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毛竹怎麼種植
根據種植環境的情況,選擇適合的種植方式和種類,細心照顧關注病蟲害產量會有所提升,竹子的種植方法有:
1、埋鞭育苗
適用於散生竹種和混生竹種。方法是:挖取壯鞭,保留鞭根、鞭芽,多留宿根土,將竹鞭截成50-60厘米的鞭段,平理於苗床上,覆土厚5-8厘米,保持苗床濕潤。埋鞭時間宜選擇在早春竹筍出土前一個月。埋鞭後注意旱天淋水,多雨排水。出苗後適時施氮肥,如尿素、硫酸銨和腐熟人糞尿等,還要及時除草。只要管理得當,一年後每條鞭可長出2-3條竹苗,供翌春造林用。
2、埋竿育苗
適用於叢生竹種。方法是:選2年生健壯竹竿,連蔸挖起或不帶蔸砍斷,竹竿每一節上的枝條保留一個枝節,剪斷並去掉竹竿梢頭,每隔1~2節,在節中間砍或鋸一缺口,將竹竿浸入凈水中,竹腔內浸滿水後用粘土封住切口。苗床開水平溝,將竹竿平放(切口向上),然後覆土5~10厘米,保持苗床濕潤。約1個月左右,竹竿節的芽陸續萌發出苗。經半年至一年,即可挖竹竿截成單株竹苗,用於造林。埋竿育苗最佳時期是竹子發芽前1個月左右。
(1)南昌優質的毛竹苗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竹子環境要求
竹子通過任何一種無性繁殖方法都是一種突變,從而導致開花。栽種竹子宜選背風向陽、潮濕的環境。竹子生長快,生長量大,對水肥要求高,要求有充足的水濕,但亦要排水良好。要求土質深厚肥沃,富含有機質和礦物元素的偏酸性土壤。常見的庭院栽種有毛竹、鳳尾竹、淡竹、旱園竹、剛竹等。
竹葉:《本草綱目》:「淡竹葉氣味辛平,大寒,無毒;主治:心煩、尿赤、小便不利等。苦竹葉氣味苦冷、無毒;主治口瘡、目痛、失眠、中風等。葯用竹葉以夏秋兩季採摘嫩葉,曬干、煎水飲;用量2到4錢」,竹葉還常用於作葯粥。據清代曹庭棟名醫所編的《老老恆言》記載:「竹葉解渴除煩,中暑者宜用竹葉一握,山桅一枚,煎湯去渣下米煮粥,進一、二杯即愈」。《多能鄙事.卷回》:「竹葉粥治老人膈上風熱,目赤頭痛,視而不見物。」
❷ 毛竹怎麼種植啊,求解釋
毛竹,禾本科剛竹屬,單軸散生型。常綠喬木狀竹類植物,
毛竹種植技術:
12月至2月下旬:
(1)選地和整地。山區、丘陵、平地都可以造林。要選土壤深厚、肥沃、濕潤、排水和通氣良好,呈酸性 壤土為造林地。全面整地,然後挖穴,穴長1米,寬60厘米,深40厘米。穴底施放基肥。
(2)移竹造林。選擇生長健壯,節密,葉深綠,分枝低,無病蟲害,胸徑2-4厘米,2-3年生的母竹。竹鞭應選綠黃色,扁平粗壯,根多,芽肥根健。挖掘母竹。一般竹竿基部彎曲的內側是竹鞭所在,分枝方向與竹鞭走向大致平行。根據竹鞭的位置和走向,離母竹30厘米左右找鞭,按來鞭20-30厘米,去鞭40-50厘米的長度截斷。母竹挖起後,留枝3-5盤,削去竹梢。在挖好穴的林地上栽植母竹,栽竹要做到:深挖穴、淺栽竹、下緊圍(土)、上松蓋(土)。每畝栽植20-35株。栽後設立支柱。
(3)移兜造林。栽植方法和選擇母竹都與移造造林相同,只是截去竹竿,用兜栽植。
(4)實生分櫱苗(小母竹)造林。從圃地將分櫱苗整叢挖起,帶土,留根3-4盤,剪去梢部,適當疏葉。在已整好的造林地上,按每畝40-60叢的造林密度開穴,穴長、寬、深各30厘米。將竹苗分為3-4株一叢栽植,壅土踏實,澆足定根水,栽植深度比苗根際約低3厘米,並壅土成饅頭形,以防積水。
(5)冬季採伐。一般用材竹林要留三度竹(6年生),砍四度竹。大小年分明的竹林,每兩年採伐一次,換葉當年冬季不能伐竹。年年出筍換葉的花年竹林,每年冬季伐竹,砍去竹葉發黃的小年竹,保留竹葉茂密的大年竹。砍伐後每畝應150-200株。
(6)鉤梢整枝防止雪害。
3月:
播種育苗。毛竹苗怕澇、怕旱、怕凍,容易發生病蟲害。要選擇深厚、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壤土作圃 地和細致整地做床。播前,用0.3%的高錳酸鉀浸種消毒2-4小時後即可播種。條播、撒播、穴播均可。 穴播的株行距為30厘米左右,每穴均勻點播8-10粒,用細焦泥灰覆土,以不見種子為度,再蓋草淋水。條播時,條距30厘米左右。畝用種2千克左右。播後要注意鼠、雀、蟲和蚯蚓為害。
4月至5月
1)竹圃管理。竹苗出土後要分批適量揭草。在向陽地方的春播苗,揭草後要搭棚遮蔭。透光度為50%-60%。要經常除草鬆土,適當培土壅根。利用陰雨天,把過密的竹苗帶土間苗,移植在缺苗穴中,每穴1-2株。
(2)護筍養竹。冬筍是春筍的前身,都能成竹,要做到冬筍不挖,保護春筍。
6月至7月
(1)竹圃管理。除草鬆土,培土壅根,分次施肥。高溫乾旱期,要適量澆水灌溉。
(2)幼林扶育。除草鬆土,竹農間作扶育、施肥蓋土,灌溉排澇和間伐扶育。
(3)成林扶育。主要是鬆土施肥和護筍養竹。這期間是竹鞭生長旺期,不能挖鞭筍,以免影響竹鞭蔓延和成竹量。
8月至9月
(1)采種。毛竹種實8-9月成熟脫落,要及時連枝採下,經過乾燥、脫粒、揚凈,即可裝運或貯藏,宜用干藏。也可隨采隨播。每千克帶殼種子為3.6-6.6千粒。
(2)秋季播種苗。霜凍前即全部成苗,入冬後搭暖棚防寒。
(3)苗圃管理。鬆土除草、澆水施肥。進入9月停止施肥,並除去蔭棚。
(4)幼林扶育。除草鬆土,澆孕筍水,促進筍芽膨大生長。
防治病蟲害:
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或70%可濕性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1:1:100的波爾多液,每隔10-15天,連噴二三次防治枯梢病,發現新竹枝葉枯黃,及時鉤去病梢,加以燒毀。用敵百蟲或馬拉松1000倍液噴殺竹螟、竹蝗等害蟲。
10月至11月
(1)統計產苗量。到了秋末冬初,每穴有分櫱苗數株至十數株,一般高度30-40厘米,形成小竹叢,根據穴數及每叢苗數,進行調查統計。
(2)開始鉤梢修枝。鉤梢強度應不超過竹冠總長的1/3。每株留枝不少於15-20盤。
毛竹主要害蟲:
竹螟、竹蝗、竹斑蛾、筍夜蛾、筍蠅、竹象蟲等。前三種蟲吃竹葉,以致植株的光合作用效能降低,營養不良,竹筍產量減少。後三種蟲為害竹筍,幼蟲蛀入筍內,輕則抑制竹筍生長,重則造成腐爛。防治竹螟、竹蝗、竹斑蛾和筍蠅,可噴敵百蟲殺滅,或敵敵畏煙劑熏殺。對竹夜蛾和竹象蟲要及時挖除受害的竹筍,殺死幼蟲。冬季鬆土除草可消滅躲在草中和土中的害蟲。毛竹的主要病害有枯梢病和水枯病等。防治枯梢病要對種竹進行嚴格檢疫,杜絕病源。發現新竹竹梢發病,立即在病部以下1~2節處截除竹梢,不讓病菌向下蔓延。在發病嚴重的地區,從新竹發枝展葉期開始,噴濃度為1%的波爾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每隔10~15天噴1次,連續噴2~3次。對竹水枯病要挖掉病株連根帶鞭燒毀。並在病竹或病區四周開溝隔離,防止蔓延。
❸ 毛竹種子怎麼種
播種前先用清水沖洗去拌種葯粉,用濕細沙拌種進行催芽處理,每天要翻動灑水一次。待種子開始露白時篩去沙子即可播種。
播種方法應採用點播,株行距一般為25 X 26厘米,每穴均勻點8—10粒種子後細土覆蓋,以不見種子為度,並蓋一層薄茅草淋一次透水,並注意預防鼠害。
播種季節,秋播最好,也可春播,春播時間應在3月底以前完成。
毛竹4月至5月的種植管理方法
(1)竹圃管理。竹苗出土後要分批適量揭草。在向陽地方的春播苗,揭草後要搭棚遮蔭。透光度為50%-60%。要經常除草鬆土,適當培土壅根。利用陰雨天,把過密的竹苗帶土間苗,移植在缺苗穴中,每穴1-2株。
(2)護筍養竹。冬筍是春筍的前身,都能成竹,要做到冬筍不挖,保護春筍。
❹ 毛竹種子怎麼種植方法
毛竹種子育苗有一下幾方面的步驟,首先是苗圃地的選擇,然後是整地作床,再者就是播種和苗圃管理了。
在苗圃地的選擇方面,需要注意苗圃地要選擇在背風向陽、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酸性砂質壤土。只有苗圃地選好了,後期毛竹才能更好育苗。在整地作床方面,冬季對育苗地進行深翻,深度30厘米深,同時施入基肥,可以加入沃葉微生物菌劑。
早春對土壤進行細整後,做成寬1米,長以地形而定的苗床。這些都是在毛竹育苗時需要注意的有關事項。只有在育苗期做好這些工作,毛竹種子才能更好地發芽成長,最後才能培育出優質的毛竹。
❺ 怎麼樣栽竹子
1.水分管理 竹子喜濕怕積水。裝盆後第一次水要澆透,以後保持盆土濕潤,不可澆水過多,否則易爛鞭爛根。從裝盆至成活階段還要經常向葉片噴水。如果盆土缺水,竹葉會捲曲,此時,應及時澆水,則竹葉又會展開。夏天平均1至2天澆水一次,冬天少澆水,但要保證盆土濕潤,以防「干凍」。
2.肥料管理 盆栽竹肥料主要以裝盆時拌入盆土中的有機肥為主,竹子成活後適當追肥,「薄肥勤施」,在春夏水施0.5%尿素或1.0%的復合肥。
3.病蟲防治 盆栽竹蟲害主要有蚜蟲、介殼蟲等,可用80%敵敵畏乳劑或40%樂果乳劑1000倍液噴灑;病害主要有煤污病、叢枝病等,要加強管理,及時修剪病株。
4.其他管理 高溫季節,應把盆栽竹移至陰涼處,避免烈日暴曬。並向葉片噴水,保持葉色翠綠。冬季須將盆栽竹移至背風向陽處或室內.裝盆時間 散生竹裝盆時間以春季竹筍出土前的2、3月份和秋季9、10月份為佳,其中地被竹以2月最佳。叢生竹因為夏秋出筍,以春季3至5月為好。
2.裝盆要求 將分枝低矮、竹葉茂盛、株形美觀的觀賞竹,2至3株一叢挖取。挖時要多帶宿土,保證鞭芽及鞭根完整。挖起後立即運到陰涼處,對葉面噴水。挖運竹子不要搖晃竹稈,以免損傷「螺絲釘」,影響成活。如竹子太高,應剪除梢頭,竹葉太多,可摘除部分葉片。室內擺放時,竹高控制在2米左右。
3.裝盆要點 裝盆時先將盆放平,盆底墊一層透氣材料如碎石片、煤渣。之後填入一層盆土,把竹子裝入盆內。最後再填土,邊填土邊用木棒在盆四周將土捶實。裝好盆後,立即澆透水,直至有水從盆底流出。
盆栽的材料准備
3.盆土 竹子喜酸性、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以pH4.5至7.0 為宜,忌粘重、鹼性土壤。北方土壤鹼性強,可加入0.2%的硫酸亞鐵。盆土最好為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可用農田土拌紅黃壤、腐殖土與細沙。菲白竹如用普通盆土栽植成活率低,可用蛭石或泥炭拌珍珠岩作為基質,成活率較高。
4.肥料 竹子肥料以有機肥為主,經腐熟後的畜糞、垃圾肥及河泥等均可。有機肥主要作為基肥,拌入盆土中混合使用,用量一般為盆土量的10%至15%。
5.盆體 盆栽竹的盆體可用塑料花盆、塑料桶、營養缽、育苗袋、瓦盆及陶盆等,其中用營養缽、育苗袋最經濟,效果也不錯。根據竹子的大小選擇盆,地被竹如菲白竹,可用10×10、13×12厘米的營養缽;小型竹如羅漢竹可用30×30厘米的營養缽;中型竹如黃稈烏哺雞竹可用30×45、35×50厘米育苗袋。
養竹子不用天天澆水,只要保持根部的土壤濕潤就可以了,另外養竹子的環境溫度不宜過高,一般在16攝時度就可以了,不能長時間直接光照,且如果是在北方,不可以放在暖氣旁邊。
養竹子不用天天澆水,只要保持根部的土壤濕潤就可以了,另外養竹子的環境溫度不宜過高,一般在16攝時度就可以了,不能長時間直接光照,且如果是在北方,不可以放在暖氣旁邊。 不同類型的竹種,繁殖方法不同。一般叢生竹的竹兜、竹枝、竹桿上的芽,都具有繁殖能力,故可採用移竹、埋蔸、埋竿、插枝等方法;而散生竹類的竹桿和枝條沒有繁殖能力,只有竹蔸上的芽才能發育成竹鞭和竹子,故常採用移竹、移鞭等方法繁殖。
叢生及混生竹類的繁殖:
1.移竹法(分蔸栽植)選擇生長旺盛的1~2年生竹桿,在離其桿25厘米~30厘米外圍,扒開土壤,找出其桿柄,然後用利鑿切斷其桿柄,連蔸帶土掘起,小型竹類可3~5稈成叢挖起,留2~3盤枝,從節間斜形切斷,然後種植於早已挖好的穴中。
2.埋蔸、埋桿、埋節法選擇強壯的竹蔸,在其上留竹桿長30厘米~40厘米,斜埋於種植穴中,覆土15厘米~20厘米。在埋蔸時截下的竹桿,剪去各節的側枝,僅留主枝l~2節,作為埋桿或埋節的材料。埋時溝深20厘米~30厘米,將節上的芽向兩側,桿基部略低,梢部略高,微斜卧溝中,覆土10厘米~15厘米。略高於地面,再蓋草保濕。為了促使各節隱芽發筍生根,可在各節上方8厘米~10厘米處,鋸兩個環,深達竹青部分,經處理的竹桿節部的成苗率可以提高不少。
散生竹類的繁殖:
1.帶母竹繁殖選擇1~2年生、生長健壯、無病蟲害、帶有鮮黃竹鞭,其鞭芽飽滿、竹桿較低矮、胸徑不太粗的母竹筍竹,挖前要確定竹鞭走向,然後在距母竹30厘米~80厘米處截斷竹鞭。一般大型竹留來鞭30厘米~40厘米,去鞭70厘米~80厘米;中型竹留來鞭20厘米~30厘米,去鞭50厘米~60厘米。挖時不能動搖竹桿,用利刀截去其上部,一般保留5~7檔竹枝、然後栽人於預先挖好的穴中。入土深度比母竹原來入土部分稍深3厘米~5厘米。栽後及時澆水,覆草,開好排水溝,並設支架,以防風吹搖動根部,影響紮根。
2.移鞭繁殖選2~4年生的健壯竹鞭,在竹鞭出筍前1個月左右進行。挖出竹鞭後,切成60厘米~100厘米為一段,多帶宿土,保護好根芽,種植於穴中,將竹鞭卧平,覆土10厘米~15厘米,並覆草以防水分蒸發,一般夏季可長出細小新竹。為防止新竹枯萎,可剪去1/3竹鞘,保留6~7盤枝葉。
3.實生苗繁殖採收成熟種子,以當年播種為宜,一般毛竹種子在一年後幾乎全部喪失發芽力。
❻ 竹子的栽培方法
多採用分株、埋枝、移鞭、播種法繁殖。竹鞭萌芽力與叢生性都很強,早春發芽前剪斷竹鞭,連同竹竿分別栽種,當年夏季就可長出新竹。竹子開花後的種子也可以播種。
1、埋鞭育苗
適用於散生竹種和混生竹種。方法是:挖取壯鞭,保留鞭根、鞭芽,多留宿根土,將竹鞭截成50-60厘米的鞭段,平理於苗床上,覆土厚5-8厘米,保持苗床濕潤。埋鞭時間宜選擇在早春竹筍出土前一個月。埋鞭後注意旱天淋水,多雨排水。出苗後適時施氮肥,如尿素、硫酸銨和腐熟人糞尿等,還要及時除草。只要管理得當,一年後每條鞭可長出2-3條竹苗,供翌春造林用。
2、埋竿育苗
適用於叢生竹種。方法是:選2年生健壯竹竿,連蔸挖起或不帶蔸砍斷,竹竿每一節上的枝條保留一個枝節,剪斷並去掉竹竿梢頭,每隔1~2節,在節中間砍或鋸一缺口,將竹竿浸入凈水中,竹腔內浸滿水後用粘土封住切口。苗床開水平溝,將竹竿平放(切口向上),然後覆土5~10厘米,保持苗床濕潤。約1個月左右,竹竿節的芽陸續萌發出苗。經半年至一年,即可挖竹竿截成單株竹苗,用於造林。埋竿育苗最佳時期是竹子發芽前1個月左右。
3、埋節育苗
此法亦適用於叢生竹種,尤其是側枝基部具有潛伏芽的叢生竹,如撐篙竹、青皮竹、大頭典竹、吊絲竹等。方法是:將竹竿逐節或每兩節鋸成一段,再將其移埋於苗床中並覆土、保濕,其管理要求與埋竿育苗相同。
4、側枝育苗
此法亦應用於叢生竹種。方法是:從2年生以上的竹竿節上取下側枝(次生枝),剪掉過多的枝梢與竹葉,保留5~8個節,保護好基部的芽。將側枝插入苗床中並露出上半部枝葉,苗床架設蔭棚,並經常噴水保濕。1~2周後次生枝基部長根,枝節上長新芽,逐漸發育成獨立竹株。一般在竹子生長最旺盛時期進行側枝扦插效果最佳。側枝苗經一年培育,分櫱成竹叢,即可進行造林。
❼ 竹子種植方法
竹子種子育苗
1、苗圃地選擇:苗圃地要選擇在背風向陽、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酸性砂質壤土。
2、整地作床:冬季對育苗地進行深翻,深度30厘米深,同時施入基肥。早春對土壤進行細整後,做成寬1米,長以地形而定的苗床。
3、播種:當日平均氣溫穩定在5—10°C時進行播種。播種前對種子進行溫水浸種,並每天換一次清水,連續浸種兩天,待種子充分吸水膨脹後即可撈出播種。播種方法可分為點播、條播和撒播。但點播較有利於管理和節約種子,播種穴的株行距為20×20厘米,穴深1厘米,每穴播種子15粒左右。每畝用種1.5—2公斤。
床面上再蓋1厘米厚的稻草,以保持土壤濕潤。 毛竹種子無休眠期。種子採收後就能播種。有溫室或塑料大棚的地方,最好在秋季種子採收後播種,因此時種子發芽率高,毛竹種子採收後發芽率為50%。放置第二年春季後,發芽率降至20%左右,一年後無發芽能力。
4、苗圃管理:
(1)灑水。播種結束蓋草後,立即灑水,使土壤保持濕潤。土壤缺水時,應及時灑水補墒,這是保證種子出苗的重要環節。
(2)搭蔭棚,當有50%以上竹苗出土後,應及時搭起蔭棚,揭去蓋草。蔭棚的透光度初期為40%,隨著竹苗分櫱次數的增加,透光度可擴大為60%。秋後拆除蔭棚。
(3)除草、培土,竹苗出土後,對苗床的雜草要及時進行清除,對因灑水沖刷裸露的種子要及時進行培土,除草後要及時灑水,以利於竹苗與土壤密接。
(4)追肥和防治病蟲。竹苗容易發生病蟲害。當出苗達80%以上時,應每隔10天噴一次波爾多液,可防治多種病害。苗木生長初期每隔10天用0.5%的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施。
毛竹又稱楠竹。毛竹生長快、成材早、產量高、用途廣。造林五到十年後,就可年年砍伐利用。一株毛竹從出筍到成竹只需兩個月左右的時間,當年即可砍作造紙原料。
❽ 大毛竹怎麼種植
大毛竹怎麼種植:
1、種植地可選在山坡,丘陵,土壤要疏鬆肥沃。做好育苗地後進行翻耕整地,將碎石、雜物清理掉。根據實際種植情況挖種植的溝穴。向內施足翠姆顆粒復合肥。
2、建議在每年的秋天的毛竹種子採摘後,再來進行播種,這時候一般都可以保證種子的發芽率高達50%左右,春天也可以播種。毛竹種子外皮堅硬,可以先用催芽粉攪拌後埋進濕潤的細沙中催芽,每天翻動一遍,在種子有一半露白的時候就可以播種了。播種最好在5-10℃之間進行。
3、每穴點播8-10粒即可然後覆蓋上細土,上面再蓋一層稻草,澆足水。
4、竹苗出土之後及時撤去草蓋,對周圍雜草進行去除。澆水不必太過頻繁,天干時澆水,一般一個月施一次翠姆葉面肥。
5、在陰天對竹苗進行間苗處理,這樣可讓它們分布均勻,同時提高產苗量。
6、一般毛竹的苗在兩個月左右就會分櫱,半年左右就可以長到三四十厘米了,生長一年左右的竹苗可以進行移栽,培植以後又可以再分株。一年分植一次。
毛竹的種植比較簡單,注意不要讓土裡積水,防治爛根,後期做好護筍養竹。
❾ 竹子種子怎麼種植
挖取壯鞭,保留鞭根、鞭芽,多留宿根土,將竹鞭截成50-60厘米的鞭段,平理於苗床上,覆土厚5-8厘米,保持苗床濕潤。埋鞭時間宜選擇在早春竹筍出土前一個月。
埋鞭後注意旱天淋水,多雨排水。出苗後適時施氮肥,如尿素、硫酸銨和腐熟人糞尿等,還要及時除草。只要管理得當,一年後每條鞭可長出2-3條竹苗,供翌春造林用。
竹子通過任何一種無性繁殖方法都是一種突變,從而導致開花。栽種竹子宜選背風向陽、潮濕的環境。竹子生長快,生長量大,對水肥要求高,要求有充足的水濕,但亦要排水良好。要求土質深厚肥沃,富含有機質和礦物元素的偏酸性土壤。常見的庭院栽種有毛竹、鳳尾竹、淡竹、旱園竹、剛竹等。
(9)南昌優質的毛竹苗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竹子的種類有:
一、箭竹
多年生竹類,地下莖匍匐,稈高約3m,直徑1~l.5m,籜甚長,簡期幾抱沒節間,外表粗糙,具刺毛,不易脫落,節間lO~20cm,上端節上著生細枝,3出或多數,亦具有籜或無籜,葉舌片黑褐色,密生毛茸,假葉長卵形,銳尖頭,葉粗革質。
二、慈竹
在產區是最普遍生長的竹種之一現多見於農家栽培房前屋後的平地或低丘陵,野生者似已絕跡。用途廣泛,稈纖維韌性強,節稀筒長,是竹編工藝品的上乘材料,也可劈篾編結竹器,用作絞口尤佳,亦可用於簡陋建築物的竹築牆,以及利用其竹筋和拌石灰粉刷牆壁。
三、單竹
民間俗稱「苦慈」,是慈竹屬中,筒最長(有一米多長)的優質慈竹。竹質細膩,纖維韌性特強,能啟成薄如蟬翼、細如發絲的竹篾絲,編織成似綢、似絹的精檔竹編工藝品。這種多生長在土壤肥沃的陰山處,是竹編的最佳材料。除青神外,眉山、邛崍一帶也有些這種「苦慈」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竹子
❿ 毛竹栽培技術的竹苗培育
2.1 采種
采種宜選擇10年生以上、立地條件較好且屬正常開花結實的竹林進行采種。毛竹種子在9-10月成熟採收,常用殺蟲粉拌種保存,以防蟲蛀食。
2.2 苗圃地選擇
苗圃地可選擇在土嶺的山坡地,或丘陵地育苗,以生荒地、疏鬆地和肥沃的沙土壤為最好。
2.3 整地做床
苗圃地要精耕細作,揀凈草根石塊後,便可起畦,畦面寬1米,高度15-20厘米,長度可按實際地形確定。每畝施足復合肥100公斤作基肥。
2.4 播種季節
秋播最好,也可春播,春播時間應在3月底以前完成。
2.5 催芽
播種前先用清水沖洗去拌種葯粉,用濕細沙拌種進行催芽處理,每天要翻動灑水一次。待種子開始露白時篩去沙子即可播種。
2.6 播種
播種方法應採用點播,株行距一般為25cm X 25cm,每穴均勻點8-10粒種子後細土覆蓋,以不見種子為度。
2.7 圃地管理
採取培育2-3年生竹苗為目的進行鋪地管理。
蓋一層薄茅草淋一次透水,並注意預防鼠害。竹苗出土後要及時揭去蓋草並可開始除草,天旱時要淋水,施肥宜用較稀的人糞水,每月施肥一至二次。為了使竹苗分布均勻,提高竹苗產苗量,可利用陰雨天氣把過密的竹苗帶上移植在缺苗的地穴中,每穴1-2株(叢)。竹苗出士後50天便開始分櫱、一般在6—7月後,高度在30—40厘米之間形成小竹叢。
用一年生的竹苗分成單株,再移植到苗圃中,按株行距25cm X 25cm ,經過一年的培育施肥、生長又可分櫱成叢,和上述點播種子長成一年生幼苗大致一樣,以後照樣一年分植一次,可成為長期性的苗圃。
2.8 竹苗標准
一級苗胸徑4.0-5.0cm,健壯鞭芽數6個以上,留枝數7-9盤,枝下高小於2.0m;二級苗胸徑3.0-4.0cm,健壯鞭芽數5-6個,留枝數5-7盤,枝下高小於2.5m.。竹苗要求生長健壯、分枝較低、枝葉繁茂、竹節正常、無病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