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微生物檢測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方法

微生物檢測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方法

發布時間:2022-10-30 22:51:01

㈠ 簡述微生物培養基有哪些質量控制措施

微生物培養基的酸鹼度、凝膠強度和選擇性等直接影響到培養基的質量,在理化試驗方法中採用連接可滲透陶器型液體接頭的電極和平頭電極或者連接微型探頭的電極可分別測定液體和固體培養基的pH值 ,而採用 Gelometer和the LFRA Texture Analyser可測定固體培養基的凝膠強度。在微生物學方法中固體培養基採用傾注平板法、塗布法、劃線法(半定量法)、改良的 Miles-Misra法等測定生長情況,液體培養基採用稀釋法測定生長率,用目標菌和雜菌的混合菌株評價選擇性增菌培養基的選擇性,利用OD值評價液體培養基生長率等。ICFMH (國際食品微生物學和衛生學委員會培養基工作組)、ISO、FDA以及我國衛生部等相繼制定了培養基質量控制的標准,但目前還沒有一個系統的適合我國國情的培養基質量控制國家標准,以致各相關單位採用的標准不一致,所以制定培養基質量控制國家標准非常關鍵。

㈡ 微生物檢驗的質量控制包括哪些

微生物學檢驗室內質量控制包括:①對細菌檢驗人員的要求;②操作手冊;③儀器設備的功能監測;④培養基的質量控制;⑤試劑、染色液及抗血清的質量控制;⑥標本檢驗的質量控制;⑦標准菌株的來源和保存及室內質量的全面控制七個方面。微生物學檢驗室內質量控制包括:
①對細菌檢驗人員的要求;
②操作手冊;
③儀器設備的功能監測;
④培養基的質量控制;
⑤試劑、染色液及抗血清的質量控制;
⑥標本檢驗的質量控制;
⑦標准菌株的來源和保存及室內質量的全面控制。

㈢ 微生物檢測過程的質量控制點

檢測過程確保無菌操作,如儀器的滅菌、人自身的消毒殺菌、在超凈工作台進行接種檢測等

㈣ 談談你對實驗室質量控制的理解,微生物實驗室是怎麼進行內部質量控制的

高壓滅菌器溫度≥121℃每次用前換水;每月清潔1次。
孵育箱溫度35℃±1℃每天記錄溫度;每月清潔內壁和隔板。
水浴箱溫度37 ℃±0.5℃每天記錄溫度;每月擦內壁和換水。
冰箱溫度4℃±2℃每天記錄溫度;保持清潔並定期除霜。
低溫冰箱溫度-20℃±5℃每天記錄溫度;保持清潔並定期除霜。

㈤ 怎樣做好微生物檢驗質量控制

怎樣做好微生物檢驗質量控制
微生物學檢驗室內質量控制包括:①對細菌檢驗人員的要求;②操作手冊;③儀器設備的功能監測;④培養基的質量控制;⑤試劑、染色液及抗血清的質量控制;⑥標本檢驗的質量控制;⑦標准菌株的來源和保存及室內質量的全面控制七個方面。
質量控制:滿足質量要求的操作技術和活動。 質量保證:為了滿足實驗室質量要求 ,制定相應的計劃,實施證明(記錄)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系統活動。 外部質量控制:通過互相校準和/或檢驗對實驗室的操作和結果所進行的控制。 內部質量控制:實驗室內部採取的以對比分析、跟蹤以及相關方法,對實驗室工作的連續性控制計劃。

㈥ 食品微生物檢驗如何進行質量控制

食品微生物檢驗如何進行質量控制

在食品微生物檢驗工作中,檢驗流程包括檢驗思路的確定、標准檢驗方法的使用、培養基的配製、樣品前處理、檢驗結果的判斷、原始記錄、報告等許多環節,其中手工操作也較多,影響結果准確性的因素也較多,實驗室必須通過行之有效的質量控制措施,持續地加以監督和控制,並結合必要的室間質量控制手段,才能確保檢驗結果的准確性。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關於食品微生物檢驗如何進行質量控制的知識,歡迎閱讀。

主要可從下幾方面進行質量控制:

1檢驗人員方面:實驗室的檢驗水平與檢驗人員素質密切相關,業務技術水平和工作責任心是檢驗人員素質的核心所在。這就要求檢驗人員必須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要求檢驗人員具備高度的工作責任心和工作熱情。實驗室可通過培訓和繼續教育、實驗室間的交流,必要時進行考核等手段,來不斷提高檢驗人員的業務水平,在實驗室質量體系文件中強調檢驗人員工作責任心的`重要性,通過制定的獎懲制度來規范檢驗人員的工作行為。

2儀器設備方面:實驗室所有儀器均應在檢定有效期內使用,必要時還要進行期間核查。在此基礎上可通過一些監控手段來確保儀器設備保持最佳性能,如高壓蒸汽滅菌器,可用生物指示劑嗜熱脂肪桿菌ATCC7953(2)或化學指示劑如變色膠帶監視滅菌效果;需要控制溫度的儀器,應在工作前和工作後做好溫度的記錄,不符合應及時調整;生物安全櫃要定期由專業人員更換濾網,對紫外線消毒設備必須三個月檢查一次其消毒性能等等。

3檢驗耗材方面:如培養基:目前大多數實驗室都是使用市售乾粉培養基,這些來自著名公司的培養基,質量比較穩定,但在購買和使用前首先要對外觀色澤和均一性、pH值、水分含量、批次或批號、瓊脂凝膠的硬度、選擇性等進行初次評估。用質控菌株進行預測,確保培養基、試劑達到預期效果。

在使用市售培養基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選用國內外知名品牌和信譽度好的產品;

(2)要根據培養基儲存條件儲存,盡量少包裝;

(3)要根據日常工作需要作為計劃,控制在有效期內用完;

(4)購回試劑應對品名、生產日期、保質期做好記錄,檢查密封性、標簽牢固性;(5)在配置時應仔細檢查原料,如發現結塊、變色嚴禁使用;

(6)所有培養基要有配製稱量時要有記錄,把剩餘培養基密閉好;

(7)嚴禁使用過期的、污染的、失了水的培養基。

標准菌株:必須做好明確的作業指導書,實施標准菌株的規范管理,做好菌株的傳代驗證,這樣才能確保標准菌株在實驗中應起的作用等等。

4樣品採集方面:因樣品採集並非實驗人員進行,樣本採集是否合格規范要求,是實驗成敗的又一關鍵因素。因此,從事食品微生物檢驗的工作人員,要注意加強與采樣人員的溝通,向樣品採集者講解採集樣本的方法、要求,指導他們規范採集樣本,如無菌要求、隨機方法、種類、數量、採集部分、冷藏或保溫、運送方式、安全要求等。實驗室收到樣本後,應仔細核對檢驗內容與送檢單,對不符合檢驗要求的樣本,註明原因退回。

最後,要求每個食品微生物檢驗工作者都應提高對微生物檢驗質量控制工作的認識,在日常工作中要特別重視實驗室質量控制工作,以確保檢驗結果的准確性和權威性。要求檢驗人員應加強對《質量手冊》和《程序文件》學習,發現問題,及時記錄,作為管理體系文件的修訂、補充、完善的依據。要求檢驗人員對實驗的整個過程應在工作當時予以記錄,不允許事後補記或追記。同時,管理者應防止片面重視專業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培訓,輕視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觀念教育,要努力打造一支思想過硬、品德高尚、專業扎實、技術精湛的食品微生物檢驗隊伍。

;

㈦ 建立微生物檢測的質量控制體系應該包括哪幾項

微生物檢測的質量控制體系應包括:

1 樣品的管理:樣品應正確采樣,並有充分的代表性,嚴格按照無菌操作要求采樣,送檢樣品標識應具有唯一性,並做好樣品的交接、登記、保存、處置等工作。送檢樣品檢測越快越好,一般不超過3小時,避免樣品保存時的污染、腐敗變質,影響檢測到准確性;
2 檢測方法:微生物檢測應按照國家衛生檢驗標准方法或其他實驗室認可的方法進行;
3 檢驗過程:應嚴格按照無菌操作的方式進行。每個樣品要做空白對照和平行樣,以保證檢測結果的可靠性;
4 報告制度:報告應包含有檢驗人、審核人、簽發人簽名。附有原始記錄,保證結果的可靠性和可追溯性;
5 完善實驗室管理:建立實驗室內審制度,即時更新程序文件,不斷提高衛生檢驗管理水平,完善實驗室質量體系。

㈧ 如何控制微生物實驗室的質量

一、質量控制相關定義

質量控制:滿足質量要求的操作技術和活動。

質量保證:為了滿足實驗室質量要求 ,制定相應的計劃,實施證明(記錄)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系統活動。

外部質量控制:通過互相校準和/或檢驗對實驗室的操作和結果所進行的控制。

內部質量控制:實驗室內部採取的以對比分析、跟蹤以及相關方法,對實驗室工作的連續性控制計劃。

質量手冊:是描述質量系統元素的文件或文件的集合。

二、實驗室要求

按國家實驗室認可的概念,是指一個能夠承擔法律責任的實體。這里所指的是實驗室(微檢室)內建立的質量管理的保證體系。人員、房屋、設備滿足檢測工作需要。

1、人員要求

實驗室人員的分類: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技術支持人員等。相應崗位的人員,應具備相應的技術能力,相應的技術能力證明(證書及證件)。微生物檢驗室因有相應技術能力的人負責室內的技術工作,並設立質量監督員。

2、房屋條件要求

房屋要求:具有適宜、足夠寬敞、通風有良好的照明。

房屋內牆面及地等應採用易於清潔的材料,保持房間清潔。

房間的設置,以其開展的工作內容加以分用,設立專用房間。

房間的大小還應根據從事實驗人員的進入數量上加以考慮。

3、環境設施要求

專用房間的溫濕度控制與記錄(樣品存放室)。

特殊環境的微生物指標控制與記錄(無菌室等)。

專用工作室的標准操作規程和定期的檢測校準程序(潔凈室等)。

特殊環境中的專用設施質量控制應符合有關要求(凈化工作台)。

三、設備控制和程序

微生物檢驗常用需監控的設備和儀器:

1)培養箱(生化培養箱或CO2培養箱等)、乾燥箱、高壓滅菌鍋、凈化工作台、pH計、 冰箱,(低溫冰箱或冷櫃)溫度計、紫外燈、顯微鏡、離心機、天平。

2)小計量容器。

3)微生物測定儀器、微生物檢定儀器、空氣采樣器、酶標儀專用等。

1、高壓滅菌鍋的溫度控制

高壓滅菌鍋;生物指示菌法(常用)、化學變色紙片及高壓滅菌鍋溫度計等方法進行檢測。

生物指示菌法是一種高壓滅菌鍋的效果顯示法。

高壓滅菌鍋由專人按作業指導書操作,並做好每一次的作業記錄。

高壓滅菌鍋使用時,內置物品不能太多,單位體積內的內容物(每瓶內的培養基)不能太多。同時應注意內容物不同耐受溫度。總的暴露時間最好不要超過45min。

高壓滅菌鍋日常工作記錄應包含以下信息:高壓滅菌的材料、開始時間、壓力/溫度、取出時間、高壓滅菌膠帶的顏色變化(日常常用無菌培養代替)。

高壓滅菌鍋溫度波動范圍:110,115和121±2℃。

高壓滅菌鍋校準周期一般在半年。

㈨ 如何進行微生物檢驗分析中的質量控制

如何進行微生物檢驗分析中的質量控制

質量控制對檢驗結果的保證非常重要,而質量控制也貫穿檢驗工作的整個過程。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於2012年9月13日發布的CNAS-CL42在2014年4月21日進行了第1次修訂,並於2014年11月1日實施。其中明確了微生物檢驗在分析過程中質量控制需要滿足如下要求。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如何進行微生物檢驗分析中的質量控制的知識,歡迎閱讀。

一、診斷性抗血清試劑,實驗當日至少應做多價血清陰性和陽性質控:

定性試驗試劑每次檢測時應至少包括陽性和陰性質控菌株。不含內質控的直接抗原檢測試劑,實驗當日應檢測陽性和陰性質控。使用的染色劑(革蘭染色、特殊染色和熒光染色),至少每周(若檢測頻率小於每周1此,則實驗當日)用已知陽性和陰性(適用時)的質控菌株檢測。凝固酶、過氧化氫酶、氧化酶、β-內醯胺酶,實驗當日應做陰性和陽性質控,商業頭孢菌素試劑的β-內醯胺酶試驗可遵循製造商的建議。

二、實驗室採用的抗菌葯物敏感性試驗方法的質控:

應以質控標准菌株連續檢測20—30天,每一組葯物/細菌超出參考范圍(抑菌圈直徑或MIC)的頻率應不超過(≤)1/20或1/30;也可採用替代質控方案,即連續5天,每天對每一組葯物/細菌重復測定3次,每次單獨制備接種物,15個數據超出參考范圍(抑菌圈直徑或MIC)的結果應不超過(≤)1個,若失控結果為2-3個,則如前述,再進行5天,每天3次重復試驗,30個數據失控結果應不超過(≤)3個。此後,應每周使用標准菌株進行質控。若檢測頻率小於每周1次,則每個檢測日應進行質控。採用自動或者半自動儀器檢測MIC值時,應按照製造商的要求進行質控。

三、厭氧菌培養:

還需要使用有效的方法檢測厭氧培養環境(如以亞甲蘭試條、厭氧菌或其它適當方法)。分枝桿菌檢測:抗酸染色應在實驗當日用適當的`陰性和陽性質控驗證;熒光染色應每次實驗以陰性和陽性質控驗證。真菌檢測:直接染色(如:抗酸染色,PAS,吉姆薩染色,墨汁染色)檢查患者樣品時,應在實驗當日做陰性和陽性質控(某些染色如吉姆薩染色,玻片本身作為陰性質控。KOH制備的玻片不需要質控)。病毒:連續細胞傳代時應定期監測支原體污染(宜監測陰性未傳代的質控株,而不是培養支原體);應監測用於細胞生長培養液的動物血清的細胞毒性;應具備相應的細胞株用於病毒培養。

;
閱讀全文

與微生物檢測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生活中如何正確消殺的方法 瀏覽:6
手機如何製作刮紅包方法視頻 瀏覽:464
腳踏氣泵使用方法 瀏覽:612
干掛件墊片安裝方法 瀏覽:458
檢具成本計算方法 瀏覽:804
汽車油漆調色的正確方法與技巧 瀏覽:265
嬰兒感冒鼻子不通氣一招解決方法 瀏覽:272
扁桃體發炎怎麼食療方法 瀏覽:415
馬桶怎麼使用方法 瀏覽:873
檢查胃腸道有什麼方法 瀏覽:486
zuzu玻尿酸原液的使用方法 瀏覽:738
口乾舌苦用什麼方法治 瀏覽:534
如何選擇醫學統計方法 瀏覽:750
猴頭菇的家常做法和食用方法 瀏覽:830
書法執筆的正確方法 瀏覽:767
山荔枝核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375
汽車測漏電快速方法 瀏覽:249
asp連接資料庫的三種連接方法 瀏覽:462
分析電流的方法 瀏覽:97
中醫治療毛囊炎的方法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