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魚類繁殖方法
魚類一般為雌雄異體,生殖腺通常成對。軟骨魚類一般為體內受精,行卵胎生、胎生或卵生,多數硬骨魚為體外受精。所產之卵淡水魚為沉性或浮性,海水魚均為浮性。
魚類的性成熟與種類、營養、水溫、光照等有很大關系,並由促性腺激素調節。受精卵經一定時間後孵化,仔魚脫膜而出。魚的一生分為胚胎期、仔魚期、未成熟期與成魚期。其中仔魚期死亡率最高。
魚類受精和發育的方式有以下四種:
1、體外受精,體外發育。
2、體外受精,體內發育。
3、體內受精,體外發育。卵未產出前,雄魚通過特殊的交接器官。如鰭腳、短管等,使精液流入雌魚生殖孔內,卵在體內受精後不久,卵成熟後,排出體外發育。
4、體內受精,體內發育。
(1)魚的繁衍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魚類的特徵
1、感覺
器官魚類的感覺器官有嗅覺、視覺、聽覺、味覺以及水生脊椎動物特有的側線器官。某些魚類還能感覺到磁場,從而判定方向。
2、腦垂體
位於間腦腹面,由漏斗柄連於第三腦室(間腦室)的底部。硬骨魚類的腦垂體由前葉、間葉、過渡葉及神經部組成,前三部分稱為腺垂體或主葉,神經部稱神經垂體或後葉。前葉的後方為間葉,間葉的後方為過渡葉。
3、甲狀腺
鯉魚的甲狀腺系由鰓籠底部發生,成零星小塊(小囊)分散在咽喉區腹主動脈的腹面、基鰓骨和胸骨甲狀肌處。
4、後鰓體
由最後鰓裂的上皮細胞發生,位於食道及靜脈竇之間。後鰓體能產生降血鈣素,預防血鈣含量過高,還能抑制破骨細胞對骨組織的解體。
B. 魚怎樣繁殖
1、卵生。這是大多數魚類的繁殖方式,魚將卵排出體外,胚胎完全在體外完成發育,由卵提供營養物質,與母體營養無關。
(2)魚的繁衍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為了培育出優秀仔魚,必須選擇顏色、鰭及大小均屬上乘的健康親魚來繁殖。特殊的照料,密切注意水質變化, 投放活的魚餌,或時而餵食魚草,就能培養出最佳的仔魚。有的魚繁殖時對水質條件有特別的要求。注意防止親魚吞食它們自己產的卵或仔魚,養魚愛好者根據順利的產卵情況,可以估計出仔魚的數目,並為仔魚提則足夠的飼料。
C. 魚有哪些繁殖方式
以無性繁殖為主,主要採用直插法和插枝育苗移栽法兩種。
(1)直插法
插植期宜選在溫暖多雨的季節。海南省一般在9~10月,選生長旺盛、粗壯節密、生長期為4~5個月的植株,取中部莖的側枝,長20~30厘米,具6~7個節,下部3~4節褐色木栓化。用手將枝條自莖上輕輕折下,使插枝附有部分主莖的韌皮組織。切勿用刀截取,避免因損傷過多、水分消耗過大而降低成活率。采苗時一般自莖基部逐層分次向上採取,每隔15~20天采一次。採下的苗應置於陰涼地方,並要做到隨采隨種。
(2)插枝育苗法
將鮮枝條插於苗床上,待長根後再移栽於大田。採集枝條的方法及時間與直插法相同。插枝宜在陰天或傍晚剪取,最好邊采邊插邊淋水。待翌日才插植的枝條,應在傍晚攤放在露天下,吸收露水保鮮。枝條插後即進行遮蔭,早上蓋棚遮蔭,晚上揭開,冬季應晝夜蓋棚防霜害。在海南島則可隔兩行插一行芒箕或用稻草覆蓋於行間,僅露苗心,也能起到保濕、遮蔭及防寒的作用。每日早晚各澆水一次。插後10天左右便發根,發根後可施用1∶8的人糞尿水3~4次,20天後除去遮蔭物,1個月後即可定植。
留種
海南產區在廣藿香大面積收獲前的4月份取下部分枝條,移植在繁殖苗圃里,待8~9月再進行大量育苗供秋季種植。
D. 魚是如何繁殖的
魚類的受精方式有兩種,極大部分卵生魚類行體外受精,親體分別把精卵排入水中;少數卵生魚類如一些鯊、鰩類行體內受精,而所有卵胎生和胎生魚類則行體內受精。魚類的生殖方式有卵生、卵胎生和胎生三種類型。
拓展:
1、簡介:
魚類是體被骨鱗、以鰓呼吸、用鰭作為運動器官和憑上下頜攝食的變溫水生脊椎動物,屬於脊索動物門中的脊椎動物亞門,一般人把脊椎動物分為魚類(53%)、鳥類(18%)、爬行類(12%)、哺乳類(9%)、兩棲類(8%)五大類。根據已故加拿大學者"Nelson"1994年統計,全球現生種魚類共有24618種,占已命名脊椎動物一半以上,且新種魚類不斷被發現,平均每年已約150種計,十多年應已增加超過1500種,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魚種約在32100種。
2、動物特徵
魚字拼音yu,魚類(fish)是最古老的脊椎動物。它們幾乎棲居於地球上所有的水生環境--淡水的湖泊、河流到鹹水的大海和大洋。
世界上現存已發現的魚類約二萬六千種,魚生活在水裡,分布在海洋和淡水中,海洋中生活著佔三分之二,其餘的生活在淡水中。中國計有二千五百種,其中可供葯用的有百種以上,常見的葯用動物有海馬、海龍、黃鱔、鯉魚、鯽魚、鱘魚(鰾為魚鰾膠)、大黃魚(耳石為魚腦石)肝油(維生素A和維生素D)的主要原料。從各種魚肉里可提取水解蛋白、細胞色素C、卵磷脂、腦磷脂等,河豚的肝臟和卵巢里含有大量的河豚毒素,可以提取出來治療神經病、痙攣、腫瘤等病症。大型魚類的膽汁可以提制"膽色素鈣鹽",為人工製造牛黃的原料。
魚類各綱之間的差異之大就如陸生脊椎動物各綱之間。一般認為,魚類是體滑而形如紡錘、呈流線型、具鰭、用鰓呼吸的水棲動物,但更多的種類不符合此定義。有的魚體極長,有的極短;有的側扁,有的扁平;有的鰭大或形狀復雜,有的退化乃至消化;口、眼、鼻孔、鰓開口形狀位置變化極大;有的魚呼吸空氣,浸入水中反會淹死。魚類是人類的重要食物。過度捕撈、污染和環境變化都會破壞魚類資源,魚類捕食,有助於控制瘧疾等蚊傳疾病。魚是行為學、生理學、生態學及醫學的重要實驗動物。
E. 魚類繁殖後代有三種方式,分別是哪三種
魚類繁殖後代的方式主要有卵生、卵胎生和胎生三種類型。繁殖方式主要與魚的品種和環境有關,很多喜歡魚的人可以發現,大部分的觀賞魚主要是體外產卵受精,有些胎生魚的魚卵是在母體內受精進而發育成第二代。大多數魚類是卵生,卵生是魚將體內成熟的卵排在水中,在水中完成受精的一種繁殖方式。胚胎的發育主要靠的是卵中的營養物質,卵生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很大,經常會被水中的其他生物吞食。
如果要培育出優秀的仔魚,就需要選擇顏色漂亮、大小均上乘的健康魚來進行繁殖。在繁殖魚的過程中,也要時刻注意水的變化,投放食物並喂養魚草,提供豐富的營養物質,才能培育出優秀的魚苗。有的魚類對水質要求很高,同時還要防止親魚吞食它們產下的卵,提升魚的生存幾率。
F. 魚類的繁殖方式是怎樣的
對於生物界的物種們來說,能否順利繁殖,延續種族是最重要的。
經過幾億年的自然淘汰與進化,魚類能夠延續到今天,歸功於它們的繁殖能力。為了保護自己的後代,許多魚類都有自己特殊的繁殖方法。
有一些魚類把成熟的卵子排到體外,進行體外受精,在體外發育。也有一些魚是在體內受精,然後讓受精卵在體外孵化。
有一些魚為了保護後代的安全,直到把魚卵產在一個隱蔽的地方,才會放心地離去,如「盲眼魚」;有的魚為了能讓後代順利活下來,還親自守候在兒女身邊,直到兒女具有自衛能力。更有一些父母,為了孩子,還不惜辛苦,在產卵前,特地修建一個個美麗的「巢」。
有一種「蘭羅非魚」,它們生下卵子後,就把卵子放在自己的口腔內,隨身攜帶,直到把小魚孵化出來。「塘鱧」則把孩子們攜帶在身體的表面,用皮膚來孵化它們。
G. 魚是怎麼繁殖的
一般來說,魚的繁殖方式有兩種,但不同魚類的繁殖方式還有許多細微的環境適應性變化。大多數觀賞魚(卵生魚)行體外產卵受精;還有些魚(胎生魚)的魚卵在母體內受精並發育成第二代。觀賞魚中不同魚類的相互捕食和同類相食現象極為嚴重,因此魚卵受精、幼魚的保護及喂養方式就極不相同。
(7)魚的繁衍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魚類是體被骨鱗、以鰓呼吸、通過尾部和軀幹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游泳和憑上下頜攝食的變溫水生脊椎動物,屬於脊索動物門中的脊椎動物亞門,一般人們把脊椎動物分為魚類(53%)、鳥類(18%)、爬行類(12%)、哺乳類(9%)、兩棲類(8%)五大類。
根據已故加拿大學者「Nelson」1994年統計,全球現生種魚類共有24618種,占已命名脊椎動物一半以上,且新種魚類不斷被發現,平均每年已約150種計,十多年應已增加超過1500種,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魚種約在32100種。
魚主要分為:熱帶魚、溫帶魚和冷帶魚等
水類魚分為:淡水魚和鹹水魚。
參考資料魚_網路
H. 魚類繁殖後代有三種方式,即卵生、卵胎生和胎生對嗎
正確。
魚類繁殖後代有三種方式,即卵生、卵胎生和胎生。大多數魚類是卵生的,受精卵多數沒有親魚保護,因此產卵量較大,但是也有部分卵生魚產卵不多,如羅非魚。
卵胎生是指卵在雌魚體內受精,並在雌魚生殖道內發育,營養還是由卵本身提供,就像雞蛋中孵出小雞一樣。「蛋」在雌魚體內比體外安全,可以更好地保護後代。以這種方式繁殖的魚類主要有硏、海鯽、食蚊魚和大多數。
魚類受精和發育的方式
1、體外受精,體外發育。
2、體外受精,體內發育。
3、體內受精,體外發育。卵未產出前,雄魚通過特殊的交接器官。如鰭腳、短管等,使精液流入雌魚生殖孔內,卵在體內受精後不久,卵成熟後,排出體外發育。
4、體內受精,體內發育。
I. 魚是怎麼繁殖後代的
J. 魚類繁殖後代有幾種方式
魚大多數是卵生的。但有些鯊魚被捕撈捕撈:打撈。後,發現雌鯊腹中懷的不是卵,而是小魚。這是怎麼回事呢?
魚類繁殖後代有三種方式,即卵生、卵胎生和胎生。
卵生是雌魚將成熟卵產入水中,在水中受精繁衍後代。卵生的魚類,雌魚對卵無法進行保護,因而能發育存活的比例極小。由於長期進化的結果,卵生魚類的產卵量相當可觀。有些卵生魚產卵不多,如羅非魚,但雌魚將卵含在口內孵化,這樣也保證了後代的延續。
卵胎生是指卵在雌魚體內受精,並在雌魚生殖道內發育,營養還是由卵本身提供,就像雞蛋中孵出小雞一樣。「蛋」在雌魚體內比體外安全,可以更好地保護後代。以這種方式繁殖的魚類主要有硏、海鯽、食蚊魚和大多數鯊魚。
胎生是指卵在母體內受精和發育的繁殖方式。在胚胎發育過程,胎兒通過一條類似臍帶臍(qí)帶:連接胚胎與胎盤的帶狀物,由兩條動脈和一條靜脈構成。的組織在循環上與母體相聯,其營養既依靠卵黃供給,又依靠母體供給。魚的胎兒與母體相聯系的結構與哺乳動物在本質上不一樣,所以稱為「假胎生」。胎生對後代有可靠的保證,因而每胎所產仔魚不多,一般只有幾條,最多也不過幾十條。胎生魚類是很少見的,主要有真鯊科魚類,如大青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