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手口足病的治療
治療和預防原則
1、治療原則在治療方面,本病如無並發症,預後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內痊癒。治療原則主要為對症治療。可服用抗病毒葯物及清熱解毒中草葯及維生素B、C等。有合並症的病人可肌注丙球蛋白。在患病期間,應加強患兒的護理,作好口腔衛生。進食前後可用生理鹽水或溫開水漱口,食物以流質及半流質等無刺激性食物為宜。手足口病因可合並心肌炎、腦炎、腦膜炎、馳張性麻痹等,故應加強觀察,不可掉以輕心。 2、預防原則本病至今尚無特異性預防方法。加強監測,提高監測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關鍵。各地要做好疫情報告,托幼單位應作好晨間檢查,及時發現病人,採集標本,明確病原學診斷,並作好患者糞便及其用具的消毒處理,預防疾病的蔓延擴散。流行期間,家長應盡量少讓孩子到擁擠的公共場所,減少感染的機會。醫院應加強預防,設立專門的診室,嚴防交叉感染。在伴有嚴重合並症的手足口病流行地區,密切接觸患者的體弱嬰幼兒可肌注丙球蛋白。 3、預防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嬰幼兒和兒童普遍易感。做好兒童個人、家庭和托幼機構的衛生是預防本病感染的關鍵。 預防手足口病的10種消毒方法 [1]盛放排泄物的容器:用每升5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劑作用120分鍾。 患者衣、被單:煮沸20分鍾或用每升5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劑作用30分鍾。 蚊蠅:可用5%氯氰菊酯(奮斗吶)、2.5%溴氰菊酯或其他殺蟲劑,按說明書使用。 飲用水:用每升1毫克—3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劑,如漂白粉、優氯凈等作用30分鍾。 生活用具、書籍、玩具、交通工具:用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時間30分鍾,或用0.3%過氧乙酸作用60分鍾,或用紫外線燈直接照射30分鍾。 垃圾:用每升10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溶液噴霧作用120分鍾。 食具、飲具:用每升25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溶液作用30分鍾。 生活污水:用每升5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劑作用120分鍾。 生食水產品應防止食源性寄生蟲病 衛生部日前發布公告,針對攝食生鮮水產品感染食源性寄生蟲病的健康風險,提醒餐飲單位和消費者採取預防措施,防止食源性寄生蟲病的發生。 人畜糞便:可用生石灰以1∶1的比例與其攪拌均勻消毒。 廁所或其他污染地面、牆:用每升5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消毒。用量每平方米200毫升。旱廁也可用生石灰覆蓋。
護理對策
1、消毒隔離 一旦發現感染了手足口病,寶寶應及時就醫,避免與外界接觸,一般需要隔離2周。 寶寶用過的物品要徹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曬。 寶寶的房間要定期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流通,溫度適宜。有條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進行空氣消毒。減少人員進出寶寶房間,禁止吸煙,防止空氣污濁,避免繼發感染。 2、飲食營養 如果在夏季得病,寶寶容易引起脫水和電解質紊亂,需要適當補水和營養。 寶寶宜卧床休息1周,多喝溫開水。 患兒因發熱、口腔皰疹,胃口較差,不願進食。宜給寶寶吃清淡、溫性、可口、易消化、柔軟的流質或半流質,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3、口腔護理 寶寶會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鬧不眠等,要保持寶寶口腔清潔,飯前飯後用生理鹽水漱口,對不會漱口的寶寶,可以用棉棒蘸生理鹽水輕輕地清潔口腔。 可將維生素B 2 粉劑直接塗於口腔糜爛部位,或塗魚肝油,亦可口服維生素B 2 、維生素C,輔以超聲霧化吸入,以減輕疼痛,促使糜爛早日癒合,預防細菌繼發感染。 4、皮疹護理 寶寶衣服、被褥要清潔,衣著要舒適、柔軟,經常更換。 剪短寶寶的指甲,必要時包裹寶寶雙手,防止抓破皮疹。 臀部有皮疹的寶寶,應隨時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潔乾燥。 手足部皮疹初期可塗爐甘石洗劑,待有皰疹形成或皰疹破潰時可塗0.5%碘伏。 注意保持皮膚清潔,防止感染。 小兒手足口病一般為低熱或中度發熱,無需特殊處理,可讓寶寶多喝水。 體溫在37.5℃~38.5℃之間的寶寶,給予散熱、多喝溫水、洗溫水浴等物理降溫。 首先還是全身的護理,要給孩子最好的支持。 在孩子患任何疾病的時候,如果全身的抵抗力處在一個很好的狀態的話,任何疾病的感染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因為手足口病的感染主要是病毒的感染,針對病毒,目前來說我們還是以支持療法為主,沒有什麼特別針對性的治療,也提倡用病毒唑,但是總的來說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因為抗病毒葯一般在發病24小時到48小時前使用才是最佳的。而往往我們確診手足口病的時候,都已經過了最有效的治療階段,現在也不提倡用這些抗病毒的葯物。 總的來說,還是要提高孩子本身的抵抗力。 比方,提供給孩子容易消化的飲食,保持一定量的飲水,如果孩子體溫高過攝氏38度的話,用適當的退熱葯物,將體溫控制在比較適合的溫度范圍。 如果孩子口腔裡面有口瘡的話,讓孩子用1%淡鹽水或者溫水經常漱口,這樣做可以將疼痛控制在較輕的程度裡面。 如果孩子出現嚴重的口腔疼痛或者潰瘍時,家長可以帶孩子到醫院,醫生可以用一些抗菌素軟膏或者用帶有局部麻醉性劑的液體減輕孩子的疼痛。 孩子身上的皮疹主要是保持干凈、清潔,不要讓皮膚受到二度感染,這是最主要的。 如果沒有任何的並發症出現,一般情況下,孩子在很好的護理氛圍中,5—7天都可以痊癒。
西醫治療
如果沒有合並症,手足口病患兒多數一周即可痊癒。治療原則主要是對症處理,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維生素B、C及抗病毒葯物。此外,手足口病可合並心肌炎、腦炎、腦膜炎等病症,應及時復查。 西醫治療手足口病的方法如下: 1 ) 接觸者應注意消毒隔離,避免交叉感染; 2) 密切監測病情變化,尤其是腦、肺、心等重要臟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別注意監測血壓、血氣分析、血糖及胸片; 3) 加強對症支持治療,做好口腔護理; 4) 注意維持水、電解質、酸鹼平衡及對重要臟器的保護; 5) 有顱內壓增高者可給予甘露醇等脫水治療,重症病例可酌情給予甲基潑尼松龍、靜脈用丙種球蛋白等葯物; 6) 出現低氧血症、呼吸困難等呼吸衰竭徵象者,宜及早進行機械通氣治療; 7)維持血壓穩定,必要時適當給予血管活性葯物; 其他重症處理:如出現DIC、肺水腫、心力衰竭等,應給予相應處理。 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 disease)是嬰幼兒常見的傳染病,柯薩奇病毒A16型和腸道病毒71型共同被認為是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我國自1981年在上海始見本病,之後多個省市區均有報道。本病臨床上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皮疹、潰瘍等表現為主,個別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致命性並發症。2008年5月2日我國正式將手足口病列為丙類傳染病進行法定傳染病管理。本病目前尚沒有公認的特效治療手段,現對本病的葯物治療情況作如下概述。 1 西葯治療小兒手足口病 1.1 阿昔洛韋 阿昔洛韋為一種無環的嘌呤核苷酸類似物,其抗病毒作用為葯物進入皰疹病毒感染的細胞後,與脫氧核苷競爭病毒胸腺激酶或細胞激酶,葯物被磷酸化成活化性阿昔洛韋三磷酸酯,然後通過兩種方式抑制病毒復制:①干擾病毒DNA的多聚糖,抑制病毒的復制;②在DNA多聚糖作用下,與增長的DNA鏈結合,引起DNA鏈的延伸中斷。治療劑量為20 mg/kg,加入10 %葡萄糖液100 mL靜滴,1次/d;或者口服阿昔洛韋5~10 mg/(kg·d),3次/d。阿昔洛韋作為一種高效廣譜的抗病毒葯物,具有明顯縮短發熱及皮損癒合時間,減輕口腔皰疹疼痛,且在治療期間未見任何副反應〔1〕。 1.2 更昔洛韋 更昔洛韋又名丙氧鳥苷,是繼阿昔洛韋之後新開發的廣譜核苷類抗病毒葯物。抗病毒作用與阿昔洛韋類似。治療劑量為5~10 mg/kg,加入10 %葡萄糖液100 mL靜滴,1次/d,療程3~5 d。用葯期間酌情使用抗生素及退熱葯。黃世雄〔2〕研究表明更昔洛韋治療手足口病的療效優於利巴韋林,熱退及皰疹消退的時間顯著短於利巴韋林。但是,更昔洛韋對骨髓的抑製作用及遠期毒副作用尚需進一步研究。陳雲健〔3〕的研究表明使用利巴韋林注射液聯合更昔洛韋治療小兒手足口病效果優於單獨使用上述任一種葯物。 1.3 干擾素 干擾素作為一種強有力的抗病毒制劑,對多種病毒感染性疾病有明顯療效,已廣泛應用於臨床。治療劑量為100萬IU肌肉注射, 1次/d。其治療機制是通過在細胞內阻斷病毒mRNA的翻譯,抑制病毒核糖核酸合成來阻止病毒復制,同時也能通過增強自然殺傷淋巴細胞毒素的活性而加強宿主免疫力。足量應用干擾素能提高機體的細胞免疫力,達到抑制病毒、促進機體康復目的〔4〕。胡恭等〔5〕研究表明干擾素聯合中葯制劑如小兒清熱寧治療手足口病具有明顯療效。 1.4 利巴韋林 利巴韋林作為抗病毒的常用葯,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療效肯定。治療劑量為10 mg/kg,加入10 %葡萄糖液100 mL靜滴,1~3次/d,療程3 d;或者口利巴韋林含片1/4~1/2片,4次/d。用葯期間酌情使用抗生素及退熱葯。副反應是罕見的出汗,食慾不振及低血糖等。本葯目前在一些大醫院不再作為治療手足口病的首選葯物。但因其總體上副反應少且價格低廉,安全可靠,療效高,適用於基層醫院推廣使用〔6〕。 1.5 思密達 思密達的有效成分是八面體蒙脫石微粒,具有層紋狀分子結構,對消化道的病毒、細菌及其產生的毒素有較強的固定、吸附和清除作用,對消化道黏膜有很強的覆蓋能力,能與黏液蛋白相結合,提高黏膜屏障對攻擊因子的防禦功能,能促進上皮組織恢復和再生。對於手足口病的患兒特別是口腔潰瘍嚴重的患兒以適量思密達用溫開水攪成糊狀,4次/d,分別於早、午、晚飯後及睡前塗於口腔潰瘍局部,可明顯縮短小兒口腔潰瘍的癒合時間,未出現明顯毒副作用。且思密達口味香甜,患兒易於接受,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7〕。 2 中葯方劑治療小兒手足口病 本病屬中醫「濕溫」、「時疫」等范疇。病因為濕熱疫毒,多因內蘊濕熱,外受時邪,留於肺、脾、心三經而成。外邪自口鼻而入,侵襲肺、脾二經,肺主皮毛,故初期多見肺衛症狀,如發熱、流涕、咳嗽;脾主四肢,開竅於口,手足口受邪而為水皰,口舌生皰疹、潰瘍。目前中醫葯治療本病,主要採用辨證分型、辨病分期、專方加減三種基本方法。可達標本兼顧,減輕症狀、縮短病程之功效。
中醫治療
普通型(心脾積熱):發熱,無汗,手足口出現皰疹,其中口舌皰疹色紅,疼痛劇烈,患兒流涎較多,納差,不能進食,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膩。 中醫治法:清熱解毒化濕 方葯:大黃黃連瀉心湯加減 葯物:大黃3克,黃芩6克,黃連3克,五倍子6克,薄荷6克,水煎50毫升,分2次服。 普通型(濕熱交阻):發熱,無汗,手足口出現皰疹,口舌皰疹色暗紅,疼痛不劇,腹脹,納差,大便正常或稍溏,舌暗紅,苔白膩或稍黃膩。 中醫治法:辛開苦降,清熱化濕解毒 方葯:甘草瀉心湯加減 葯物:生甘草10克,半夏6克,黃芩6克,黃連2克,乾薑3克,柴胡10克,藿香6克,水煎50毫升,分2次服。 重型(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發熱、皮疹,高熱,無汗,煩躁,嗜睡,煩躁,易驚,或伴肢體痿軟、癱瘓,舌紅,苔白膩或黃膩。 中醫治法:清熱化濕,鎮肝熄風 方葯:風引湯加減 葯物:大黃3克,生石膏20克,寒水石10克,滑石10克(包煎),赤石脂10克,白石脂10克,紫石英10克,生牡蠣10克,生龍骨10克,乾薑3克,桂枝6克,甘草3克,水煎50毫升,分2次服。 重症加減方案:熱勢較盛,加用羚羊角粉;肢體陣攣重,加用薏苡仁、地龍、木瓜;便秘減赤石脂,腹瀉減大黃,減生石膏用量,加用升麻、葛根;肢體軟癱,加用鮮地龍、秦艽、威靈仙、絲瓜絡(濕熱條辨方);後期熱退減石類葯物,益氣養陰清熱通絡。
如何減輕手足口寶寶的口腔痛苦
時下又進入手足口病高發季,截至當前,全國多省區已確診手足口病病例已累計過10萬,這讓各地的孩子家長很是擔憂。對此專家表示,手足口病屬於常見多發傳染病,一般7~10天就能自行痊癒,因此完全不必恐慌。對於手足口的防範,專家提醒:由於唾液是手足口病傳播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易感人群應特別注重口腔護理與消炎。 手足口病的最典型臨床表現是:患兒手心、足心以及臀部出現圓形或橢圓形的皮膚斑丘疹,特別是口腔內的皰疹,多分布在舌、頰黏膜、口唇、硬齶、咽、扁桃體等處,破潰後形成口腔潰瘍,很疼,嚴重時會影響患兒進食,孩子哭鬧不止。醫學專家告訴廣大家長:做好患兒口腔護理可以有效緩解疼痛,並促進潰瘍面癒合。 專家指導:在飯前飯後用生理鹽水給寶寶漱口;對不會漱口的寶寶,可以用棉棒蘸生理鹽水輕輕地清潔口腔。對於口腔潰瘍症狀相對嚴重的患兒,採取葯物治療的同時應注意緩解患兒的口腔疼痛,可以將維生素B2粉劑或魚肝油直接塗於口腔糜爛部位,促使糜爛早日癒合。另外有患者反應,將華素片研成粉末,用棉簽沾上敷於潰瘍面,療效很好。華素片的主要成分「西地碘」能在口腔局部迅速殺滅各種致病微生物,從而有效收斂消腫,改善潰瘍面的血液流通,迅速緩解口腔潰瘍給患兒帶來的疼痛,並促進寶寶受損的口腔黏膜癒合。 除此之外,此時宜給寶寶吃清淡、溫性、可口、易消化、柔軟的流質或半流質,切忌食用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手足口病防控注意事項
1、不正確防治手足口病可以引起嚴重後果 在正確的防控下,手足口病可防、可控、可治,不可怕。五歲以下兒童的家長和老師要在做好個人清潔衛生的同時,每日檢查兒童手足口部位是否有皰疹,是否有發熱,若有皰疹和發熱,應立即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如果抱著僥幸心理,認為依靠衛生部門的防控,有了皰疹和發熱就到鄉村衛生室簡單的對症治療,會延誤救治的有利時機,是造成患兒重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2、治癒出院的兒童三周內仍具有傳染性 手足口病治癒出院的兒童,家長往往以為萬事大吉,就可以走街串巷,到別人家找小朋友玩。其實患兒在治癒出院三周內仍為帶菌者,仍可以傳播病毒,應在家隔離三周;否則,不僅可以傳染鄰居的兒童,還極有可能感染上其他類型的病毒。 3、兒童感染的病毒,多由家長從外界接觸帶回家的 孩子患了手足口病,家長往往認為自己很無辜,沒有從自身找原因。兒童感染的病毒,多由家長由外界接觸帶回家的。要大力開展家庭衛生清潔行動,清除衛生死角,不要帶孩子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去,注意家庭和個人衛生、牢記「講衛生、勤洗手、吃熟食、喝開水、曬衣被、勤通風」的防治辦法。 4、被實踐證明,在醫務人員的指導下,服用推薦中草葯處方,可以有效預防手足口 [4]
手足口病防治知識九問九答
1、什麼是手足口病?得病後有什麼表現?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多發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多種腸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種。一般全年均有發生,五至七月為高發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狀較輕,大多數患者發病時,往往先出現發燒症狀,手掌心、腳掌心出現斑丘疹和皰疹(疹子周圍可發紅),口腔黏膜出現皰疹或潰瘍,疼痛明顯。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惡心、嘔吐和頭疼等症狀。少數患者病情較重,可並發腦炎、腦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時治療可危及生命。 2、手足口病是怎麼傳播的?有疫苗嗎? 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主要通過密切接觸病人的糞便、皰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噴嚏噴的飛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沒有疫苗,但只要早發現、早治療,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3、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嬰幼兒和兒童普遍多發,3歲及3歲以下嬰幼兒更容易得病。由於成人的免疫系統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發病,也無任何症狀。但感染後會傳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護,避免傳染給孩子。 4、手足口病是不是新的傳染病? 手足口病不是新傳染病,它是一種全球性傳染病,1957年首次被認識並命名,世界各國每年均有病例發生。我國1981年發現手足口病,每年都有人患病。 5、手足口病能治好嗎?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絕大多數情況下7—10天可以自行痊癒,不會留下後遺症,皮膚上也不會留下疤痕。根據以往的發病與治癒情況看,只有個別重症患者可能出現腦膜炎、肺炎等,只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多數可以痊癒。 6、孩子出現可疑症狀怎麼辦? 如果孩子出現發熱、皮疹等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同時要密切觀察。不要去幼兒園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避免與其他孩子接觸玩耍。一旦出現突然發高燒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體抽動、呼吸困難等,應立即送孩子到醫院就診。 7、一般家庭怎麼預防? 預防手足口病的關鍵是注意家庭及周圍環境衛生,講究個人衛生。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經常通風;要勤曬衣被。流行期間不帶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要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檢查孩子皮膚(主要是手心、腳心)和口腔有沒有異常,注意孩子體溫的變化。 8、如果家裡有孩子感染要特別注意什麼? 要注意不讓生病的孩子接觸其他兒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衛生紙包好丟到垃圾箱,孩子的糞便要收集好、消毒後丟入廁所,不要隨意丟棄,同時要消毒便盆;看護人接觸孩子前、替換尿布後或處理孩子糞便後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頭被褥等要保持衛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開窗通風。如果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得病,還應及早告訴老師,並不要著急讓孩子去幼兒園,要在全部症狀消失一周後再去,防止傳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狀輕不用住院治療,居家治療、注意休息即可,以減少交叉感染。 9、怎樣對日常用品進行消毒? 如果家裡沒有孩子得手足口病,採用一般家庭的預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劑。 如果家裡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採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熱水浸泡30分鍾或者煮沸3分鍾;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劑(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說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糞便、擦拭用紙等都最好倒入適量消毒劑,攪拌消毒後再丟入廁所。
預防手足口病要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手足口病是嬰兒和兒童的一種常見疾病,防控的關鍵在於家長要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據了解,手足口病的發病特徵是發熱、口腔潰瘍和皰疹。初始症狀為低熱、食慾減退、不適並常伴咽痛。發熱1-2天後出現口腔潰瘍,開始為紅色小皰疹,然後變為潰瘍,1-2天後可見皮膚斑丘疹,有些為皰疹,皮疹不癢,常見於手掌和足底,也可見於臀部。有的病人僅有皮疹或口腔潰瘍,通常不嚴重。幾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療,在7-10天內便可痊癒。
Ⅱ 成人手足口病,我怎麼辦
成人患手足口病兩周才自愈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皮膚科潘永正主治醫師:您很可能是傳染上了手足口病,和您自身免疫力低,還經常與患兒接觸有關。手足口病在孩子身上的表現主要為皮膚症狀,而在成人身上則表現為發熱、無力等全身症狀。 手足口病有自限性,一般幼兒一周就能自愈,而成人則需要近兩周才能康復,但如果症狀嚴重,需要及時干預,否則會繼發感染導致腦炎、心肌炎等並發症。手足口病的治療主要是以抗病毒為主,需要卧床休息,平時保持室內通風,而且一定要等到全身症狀消失,皮膚丘疹結痂消退,才能正常工作。由於該病症狀初期與感冒相似,因此早期要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Ⅲ 手足口病的最佳治療方法
手足口病是一種具有傳染性的兒童疾病,通常在發病之後的一周之內具有最強的傳染性。隨時了解手足口病的相關護理、預防以及治療方法十分必要。那麼,什麼是 手足口病的最佳治療方法 ?
1、普通病例治療
(1)加強隔離:避免交叉感染,適當休息,清淡飲食,做好口腔和皮膚護理。
(2)對症治療:發熱、嘔吐、腹瀉等給及相應處理。
(3)病因治療:選用利巴韋林等。
2、重症病例治療
(1)合並神經系統受累的病例:
① 對症治療:如降溫、鎮靜、止驚(地西泮、苯巴比妥鈉、水合氯醛等);
② 控制顱高壓:限制入量,給予甘露醇脫水,劑量每次0.5-1.0g/kg,Q4h-Q8h,根據病情調整給葯時間和劑量,必要時加用呋塞米;
③ 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每次1g/kg*2次或每次2g/kg*1次;
④ 酌情使用糖皮質激素:甲潑尼龍1-2mg/(kg·d),分1-2次靜脈滴注。重症病例可以短期大劑量沖劑療法:甲潑尼龍15-30mg/(kg·d),3天後減量為小劑量;
⑤ 呼吸衰竭者進行機械通氣,加強呼吸管理。
(2)合並呼吸、循環系統受累的病例:
① 保持呼吸道通暢、吸氧;
② 建立靜脈通路,檢測呼吸、心率、血壓及血樣飽和度;
③ 呼吸衰竭時及時氣管插管,使用正壓機械通氣,根據血氣分析隨時調整呼吸參數;
④ 必要時使用血管活性葯物、丙種球蛋白。
小兒手足口的高發期在每年四月份到六七月份,主要發病群體是嬰幼兒。其實不只是嬰幼兒,所有年齡段都對手足口病沒有免疫性,因此所有年齡段的人群都有可能感染這個病毒,只是成人因抵抗力強,相對來說不容易感染或感染了病毒也可能不發病,但兒童,尤其是比較弱的嬰幼兒,免疫力比較低下,就更容易發病。
很多時候,孩子一得手足口病,家長就急得不行,看著孩子發燒發熱覺得特別心疼,但其實家長無需太緊張,因為手足口病絕大部分都是輕症。但仍有極少部分孩子會出現一些重症,所以一旦出現小兒手足口症狀,家長需要做的有以下幾點:
1、一定要去醫院就診,讓醫生判斷病情,並根據不同情況做一些基本的檢查,給予葯物的處理。
2、要居家隔離,小兒手足口輕症可以居家隔離,重症需要在有一定隔離條件的專科醫院隔離。
3、讓孩子多喝水,在飲食上要注意清淡。
4、家長要懂得怎樣觀察孩子病情的變化,需注意孩子是否有出現重症的症狀。
注意: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持續或反復的高熱難退;或者孩子精神狀態不好,疲倦,煩躁;而且還出現頻繁的嘔吐,或驚跳、手足顫動等這些症狀,則有可能是重症,家長應該立即將孩子送往醫院就醫。
精彩推薦:
佝僂病能治好嗎
水痘疫苗有必要打嗎
手足口病嚴重嗎
小兒咳嗽偏方
出水痘能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