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兒肺結核早期診斷方法有哪些
小兒結核病會使得寶寶出現各種不適的症狀,比如咳嗽、發燒以及夜間冒汗等等。很多小孩患上此病,整個人都感到十分的疲倦,很不舒服。對於此病的診斷方法是怎樣的呢?結核菌感染後最常以「肺結核」的形式發病,會明顯出現發燒、劇烈咳嗽、體重減輕、常感倦怠、夜間盜汗等常見症狀,部份年紀稍大的孩子還會表示胸痛。結核菌本身是會消耗身體能量的疾病,體重減輕是發病後非常普遍的現象,但無論是否感染結核菌,對孩子而言體重都應該只有上升的可能,所以體重減輕代表身體一定有出現異狀,家長千萬別忽略掉這個重要的警訊。結核菌感染如何診斷要診斷小朋友有無被結核菌感染,首先必須確認孩子是否和患者有接觸史,一般來說,家長帶孩子就醫時若表示已長期劇烈咳嗽,通常會進一步詢問是否曾和結核病患接觸,或家中有無長期咳嗽者,了解感染的可能性高低。畢竟孩童咳嗽原因眾多,其中僅有少部份是結核菌感染導致,但是若能從接觸者倒推了解可能性,才能更快速抓出問題的根源。以下是懷疑感染時可能會進行的3種測試:1、皮膚結核菌素試驗將少量結核菌毒素施打在皮內,並於施打後48~72小時觀看報告,若報告呈現陽性,代表可能已感染了結核菌所以身體的反應較大,而陽性的程度越高,則日後結核菌發病的機會越大。2、細菌學檢查要診斷是否罹患肺結核,細菌學檢查(即為痰液抹片與培養)是最確定的檢驗方式。大人可以藉由痰液檢驗得知體內是否帶菌,但是幼童不懂該如何咳痰,所以可在一早起床尚未進食前,使用鼻胃管或口胃管進入胃中抽吸些許胃液送驗。3、胸部X光檢查當孩子劇烈咳嗽太久懷疑被結核菌感染,這時一定會照肺部X光確認問題。提到大人的肺結核,我們都知道X光片下可看見肺部有許多或大或小的鈣化空洞;但小朋友其實不然,通常感染部位慢性發炎的同時,結核菌還會侵犯局部淋巴腺,所以會進一步會顯現肺門淋巴腺腫大的問題。小孩結核病,要清楚其診斷方法,這樣才能准確地判斷自己的娃是否患有此病。
⑵ 檢查結核有幾種方法
首先要明確結核部位的、建議做血沉、X光片、結核菌素試驗等檢查
意見建議:建議如果確診至少要連續服用一年的化療葯、抵抗結核細菌
⑶ 敘述結核桿菌的檢驗程序
結核桿菌與麻風桿菌是分枝桿菌屬中的主要病原菌。
結核桿菌菌體細長略帶彎曲,有分枝生長趨勢。菌體含脂量高,與其抗酸特性、抵抗力特性、致病性與免疫性等都有密切關系。該菌營養要求高,生長緩慢,形成「菜花狀」菌落。
一、結核桿菌檢驗程序
結核病人病灶中查到結核桿菌,是病原學診斷的重要依據,根據感染部位不同,可採集病人的痰、尿、糞便、腦脊液、胸腹水、胃液等,按以下程序進行檢驗。
二、結核桿菌培養特性
1. 液體培養基(蘇通氏培養基、小川培養基、血清酸性培養基等)結核桿菌生長表現:標本材料經前處理(即酸鹼處理,可液化標本,也可殺死雜菌,還可濃縮集菌)後接種液體培養基,35℃培養1-2周,由於表面生物,可在培養基表面表成污灰、乾燥、有皺褶的菌膜。
2. 固體培養基(改良羅氏培養基、丙酮酸鈉培養基等)結核桿菌生長表現:標本材料經前處理後,接種固體培養基,37℃培養2-4周,在培養基表面可形成乳白或米黃色、不透明、粗糙顆粒狀或節狀堆聚的菌落,呈現「菜花狀」。
3. 結核桿菌快速培養檢測方法:無菌手續將前處理後的材料塗片,置液體培養基中,35℃恆溫箱CO2培養箱內培養,3-5日後,每隔日取出一玻片,染色鏡檢,可快速獲得結果。
三、齊~尼(Ziehl-Neelsen)抗酸染色法
【原理】
結核桿菌對苯胺染料不易著色,若加溫或延長染色時間使其著色後,再用3%鹽酸酒精處理也不易脫色,再經美蘭復染,結核桿菌及其他分枝桿菌仍呈紅色,而非抗酸菌和細胞雜質等呈藍色。
【材料】
1. 結核病人痰液:採取清晨第一口粘痰,或濃縮集落菌法處理過的痰標本。
2. 抗酸染色液
3. 載物玻片、玻片夾、酒精燈、臘筆等。
【方法】
1. 無菌手續採取痰液塗片,自然乾燥,火焰固定。
2. 用臘筆將塗面局部隔開,滴加石炭酸復紅染液,酒精燈上加熱至出現蒸氣。切勿沸騰,亦不可使染液乾涸。如有乾涸的趨勢,應及時補加染液。持續染色5-8分鍾,待冷後流水漂去多餘的染液。
3. 用3%鹽酸酒精清脫色,脫至塗面無色為止,約1-3分鍾,自來水沖洗。
4. 滴加呂氏美蘭染液復雜30秒~1分鍾,水洗。自然乾燥或吸干後油鏡檢查。
【結果】
1. 結核桿菌呈現細長,略有彎曲的紅色菌體,有的可表現出分枝特徵,有的菌體表現有多數濃染顆粒。結核桿菌大多分散排列,亦可以見到有縱行條索狀排列。
2. 塗片染色能查到結核桿菌者,一般需要每毫升痰液內含菌量至少應有500個以上,甚至需達到5萬以上。故材料多進行濃縮集菌處理,以提高檢出陽性率,也造成在染色標本片觀察中,不一定每個視野都能看到結核桿菌。
3. 結核桿菌易發生變異,在陳舊培養基或臨床治療後標本材料中,結核桿菌往往菌體斷裂,或形成非抗酸性革蘭氏陽性的短桿狀、球狀顆粒,亦稱Much顆粒。
4. 標本已經高壓滅菌處理,不影響染色結果,也保證操作者的安全。
四、熒光染色法
此系用金胺熒光素染擴酸性細菌的方法,簡便易行,但不具特異性。金胺染色法有多種、現列於後表,可選擇使用,應用熒光顯微鏡檢查結果。
五、結核桿菌毒力試驗——動物試驗法
【材料】
1. 動物:體重200~250克豚鼠2隻
2. 結核桿菌培養物或結核病人檢驗材料(痰、尿、糞、腹水等材料經濃縮集菌)
3. 注射器及消毒用材料等。
【方法】
1. 選取結核菌素試驗為陰性的豚鼠兩只。
2. 吸取結核桿菌懸液或病人檢材,注入豚鼠腹股溝皮下0.1ml
3. 注射後每周定期檢查一次,觀察豚鼠腹股溝淋巴結是否腫大,局部變硬,化膿及體重減輕、體溫升高等症狀。
4. 給豚鼠作結核菌素試驗,是否出現陽性結果。
5. 6周後,將豚鼠進行解剖,觀察淋巴結是否腫大,有無乾酪性病變,肝、脾、肺等是否腫大,表面有無灰白色結節病灶,取可疑病灶進行塗片染色鏡檢和分離培養。若為陽性結果,可報告「動物接種後××天查到有結核菌感染」。如無症狀及病變者,可報告為陰性。
六、結核桿菌濃縮集菌法(以處理痰標本為例)
【材料】
結核病人24小時痰液,細口瓶,0.02%酚紅液、汽油,NaOH,無菌生理鹽水等。
【方法】
(一)漂浮法:
1. 取24小時痰液15毫升,裝入細口瓶內,加入2倍量0.5%NaOH搖勻,高壓滅菌或煮沸20—30分鍾殺菌。
2. 待冷後加入汽油2毫升(二甲苯也可以),用力振盪20—30分鍾,用生理鹽水加至液面與瓶口齊,靜置半小時。
3. 取瓶口表面油狀物塗於載物玻片上,微微加熱,干後再加,如此重復5—6次,至厚度適宜,烘乾待冷,抗酸染色,油鏡頭檢查。
(二)沉澱法:
1. 取痰液1份或2倍量4%NaOH,高壓無菌或煮沸20—30分鍾後,加入0.02%酚紅指示劑0.1毫升,劇烈振盪混勻,亦可置37℃水浴消化30分鍾。
2. 矯正PH為7.0,3000轉/分離心30分鍾,棄去上清液。
3. 取沉澱物塗片染色鏡檢。若進行分離培養和動物接種,可免去高壓滅菌或煮沸的程序。
附錄:抗酸染液的配製
1. 石炭酸復紅液:稱取鹼性復紅4克,溶於95%酒精100毫升中成飽和液。再取飽和液10毫升與5%石炭酸溶液90毫升混勻即成。
2. 3%鹽酸酒精:取濃鹽酸3毫升,95%酒 97毫升混合。
3. 呂弗勒氏鹼性美蘭液:稱取美蘭2克,溶於95%酒精100毫升中,配成飽和液,取飽和液30毫升,再加入蒸餾水100毫升及10%氫氧化鉀水溶液0.1毫升即成。
⑷ 結核桿菌用什麼方法檢測
結核桿菌培養特性 1. 液體培養基(蘇通氏培養基、小川培養基、血清酸性培養基等)結核桿菌生長表現:標本材料經前處理(即酸鹼處理,可液化標本,也可殺死雜菌,還可濃縮集菌)後接種液體培養基,35℃培養1-2周,由於表面生物,可在培養基表面表成污灰、乾燥、有皺褶的菌膜。 2. 固體培養基(改良羅氏培養基、丙酮酸鈉培養基等)結核桿菌生長表現:標本材料經前處理後,接種固體培養基,37℃培養2-4周,在培養基表面可形成乳白或米黃色、不透明、粗糙顆粒狀或節狀堆聚的菌落,呈現「菜花狀」。 3. 結核桿菌快速培養檢測方法:無菌手續將前處理後的材料塗片,置液體培養基中,35℃恆溫箱CO2培養箱內培養,3-5日後,每隔日取出一玻片,染色鏡檢,可快速獲得結果。 詳細的檢測方法生物幫上面有的,蛋白質互作 http://www.bio1000.com/zt/protein/232119.html
⑸ 原發性肺結核的檢查
1.結核分枝桿菌檢查
(1)痰塗片抗酸染色查找抗酸桿菌3次以上(採用集菌法可提高陽性率);結核分枝桿菌培養陽性可確診。亦可用超聲霧化導痰、下呼吸道采樣、支氣管沖洗液、支氣管肺泡灌洗液(BALF)、肺及支氣管活檢標本。
(2)兒童年幼不會吐痰,可在清晨初醒空腹時抽取胃液或胃洗出液替代痰標本檢查結核分枝桿菌。
(3)標本的陽性率與病變的性質和發展過程有關。原發結核病灶,病變范圍廣泛,有壞死液化;淋巴結結核波及支氣管形成支氣管結核及淋巴結支氣管瘺時檢出幾率高。
(4)塗片染色陽性只能說明抗酸桿菌存在,不能區分是結核分枝桿菌還是非結核分枝桿菌。由於我國非結核分枝桿菌病發病較少,故檢出抗酸桿菌結合臨床資料,對結核病診斷有重要意義。
(5)分離培養法陽性率高於塗片鏡檢法,是結核病診斷的金標准。分離培養陽性,有條件時應進行葯物敏感性試驗。
2.X線檢查
應常規攝照正、側位胸片,必要時做縱隔斷層檢查。
(1)原發綜合征的X線表現由肺內原發灶、淋巴管炎和胸內腫大淋巴結組成「雙極像」或稱「啞鈴像」。在急性進展期常見原發病灶、淋巴管炎、淋巴結炎及其病灶周圍炎融合成大片狀陰影,易誤診為肺炎。
(2)胸內淋巴結結核X線上主要表現為三種類型:①腫瘤型 腫大淋巴結呈團塊狀陰影,密度高而均勻,境界較清楚。②炎症型 腫大淋巴結及其周圍炎融合成片狀影,中心密度較周圍高,境界模糊。③隱匿型 胸片上腫大淋巴結被縱隔、心臟、大血管所遮蓋。
(3)可疑者應進行胸部CT檢查,增強CT片示淋巴結呈環形增強,中央區呈低密度改變(乾酪壞死),CT檢查對了解肺門、縱隔淋巴結腫大情況,與縱隔腫瘤鑒別常可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3.纖維支氣管鏡檢查
纖支鏡檢查對疑難的原發性肺結核診斷具有重要意義。可直接採集痰標本、刷撿和灌洗液進行病原學檢查(結核分枝桿菌培養及抗酸桿菌塗片檢查等)。
(1)胸內淋巴結結核常侵及支氣管,形成支氣管結核,甚至穿孔形成淋巴結支氣管瘺,纖支鏡檢查可確診。
(2)腫大淋巴結造成支氣管外壓,形成支氣管病變者可在纖支鏡下行淋巴結穿刺檢查,對診斷及鑒別診斷均有重要價值。
(3)若痰菌陰性,經纖維支氣管鏡可觀察到氣管外壓或支氣管受侵,進行刷撿、活檢及淋巴結穿刺活檢有助於診斷。
4.抗結核抗體檢測
血清抗結核抗體檢測在臨床上使用較多,成為結核病快速輔助診斷手段。抗結核抗體檢測的特異性取決於所用抗原的特異性,由於檢測所用抗原不同,特異性也有差異。但抗結核抗體敏感性不高,需進一步研究提高特異性和敏感性。檢測結核分枝桿菌DNA具有敏感性高、特異性強、快速的特點,成為結核病病原學診斷的重要參考,但臨床檢測時也存在假陽性和假陰性的問題,有關技術問題需進一步解決。
⑹ 結核病的實驗室檢查具體有什麼呢
結核病的實驗室檢查有這些:
(1)結核菌細菌學檢查痰塗片查抗酸桿菌是WHO推薦的肺 結核診斷方法,是全世界的結核病實驗室都在使用的最基本的細菌學檢 查方法。痰塗片檢查不僅可以明確結核病傳染源,而且十分經濟,符合 我國國情。塗片的優點是簡便、快速、價廉。塗片的缺點是陽性率低。 結核菌培養仍是目前診斷支氣管結核病(MTB)的金標准,缺點是培養 時間長,特異性差。(2) 免疫學檢測技術
① 皮膚變態反應:結核菌素或PPD實驗,臨床意義同前。
② 結核抗體測定:目前常用的檢測方法主要有ELISA、免疫層析試 驗、免疫印跡試驗和蛋白晶元技術等檢測血清抗體方法。
③ 結核抗原測定和循環免疫復合物(CIC)測定。
(3) 干擾素分析為體外測定結核菌抗原刺激誘發的T淋巴細胞分 泌y干擾素(IFN-y)的方法。(4) 分子生物學方法檢測核酸雜交、聚合酶鏈式反應(PCR)可 檢測樣本中的結核桿菌核酸,並能鑒別耐葯株。
(5) 血沉多增快,結合臨床表現及X線檢查可協助判斷結核病的 活動性。
⑺ 診斷結核病需要做哪些檢查
結核病是一種慢性傳染病,也是一種全身性疾病,人體各個器官都可以患結核病。但在人體中患結核病較多的臟器有肺、腎、肝、胃、腦、腸、膀胱、皮膚、睾丸、骨等等,最常見的是肺結核。由於人體抵抗力的不同,細菌毒力的大小,以及發現肺結核後的治療上的差別,肺結核可以有多種臨床類型,各種臨床類型在病人身上反映的症狀是有差別的,但不管怎樣,肺結核的症狀,在所有的病人身上的表現還是有共同的方面。下面,我們著重討論一下肺部感染結核以後所發生的常見症狀。
全身症狀,總的說來肺結核是一慢性傳染性疾病。起始時因症狀輕微患者自覺無不適,一般不引起注意。只有在病情發展進展時才出現症狀,有的人抵抗力很差,感染結核菌的菌量大,毒力強,那麼症狀會非常明顯。全身不適,發熱,乏力,易疲勞,心煩意亂,食慾差,時間長了體重還會下降,女同志有時還會使月經不正常。
1、發熱。發熱是很多疾病都可以出現的常見症狀之一。肺結核病也不例外。但肺結核病的發熱,還是有其特點的:⑴長期低熱,一般午後和傍晚出現,所謂低熱,也就是在38℃以下,清晨可以恢復到正常體溫,而且很多病人可以全然不知道自己在發熱,有的病人可以出現厭倦和不適;⑵體溫可以不穩定,在工作時可以自覺發熱和疲勞,稍作休息體溫還不能恢復正常;⑶在病情惡化進展時,發熱明顯,尤其在肺部有其他細菌感染的情況下,可以發生高熱,有時可在39℃~40℃,身體抵抗力極度低下時結核菌可能全身播散,這時會發生持續的寒戰、高熱現象;⑷女同志在月經前後可以通過血流發熱,而患了肺結核時,在月經干凈以後發熱也不立即恢復正常。
2、盜汗。所謂盜汗,即病人在入睡或睡醒時全身出汗,一般發生在體質虛弱的孩子(有時正常的小孩也可能有此現象)。肺部病變較重的患者盜汗現象就較多出現,嚴重的時候衣服被子都可以濕透,而且患者自覺竭度疲勞和虛弱。
以上我們談的是全身症狀,即所謂感染結核以後的全身中毒症狀。下面,我們談談肺結核的局部症狀。
1、咳嗽。是肺結核的最多見的局部症狀。早期咳嗽可以很輕,常呈單聲咳,也就是我們俗話說半聲咳,無痰乾咳,影響工作生活的程度不明顯。當病變進展時,咳嗽可以加重;伴發支氣管內膜結核時,咳嗽可以加劇,有時可發生嗆咳,對久病不愈的病人,如發生支氣管移位,氣管因病灶粘連被牽拉,或被周圍淋巴結壓迫使支氣管變形時,可以因通氣不暢而發生刺激性咳嗽,這種咳嗽猶如吃嗆食物而發生的嗆咳,甚至呼吸困難。
2、咳痰。起病初期咳痰不明顯,或者有少量的白色粘液痰,但在病變擴大甚至肺部有空洞時痰量就會增加。在有其他致病菌感染時,痰量也會增多,且可出現黃膿痰,而且還可伴隨全身症狀出現發熱寒戰等現象。
3、胸痛。胸痛也是肺結核病的主要局部症狀,但一般必須病變波及胸膜尤其是波及壁層胸膜,時可以出現胸痛。壁層胸膜即前面胸廓與肺臟的結核圖2、3中所示即為壁層胸膜。有時出現不定部位的隱痛,這是由於神經反射作用所致,在肺呼吸運動時不受影響。如果部位固定有刺痛,並隨呼吸及咳嗽時加重,這就說明炎症刺激胸膜所致,有的病人常感覺肩部或上腹部痛,這很可能是炎症刺激了橫膈膜通過神經反射所致。
4、咯血。我們經常發現好多病人事先並不知道他患有肺結核,平時有些咳嗽也不在乎,發熱也不覺得,但咳嗽時發現痰中有血絲,血塊,甚至滿口血,才到醫院看醫生,經檢查發現肺部已經有較多的病灶,甚至個別的還有了空洞。出現咯血的病人大約占整個病患者的1/3多一些,咯血,不是任何病人都可以出現的,血是從血管里出來的,所以,必定要病變影響到血管壁的通透性或直接損傷血管時,才會出現,出血量的多少就要視損傷血管的程度而定了。我們認為肺部病灶的多少,並不與出血的多少成正比例關系。有的病人病灶很小但是損傷了血管,那麼,就可以出血。相反,病灶很多,但不損傷血管可以出血不多或者不出血,當然病灶多,損傷血管的機會就多,出血機會就多。
5、其他。肺臟的結構前面已經較詳細的介紹過了,正因為肺的代償功能很大,儲備的潛能很大,所以輕度的病變不會引起肺呼吸功能的障礙。肺是我們人體與自然環境進行氧交換的主要器官,而氧交換主要靠肺組織中的肺泡組織來完成,肺結核病變首先是從肺泡開始,當病變廣泛,大量肺泡組織被破壞氧交換受阻時,機體缺氧就會發生呼吸困難,甚至全身處於缺氧狀態,嘴唇紫紺(舌尖發紫可以先出現),長期慢性缺氧,會使手指末節指骨呈鼓錘樣改變,我們稱謂杵狀指。由於全身缺氧機體所有器官組織功能都將會有不同程度的改變。如:消化系統缺氧就會發生消化不良,營養不良,腦缺氧就會發生嗜睡甚至昏迷,心臟缺氧就會發生心絞痛等等。
肺結核的臨床表現
肺結核初期或病變輕微者常無症狀或症狀輕微,易被病人等所忽 略,而一般症狀,與許多其它呼吸道感染相比,除了比較遷延外,一般很少特徵性。
(一). 全身症狀
1. 發熱:見於病情進展期,表現午後低熱(可能經過一天體力活動,破壞組織產物吸收入血增多所致) 重症病人有不規則高熱甚至稽留――消耗熱,發熱常常代表結核病的活動性。
2. 盜汗 入睡或醒時,全身出汗,內衣盡濕。
3. 疲倦乏力、精神萎靡、體重減輕、食慾不振,心跳加快(與體溫一致)月經失調。
(二) 局部症狀
1. 咳嗽、咳痰
隨著病情進展,咳嗽加重,痰量也增多。痰(粘液痰――粘液痰內混有黃白色膿性小塊)
2. 咯血
痰中帶血――炎性病灶,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
中量咯血――小血管損傷;
大量咯血――空洞型A破裂。
3. 胸痛
部位不定,往往為隱痛,若為針刺樣疼痛並隨呼吸運動而增劇時則表示該部胸膜受累。肺尖胸膜受累,胸痛可放射至肩部。我們呼吸科為綜合病房,不是傳染科,因此不收具有傳染性的結核,多數病人為結核性胸膜炎,因此胸痛比較典型。
4. 呼吸困難
肺的代償機能極大,輕度或中度病變不致引起呼吸困難。
近來我國60歲以上老人肺結核患者有遞增趨勢,以血行播散型和慢纖空多見,重慶市青年結核抬頭,以胸膜炎多見。許多疾病和因素對肺結核有不利的影響,糖尿病為其中之一,結核菌在血糖及酮體增高的情況下,易於繁殖。糖尿病合並肺結核,若尿糖未被控制,病灶進展迅速,常呈乾酪壞死和支氣管擴散。妊娠對肺結核起不良影響,活動性肺結核,要人工流產。在抗結核葯物的充分保護下,分娩時不致引起病灶復發。
參考資料:http://www.dph- 結核病防治知識問答
一、什麼是結核病?
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侵入人體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疾病,長期以來因為沒有有效葯物治療並具有較強的傳染性,故人們對結核病產生了很強的恐懼心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展,科學工作者自50年代以來,已經研製出十數種有效的抗結核葯物,只要早期發現,正規治療,是完全可以治A愈的。結核桿菌可以侵入人體任何器官,也就是說人體的各種器官都可以發生結核病。
二、骨關節結核是怎麼回事?
骨關節結核是結核病中的一種。以兒童和青少年多見。此病發病緩慢,病程長,合並症多,大多患者有結核病史和結核接觸史。臨床表現為局部疼痛,關節活動受限,肌肉痙攣,寒性膿腫或瘺道形成,可伴有全身的結核中毒症狀,如低熱、盜汗、消瘦等。目前主要的治療方法是非手術介入治療和局部穿刺抽膿、注葯治療。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可以及時制止病變的發展,短病程和保護關節功能。
三、肺結核有那些症狀?
肺結核早期或輕度肺結核,可無任何症狀或症狀輕微而被忽視,若病變處於活動進展階段時,可出現以下症狀:1.發熱:表現為午後低熱,多在下午4-8時體溫升高,一般為37-38℃之間。這時病人常常伴有全身乏力或消瘦,夜間盜汗,女性可導致月經不調或停經。2.咳嗽咳痰:是肺結核最常見的早期症狀,但也最易使患者或醫生誤以為是「感冒」或「氣管炎』而導致誤診。3.痰中帶血:痰內帶血絲或小血塊,大多數痰內帶血是由結核引起的。
四、懷疑自己有了肺結核怎麼辦?
當你明白了結核病是怎麼一回事,知道了肺結核都有些什麼症狀,那麼如果你具有前述症狀而懷疑自己患肺結核時,特別是咳嗽咳痰,痰中帶血已經超過兩周以上,你就應立即去你所在地的結核病防治機構就診,及早診斷,規則治療,早日痊癒。另外,排菌肺結核的親屬〈密切接觸者〉,也應該及時進行健康查體。
五、怎樣向醫生敘述病史?
在結核科門診就醫時,向醫生敘述病史通常有兩個方面的內容。1.懷疑有肺結核時:〈1〉發病時間、症狀及病情的演變經過。(2)本次就診前的診斷和治療情況。〈3〉是否合並其它疾病,特別是風濕病和糖尿病。(4)有無與排菌肺結核密切接觸史或其它情況,如職業、勞動條件及生活狀況等。2.已知肺結核患者:(1)主動向醫生敘述患病經過。〈2〉作過何種檢查特別是胸部X線檢查和痰菌檢查情況。〈3〉詳述治療情況,包括葯物名稱,劑量、用法、療效及副作用等。因為這樣可幫助醫生了解既往病情,估計療效和預後,選擇合理葯物並制定有效化療方案。
六、為什麼要作痰液檢查?
當你懷疑有肺結核就診時,首先要進行胸部透視,醫生若發現你的肺內有異常陰影,就會給你作痰液檢查。查痰,就是用顯微鏡查找結核桿菌,痰內一旦發現結核菌,肺結核的診斷便可確定,查痰是診斷肺結核,發現傳染源最准確的方法。另外,病人在治療過在中醫生也會要求你定期查痰,用以考核和評價治療效果。痰菌陽性病人療程結束後,連續三次查痰陰性為肺結核治癒。
七、如何正確留取痰標本?
查痰如此重要,因此病人還應掌握正確的留痰方法,否則將會直接影響痰檢結果。正確的留痰方法是,在留痰之前先用清水漱口數次,以清除口腔內的食物殘渣及部分雜菌。留取的痰應是用力咳嗽後自氣管內咳出的痰,然後盛於痰盒內送檢.不要將唾液或鼻涕吐入痰盒,以免影響查痰結果。初次就診需查痰者,醫生要求送三個痰標本:〈1〉即時痰:就診當時咳出的痰,〈2〉夜間痰:前一天晚間咳出的痰,〈3〉清晨痰:起床後深咳吐出的痰,其中以清晨第一次咳出的痰效果最好。
八、結核菌素試驗陽性說明什麼?
結核菌素是一種由結核菌培養濾液製成、只含結核菌蛋白、不含結核菌體的生物製品。目前我國常用的結核菌素為結核菌的純蛋白衍生物,簡稱PPD。人體感染結核菌一段時間後,結核菌素即可顯示陽性反應。其結果判斷方法如下:注射PPD後24-72小時內,測皮膚硬結的直經。5mm以內為陰性(—),5~9mm為弱陽性(+),10~19mm為陽性(++),大於20Mmm或不足20mm但出現水皰、壞死為強陽性(+++)。您如果結核菌素陽性,只能說明您已經感染了結核菌,是否得了結核病,還需由醫生綜合您的臨床表現、痰液細菌學檢驗和x線檢查等進行分析,作出最後判斷。如果是陰性也不能否定結核菌感染,因為初期感染免疫反應尚未建立,人體免疫功能受抑制,如腫瘤、重症結核、嚴重營養不良以及應用免疫抑制劑等情況時均可表現為陰性。
九、常用抗結核葯物有幾種?
1.異煙肼(INH):對結核菌具有極強的殺滅作用,其價格低廉,是治療結核病必不可少的葯物。2.鏈黴素(SM):是初治肺結核強化期〈開始兩個月〉治療化療方案組成葯物之一,對結核桿菌有明顯殺菌作用。該葯對顱神經有損害,可引起眩暈耳鳴、聽力減退甚至耳聾,口唇麻木等副作用,故孕婦、兒童及老人應禁用或慎用。3.利福平(RFP):對結核菌有很強的殺滅作用,是繼異煙腳之後最為有效的抗結核葯,也是初治肺結核治療方案中不可缺少的組成葯物。4.乙氨丁醇(EMB):對結核菌有抑製作用,特別是對已耐異煙肼、鏈黴素的結核菌仍有抑製作用,用葯期間應注意視力變化。5。吡嗪醯胺(PZA):對細胞內或靜止狀態下的結核桿菌具有特殊殺滅作用。上述五種葯物是當前治療結核病最常用或最有效的葯物,醫生可根據病人的病情變化及用葯情況組成合理的化療方案進行治療。
十、治療肺結核的原則是什麼?
1. 早期:已經確診的排菌肺結核,應及早進行治療,這樣除有利於病變修復,更重要的是可減輕對親屬和周圍健康人群的傳染。2. 聯用:選擇兩種以上抗結核葯物組成化療方案,聯合治療可保證治療效果,並延緩和防止結核菌產生耐葯而導致化療失敗。3. 適量:葯物劑量過小不能殺滅細菌且易產生耐葯性,但劑量過大則易發生毒副作用而中斷治療。因此,必須遵照醫囑堅持服用規定劑量葯物才能完成預定療程,確保療效。4. 規律:在規定療程內嚴格按照化療方案規定的用葯次數相同隔時間用葯,盡量避免漏服或中斷服葯。5.全程:按要求完成規定療程.若療程未滿停葯,會使治療失敗或造成復發。但超過療程無限期用葯,不但不能提高療效,且易產生毒副作用並增加不必要的經濟負擔。
十一、什麼是初治肺結核?
初治肺結核是指初次發現,並未接受任何抗結核葯物治療,或發現肺結核後雖經不規則、不合理抗結核治療,但療程不超過1個月的病人。初治排菌肺結核的病人在未治療時,對其家屬和周圍健康人群具有較強的傳染性,是造成結核病流行的傳染源,但是只要病人積極配合防癆醫生、堅持有效、合理、全程化療,傳染性可在2-4周內很快消失,其治癒率可達95%以上.關鍵在於遵從醫囑、服從管理、完成療程,爭取一次徹底治癒。
十二、什麼是復治肺結核?
復治肺結核是指初治失敗或治療的病人再次復發。或查出肺結核後接受不規則、不合理化療已經超過1個月者.在臨床實踐中,復治肺結核的病情大多比較復雜,往往具有病情重,體質差的特點,多是因為不規則或不合理化療〈沒有按醫生的要求堅持治療或在非結核病專業機構,甚至是野醫治療,還有不正規的葯店購葯等〉引起的。此時結核菌已經形成耐葯性,因此治療起來較初治肺結核困難的多。復治肺結核治療的關鍵在於,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醫生,根據葯敏試驗選用抗結核葯物組成的化療方案,堅持完成治療。
十三、結核病開始治療後病人應注意什麼?
1.樹立正確的科學觀點和信心:由於受傳統觀念影響認為肺結核是不治之症,特別是在農村地區,患肺結核便背上沉重的思想負擔,甚至諱疾忌醫,拒絕檢查和治療,採取了不合作態度,這樣做的結果是貽誤治療時機,失去治癒的機會。2.遵從醫囑:嚴格按醫生的要求進行服葯。有人對肺結核掉以輕心,不遵從醫囑,不按時服葯,不堅持完成全療程治療,過早停葯,使病情時好時壞,不能徹底治療變為久治不愈的慢性傳染源。有人以為葯量越大,病就會好的快便自行加大劑量,結果產生毒性反應被迫停葯,也有人害怕葯物副作用而自行減少劑量,其結果是因葯量不足影響療效。熟悉用葯方法,如將抗結核葯物要求一次頓服,以提高血液內的殺菌濃度,再如利福平需在早飯前1小時空腹服,否則將會影響療效。另外,若服葯後產生不良反應,不要自行停葯,要及時向醫生反映。3.堅持服葯,定期復查:堅持服葯,完成療程是治癒肺結核的關鍵.同時,病人還應按要求定期復查,才能使醫生掌握葯物療效,病變修復等情況。4.病人家屬應積極配合治療:家屬與病人接觸最密切,也最了解病人,對病人的關心與理解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對兒童、老年人或不識字者應幫助其服葯、識葯和保管葯品,起到義務監督員的作用。5.最好做到全程督導化療:即在治療過程中病人每次用葯均在醫務人員直接監督下進行,做到:送葯到手,看服到口、咽下再走」。
十四、為什麼要接種卡介苗?
卡介苗實際是一種減毒的活結核桿菌,是將牛型結核桿菌在人工培養基上經過13年230次連續移植傳代培養後,使其對人體失去致病力,但能使機體產生免疫力。人體接種卡介苗後,便是用人工方法使未感染結核菌的人體接受一次輕微的,沒有發病危險的原發感染,剌激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力,這種獲得的免疫力可使人體在再次感染結核菌時,不致發病。經過幾十年的研究和實踐觀察,卡介苗確實已成為人類預防結核病的有效武器,特別是對兒童和青少年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十五、結核病患者飲食上應注意什麼?
肺結核患者應給予高蛋白和高熱能的食物。結核病的任何症狀都會使組織蛋白和熱能嚴重消耗,因此在食物蛋白質和熱能的供應上,都要高於正常人,蛋白質每日供給量是1.5~2.0g/kg,以奶類、蛋類、動物內臟、魚蝦、瘦肉、豆製品等食物作為蛋白質的來源。牛奶中含酪蛋白及鈣質較豐富,是結核病人較為理想的營養食品。熱能供給量以維持病人正常體重為原則,可按每公斤體重40~50千卡供給,碳水化合物類主食可按食量滿足供給,不必加以限制,但脂肪不宜多吃,以植物油為主。 維生素和無機鹽對結核病康復促進作用很大。其中維生素A,有增強身體抗病能力的作用;維生素B和C可提高體內各代謝過程,增進食慾,健全肺和血管等組織功能;如有反復咯血的病人,還應增加鐵質供應,多吃綠葉蔬菜、水果以及雜糧,可補充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肺結核病人的食慾特別不好,為增加食慾,可在烹調上下功夫,做到品種多樣化,色、香、味、形好。有條件的除每日三次正餐外,可另加兩次點心。應忌食刺激性食物及辛燥生痰之物。因結核病是一種慢性傳染病,在葯治和飲食調治並用的同時,還應注意充分休息及適當的戶外活動,注意環境及飲食用具的衛生。
十六、肺結核患者應怎樣進行家庭消毒和隔離?
• 結核病患者不要隨地吐痰,應把痰吐於紙中或痰盂里,然後焚燒或消毒後倒去。不要對著家人大聲說話、咳嗽或打噴嚏。最好戴口罩,口罩要每天煮沸後清洗。
• 最好要有單獨的卧室,光線要充足,能風良好,房間要經常消毒 ,可將艾條點燃或將米醋按每立方米空間1-2調羹放在爐上熏蒸,關閉門窗1-2小時後開窗通風。病人用過的器皿、用具等耐熱物最簡便的方法是煮沸消毒,如食具、衣物、等。煮沸時間為10~15分鍾。
• 病人用過的衣被要經常清洗並在太陽下曝曬,可達到殺死結核桿菌的目地。
• 微波消毒:微波可以穿透玻璃,塑料薄膜、紙張。但微波爐的消毒是隨著微波爐的功率大小而效果不同。一般家用微波爐功率在700瓦以上,時間4~7分鍾就可以達到消毒效果。注意:①微波不穿透金屬,所以消毒物品不要放在金屬器皿內。②微波在水分子中最容易被吸收,所以,在消毒時最好爐內放一杯水,這樣消毒效果更好。
⑻ 結核分枝桿菌的微生物學檢查程序
(1)病料採集:取病畜禽的組織,肝,肺,脾等體液、分泌物及局部病灶的滲出液。
(2)鏡檢:對原始病料塗片進行革蘭氏染色,鏡檢,應為革蘭氏陰性。用印度墨汁等染料染色,可見清晰的莢膜。
(3)培養:同時接種鮮血瓊脂和麥康凱瓊脂培養基,37℃培養24h,觀察細菌的生長情況,菌落特徵、溶血性,並染色鏡檢。
(4)生化試驗:多殺性巴氏桿菌在48h內可分解葡萄糖、果糖、單奶糖、蔗糖和甘露糖,產酸不產氣。
微生物學的主要任務:
1、在自然界物質循環中的作用。
2、空氣和水凈化、污水處理。
3、工農業生產:細菌、代謝產物、代謝活性。
4、對生命科學的貢獻。
(8)連續三天胃液檢測結核方法擴展閱讀:
微生物必須藉助於顯微鏡才能看見的生物。在空氣、陸地、河流和海洋里都有微生物分布,在人、畜和植物體內也有許多種微生物存在,有些是致病的,對人類有害,但是也有許多微生物對人類有益。
如制酒用的酒麴就是用某些微生物做的,整個發酵工業都離不開微生物。存在於土壤中的微生物叫作土壤微生物,它的種類也很多,大致可以分成細菌、真菌、放線菌等幾大類,還有一些藻類、線蟲等也可歸入土壤微生物中。
⑼ 請幫我查一下用什麼方法可以確認結核
1.塗片檢測,將患者的痰或是其他部位的體液製成塗片在鏡下檢測患者的陰、陽性。
2.X線檢查 不但可早期發現結核,而且可對病灶的部位、范圍、性質、發展情況和效果作出診斷。
3.結核菌素試驗
(1)陽性 表示結核感染,但並不一定患病。稀釋度一作皮試呈陽性者,常提示體內有活動性結核灶。
(2)陰性 提示沒有結核菌感染。但仍要排除下列情況。①結核菌感染後,需4~8周變態反應才能充分建立;所以在變態反應前期,結素試驗可為陰性。②應用糖皮質激素等免疫抑制劑者營養不良以及麻疹、百日咳患者,結素反應可暫時消失。③嚴重結核病和各種危重患者對結素無反應。④其他:如淋巴免疫系統缺陷(白血病、結節病)患者和老年人的結素反應也常為陰性。
⑽ 需要做什麼檢查才能確定自己是否患上肺結核
同用一雙筷子不會那麼容易感染上肺結核的,即使有結核病毒,胃液也可以殺死它。肺結核是通過打噴嚏的飛沫等感染到呼吸道傳播的。
檢查方法:到附近的防疫站或傳染病醫院做結核皮試,在胳膊皮下注射葯物三天後,看有沒有鼓包來判斷是否感染了結核菌。
就算有輕微鼓包,也只是說明你身體里有結核菌,並不代表你已得了結核病,通過自身免疫力完全可以抵抗的
如果鼓包直徑過大,就要後續做檢查了。
在防疫站這些都免費檢查,就算要錢也不會超過20塊。
別把結核病想像的那麼可怕,照你這么想人家在結核病醫院工作的醫生、護士還活成活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