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要想種植出高產的竹筍,該掌握哪些方法
竹筍的產量大,如果是當地盛產的竹子不容易賣出好的價格,可以找到本地沒有的但又適合本地種植的竹子,或者可以把竹筍加工廠成易保存的產品,光賣新鮮的竹筍時間周期太短了,要是賣不快幾天時間就在春末採收,這個季節南方氣候回暖,許多人都喜歡吃竹筍來調節身體,但苗竹筍偏寒,會刺激人的胃,一些胃寒的人不適合食用。而且在春末,與竹筍最佳搭配的豬骨。
Ⅱ 蘆筍怎樣種 種植方法
種蘆筍最好的時間是在四到九月份,如果是生活在北方的人,應該在五到八月份最合適,而且它是種在室內的,溫度必須在二十度以上,如果北方的人在八月份還沒有開始種,那麼只有等到明年再種了。自己種出來的蘆筍帶有清香的味道,生吃也沒問題,但市面上賣的口感很不好,是不能生吃的。種蘆筍的第一步就是先把種子泡起來,因為它的外殼特別硬,需要泡7-15天才可以發芽,而且這期間要每天給它換水,室內的溫度最好高一些,這樣才會盡快的出芽。如果泡了很長時間還沒有出芽,那就是溫度沒有達到標准。
接下來要做的事就非常簡單了,只需要每天好好的照顧它就行了,經常給它澆下水,除下裡面生長出來的雜草,剛種的那種蘆筍比較細,到了第二年也不會有多少產量,因為蘆筍可以生長十幾年,所以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把根養好,等到第三根的時候再開始采,到了第三年就可以採摘大量的蘆筍了,以後還會更多。
Ⅲ 雷竹筍怎麼種植 高產栽培技術詳解
常規方法種植雷筍,畝收益一般在1300-1400元左右。
而汪如苗採用壟糠覆蓋栽培技術,使雷筍上市時間足足提前3個月,7分地純收入竟達2.9萬元。
汪如苗是勤縣洞橋鎮裴嶴村的雷筍種植專業戶。
1994年,汪如苗從一個做蔬菜生意的朋友那裡獲悉,小小一把雷筍如果上市時間早,身價將成倍上升。
業如苗向來喜歡搞點小試驗。
聽了朋友後,當年就在自己的7分雷筍地里做起覆蓋栽培試驗,希望以此提高土壤溫度,促使雷筍提前孕育,搶先上市。
當時,他採用薄膜、礱糠、屑作覆蓋物,進行試驗對比。
結果發現,採用薄膜覆蓋的雷筍,由於土壤溫度高低不一,致使出筍時間參差不齊,整體效果不很理想。
而木屑一遇下雨天,容易結塊,也只好放棄。
最後,汪如苗選定了壟糠作為雷筍的栽培覆蓋物,連實踐邊摸索。
7分雷筍地,1995年產量為750公斤,產值1.02萬元;
1996年產量1250公斤,產值2.8萬元;
1997年產量達到2100公斤,產值3.2萬元。
採收時間以上年的12月中下旬,一直延續到次年的3月底,平均銷售價為每公斤8 元,成本一般不超過3000元。
而常規種植的雷筍要到3月底、4月初才剛剛上市,畝產只有1000公斤,畝成本約600-700元,平均銷售價僅每公斤2元。
農誘人的效益驅使下,1999年汪如苗開始了大規模的雷筍種植,總面積達32畝,其中竹種園20畝,雷竹11畝,還有小面積的水桂竹、高節竹等。
一般來說,竹種下去後要三年方可成林,今年汪如苗的雷筍雖然還示到正常採收年景,但從去年12月出筍開始到今年2月底,由於平均銷售價達8.8元,估算每畝純收入1萬元沒問題。
Ⅳ 蘆筍如何種植
(1)育苗。
①播種量。白蘆筍每667米2播種50~100克,綠蘆筍為100~150克。
②整地施肥。選土質疏鬆,肥水條件好,透氣性強的壤土或沙壤土。深翻30厘米左右,每667米2施基肥2000~3000千克,將肥料翻入土中,整平地面後,做東西畦,畦長10~15米,畦寬1.2米,壟高20厘米,耙平畦面。
③播種時間。5厘米土層溫度達到10℃以上即可播種,可在保護地中育苗,苗齡70天左右即可定植,根據茬口的不同,從春到秋均可播種。
④種子處理。蘆筍種子皮厚堅硬,外有蠟質吸水困難,故播前必須浸種催芽。方法是:先用涼水漂種,除去癟種和蟲蛀種等。然後用30℃左右溫水浸泡2~3天,每天換水2~3次,種子充分吸水後,將水濾去,盛入盆中,在20~25℃下進行催芽,每天用清水投洗1~2次,以防爛種,當種子有10%左右出芽時即可播種。
⑤播種。播種前需灌足底墒水,待水滲下後,按株行距10厘米打好直線,將催好芽的種子單粒點播在植位上,覆過篩細干土2厘米厚。
⑥覆膜。播後立即覆蓋地膜,可提高地溫保持濕度,對出苗有利,但齊苗後應及時撤去。
⑦幼苗生長期間要注意防治地下害蟲等。
(2)定植。
①栽培地的選擇。對栽培地的要求同育苗地。
②整地、挖定植溝、施肥。經清園、深翻平整後,按白蘆筍1.8米,綠蘆筍1.5米的行距打直線,沿線挖定植溝,溝深30~40厘米,寬40~50厘米。溝底施基肥,每667米2施農家肥5000千克,磷酸二銨20千克,上面蓋土至距地面7~10厘米處即可定植。
③定植時間。定植宜在休眠期進行,春栽在3~4月間。
④起苗。蘆筍苗的地上莖達3根以上即可定植,起苗時要帶土坨,防止傷根。按30厘米株距,植於溝中,使苗的根盤低於溝面12~15厘米,把著生鱗芽群的一端,順溝朝同一方向,以利日後培土。後覆土5厘米左右,蓋住根盤稍鎮壓,使根盤與土密接。然後澆水,緩苗後結合中耕,再覆土2次,每次3~5厘米,使根盤埋在土下10~15厘米。
(3)田間管理。
①澆水。蘆筍定植緩苗後,要根據墒情適時澆水。
②追肥。在7月中旬和8月中旬每667米2追施復合肥30千克,追肥後要及時澆水。
③10月中下旬澆水後培土10~15厘米,保墒、保溫,以利幼苗安全越冬。
④培土。白蘆筍須在定植後的第二年春天,幼莖抽生前培土,使嫩莖軟化。培土應在採收開始前10~15天,10厘米土溫達10℃以上時進行。過早,因土溫升得慢而出筍遲;過晚,則部分嫩莖已出土,會見光變色。培土應選擇在晴天土壤干濕適中時進行,培成的土壟寬度要大,厚度以使地下莖埋在土下25~30厘米處為准。
綠蘆筍採收前不需要培土,地下莖上面有15厘米土層即可。
(4)採收。
①前一年春天定植的蘆筍,可採收40天左右的春筍,然後每株留3支母莖生長,再發的筍芽繼續採收30天左右的夏筍。
②前一年夏天定植的蘆筍,第二年春天每株先留足3~4支母莖,然後開始采筍50~60天。
③成齡筍田,一般春天先採收60天春筍,於6月中旬每株留2~3支母莖進行生長,其餘的筍芽繼續採收,直到8月上旬,停止採收。
④一般採收結束後,應有約3個月的生長期,以便製造充足的養分,供第二年采筍。在營養生長期間,要加強肥水管理和病蟲防治工作。
⑤採收方法。白蘆筍每天早晚采割1次,發現土面有裂縫或濕潤圈,即可定位采筍,往下直挖,在17~18厘米處割斷,不可傷及地下莖和鱗莖,收後用土把孔洞填平。產品立即裝箱,蓋上潮濕黑布防止嫩筍見光變綠。
綠蘆筍一般早上採收,將高達21~24厘米的嫩莖齊土面或於地下1~2厘米處割下。氣溫高時每天採收2次,以防筍頭鬆散,組織老化。
(5)及時防治病蟲害。蘆筍的常見病害有:莖枯病、根腐病、立枯病、菌核病、褐斑病等。害蟲有:蚜蟲、薊馬、地下害蟲等。
Ⅳ 關於竹筍的種植
關於竹筍的種植的條件:
一、育苗方法
育苗不論是埋鞭育苗或是播種育苗,土壤應選擇疏鬆、質輕的黃壤土最好。
1、埋鞭育苗。選擇1~2年的新竹取竹鞭,最好是帶竹桿埋鞭育苗,竹桿上留1~2節活枝,每畝埋鞭3000~5000株,可產苗15000~20000株。
2、播種育苗。每畝播種10~15千克,可產苗30000~40000株。關鍵在於在幼苗期必須對幼苗遮蔭,減少陽光的直接照射,造成幼苗的死亡。並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
二、選地整地
毛籜方竹對土壤的要求不高,土層在30厘米以上,不過於粘重的黃壤、黃棕壤都能生長,以肥沃疏鬆渾厚的微酸性土壤上生長最好。
整地以穴狀整地為主,整地規格為60×60×50厘米,塘打完後要把表層土壤回進塘內,回土要達到塘深的三分之二以上,有條件的可結合回土,在塘內施足以有機肥為主的廄肥。
三、合理栽植
1、選擇適當的栽植密度。主要根據用苗種類來確定栽植的密度。因方竹屬於混生竹種,一至二年生的實生苗竹鞭不發達,移植後走鞭慢。面竹繁殖苗鞭粗芽大,移植成後每年可走鞭1米以上,成林快。
要使方竹林能在5~8年內獲得較好的效益,種植密度實生苗每畝100株以上。竹鞭繁殖苗每畝74株以上。並以根據各地的經濟條件,可適當加大種植密度。
2、栽植時間。以每年的初春斷雪後的2月下旬至3月中旬的一個月時間內,栽植成活率最高,可達90%以上。
3、栽植方法。竹苗根系由於木質化程度高,起苗後放置時間過長,容易造成竹苗失水,影響成活率,因此不易長途運輸,為了保證成活率,從起苗到栽植完畢,一般不要超過72小時,在48小時內栽植完畢,成活率比較高,最好是隨起隨栽。
Ⅵ 如何種竹筍
竹筍怎麼種植方法
竹筍種植適宜在立春前後進行,選好種植園地後要先挖穴,並在穴底施入基肥,之後將適宜品種的竹筍母竹栽種進去即可,種植好後要澆一次定根水,養護竹筍母竹時要定期除草鬆土和施肥,這樣到了春天它就能長出竹筍。
竹筍如何種植
1、種植時間
種植竹筍需要在適宜的時間進行,根據它的習性來看,一般最好在立春前後種植,此時竹筍母竹即將萌芽生長,種植後它容易成活,長勢也會比較旺盛,如果在6-8月份的時候種植,那麼母竹的成活率會差一些。
2、園地要求
竹筍適宜種植在土層深厚、土壤疏鬆肥沃和排水性良好的山坡或者河灘等地方,種植前需要先整地,把雜草、石塊和樹根等都清除掉,之後按照行距3m、株距2m挖穴,穴底內注意要放入一些基肥,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3、種植方法
選用剛竹屬、慈竹屬、莿竹屬和個別苦竹屬的竹子作為母竹,然後將母竹放入到穴中,種植的時候要把竹子的根系舒展開,並將其分層壓實,種植好後澆一次定根水,這樣能使母竹的根系快速和土壤接觸,有利於它成活。
4、管理措施
母竹種植好後需要做好養護管理,定期為其鬆土除草,每年除草鬆土兩次即可,還需要給母竹施肥,每年的1月份、5-6月份和8-9月份都可以施加一次,這樣來年春天竹筍就能夠在母竹的周圍萌芽生長。
Ⅶ 竹筍是怎種植
種植竹筍的方法:
1、選地:
以緩坡地為好,土壤以土層深厚、肥沃濕潤、質地疏鬆、水分充足而不積水的酸性、中性壤土、輕粘壤土為宜。
2、整地:
細致整地施肥,開溝做高畦。秋季或早春播種,採用穴播,穴距 20×25厘米,穴深1.5至2厘米,每穴下種10粒,每畝用種1.5公斤。播後遮蓋稻草,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出苗後搭蓋透光度為30%的蔭棚,加強水肥管理,每畝可產苗8000叢左右。
3、種植:
早春起苗栽植,苗叢必須整叢挖起,3至5株為1小叢,剪去葉片的 1/3至1/2 ;每穴栽1小叢,入土深度高於分櫱處3厘米為宜,要做到苗根舒展,苗叢端正,栽後踩緊土壤。
4、施肥:
每年取苗後要用廄肥、土雜肥、林地腐殖土等混合物,把挖苗後的坑穴填平,以補充圃地土壤和所需養分。春筍出土後要施腐熟人糞尿和適量過磷酸鈣、復合肥,以促進竹筍和竹苗生長。
5、中耕除草:
每年夏秋各進行一次中耕除草。竹苗未郁閉前,要在苗蔸根際覆蓋乾草,以防止日灼,並保墒抗旱。
6、排水灌溉:
毛竹既喜濕又怕澇,因此雨季要排除園地積水,旱季要及時灌水。
7、調整苗徑:
小苗地徑以1至3厘米為好。若苗徑過小,可以增加取苗量,以利於苗徑增大。苗徑過大,可以減少取苗量,以促使苗徑減小。
8、調整密度:
出筍過密處,可適當人工退筍,以減少出苗密度。出苗過稀處,採取補苗、埋鞭、施肥等措施,以增大密度。一般合理密度為每平方米10至12株,每畝每年取苗6000株左右。
Ⅷ 蘆筍怎麼種植
蘆筍是我國重要的農作物,有著食用價值,其嫩苗可以食用,味道鮮美。對於蘆筍是一個不錯的種植收入來源,農民們也紛紛種植蘆筍,可是在種植蘆筍的出現了很多問題,有病蟲病害等原因導致了產量低下。
4、苗床管理
待蘆筍出苗以後,應揭去苗床上面的覆蓋物,如果溫度過高,需要做好相應的遮蔭處理。當苗株長到70cm左右以後應進行追肥,每20到30天進行一次追肥,連續追肥2-3次。肥料為3-4kg/畝的尿素、4kg/畝的氯化鉀或者10kg/畝的三元復合肥。如果遇到乾旱天氣,一定要澆足水,每7-10天澆透一次水。如果雨水過多,要做好相關排水工作,待苗床幹了以後要及時進行鬆土。
5、 移栽技術
蘆筍的移栽首先要把握好基肥的管理,通常情況下每畝地施入80-100擔的土雜肥、10kg的尿素、30kg的過磷酸鈣以及10kg的氯化鉀,待土壤與肥料充分混合以後形成一個10-15cm厚的土壤與化肥混合層。移栽一般在5-6月進行。為了保證蘆筍定植以後整齊的生長,在起苗時將其切為5-10cm見方的土塊從而方便帶土移栽。定植過程中應選擇苗高0.3cm,有3根以上莖以及7條以上地下儲藏根的苗作為定植苗。應控制好栽植密度,栽植後要及時進行追肥。
Ⅸ 春筍如何種植
春筍種植方法:
春筍筍前施肥,是補充筍用林地養分,
保證春筍高產、穩產、優質的有效措施,其增產幅度在25%以上。
施肥時間
筍前肥一般掌握在出筍前1個月,即2月中下旬到3月上旬(各地可根據氣溫回升情況而定),此時施肥,能促使已萌動的筍芽健壯生長。
施肥種類
主要施用尿素、碳銨和氨水等化肥,也可施經過充分腐熟的菜籽餅。如能配合施用硅肥,則效果更好。竹葉、稻草、豬牛欄肥中含硅量較多,鈣鎂磷肥及過磷酸鈣能補充林地的含磷量,可根據情況適當施用。
施肥數量
應根據林地土壤肥瘦情況及竹筍產量目標而定。如果1畝林地以年產竹筍1500公斤為目標,則每年需施氮肥47公斤、磷肥21公斤、
春筍破土
鉀肥20公斤。其中筍前肥施用量佔2/5。施肥時,如只用一種肥料,則尿素每畝用50—70公斤,氨水每畝用75—100公斤,菜籽餅每畝用50—75公斤,碳銨每株母竹用400—500克。
施肥方法
筍前肥以在竹蔸施為好,也可採用溝施。前後在離母竹筍基1—2米處,開25—40厘米深的圓狀或輻射狀溝,將肥施入後覆土。後者是每隔2米開一條深30—40厘米的水平溝,將肥施入後覆土。如無化肥、菜籽餅,也可施用充分腐熟的人糞尿。方法是:在距每株母竹筍基1米左右的上坡,挖一個深30厘米的土坑,施4%濃度的人糞尿。無論採用哪種方法,均應選擇3—4年生的母竹施肥。施肥時如土壤乾燥,化肥澆施比干施好,深施比淺施好,有利於肥效的充分發揮。
參考鏈接:
春筍_網路
http://ke..com/view/200547.htm#2
Ⅹ 蘆筍怎樣種植
蘆筍的種植方法非常復雜,需要做到以下步驟。
一、播種時間蘆筍種植可用播種的方法,適合蘆筍播種生長的溫度在15到20攝氏度之間,所以為了保證蘆筍的成活,播種時間可選在每年春季,周邊的氣候溫和適宜,能夠提高萌芽的速度,促進盡快成活。
二、選地整地在播種之前,先要選擇好苗床,准備好用於播種的土壤。挑選向陽背風,地形較高,比較平坦,疏鬆透氣的沙質土壤作為苗床,提前在土壤中摻入腐熟的有機肥補充養分。施入肥料後,對土壤適當的耕作,整理好土壤。
三、准備種子確定好蘆筍的品種,准備好優質的種子,為了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可以將種子浸泡到溫水中一段時間,撈出後包裹在濕潤毛巾中,然後放在溫暖半陰處,定期噴水保持濕度,促進蘆筍種子發芽。
四、播種育苗將蘆筍種子均勻播種到土壤中,之後覆蓋上一層薄薄細土,然後鋪上一層薄膜來保溫保濕,等待小苗長出。
五、進行定植大約等小苗生長兩個月左右,就可以定植了。可提前選好位置,整理好土壤施入肥料,之後將蘆筍進行定植。定植後要注意好養護,合理澆水、施肥,及時清除雜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