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雨林的資料
熱帶雨林嗎?
熱帶雨林
熱帶雨林(tropical rain forest)分布於赤道及其兩側的濕潤區域中,常綠的、具濕生特性、高逾30米的喬木,富有粗莖的藤本以及有木本和草本附生植物的雨林。這些地區終年高溫多雨,年平均氣溫26℃以上,月均溫多高於20℃,年降水2500~4500毫米,全年分布均勻,無明顯旱季。植物種類多,高大喬木占優勢,群落結構復雜,林木分層多。高大喬木常有板狀根,此外,氣生根、支持根和老莖開花現象也普遍。常綠大型羽狀復葉上多具滴水葉尖。攀援植物,尤其是木質大藤本多,附生植物豐富,林下有木本蕨類和大葉草本植物。動物種類繁多,代表動物有猩猩、長臂猿、樹鼩、犀牛、象、貘、豪豬等。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在南美亞馬孫盆地、非洲剛果盆地和東南亞一些島嶼,我國的西雙版納、台灣南部和海南島南部也有分布。生物的多樣性極高,生物資源十分豐富。在維持大氣氧和二氧化碳平衡中起著重大作用。
熱帶雨林
「這片大地是大自然為自己造就的廣袤、天生、凌亂而茂盛的溫室。」這是查理·達爾文在150多年前首次看到熱帶雨林時說的。他不無貶義地談到,這真叫人受不了,無非是生命在狂舞罷了。熱帶雨林有美不勝收的景色,聲音和氣味幾乎無窮無盡,探索熱帶雨林宛如到了一個陌生、神秘莫測的星球。
幾乎所有的熱帶雨林都位於赤道兩側,北到北回歸線,南到南回歸線。這條赤道帶,像一條很寬大的腰帶一樣扎在地球的大肚子上。在赤道帶內,雨林十分茂盛,每個森林都是一個伊甸園。它們是世界上的叢林。南美洲誇口巴西和其他幾個鄰國的亞馬遜叢林是世界上最大的伊甸園,這個面積與澳大利亞相同的區域以蜿蜒流經其間的最大的河流亞馬遜河命名。這條長4000英里的亞馬遜河,寬闊而洶涌,其入海口是大西洋。在這片汪洋大海上航行100英里仍能舀到一杯淡水。地球上流動的淡水有六分之一從廣袤的亞馬遜河流向海洋。
其他雨林分布在中美州、南亞、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非洲中部(主要是扎伊爾)。美國的夏威夷、波多黎各和維爾京群島也有少量雨林。圖1為世界主要熱帶雨林分布圖。
盡管雨林大多位於赤道,但大都千差萬別。科學家認為有40多種不同的雨林,這些雨林都有自身的動、植物群。熱帶雨林大致上分為熱帶干林、熱帶濕林和真正的熱帶雨林三類。本文主要談及最常見的熱帶雨林,它離赤道最近,緯度最低。它們是世界上最濕的陸地,每年被400英寸的雨水浸泡著,而紐約的降雨量為43英寸,舊金山為20英寸。熱帶雨林的平均溫度為80°F,溫度變化不大。
生命在這個又熱又潮的環境中繁衍,熱帶雨林已成為地球上最復雜和生物種類最多的環境。它們僅佔地球陸地總面積的7%,但擁有地球動植物物種的90%。理應將熱帶雨林稱為「世界上生命力最強的地方」。
雨林的生物多樣性
美國大陸本土最茂密的森林中最多有25種不同的樹種。而婆羅洲的熱帶雨林一處就有2500種不同的樹種。在巴西亞馬遜河流域面積為2.5英畝的范圍內,就有450種樹。矗立在雨林中的最高的樹有200英尺高。這些巨樹為突生進化樹種,其樹頂枝葉繁茂,矗立在樹冠層濃密的葉子之上。
雨林的樹冠層由矗立在地面上100英尺到120英尺高的大片樹冠組成。雨林中約有三分之二的動植物群在樹冠層上生活和棲息,這里展現了自然界最壯觀的景象,在樹中寄生,又不傷害樹的附生植物多達2萬種,這些附生植物將樹冠層蓋住,活像蔚為壯觀的空中植物園。附生植物的根部自由懸垂,從空氣或樹乾和樹枝縫隙處堆集的腐質中吸取水分和營養。
蘭花是迄今人們最熟悉又是最美的附生植物。世界上大部分蘭花都在熱帶雨林中。數百萬年以來,它們和動物一起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有一種蘭花物種開的花模仿一種特殊的雌性昆蟲的一般體形,在不知不覺中與單型世代雄性植物接觸而完成授粉。
鳳梨科植物是另一種附生植物。其親緣植物能在葉子的基部獲取雨水。這些滯留的雨水就生成昆蟲和有毒箭蛙等小型兩棲動物賴以生存的微型生態系統。有毒箭蛙膚色艷麗有劇毒,森林獵人用其製取劇毒的毒箭和吹矢槍的毒鏢。伏都教的醫生發現這種毒素可使人變傻。
雨林的樹冠層上有很多野生飛行微生物。世界上有一半的鳥類(約上千種),在亞馬遜雨林中生存。它們不知疲倦地在花叢間飛舞。小蜂雀細長的嘴是重要的授粉工具。它們的翅膀每秒鍾拍打50到80下,速度極快;如果人要達到這樣的速度,每天要消耗的能量相當於130個麵包的卡路里。
毛色艷麗的鸚鵡、金剛鸚鵡、巨嘴鳥和天堂鳥把樹冠層裝飾得像無價的珠寶。它們響亮和呱呱的叫聲是雨林中熟悉的聲響。鷹和隼在樹冠層的棲枝上稱王稱霸,它們會突然俯沖下來,殺死那些行動緩慢不能躲開其襲擊的動物。它們在森林食物鏈中高居首位。
在熱帶雨林棲息的大量蝙蝠也是一種很特殊的動物。它們是唯一能飛行的真正的哺乳動物,雨林中有1000多種蝙蝠物種。在一些地區,約一半以上的哺乳動物是蝙蝠。它們的生物量比其他所有哺乳動物的總和還大。
蝙蝠的大小各異,小的有專吃昆蟲的小蝙蝠,大的有食水果的翼展達6英尺的「飛行狐狸」。吸血蝠共有3種,它們用剃刀一樣鋒利的三角形前牙將獵物切成片。蝙蝠的唾液中有一種麻醉劑使獵物在整個過程中沒有痛苦,同時有一種凝血劑確保蝙蝠所需營養成分不流失。
蝙蝠像昆蟲和鳥類一樣是雨林植物的重要授粉動物,它在播種中亦起了很大作用。蝙蝠吞食水果後,在飛翔過程中將種子傳播到熱帶雨林各處。據估計在熱帶雨林中,通過蝙蝠播種的種子達到95%。
在樹冠層下,灌林、藤蔓植物與小樹爭奪空間和透過厚厚植被漏出的有限光線。這些數量少一些的植物群形成了下層林木,由高度在雨林區上空50英尺到80英尺之間葉子茂盛的成片枝條組成。
下層林木和樹冠層一樣與生物共生存。匯集著世界大部分猴和猿等靈長目動物在其間盪來盪去,上下攀援。毛猴、蛛猴和發出尖聲的吼猴在中美和南美的叢林中比比皆是。西半球靈長目動物的共同特點是有一條能盤卷纏住樹枝的尾巴,已演化成適應樹上生活的第五肢。東半球(亞洲和非洲)的猴子都沒有這種尾巴。
非洲雨林中到處可見黑猩猩。黑猩猩與大猩猩、長臂猿和猩猩一樣,屬於猿而不是猴子,因此沒有尾巴,它們在雨林地面捕食時,和在樹冠層上攀援時一樣靈活。最大的猿類大猩猩也是非洲雨林的生物。由於體大,成年的大猩猩很少在樹上攀援。
中美洲和南美洲雨林中最常見的大型哺乳動物是懶猴。它們的奇特之處是能從樹枝上倒掛下來,它們彎曲的長爪子像肉鉤。懶猴的吃、睡、交配甚至生育都採取這種姿勢。它們的皮毛上麇集著大量的海藻,給懶猴披上了一層淡綠的保護色。和其他哺乳動物的區別是,懶猴的體溫隨溫度的改變而變化,因此,在樹冠層任何露出縫隙的地方,都能看到懶猴倒掛著沐浴在陽光下。
在亞馬遜熱帶雨林四處覓食的美洲虎是美洲叢林中真正的獸王。美洲虎是繼獅子和老虎之後的第三大貓科動物。它在樹冠層到地面整個森林稱王稱霸,攻擊弱小、動作緩慢的動物。它在食物鏈中高居首位,自然界不存在以它為生的動物。
雨林中沒有空著的生態龕,也出現了一些極為奇特的動物。阿諾德·紐曼對熱帶雨林的一些動物作了如下描述:
這里展開的各種生物就像是一份不可思議的產品目錄。草像竹子那樣能長到100英尺高,每天能長36英寸;樹身達145英尺的「玫瑰」;雛菊和紫羅蘭有蘋果樹那麼大;蕨類高60英尺,其中一些屬於最堅硬的木材;長37.5英尺能收縮的蛇;睡蓮的浮葉的直徑為5英尺,能夠撐得住一個小孩的重量……大花草堪稱世界上花中之王,其直徑為38英寸,重38磅,蜜腺中所含液體達數加侖;翼展為12英寸的蛾和體重達100磅,大到能吞食老鼠和嚙齒動物的青蛙。
這里確實奇特,而奇怪的事物往往很危險。在氣勢磅礴的亞馬遜河的回水和很多支流中,到處潛伏著美洲鱷魚。水虎魚群露出鋒利的牙齒在幾分鍾內就能將200磅重的動物撕碎。捕食所有水中動物的魔鬼是一種細尖如刺的長2英寸的可怕的寄生鯰。它聞到尿味後,進入被捕食對象的外生殖器的尿道口。它們能通過尿道,進入膀胱中生存,只有通過外科手術才能將其去除。它們讓病人遭受極大的折磨。亞馬遜部落的許多男性通常將生殖器尿道口的包皮束結扎,以免受到寄生鯰的侵害。
熱帶雨林中普通的螞蟻也長得很大。最大的螞蟻是非洲矛蟻和南美行軍蟻。成群的數十萬只這種一英寸長或更長些的螞蟻在通過叢林時,會毀掉沿途的一切。馬、牛被活生生地吃掉,一切生命都無法倖免。
矛蟻、水虎魚和劇毒的樹蛇也在樹冠層上活動,奇怪的是它們都不是熱帶雨林中最毒的動物,最毒的動物要數一種很小不起眼的蚊子。雌蟻的叮咬可傳播瘧疾病原體(這種病堪稱世界疾病殺手之最)。蚊子還傳播導致象皮病的小絲蟲。這種病因患者的腿中聚集大量絲蟲,脹得和象腿一樣而得名。一旦患者的外生殖器受感染,要將睾丸放進小推車方可走路。
雨林的毀滅--世界性災難
劉易斯·斯科特的《雨林》一書列出的數字表明,雨林以每分鍾67英畝(相當於一個足球場)的速度遭到徹底毀滅。每年有一個紐約州大小的雨林永遠消失。斯科特警告說,「如果雨林按照這種速度減少,到本世紀末,大部分雨林都將消失。」
雨林的消失,意味著人類將永久喪失一大批物種。物種將瀕臨滅絕。很多物種現在就遭到危險。橙色皮毛的猩猩(因其臉像人臉,被稱為「森林老人」)過去在亞洲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由於其棲息地遭到極大破壞,這種在樹上生活的唯一的一種大猩猩越來越少,只能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和婆羅洲找到。
到底有多少其他動植物已滅絕或瀕臨滅絕?無人知曉,也根本無法知道。地球上人們尚未發現的生物還有95%,它們的情況又如何呢?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150萬種不同物種的生物,其中一半是昆蟲。然而昆蟲共有1000萬種乃至一億種,而且大部分在熱帶雨林生活。
紐曼在《熱帶雨林》一書中寫下一段有趣的觀察結果:我們能很精確地測出從地球到月球的距離(誤差不超過0.25英寸),但是我們能識別的在地球上棲息的生物不到6%。依筆者看,讀者並不知道熱帶雨林有哪些生物,也就不介意這些生物的生死。但我們都清楚地知道聽任熱帶雨林消失意味著人類會失去許多:
·有四分之一的葯物源於熱帶雨林的動植物。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已查明有3000種植物有抗癌功能。其中70%在熱帶雨林生長。玫瑰色的長春花可用於製作治療兒童白血病和何傑金氏症的幾種葯物。用熱帶金雞納樹樹皮製成的奎寧是治療瘧疾的神奇葯物。斯奎布氏葯劑是利用巴西響尾蛇科毒蛇的毒汁製取的治療高血壓的葯劑。
·至少有2500種潛在的新水果和蔬菜生長在世界各地的熱帶雨林中。從雨林中得到的經過馴化的動物與歸化的植物中獲得的基因能用來改良土生的牲畜,所有家雞都是亞洲叢林禽類4種物種的後代。我們80%以上的食物包括咖啡、可可都來自雨林。
·雨林還向人類提供了輪胎用的橡膠,口香糖、油漆和化妝品所用的樹膠和橄欖油。雨林中有一種特殊的樹提供了高爾夫球所用的堅硬的乳膠。從巴西的苦配巴樹可以直接導出柴油。巴西有20%的柴油由這種樹提供。此種現象的發現者梅爾文·卡爾文因而獲得了諾貝爾獎金。
為何要摧毀如此珍貴的資源呢?有一定的原因。伐木公司砍伐大量樹木,將硬木木材運往各國銷售。順便說一下,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木材進口國,每年用木材生產大量的一次性木筷子,建造1.1萬間住宅。
在雨林區,砍掉樹木、興建牧場的做法也很普遍。然而這種做法的效率極低。據估計,需毀掉67平方英尺的巴西雨林方可換得0.25磅漢堡包。人們都不會想到,雨林的土壤居然又薄又脆弱,幾場大雨可沖走所有的表土。用不了幾年時間牧場主就得放棄原來的牧場,去尋找新牧場。
許多熱帶雨林在這樣的「刀耕火種」中被濫砍濫伐而變為農場。人們將樹砍倒焚燒,灰燼增加了土壤極需的營養。然而,農場的命運和牧場的一樣,表土很快被沖走,農場不得不被放棄。人們毀掉大量的森林而種植非法走私毒品所用的古柯。1988年哥倫比亞的商品出口額中、可卡因居第一,出口額為40億美元。咖啡位居第二,出口額為15億美元。
砍伐和焚燒熱帶雨林遠不止毀滅無數的動植物物種。地球上生命多樣性的毀滅意味著破壞人們賴以生存的大氣。這是一種連鎖反應。
綠色植物和海藻是一種特殊的生物。它們吸入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與從土壤(或海洋)中吸取的水混合,形成一種單糖、葡萄糖和氧氣。這種奇妙的變化通過植物中的綠色素(葉綠素吸收日光進行化學反應,即光合作用)完成。
樹木將從空氣中攝取的二氧化碳以葡萄糖的形式保存起來,能有效地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熱帶雨林的樹木生長很快,對促進光合作用起著重要作用。這些林木每年從空中攝取上百萬噸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一種溫室氣體,而工業和汽車尾氣的污染也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因而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極為必要。溫室氣體吸收地球表面反射的熱量,不讓熱量漏失。結果物體升溫,這就是所謂的「地球變熱」。
在利用「刀耕火種」毀林興建的農場中,「刀耕火種」確實造成雙重後果。首先,砍伐林木,減少了光合作用最終造成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也會減少大氣中生命必不可少的氧氣含量。光合作用對氧氣循環極為重要,確保大氣中不缺乏氧氣)。其次,放火毀林,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環境進一步惡化。最終只能是帶來災難性的氣候變化,冰川溶解,洪水泛濫。這不是一般性災難,會造成更多的動植物死亡。
地球在過去的5億年的歲月中,已經歷過5次大規模的滅絕。最近的一次大約在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恐龍滅絕。但這不是最嚴重的一次。最慘重的損失是大約在2.45億年前二疊紀,那時生命大規模滅絕,77%到96%的海洋動物物種消失,地面的生物也大量滅絕。
如果將雨林完全毀掉,到下世紀中葉,人類顯然很可能經歷第6次大規模滅絕。和以前所發生的災難一樣,生命將再次受到嚴峻的考驗。但我們已經永遠失去了舌頭長8英寸,可從特殊品種的蘭花中攝取液汁的達爾文蛾,以及身體幾乎透明和骨頭為綠色的草蛙。
偉大的自然主義者探索家查里斯·威廉·畢比曾意味深長地談到:「如果某種生物的最後一個個體停止呼吸,只有在出現新天體或地球重新恢復生機之後,才能再次見到這種個體。」
㈡ 春雨樹養殖方法
春雨樹為直立性,呈木質化,生有很多氣生根;植株高大,可 達1.5米以上。葉為簇生型,著生於莖端;葉為廣心臟形,全葉 羽狀深裂似手掌狀,長達60厘米、寬40厘米,革質,濃綠色有 光澤;葉柄堅挺而細長,可達80-100厘米。
春雨樹原產南美巴西的熱帶雨林中,在林中附生在大樹上,其 褐色的氣生根從空中垂至地面或著生在樹幹上。其性喜高溫多濕 的環境,耐陰而怕強光直射。生長適溫為15-28℃,耐寒力稍強, 越冬溫度為2℃左右。
春雨樹可用分株和播種繁殖。生長旺盛的植株可在基部萌生分 澳,待小芽長大並出現不定根時將其分割下來,另行盆栽;或將 莖上半部切下,留下的基部莖可萌發數個腋芽,用於繁殖。大量 育苗時多用種子播種繁殖。種子用淺盆播種,土壤可用消毒過的 疏鬆砂質腐葉土,播後保持濕潤。在溫度25℃左有時約經兩周即 可發芽。當苗高達凹厘米時可分盆種植。
春雨樹盆栽可用腐葉土或泥炭土、園土和河沙等量混合作為基 質。春季換盆時應施足基肥。它生長強健,栽培容易。生長期宜 給子充分的澆水或從葉面噴澆,每月施一次肥料,使其生長旺盛; 冬季可適當減少澆水量,並且少施肥或不施肥。
它對光線要求不 嚴,除了極微弱光線的環境外,在其它光線下一般均生長良好,特 別適合於室內栽培;但夏秋季要避免強光直射,以免灼傷葉片。春雨樹極少發生病蟲害,偶有發生紅蜘蛛或介殼蟲,可噴葯防治。
春雨樹葉片巨大,呈粗大的羽狀深裂,濃綠色,且富有光澤,葉 柄長而粗壯,氣生根極發達而被垂,株形優美,整個觀賞效果好; 問時它又耐陰,是極好的室內喜陰觀葉植物。它適於布置賓館的 大廳、室內花園、辦公室及家庭的客廳、書房等處。在光線較強 的室內可以放置數月之久,植株生長不會受太大影響;在較陰暗 的房間中也可以觀賞2-3周。它也常作大型盆栽,陳設於廳堂中 顯得十分壯觀。
盆、土:可選用泥盆栽植,外可罩其他盆,這樣既美觀又透氣。由於春芋喜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因此,家庭栽培可用腐葉土、泥炭土、園土等加少量河沙混合配製而成。視植株長勢,2 年左右於春季換盆1次。
光、溫:春芋喜溫,耐陰,不耐寒,忌強光直曬。炎熱的夏季應放在背陰處養護。冬季,可放於陽光充足處。其生長適溫18℃至25℃,越冬溫度大於8℃為宜。
水、肥:春芋性喜濕潤環境,平時可澆些淘米水,生長期注意保持盆土濕潤。夏季里,每天可向葉片或花盆四周噴水,保持清新濕潤的小氣候。冬季,氣溫逐漸降低,應減少澆水次數。春芋雖喜溫暖潮濕,但對北方冬季室內乾燥的環境卻有著較強的適應能力。上盆或換盆時,盆底部墊一些蹄角片或油渣作底肥,以後每月可施1次液肥(如稀薄餅肥水等)。冬季,少施或停止施肥。
繁殖:家庭栽培,常用分株法。待其基部萌生的分櫱長大出現不定根時,結合換盆可將其分割下來另行栽植。也可於春季將其莖頂端切去,促發腋芽,作為繁殖材料。採用此法,繁殖系數較高。
㈢ 東南亞農作物什麼時間種植什麼時間收割
那要看什麼植物了,小麥是深秋種的,第2年春天收割,油菜也是
大部分植物都是3月份種,夏天到秋天收
一、植物怎麼種
植物種植步驟包括挖坑、放苗、填土、澆水。其中,挖坑的時候,需要根據植物大小,然後確定坑的大小,確保植物的根部能被坑容下。挖坑工具用鐵杴就行,盡可能選擇土壤厚的地方,然後控制好坑的距離,注意不要過密。
二、怎樣才能把植物種好?
首先了解與植物密切相關的五大要素包括光照、溫度、空氣、水分、土壤、肥料。
每個品種的植物所需要的五大要素都不盡相同,想養好它們就先了解它們所需要的這五大要素就好了。
第一,了解植物的真正原始生存的環境。
網路非常發達,動動手指就能搜到植物的信息,原產地就是它們的老家。比如說仙人球金琥,原產墨西哥中部乾燥,炎熱的熱帶沙漠地區。它是來自沙漠的朋友,大家可以想的到它的習性,喜光耐熱耐旱對不對?養它的時候就要照顧它的喜好,多給陽光少澆水。再比如說蝴蝶蘭,原產於亞熱帶雨林地區;老家熱帶雨林地區的,它的習性必定是喜歡高溫高濕環境,根據這些常識都能判斷它們的喜好,這是基礎的了解,有了這個基礎就成功了一半咯。
第二,模擬它們原始生存環境,提供它們需要的生存條件。
了解原產地之後,還要通過五大要素"光照;溫度;空氣;水分;土壤;肥料"來了解它們的生存環境,再提供它們需要的生存條件。類似我們認識新朋友也隨口問問老家哪的呀?南方人還是北方人?喜歡吃辣還是清淡的?大概就這個意思吧。
第三,根據已有室內環境的條件,選擇合適的植物品種。
最後就是了解自己能提供的環境條件,再選植物。不要根據個人喜好挑植物,什麼好看都往家裡搬,很多養不好花的朋友,一大半都是沒有選對合適自己家環境的植物品種。
㈤ 地理,熱帶雨林
熱帶雨林主要的作用在於它包含的動植物種類豐富,可以代謝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等,保證整個地球生物圈的物質循環和平衡。
熱帶雨林蘊育著豐富的生物資源,但世界上熱帶雨林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熱帶地區高溫多雨,有機物質分解快,物質循環強烈,植被一旦被破壞後,極易引起水土流失,導致環境退化。因此,保護熱帶雨林是當前全世界最為關心的問題。
熱帶雨林中生物資源極為豐富,如三葉橡膠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橡膠植物,可可、金雞納等是非常珍貴熱帶雨林的經濟植物,還有眾多物種的經濟價值有待開發。開墾後可種植巴西橡膠、油棕、咖啡、劍麻等熱帶作物。但應注意的是,在高溫多雨條件下,有機物質分解快,物質循環強烈,而且生物種群大多是K-對策,這樣,一旦植被破壞後,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導致環境退化,而且在短時間內不易恢復。因此熱帶雨林的保護是當前全世界關心的重大問題,它對全球的生態效應都有重大影響,例如對大氣中和濃度平衡的維持具有重大意義。
㈥ 雨林的雨林類型
次生林是指天然地或人為地遭受過一定程度上的破壞的一種森林類型。次生林的形成有很多方式,從經過選擇性的採伐促使退化林的恢復到恢復刀耕火種農業為林的土地面積等等。通常次生林(取決它的退化水平)有著欠發達的冠層結構,樹木較小,而且種類也較少。由於缺少發達的冠層,到達地面的光照較多,地面植被比較茂盛。用「叢林」來形容次生林稠密的地表再合適不過,一些濕熱帶森林當季節變化時地表植被也很發達,用「叢林」描述也很形象。 洪泛森林是雨林的一種,經常在洪水季節被長時間的淹沒(有時被人認為是永久淹沒的雨林)。這種類型最有名的森林在亞馬遜流域,在那裡它們佔到總雨林面積的2%。洪泛森林的樹木要比其他沒有被淹沒森林的樹木短,原因是由於其濕潤的不穩定性,排水不良的土壤(因此它有時被稱作「沼澤森林」)。
許多洪泛森林的樹種有著較高的樹根如同拱柱一樣支撐著它的結構。洪泛森林被洪水淹沒(一年中有4-10個月),它的洪期時可以預測的。魚類在這種森林的種子傳播方面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是雨林的一種,它經常在洪水季節被長時間的淹沒(有時被人認為是永久淹沒的雨林)。 全稱「陸地菲爾梅森林」,按其英文名稱「Terra Firme」字面意思解釋就是「穩固的陸地」,也就是指雨林沒有被洪水淹沒。這種森林樹木與洪泛森林和泛濫平原森林的相比,明顯的要高很多,而且種類多種多樣(在有的地區一公頃有400種).它建立在排水比較好而且較乾的土壤上,它的特殊物種有巴西的堅果樹,橡膠樹,和許多熱帶的硬木樹種。
㈦ 迷你世界什麼時候更新雨林
迷你世界更新雨林地形2021最新版
更新時間:2021/01/11
在新版本中將會增加全新的地形:雨林地形,雨林地形不僅崎嶇不平,還生長著許多雨林喬木,茂密的植物構建出了一片廣闊的雨林,裡面還將有多種新植物登場。
首先是雨林喬木,雨林喬木有著粗壯的樹乾和茂密的樹葉,還可以生長得很高,並且雨林喬木還會從樹葉上生長樹藤。
我們使用伐木工具擼倒雨林喬木就可得到喬木塊,同樣雨林喬木塊也可以用來製作木板、木棍等工具。並且我們以後的建築又會多出一些材料和新元素了。
除了以上的用途,雨林喬木上會結出果實,像松樹上的松果一樣我們可以收獲喬木果實。吃下喬木果實可以獲得跳躍增高的狀態,便於我們在崎嶇的雨林中移動。
此外還有另一種新植物:香蕉樹。和現實生活中一樣種植香蕉樹可以收獲香蕉,我們需要通過破壞香蕉樹葉來獲得香蕉樹的小樹苗,然後種植在土坑裡。長大後香蕉樹就會結出香蕉果實了,點擊樹上的香蕉即可得到果實。香蕉同樣可以直接食用,補充飢餓度。當然也可以用來馴服新生物猴子,還有其他的用途哦。
㈧ 火龍果原產美洲熱帶雨林,火龍果北方地區栽培要注意什麼
一、類別和基本特徵
按果皮顏色可分為紅皮白肉、紅皮紅肉、黃皮白肉(無刺黃、燕窩果)三種。目前生產中栽培的主要品種是紅皮紅肉。火龍果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5-35℃,低於5℃會造成嚴重的傷害,因此要求在最低溫度低於10℃的地區進行地膜栽培;最佳光照為8000LX,低於2500LX會影響生長。土壤持水量60%-80%最好。土壤的酸鹼度應為中性或微酸性(pH6.0-7.5),土壤的滲透性應良好。過多的粘性土壤會導致根系生長不良。
(3)根結線蟲
20%噻唑磷3000倍液+80%乙蒜素800倍液+眉佳獎金1000倍液。
(4)甜菜夜蛾幼蟲
晚上7: 00和8: 00噴灑300ITU/mg球形芽孢桿菌,白天躲在地下,晚上出來,公園放捕蟲器效果也不錯。
(5)蛞蝓/蝸牛
晚上七八點噴四乙醛,鼻涕蟲一定要噴四乙醛,顆粒不好用。選擇在雨後和晚上7、8點蝸牛出來活動的時候噴灑四乙醛,或者把四乙醛顆粒放在地面或火龍果樹枝頂上控制蝸牛。如果花園里有一些鴨子,控制蝸牛的效果是好的。
㈨ 沉香樹一般生長在哪裡
香的產地介紹,沉香樹一般生長在哪裡?看完讓你更加了解沉香。
世界上大約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還少量生長著或曾經生長過沉香樹,大致分布在印度、柬埔寨、緬甸、泰國、寮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中國等國家;而中國產沉香的地方則有海南、廣東、廣西、雲南省及香港、台灣等地區。「我去年專程去過海南,考察了原始狀態下的山林,在當地專家的幫助下,見識了一片罕見的沉香林,非常難得。」施正東說,沉香樹對生長環境要求苛刻。因其屬於瑞香科沉香屬類香樹株植,常年氣溫需在19℃到34℃之間,它要求有充足的光照,但又不能長時間在陽光直射下生長,適合裹夾在其他樹木中間生存,還需濕度大、水分足的微酸性土壤條件。
沉香的各個不同品種的香樹分布在各個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它們雖同宗同祖,但又因生長環境的不同而各不相同,生長在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尼的沉香俗稱「星洲沉」;生長在越南、寮國一帶的稱之為「奇楠沉」;而生長在我國海南、廣東的沉香則被稱為「白木香」和「女兒香」。這「女兒香」還有一段故事,相傳古代的東莞曾是大量出產沉香的地方,那時還沒有香水,當地的姑娘們便佩掛一片上好的沉香,藏在懷中,漸漸地,因這種風俗沉香又被稱為「女兒香」了
1種植要求
整地:在山嶺種植的,在種植前首先要燒山或煉山,清除山上雜草、雜木,實行穴狀種植,有條件的地方開成梯田或帶狀種植更好。株行距2m×2m,667m2地約種植160株。如果是肥水條件較好的地方,種植密度可適當小些,株行距2m×3m,667m2約種植110株;如果是肥水條件差點的地方,種植密度適當密些,株行距1.5m×2m,667m2種植約220株。種植穴規格為長×寬×高=40cm×40cm×30cm,當然山嶺種植人工大,難度高,為了省時省力,也可以挖免施基肥的更小的種植穴,能容得下苗蔸即可。
2.種植時間和種植方法
(1)種植時間:最好在農歷2~3月,因為此時天氣逐漸轉暖,氣溫還不算高,雨水逐漸增多,這時侯種植苗木容易成活。
(2)種植方法:現在苗圃育的沉香樹木苗一般都帶有營養杯袋,這類苗木種植前去掉營養杯袋。如果是沒有營養杯袋的木苗在種植前要剪去大部分的葉片,僅留少部分葉子隨苗木種植。因為山嶺種植施放農家肥花費太多人力物力,可以不施農家肥作基肥,提倡用氮磷鉀復合肥作基肥。填土回泥時,每個種植穴用15kg氮磷鉀復合肥伴隨少量種植穴表土混合,回填在種植穴最下面,再繼續回填表土,最後回填底土。要特別避免復合肥料直接與根系接觸,復合肥料與表土的混合土要與根系保持在15~20cm距離,才能避免復合肥料燒壞燒傷根系,種植苗木時要扶正種植,使根系自然伸展,根頸與地面相平,適當壓緊表土,整個回填土略高於根頸3cm。在種植時提倡購買大營養杯袋木苗種植,比如苗木樹高在1m以上的大營養杯袋種植更容易生長。
2.種植後的管理
(1)施肥:沉香樹幼苗生長緩慢,需要充足營養才能促其快速生長。在種植後的3~5年,每年施2次翠姆氮磷鉀復合肥,在每年的農歷2~3月和6~7月份施,可以分東南西北4個方向輪流施。施肥與樹木距離非常重要,施得太遠,苗木吸收不到肥料養分;施得太近,又容易造成肥料燒根,原則上在樹冠滴水線內側較好。隨著樹木的長大,施肥量也逐年增多,每株樹第1年每次施10kg氮磷鉀復合肥,第2年及以後每年每次比上年多施50g氮磷鉀復合肥。根據測量,在2014年4月份種植的樹高在1m以上的沉香樹苗木,在2016年7月份地面直徑普遍達到:6cm,胸徑達到4cm,樹高達到3.5m。
(2)除草和培土:用鏟和鋤頭等農具除草的,每年要除3~4次草;用除草劑除草的,每年要除1~2次,用除草劑除草要盡量避免除草劑的混合水劑與沉香樹的葉片和枝葉接觸,防止傷害枝葉。沉香樹種植後,由於日久月累,雨水沖刷,加上根系逐漸增多,有可能表土露根,這時要結合施肥適當回泥培土。
(3)病蟲害防治:根據觀察沉香樹病害很少,危害不大,主要是蟲害。一般的蟲害用普通性農葯殺蟲劑噴殺即可,如敵百蟲、樂果水、愛諾三號。如果是像春蠶似的軟蟲,最好用愛諾三號農葯防治,效果很好。
(4)修剪:沉香樹是以主幹結香為主的樹木,所以要促進主幹生長,在適當的時候剪除過多的分枝、側枝,要及時清理沒用的乾枯枝、病蟲枝,使主幹吸收更多的營養和水分,生長得更高。
另外,沉香用途廣泛,經濟價值高。由於人們大量採挖珍貴沉香,沉香樹始林遭到嚴重破壞,加上天然林更新能力弱,現廣東省內僅存零星散生的殘存植株,全國野生資源已近枯竭。沉香樹被國家列為珍稀瀕危二級保護植物。人工種植林罕有,國產沉香產量嚴重不足,市場需求不斷擴大,供需矛盾突出。
㈩ 芒果樹種植與養護方法,你了解多少
芒果樹最佳種植時間最好是在每年春秋兩季,具體是春季3-5月和秋季9-11月種植最好,因為此時氣溫比較溫暖,十分適宜植株生長。當種植到土壤里後能夠快速進行生長,且成活率比較高。准備好花盆和盆土,在花盆選擇上最好是以透氣性佳為主,這樣利於生長出小芽來。在盆土選擇上,可以根據生長習性來判斷,最好是以疏鬆透氣、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土壤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