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數學課的導入方法有哪些
一般用的最多的方法是情境導入,也可以故事、圖片導入
❷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幾種常用的導入方法
一、溫固知新導入法
溫固知新的教學方法,可以將新舊知識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學生從舊知識的復習中自然獲得新知識。例如:在講切割定理時,先復習相交弦定理內容及證明,即「圓」內兩條相交弦被交點分成的兩條線段長的積相等。然後移動兩弦使其交點在圓外有三種情況。這樣學生較易理解切割線定理、推論的數學表達式,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敘述定理內容,並總結圓冪定理的共同處是表示線段積相等。區別在於相交弦定理是交點內分線段,而切割線定理,推論是外分線段、切線上定理的兩端點重合。這樣導入,學生能從舊知識的復習中,發現一串新知識,並且掌握了證明線段積相等的方法。
二、類比導入法
在講相似三角形性質時,可以從全等三角形性質為例類比。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對應角、對應線段、對應周長等相等。那麼相似三角形這幾組量怎麼樣?這種方法使學生能從類推中促進知識的遷移,發現新知識。
三、親手實踐導入法
親手實踐導入法是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操作,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探索知識,發現真理。例如在講三角形內角和為180°時,讓學生將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剪下拼在一起。從而從實踐中總結出三角形內角和為180°,使學生享受到發現真理的快樂。
四、反饋導入法
根據資訊理論的反饋原理,一上課就給學生提出一些問題,由學生的反饋效果給予肯定或糾正後導入新課。
如在上直角三角形習題課時,課前可以先擬一個有代表性的習題讓學生討論。
五、設疑式導入法
設疑式導入法是根據中學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點,一上課就給學生創設一些疑問,創設矛盾,設置懸念,引起思考,使學生產生迫切學習的濃厚興趣,誘導學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種方法。例如:有一個同學想依照親戚家的三角形玻璃板割一塊三角形,他能不能把玻璃帶回家就割出同樣的一塊三角形呢?同學們議論紛紛。然後,我向同學們說,要解決這個問題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現在我們就解決這個問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六、演示教具導入法
演示教具導入法能使學生把抽象的東西,通過演示教具形象、具體、生動、直觀地掌握知識。例如:在講弦切角定義時,先把圓規兩腳分開,將頂點放在事先在黑板上畫好的圓上,讓兩邊與園相交成圓周角∠BAC,當∠BAC的一邊不動,另一邊AB繞頂點A旋轉到與圓相切時,讓學生觀察這個角的特點,是頂點在圓上一邊與圓相交,另一邊與圓相切。它與圓周角不同處是其中一條邊是圓的切線。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印象深,容易理解,記得牢。
七、直接導入法
它是一上課就把要解決的問題提出來的一種方法。如在講切割定理時,先將定理的內容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分清已知求證後,師生共同證明。
八、強調式導入法
根據中學生對有意義的東西感興趣的特點,一上課就敘述本課或本章的重要性的一種方法。例如:三角形是平面幾何的重點,而圓是平面幾何重點的重點,它在中考試題中佔有重要地位,是將來學習深造的基矗今天,我們就學習,第七章圓。總之,數學的導入法很多,其關鍵就是要創造最佳的課堂氣氛和環境,充分調動內在積極因素,激發求知慾,使學生處於精神振奮狀態,注意力集中,為學生能順利接受新知識創造有利的條件。
❸ 數學教學導入的方法有哪些
教學導入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問題導入,趣味導入,故事導入等等,你可以選擇一個最適合的。
❹ 課堂導入常用的幾種方法都有什麼
一、 開門見山,直接導入
二、溫故知新,復習導入
三、創設環境,情境導入
四、邊玩邊學,游戲導入
五、邊唱邊學,歌曲導入
六、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導入
導入在課堂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堂課如同一篇優美的散文,開頭便要精彩,引人入勝;一堂課又恰似一首動人的樂曲,開頭就要定好基調,扣人心弦,常言道:好的開頭便是成功的一半。導入是語文的第一個環節,十分關鍵,應當引起重視。
好的導入像磁石,能把學生分散的思維一下聚攏起來;能給學生以啟迪,提高整個智力活動的積極性。由此可見,課堂教學要講究導入的藝術。一個精彩的導入,既能使學生情趣盎然,又能激起強烈的求知慾望,讓課文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
(4)數學教案導入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作用
1、安定學習情緒。課堂導入常常是課前騷亂與課堂肅靜的分界線。學生從課間休息時的游戲打鬧到上課鈴響後安靜下來,需要有個過度轉換階段,這就需要發揮課堂導入的作用。
機敏的教師善於運用導入語,以自身的風度、清晰的聲音、新奇的內容、精彩的語言三言兩語控制全場,抓住學生心理,讓學生思維盡快回歸到課堂腦力思考的起跑線上,從而發揮開場白威懾全局的特有魅力。
2、吸引學生注意。教學過程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心理認識過程,需要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像等多種心理活動的參與,而注意力是否集中則是這種認識過程能否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和重要保證。
巧妙地導入新課,可以起到先聲奪人、先聲服人的效果,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一上課就能把興奮點轉移到課堂上來,集中在教學的內容上。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始上課,才能「箭無虛發」,句句入耳,點點入地。教者輕松愉快,聽者心傾神往。
3、激發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會引導學生步入知識的殿堂,收獲豐收的喜悅。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成功的藝術就在於使學生對你所教的東西感到興趣。」精彩的導入會使學生如沐春風,如飲甘露,進入一種美妙的境界。
在導課過程中,教師風趣幽默的講解,富有感情的朗誦、漂亮美觀的板書、瀟灑動人的風姿或一幅美麗的繪畫、一首美妙的樂曲都可以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新課的興趣。
4、溝通師生情感。良好的導課是接通師生信息的電鍵。一上課教師登台亮相後,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抹笑容、一句話語,如果一下子博得學生好感,那便取得了通往學生心靈的通行證,為教學之間的信息交流、情緒反饋打開了通路,鋪平了道路,使教師的講課建築在學生對你的期待、信賴、尊重、理解的基礎上。
朴實親切的導語會在師生之間搭起一座友誼的橋梁,師生的情感會在導課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得到交流和升華。高明的教師總是善於運用獨特的開場白來活躍氣氛以達到師生心理相容的目的。這種良好的教學氛圍,既有利於教師的教,也有利於學生的學。
5、明確教學目的。目的性是人類實踐活動的根本特性之一,教學有無明確的目的和學生是否明確目的是衡量教學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准。有經驗的教師總是在導課過程中讓學生預先明確學習目的。
當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思維處於活躍狀態時,教師就要適時地講明學習的目的和意義,從而激發學習動機,使學生保持旺盛長久的注意力,並自覺地控制和調節自己的學習活動。
❺ 數學教學設計的八個步驟
基本框架是:一、教學目標(細分有三維五維)
二、重點、難點
三、教學准備(教學環境,教具等簡單介紹,也可以不寫)
四、教學設計過程(主要部分)
(1)導入(復習導入,情景導入等)
(2)熱身訓練(主要目的是為本節課教學難點重點做鋪墊,幫助學生提前熟悉本節課所用到的基本數學方法和知識,題目簡單,運算量適合,多為選擇和辨析)
(3)教學展開或者提出主題。(一般是問題的拋出或者例題的開始)
(4)教學重點和難點的分析。新授課力求有梯度,由淺入深,深入淺出,務必給學生足夠時間,理解消化)
(5)針對訓練。
(6)互動環節。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若基礎較好,學生狀態很好,第五步,可以省去,直接進入互動環節,控制好課堂節奏,充分利用課堂上,師生,生生互動優勢,事先設計好各種活動或者任務,展開對本節課教學目標的「狂轟濫炸」,
(7)總結,(方式不拘一格)
(8)達標測試(可以不涉及,也可以出示隨堂作業和課後作業)
(9)總結和作業布置(教師或學生一定要在最後的總結陳詞中,強調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糾正學生在知識和方法上的注意事項,有針對性設計作業,一般有目的的設計三套作業,隨即適時的給出)
五、板書設計(力求簡潔,明了,書寫工整清晰)
六、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