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蘆筍種植方法

蘆筍種植方法

發布時間:2022-01-31 05:30:35

⑴ 蘆筍怎樣種植

蘆筍的種植方法非常復雜,需要做到以下步驟。

一、播種時間蘆筍種植可用播種的方法,適合蘆筍播種生長的溫度在15到20攝氏度之間,所以為了保證蘆筍的成活,播種時間可選在每年春季,周邊的氣候溫和適宜,能夠提高萌芽的速度,促進盡快成活。
二、選地整地在播種之前,先要選擇好苗床,准備好用於播種的土壤。挑選向陽背風,地形較高,比較平坦,疏鬆透氣的沙質土壤作為苗床,提前在土壤中摻入腐熟的有機肥補充養分。施入肥料後,對土壤適當的耕作,整理好土壤。
三、准備種子確定好蘆筍的品種,准備好優質的種子,為了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可以將種子浸泡到溫水中一段時間,撈出後包裹在濕潤毛巾中,然後放在溫暖半陰處,定期噴水保持濕度,促進蘆筍種子發芽。
四、播種育苗將蘆筍種子均勻播種到土壤中,之後覆蓋上一層薄薄細土,然後鋪上一層薄膜來保溫保濕,等待小苗長出。
五、進行定植大約等小苗生長兩個月左右,就可以定植了。可提前選好位置,整理好土壤施入肥料,之後將蘆筍進行定植。定植後要注意好養護,合理澆水、施肥,及時清除雜草。

⑵ 蘆筍怎麼

蘆筍是餐桌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筍類食物,它的它的營養價值非常豐富,且口感極佳

降脂減肥

蘆筍的功效非常多,它的含糖量很低脂肪含量也很低,纖維含量比較高,另外還含有非常豐富的微量元素,雖然它的蛋白質含量不高,但是氨基酸的組成比例適中,常吃能夠起到減肥降脂的功效哦。

有效防治疾病

蘆筍含有的天門冬醯胺對人體有許多特殊的生理作用,水解生成門冬氨酸,可改善機體代謝,消除疲勞,增強體力,並對高血壓、心臟病、水腫、腎炎、貧血、關節炎等均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此外,蘆筍中的錳能改善脂肪代謝,降低膽固醇;鉻可以防治動脈粥樣硬化;鉬能阻斷對人體有害的亞硝酸鹽的合成。

降血脂

實驗證明,用高脂飼料飼喂昆明小鼠造成高脂血症,同時加喂定量的市售蘆筍罐頭製品,觀察蘆筍對動物實驗性高脂血症的影響。結果表明蘆筍可以抑制血脂及肝脂的上升、並對高脂血症動物有一定治療作用。

有效抗癌

蘆筍是一種抗癌高手,它能夠對多種類型的癌症有抵抗作用。這主要是因為它含有非常豐富的組蛋白能夠抑制細胞生長,而且能夠防止細胞擴散;另外,蘆筍還含有豐富的硒元素,能夠消除人體的有害自由基,從而抑制致癌物的活力。其中的天門冬醯胺酶已經被公認是防治癌症和白血病的聖品。

清口解膩

每到春節,都是親戚走訪或宴會密集的時候,這時候人們會吃很多肉類食物,海鮮也非常多,這時候來一盤綠油油的蘆筍隨隊能夠讓人眼前一亮。綠蘆筍色澤鮮艷。且含有非常豐富的維生素和纖維素,吃了能夠去油膩促進排便。

⑶ 蘆筍怎樣種植

一、播種時間


蘆筍種植可用播種的方法,適合蘆筍播種生長的溫度在15到20攝氏度之間,所以為了保證蘆筍的成活,播種時間可選在每年春季,周邊的氣候溫和適宜,能夠提高萌芽的速度,促進盡快成活。

四、播種育苗

將蘆筍種子均勻播種到土壤中,之後覆蓋上一層薄薄細土,然後鋪上一層薄膜來保溫保濕,等待小苗長出。

五、進行定植


大約等小苗生長兩個月左右,就可以定植了。可提前選好位置,整理好土壤施入肥料,之後將蘆筍進行定植。定植後要注意好養護,合理澆水、施肥,及時清除雜草。

⑷ 蘆筍根的種植方法和時間

蘆筍根適宜在6-7月份的時候種植,先要對選好的地塊進行深翻,還要在土壤中施加基肥,挖溝作畦後,將准備好的蘆筍根按照30-40厘米的株距栽種進去,種植好後要澆一次定根水,後期養護時需要定期為其除草和追肥。

蘆筍根怎麼種植方法與時間

1、種植時間

種植蘆筍根,一般最好在6-7月份的時候進行,這樣有利於它的生長和成活,具體的種植時間要根據各地的氣候而定,注意種植天氣最好在陰天,這樣蘆筍根的成活率能得到提升,不宜在晴天的時候種植。

2、選地整地

蘆筍喜歡在土層深厚、土壤疏鬆肥沃、保肥保水和透氣性良好的土壤中生長,選好地塊後需要先對土壤進行深翻,還需要在土壤裡面施加足量的腐熟肥料作為基肥,之後挖溝作畦,這樣就能准備種植了。

3、進行種植

准備比較健壯無病害的蘆筍根,將其按照30-40厘米左右的株距栽種到土壤中去,栽種好後輕輕的把土壤壓實,一般粗壯的蘆筍根每穴種植一株即可,如果是小一點的蘆筍根,那麼可以每穴種植2株。

4、養護管理

蘆筍根種植好之後需要做好養護管理,此時需要澆一次定根水,使土壤處於微微濕潤的狀態,這樣有利於蘆筍根和土壤快速接觸,蘆筍根開始生長後,要定期除草、追沃葉水溶肥,還要注意防治病蟲害。

⑸ 蘆筍怎麼種植

蘆筍是我國重要的農作物,有著食用價值,其嫩苗可以食用,味道鮮美。對於蘆筍是一個不錯的種植收入來源,農民們也紛紛種植蘆筍,可是在種植蘆筍的出現了很多問題,有病蟲病害等原因導致了產量低下。

4、苗床管理

待蘆筍出苗以後,應揭去苗床上面的覆蓋物,如果溫度過高,需要做好相應的遮蔭處理。當苗株長到70cm左右以後應進行追肥,每20到30天進行一次追肥,連續追肥2-3次。肥料為3-4kg/畝的尿素、4kg/畝的氯化鉀或者10kg/畝的三元復合肥。如果遇到乾旱天氣,一定要澆足水,每7-10天澆透一次水。如果雨水過多,要做好相關排水工作,待苗床幹了以後要及時進行鬆土。

5、 移栽技術

蘆筍的移栽首先要把握好基肥的管理,通常情況下每畝地施入80-100擔的土雜肥、10kg的尿素、30kg的過磷酸鈣以及10kg的氯化鉀,待土壤與肥料充分混合以後形成一個10-15cm厚的土壤與化肥混合層。移栽一般在5-6月進行。為了保證蘆筍定植以後整齊的生長,在起苗時將其切為5-10cm見方的土塊從而方便帶土移栽。定植過程中應選擇苗高0.3cm,有3根以上莖以及7條以上地下儲藏根的苗作為定植苗。應控制好栽植密度,栽植後要及時進行追肥。

⑹ 蘆筍怎麼種植

蘆筍又名石刁柏、龍須菜,多年生宿根草本,以其豐富的營養價值被列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新源縣從2002年開始小面積試種蘆筍,現已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一、經濟效益 蘆筍一次種植可連續收獲10~15年,在南方全年生長,北方地區冬季進入休眠狀態。蘆筍適應性強,易栽培,對氣溫要求不嚴,冬季地下部分在土壤中能耐-20℃低溫,生長期能耐35~37℃高溫,在栽培中還有用工少、管理方便、產量高等優點。以新源鎮一農戶種植為例,第一年定植投入全部成本為每667平方米800元左右(包括苗、肥料、人工等費用),第二年投入成本降為每667平方米300元左右(主要為肥料、人工等),定植後第二年每667平方米收獲蘆筍25千克,收入200元,第三年每667平方米收獲蘆筍100千克,批發價每千克5元,收入達500元,以後每年投入費用逐年下降,產量逐年提高,最高產量可達1000千克。 二、栽培措施 1.育苗 在我區宜春季育苗,一般在4月上、中旬,苗床施足基肥。蘆筍種子種皮革質化,透水性差,吸水慢,播前用25~30℃的水浸泡2~3天,經催芽後播種。播完覆細土,並蓋草保濕。10~15天開始出苗,育苗用種0.5~1千克/667平方米,育成苗可栽大田0.6~1公頃。 2.選地 蘆筍是多年生宿根作物,一般以土質肥沃、通氣性好、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具有保水保肥性的砂壤土或壤土為最適宜;避免透氣性差的重粘土、耕作層淺、底土堅硬、強酸性或鹼性土壤及石礫多的土地,前茬是番茄、甜菜、苜蓿的地塊也不宜種植蘆筍。 3.定植 我區宜在春季定植。綠蘆筍栽植行距為135~150厘米,白蘆筍為取土方便,擴大行距為180厘米,株距均為30厘米,定植溝寬40厘米,溝深25~30厘米,溝內鋪施基肥和復合肥,667平方米施土雜肥3000~4000千克,復合肥30千克,覆土4厘米。將幼苗按株距栽入溝內,覆土3~5厘米,澆透水,待一周緩苗後第二次覆土。 4.田管 蘆筍生長年限長,在第1~2年裡應勤中耕、除草、加強肥水,培育健壯植株,使之盡快進入盛產期。 ①施肥蘆筍對肥料的需求量以氮肥最多,鉀、磷、鈣肥次之。秋季或早春重施優質農家肥1500~2000千克/667平方米;在嫩莖抽出4~5厘米高時,給予足夠的水分和養分,追催芽肥尿素7~10千克/667平方米;採收期追肥2~3次,先重後輕,增施磷鉀肥,配合灌水;采筍結束後每667平方米施有機肥1000千克及尿素15千克,進行復壯;8月施人糞尿;最後一次追肥在霜前2個月結束,以防秋季發新梢。 ②灌水 適時灌水可提高蘆筍產量、品質,采筍期保持土壤持水量為60%~70%,乾旱時10~15天灌水一次,越冬前灌足封凍水。 ③病蟲害防治病害有莖枯病、褐斑病、銹病、根腐病等,主要蟲害有斜紋夜蛾、地老虎、金針蟲、蚜蟲、紅蜘蛛等。防治方法:冬季加強清園、防澇,防止株叢過密等;葯劑防治可噴1∶1∶300波爾多液、甲基托布津、多菌靈、敵銹鈉、農抗等,7~10天一次,連續2~3次;蟲害的防治主要為誘殺成蟲,可選用敵百蟲、百菌清、溴氰菊酯、滅蚜松、速滅殺丁等防治。 5.採收 蘆筍一般在栽植第3~4年才開始採收,採收期為60~80天。綠蘆筍幼莖在25厘米左右可採收,白蘆筍幼莖在18厘米左右採收。每天早晨採收一次,氣溫高時每天早、晚各採收一次。

⑺ 蘆筍種植方法蘆筍栽培技術有哪些

蘆筍最佳種植時間是在春季,也就是4-5月份的時候,秋季也可以種植,但秋季適合露天種植蘆筍。蘆筍種植基地一般選擇土質疏鬆透氣性好,地勢高,排水通暢,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的沙壤土。

蘆筍種植之前,需要對土地進行翻鬆,整地深翻20-25厘米起壟,每畝施腐熟農家肥6000斤,做底肥。

蘆筍進行播種後等到長出苗,幼苗長到有30厘米高後就可以將它們種植到苗床上面了,然後挖上一個7.5厘米的洞,更利於它們發育。

(7)蘆筍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播種時間為利用最長的生長季節,在春季盡可能早播種。播種時間應在地溫達18℃~20℃,霜期過後。地溫越高,甚至達到32℃,出芽越快。在生長季節播種過晚可導致母株較小。因此如果在生長季節播種過晚,則盡可能採用各種方法來促使植株迅速地、不間斷地生長。

苗間距和育苗床的構造植株間距為5~7厘米可獲得較好的蘆筍母株,間距過小會降低母株產量,過大則浪費土地。種子播於約2厘米深的土穴中,若常年有雜草或每年雜草濃度過高的土地不能使用。土質越細膩越有利於培育蘆筍母株,因為易於中耕和母株移栽。

如何合理地進行種植蘆筍 它的種植時間和方法

一、適時選留,養足母莖,分類管理
當年移栽的蘆筍植株,每個根盤保留10~15根母莖(不清園,只剪去弱小和枯黃枝條);兩年以上的留養母莖數依蘆筍種植年份和田間生長情況而定。田間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一般不需要進行二次留莖,只需加強植株和水肥管理。田間植株病蟲害嚴重的,特別是莖枯病嚴重的需進行二次留莖,秋發蘆筍一般於9月份開始留養母莖。具體留養時間,以全田筍芽出土整齊後選晴好天氣進行。
二、徹底清園,清除病菌
對於需要二次留莖的筍田,蘆筍採收結束後,要及時清園,留養母莖,以免影響秋發。一般在9月上中旬前後,選晴天全部割地上母莖,連同雜草運出田至遠離蘆筍地的地方集中燒毀或深埋,把根盤周圍的土扒開,讓太陽曬1~2天,對根盤及周圍土壤進行消毒殺菌,降低病源基數,以保護嫩莖生長時不受危害。
三、重施秋肥,促莖旺發
重施秋發復壯肥,有利於促進秋莖旺發,擴大植株光合作用,積累更多的養分,為來年豐產打下物質基礎。秋肥以有機肥為主,要求施於傍晚或早晨噴霧在蘆筍莖葉上,以增強植株,延長保綠期,積累更多的養分。並適時噴施壯莖靈使植物桿莖粗壯、植株茂盛。同時可提升抗災害能力,減少農葯化肥用量,降低殘毒。同時要加強對病蟲害的綜合防治,並噴施新高脂膜增強防治效果。

⑼ 怎樣種植蘆筍

蘆筍最佳種植時間是在春季,也就是4-5月份的時候,秋季也可以種植,但秋季適合露天種植蘆筍。蘆筍種植基地一般選擇土質疏鬆透氣性好,地勢高,排水通暢,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的沙壤土。

蘆筍種植之前,需要對土地進行翻鬆,整地深翻20-25厘米起壟,每畝施腐熟農家肥6000斤,做底肥。

蘆筍進行播種後等到長出苗,幼苗長到有30厘米高後就可以將它們種植到苗床上面了,然後挖上一個7.5厘米的洞,更利於它們發育。

(9)蘆筍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蘆筍定植的時候,株距控制在30-40厘米,用鋤頭挖定植溝,深30厘米,寬30-40厘米,溝內畝施適量有機肥,再撒入10厘米厚的表土,溝中心微高,把分級的筍苗放入溝內,大壯苗每穴1株,弱小苗每穴2株。

蘆筍主要蟲害是甲殼蟲,甲殼蟲主要以蕨類植物的嫩莖啃咬,而且在上面產卵,一旦發現就要採取措施將其趕走或消滅。

蘆筍種植在第二年可以開始少量採收,採收時間在每天早上或傍晚,當嫩莖高15-20厘米的時候,割下即可。每次採收時必須將所有嫩莖,不論大小全部采完。

閱讀全文

與蘆筍種植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荷花家庭種植方法 瀏覽:514
非洲菊怎麼插花方法 瀏覽:83
夏季風熱感冒的治療方法 瀏覽:658
韓國sk投影儀使用方法 瀏覽:409
動物基因檢測的方法 瀏覽:766
消消樂837關怎麼過方法 瀏覽:393
泰國去黑頭水使用方法 瀏覽:742
基礎試驗檢測方法 瀏覽:944
分析化學中數理統計方法 瀏覽:498
安卓手機自動切換wifi設置方法 瀏覽:320
腿部拉伸方法簡單 瀏覽:468
快速急剎車的正確方法 瀏覽:249
銅板與銅板連接方法 瀏覽:122
絲瓜種植方法的圖片 瀏覽:340
超市各種率的計算方法 瀏覽:722
小米手機亮度設置方法 瀏覽:331
魔方快速恢復原樣方法 瀏覽:528
上油泵安裝接頭安裝方法 瀏覽:874
用彩泥捏凳子的簡便方法 瀏覽:354
教具使用情況研究方法 瀏覽: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