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景物描寫有哪幾種
所謂景物描寫,通常指自然景物描寫,但也包括對社會景物即社會環境的描寫。景物描寫的內容十分廣泛,山川大地,風雷雲電,春夏秋冬,清晨午夜……以及這些事物的交錯組合都構成了景物描寫的對象。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有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彷彿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朱自清《春》)
不難發現,在這段文字中,作者是從這幾個方面來寫春花的:1.從視覺、聽覺、味覺三個角度描繪春花。2.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形象地描述春花的性狀。3.用虛實相生、動靜結合的手法進一步豐富春花圖的內涵。沿著這個思路,我們可以作進一步分析:一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直接觀察,運用視覺、聽覺、味覺等得到的體驗和感悟;二是建立在觀察的基礎上輔之以厚實的語言積累,展開豐富的想像和聯想並恰當運用各種修辭手法的產物;三是從我們觀察的角度和層次出發,在寫作過程中,依照文理和章法的需要表現出來的有序結合,是藝術手法中的亮點。所以,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初步得出結論,要寫好景物,必須指導學生掌握以下方法:
一、抓住景物特徵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時間不同,景物的特徵也不同。宋代詩人楊萬里說得好:「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第三單元的課文,分別寫到一年四季:春天,「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夏天,「山坡上的芊芊細草長成一片密密的厚發,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一堵黛色長城」;秋天,「草野在蟋蟀聲中更廖闊了」;冬天,「有的地方雪厚點兒,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一道白,一道暗黃」。同樣的草木在不同季節展現出迥異的風姿。朱自清寫《春》,先抓住春山、春水和春日的特點,簡筆勾勒,傳神地勾畫出了春景的輪廓。接著濃抹了春草、春花、春風、春雨和迎春圖,而描繪這幾幅圖景時又分別抓住了它們各自不同的特點,細致描繪出春天「新」、「美」、「力」的總體特徵。
抓住景物的特點,是寫好這類文章的前提。要引導學生對景物進行細致觀察,並將觀察所得銘記於心,正所謂「靜觀默察,爛熟於心」。同時也要對景物進行細致的比較。景物的特點是客觀存在的。有些學生描寫的景物,之所以大同小異,甚至雷同,主要原因是對所寫的景物沒有認真細致的觀察,不善於通過比較的方法去發現和抓住事物的特點。而成功的有特點的景物描寫,則都是作者對所寫景物進行了艱苦細致的觀察和反復比較的結果。因此,要求學生在觀察中,要善於抓住不同季節、不同時間、不同地域中景物呈現出的顏色、形態、聲響、氣味等方面特有的變化,這樣,才能抓住景物特徵加以描寫。為此,一要注意不同季節的特徵。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季節的變化會引起景物的變化。每個季節的景物都有各自的特徵;二要注意時間變化的特徵。有的景物在不同的時間往往各有特徵。白晝、夜晚、早晨、黃昏都為景物塗上了不同的色彩;三要注意氣候不同的特徵。同一景物在雨中、風中、霧中、雪中所展現的景觀是不同的,四要注意不同的地理特徵。南方、北方、城市、鄉村、高原、平地,不同的地域,有著各自不同的景物特徵,要體現地方色彩。魯迅指導青年作者時提出:「現在世界環境不同,藝術上也必須有地方色彩,庶不至於千篇一律。」又說:「地方色彩,也能增畫的美和力,自己生長其地,看慣了,或者不覺得什麼,但在別地方的人,卻是特色。」
二、選好描寫角度
描寫景物要選准觀察角度。對於同一個景物,同一景點,由於觀察的角度不同,獲得的對景物的印象也會不同。要選好描寫的角度,就要先確立好觀察角度。要指導學生根據表達的需要運用定點觀察和動點觀察景物的方法,或遠觀、或近覷、或仰視、或俯瞰,觀察和描寫出景物獨特的狀貌風神。
1.定點觀察:即觀察景物的立足點是固定的。所謂立足點,是指人們觀察事物時所站的位置。我們到一個景點去,固定立足點,視線隨身體而旋轉可以上下左右移動,寫景狀物也就有了多個角度:仰視、俯視、環視和遠視,這樣將景物一層層地寫下來,從而把景物寫得層次清楚,鮮明逼真,給讀者以身臨其境的感受。運用定點觀察法描寫景物,要使學生明白:第一,要注意選准立足點,哪裡最能恰當地表現描繪對象,產生最好的藝術效果,就應把立足點選擇在哪裡。第二,要把立足點交代清楚。
2.移步換景:就是立足點隨著行蹤的變化而變化,一邊走一邊看,走到哪兒,看到哪兒,把景物一步步地寫下來。它是定點觀察的連續。學生運用這種方法寫作時,一要注意把立足點的變換交換清楚,如交代不清,就會使讀者如墮霧中;二是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徵進行描寫,不能寫成「流水賬」,一方面,從不同立足點看到的局部景物應各具特色,另一方面,各局部景物合起來又要能反映出描寫對象的總面貌、總特徵,這樣描寫景物才能成功。
『貳』 寫景手法有哪些
1、季節特徵法
採用季節特徵法描寫自然景物,一定要對景物四季不同的特徵進行仔細觀察。描寫時,既要逼真地再現具體的時令特徵,又要表現景物本身的特徵,使時令特徵和景物特徵融為一體。在描寫景物的四季特徵時,不能面面俱到,要做到各有側重。此外,運用季節特徵法描寫景物時,不能變換景物的地點,要對同一地點的不同季節景色描寫。
2、隨時變化法
隨時變化法一般運用於描寫日出、月上、日落、月夕等天空的景色變化,以及描寫刮風、下雨、下雪等氣色變化。採用隨時變化法描寫景物,一定要注意仔細觀察時間的推移過程中,景物所發生的細微變化,這樣才能言之有物。在描寫景物時,要把時間的變化交代清楚,這樣能反映景物變化的時間進程感。其次要把景物在各個時間里自身特徵的變化描寫具體,使讀者好像看到一場景物變化的小電影。
3、日內變化法
同一景物在一天內不同的時刻,景色是不一樣的。採用日內變化法描寫景物,我們必須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去勾畫景物的不同畫面,並做到各有側重,避免畫面相似。不能只改變景物的地點,但是側重點可以變化。這樣,才能做到同中有異。
4、定點換景法
運用定點換景法描寫景物,首先在觀察景物時要注意選擇好觀察點。因為表現同一事物時,立足點不同,觀察的「方位」、「角度」不同,呈現的面貌也各不相同,表達效果大不一樣。其次描寫時要注意把觀察點交代清楚,即使不用文字作專門說明,也應該讓讀者能從描寫中領會到作者觀察的立足點和角度方位。
此外,描寫時要按照一定順序,即由近及遠或由遠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從左到右或從右至左等等。這樣可以把景物寫得層次清楚,鮮明逼真,有立體感,給讀者以如臨其境,如在的感受。
5、定景換點法
同一景物,從不同的位置去看,所呈現的面貌是完全不同的。採用定景換點法描寫景物就是把不同位置觀察到的景物的差異寫出來。採用定景換點法描寫景物首先要把觀察點的變化情況交代清楚,使讀者知道是在什麼地方觀察到的。
其次交代觀察點時要按一定的順序,或由下至上,或由上至下,或由遠及近,或由近及遠,或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此外描寫景物時,注意從不同的側面去反映,使讀者對景物有整體感。
6、移步換景法
移步換景法一般適合於游記或參觀記,描寫景物時,人走景移,隨著觀察點的變換,不斷展現新畫面。採用移步換景法描寫景物時,首先要把觀察點的變換交代清楚。這樣,讀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覽或參觀的路線。
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後所見到的景物具體地展現出來,使讀者看到一幅幅絢麗多彩、內容豐富的生動畫面。要注意圍繞一個中心展示不同的畫面,避免有支離破碎的感覺。其次要進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繪出來,刪去一般性的描寫,避免記流水賬。
7、圍繞中心法
我們描寫景物時,不可能把看到的全部寫下來,而且也不必要全寫。圍繞中心法就是根據文章中心的需要,選擇有關的景物進行描寫。採用圍繞中心描寫景物,首先要確定文章的中心。有了中心,寫景就有了主心骨。中心的確定來自對景物的細致觀察。
通過觀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點,這就是文章中心。中心確定以後,就要對觀察到的景物進行篩選。能表現中心的就要進行細致的描繪。能襯托中心的也要進行必要的描寫。與中心無關的,就略去不寫。
8、分類描寫法
分類描寫是按描寫對象的不同類別,如天地、山川、草木、蟲魚等,或不同方面,如形狀、顏色、聲音等的順序來寫的。因此描寫時,不一定要交代觀察點,也不一定要按時間或空間的順序。
9、借景抒情法
在描寫景物時,要注重自己的情感抒發,沒有情感抒入的景是沒有生命的,只有架子而沒有靈魂的。
『叄』 景物描寫方法都有什麼
1、抓住景物的特點寫。
世界上的景物千姿百態,各有各的特點,這些特點一般是從形狀、顏色、發展、變化方面表現出來的。比如,山泉的水是涓涓細流,小河的水是嘩嘩流淌;大江的水是洶涌澎湃。
湖泊的水是平靜安詳。這里的流、淌、涌、靜,就是他們表現出來的各自的特點。寫景就要抓住景物的特點,細致觀察,細致描繪,寫出這一景物不同於其他景物的獨特景象。
2、寫景要講究順序。
①按時間變化順序寫,是說在不同的時間內,同一景物會出現不同的變化,要求我們按照時間變化的順序,描繪出同一景物的不同畫面。
②按地點變換順序寫,隨著作者的腳步移動和地點變換,多方面、多角度地對一處景物進行描寫。
③按景物變化順序寫。一處景物或某一種景物,它本身就有許多動態的變化。如一場大雨,雨前、雨中和雨後的情景各不相同。
(3)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還有哪些擴展閱讀
方法指導:
1、景中有物——寫什麼景物,將特徵寫具體,有所側重,不可面面俱到。靈活運用一些修辭方法。
2、景中有序——如時間順序、移步換景、由總到分,由面到點,由物到人,由實到虛。
3、景中有變——山水結合、動靜結合、人物結合,花草結合。景中有敘——單一寫景會顯得單調,可適當插入敘事,引文,以深化或豐富景物內容。
4、景中有情——在描寫過程中適當抒情議論,自然流露對自然的熱愛之情。
5、景中有理——通過觀察聯想,感悟景物或景物變化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肆』 寫景作文怎麼寫方法
您好。
寫作文的方法:
第一招,仔細觀察,用心體會
觀察是一切的開始,仔細的觀察能讓自己更加清楚的了解到眼前看到的景物,只有自己看仔細了才能更好的向他人去述說去描繪,盲人畫像終不是可取之法。觀察首先要有一個好的觀察點,就像戰場的觀察哨一般,必須有一個好的觀察點才能更好的觀察戰場,觀景也是如此。這個點可以是固定的,也可是移動的。
另外,需要用心體會所觀景,引景入心,用心去感受看到的,去傾聽萬物的聲音,發散自己的思想,盡情的放飛自我,在自己的心底烙印下獨屬於自己的形象,這樣再能擺脫人雲亦雲,得出自我。
方法很簡單,找一個無人干擾的地方,閉上眼睛,慢慢體會,伸出雙手放開心靈與美景接觸,自然會有一股獨特的想法流淌過心頭。
第二招,層次分明,順序清楚
層次分明,順序清楚就是指在寫作中,對景物的描寫要遵循一定的順序和規律。寫作中的順序有下面幾種:
1.空間順序:上下、前後、左右、遠近等
2.時間順序:按季節或時間變化,如春夏秋冬;七點,九點……
3.地點順序:這個其實也屬於空間順序的一種,但是因為用的比較多,所以單獨出來說明。這就是常用的一步一景法,通過參觀或游覽的路線來寫。
這幾種順序線並不是相互獨立分開的,也是可以交叉使用的,只是在寫作中要確立一個主要的順序線索。如,寫參觀景點,是不是可以用時間順序與地點順序結合起來,這樣的介紹是不是會更加的精準細膩呢?
第三招,抓亮點和特色
寫作最忌沒有亮點和特色,平平淡淡,因為這樣無法對讀者產生吸引,也無法給讀者留下什麼值得回味和期待的。因此,在寫景時,要有一兩個亮點來展現景物的美,或者有特色的部分來代表整體的形象,達到以點帶面,畫龍點睛的效果。如寫一處溶洞的神奇,就寫一個最讓你感覺不可思議的地方,多花筆墨的寫,讓它成為整個文章的亮點,點亮整篇文章的核心。
第四招,融情入景,以景抒情
融入作者感情的文章,往往是最能打動讀者,引起讀者共鳴的文章。景物都是客觀的存在,但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感受。寫景不止要寫出景物的迷人,更要賦予情感,表達出我們對自然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人生的樂觀等,以達到借景抒情。
第五招,語言表達豐富生動
景色如此美麗,令人流連忘返,因而在我們描寫景物時需要多用一些表達技巧,讓文辭更加的優美生動,比如說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這樣才能將美的感受盡大程度的帶給讀者,讓讀者產生共鳴,留下強烈的印象。
希望能夠幫到您,謝謝,望採納。
『伍』 寫景的手法有哪些
正與側的結合、動與靜的結合、聲與色的結合、虛與實的結合、點與面的結合、遠與近的結合、白描手法。
【一】、正與側的結合:
景物描寫可以從正面入手,直接描寫景物的特點,使人一目瞭然;也可以不從正面景物入手,而是從與其有關的側面景物寫起,來揭示該事物的特點,同時還能提供給讀者豐富的想像空間。
【二】、動與靜的結合:
特別注意動態描寫,動靜結合是常用的一種寫景手法。在這手法的運用中,詩人往往獨出心裁,「每著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三】、聲與色的結合:
常涉及到聲音與顏色,這是利用感官多角度寫景,讓讀者如臨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藝術效果。
【四】、虛與實的結合:
「虛」與「實」是兩個極大的概念,具體點說就是無形與有形、抽象與具體,想像回憶與現實。實景是描寫的現實客觀景物,虛景是通過聯想或想像而虛擬的景物,虛實結合更能表達出一種濃溢的情思。
【五】、點與面的結合:
萬事萬物都是彼此相互聯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描寫的景物也一樣,它們總是和周圍的景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六】、遠與近的結合:
看同一景物,觀察者所處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視,仰視,遠眺,近看,視覺形象會呈現千姿百態,變化萬千。從不同角度描寫,會使讀者對所描寫的景物產生更加全面的認識,獲得更完美的感受。
【七】、白描手法:
抓住描寫對象,用准確有力的筆觸,明快簡潔的語言,樸素平易的文字,干凈利素地勾畫出事物的形狀、光暗(聲響)等,以表現作者對事物的感受。
(5)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還有哪些擴展閱讀:
一般我們用移步換景的手法來寫景,這樣可以使景動起來!在寫人敘事為主的記敘文中常常會有景物描寫,這些景物描寫一般用來交代故事發生的背景、時間、地點,起到渲染氣氛、襯託人物、顯示中心的作用。
記敘文中也有一類文章,專門描寫時令節氣、山川湖海、日月星空、陰睛雨雪、花草樹木以及居住環境、風土人情等等。怎樣寫好寫景的記敘文呢?
首先是要抓住景物的特徵。世界上的景物千差萬別,各有姿態,只有抓住所寫景物與眾不同的獨特之處,才能繪出它特殊的形象,寫出它內在的韻味。
寫這一類文章在下筆之前要有明確的寫作目的,由此決定寫景材料的取捨、詳略及順序。比如,同是寫登山,如果是為了表達「只有不畏艱難、勇於攀登,才能達到美好的頂峰」這一文題,文章就應突出山路之險,困難之大,意志之堅及登峰後「一覽眾山小」的豪情。
如果是為了抒發對祖國山川的熱愛之情,則應重點描繪景色之美,抒寫感情之真。對文章中情與景的關系的處理,可以有兩種方法:
一是在寫景的同時敘寫作者的感受,即所謂借景抒情,借景言理;
二是把作者的情思完全融入所描繪的景物中,表面看起來似乎是客觀的寫景,但字里行間蘊含著作者的深情,這叫做寓情於景。
初一課本中所選的日本散文家德富蘆花先生的《晨霜》屬於第一種情況,文中不僅描繪了晨霜清凜、潔凈的特徵,而且在開頭和結尾直接抒發了愛霜之情。朱自清先生的《春》則不同,作者在文中並沒有直抒胸臆,但字里行間處處洋溢著對春天a珍惜春光、積極進取的思想感情。
另外,寫景的記敘文雖然不以寫景為目的,但景必須寫好,這樣,才能使文中的情有所依託,才能為抒情、顯理打好基礎。要寫好景,除了前面提到的抓住特徵之外,還應運用多種描寫方法和修辭手法,使所繪之景具體、真實、生動、形象。
『陸』 景物描寫手法有哪些
1、正面描寫(直接描寫),是對人或環境的直接描述。
2、側面描寫(間接描寫),通過對其他人或環境的描寫,從側面烘托所寫人物、所寫之景從而收到「烘雲托月」的效果。
3、場面描寫,是對許多人參加的大型的社會活動或生活、戰斗、勞動、娛樂的場景的描寫,反映出社會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種側面,反映出宏觀的自然現象。可分為動景、靜景描寫。
4、細節描寫,是指對表現人物和情節發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動作、神情、物件、環境等內在或外在的一些細小環節的細致描寫。
(6)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還有哪些擴展閱讀
景物描寫的對象,概括地說,凡環繞人的但不是對人的描寫,都可以說是景物的描寫。具體地說,可以分為三個方面:風景描寫、風俗描寫和風物描寫。也可以用繪畫用語來表達,那就是:風景畫、風俗畫和風物畫。
風景畫的主要內容是自然風景。廣義的風景畫,包括人工景物,如宮殿、寺廟、園林等。狹義的風景畫,主要是指自然風景,如日、月、星、雲,高山、大漠、潮汐、雷電等。我們這里採用廣義的概念。
風物畫的范圍,似乎更小一些,主要指人工製造的具有特點的景物與器物。較大的如園林,較小的如金石風物描寫,應該有獨具的特點。
風俗畫,也可以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風俗畫,指能反映某一時代、某一地區、某一民族或社會集團的社會生活所特有的風俗人情、社會風貌、生活方式的文學作品。
例如,可以說《紅樓夢》是17世紀中國上層貴族的風俗畫。狹義的風俗畫,指作品中有關地區的獨特的風俗人情、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描寫。這里所說的風俗畫,主要指後者。
『柒』 描寫景物的方法主要有哪四種
移步換景,從遠到近,從整體到局部抓住特點,准確描畫確定觀察點,選擇觀察角度,安排好描寫的順序:
1.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2.運用動靜結合的手法;
3.細描與白描,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結合;
4.運用形象比喻和合理想像。
『捌』 描寫景物的方法有哪些
描寫景物的方法指導:
(1)景中有物——寫什麼景物,將特徵寫具體,有所側重,不可面面俱到。靈活運用一些修辭方法。
(2)景中有序——如時間順序、移步換景、由總到分,由面到點,由物到人,由實到虛。
(3)景中有變——山水結合、動靜結合、人物結合,花草結合。景中有敘——單一寫景會顯得單調,可適當插入敘事,引文,以深化或豐富景物內容。
(4)景中有情——在描寫過程中適當抒情議論,自然流露對自然的熱愛之情。
(5)景中有理——通過觀察聯想,感悟景物或景物變化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8)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還有哪些擴展閱讀:
景物描寫的作用:
一、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場景,揭示作品的時代背景。
二、渲染環境氣氛,烘託人物心情。
三、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周圍的環境,能夠展示一個人的身份、氣質、個性等。
四、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作品中描寫景物,作者往往是為了抒發自己的感情。
五、奠定感情基調,為下文打鋪墊。
六、醞釀詩情畫意,深化作品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