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預防傳染病的方法有哪些
要有效地預防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關鍵在於切斷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形成的傳播鏈。為此,要切實做到:
控制傳染病最高效的方式在於防控,由於在傳染病的三個基本條件中,缺乏任何一個都無法造成傳染病的流行,所以對於傳染病預防也主要集中在這三個方面:
控制傳染源:這是預防傳染病的最有效方式。對於人類傳染源的傳染病,需要及時將病人或病源攜帶者妥善的安排在指定的隔離位置,暫時與人群隔離,積極進行治療,護理,並對具有傳染性的分泌物,排泄物和用具等進行必要的消毒處理,防止病原體向外擴散。然而,如果是未知傳染源,特別是動物擔任的傳染源,由於其確定需要流行病學的因果推斷和實驗室檢測結果上得到充分的證據,有的時候並不是很容易得到確切結果,尤其是突發急性傳染病發生時,想要短時間內鎖定傳染源更是困難。不過,一旦確定傳染源後,需要及時採取高效的措施控制傳染源,以保證傳染源不會繼續將病原體向易感人群播散。
切斷傳播途徑:對於通過消化道傳染病、血液和體液傳播的傳染病,蟲媒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等,切斷傳播途徑是最為直接的預防方式。主要方式在於對於傳播媒介阻斷,消毒或撲殺。如對於污染了病原體的食物或飲水要進行丟棄或消毒處理,對於污染了病原體的房間或用具要進行充分的消毒,對於一次性的醫療用品在使用後要及時進行消毒或焚燒等無害化處理,在蟲媒傳染病傳播季節採取防蚊防蟲措施等。同時,對於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干預手段也是極為必要的,如促進靜脈注射吸毒人群對使用針具進行消毒,對會發生高危性行為的人群進行安全套使用的宣傳教育等。
保護易感人群:保護易感人群也是傳染病預防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往往是較為容易實現的預防方法。對於已經有預防性疫苗的傳染病,給易感人群接種疫苗是最為保險的方法,如嬰兒在出生後進行的計劃免疫,對於傳染科醫生,護士,從事傳染性疾病研究的科研人員和從事禽類養殖工作的人員等接種相應的疫苗。歷史上,人們利用高效的疫苗已經成功的攻克了天花,證明對於易感人群的保護在傳染病防治上起到了重要角色。對於沒有預防性疫苗的傳染病,對於易感人群的保護可以採取改善營養,加強鍛煉等提高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力的方式進行,必要時也可以採取對易感人群的暫時隔離。
影響傳染病流行過程的因素很多,這包括了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如環境,氣候,社會經濟條件,人民生活水平,人口流動,交通方式等等。隨著生物醫學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於傳染性疾病,人們已經擁有越來越高效的預防性疫苗和治療葯物,極大的提高了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成功率。然而,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大型城市的產生,交通的便利,也使得傳染病的傳播越來越容易。為了更好的應對傳染病,特別是新型突發傳染病的發生,以世界衛生組織為中心,在全球范圍已經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全球突發傳染病預警和應對系統,無論是中國還是世界范圍,人們對於新發傳染病的應急預案和處置方式已經規范化和常態化,可以較為從容的應對突發事件。
㈡ 預防風險的措施有哪些
風險控制是指風險管理者採取各種措施和方法,消滅或減少風險事件發生的各種可能性,或者減少風險事件發生時造成的損失。風險控制的四種基本方法是:風險迴避、損失控制、風險轉移和風險自留。
一、風險迴避
風險迴避是投資主體有意識地放棄風險行為,完全避免特定的損失風險。簡單的風險迴避是一種最消極的風險處理辦法,因為投資者在放棄風險行為的同時,往往也放棄了潛在的目標收益。所以一般只有在以下情況下才會採用這種方法:
(1)投資主體對風險極端厭惡。
(2)存在可實現同樣目標的其他方案,其風險更低。
(3)投資主體無能力消除或轉移風險。
(4)投資主體無能力承擔該風險,或承擔風險得不到足夠的補償。
二、損失控制
損失控制不是放棄風險,而是制定計劃和採取措施降低損失的可能性或者是減少實際損失。控制的階段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後三個階段。事前控制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降低損失的概率,事中和事後的控制主要是為了減少實際發生的損失。
三、風險轉移
風險轉移,是指通過契約,將讓渡人的風險轉移給受讓人承擔的行為。通過風險轉移過程有時可大大降低經濟主體的風險程度。風險轉移的主要形式是合同和保險。
(1)合同轉移。通過簽訂合同,可以將部分或全部風險轉移給一個或多個其他參與者。
(2)保險轉移。保險是使用最為廣泛的風險轉移方式。
四、風險自留
風險自留,即風險承擔。也就是說,如果損失發生,經濟主體將以當時可利用的任何資金進行支付。風險保留包括無計劃自留、有計劃自我保險。
(1)無計劃自留。指風險損失發生後從收入中支付,即不是在損失前做出資金安排。當經濟主體沒有意識到風險並認為損失不會發生時,或將意識到的與風險有關的最大可能損失顯著低估時,就會採用無計劃保留方式承擔風險。一般來說,無資金保留應當謹慎使用,因為如果實際總損失遠遠大於預計損失,將引起資金周轉困難。
(2)有計劃自我保險。指可能的損失發生前,通過做出各種資金安排以確保損失出現後能及時獲得資金以補償損失。有計劃自我保險主要通過建立風險預留基金的方式來實現。
㈢ 近視防控有哪些有效的方法
要保護眼睛,預防近視,就要從日常做起。
日常常用的保護眼睛的方法有:
一、近距離用眼時間不宜過長,每隔40--50分鍾就應該稍微休息3一5分鍾,向遠處眺望一會減緩視力疲勞。
二、讀書寫字,玩電腦,保持正確姿勢,桌椅高低要合適,眼與讀物之間應保持在33厘米左右的距離。
三、五穀雜糧、葷素搭配,多吃青菜水果,不要偏食。食物中缺乏維生素容易發生夜盲症和乾眼病,食物中缺乏微量元素鉻和鈣,容易患近視。另外還需注意定期補充樂睛視力營養素,不從眼睛所需的營養,增強眼睛的抗疲勞能力,更好的保護視力。
四、看書寫字時,光線應適度,不宜過強或過暗,光線應從左前方射來,以免手的陰影防礙視線。光線要柔和,如為白熾燈,應在25~40W之間,不建議在太陽光下看書。因為光線強弱對瞳孔擴張有直接影響,過強的光線會增加眼睛調節強度,加重眼睛勞動強度,時間長了反而容易造成近視。一般桌面台燈以40瓦以下為宜。
五、避免邊走路邊看書或在行走的車廂里看書。因為車廂在震動,身體在搖動,眼睛和書本距離無法固定,眼鏡的負擔就會加重。經常如此就很可能得近視眼。
六、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當眼球追隨目標時,睫狀肌不斷地放鬆與收縮,以及眼外肌的協同作用,可以提高眼的血液灌注量,促進眼部新陳代謝,從而減輕眼疲勞。而且身體素質的好壞與兒童近視眼的發生也有密切關聯。營養不良,體質虛弱的孩子容易得近視眼。
七、堅持做正確的眼保健操。通過按摩眼睛四周的穴位以增強眼眶的血液循環,改善神經營養,消除眼內的過渡充血,達到解除眼疲勞的目的,有利於青少年假性近視的防治,是青少年眼部自我保健的好方法。
八、少吃糖果和高糖食品。食糖過多,會使血液中產生大量酸性物質,酸與肌體內的食鹽,特別是鈣相結合,造成了血鈣減少,這就會影響眼球壁的堅韌性,使眼軸易於伸長,助長了近視發生和發展。
㈣ 有哪些防控疫情的好辦法
防控疫情的辦法有很多,但我覺得效果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少出門,如果不是非常有必要的話,就最好不要出去了,因為在外出的過程中很有可能會遇到已經被感染的患者,但是我們肉眼無法分辨,可能連患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已經被感染了,那麼在這個時候我們就非常危險了,新冠病毒傳播非常迅速,一個小小的接觸都有被感染的可能,一旦我們感染了,那我們的家人也就危險了。
還要就是我們要定期開窗通風,這點也很重要,尤其現在不經常出門就更要開窗通風,同時還要給屋子定期消毒,最好使用70%~75%的酒精,這個濃度的酒精消滅病毒的效果也是最好的,只要做到以上這些,疫情一定會得到很好地控制的,但是只靠我們一個人是不夠的,我們現在需要的是團結一致,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到最大的效果。
㈤ 簡述危險源防範控制措施有哪些
危險源的防範控制可從三方面進行,即技術控制、人行為控制和管理控制。
(1)技術控制
即採用技術措施對固有危險源進行控制,主要技術有消除、控制、防護、隔離、監控、保留和轉移等。技術控制的具體內容請參看第三章和第四章的有關內容。
(2)人行為控制
即控制人為失誤,減少人不正確行為對危險源的觸發作用。人為失誤的主要表現形式有:操作失誤,指揮錯誤,不正確的判斷或缺乏判斷,粗心大意,厭煩,懶散,疲勞,緊張,疾病或生理缺陷,錯誤使用防護用品和防護裝置等。人行為的控制首先是加強教育培訓,做到人的安全化;其次應做到操作安全化。
(3)管理控制
可採取以下管理措施,對危險源實行控制。
①建立健全危險源管理的規章制度。
②明確責任、定期檢查。
③加強危險源的日常管理。
④抓好信息反饋、及時整改隱患。
⑤搞好危險源控制管理的基礎建設工作。
⑥搞好危險源控制管理的考核評價和獎懲。
拓展資料:
危險源分類
工業生產作業過程的危險源一般分為七類:
(一) 化學品類:毒害性、易燃易爆性、腐蝕性等危險物品;
(二) 輻射類:放射源、射線裝置、及電磁輻射裝置等;
(三) 生物類:動物、植物、微生物(傳染病病原體類等)等危害個體或群體生存的生物因子;
(四) 特種設備類:電梯、起重機械、鍋爐、壓力容器(含氣瓶)、壓力管道、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 場(廠)內專用機動車;
(五) 電氣類:高電壓或高電流、高速運動、高溫作業、高空作業等非常態、靜態、穩態裝置或作業;
(六) 土木工程類:建築工程、水利工程、礦山工程、鐵路工程、公路工程等;[1]
(七) 交通運輸類:汽車、火車、飛機、輪船等。
資料鏈接:網路--危險源
㈥ 中年男人疾病中,「三高」指的是什麼,控制和預防的方法有哪些
指高血壓、高血糖(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是人類致命的「頭號殺手」。特別是50歲以上中老年人危害健康的常見病。高血脂可以引起血管栓塞;高血壓可以引起腦出血和腦血管破裂;高血糖可以引起糖尿病。「三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預防和控制。服用紐斯康軟膠囊通過心腦補血來促進體內氣血的運行,清理血管垃圾來防止「三高」及並發症狀。服用3-6個周期,可改善基本症狀,血脂、血粘度數值明顯改善;6-10個周期,可穩定血壓,防止高血壓患者發生腎衰竭、腦卒中、失明、老年痴獃等意外,改善高血壓並發症。
㈦ 危險化學品中毒,污染事故預防控制措施有哪些
危險化學品中毒、污染事故預防控制措施
目前採取的主要措施是替代、變更工藝、隔離、通風、個體防護和保持衛生。
(1)替代。控制、預防化學品危害最理想的方法是不使用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的化學品,但這很難做到,通常的做法是選用無毒或低毒的化學品替代已有的有毒有害化學品。例如,用甲苯替代噴漆和塗漆中用的苯,用脂肪烴替代膠水或黏合劑中的芳烴等。
(2)變更工藝。雖然替代是控制化學品危害的首選方案,但是目前可供選擇的替代品往往是很有限的,特別是因技術和經濟方面的原因,不可避免地要生產、使用有害化學品。這時可通過變更工藝消除或降低化學品危害,如以往用乙炔制乙醛,採用汞做催化劑,現在發展為用乙烯為原料,通過氧化或氧氯化制乙醛,不需用汞做催化劑。通過變更工藝,徹底消除了汞害。
(3)隔離與屏蔽。屏蔽就是通過封閉、設置屏障等措施,避免作業人員直接暴露於有害環境中。最常用的屏蔽方法是將生產或使用的設備完全封閉起來,使工人在操作中不接觸化學品。隔離操作是另一種常用的方法,簡單地說,就是把生產設備與操作室隔離開。最簡單的形式就是把生產設備的管線閥門、電控開頭放在與生產地點完全隔離的操作室內。
(4)通風。通風是控製作業場所中有害氣體、蒸氣或粉塵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藉助於有效的通風,使作業場所空氣中有害氣體、蒸氣或粉塵的濃度低於規定濃度,保證工人的身體健康,防止火災、爆炸事故的發生。通風分局部排風和全面通風兩種。
(5)個體防護。當作業場所中有害化學品的濃度超標時,工人就必須使用合適的個體防護用品。個體防護用品不能降低作業場所在有害化學品的濃度,它僅僅是一道阻止有害物進入人體的屏障。防護用品本身的失效就意味著保護屏障的消失,因此個體就能被視為控制危害的主要手段,而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性措施。
防護用品主要有頭部防護器具、呼吸防護器具、眼防護器具、軀干防護用品、手足防護用品等。
(6)保持衛生。保持衛生包括保持作業場所清潔和作業人員的個人衛生兩個方面。經常清洗作業場所,對廢棄物、溢出物加以適當處置,保持作業場清潔,也能有效地預防和控制化學品危害。作業人員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防止有害物附著在皮膚上,通過皮膚滲入體內。
職業安全防護措施
據調查統計資料分析,大多數傷亡事故都是由於過量的或干擾人體與外界正常能量交換的危險物質的意外釋放引起的。
㈧ 控制的方法有哪些
控制飲食減肥:
第一種:喝白開水!
早上起床後就喝杯白開水既解餓也對身體也有好處!
反正只要你感覺餓了就喝白開水!
喝的再多也不用怕會長肉!
第二種:喝稀飯!
白米稀飯既好喝也沒有澱粉和糖份!
一日3餐只喝稀飯!包你3天後身上的肉肉會減少許多!
第三種:吃蘋果!對於那些愛吃蘋果的mm們來說.
這種方法比較簡單些!只要你感覺餓了就吃蘋果,
數量不限只要你覺得吃飽了就ok啦!
以上3種方法都有人試用過!只要你肯堅持3天就可以使你的體重減掉3—10斤!
㈨ 請列舉3種人類預防控制禽流感的方法
人主要是接觸了發病禽後感染禽流感的。養雞人員是禽類的密切接觸者,為了預防養雞人感染禽流感,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工作時最好戴口罩、穿工作服,減少人體直接接觸雞只的機會,工作服要清洗、消毒。接觸污物後應洗手,處理雞場糞污時應戴手套。發生疫情時,盡量減少與禽類接觸,接觸禽類時應戴上手套和口罩,穿上防護衣等。
對於普通人來說,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對預防疾病非常重要。平時應加強體育鍛煉,多休息,避免過度勞累。發現疫情時,應盡量避免與禽類接觸,對雞肉等食物應徹底煮熟;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盡量少去空氣不流通場所;注意個人衛生。在禽流感高發期內,盡量遠離家禽的分泌物,盡量避免觸摸活的雞、鴨、鵝等家禽和鳥類;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如有空調設備,應經常清洗隔塵網,盡量少去空氣不流通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注意個人衛生,用正確的方法洗手;打噴嚏或咳嗽時掩住口鼻;室內傢具應保持清潔,避免使用難以清理的地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