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洋蔥是幾月份種植的具體怎麼種
移栽期可分:
1、覆膜田地適宜移栽期十一月十五日至二十日(立冬前後)。
2、不覆膜田地適宜移栽期十月二十日(霜降前後)。
3、定期密度應根據土壤肥力、施肥水平、管理水平的高低,密度相應增減,一般定植行距20cm,株距16~17cm,每畝密度2萬株上下。為防止抽苔,一般選用葉鞘直徑6~7mm,單株鮮重4~6克,適度大小的幼苗為宜。淘汰大苗、弱苗、劣苗。定植前大小苗分開栽植,分級管理,平衡增產。
栽培技術:
4、整地與施肥
1)在播種前10天,先進行翻耕,普施充分腐熟搗碎和過篩後的農家肥,每畝的施肥量不超過2000kg,而後要耕翻兩次,深約20cm以上,使肥料與土壤充分混合,再用平耙將畦面整平,以備播種。作畦規格分兩種:
2)一種是小高畦,畦寬1.6m,畦溝寬0.2m,畦溝深0.1m,每畦移植8行,此畦適於粘質土壤或差距小的田塊。
3)二是平畦:畦寬2m,畦埂寬0.27m,高0.2m,每畦栽10行。平畦適於對砂質土壤。
繁殖方法:
采種方法
1、大鱗莖采種法:這是國內大部分地區采有的采種法,母株利用成熟的大鱗莖。第一年9-10月份播種,冬季幼苗露地或貯藏越冬。第二年夏天收獲大鱗莖,從中選擇優良個體,通過貯藏4後淘汰感病植株,9-11月定植田間,嚴寒地區第三年春季定植母球,6月收獲種子,從播種至收獲種子約21-23個月。該采種法經過多次田間和貯藏期的溝汰選擇,其品種純度、種性明顯高於兩年采種法,可作原種生產。缺點是采種周期長,貯藏費事,利用大鱗莖較多,成本高。
2、小鱗莖采種法:春播地區經常採用的方法。早春土壤解凍及早直播育苗,夏季小鱗莖成熟,選留直徑3cm以上的鱗莖,貯藏越冬後,第二年定植采種,從播種至收獲約16-19個月,其縮短了采種周期,成本降低,可用於繁殖生產用種,但未經成熟鱗莖性狀選擇,種性有退化。
3、小株采種法:又稱不結球采種法,第一年7-9月播種,冬前長成大苗,達到綠體春化標准而通過春化階段,保證第二年植株抽薹開花,前後周期約11-13個月,縮短采種周期,但未形成鱗莖,其種性有退化,同時因先期抽薹性狀的遺傳,長此將導致生產中栽培鱗莖的失敗。
4、種株連續采種法:利用大鱗莖種法收種子後,種株基部形成幾個小鱗莖,收獲貯藏後秋天定植,乾燥地區也可原地越夏,萌發後由原先1個母鱗莖變成3-4個母鱗莖。翌年抽生花薹數為第一年采種,二年采種,降低了成本,縮短了采種周期,保證了種子質量,也提高了產量。
2. 洋蔥的種植方法是什麼
洋蔥的種植方法是:
利用大鱗莖種法收種子後,種株基部形成幾個小鱗莖,收獲貯藏後秋天定植,乾燥地區也可原地越夏,萌發後由原先1個母鱗莖變成3~4個母鱗莖。翌年抽生花薹數為第一年采種,二年采種,降低了成本,縮短了采種周期,保證了種子質量,也提高了產量。
田間管理:
洋蔥定植以後約20天後進入緩苗期,由於定植時氣溫較低,因此不能大量澆水,澆水過多會降低地溫,使幼棵緩苗慢。同時剛定植幼苗新根尚未萌發,又不能缺水。
所以,這個階段對洋蔥的澆水次數要多。每次澆水的數量要少,一般掌握的原則是不使秧苗萎蔫,不使地面乾燥,以促進幼苗迅速發根成活。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洋蔥
3. 洋蔥的種植方法
種植技術有如下要點:
1、選擇品種選擇品格好,抗病性和抗逆性強,耐貯藏,口感好,產量高的優質品種。
2、選擇苗床苗床選擇在地勢高燥,泥土質地良好,地力程度高的地塊。
3、消毒泥土為避免苗期病害,要對苗床泥土進行消毒,可用50%多菌靈或50%福美雙或
40%拌種雙,每平方米用8—10克,用土拌勻,取1/3撒於苗床。
4、2/3於播種後覆蓋在種子上,也可用40%福爾馬林30毫升,加水100倍噴灑苗床土消毒。
噴葯後用農膜覆蓋,悶4—5天後撤膜中耕,2星期後播種。
5、播種與苗期管理播種時間在9月上中旬,移栽時苗齡50—60天。播種方法艾薩克播為主,
也可溝播。用種量為每平方米5—6克,以每1/15公頃大田用種100—150克為冷。
6、播前澆足底水,播種後7—8天即可出苗。出苗後要及時間苗,苗距3厘米。留意防治害
蟲,消滅雜草。
(3)小洋蔥的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洋蔥的胚根入土後不久便會萎縮,因而沒有主根,其根為弦狀須根,著生於短縮莖盤的基部,根系較弱,無根毛,根系主要密集分布在20cm的表土層中,故耐旱性較弱。
洋蔥的莖在營養生長時期,莖短縮形成扁圓錐形的莖盤,莖盤下部為盤踵,莖盤上部環生圓圈筒形的葉鞘和枝芽,下面生長須根。成熟鱗莖的盤踵組織干縮硬化,能阻止水分進入鱗莖。
洋蔥的吸收肥水能力能力較弱。根系生長溫度較地上低,地溫5攝氏度時,根系即開始生長,10~15攝氏度最適,24~25攝氏度時生長緩慢。
盤踵可以控制根的過早生長或鱗莖過早萌發,生殖生長時期,植株經受低溫和長日照條件,生長錐開始花芽分化,抽生花薹,花薹筒狀,中空,中部膨大,有臘粉,頂端形成花序,能開花結實。頂球洋蔥由於花期退化,在花苞中形成氣生鱗莖。
4. 請問洋蔥是如何種植的用籽還是別的方法
需要用種子種植。洋蔥對於各種溫度的適應性也是比較強的,像它的種子的話在比較低的溫度下就可以發芽。
在種植洋蔥之前,洋蔥的表皮剝開,然後用它作為洋蔥種植的種子。另外,要選擇適合洋蔥種植的土壤條件,需要土壤肥沃,土地的酸鹼性適中,而且透氣性比較好,比較有利於洋蔥的生長和發育。
如溫度條件達到了十二度的話這個時候的生長速度就開始加快,發芽過後就開始有自己的幼苗,幼苗期間所需要的溫度還是比較高。
在整個生長期間的話,洋蔥的需水量還是比較大的,特別是在洋蔥的發芽期間和幼苗生長旺盛期間,當然鱗莖膨脹的時候也需要給足充足的水分。
(4)小洋蔥的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洋蔥種植的注意事項
1、洋蔥具體播種的時間也是有所規定的,在合適的時間進行播種,才能夠有效的生長,如果播種的過早,那麼就會讓幼苗的生長周期比較長,這樣就會消耗掉土壤中的很多營養成分,所以播種的時間要把握好。
2、由於在度過寒冷的冬天的時候,非常容易出現小苗死亡的情況,所以一些地區可以選擇在白露節日之後來進行播種。
3、在播種的時候也要注意要將土壤中的一些雜草清除,一般也可以選擇適當的除草劑來將雜草去除。
5. 怎麼種植洋蔥
1、整地與施肥
在播種前10天,先進行翻耕,普施充分腐熟搗碎和過篩後的農家肥,每畝的施肥量不超過2000kg,而後要耕翻兩次,深約20cm以上,使肥料與土壤充分混合,再用平耙將畦面整平,以備播種。
作畦規格分兩種:一種是小高畦,畦寬1.6m,畦溝寬0.2m,畦溝深0.1m,每畦移植8行,此畦適於粘質土壤或差距小的田塊。二是平畦:畦寬2m,畦埂寬0.27m,高0.2m,每畦栽10行。平畦適於對砂質土壤。
2、移栽與密度
移栽期可分:
1)覆膜田地適宜移栽期十一月十五日至二十日(立冬前後)。
2)不覆膜田地適宜移栽期十月二十日(霜降前後)。定期密度應根據土壤肥力、施肥水平、管理水平的高低,密度相應增減,一般定植行距20cm,株距16~17cm,每畝密度2萬株上下。
為防止抽苔,一般選用葉鞘直徑6~7mm,單株鮮重4~6克,適度大小的幼苗為宜。淘汰大苗、弱苗、劣苗。定植前大小苗分開栽植,分級管理,平衡增產。
(5)小洋蔥的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生長環境:
1、溫度
洋蔥對溫度的適應性較強。種子和鱗莖在3~5℃下可緩慢發芽,12℃開始加速,生長適溫幼苗為12~20℃,葉片為18~20℃,鱗莖為20~26℃,健壯幼苗可耐~6~7℃的低溫。鱗莖膨大需較高的溫度,鱗莖在15℃以下不能膨大,21~27℃生長最好。溫度過高就會生長衰退,進入休眠。
2、光照
洋蔥屬長日照作物,在鱗莖膨大期和抽薹開花期需要14小時以上的長日照條件。在高溫短日照條件下只長葉,不能形成蔥頭。洋蔥適宜的光照強度為2萬~4萬勒克斯。
3、水分
洋蔥在發芽期、幼苗生長盛期和鱗莖膨大期應供給充足的水分。但在幼苗期和越冬前要控制水分,防止幼苗徒長,遭受凍害。收獲前12周要控制灌水,使鱗莖組織充實,加速成熟,防止鱗莖開裂。洋蔥葉身耐旱,適於60%~70%的濕度,空氣濕度過高易發生病害。
4、土壤和營養
洋蔥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以肥沃疏鬆、通氣性好的中性壤土為宜,沙質壤土易獲高產,但粘壤土鱗莖充實,色澤好,耐貯藏。洋蔥根系的吸肥能力較弱,要高產需要充足的營養條件。
每1000千克蔥頭需從土壤中吸收氮2千克、磷0.8千克、鉀2.2千克。施用銅、硼、硫等微量元素有顯著增產作用。
6. 小洋蔥種植的時候是把它全部放進土裡還是不放進土裡
小洋蔥種植的時候當然把它全部放進土裡面,它的牙會自己長出來的。洋蔥適宜的播種期是培育壯苗的關鍵,播種過早,苗大,越冬後容易抽苔,晚播苗弱小,抗寒能力差,且磷莖小,產量低。以黃淮流域為例,最佳播期為9月上中旬。播種前最好進行發芽檢驗。在正常情況下,每畝的育苗床播種量為4~5kg;考慮到要淘汰和間疏20%的弱苗和劣苗,其栽培面積應為播種苗床的15倍,如果發芽率低於70%,則應酌情增加播種量。畦高1.4~1.5m,畦寬27cm,畦面整平後每畝過磷鈣15kg,腐熟好的有機土雜肥每畝4方作基肥,出苗後結合澆水撒施速效氮肥,每畝施尿素10kg。每畝有甲拌磷5kg,結合整地均勻翻入土中,細耬整平。畦面整平後,先澆水,再均勻撒播。後覆0.8cm營養土,確保一播齊苗。播後如果墒情不能達到出苗要求,可用噴壺淋水,以促進出苗,也可催芽後撒播。在冷水中浸種,時間不超過12小時,用濕布包好放置在20~24℃涼爽地方進行催芽,每天都要用清水淘洗一次,當種子剛剛「露白」時及時播種,不能耽誤,如不及時播種,胚根的生長會給播種工作造成不便。出苗後要注意霉病和立枯病的防治。其方法為每畝用50%多菌靈或40%百菌清150克,對水30~40kg均勻噴霧。疏鬆土壤對洋蔥根系的發育和鱗莖的膨大都有利,一般苗期要進行3~4次,結合每次澆水後進行;莖葉生長期進行2~3次,到植株封壟後要停止中耕。中耕深度以3cm左右為宜,定植株處要淺,遠離植株的地方要深。
7. 家裡洋蔥怎麼種植方法
洋蔥的種植方法
1、整地處理
為了預防病蟲害和確保洋蔥的產量,在播種前務必進行整地處理,可先將地塊深翻,然後暴曬2天左右,再在土壤中施入腐熟基肥,使土壤和肥料充分混合。
2、苗期管理
播種後在土壤上面覆一層秸稈,然後保持秸稈的濕潤,等洋蔥苗長出來之後就可以掀掉秸稈。
3、洋蔥苗的定植
在洋蔥苗長出4片左右的真葉時就可以定植了,定植時要有選擇性,要淘汰掉病苗、矮苗、徒長苗,進行洋蔥苗的分級處理。
定植時間可以選擇在10月底進行。行株距可以選擇20㎝*15㎝左右。
4、田間管理
(1)肥水管理:追肥以尿素、氮磷鉀復合肥為主,在旺盛生長期、鱗莖膨大期進行追肥。可以用乾農作物萬稼能銀離子生物菌肥,每次追肥可結合澆水一起進行。
(2)病蟲害防治: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紫斑病及銹病,蟲害主要是蔥薊,一般在陰雨天氣比較嚴重,因此做好通風處理時關鍵,及時查看田塊,一旦發病及時對症下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