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豬瘟怎麼治
豬瘟是由豬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接觸性傳染病。急性病例呈敗血症變化;慢性病例主要在大腸,特別是在回盲口附近發生紐扣狀潰瘍。因此,該病又叫「爛腸瘟」。不分年齡、性別、體重大小,也不分季節,一旦豬群中一頭發病,會很快在全群中流行,死亡率較高。病的潛伏期平均為7天。
病豬主要表現體溫升高到41℃以上,持續不退,精神沉鬱,食慾減退或不食,眼發紅,有眼眵,弓背,打冷戰,走路打晃,常喜鑽草堆。病初糞便乾燥,後期拉稀。公豬包皮積尿,皮膚出現大小不一的紫色或紅色出血點,指壓不褪色。嚴重時出血點遍及全身,常有咳嗽。有的出現神經症狀,打轉轉,或突然倒地、痙攣,甚至死亡。
剖檢皮膚有點狀出血,喉頭、腎臟、膀胱均有針尖狀與小米粒般大出血點(指侍燃壓不褪色),脾臟有出血性梗死,回盲瓣有紐扣狀潰瘍。
【防治措施】
目前,對於該病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主要靠平時的預防。
(1) 定期預防注射,每年春秋兩季,除對成年豬普遍進行一次豬瘟兔化弱毒老毀虛疫苗注射外,對斷奶仔豬及新購進的豬都要及時防疫注射。將豬瘟兔化弱毒疫苗按瓶簽說明加生理鹽水稀釋,大小豬一律肌內注射1毫升,注射後4天即可產生免疫力。
(2) 豬瘟常發疫區,仔豬出生後21~30日齡注射一次,55~60日齡仔豬余春斷奶後再注射一次,保護率可達100%。
(3) 緊急免疫接種,在已發生疫情的豬群中,做緊急預防注射,能起到控制疫情和防止疫情擴大蔓延的作用,注射時可先從周圍無病區和無病豬舍的豬開始,後注射同群豬,病豬一般不注射。為加強免疫力,注射時可適當增加劑量。
(4) 加強飼養管理,定期進行豬圈消毒,提高豬群整體抗病力,杜絕從疫區購豬。新購入的豬應隔離觀察30天,證實無病,並注射豬瘟疫苗後方可混群。
(5) 在豬瘟流行期間,飼養用具每隔3~5天消毒一次。病豬消毒後,徹底消除糞便、污物,鏟除表土,墊上新土,豬糞應堆積發酵。在病豬初期,可試用抗豬瘟血清給豬注射,其劑量為每千克體重2~3毫升,每天注射一次,直至體溫恢復正常。
『貳』 vc,青黴素,對乙醯氨基酚和vb1的鑒別
青黴素,半衰期1-2小時
酚磺乙胺
靜注後1小時血濃度達高峰 ,作用持續4~6小時
鹽酸哌替啶液
消除T1/2約3~4小時
五個半衰期後基本代謝完
下個月據可以了
『叄』 缺少各種維生素的症狀
對於皮膚和頭發健康扮演重要角色的維生素B2是成長發育必須的營養素。 主要功用: 1、促進成長及細胞再生,並且與體內所有營養素的再生相關; 2、促進皮膚、指甲、毛發健康生長; 3、消除口腔、舌、唇發炎症狀; 4、增進視力,減輕眼睛疲勞; 5、去除氧化脂質,預防動脈硬化;代謝脂肪,避免其囤積...於血液及肝臟。 缺乏症狀: 1、成長遲緩; 2、脂漏性皮膚炎(眼、鼻及口附近皮膚脂漏且有皮膚屑及硬痂); 3、嘴唇發紅,口腔炎,口唇炎,口角炎,舌炎; 4、眼睛充血,容易流淚;弱視,眼睛有異物感; 5、易有倦怠感,疲勞感,容易頭暈; 6、陰道搔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