流程主要包括:絡筒、整經、漿紗、穿經、織造、整理。
一、紡紗工藝流程主要設備及任務:
1、清棉工序:清除原棉中的大部分雜質、疵點及不宜紡紗的短纖維。
2、梳棉機:對清棉工序下機的棉卷經過刺輥、錫林蓋板、道夫等工序進行。
分梳、除雜、混合成棉條入筒。
3、精梳工序:
精梳機:
1)除雜:清除纖維中的棉結、雜質和纖維疵點。
2)梳理:進一步分離纖維,排除一定長度以下的短纖維。
3)牽伸:將棉條拉細到一定粗細,並提高纖維平行伸直度。
4、並條工序:
並條機:
1)並合:用6~8根棉條進行並合,改善棉條長片段不勻。
2)牽伸:把棉條拉長抽細到規定重量,並進一步提高纖維伸直平行程度。
3)混合:利用並合與牽伸,根據工藝在並條機上進行棉條混合。
4)成條:將圈條做成成型良好的熟條,有規則地盤放在棉條筒里。
5、粗紗工序:
粗紗機:對並條合成的熟條經過牽伸、加捻,使紗條具有一定的強力,以利於粗紗卷繞,並有助於紗條在細紗機上的退繞。
6、細紗工序:
細紗機:將粗紗牽伸拉細到所需細度,並加捻,形成具有一定捻度和強力的細紗並卷繞在筒管上。
二、織造工藝流程主要設備及任務:
1、絡筒工序:
絡筒機:是將捻線機上下來的管紗重新卷繞成一定形狀、容量大的筒子,同時消除紗線上的雜質和疵點,從而提高後序工序的生產率。
2、整經工序:
整經機:按工藝設計要求,把一定根數的經紗,按規定的長度、幅寬,在一定張力的作用下平行卷繞在經軸上。
3、漿紗工序:
漿紗機:為了讓絲的單纖維相互粘結,增加絲的斷裂強度,以利於上機的順利織造。把整好的經軸放在漿紗機上,經過吸漿,通過烘箱烘乾。
4、穿經工序:
穿經機:將經軸上的每一根經紗根據工藝設計要求,按照一定的次序穿入綜絲和鋼筘,並在經紗上插放停經片,已確定織造環節一切順利。
5、織造工序:
梭織機:將經軸在梭織機上通過梭子導緯紗,按工藝要求交織成坯布,並卷繞成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