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香菇應該怎麼種呢種植利潤好不好呢
種植香菇每畝需要投入6.28萬元左右,其中包含物質與服務費4萬元左右、人工成本2.2萬元左右、租地費用每畝800元左右,由於各地區的市場行情不一樣,所以在價格上會有所差異,需根據當地行情來核算具體的成本。
2、可防癌,保護肝膽
香菇中有一種高純度、高分子結構葡聚糖物質,人們給它起名叫做香菇多糖。這種香菇多糖常常被用來抵抗腫瘤、乳癌、肺癌及胃癌等,效果顯著。多吃香菇對於預防感冒等疾病有一定幫助,沒有其他副作用。同時也能在某一程度上抵抗病毒的侵襲,如患有乙肝肝病毒食用香菇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以防病情惡化。
2. 哪個地方的香菇好
決定香菇品質的重要因素是香菇的生長環境和種植香菇的原料。
請看:
河南西峽縣地處暖溫帶與北亞熱帶、濕潤與半濕潤區分界線,森林覆蓋率80%,平均氣溫15.2℃,相對濕度69%,是珍稀物種的天然適生地。
西峽,是全國惟一的香菇標准化出口基地;
西峽,所孕育的西峽香菇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被默認為免檢產品,並獲得中國國家地理原產地保護標志。
在西峽,駐扎著很多廣東人、浙江人和福建人,人稱他們為「香菇老闆」。他們源源不斷的把西峽香菇從美麗的小盆地里販賣出去,上等菇出口至日本、韓國、新加坡、歐美等地,次等菇流通到國內超市裡。
2008年, 西峽香菇標准化示範區項目,已順利通過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審查,被正式列入國家農業標准化示範區項目,是全國第一個檢驗檢疫部門作為承擔和保證單位的國家農業標准化示範區項目。其結果是,西峽縣不但擴大了國外市場和出口額,而且成為全國香菇生產規則的制定者--西峽香菇標准化示範區項目。
所以大凡做香菇出口生意的外貿公司都會購買西峽香菇,這樣在出口過程中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據悉,西峽香菇由於栽培地理位置特殊,氣候條件適宜,種植方法獨特,技術管理嚴格,因此形成了香菇菇形好、色澤鮮亮、菌柄粗實、菌褶整齊、口感鮮嫩等獨特的風格,在國內外享有一定的聲譽。「西峽香菇」保護范圍為西峽縣現轄行政區域所屬的丹水鎮、田關鄉、陽城鄉、回車鎮、五里橋鎮、丁河鎮、重陽鄉、西坪鎮、寨根鄉、桑坪鎮、石界河鄉、米坪鎮、軍馬河鄉、雙龍鎮、二郎坪鄉等15個鄉鎮,保護區內所產達到質量要求的香菇在對外銷售時,統一使用「西峽香菇」的名稱和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
3. 香菇種植培訓基地哪家做得好
被業界認可的上海永大菌業的香菇種植培訓基地做的挺好的。
4. 香菇的種植方法
香菇種植技術
一、概述
香菇是我國特產之一,多年一直出口,我國香菇產量1999年已達100多萬噸,居世界第一。香菇也是世界性消費的菇類。我國香菇多以干品銷售,近年也有一定鮮品出口。
二、栽培方式、工藝和品種類型
1.栽培方式和工藝
香菇有段木栽培、人造菇木栽培和地栽三大基本方式,隨著代料栽培技術的不斷完善和人們保護森林意識的增強,近幾年段木栽培已經很少,我國香菇主要來自代料栽培,其基本工藝為配料一分袋一滅菌一接種一發菌一出菇。
2.栽培委節
主要有春栽和秋栽兩大季節,有早春播種春末夏出,春播夏出,春播秋冬出,秋播冬春出這樣幾大生產運作方式。
3.品種類型
香菇品種繁多,可按需要劃分品種類型,可按栽培基質劃分、按出菇早晚劃分、按銷售型式劃分、按大小劃分、按出菇溫度劃分等。
①按栽培法劃分。香菇可段木栽培,可代料栽培,代料又分為若干類型,為木屑、蔗渣、玉米芯、稻草等。因此,可劃分為段木種、木屑種(代料種)草料種、菌草種、段木代料兩用種等五大類型。
②按出菇早晚劃分。按此劃分可分為早生種(接種後70—80天出菇)、遲生種(接種後120天以上出菇)。 ③按適宜的產品型式。這主要分為干銷種和鮮銷種,干銷種相對菇質緊密,含水量低,出干率高,適於干制;鮮銷種則菇質較疏鬆,含水量較高。
④按大小劃分。可分為大葉種、中大葉種、小葉種三大類。前者菌蓋多在5-15厘米,後者4-6厘米,居二者大小之中的為中大葉種。
⑤按出菇溫度劃分。可分為低溫種、中溫種、高溫種、廣溫種4類。
低溫種:出菇的中心溫度大致為5-15℃。
中溫種:出菇的中心溫度大致為10-20℃
高溫種:出菇的中心溫度大致為15-25℃。
廣溫種:出菇溫度范圍較廣,在5-28℃,但以10-20℃出菇最高,品質最好。栽培者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選擇適當品種。
三、代料栽培的主要品種
近年我國代料栽培香菇已佔總產量的90%以上,段木栽培已是一種限制生產的栽培方式,因此,本文不再對段木種和栽培技術進行介紹,而只介紹代料栽培的品種。為了便於栽培者了解品種及其合理使用,本文以栽培季節介紹品種。
1.春栽遲生品種
目前,代料香菇應用的主要有241—4、慶元9015(花菇939)、花菇135三個菌株。
(1)名稱、來源和基本性狀
①241—4241—4香菇菌株是我國第一個大量應用於代料栽培香菇的春栽遲生型品種,從1988年始至今累計應用量約25億袋以上。該品種由浙江省慶元縣食用菌研究所吳克甸主持選育成功。是浙江省法定推廣品種。241—4菌株系從段直木 241菌株的子實體分離獲得的自然變異新菌株。其子實體大葉型,朵型園整,肉厚,菌蓋真徑6—10厘米,肉厚1.8—2.2厘米,柄短而細,品質優,國外稱為「仿生菇」,屬中溫偏低型,出菇溫度范圍6-20℃,以12—16℃為最適,接種到出菇(菌齡180天,適宜的接種期為2—5月,出菇期10-翌年4 月。該菌株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在全國香菇產地均有應用。出菇期以低棚保濕、脫袋出菇的方式為主,在一定的溫差范圍內利用干濕刺激催蕾效果最佳。是代料香菇感觀和品質最優的品種,也是香菇出口量最大的品種。 (2)慶元9015(花菇939)該品種由浙江省慶元縣食用菌研究所吳慶甸主持選育成功,並通過認定。是浙江省法定推廣的三個香菇品種之一,屬自然變異新菌株,是目前栽培花菇的當家品種。全國應用9015(花菇939)量占代料花菇總面積75%左右,其朵形圓整,蓋大肉厚,產量高,菌蓋直徑4—14厘米,柄長3.5—5.5厘米,不易開膜,易形成花菇:屬中溫型,出菇溫度為8- 22℃,以14—18℃最適,菌齡90天左右。該菌株最大優點是接種期間可在3—8月之間接種。不同接種期菇木的香菇產量一致,但5—7月接種的菇木香菇的朵形最均勻。該菌株抗逆性強,是所有代料香菇的菌株中耐高溫能力最優的品種,出菇期9月—翌年5月。該菌株是花菇栽培的優良品種,也是採用低棚保濕、脫袋出菇方式的高產優質品種。 ③135該品種系段木栽培香菇的品種,經代料栽培馴化成為栽培花菇的品種之一。其菌蓋大,肉厚,菇柄短,菇質優,菌蓋直徑5—13厘米,柄長3—4厘米,易形成花菇;屬中低溫型,出菇溫度范圍6—18、,以9-13℃為最適;菌齡 200天以上,接種期2—4月,出菇期為10-翌年3月。該品種抗逆性較差,在菌絲生長發育階段遇夏季高溫會影響菇木質量,輕則局部霉爛,重則病蟲滋生。接種的菇木培養環境光線要弱,以免菌膜色太深,菌膜太厚不易出菇。
(2)栽培關鍵技術。①科學安排栽培接種期,春栽秋生型品種從接種到出菇有一個較長的菌絲生長發育過程,接種期過早培養料的營養消耗多會影響香菇後期產量,接種期太遲香菇菌絲營養積累少,第一至二潮菇的畸形菇多。從我國南方的氣候條件來看,春栽秋生型的接種期分別為:241—4為2-5月,慶元9015(花菇939)為4-7月,花菇135為2—4月。我國北方氣溫偏低,秋季出菇適溫要比南方來得早,接種期可稍提前,但要注意,接種期必須安排在氣溫5℃始日之後。
②合理的培養料配比。以上菌株均適宜用雜木屑78%,麥麩20%,糖和石膏各1%,含水量60%左右的常規配方,花菇 135品種的培養料含水量略低些更好。
③適時刺孔通氣。刺孔通氣的工具常用1.5寸元釘製成,每段菇木刺孔的總量視菇木劃分別進行。較緊實的菇木刺孔數要多些,含水量較大的菇木刺孔要深些。每段菇木一般掌握在100個左右,深度為1.5厘米。在菌絲生長過程中一般刺三次孔,第一次在接種孔香菇菌絲圈直徑6—7厘米,第二次在香菇菌絲蔓延到培養料50%左右,第三次在香菇菌絲布滿全袋。第 1-2次刺孔的位置選在香菇菌絲圈內1.5厘米,第三次刺孔則在接種孔的背面。第二及第三次時培養料袋壁必須出現玉米粒大小的白色瘤狀物。 ④調整菇木堆形,調節料溫。接種的菇木一字形排列,堆高8-10層,第二次刺孔通氣的菇木橫二縱三排列,堆高8層,第:次刺孔之後的菇木六角形排列,堆高 5-6層。堆與堆之間要有空隙,行與行之間須有40厘米通道。在室內培養的要加強通風換氣。
⑤菇木適時轉場。促使菇木轉色形成均勻菌膜需要較強的散射光線。241-4、9015(花菇939)的菇木,香菇菌絲布滿全袋後2個月左右開始轉場,最遲為出菇前30天;135菇木不宜全面轉色後再轉場,因為轉色太深菌膜太厚,菇蕾不易發生,應採取長期的較暗光線培菌,出菇季節轉場,邊轉場邊出菇。 ⑥促使菇蕾發生均勻。香菇241-4和慶元9015(花菇939)菌株系菇蕾多發生型的品種,在香菇菌絲達到生理成熟和出菇適溫季節來臨時,採取溫差刺激出菇較宜。若採取震動、擊木(驚蕈)刺激,菇蕾就會大量發生影響香菇質量;花菇135菌株則必須有一定的震動或擊木(驚蕈)刺激,否則出菇不均勻。
(3)雜菌和蟲害的預防措施
對春栽遲生型品種,在雜菌和蟲害預防上的重點是越夏管理階段。主要技術措施有:精細管理,盡量疏散菇木,及時通風降溫,菇棚保持良好的遮蔭度以及搞好環境衛生等。發生局部污染的菇木可用清菌素、撲霉靈等塗刷,菇蚊可用專用蚊香、敵敵畏等防治。
2.春栽夏生品種
(1)名稱、來源和基本性狀
①武香1號,是目前應用的出菇溫度最高的品種。該品種子實體大葉,菌肉肥厚,菌菌蓋色較深,柄中粗,稍長,其最大的優點是出菇溫度高,在28℃的高溫條件下能大量出菇,最高至34℃,出菇溫度范圍10-34℃,最適20-26℃,菌齡60天,適易的接種期為3-4個月,出菇期5-11個月。其抗逆性強一般地區可作為夏季出菇的首選品種,主要適宜鮮銷和保鮮銷售。
②CR04,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採用雜交育種法選育成功的中高溫型品種。子實體大葉型,朵型圓整,菌肉肥厚,菌蓋為茶褐色,有鱗片,有時蓋頂有稍突起的尖頂,柄中粗,稍長,其出菇溫度范圍10-28℃,最適18-23℃,菌齡70天,適宜的接種期為 1-4月,出菇期4-11月。其抗逆性強,適應性較廣,適宜在中高海拔地區使用,主要適於保鮮和脫水烘乾銷售。
③廣香47,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選育的高溫型品種,其子實體朵型圓整,蓋大肉厚,菌蓋黃褐色,柄中粗,稍長,出菇溫度范圍14-28℃,最適 14-24℃,菌齡60天,適宜的接種期為2—5月,出菇期5—11月,出菇高峰期分別在5-6月以及9-10月,冬季出菇量極少。可在中高海拔地區使用,主要適於脫水烘乾和保鮮銷售。
④8001,上海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選育的中高溫型品種,其子實體單生,朵型圓整,中大葉型,肉質肥厚,菌蓋茶褐色或深褐色,柄粗,稍長,出菇溫度14-26℃,最適為18-23℃,菌齡60天以上,適宜接種期2-4月,出菇期5—11月,冬季低溫不宜出菇,適於鮮菇銷售或脫水烘乾銷售。
(2)栽培關鍵技術
①選擇合理的培養料配方,培養料要求有充足的營養,並且碳氮比合適。局部地區在配方中加15%-20%棉子殼,2%— 3%玉米粉。
②菌絲生長階段進行刺孔通氣,菇木接種口不用石臘或膠紙等材料封口時,刺孔通氣2次,總刺孔量50—60個,先少後多。刺孔結合散堆,加強通風降溫。
③出菇適溫前10天左右,日最高溫度25℃左右的天氣轉場,待菇木有部分轉色,手握菇木有彈性,白色瘤狀物軟冗時脫袋。
④脫袋後保濕促轉色,然後拉大溫差催蕾。
(3)雜菌及蟲害預防
夏季高溫高濕,雜菌及蟲害主要發生在脫袋後的出菇管理階段,具體的措施有:搞好菇棚環境衛生及消毒殺蟲工作,掌握適宜的排場脫袋時間,降低菇棚溫度,加強通風散熱,發現雜菌污染可在沒長香菇時用清菌素、撲霉靈噴霧或塗刷,蟲害可用菊酯類農葯防治。
3,秋栽早生品種
(1)名稱和來源、基本性狀
目前,在生產上應用的品種主要有:L82-2、856、L9612、133、L62、L66、L26、Ct02、申香2號等。 ①1.82-2,該品種繫上海農科院食用菌所與慶元縣食用菌研究所合作選育的早生型高產品種,其子實體朵型圓整,中大葉型,單生或少有樅生,菌蓋深褐色,柄較細,中等長,畸形菇少,菇質較好,出菇溫度8—22℃,最適為14-19℃,菌齡60天,適宜接種期為7-9月,出菇期為10月~翌年5月,為秋春多生型。菌絲抗逆性強,宜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地區應用,適於鮮菇脫水烘乾銷售。
②865,該品種系福建三明食品工業研究所引進篩選的早熟高產品種,其朵型圓整,中葉,單生或少有樅生,菌蓋茶褐色至黃褐色,肉質肥厚,柄稍長較細;出菇溫度8-22℃,最適14-18℃,菌齡55天,適宜接種期為7月—9月,出菇期9月-翌年5月,以9月-11月和翌年3-5月出菇最集中。一般地區均可栽培使用,高海拔地區更理想,適於鮮菇和脫水加工干品。 ③L9612,該品種由慶元縣食用菌研究所引進篩選,其朵型圓整,大葉,菌肉肥厚,菌蓋茶褐色至深褐色,菌褶較疏,柄短而細,菇質優,產量高而穩;出菇溫度12-25℃,最適17-22℃,菌齡55天,但在菌絲不夠成熟時脫袋畸形菇較多,適宜的接種期 6月-9月,出菇期9月—翌年5月,在秋春季出菇量最多。該品種抗逆性強,一般地區均可引用。適於鮮銷和脫水烘乾銷售。 ④133,系三明真菌研究所採用雜交育種法選育成功的早生型高產品種,其子實體大葉,朵型圓整,菌肉肥厚,菌蓋顏色較深,柄較短而細,產量高,菇質較優;出菇溫度10-25℃,最適15-22℃,菌齡60天,適宜的接種期為6—9月,出菇期9月—翌年5月,在秋季和春季各有一個出菇高峰期,在一般地區均可栽培應用。主要適於普通鮮菇或脫水烘乾銷售。 ⑤L62,系三明真菌研究所採用雜交育種法選育的高產型早熟品種,其子實體中等大小,朵型圓整,菌蓋平整,黃褐色或茶褐色,柄短而細;出菇溫度9- 23℃,以14-20℃為最適,菌齡65天,適宜接種期6-9月,出菇期9月—翌年4月,為秋春多生型,能適應一般的栽培環境,可適用於栽培普通菇,也是栽培花菇的理想品種,適於脫水烘乾和保鮮銷售。 ⑥L66,該品種系三明真菌研究所採用雜交育種法選育,為早熟型產穩定品種,其子實體中大葉,朵型圓整,肉質肥厚緊實,菌蓋茶褐色至深褐色,柄中粗,稍長,菇質較優;出菇溫度10-23℃,最適為14-20℃,菌齡65天,適宜接種期6-9月,出菇期 9-翌年4月,屬秋春出菇型。該品種適應性較強,一般地區均可栽培應用,適於保鮮銷售,也適合脫水烘乾。
(2)栽培關鍵技術
①秋栽早生品種的菇木製作正處在高溫的夏季,要時刻注意栽培環境的清潔衛生和按操作程序做好滅菌接種,提高接種成品率。 ②在進行菇木的刺孔通氣時,要注意培養場地的溫度。溫度最高在30℃的天氣不進行刺孔通氣。 ③菇木轉場安排在香菇菌絲布滿全袋之後,日最高氣溫低於25℃的天氣。菇木脫袋時需有部分轉色,手握菇木有彈性,瘤狀突起物軟化,個別菇木出現菇蕾。 ④脫袋的菇木覆蓋薄膜保濕促其氣生菌絲萌發,然後掀動薄膜降濕促其菌絲倒伏,噴灑清水促其轉色,拉大溫、濕差催蕾。冬季應盡可能提高棚內溫度,每潮菇結束後,視菌棒情況合理養菌,及時補水。
(3)雜菌和蟲害的預防
雜菌和蟲害的預防重點是接種時雜菌污染(主要有鏈孢霉、木霉、毛霉)、培菌期的悶堆燒菌、脫袋後的木霉和青黴污染及翌年春季的菇蚊。預防的措施有:搞好環境衛生,應用「增溫劑」新技術製作菇木,嚴格接種無菌操作,加套外袋,脫袋後加強通風,發現嚴重污染的及時處理。脫袋後木霉污染的可用清菌素或撲霉靈進行噴霧或塗刷,對菇蚊等可用專用蚊香進行熏蒸防治。
4.地栽品種
目前,生產上應用的品種主要有Cr04、L33、L26、CrO2。
(1)名稱、來源和基本性狀
①Cr04(見春栽夏生品種)。
②L33(見秋栽早生品種)。
③L26,該品種系福建省三明真菌研究所引進篩選,其子實體朵型圓整,中大葉型,菌肉肥厚,菌蓋深褐色或棕褐色,少有鱗片或纖毛,菌柄短而細,產量高,菇質優;出菇溫度10-25℃,最適18-22℃,菌齡70天,適宜接種期1-4月份,出菇期4-12月份。該品種抗逆性強,適應性廣,適宜各菇區栽培應用,中高海拔地區更優,是覆土地栽的優良品種,也用於秋栽,主要適於鮮菇銷售和脫水烘乾。
CrO2系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採用雜交育種法選育的早熟高產品種,其子實體中葉,朵型圓整,單生或少有樅生,菌肉厚度中等,菌蓋黃褐色至茶褐色,柄短較細,後期菇朵型相對偏小,肉較薄,出菇溫度10-28℃,最適14-20℃,菌齡60天,適宜的接種期1-4月份,出菇期4-12月,適宜地栽,也可作秋栽早生品種使用。其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可在各地栽培應用,適合鮮菇和脫水烘乾銷售,也適於製作罐頭。
(2)栽培關鍵技術
①配製合理的培養料,一般在培養中加入3%-5%的玉米粉和適量的磷酸二氫鉀、硫酸鎂等,並適當增加麥麩。
②選擇好出菇場地,搭建遮蔭度最好的菇棚。場地要求水源充足,日照少,水溫低,排灌方便,沒有白蟻,棚內不應有直射陽光。
③覆土前7-10天對畦面及覆蓋用土進行消毒滅菌和殺蟲工作,消毒的方法有撒石灰、噴福馬林及氣霧消毒盒熏蒸等,殺蟲一般用敵敵畏噴霧和熏蒸。
④在培菌期視發菌情況需進行1-2次刺孔通孔,總刺孔量為50-60孔。
⑤適時脫袋覆土,脫袋覆土期為接種後50-100天(接種早的發菌較慢,發菌要適當長一些)。當菇已有部分轉色,手握菌棒有彈性,瘤狀突起物已變松軟,即為脫袋覆土適期,絕對不可以在已經有大量菇蕾發生時再覆土。
⑥科學的出菇管理:關鍵是降溫、通風、噴水保濕三項工作,覆土後2—3天蓋膜保濕促轉色,之後就一直不蓋膜。但在整個出菇期都是禁止雨淋菇木,每潮菇結束後,停止噴水
一周,後提高畦溝內水位,及時給菇木補水。
(3)雜菌和蟲害預防
雜菌和蟲害預防的重點是脫袋後的木霉,蟲害則為菇蚊、跳蟲、蛞蝓等。預防措施:將有局部污染的菇木與好菇木分開覆土,防止傳染,搞好菇棚環境衛生,對畦面及覆蓋用土進行全面的、徹底消毒滅蟲工作,提高菇棚的遮蔭及四周通風性,防止雨淋菇木。發現有雜菌污染可用清菌素、撲霉靈等進行噴霧或塗刷,蟲害則可用菊酯類農葯對整個菇棚及四周進行噴霧。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5. 人工香菇怎麼種植方法
網上買香菇的自種包,然後弄一箱椴木小塊,把自種包拆散了均勻混在椴木堆里,每天噴水保持環境溫暖潮濕。孢子會容易散開,收割更多。
6. 香菇的品種有很多,香菇種植哪些品種好
我國幅員遼闊蘑菇的自然條件和栽培條件各不相同,因此在長期的栽培過程中中形成了許多不同的品種和菌株。目前常按菌蓋,厚肉大小分為大葉、中葉、小葉株,按菌蓋,及春秋厚肉分為中肉、薄肉株,按結果期分為夏秋季、冬春季株。根據市場需求、當地氣候和栽培季節,確定主要品種。中溫品系:秋冬春出菇,菌齡60-70天,出菇溫度-一般9-25,適宜海拔300-500米地區栽培。L-26 .由三明真菌研究所培育,福建省花大,外形美觀肉厚。
中有一個12~18的溫,秋、冬、春三季均產蘑菇,轉潮快,產量高。Cr02 .由三明真菌研究所培育,福建省中花,叢生,厚中, 菌蓋黃棕色至深棕色,鱗片明顯。結果中的溫為8 ~ 22,菌齡為55 ~ 60天。一般蘑菇開箱就出來了,頭潮蘑菇大多變形,轉潮快;後期花小,肉薄,色淡。L-9612 .大葉種,菌肉厚,菌蓋,褐黑色,菌褶稀疏,莖短而細,產量高而穩定,菌齡60天左右。結果中的溫度為1222。菌絲不夠成熟時,過早脫袋。畸形菇多,春秋季出菇多。
7. 江蘇宿遷鴻鑫食用菌合作社他們對外教不教種植香菇技術有知道的大神嗎求解答!
一、栽培方法
香菇的栽培方法有段木栽培的代料栽培兩種。段木栽培產的菇商品質量高,投入產出之比也高,可達1:7~10,但需要大量木材,僅適於在林區發展。代料栽培投入產出比僅為1:2,但代料栽培生產周期短,生物學效率也高,而且可以利用各種農作物秸桿,林木廢料,有利於保護生態環境,能夠在城鄉廣泛發展。代料栽培一次性投入量大,成本較高。本章重點介紹代料栽培技術。
1、播種期的安排和菌種的選擇
香菇生產多採用蔭棚或果林間地作為出菇場所,受氣候條件的影響大,季節性很強。各地
首先 你可以直接打電話 去問問,這樣簡單明了; 再次,你要是想學香菇種植技術 ,可以到網上去搜索,再就是去當地的農業局問一下。
下面是網上的香菇種植技術,你可以看一下 。
2、栽培料的配製
木屑是袋料栽培香菇主要的原料,除松,杉,樟木外,大多數闊葉木及枝條經粉碎後可作為香菇生產原料。
(1)幾種栽培料的配製其配料以100千克計,視生產規模大小增減。
①木屑78%、麩皮(細米糠)20%、石膏1%、糖1%,另加尿素0.3%。料的含水量55%~60%。
②木屑78%、麩皮16%、玉米面2%、糖1.2%、石膏2%~2.5%、尿素0.3%、過磷酸鈣0.5%。料的含水量55%~60%
③木屑78%、麩皮18%、石膏2%、過磷酸鈣0.5%、硫酸鎂0.2%、尿素0.3%、紅糖1%。料的含水量55%~60%。
上述3種栽培料的配製:先將石膏和麩皮干混拌勻,再和木屑干混拌均勻,把糖和尿素先溶化於水中,均勻地潑灑在料上,用杴邊翻邊灑,並用竹掃帚在料面上反復掃勻。
④棉籽皮50%、木屑32%、麩皮15%、石膏1%、過磷酸鈣0.5%、尿素0.5%、糖1%。料的含水量60%左右。
⑤豆秸46%、木屑32%、麩皮20%、石膏1%、食糖1%。料的含水量60%。
⑥木屑36%、棉籽皮26%、玉米芯20%、麩皮15%、石膏1%、過磷酸鈣0.5%、尿素0.5%、糖1%。料的含水量60%。
上述3種栽培料的配製:按量稱取各種成分,先將棉籽皮、豆秸、玉米芯等吸水多的料按料水比為1:14~1.5的量加水、拌勻,使料吃透水;把石膏、過磷酸鈣與麩皮、木屑干混均勻,再與已加水拌勻的棉籽皮、豆秸或玉米芯混拌均勻;把糖、尿素溶於水後拌入料內,同時調好料的水分,用杴和竹掃帚把料翻拌均勻。不能有乾的料粒。
(2)配料時應注意問題木屑指的是闊葉樹的木屑,也就是硬雜木木屑。陳舊的木屑比新鮮的木屑更好。配料前應將木屑過篩,篩去粗木屑,防止扎破塑料袋,粗細要適度,過細的木屑影響袋內的通氣,在木屑栽培料中,應加入10%~30%的棉籽皮,有增產作用;但棉籽皮、玉米芯在栽培料中占的比例過大,脫袋出菇時易斷菌柱。栽培料中的麩皮、尿素不宜加得太多,否則易造成菌絲徒長,難於轉色出菇。麩皮、米糠要新鮮,不能結塊,不能生蟲發霉。豆秸要粉成粗糠狀,玉米芯粉成豆粒大小的顆粒狀。
香菇栽培料的含水量應比平菇栽培料的含水量略低些,生產上一般控制在55%~60%。含水量略低些有利於控制雜菌污染,但出過第一潮菇時,要給菌柱及時補水,否則影響出菇。由於原料的干濕程度不同,軟硬粗細不同,配料時的料水比例也不相同,一般料水比為1:0.9~1.3,相差的幅度很大,所以生產上每一批料第一次用來配料時,料拌好後要測定一下含水量,確定一個適宜的料水比例。
①手測法。將拌好的栽培料,抓一把用手握,指縫不見水,伸開手掌料成團即可。
②烘乾法。將拌好的料准確稱取500克,薄薄地攤放在搪瓷盤中,放在溫度105的條件下烘乾,烘至乾料的重量不再減少為止,稱出乾料的重量。料的含水量(%)=濕料重量-乾料重量濕料重量×100配料時,隨水加入乾料重量的0.1%多菌靈(指有效成分)有利於防止雜菌污染。
3、裝袋和滅菌
袋栽香菇是香菇代料栽培最有代表性的栽培方法,各地具體操作雖有不同,但道理是一樣的。(1)塑料筒料規格香菇袋栽實際上多數採用的是兩頭開口的塑料筒,有壁厚0.04~0.05厘米的聚丙烯塑料筒和厚度為0.05~0.06厘米的低壓聚乙烯塑料筒。聚丙烯筒高壓、常壓滅菌都可,但冬季氣溫低時,聚丙烯筒變脆,易破碎;低壓聚乙烯筒適於常壓滅菌。生產上採用的塑料筒規格也是多種多樣的,用幅寬15厘米、筒長55~57厘米的塑料筒。
(2)裝袋滅菌先將塑料筒的一頭紮起來。扎口方法有兩種:一是將採用側面打穴接種的塑料筒,先用尼龍繩把塑料筒的一端扎兩圈,然後將筒口折過來扎緊,這樣可防止筒口漏氣;二是有的生產者採用17厘米×35厘米短塑料筒裝料,兩頭開口接種,也要把塑料筒的一端用力紮起來,但不必折過來再扎了。紮起一頭的塑料筒稱為塑料袋,裝袋前要檢查是否漏氣。檢查方法是將塑料袋吹滿氣,放在水裡,看有沒有氣泡冒出。漏氣的塑料袋絕對不能用。用裝袋機裝袋最好5人一組,1個人往料斗里加料;2個人輪流將塑料袋套在出料筒上,一手輕輕握住袋口,一手用力頂
住袋底部,盡量把袋裝緊,越緊越好,另外2個人整理料袋扎口,一定要把袋口扎緊扎嚴,扎的方法同袋的另一端。手工裝袋,要邊裝料,邊抖動塑料袋,並用粗木棒把料壓緊壓實,裝好後把袋口扎嚴扎緊。裝好料的袋稱為料袋。在高溫季節裝袋,要集中人力快裝,一般要求從開始裝袋到裝鍋滅菌的時間不能超過6小時,否則料會變酸變臭。料袋裝鍋時要有一定的空隙或者「#」字型排壘在滅菌鍋里,這樣便於空氣流通,滅菌時不易出現死角。採用高壓蒸汽滅菌時,料袋必須是聚丙烯塑料袋,加熱滅菌隨著溫度的升高,鍋內的冷空氣要放凈,當壓力表指向1.5公斤/平方厘米時,維持壓力2小時不變,停止加熱。自然降溫,讓壓力表指針慢慢回落到0位,先打開放氣閥,再打開鍋出鍋。採用常壓蒸汽滅菌鍋,開始加熱升溫時,火要旺要猛,從生火到鍋內溫度達到100℃的時間最好不超過4小時,否則會把料蒸酸蒸臭。
當溫度到100℃後,要用中火維持8~10小時,中間不能降溫,最後用旺火猛攻一會兒,再停火燜一夜後出鍋。出鍋前先把冷卻室或接種室進行空間消毒。
出鍋用的塑料筐也要噴灑2%的來蘇水或75%的酒精消毒。把剛出鍋的熱料袋運到消過毒的冷卻室里或接種室內冷卻,待料袋溫度降到30℃以下時才能接種。
4、接種及栽培管理
(1)接種香菇料袋多採用側面打穴接種,要幾個人同時進行,所以在接種室和塑料接種賬中操作比較方便。具體作法是先將接種室進行空間消毒,然後把剛出鍋的料袋運到接種室內一行一行、一層一層地壘排起,每壘排一層料袋,就往料袋上用手持噴霧器噴灑一次0.2%多霉靈;全部料袋排好後,再把接種用的菌種、膠紙,打孔用的直徑1.5~2厘米的圓錐形木棒、75%的酒精棉球、棉紗、接種工具等准備齊全。關好門窗,打開臭氧消毒器,消毒40分鍾;關機15分鍾後開門,接種人員迅速進入接種室外間,關好外間的門,穿戴好作服,向空間噴75%的酒精消毒後再進入里間,接種按無菌操作(同菌種部分)進行。側面打穴接種一般用長55厘米塑料筒作料袋,接5穴,一側3穴,另一側2穴。3人一組,第一個有先將打穴用的木棒的圓錐形類頭放入盛有75%的酒精的搪瓷杯中,酒精要浸沒木棒尖頭2厘米,再將要接種的料袋搬一個到桌面上,一手用75%的酒精棉紗擦抹料袋朝上的側面消毒,一手用木棒在消毒的料袋側面打穴3個。1個穴位於料袋中間,其他2個穴分別靠近料袋的兩頭。第二人打開菌種瓶蓋,將瓶口在酒精燈上轉動灼燒一圈,長柄鑷子也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滅菌;冷卻後,把瓶口內菌種表層颳去,然後把菌種放入用75%的酒精或2%的來蘇水消過毒的塑料筒里;雙手用酒精棉球消毒後,直接用手把菌種掰成小棗般大小的菌種塊迅速填入穴中,菌種要把接種穴填滿,並略高於穴口。注意,第二人的雙手要經常用酒精消毒,雙手除了拿菌種外,不能觸摸任何地方。第三人則用3.5厘米×3.5厘米方形膠粘紙把接種後的穴封貼嚴,並把料袋翻轉180度,將接過種的側面朝下。第一人用酒精棉紗擦抹料袋朝上的側面,等距離地在料袋上打2個穴,然後把打穴的木棒尖頭放入酒精里消毒,再搬第二個料袋。第二人把第一個料袋的2個接種穴填滿菌種,第三人用膠粘紙封貼穴口,並把接完種的第一個料袋(這時稱為菌袋)搬到旁邊接種穴朝側面排放好。接完種的菌袋即可進培養室培養。用35厘米長的塑料筒作料袋,可用側面打穴接種,一般打3個穴,一側2個,也可兩頭開口接種。
用接種箱接種,因箱體空間小,密封好,消毒徹底,所以接種成功率往往要高於接種室。但單人接種箱只能一個人操作,只適用於在短的料袋兩頭開口接種。如果是側面打穴接種,最好採用雙人接種箱,由兩個人共同操作,一個人負責打穴貼膠粘紙封穴口,另一個人將菌種按無菌程序轉接於穴中。
(2)菌袋培養指從接種到香菇菌絲長滿料袋並達到生理成熟這段時間內的管理。菌袋培養期通常稱為發菌期,可在室內(溫室)、陰棚里發菌,發菌地點要干凈、無污染源,要遠離豬場、雞場、垃圾場等雜菌滋生地,要乾燥、通風、遮光等。進袋發菌前要消毒殺菌、滅蟲,地面撒石灰。夏季播種香菇發菌期正處在高溫季節,氣溫往往要高於菌絲生長的適溫(24~27℃),所以發菌期管理的重點是防止高溫燒菌。剛接完種的菌袋,3個袋一層呈三角形壘成排,接種穴朝側面排放,每排壘幾菌層要看溫度的高低而定,溫度高可少壘幾層,排與排之間要留有走道,便於通風降溫和檢查菌袋生長情況。發菌場地的氣溫最好控制在28℃以下。開始7~10天內不要翻動菌袋,第13~15天進行第一次翻袋,這時每個接種穴的菌絲體呈放射狀生長,直徑在8~10厘米時生長量增加,呼吸強度加大,要注意通氣和降溫。在翻袋的同時,用1直徑毫米的鋼針在每個接種點菌絲體生長部位中間,離菌絲生長的前沿2厘米左右年扎微孔3~4個;或者將封接種穴的膠粘紙揭開半邊,向內折拱一個小的孔隙進行通氣,同時挑出雜菌污染的袋。這時由於菌絲生長產生的熱量多,要加強通風降溫,最好把發菌場地的溫度控制在25℃以下,超過32℃菌絲生長弱,35℃時菌絲會停止生長,38℃時線能燒死。降溫的方法很多,可靈活掌握。如減少菌袋壘排的層烽,擴大菌袋間距,利於散熱降溫;溫室和陰棚發菌,白天加厚遮蓋物,晚上揭去遮蓋物;室內和溫室發菌,趁夜間外界氣溫低時,加強通風降溫,有條件的可安裝排風扇;氣溫過高,可噴涼水降溫,但要注意噴水後要加強能風,不能造成環境過濕,以防止雜菌污染。菌袋培養到30天左右再翻一次袋。在翻袋的同時,用鋼絲針在菌絲體的部位,離菌絲體生長的前沿2厘米處扎第二次微孔,每個接種點菌絲生長部位扎一圈4~5個微孔,孔深約2厘米。為了防止翻袋和扎孔造成菌袋污染雜菌,裝袋時一定要把料袋裝緊,料袋裝的越緊雜菌污越低。凡是封閉式發菌場地,如利用房間、溫室發菌,在翻袋扎孔前要進行空間消毒,可有效地減少雜菌污染。發菌期還要特別注意防蟲滅蟲。
由於菌袋的大小和接種點的多少不同,一般要培養45~60菌絲才能長滿袋。這時還要繼續培養,待菌袋內壁四周菌絲體出現膨脹,有皺褶和隆起的瘤狀物,且逐漸增加,占整個袋面的2/3,手捏菌袋瘤狀物有彈性松軟感,接種穴周圍稍微有些村褐色時,表明香菇菌絲生理成熟,可進菇場轉色出菇。
(3)轉色管理香菇菌絲生長發育進入生理成熟期,表面白色菌絲在一定條件下,逐漸變成棕褐色的一層菌膜,叫作菌絲轉色。轉色的深淺、菌膜的薄厚,直接影響到香菇原基的發生和發育,對香菇的產量和質量關系很大,是香菇出菇管理最重要的環節。
轉色的方法很多,常採用的是脫袋轉色法。要准確把握脫袋時間,即菌絲達到生理成熟時脫袋。脫袋太早了不易轉色,太晚了菌絲老化,常出現黃水,易造成雜菌污染,或者菌膜增厚,香菇原基分化困難。脫袋時的氣候要在15~25℃,最好是20℃。脫袋前,先將出菇溫室地面做成30~40厘米深、100厘米寬的畦,畦底鋪一層爐灰渣或沙子,將要脫袋轉色的菌袋運到溫室里,用刀片劃破菌袋,脫掉塑料袋,把柱形菌塊按5~8厘米的間距立排在畦內。如果長菌柱立排不穩,可用竹竿在畦上搭橫架,菌柱以70~80度的角度斜靠在竹竿上。脫袋後的菌柱要防止太陽曬和風吹,這時溫室內的空氣相對濕度最好控制在75%~80%,有黃水的菌柱可用清水洗干凈。脫袋立排菌柱要快,排滿一畦,馬上用竹片拱起畦頂,罩上塑料膜,周圍維持保濕保溫。待人全部菌柱排後,溫室的溫度要控制在17~20℃,不要超過25℃。如果溫度高,可向溫室的空間噴冷水降溫。白天溫到多加遮光物,夜間去掉遮光物,加強通風來降溫。光線要暗些,頭3~5天盡量不要揭開畦上的罩膜,這時畦內的相對濕度應在85%~90%,塑料膜上有凝結水珠,使菌絲在一個溫暖潮濕的穩定環境中繼續生長。應注意在此期間如果氣溫高、濕度過大,每天還是要在早、晚氣溫低時揭開畦的罩膜通風20分鍾。在揭開畦的罩膜我時,溫室不要同時通風,將二者的通風時間要錯開。在立排菌柱5~7天時,菌柱表面長滿濃白的絨毛狀氣生菌絲時,要加強揭膜通風的次數,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鍾,增加氧氣、光照(散射光),拉大菌柱表面的干濕差,限制菌絲生長,促其轉色。當7~8天開始轉色時,可加大通風,每次通風1小時。結合通風,每天向菌柱表面輕噴水1~2次,噴水後要晾1小時再蓋膜。連續噴水2天,至10~12天轉色完畢。在生長實踐中,由於播種季節不同,轉色場地的氣候條件特別是溫度條件不同,轉色的快慢不大一樣,具體操作要根據菌柱表面菌絲生長情況靈活掌握。
中國有機農業網
8. 香菇要怎麼樣的地方種植才好。
一、備料
種植香菇前,要准備充足的種植原料。鋸木屑、玉米芯、稻草、棉籽皮等原料都可以用來種植香菇。利用鋸木屑、玉米芯等原料種植香菇效果很好。鋸末要用闊葉樹的,針葉樹鋸末利用效果不好。在棉籽皮來源充足的地方,也可以用棉籽皮種植。
二、配料
種植香菇可以採用下列幾種配方。
①配方1:鋸末78公斤,麥麩20公斤,石膏粉1公斤,蔗糖1公斤。②配方2:鋸末100公斤,麥麩20公斤,玉米粉2公斤,蔗糖1.5公斤,石膏粉2公斤,尿素0.3公斤。③配方3:棉籽皮40公斤,鋸末40公斤,麥麩18公斤,石膏粉1公斤,蔗糖1公斤。④配方4∶玉米芯80公斤,鋸末20公斤,麥麩25公斤,蔗糖2公斤,尿素0.4公斤,蛋白腖0.2公斤。
上列配方料水之比均為1∶1.3,使兌水後含水量達到55%至60%。料水要充分拌勻。
三、裝袋滅菌
用聚丙烯塑料袋裝料。袋長50厘米,寬16厘米,裝料重約0.8公斤至1公斤(折乾料)。裝料後壓實。
裝袋後要進行滅菌。培養料滅菌徹底是栽培香菇成功與否的關鍵環節。高壓力(1.4公斤/平方厘米)2小時;如沒有高壓滅菌條件,可採用常壓滅菌法。常壓滅菌,在100℃溫度下,滅菌12個小時至16個小時。
四、打穴接種
滅菌後的栽培袋待冷卻後,要及時接入原種。接種方法:用滅菌過的打洞器,在栽培袋一側打2個接種穴,再在袋另一側打3個接種穴。接種穴直徑1.5厘米,深2厘米,在穴內接入香菇原種。一般500毫升菌種瓶,可以接種栽培袋10袋左右。接種後用無菌膠條將接種穴封緊。裝料較少的栽培袋,也可以從袋兩端接種。接種要在無菌的接種室(箱)內進行。
五、培養發菌
接種後的栽培袋在室內碼成「井」字形,縱橫各排4袋,共堆放10層,放在20℃至25℃溫度下培養。注意室內通風換氣,不要陽光直射。
六、開口通風
在室內培養20天左右。香菇菌絲體已達10厘米左右,此時把接種穴膠條拱起一孔隙,讓氧氣進入,促進發苗。
七、脫袋排放
栽培袋培養60天至70天,袋壁四周苗絲體膨脹,隆起,並有少數菌絲體轉變成棕褐色時,及時脫袋排放,促進轉色。
八、變溫催菇
菌袋轉色後,要創造出菇條件,刺激出菇。其中最重要的條件是拉大晝夜溫差,使晝夜溫差達到10℃左右,連續3天至4天,香菇菇蕾就陸續形成。
九、出菇管理
香菇出菇階段,要給予下列條件:
1.溫度:保持10℃至20℃,以15℃左右為最佳。溫度超過25℃時,對多數品種出菇不利。
2.相對濕度:菇房保持85%至90%的相對濕度,為達到此目的,菇房地面勤澆水,空氣中常噴霧。溫室菇房上面用草簾覆蓋。
3.整個出菇階段都要給予通風換氣和散射光條件。
在香菇栽培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選用優良品種。
同時要注意栽培季節,一般種植秋茬香菇效益較高,使出菇期安排在當年10月至翌年5月之間。在上列優良栽培管理條件下,一般100公斤栽培料(乾料)能出香菇70公斤至100公斤。
9. 最簡單的香菇種植方法
夏季的香菇鮮品,是食用菌市場的緊俏貨。採用水溫空調降溫出菇的措施,使用中高溫菌株,夏季香菇產品大量,市場價格大幅上升。主要措施為:
一、設施或設備要求 栽培設施:普通食用菌大棚,完成春季生產以後,把原來的菌袋清理出去,棚內打掃干凈,檢查修補棚膜,噴灑適量的葯物予以滅菌殺蟲處理。然後,將棚內灌入清水,待水滲下後,在棚內撒施石灰粉,即可將菌袋搬到架子上。降溫設備:水溫空調器既可在夏季進行降溫生產,也能在冬季進行升溫栽培,一機兩用,效果極好。
二、菌袋製作 基本配方:木屑1800公斤、麥麩200公斤、過磷酸鈣20公斤、尿素3公斤、石灰粉20公斤、石膏粉10公斤。按照常規裝袋、滅菌、接種以及發菌等管理。
三、菌袋轉色 待全部完成發菌後,即可將白色菌袋依「井」字形碼放,並覆蓋薄膜、草苫等,使其升溫的同時,通過調節草苫和薄膜的覆蓋以及夜間的揭蓋,一則促使菌袋錶面的白色菌絲倒伏,二來增加菌袋的溫差,促使其盡快轉色。
四、調溫催蕾 完成轉色的菌袋,經打孔及補水等處理後,即可搬入棚內,間隔5厘米左右單層排放,通過水溫空調進行降溫處理1-2天後,再實行高溫刺激,配合棚內的水分、光照等刺激,約一周左右即有小菇蕾出現。此後,保持常規用水,盡量縮小濕差,以保證有菇蕾源源不斷地出現。該階段的基本管理指標是:溫度保持在20℃-25℃之間,盡量降低;空氣濕度在75%-95%之間,由於香菇的菌蓋較厚,而且適應較大的濕差,所以,不必擔心過大的濕差會導致不良影響;通過調整棚頂的覆蓋物,使棚內光照強度保持在300-1200勒克斯;適量的通風,使棚內保持較清新的空氣。
五、出菇管理 香菇菌袋的薄膜較厚,其菇蕾無法自行破袋而出時需人工割破薄膜。方法是在發生菇蕾的地方,用小刀片將薄膜切開,注意不要傷到菇蕾,如果管理細心,可將薄膜沿菇蕾切一圓形口,這樣可最大程度地避免發生畸形菇。從幼蕾伸出之後,就進入出菇管理階段。該階段應保持溫度在20℃-25℃、濕度在75%-95%之間、約500-1000勒克斯的光照和適當的通風。當菌蓋直徑達到兩厘米以上時,可對菇體直接噴施營養素。當香菇菌蓋邊緣仍呈下卷狀態但又要展開時,即應及時採收。在一定程度上,該階段的棚內溫度和葉面施肥將決定香菇產量及其質量的高低。採用菌棒出菇的管理,較菌袋出菇更加方便,但由於菌棒裸露,出菇期間失水較多,故應加大濕度,並應給予浸泡菌棒或注水處理。香菇的採收潮次較為明顯,當一潮菇採收後,菌袋的失水較為嚴重,故需補水、養菌,然後才能收獲下潮菇。補水的常用辦法是:利用原有的溝、渠、坑或挖一土坑,內鋪薄膜,將菌袋排入,離上沿約有20厘米時,鋪一薄膜使其呈凹型,在凹型坑裡灌滿水,形成一定壓力後,再向菌袋的坑裡灌水,待灌滿後,維持24小時,即可排水,將菌袋再擺於出菇架子上,參考上述管理即可。
10. 香菇的種植方法
摘要香菇種植先要進行菌種的制備,確定好栽培季節後,就可以進行培養的選擇及配比處理,培養料發酵後進行裝袋,再打穴接種,接著是發菌管理及轉色管理階段,最後進行催蕾操作,出菇期要科學管理,最後採收香菇。
space
香菇最新科學種植技術,各環節均有,超詳細超全面
香菇是我國傳統的出口特產品之一,其一級品為花菇。香菇的人工栽培在我國已有 800 多年的歷史,長期以來栽培香菇都用「砍花法」 ,是一種自然接種的段木栽培法。一直到了60年代中期才開始培育純菌種,改用人工接種的段木栽培法。70 年代中期出現了代料壓塊栽培法,後又發展為塑料袋栽培法,產量顯著增加。
段木栽培產的菇商品質量高,投入產出之比也高,可達 1∶7~10,但需要大量木材,僅適於在林區發展。代料栽培雖然生產周期短,生物學效率也高, 而且可以利用各種農業廢棄物, 能夠在城鄉廣泛發展。 但代料栽培一次性投入量大,成本較高,投入產出比僅為 1∶2。但通過益生菌在培養中的應用,可將投入產出比提高到 1:4 左右,而且不需要高溫滅菌及一些防霉葯物的使用。
space
香菇最新科學種植技術,各環節均有,超詳細
種植流程
菌種制備確定栽培季節培養料選擇及配比處理培養料發酵裝袋打穴接種發菌管理轉色管理催蕾出菇管理採收
種植條件
1、營養
香菇是木生菌,以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果膠質、澱粉等作為生長發育的碳源,但要經過相應的酶分解為單糖後才能吸收利用。香菇以多種有機氮和無機氮作為氮源, 小分子的氨基酸、 尿素、 銨等可以直接吸收, 大分子的蛋白質、蛋白腖就需降解後吸收。香菇菌絲生長還需要多種礦質元素,以磷、鉀、鎂最為重要。 香菇也需要生長素, 包括多種維生素、 核酸和激素, 這些多數能自我滿足,只有維生素 B 1 需補充。
2、溫度
香菇菌絲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3~25℃, 低於 10℃或高於30℃則有礙其生長。子實體形成的適宜溫度為 10~20℃,並要求有大於 10℃的晝夜溫差。目前生產中使用的香菇品種有高溫型、中溫型、低溫型三種溫度類型,其出菇適溫高溫型為 15~25℃,中溫型為 7~20℃,低溫型為 5~15℃。
space
香菇最新科學種植技術,各環節均有,超詳細
3、水分
香菇所需的水分包括兩方面,一是培養基內的含水量,二是空氣濕度,其適宜量因代料栽培與段木栽培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區別。
①代料栽培。長菌絲階段培養料含水量為 55%~60%,空氣相對濕度為 60%~70%;出菇階段培養料含水量為 40%~68%,空氣相對濕度 85%~90%。
②段木栽培。長菌絲階段培養料含水量為 45%~50%,空氣相對濕度為 60%~70%;出菇階段培養料含水量為 50%~60%,空氣相對濕度 80%~90%。
4、空氣
香菇是好氣性菌類。 在香菇生長環境中, 由於通氣不良、 二氧化碳積累過多、氧氣不足, 菌絲生長和子實體發育都會受到明顯的抑制, 這就加速了菌絲的老化,子實體易產生畸形,也有利於雜菌的滋生。新鮮的空氣是保證香菇正常生長發育的必要條件。
space
香菇最新科學種植技術,各環節均有,超詳細
5、光照
香菇菌絲的生長不需要光線,在完全黑暗的條件下菌絲生長良好,強光能抑制菌絲生長。子實體生長階段要散射光,光線太弱,出菇少,朵小,柄細長, 質量次,但直射光又對香菇子實體有害。
6、酸鹼度
香菇菌絲生長發育要求微酸性的環境,培養料的 pH 值在 3~7 都能生長,以5 最適宜,超過 7.5 生長極慢或停止生長。子實體的發生、發育的最適 pH 值為3.5~4.5。在生產中常將栽培料的 pH 值調到 6.5 左右。堆料發酵 pH 值下降 0.5左右,菌絲生長中所產生的有機酸也會使栽培料的酸鹼度下降。
space
香菇最新科學種植技術,各環節均有,超詳細
播種時間與菌種選擇
目前,我國北方地區香菇生產多採用溫室作為出菇場所,受氣候條件的影響大,季節性很強。各地香菇播種期應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而定。
北京地區香菇生產多採用夏播,秋、冬、春出菇,由於秋季出菇始期在 9 月中旬,所以具體播種時間應在 7 月初,6 月初製作生產種。應選用中溫型或中溫型偏低溫菌株。但由於夏播香菇發菌期正好處在氣溫高、濕度大的季節,雜菌污染難以控制,所以近年來冬播香菇有所發展。
一般是在11月底、12月初製作生產種,12月底、1月初播種,3月中旬進棚出菇。多採用中溫型或中溫偏高溫型的菌株。
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