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荷蘭豆的播種時,有什麼要注意的
荷蘭豆屬於豌豆屬,看起來像干毛豆,所以也被稱為小綠豆和雪豌豆。荷蘭豆營養價值高,有利於增強人體的代謝功能。他們習慣於炒作生活中的各種菜品。但需要注意的是,荷蘭豆含有一定的毒素,需要完全煮熟後才能食用。今天帶來的不是如何炒荷蘭豆,而是種植荷蘭豆的注意事項。
B. 荷蘭豆怎樣才能種的好
荷蘭豆,又名豌豆、青小豆。其嫩莢、嫩梢、籽粒均可食用,營養價值高,口感好,現已作為名優高檔蔬菜品種而廣泛栽培。荷蘭豆產品不但內銷,還出口日本及東南亞國家,栽培面積並逐年增加,是冬春季種植的重要蔬菜品種。
一、整地、施肥
豌豆直根入士較深,根系發達,為確保荷蘭豆的產量,露地種植應在前一年的秋季,選擇當年沒有種過豆科作物的土質疏鬆、肥力較強、能灌能排、土壤酸鹼度中性的地塊。每畝施入腐熟的農家肥4000斤左右、復合肥30公斤、硫酸鉀10公斤。深耕,耙平,起壟,壟寬70厘米,壟高15厘米。
二、播種
1、播期一般在冬前整好地塊,表土融化10厘米深時,即可頂凌播種。播期一般在5月初,最晚不遲於5月10日。
2、播種荷蘭豆一般採用條播,在准備好的壟內開溝,溝深3至4厘米,把種子撒在溝內,種子距離2至3厘米,隨即覆土鎮壓,覆土厚度3厘米左右,每畝需種量7至8公斤。
三、田間管理
1、植株調整荷蘭豆苗出齊後,應加強中耕除草和保墒,抽蔓到5至6片真葉時搭架引枝上架。搭架可採用騎單壟跨式搭架的方法,在一條壟的兩側各插一根架桿,插實,頂端用線繩對著綁好,每隔2米綁一對桿,然後在壟的每側距地20厘米的地方用結實的線繩在每根立桿上纏繞一周,直至把整根壟兩側都綁完,使荷蘭豆苗保持在兩側的綁線內。待荷蘭豆苗逐漸長高時,兩側綁線以20厘米的間距逐漸向上綁線,始終保持荷蘭豆的莖在兩側的綁線內,以避免翻秧。為了加固,在每條壟的對桿上順壟加橫桿,綁實。
2、肥水管理荷蘭豆苗期應適當抑制肥水,開花時及時灌水,在整個開花結果期注意適時澆水,結合追肥2-3次,每畝隨水追施嘉美贏利來或內鉀德10-15公斤左右。
四、病蟲害防治
目前生產上為害較大的主要有根腐病、白粉病、褐斑病、銹病、芽枯病、豆桿蠅、豆野螟等病蟲,須認真防治。
(一)、根腐病是為害荷蘭豆較大的重要病害之一,全省普遍發生,冬種早期發生嚴重。
1、症狀:該病由真菌引起。幼苗至成株期均可發生,主要為害根及莖基部。發病時,葉片自下而上逐漸變黃枯萎,但不脫落;病株莖基部及主根變褐,皮層腐爛,剖開莖部可見維管束變褐,嚴重時全株枯死。若菜地低窪、土壤粘結、多年重茬或基肥不腐熟,加上天氣高溫高濕,該病多嚴重發生。
2、防治:(1)與非豆科作物合理輪作。(2)加強栽培管理:採用高畦栽培,雨後及時排水,施用農家肥應充分腐熟,追施嘉美海洋之星海藻素套餐營養,增強植株免疫力。(3)發現病株及時拔除,並撒生石灰消毒。(4)葯劑防治:最好是用種子重量0.3%的適爾時拌種,並結合選用10%世高1200倍液,或50%多菌靈500倍液,或30%氧氯化銅500倍液自病初開始噴淋根莖部。
(二)、白粉病是荷蘭豆最重要的病害之一,每年生長中後期容易流行。
1、症狀:該病由真菌引起,為害葉、莖、莢。多從葉片開始發病,最初葉面出現白色粉斑,後逐漸擴大,連成片,嚴重時,葉正背兩面均布滿白粉,葉片乾枯。莖、莢染病後也出現白色粉斑。在濕度較高、晝夜溫差大條件下易發病。此外,通風較差、光照不足、澆水過多、偏施氮肥時亦易加重為害,雨季不利此病流行。
2、防治:(1)加強肥水管理,增施磷、鉀、鈣肥嘉美內鉀德,增強植株免疫力,合理密植,保持田間通風透光。(2)葯劑防治:病初開始選用10%世高1000-1500倍液(嚴重時用高劑量),每10天一次,共2-3次,可有效控制病害的發生和發展。病情較輕的田塊或新種植區可噴施15%粉銹寧1000倍,有一定防效。
(三)、褐斑病荷蘭豆常發病之一。
1、症狀:葉片感病後產生淡褐色圓斑,邊緣明顯。莖上病斑褐色橢圓形,後期病部可見黑色小點。該病屬真菌性病害,種子帶菌,高溫高濕天氣有利於病害發生。
2、防治:(1)合理輪作,加強田間管理。(2)選用無病種子或用種子重量0.3%的適爾時拌種。(3)葯劑防治:病初噴30%氧氯化銅6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較嚴重時建議選用1500倍的10%世高防治。
(四)、銹病每年2-4月較易發生。
1、症狀:主要為害葉片和莖部。病發初期,在葉背或葉面產生黃褐色小圓斑,稍後隆起,破裂後散出紅褐色粉末。莖上病症與葉片相似。該病屬真菌性病害,多雨季節發病重。
2、防治:(1)選用早熟品種,適時播種,防止冬前發病。(2)合理密植,雨後注意排水。(3)病初開始用50%硫磺懸浮劑或15%粉銹寧1200倍,每10天一次,連續2-3次。對上述殺菌劑產生抗葯性的地區或病情較重時則改用1500倍的10%世高防治。
(五)、芽枯病又稱爛頭病、濕腐病,近幾年發生漸多。
1、症狀:主要為害嫩梢,初呈水漬狀,後呈濕腐狀,高溫高濕天氣病發較快。在進一步擴展時,莢的蒂部及莢柄也可感染。天氣潮濕時,病部見有灰色毛狀霉、中生黑色大針頭狀孢囊梗,嚴重時嫩芽枯黃腐爛。該病由接合菌亞門真菌引起,夏季高溫多雨季節發病較重。
2、防治:(1)與非瓜類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2)合理密植,注意通風、雨後及時排水。(3)雨前雨後及時噴葯,先摘除病梢,選用30%氧氯化銅600倍、75%達科寧600倍(保護性葯劑)或58%雷多米爾600倍(治療性葯劑)於病初開始噴施。
(六)、豆桿蠅又名豆桿黑潛蠅。
1、為害特點:主要以幼蟲鑽蛀莖桿為害,造成莖桿中空,從而影響水分及養分的輸送,使植株逐漸枯死。豆桿蠅蟲體較小,成蟲2.5毫米左右,體色黑亮;幼蟲長約3.3毫米,體色乳白。
2、防治方法:(1)及時處理根茬及秸桿,減少越冬蟲源。(2)葯劑防治:注意以苗期作為防治重點。播種前,畝用1.5公斤米樂爾隨基肥一起撒施。種子出苗後,採用辛硫磷1000倍、殺蟲雙1500倍液灌根、噴施。
(七)、豆莢螟又名豆野螟、豆莢野螟。
1、為害特點:以幼蟲為害葉、花、莢,常卷葉為害或蛀食花與莢,選成落花落莢,嚴重受害時,蛀莢率達70%以上。
2、防治方法:(1)及時摘除被害豆莢、豆葉,清除田間落花、落莢,減少蟲源。(2)在田間設黑光燈,誘殺成蟲。(3)葯劑防治:注意在初齡幼蟲(3齡前)蛀果前及時用葯防治,多從現蕾開始噴葯,每10天左右一次,重點噴花蕾、嫩莢。葯劑可選用功夫5000倍或5%高效氯氰菊酯等。
本文由國泰嘉美技術團隊編輯整理
轉載請務必按以下格式註明
文章來源:天寶農業技術服務平台(ID:zhxdnyjs)
C. 怎麼種荷蘭豆 荷蘭豆種植技術
荷蘭豆,別名荷仁豆、回回豆等,為豆科豌豆屬的攀緣植物。由原產於地中海和中亞的糧用豌豆而來。荷蘭豆以嫩莢、嫩稍、豆粒供食,口感清脆,營養豐富。可做湯或炒食。 荷蘭豆為半耐寒蔬菜,不耐熱。4℃時種子開始緩慢發芽,在16℃~18℃時4~6天可出苗。幼苗可耐-6℃低溫,莖蔓生長適溫為15℃~20℃,開花結莢期適溫為15℃~18℃,超過26℃產量和品質降低。結莢期要求長日照和較低的溫度,忌高溫。 一、栽培技術 1、栽培季節和方式
早春日光溫室栽培,於1月下旬至2月上旬播種,4月下旬至6月中旬收獲。 早春大棚栽培於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種,5月上中旬至6月中下旬收獲。 春季露地栽培於3月中下旬播種,5月中旬至6月下旬收獲。 秋季日光溫室延後栽培7月下旬播種,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收獲。 秋季大棚延後栽培於8月上旬播種、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收獲。 秋季露地10月中下旬播種,次年4月中下旬至5月下旬收獲。
2.整地播種:以直播為主,壟作或畦作,播前畝施有機肥2000千克、過磷酸鈣20千克,耕翻整平後做壟或做畦。為促進早熟和降低開花節位,播前可先浸種催芽,在室溫下浸種2小時,5℃~6℃的條件下處理5~7天,當芽長至5毫米時播種。干種子播後要及時澆水。
採用條播,行距30~40厘米,株距8~10厘米,覆土2~3厘米,每畝矮生種用種量為15千克,蔓生種為12千克。 二、田間管理: 1、苗期、生長期:
出苗前不澆水,出苗後的營養生長期,以中耕鋤草為主,適當澆水,只要不幹裂即可。 荷蘭豆苗期一般應控制水分,以防止幼苗旺長,在現蕾前澆小水,現蕾至開花期澆頭水。花期不澆水。苗期要進行中耕鬆土,同時抓緊噴施一次0.01%天豐素,可用3.5-7毫升天豐素兌水15公斤均勻葉面噴施,促使根系生長,增強光合作用,使植株生長加快,同時增強對白粉病、褐斑病、根腐病、立枯病、枯萎病等病害的抗病能力。 2、開花結莢期:
荷蘭豆有固氮能力,不需要很多肥料,但多數品種生長勢強,栽培密度大,一般需要追肥3次,
第一次於抽蔓旺長期施用,畝施復合肥15千克,或人糞尿400千克;結莢期追施磷鉀肥,畝施磷酸二銨15千克,硫酸鉀或氯化鉀5千克,增產效果明顯。開花後,豆莢長到2-3厘米時,要追肥澆水,伴隨澆水每畝施尿素15公斤或復合肥20公斤。另外可以採取根外追肥,用3.5-7毫升天豐素加上50克磷酸二氫鉀兌水15公斤,在花蕾期開始每隔10天噴施一次,連續噴3-4次。 3、適時搭架:
當植株卷須出現時要插支架,可用竹竿插單排立架,並要人工引蔓上架或綁蔓。蔓生種在蔓長30厘米時搭架。植株長至15節時摘心,將下部老葉、黃葉摘除,以改善通風透光條件。為防止落花落莢,可用30毫克/升的防落素噴霧。 三、適時採收
食嫩梢者嫩梢可隨時採收。
食莢者當嫩莢充分長大,但籽粒還沒飽滿時即可採摘。一般在開花後10天左右嫩莢充分肥大,但籽粒沒飽滿,顏色鮮綠即可從基部採收嫩莢。對於硬莢品種,一般只採收青豆料,當莢皮白綠,豆粒肥大飽滿時採收。收獲干豆粒,要在開花後30~40天莢皮變黃時進行,收獲應在清晨進行,以防莢皮爆裂
D. 荷蘭豆種植需要多長時間才可收成
荷蘭豆根據栽培方法的不同,收成時間不同。越冬栽培為6個月左右採收;春季栽培為2-3個月採收;秋季栽培為3個月採收。
1、越冬栽培:越冬栽培是長江中下游地區最主要的栽培形式,一般利用冬閑地,特別是利用棉花收獲後的棉田,既可以棉花稈作天然支架,又可達到增收養地的目的。
越冬栽培一般於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播種,露地越冬,次年4~5月採收。播種過早,冬前生長過旺,冬季寒潮來臨時容易凍死;播種過遲,在冬前植株根系沒有足夠的發育,次春抽蔓遲,產量低。
2、春季栽培:長江中下游地區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種,高溫來臨前收獲;東北地區春播夏收,一般4~5月份播種,根據需要,用小棚、地膜等覆蓋也可早播。春季栽培生長期短,前期低溫,後期高溫,因此要選擇生長期短的耐寒品種,如赤花絹英、甜脆荷蘭豆等,並盡量早播。
3、秋季栽培:秋季栽培宜選擇早熟品種,於9月初播種,11月下旬寒潮來臨之前採收完畢。秋季栽培生長期也短,可以通過夏季提前在遮蔭棚內育苗,冬季用塑料薄膜覆蓋延長生長期。
(4)荷蘭豆雪豆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栽培荷蘭豆需要多方面的要求:
1、光照要求
荷蘭豆屬長日照植物。大多數品種在延長光照時能提早開花,縮短光照時延遲開花,但是有些早熟品種對光照要求不嚴格。一般品種在結莢期都要求較強的光照和較長時間的日照,但不宜高溫,適宜在春夏季交替時期種植。
2、水分需求
荷蘭豆在整個生長期都要求較多的水分。種子發芽過程中,若土壤水分不足,種子無法吸水膨脹,會大大延遲出苗期。苗期能忍受一定的乾旱氣候。所以,在荷蘭豆整個生長期內,必須有充足的水分供應才能旺盛生長,莢大粒飽,保質保量。
3、土壤條件
荷蘭豆對土壤要求雖不嚴,在排水良好的沙壤上或新墾地均可栽植,但以疏鬆含有機質的中性土壤為宜,在pH6.0-7.2的土壤中生長為宜。
4、栽培播種時機
荷蘭豆按其莖的生長習性可分為矮生、蘭蔓生和蔓生三種類型。長江流域,春季栽培,2月中下旬播種。秋季栽培,8月中下旬播種。越冬栽培10月下旬~11月上旬陸續播種。北方一般春耕、夏收,也可利用於早春和秋季栽培。
E. 怎樣種荷蘭豆才可以出芽快需要准備哪些東西
在正式的過程當中,一定要有充足的陽光照射,一定要提前的用水把種子浸泡好,然後太陽曬一下,生長溫度要控制在16℃到23℃之間,不要超過25℃,要有足夠的水分,濕度一定要大,土壤最好是酸性的。
F. 荷蘭豆市場需求大,大棚怎麼栽種荷蘭豆
荷蘭豆的播種方法一般以直播為主,在播種前每畝要施足充足的基肥,以農家肥為主,復合肥為主。將土壤深整平,然後再做壟做畦。在種植時,為了提高荷蘭豆種子的發芽力。在播種前要對種子進行催芽工作,然後將種子放在水中浸種兩小時左右,然後再放在6度左右的溫度下一周左右。當芽長到5mm左右時,便可播種。播種後要及時澆水,控制好株行距,並且覆土保溫。
G. 荷蘭豆炒肉是很多人喜歡吃的一道佳餚,那荷蘭豆怎麼種植呢
就是要搭一個架子,能夠讓它的藤蔓有足夠的生長空間,而且要在陽光比較充足的地方種植,水分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為他不能在乾旱的條件下生長
H. 荷蘭豆怎麼種
1、栽培季節和方式
早春日光溫室栽培,於1月下旬至2月上旬播種,4月下旬至6月中旬收獲。 早春大棚栽培於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種,5月上中旬至6月中下旬收獲。 春季露地栽培於3月中下旬播種,5月中旬至6月下旬收獲。 秋季日光溫室延後栽培7月下旬播種,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收獲。 秋季大棚延後栽培於8月上旬播種、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收獲。 秋季露地10月中下旬播種,次年4月中下旬至5月下旬收獲。
2.整地播種:以直播為主,壟作或畦作,播前畝施有機肥2000千克、過磷酸鈣20千克,耕翻整平後做壟或做畦。為促進早熟和降低開花節位,播前可先浸種催芽,在室溫下浸種2小時,5℃~6℃的條件下處理5~7天,當芽長至5毫米時播種。干種子播後要及時澆水。
採用條播,行距30~40厘米,株距8~10厘米,覆土2~3厘米,每畝矮生種用種量為15千克,蔓生種為12千克。
二、田間管理:
1、苗期、生長期:
出苗前不澆水,出苗後的營養生長期,以中耕鋤草為主,適當澆水,只要不幹裂即可。 荷蘭豆苗期一般應控制水分,以防止幼苗旺長,在現蕾前澆小水,現蕾至開花期澆頭水。花期不澆水。苗期要進行中耕鬆土,同時抓緊噴施一次0.01%天豐素,可用3.5-7毫升天豐素兌水15公斤均勻葉面噴施,促使根系生長,增強光合作用,使植株生長加快,同時增強對白粉病、褐斑病、根腐病、立枯病、枯萎病等病害的抗病能力。
2、開花結莢期:
荷蘭豆有固氮能力,不需要很多肥料,但多數品種生長勢強,栽培密度大,一般需要追肥3次, 第一次於抽蔓旺長期施用,畝施復合肥15千克,或人糞尿400千克;結莢期追施磷鉀肥,畝施磷酸二銨15千克,硫酸鉀或氯化鉀5千克,增產效果明顯。開花後,豆莢長到2-3厘米時,要追肥澆水,伴隨澆水每畝施尿素15公斤或復合肥20公斤。另外可以採取根外追肥,用3.5-7毫升天豐素加上50克磷酸二氫鉀兌水15公斤,在花蕾期開始每隔10天噴施一次,連續噴3-4次。
3、適時搭架:
當植株卷須出現時要插支架,可用竹竿插單排立架,並要人工引蔓上架或綁蔓。蔓生種在蔓長30厘米時搭架。植株長至15節時摘心,將下部老葉、黃葉摘除,以改善通風透光條件。為防止落花落莢,可用30毫克/升的防落素噴霧。 三、適時採收
食嫩梢者嫩梢可隨時採收。
食莢者當嫩莢充分長大,但籽粒還沒飽滿時即可採摘。一般在開花後10天左右嫩莢充分肥大,但籽粒沒飽滿,顏色鮮綠即可從基部採收嫩莢。對於硬莢品種,一般只採收青豆料,當莢皮白綠,豆粒肥大飽滿時採收。收獲干豆粒,要在開花後30~40天莢皮變黃時進行,收獲應在清晨進行,以防莢皮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