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中生物。RT-PCR怎樣檢測病毒含量呢
RT-PCR檢測方法的具體步驟如下:
(一)RNA提取
1、根據標本數量分裝RLT液:從Kit中取出RLT液,用1.5mL離心管分裝,每管500μL(在體系配製區操作)。
2、在生物安全櫃內將采樣液(鼻拭子、咽拭子、胸水等)或病毒培養物(雞胚尿囊液或細胞培養液)取100μL加入RLT液管中,充分混勻。 3、每管分別加入5μL β-巰基乙醇,混勻後依次加入600μL 70%的乙醇,充分混勻。
4、從Kit中取出帶濾柱的2mL收集管,打開包裝將其做好標記。取步驟(3)中的混合液600μL加入濾柱中,12000rpm,離心15s,棄收集管中的離心液。
5、濾柱仍放回收集管上,將步驟(3)剩餘的混合液全部吸入濾柱中,12000rpm,離心15s,棄離心液。
6、於濾柱中加入700μL Wash Buffer RW1液,12000rpm,離心15s。
7、從QIAGEN RNeasy Mini Kit中取一支幹凈的2mL收集管,將離心後的濾柱移到新的收集管上,於濾柱中加入500μL Wash Buffer RPE液,12000rpm,離心15s。
8、棄收集管中的離心液,再於濾柱中加入500μL Wash Buffer RPE液,13000~14000rpm,離心2min。
9、將濾柱移到一個干凈的1.5mL eppendorf管上,向濾柱中加入30~50μL的Rnase-free Water,室溫靜置1~3min。
10、12000rpm,離心1min,收集離心液即為提取的病毒RNA,立即做實驗或-20℃以下保存。
注意:Buffer RPE使用之間加44mL無水乙醇。
(二)反應體系配製
1、實驗設計: 檢測標本RNA
陰性對照:無菌水(標本RNA提取時,跟標本同時提取無菌水。) 陽性對照:已知病毒RNA
2、PCR反應體系配製(在體系配製區配反應液) 1)按下表加入試劑: PCR反應體系
對每一個建立的反應確定反應數(n=擬進行的PCR管數,包括陰性,陽性對)。考慮到陰性無模板對照,陽性對照,誤差,制備過量的反應混合物是必要的。具體如下:
(1)如果包括對照,樣品的數量(n)為1到14,那麼N=n+1;
(2)如果包括對照,樣品的數量(n)大於15,那麼N=n+2。
2)將上述反應液混勻,分裝到0.2mL PCR小管中,每管20μL,分別做好標記。
3)加RNA模板(在核酸提取區)
將上述分裝好的PCR小管分別加入模板。首先加入陰性對照管(5μL無菌水),然後分別加標本RNA(每管5μL),最後加入陽性對照RNA(每管5μL)。
3、RT-PCR反應
將上述加好模板的反應管混勻,短暫離心後放入PCR儀進行RT-PCR 擴增。
4、RT-PCR產物檢測
1)2.0%瓊脂糖凝膠制備:稱取2.0g Agarose,倒入耐熱玻璃瓶內,再加入電泳液(1×TBE)100mL,輕輕混勻後加熱,使Agarose完全熔化。待Agarose膠溫度降至50~60℃左右,加入核酸染料,輕輕混勻(不要產生氣泡)。待膠溫度降至50℃左右時,將其倒入制膠板,插好電泳梳子。待膠完全凝固(約30~60min)之後,將梳子拔出。
2)將制備好的電泳膠放入電泳槽(帶梳子孔的一端在陰極),倒入電泳液(1×TBE)浸過膠面即可。
3)PCR產物各取10μL,加入2μL上樣緩沖液(6×Loading Buffer),混勻後加入電泳膠孔內(先加Marker(DL-2000)5μL,然後依次加標本PCR產物,再加陰性對照,最後加陽性對照產物)。 4)電泳電壓100V,約30~40min後看結果。 5)將電泳膠放入凝膠成像系統觀察結果並照相。
5、結果判斷。
㈡ 計算機病毒檢測方法有哪些
計算機如果中病毒了,那麼我們要怎麼樣去檢測呢?下面由我給你做出詳細的計算機病毒檢測 方法 介紹!希望對你有幫助!
計算機病毒檢測方法一:
計算機病毒檢測 1.手工檢測
手工檢測是指通過一些軟體工具(DEBUG.COM、PCTOOLS.EXE、NU.COM、SYSINFO.EXE等提供的功能) 進行病毒的檢測。這種方法比較復雜,需要檢測者熟悉機器指令和 操作系統 ,因而無法普及。
它的基本過程是利用一些工具軟體,對易遭病毒攻擊和修改的內存及磁碟的有關部分進行檢查,通過和正常情況下的狀態進行對比分析,來判斷是否被病毒感染。這種方法檢測病毒,費時費力,但可以剖析新病毒,檢測識別未知病毒,可以檢測一些自動檢測工具不認識的新病毒。
計算機病毒檢測 2.自動檢測
自動檢測是指通過一些診斷軟體來判讀一個系統或一個軟盤是否有毒的方法。自動檢測則比較簡單,一般用戶都可以進行,但需要較好的診斷軟體。
這種方法可方便地檢測大量的病毒,但是,自動檢測工具只能識別已知病毒,而且自動檢測工具的發展總是滯後於病毒的發展,所以檢測工具總是對相對數量的未知病毒不能識別。
就兩種方法相比較而言,手工檢測方法操作難度大,技術復雜,它需要操作人員有一定的軟體分析 經驗 以及對操作系統有一個深入的了解。而自動檢測方法操作簡單、使用方便,適合於一般的計算機用戶學習使用;但是
由於計算機病毒的種類較多,程序復雜,再加上不斷地出現病毒的變種,所以自動檢測方法不可能檢測所有未知的病毒。在出現一種新型的病毒時,如果現有的各種檢測工具無法檢測這種病毒,則只能用手工方法進行病毒的檢測。其實,自動檢測也是在手工檢測成功的基礎上把手工檢測方法程序化後所得的。
因此,手工檢測病毒是最基本、最有力的工具。
病毒感染正常文件或系統會引起各種變化,從這些變化中找出某些本質性的變化,作為診斷病毒的判據。廣泛使用的主要檢測病毒方法有:比較法、搜索法、分析法、感染實驗法、軟體模擬法、行為檢測法。
計算機病毒檢測方法二:
提早發現病毒對計算機的防護是很重要的。早發現,早處置,可以減少損失。現在介紹幾種檢測病毒的方法,雖然方法不盡相同,但各具所長。 特徵代碼法、校驗和法、行為監測法、軟體模擬法,
病毒特徵代碼檢測法
特徵代碼檢測是目前較為普遍的病毒檢測方法,是通過檢測工具(反病毒軟體)置入已知病毒特徵代碼來檢測病毒,但對從未見過的新病毒,卻無法檢測。在技術上需要不斷更新程序版本,升級病毒特徵代碼。
文件校驗和法
將計算出系統正常文件內容的校驗和進行保存。並定期檢查文件的校驗和與原來保存的校驗和是否一致,從而發現文件是否感染病毒,這種方法叫文件校驗和法。它既可發現已知病毒又可發現未知病毒,能觀測文件的細微變化。
但是這種方法常常誤報警,原因是病毒感染並非文件內容改變的惟一的非他性,還有可能是正常程序引起的。文件校驗和法不是最好的方法,它會影響文件的運行速度。不能識別病毒名稱、不能對付隱蔽型病毒。
行為特徵監測法
利用病毒的特有行為特徵性來監測病毒的方法,稱為行為監測法。通過對病毒長期觀察,研究、識別出病毒行為共同性和特殊性。當系統運行時,監視其行為,如果有病毒行為,會立即發出警報。行為特徵監測法可以發現未知病毒、能相當准確地預報未知的多數病毒。但可能導致誤報、不能識別病毒名稱。
軟體模擬法由此演繹為虛擬機上進行的查毒,啟發式查毒技術等,是相對成熟的技術。
㈢ 植物病毒檢測方法
植物病毒病是農業生產上一種重要病害,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 目前還沒有1種治療效果較理想的葯劑,對發病植株做到早期診斷及提前檢測就顯得尤為重要。植物病毒學歷經近百年的發展,植物病毒的檢測方法與手段也在不斷發展與改進。常用的方法有侵染力測定法、血清學方法、電子顯微鏡計數和分子生物學法等。
1.4.1侵染力測定法
侵染力測定法是將病毒樣本接種在植物上,根據侵染力的大小定量。它的靈敏度在所有定量法中是比較高的,而且是其他定量法的基礎。設計一種新的定量法,如果不經過侵染力的驗證,將無法判斷測定的是病毒或者是具有侵染力的病毒。侵染力測定法包括局部枯斑法、澱粉-碘斑法、系統感染率的測定法等。侵染力測定多用粗汁液來接種,為了避免抑制物質的作用和使半葉枯斑數目控制在一定范圍,須用緩沖液稀釋接種物。
局部枯斑法 1929年F.O.Holmes發現TMV在心葉煙(Nicotiana glutinosa)接種葉片上引起局部壞死斑點,在一定的病毒濃度范圍內,所產生的斑點數目與病毒濃度成正比例。這一發現成為病毒侵染性定量測定的基礎(田波,1987)。所有機械傳染的病毒都有可能應用局部斑點法,但實際上只有少數病毒具有可用於定量測定的局部斑寄主。一個待測樣品所形成的斑點數目除取決於接種物中病毒濃度外,還受試驗植物種類、環境條件和接種物中是否含有病毒抑制物質的影響。
澱粉-碘斑法 當所研究的病毒沒有過敏性枯斑寄主時,採用此法。Holmes(1931)發現TMV接種的煙葉上有時形成明顯的黃化斑塊,但不能用於計數。將這種接種葉用95%乙醇加熱到80℃固定,然後用I2和KI混合液(10克I2,30克KI,1500毫升H2O)染色時,則侵染點處出現澱粉-碘的藍色反應。當下午採摘葉片,褪色過夜,然後用碘液染色,則侵染點較周圍組織著色淺;當採摘葉片前,植株先在黑暗中放幾個小時,再用碘液染色,則侵染點組織著色深。這是由於病毒侵染既降低光合組織中碳水化合物的形成,也降低碳水化合物從光合組織中的運出。澱粉-碘染色的強弱受環境條件的影響較大,不如局部枯斑法可靠,但在標准化條件下仍可用於侵染性的定量測定。
侵染性滴度法 當上述方法都不適用時,可採用侵染性滴度法。即把欲測定樣品用緩沖液稀釋,可用十倍稀釋、成倍稀釋、半倍稀釋或更低稀釋。這種方法的缺點是需用大量實驗植物,但可得到較好的結果。此方法可用於介體傳染的病毒。
㈣ 病毒鑒定常用方法有哪些
寨卡病毒病的檢測方法包括病毒核酸檢測、IgM抗體檢測、中和抗體檢測和病毒分離等。寨卡病毒與黃病毒屬其他病毒具有較強的血清學交叉反應,目前主要採用病毒核酸檢測。
開展蚊媒寨卡病毒檢測時,對捕獲的伊蚊成蚊或幼蟲進行病毒核酸檢測。
開展寨卡病毒實驗室檢測時,應同時考慮登革病毒和基孔肯亞病毒感染可能。登革病毒和基孔肯亞病毒實驗室檢測應按照相應的技術指南開展。
(一)臨床標本檢測。
1.病原學檢測
病原學檢測主要適用於急性期血液標本,一般認為發病7天內檢測陽性率高。
(1)核酸檢測:採用熒光定量RT-PCR方法,是目前早期診斷寨卡病毒病的主要檢測手段。
(2)病毒分離:將標本接種於蚊源細胞(C6/36)或哺乳動物細胞(BHK21、Vero)進行分離培養,出現病變以後,用檢測核酸的方法鑒定病毒。也可使用乳鼠腦內接種進行病毒分離。
2.血清學檢測
(1)血清特異性IgM抗體:發病3天後可檢出病毒特異性IgM抗體,但發病7天後檢出率高。可採用ELISA、免疫熒光等方法檢測。IgM抗體陽性,提示患者可能新近感染寨卡病毒,但寨卡病毒IgM抗體與登革病毒、黃熱病毒和西尼羅病毒等黃病毒有較強的交叉反應,易於產生假陽性。
(2)中和抗體:採用空斑減少中和試驗方法檢測。患者恢復期血清中和抗體陽轉或滴度較急性期呈4倍及以上升高,且排除登革、乙腦等其他常見黃病毒感染,可以確診。
(二)媒介標本檢測。
1.標本處理
將分類後的伊蚊成蚊或幼蟲,按照採集地點,每10~20隻為一份進行研磨處理。
2.病毒核酸檢測
用RT-PCR的方法進行寨卡病毒核酸檢測
3.病毒分離
病毒核酸陽性的標本進行病毒分離。
㈤ 各種新冠病毒的檢測方式,哪種最為准確
各種新冠病毒的檢測方式,肛拭子是最准確的。
新冠病毒的主要檢測方式新冠病毒出現之後,醫院很快就推出了檢測的方式,而其中全球使用最多的檢測方式主要有三種。其中有兩種是主流的檢測方式,那就是鼻拭子或者咽拭子。主要是通過把一個長長的棉簽深入到呼吸道之中,然後取樣進行檢測。因為新冠病毒在呼吸道停留的時間是比較久的,檢測到樣品的機會就更大,檢測結果也就比較准確。
在做新冠病毒檢測的時候,很多人會頻繁的清理喉嚨,或者嚼口香糖,希望保持口腔的清潔,但是這完全沒有必要,頻繁的吞咽反而會讓新冠病毒停留時間變短,存在檢測不到病毒的可能性。因此在做新冠病毒的檢測之前,最好不要喝水、不要清嗓子、不要抽煙、不要嚼口香糖,佩戴好口罩,等待進行檢測即可。檢測的過程是非常快速的,一般幾秒鍾就可以完成,所以不要對於長棉簽有太大的恐懼感,不然反而會耽誤檢測的進度。
㈥ 核酸幾種方法
1.定磷法。簡單快捷,靈敏度高,但易受蛋白質和核苷酸影響。
2.定糖法。靈敏度高,但特異性差,戊糖也會產生反應,容易產生干擾。
3.紫外線吸收法。適用於濃度大的核酸溶液,而人體感染新冠病毒後,咽部所含的病毒量極少,無法通過此種方法被檢測。
4.熒光法。目前廣泛被使用的是熒光定量RT-PCR檢測法,通過對標本進行逆轉錄擴增、使病毒片段達到一定數量,可以被檢測到,但是由於受采樣標本、運輸等多種因素影響,也有假陰性的可能。
㈦ 如何檢查hpv病毒,方法有哪些呢
目前在我們國家常用的方法有三種
所以說凡是初次檢查到HPV感染的人,你應該想到有這個可能性,我備不住就是持續性感染了,我有可能不是初次感染,假如去年查沒事,今年有事了,那你可能在一年內感染了,如果你好長時間沒查過,你就不知道你感染多久了,所以說目前研究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我們不知道感染在哪一個階段了。
還有一個是口咽部的HPV檢測,雖然現在還沒有被正式的推出去,但是有一些機構也推出口咽部檢測的項目。
說到男性HPV檢查,目前沒有正式的特別好的推薦,有待開發吧。
㈧ 病毒檢測方法
檢測病毒方法有:特徵代碼法、校驗和法、行為監測法、軟體模擬法, 這些方法依據的原理不同,實現時所需開銷不同,檢測范圍不同,各有所長。
1、特徵代碼法:
特徵代碼法被早期應用於SCAN、CPAV等著名病毒檢測工具中。國外專家認為特徵代碼法是檢測已知病毒的最簡單、開銷最小的方法。
2、校驗和法:
將正常文件的內容,計算其校驗和,將該校驗和寫入文件中或寫入別的文件中保存。在文件使用過程中,定期地或每次使用文件前,檢查文件現在內容算出的校驗和與原來保存的校驗和是否一致,因而可以發現文件是否感染,這種方法叫校驗和法,它既可發現已知病毒又可發現未知病毒。在SCAN和CPAV工具的後期版本中除了病毒特徵代碼法之外,還納入校驗和法,以提高其檢測能力。
3、行為監測法:
利用病毒的特有行為特徵性來監測病毒的方法,稱為行為監測法。通過對病毒多年的觀察、研究,有一些行為是病毒的共同行為,而且比較特殊。在正常程序中,這些行為比較罕見。當程序運行時,監視其行為,如果發現了病毒行為,立即報警。
4、軟體模擬法:
多態性病毒每次感染都變化其病毒密碼,對付這種病毒,特徵代碼法失效。因為多態性病毒代碼實施密碼化,而且每次所用密鑰不同,把染毒的病毒代碼相互比較,也無法找出相同的可能做為特徵的穩定代碼。雖然行為檢測法可以檢測多態性病毒,但是在檢測出病毒後,因為不知病毒的種類,難於做消毒處理。
㈨ 計算機病毒的檢測方法有哪些簡述其原理
計算機病毒檢測方法:
1.手工檢測
手工檢測是指通過一些軟體工具(DEBUG.COM、PCTOOLS.EXE、NU.COM、SYSINFO.EXE等提供的功能) 進行病毒的檢測。這種方法比較復雜,需要檢測者熟悉機器指令和操作系統,因而無法普及。它的基本過程是利用一些工具軟體,對易遭病毒攻擊和修改的內存及磁碟的有關部分進行檢查,通過和正常情況下的狀態進行對比分析,來判斷是否被病毒感染。這種方法檢測病毒,費時費力,但可以剖析新病毒,檢測識別未知病毒,可以檢測一些自動檢測工具不認識的新病毒。
2.自動檢測
自動檢測是指通過一些診斷軟體來判讀一個系統或一個軟盤是否有毒的方法。自動檢測則比較簡單,一般用戶都可以進行,但需要較好的診斷軟體。這種方法可方便地檢測大量的病毒,但是,自動檢測工具只能識別已知病毒,而且自動檢測工具的發展總是滯後於病毒的發展,所以檢測工具總是對相對數量的未知病毒不能識別。
3、廣泛使用的主要檢測病毒方法有:比較法、搜索法、分析法、感染實驗法、軟體模擬法、行為檢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