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代人起名字的時候,有名、字、號。它們都是代表什麼意思
古代人的名代表姓名中姓氏後的名字,例如:屈原,名平。
古代人的字指表字,根據記載,古時男子20歲時取字,女子許嫁時取字。如孔丘字仲尼,司馬遷字子長,李白字太白。
古代人的號指中國古代人於名、字之外的自稱。如蘇軾字子瞻,別號東坡居士。號多為自己所起,亦有他人所起。與名、字無聯系。
(1)姓名表示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古代人的名是成年前的稱呼,字則是成年後步入社會時的稱呼。中國的這種名、字雙軌制早在周代就已經形成。古人的名,主要用於自稱;古人的字,主要用於他稱。古代嬰兒出生滿兩個月就要命名。
《禮記》中說「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許嫁,笄而字」。這是因為古代男子二十歲時行結發加冠之禮,以示成年,開始取字。女子十五歲結發加笄(束發的簪子),作為成年的標志,可以取字。
一個人成年後,由長輩原先為其取的名已不便在社交場合中被人指名道姓地徑直稱呼,應另外換一個平輩或晚輩可以稱呼的新名,否則被視為無禮。因此,以字相稱,表示尊敬。
除了名、字以外,有些古人還有號。一些中上層人物特別是文人墨客,往往熱衷於以住地或志趣等為自己取號。由於別號是本人所起,不像姓名受到家族、行輩等限制,因此「號無定法」,可以抒發個人的志趣情懷,以「自鳴其志」。
別號中常見的「居士」、「山人」等就是為了表達超俗脫凡的志趣。如宋代文學家歐陽修晚年號「六一居士」,是以家藏一萬卷書、一千卷金石遺文、一張琴、一副棋、一壺酒,加上他本人一老翁共六個「一」而取名。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陋室前後有五棵柳樹,他就以「五柳先生」為號。
雖然春秋時期已有稱號的現象,但宋代才是號的大普及時代。明清時期,士人取號之風特盛。清末民初以後,字與號逐漸被筆名、藝名所取代。
各朝代命名特點:
1、商人喜歡以干支命名
商代帝王,包括一部分臣民多用干支命名。商王命名,直至亡國之君紂(帝辛),均以干支中的一個字作為名號,如天乙、太丁、外丙、中壬……這種以甲、乙、丙、丁等為名號的商王有三十一人之多。
2、漢人盛行取單名
漢代人取名洋溢著昂揚自信的進取精神,從中頗能反映出西漢時期的社會心態。「奉世」、「定國」、「廣漢」、「辟疆」一類的人名頗為流行,以「勇」、「武」、「霸」、「起」、「雄」等字為名的也很多。
東漢以後,儒家思想深入人心,儒家崇尚的忠、孝、禮、義等觀念廣為傳播。以這些字為名字的現象也廣為盛行。
進入東漢,特別是三國和魏晉時期,單名十分盛行,絕大多數人名均用一個字,特別突出的是三國時一大批人名,如曹操、劉備、關羽、張飛、趙雲、黃忠、孫權、周瑜、魯肅……
3、兩晉南北朝人名「之」字多
西晉以後,儒家經學走向衰微,曹魏時興起的玄學盛行,成為顯學,老莊哲學為人們所津津樂道。魏晉名士以崇尚虛無、空談名理為風氣,並成為魏晉南北朝流行的社會思潮。反映在人名上,這一時期的人名或字中多有「元」、「真」、「道」、「靈」、「玄」一類的字眼。
據史學大師陳寅恪先生考證,「之」字是五斗米道中用於道徒名字的暗記,因此篤信其道的門閥世族遂把「之」字作為人名,形成一時風尚。最典型的是有「書聖」之稱的王羲之家族,用「之」字最多,信奉五斗米道最篤。
王羲之本人喜與道士交接往返,他五個兒子均以「之」字命名,即玄之、凝之、徽之、操之、獻之。徽之的兒子叫禎之,獻之的兒子叫嗣之、靜之,祖孫父子均以「之」字為名,並不避諱。
南北朝時期,也有不少人仍沿襲舊風,以「之」字為人名,如著名科學家、發現圓周率的祖沖之,以才絕、畫絕、痴絕著稱的東晉大畫家顧愷之,為《三國志》作注的史學家裴松之,著有《洛陽伽藍記》的楊炫之等,不勝枚舉。
4、唐代人名愛稱排行
唐代以後,人名中出現了一個特殊現象,即當時的人們多以行第相稱。行第,本指家族內子弟的排行次第,即按同祖父的兄弟或同曾祖父的兄弟排行,民間稱之為「大排行」。
以排行作為家內的稱呼,早在魏晉時已有先例,隋唐之際,漸成風氣。無論是家人朋友、高低貴賤,無不以論稱排行為高尚,以至於形成唐代社會的風尚之一。
宮廷之中即以排行相稱,如唐高祖李淵之子,李建成稱大郎,李世民稱二郎。帝王之家如此,公卿間也以排行相呼,玄宗時的權臣李林甫被人呼做十郎。
5、宋代起名以老為美
宋人取名的一個特點是喜歡使用「老」、「父」、「翁」一類表示年長老邁的字作為人名,既說明當時人們企慕健康長壽的美好願望,也流露出以老為美的社會風氣,與宋代社會優禮老人不無關系。
宋人還喜愛用五行作為序輩取名,取五行相生之義。如宋代大儒朱熹,從他的父親朱松開始,朱家一門五代取名依次以「木、火、土、金、水」做名字的偏旁,以應和五行相生之寓意。
朱松的「松」字是「木」字旁;朱熹的「熹」字下面的四點是「火」形;朱熹之子朱在,「在」字內有「土」字;朱熹之孫朱鑒,「鑒」字內有「金」字;朱熹之曾孫朱潛,「潛」字是「水」字旁。朱氏一門五代,取名按五行排列,次序井然。
⑵ 姓名排序方法
一、按筆畫多少排列法
1、以姓第一個字的畫數多少排列法。即以姓名第一個字的畫數多少排列順序。畫數少的在前,多的在後,依次排列。單姓、復姓以及少數民族中的長姓均以姓名的第一個字,而不是以姓的多少為序。如「歐陽雄」與「柯蘭田」,自然筆畫少的「歐」排在「柯」之前。
2、同姓同字比較排列法。若姓名的第一個字相同,則應以第二個字的筆畫相比較。如「王文生」與「王志江」,則「王文生」排在「王志江」之前。
3、遇到單名時有兩種處理方法。首先,我們必須了解到,當前存在兩種排序方式,一種是按姓氏筆畫排列方式,另一種是按姓名筆畫排列方式,兩種方式的區別在於對姓名為兩字時的處理不同。按姓氏筆畫排列方式每凡遇到兩字時。
中間算作空格即算作一空字,空字和單名組成兩字名參加排序,如「田大利」與「田富」,田富則排在前。使用這種方式的有全國政協會議和全國黨代會。
按姓名筆畫排列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所採用的編排方式,他不認為兩字中間有空字,因此,單名的第二字必需參加排序,因此,「田富」的「富」字算作第二個字參與排序,「富」字比「大」字筆畫要多,田富要排在後面。
二、按筆畫順序排列法
1、按漢字書寫順序排列法。畫數相同的漢字,按漢字書寫筆順,自上而下、從左到右、由外及里的寫法排列,即一(橫)、丨(豎)、丿(撇)、丶(點)、乛(折)五種基本筆形順序排列。起筆是橫的排在豎的前面,起筆是豎的排在撇的前面,以此類推。
如「廣」與「千」相比,「廣」起筆是點,「千」起筆是撇,「千」排在「廣」之前。
2、筆順類推排列法。如筆畫數相同,而且起筆的筆形也相同,就比較第二筆,以此類推。如「林」與「武」都是八畫,起筆又都是橫,就比較第二筆,「林」的第二筆是丨(豎),「武」的第二筆是一(橫),就把「武」排在「林」之前。
3、對五種基本筆形以外的筆形字的排列法,通常這樣處理:
①提)作一(橫)。如「刁」字為一,提和點相連進作丶(點),如「決」字。
②乀(捺)作丶(點),如「人」作丿乀、「又」字為乛丶。
③和丶(點)對稱的丿(短撇)作丶(點)。如「少」字和「羊」字,第一、二筆為丷(點)。
④ 筆形帶鉤和曲折的均作「折」。包括乛、亅、乚、乙等筆。如兩字的同一筆都是「折」,簡單「折」排在復雜「折」前。如「李」、「楊」,「李」排在「楊」之前。
三、按字形結構排列法
1、畫數和筆形都是相同的字的排列法。即按字形結構排列。先左右,再上下,後整體。如「晚」與「冕」比,「晚」是左右形。「冕」是上下形,則「晚」排在「冕」之前。「葉」與「申」相比,「葉」是合體字,「葉」排在「申」之前。
2、筆畫、筆形完全相同字的排列法。筆畫、筆形完全相同,又是同一種結構的字,就把字形比較簡單的字排在前頭,如「中」、「內」,「中」排在「內」之前。
四、按姓氏筆畫排序規則
1、筆畫數由少到多的原則。按照姓的筆畫多少,少的排在前,多的排在後,如王和李,王四畫,李七畫,王在前,李在後。
2、筆畫數相同的,按姓氏起次筆排序的原則。按「一(橫)、丨(豎)、丿(撇)、丶(捺、點)、冖(折)」的順序排列。如「干」字第一筆為一,即在三畫[一]類,「莫」字第一、二筆為一丨,即在十畫[一丨]類。
3、同姓一般以姓名的第二個字的筆畫多少為序。例如,王大寧和王勝利,「大」的筆畫少,排在前;「勝」的筆畫多,排在後。如果姓名是兩個字,第二個字的位置可按零畫對待。
例如,王盛和王大寧,王盛是兩個字,而王大寧是三個字,王盛排在前,王大寧排在後。復姓按單姓對待。兩個名的第一個字筆畫數相同,再看兩個名的第二個字的筆畫多少。
4、姓氏的筆畫數相同、起次筆順序一致的,按姓氏的字形結構排序的原則。先左右形字,再上下形字,後整體形字。如,同是八畫[丨冖]的字,「明」在先,「昌」次之,「國」在後。
5、對於姓氏的筆畫數相同、起次筆順序一致,且字形結構相同的,左右形漢字的排序要遵循——按「左偏旁」筆畫數由少到多的順序排定之原則;例如:7畫「麗貢志芙吾」的排列。
上下形漢字的排序要遵循——按「上偏旁」筆畫數由少到多的順序排定之原則;例如:7畫「麗貢志芙吾」的排列。雜合形漢字的排序要遵循——按「雜合偏旁」重心所在點位按逆時針順序排列先後次序排定之原則;例如:9畫「風逃颭勉匍」的排列。
⑶ 姓名表示方法
呂良偉
就寫 Lu Liangwei
⑷ 怎麼用數字表示名字
837—別生氣 360—想念你 530—我想你 520—我愛你 456—是我拉
740—氣死你 596—我走了 510—我與你 990—求求你 098—你走吧
065—原諒我 200—愛你哦 240—愛死你 300—想你哦 460—思念你
514—無意思 521—我願意 526—我餓了 586—我不來 609—到永久
687—對不起 706—起來吧 745—氣死我 837—別生氣 885—幫幫我
865—別惹我 898—分手吧 910—就依你 918—加油吧 920—就愛你
930—好想你 095—你找我
230—愛上你
546—我輸了
(二)
5230—我好想你
9420—就是愛你
8013—伴你一生
8006—不理你了
1573—一往情深
0437—你是神經
0456—你是我的
0457—你是我妻
1240—最愛是你
0837—你別生氣
1314—一生一世
1372—一廂情願
1711—一心一意
2037—為你傷心
3013—想你一生
3399—長長久久
3731—真心真意
5260—我暗戀你
5490—我去找你
5406—我是你的
5620—我很愛你
5871—我不介意
5630—我很想你
5670—我要娶你
6120—懶得理你
7089—請你別走
9087—求你別走
7678—吃飽了嗎
7998—去走走吧
8074—抱你去死
9958—救救我吧
9213—鍾愛一生
5230—我愛上你
5376—我生氣了
(三)
53406—我想死你了
08056—你不理我啦
70345—請你相信我
51020—我依然愛你
53770—我想氣氣你
53719—我深情依舊
25184—愛我一輩子
74839—其實不想走
04551—你是我唯一
92013—鍾愛你一生
20100—愛你一萬年
02746—你惡心死了
04527—你是我愛妻
02825—你愛不愛我
04535—你是否想我
06537—你惹我生氣
20475—愛你是幸福
20999—愛你久久久
20609—愛你到永久
25873—愛我到今生
25910—愛我久一點
36012—想念你的愛
32069—想愛你很久
35935—想我就愛我
51095—我要你嫁我
51396—我要睡覺了
51920—我依舊愛你
51930—我依舊想你
52094—我愛你到死
52406—我愛死你了
53770—我想親親你
54920—我始終愛你
53880—我想抱抱你
53782—我心情不好
57410—我心屬於你
(四)
045692—你是我的最愛 564335—無聊時想想哦 0594184—你就是我一輩子
1314920—一生一世就愛你 1392010——生就愛你一個
203099—愛你想你久久
259395—愛我就了解我
2925184—愛就愛我一輩子
3207778—想和你去吹
440295—謝謝你愛過我
4422335—時時刻刻想想我 507680—我一定要追你
5452830—無時無刻不想你
53517230—我想我已經愛上你 584520—我發誓我愛你
562029487—我若愛你我就是白痴 6868—溜吧?... 77895—緊緊抱著我
706519184—請你讓我依靠一輩子
7374520—今生今世我愛你 7454206—其實我是愛你的
7474074—去死去死你去死
77543—猜猜我是誰 829475—被愛就是幸福
85941—幫我告訴他
93013148875—求求你一生一世別拋棄我 93110—好想見見你
5203344587—我愛你生生世世不變心 7708801314520—親親你抱抱你一生一世我愛你
8834760—漫漫相思只為你
⑸ 有特殊表示人名的方法嗎不要摩斯密碼,然後就是那種要表示男朋友的名字(要隱秘!)
用拼音縮寫或者你們自己設計一種。交流的語言。比如說小石頭。小狗狗。代表。
⑹ 如何稱呼中國人的姓名
一般來講,中國人個人標識由「姓、名、字」表示。新中國成立以後,基本不採用「字」了,所以以前稱「名字」,現在稱「姓名」。
與西方社會不同,西方社會習慣上把名放在前面,姓放在後面,表示對本人的尊敬。中國人習慣上把姓放在前面,名放在後面,表示對家族屬性的尊敬。
中國人的「姓」一般沿襲父系,具有較強的男權主義。
在正規場合,稱呼中國人的姓名,應當按照中國人的習慣稱「姓+名」,這種稱呼不帶有任何感情色彩。
從感情遠近來區分,由遠到近一般的順序是:「姓+名」、「姓+同志(先生或女士)」、「姓」(單獨稱姓)、「名」(單獨稱名,一般是復名時採用)、「小+姓」(被稱呼者年齡明顯小於稱呼者)或「老+姓」(被稱呼者年齡明顯大於稱呼者)、「名+名」(單名的重復,一般用於長輩對晚輩或情侶之間)、「姓+老」(對德高望重的長輩)。
對有官、職的人還可以用「姓+職務名」的方式,強調對對方地位的尊敬。下屬對上級交談也可以直接稱呼官、職名。
另外,中國人還有小名,一般只用於父母對子女的稱呼。如果稱呼別人小名,一般被視為侮辱,除非你是他父母。
當然,如樓上所說,如果兩個人關系真的非常好,怎麼叫對方都能接受,那就例外了。
舉例來說,曹操,姓曹,名操,字孟德,小名吉利,又名阿瞞,為東漢丞相。一般曹操自稱操表示謙虛,同等地位的稱孟德表示關系比較近,下屬一般稱曹丞相(與第三者)或丞相(對曹操),很少有下屬敢直接稱他全名,因為中國人認為不帶感情色彩的稱呼就是對自己的不尊敬,當然劉備、孫權的人不這么尊敬他,稱他為曹「賊」。下屬稱他小名的,在歷史上公開記載的就是許攸,叫他曹阿瞞,結果腦袋混沒了。
⑺ 名字這個單詞用英文有幾種表達形式
name名字
first name 名字,我們中文中除了姓氏後面的名字。
middle name 中間名字,國外人的名字都有中間名字。
last name最後的名字,在中國就是姓氏。
family name姓氏
⑻ 有什麼方法能用數字表示人名
九宮格吧,很好用的一種方法。用九宮格的數字代表名字,很有意思的。比如李明就是56。
這個0775可能只是一個代號,不同的人,設置的代號不同,你也可以給自己名字設置為9998
⑼ 英文名字書寫格式
1、中國人名字的英文寫法,就是漢語拼音:姓在前,名在後,姓和名分開寫,姓和名的開頭字母均大寫。
兩字姓名:
比如:張平應該寫:Zhang Ping
三字姓名:
單姓,比如:王海棠 應該寫:Wang Haitang
復姓,比如:諸葛亮 應該寫:Zhuge Liang
四字姓名:
單姓,比如:李王文思 應該寫:Li Wangwensi
復姓,比如:司馬相如 應該寫:Sima Xiangru
2、地名分專名和通名。專名(如省份和城市名)按照漢語拼音方案處理,首字母大寫,連寫,不需要連接符,如:山東 Shandong 四川 Sichuan 上海 Shanghai等。
通名(如「省」、「市」、「縣」等)要按英文翻譯。如:廣東省 Guangdong Province 杭州市 Hangzhou City 海鹽縣 Haiyan County等。
注意這幾個比較特殊:「景德鎮」 應該是:Jingdezhen, 不是Jingde Town;「山西省」ShanxiProvince,「陝西省」ShaanxiProvince,「西安」Xi'an
此外,有一些地名有特定的英文表達,不是按漢語拼音進行拼寫。這類地名通常是前殖民地或在少數民族地區,如:香港 Hongkong 澳門 Macau 內蒙古 Inner Mongolia 呼和浩特 Hohhot 西藏 Tibet 拉薩 Lhasa 烏魯木齊 Urumqi 哈爾濱 Harbin 等。
3、英文日期格式
1)英式日期寫法:22nd,July,2009或22,july,2009格式為:日,月,年
2)美式日期寫法:july 22nd,2009或july22,2009格式為:月日,年
英文名與中文名不同,中文名是姓在前名在後,英文名恰恰相反。例如:中----李,小明;英----Jake·Wood。
英語姓名的一般結構為:教名 自取名 姓。如 William·Jefferson·Clinton。但在很多場合中間名往往略去不寫,如 George·Bush,而且許多人更喜歡用昵稱取代正式教名,如 Bill·Clinton。上述教名和中間名又稱個人名。
按照英語民族的習俗,一般在嬰兒接受洗禮的時候,由牧師或父母親朋為其取名,稱為教名。以後本人可以再取用第二個名字,排在教名之後。
⑽ 姓 名 字 號都是什麼呀
1.姓:
標示一個人的家族血緣關系的標志和符號。姓氏最早起源於部落的名稱或部落首領的名字。最初代表有共同血緣、血統、血族關系的種族稱號,簡稱為族號。作為族號,它不是個別人或者個別家庭的,而是整個氏族部落的稱號。
2.名: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古字形從口從夕。古人走夜路時,彼此看不見,就自己呼自己的名字。其本義兼有名、動兩用,名詞指人的名字,動詞指自己稱呼自己的名字,進一步引申出命名、取名義。
3.字:
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義的名字。古代男子20歲女子十五歲,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與本名涵義相關的別名,稱之為字,以表其德。
4.號:
是指中國古代人於名、字之外的自稱。如蘇軾字子瞻,別號東坡居士。號多為自己所起,亦有他人所起。與名、字無聯系。中國古代人於名、字之外的自稱。
(10)姓名表示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起號之風,源於何時,文獻資料上沒有詳細記載,大概在春秋戰國時就有了。像「老聃」、「鬼穀子」等,可視為中國最早的別號。東晉時陶淵明自號「五柳先生」,南北朝時代有更多的人給自己起了號。
唐宋時形成普遍風氣,元明清達到鼎盛,不但人人有號,而且一個人可以起許多號。如明朝畫家陳洪緩有「老蓮」、「老遲」、「悔遲」、「雲門僧」等四個號。延至近代,用號風氣一直不衰,如蘇玄瑛號「曼殊」;齊璜號「白石」;何香凝號「雙清樓主」。現代以來文人的號逐漸被筆名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