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葯材的鑒定方法主要包括哪幾種
1、看葯材的表面。不同種類的葯材由於用葯部位的不同,其外形特徵會有所差異。如根類葯材多為圓柱形或紡錘形,而根莖類葯材都有較多的莖痕,皮類葯材則多為捲筒狀,等等。另外,一些葯材有著它們自己特定的表面特徵,或光華、或粗糙、或長有鱗葉、皮孔、茸毛和突起等。比如海馬的外形就被總結成為「馬頭蛇尾瓦楞身」,羚羊角長有「通天眼」,防風長有「蚯蚓頭」等。這些特徵都是鑒別道地葯材真偽優劣的重要依據。
2、看顏色。葯材顏色的不同或變化,不僅與它的品種和本身的質量有關,不適當的加工和儲藏方法也會直接影響葯材的色澤,因此顏色是鑒別葯材的重要因素。我們可以通過對葯材外表顏色的觀察,分辨出葯材的品種、產地和質量的好壞。比如,黃連色要黃,丹參色要紅,玄參色偏黑等。
3、看斷面。無論植物也好,動物也好,都是由一層層的組織器官構造而成的,當葯材被切開,這一層層的構造就會清晰地展現出來,就像古樹的年輪一樣。很多葯材的斷面都具有明顯的特徵,而這些特徵就是葯材內部構造的直接體現。我們可以清楚的看見各種分層、紋路和不同形狀的小點。比如在防己斷面上能看見明顯的車輪紋理,而黃芪的折斷面紋理呈「菊花心」樣,杜仲在折斷時更有膠狀的細絲相連,等等。這些獨有的斷面特徵是鑒別葯材的重要依據。
用手感受葯材的軟硬、輕重,疏鬆還是緻密,光滑還是粘膩,細致還是粗糙,以此鑒別葯材的好壞。不同葯材的質感是不一樣的,即使是同一種葯材,由於加工炮製的方法不同,也會有較大的差異。如荊三棱堅實體重,而泡三棱則體輕;鹽附子質軟,而黑附子則質地堅硬。
三、口嘗和鼻聞。
葯材的氣味與其所含的成分有關,鼻聞是比較重要的鑒別方法,尤其對於鑒別一些有濃郁氣味的葯材是很有效的,如薄荷的香、魚腥草的腥、阿魏的臭等等。口嘗法鑒別葯材的意義不僅在於味道還包括「味感」,味分為辛、甘、酸、苦、咸五味,如山楂的酸、黃連的苦、甘草的甜等。味感則分為麻、澀、淡、滑、涼、膩等。葯材的味感和所含的化學物質也有密切關系,在中葯材口嘗鑒別的實踐中,可按葯材的品種和質量分類進行判斷。
四、水試和火試。
有些葯材放在水中,或用火燒灼一下會產生特殊的現象。如熊膽的粉末放在水中,會先在水面上旋轉,然後成黃線下沉而不會擴散。麝香被燒灼時,會產生濃郁的香氣,燃盡後留下白色的灰末。這些特殊的現象都與葯材內所含的化學成分有密切的關系,是常用的鑒別方法。
⑵ 如何辨別中葯材的真假、質量的好壞
中葯材的鑒別方法有很多,通常可分為對植物自然形態的鑒別,對炮製葯材外表性狀的鑒別,用顯微鏡觀察微觀結構的鑒別,以及化學分析、生物測定等鑒別方法。其中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還是中葯材的經驗鑒別法,也就是對葯材的外觀性狀的鑒別。
以下為您介紹幾種簡單的經驗鑒別方法:
一、看外觀,注意觀察葯材的外表特徵,如表皮、顏色、形狀、粗細、斷面等等。
1、看葯材的表面。不同種類的葯材由於用葯部位的不同,其外形特徵會有所差異。如根類葯材多為圓柱形或紡錘形,而根莖類葯材都有較多的莖痕,皮類葯材則多為捲筒狀,等等。另外,一些葯材有著它們自己特定的表面特徵,或光華、或粗糙、或長有鱗葉、皮孔、茸毛和突起等。比如海馬的外形就被總結成為「馬頭蛇尾瓦楞身」,羚羊角長有「通天眼」,防風長有「蚯蚓頭」等。這些特徵都是鑒別道地葯材真偽優劣的重要依據。
2、看顏色。葯材顏色的不同或變化,不僅與它的品種和本身的質量有關,不適當的加工和儲藏方法也會直接影響葯材的色澤,因此顏色是鑒別葯材的重要因素。我們可以通過對葯材外表顏色的觀察,分辨出葯材的品種、產地和質量的好壞。比如,黃連色要黃,丹參色要紅,玄參色偏黑等。
3、看斷面。無論植物也好,動物也好,都是由一層層的組織器官構造而成的,當葯材被切開,這一層層的構造就會清晰地展現出來,就像古樹的年輪一樣。很多葯材的斷面都具有明顯的特徵,而這些特徵就是葯材內部構造的直接體現。我們可以清楚的看見各種分層、紋路和不同形狀的小點。比如在防己斷面上能看見明顯的車輪紋理,而黃芪的折斷面紋理呈「菊花心」樣,杜仲在折斷時更有膠狀的細絲相連,等等。這些獨有的斷面特徵是鑒別葯材的重要依據。
二、手摸。用手感受葯材的軟硬、輕重,疏鬆還是緻密,光滑還是粘膩,細致還是粗糙,以此鑒別葯材的好壞。不同葯材的質感是不一樣的,即使是同一種葯材,由於加工炮製的方法不同,也會有較大的差異。如荊三棱堅實體重,而泡三棱則體輕;鹽附子質軟,而黑附子則質地堅硬。
三、口嘗和鼻聞。葯材的氣味與其所含的成分有關,鼻聞是比較重要的鑒別方法,尤其對於鑒別一些有濃郁氣味的葯材是很有效的,如薄荷的香、魚腥草的腥、阿魏的臭等等。口嘗法鑒別葯材的意義不僅在於味道還包括「味感」,味分為辛、甘、酸、苦、咸五味,如山楂的酸、黃連的苦、甘草的甜等。味感則分為麻、澀、淡、滑、涼、膩等。葯材的味感和所含的化學物質也有密切關系,在中葯材口嘗鑒別的實踐中,可按葯材的品種和質量分類進行判斷。
四、水試和火試。有些葯材放在水中,或用火燒灼一下會產生特殊的現象。如熊膽的粉末放在水中,會先在水面上旋轉,然後成黃線下沉而不會擴散。麝香被燒灼時,會產生濃郁的香氣,燃盡後留下白色的灰末。這些特殊的現象都與葯材內所含的化學成分有密切的關系,是常用的鑒別方法。
中葯材的經驗鑒別是非常實用的好方法,但要能正確的鑒別葯材的真偽優劣,還需要多年經驗的不斷積累,需要對中葯知識的不斷充實,才能認葯准確。
⑶ 怎麼辨別中葯材真偽
沒有具體的葯材,沒法回答這個問題。
你可以說個葯材的名字,然後,我們來回答,這種葯材怎麼鑒別。
⑷ 如何鑒別常見中葯真偽
如何鑒別常見中葯真偽
隨著中醫葯事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中葯治療疾病和其保健作用越來越認可,中葯飲片的需求量也隨之不斷增加,甚至出現了對名貴葯材的追捧,從而使一些不法之徒乘機發不義之財,以差充好,以假當真,甚至圖財害命。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如何鑒別常見中葯真偽,歡迎閱讀。
黨參中摻土牛膝,黨參正品:外皮灰褐色或灰棕色,根頭部有獅子盤頭蘆,根頭下有緻密環狀橫紋向下漸稀疏,有的達全體之半,全體有縱紋,散在有眉狀的疤痕,支根斷落後常見黑褐色膠狀物,斷面黃白色有裂或菊花紋,中央有黃色圓心,有特殊香氣,味微甜。
偽品:外皮黃色或棕黃色,根頭部無獅子盤頭蘆,而具地上莖葉殘基,近根頭部有環狀橫紋,表面有明顯的橫向皮孔,質柔軟,易折斷,斷面黃白色,中間本心黃色,味微甜後而苦。
枸杞子中摻土枸杞,土枸杞個小,皮薄籽多。
紅參表面紅棕色半透明微有光澤,質堅硬,有韌性,折斷面紅棕色較平坦,角質狀,無木質芯,味甘微苦,多有「蘆頭」,蘆上可見「蘆碗」,常有「黃馬褂」。而蒸乾的紅蘿卜無「蘆頭」,更無「蘆碗」,粉質易折,斷面雖平坦,但可見有澱粉樣顆粒散落,表面無「黃馬褂」,自上而下有環狀紋,味甘不苦。若加水略潤呈糊狀表面。其它肉質根莖的蒸干品外觀看似紅參,但多中空或有木質芯。紅花常見摻入紅色「四季菊」(菊科植物,多為家庭觀賞花卉)的乾燥花瓣。紅花加入水浸泡後,對光透視水呈金黃色,紅花顏色不但不褪反而更加鮮艷。而四季菊花瓣水浸後色褪或暗紅色。
天麻常見摻入蒸干捏製成形的「旱薯」(薯蕷科植物,農家多以為食),天麻有「鸚哥嘴」,末端有圓臍形皰痕,淡黃色,略透明或半透明,質堅硬,不易折斷,表面有縱皺紋。而蒸干捏製成形的偽品易折,斷麵粉質,不透明,表面皺紋不自然,少數為了增重,還常有在天麻中扎入鐵釘或鐵絲者,折斷便知。
阿膠常見摻入其它動物皮或肌腱製成的膠。成品阿膠多為長方形塊狀,表面棕黑色,平滑有光澤。
西紅花為鳶尾科植物番紅花的乾燥柱頭,始載於《本草綱目》,又名番紅花,主產於西班牙等西方國家,其色暗紅,故名。因為進口葯材,葯源稀少,價格昂貴,市場上發現的偽品較多,如以蓮須切絲染色而成、紅花及化學紙漿做成的管狀花等,有的全部為偽品,有的將偽品摻雜在西紅花內充做西紅花使用,嚴重影響醫療效果,危害人類健康。
何首烏有赤、白兩種。以赤者為佳,赤首烏呈團塊狀或不規則紡綞形,表面紅棕色或紅褐色,斷面千紅棕色,有粉性,皮部有「雲錦花紋」,氣微、味微苦澀;白首烏呈長圓柱形或長方綞形,表面土黃色或淡黃棕色,斷面類白色、粉性,有用「紅葯子」、「硃砂七」充當何首烏的。當歸里混獨活,當歸外皮細密,黃棕色至深棕色,斷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有濃郁香氣,用舌舔有甜味;而獨活色深,斷麵灰白色,氣濁。
麥冬正品:紡錘形,兩端略尖,較瘦,中柱較粗,顯微鏡下觀察,韌皮部束16~22個,其他性狀見葯典。
偽品:性狀與正品基本相同,其不同點,兩端較鈍圓,比較胖,中柱細小,顯微鏡下觀察,韌皮部束10多個。
桔梗正品:根莖有蘆頭,上面生有多數半月形蘆碗,表面白色或淡黃色,細嫩,全體有皺紋和須根痕,質輕易折斷,斷麵皮層為白色,木部黃色,棕色形成層明顯,整個斷面似菊花紋,習稱「金井玉蘭」,味微甜而後苦,有菊糖反應。
偽品:無蘆頭,頂端可見地上莖殘基,表面栓皮已颳去顯類白色,留有棕色栓皮殘痕,較粗糙,全體有扭曲的.縱溝紋,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黃白相間,為異型維管束,味微苦而麻舌,無菊糖反應。
胖大海正品:橢圓形,表面皺紋粗而疏,手搖無響聲,水浸泡膨脹呈海綿狀,膨脹速度較快,其體積比干品大2.5~3倍。
偽品:類圓形或近球形,表面有細密的網狀紋,手搖有滾動聲,水浸泡呈現海綿狀,但膨脹速度緩慢,其體積比干品大1.5~2倍。
山甲摻假:為鹽、礬。砂燙後取出放入重鹽水或白礬水內浸泡撈出晾乾,用塑料做的。
識別:日光下細看錶面有一層亮晶晶的白色物,用舌舔之,有明顯的鹹味或苦澀味;塑料做的,用火燒之即可鑒別。
金銀花摻假:噴灑高糖水,噴灑糖蜜混合水,附加黃褐色細砂或玉米面類雜質,噴灑鹽水。
識別:用手抓起,緊握則發現下列情況:質脆易碎(夏天天潮除外)為高糖水;有濕感為鹽水;手感有粉狀物附著,為含有砂石粉或玉米面類雜質;成團狀或極緩慢的鬆散開或有粘手感,可能含有糖蜜水類雜質。
茯苓摻假:一般產地加工沒有假貨,多為市場上葯販子自製假貨混入,假貨所有原料多為碎雜的茯苓面加麵粉等加工製成,為不規則塊狀混入茯苓中。
識別:外觀:真品為較規則的塊狀或片狀,表面緻密平坦或不規則的多稜角塊狀,白色或偶有帶粉紅色;假品一般無片狀,只有六棱體或多稜角不規則塊狀,表面不平坦,白色或帶有粉紅色。
口嘗:真品嚼之粘牙,偶有牙磣感或可見緊挾砂石粒;假品不粘牙,有牙磣者亦無明顯砂石狀物。
浸泡:真品經浸泡煎煮,除膨脹外,一般保持原物狀,不散碎;假品經浸泡或煎煮即溶化為碎顆粒或團粉狀。不再保持原物形狀。
冬蟲夏草摻假:一般摻假為中間插有木棍或鐵絲。
識別:用手將冬蟲夏草折斷處掰開,即可發現。也有用僵蠶冒充的,或用面做的。
雞內金摻假:主要是摻有鴨內金。
識別:雞內金較輕,個體較小,質酥脆,色黃,砂燙後起凸明顯,鴨內金較重,個體較大且厚,質堅硬,色綠,砂燙後不易凸。
全蠍摻假:鑒於加工特點,其摻假一是潮濕,二是鹽多,三是全蠍腹內有金屬或其他填充物。
識別:潮濕和鹽分直觀可見,腹內金屬物等可觀其腹部是否有凹凸不平,手捏硬而鼓可掰開檢查,亦可用磁石吸附。
;⑸ 中葯材怎樣鑒定真偽
1.形狀葯材的形狀與葯用部位有關,每種葯材的形狀一般比較固定。根類葯材有圓柱形、圓錐形、紡錘形等;皮類葯材有捲筒狀、板片狀等;種子類葯材有圓球形、扁圓球形等。有些葉和花類葯材很皺縮,須先用熱水浸泡,展開後觀察。
2.大小指葯材的長短、粗細、厚薄。要得出比較正確的大小數值,應觀察較多的樣品。如是測量的數值大小與規定有差異時,可允許有少量高於或低於規定的數值。有些很小的種子類葯材,應在放大鏡下測量。
3.顏色各種葯材的顏色是不相同的,葯材因加工或貯藏不當,就會改變其固有的色澤。葯材的顏色是否符合要求,是衡量葯材質量好壞的重要因素。很多葯材的色調不是單一的,而是復合的,在描述葯材顏色時如果用兩種以上的色調描述時則應以後一種色調為主。
4.表面特徵指葯材表面是光滑還是粗糙,有無皺紋、皮孔或毛茸等。雙子葉植物的根類葯材頂部有的帶有根莖;單子葉植物根莖有的具有膜質鱗葉;蕨類植物的根莖常帶有葉柄殘基和鱗片。這些特徵的有無和存在情況,常是鑒別葯材的重要依據。
5.質地指葯材的軟硬、堅韌、疏鬆、緻密、粘性或粉性等特徵。有些葯材因加工方法不同,質地也不一樣;含澱粉多的葯材,如經蒸煮加工,會因澱粉糊化乾燥後而質地堅實。在經驗鑒別中,用於形容葯材質地的術語很多,如質輕而松、斷面多裂隙,稱之「松泡」;富含澱粉、折斷時有粉塵散落,稱之「粉性」;質地柔軟,含油而潤澤,稱之「油潤」;質地堅硬,斷面半透明或有光澤,稱之「角質」等。
6.折斷面指葯材折斷時的現象,如易折斷或不易折斷,有無粉塵散落等及折斷時的斷面特徵。自然折斷的斷面應注意是否平坦,還是顯纖維性、顆粒性或裂片狀,斷面有無膠絲,是否可以層層剝離等。對於根及根莖類、莖和皮類葯材的鑒別,折斷面的觀察是很重要的。如茅蒼術易折斷,斷面放置能「起霜」(析出白毛狀結晶);白術不易折斷,斷面放置不「起霜」;甘草折斷時有粉塵(澱粉)散落;杜仲折斷時有膠絲相連;黃柏折斷面顯纖維性,裂片狀分層;牡丹皮折斷面較平坦,顯粉性。對於不易折斷或斷面不平坦的葯材,為描述斷面的形態特徵,可用刀切成橫斷面,以便觀察皮部與木部的比例、維管束的排列形狀、射線的分布等。對於橫切面特徵的描述,經驗鑒別也有很多術語,如黃芪有「菊花心」;粉防己有「車輪紋」;茅蒼術有「硃砂點」等。
7.氣味葯材的氣味是直接以鼻聞和口嘗而辨別的。含揮發性物質的葯材,大多有特殊的香氣。氣味不明顯的葯材,可切碎後或用熱水浸泡一下再聞。葯材的味道也與本身含有的成分有關,有些是衡量品質的標准之一。有強烈刺激性和劇毒的葯材,口嘗時要特別小心,取樣要少,嘗後應立即吐出,漱口,洗手,以免中毒。
此外,有些葯材放入水中能產生特殊的顏色,用火燒能產生特殊的顏色、煙霧、聲響等,對此,也應注意觀察。
⑹ 中葯飲片真偽辨別方法
中葯飲片真偽辨別方法
你知道中葯飲片真偽辨別方法有哪些嗎?你對中葯飲片真偽辨別方法了解嗎?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中葯飲片真偽辨別方法,歡迎閱讀。
一、模 制
即根據一些葯材的形狀先製成一定的模具,然後用其他材料入模具壓制。如用澱粉、石膏粉調制入模製造「冬蟲夏草」,以聚氯乙烯塑料熔化入模製「金錢白花蛇」、「珍珠」,甚至有人用模具生產「千年人形」何首烏。
二、造 形
將一些物品經過刀刻定形,再打光、染色或縫合加工成一定形狀,冒充正品葯材。如將園參中細長者經過整形,冒充山參及移山參;以莪術、白及等的塊莖刀刻定形後,加黃泥、明膠打磨充三七;用麝皮毛包裹動物肌肉、內臟粉末、蛋黃等縫製成類圓形毛球狀物充毛殼麝香;以鹿毛皮形成多分枝角狀,灌骨膠成形後充鹿茸;以雞蛋、明膠等物質加工成菜花狀團塊,充紫河車。
三、染色或漂白
已發現有染色現象的中葯飲片品種,染紅的有紅花、西紅花、血竭、五味子、硃砂、酸棗仁、花椒等,染色材料有胭脂紅、赤蘚紅、酸性紅、蘇丹紅IV、大紅粉(金光紅)等;染黃的有元胡、黃柏、黃連、黃芩、姜黃、蒲黃等,染色材料有檸檬黃、金橙Ⅱ、金胺O等;染黑的有制川烏、制草烏、制首烏、膽南星、黑芝麻等,染色材料有氧化鐵紅、鐵黑、墨汁等。這些染色材料都是化工染料、塗料或顏料,對人體危害極大。
已發現有漂白現象的中葯品種有秦艽、川貝母、浙貝母、鹿角、半夏、金銀花等,漂白劑通常用雙氧水、硫磺、吊白塊(亞硫酸氫鹽+水)。漂白過的中葯飲片常因漂白過度,漂白劑滯留較重,使飲片蒼白失真或久儲發黃,且多帶有刺鼻的異臭。
四、加料增重
常用的手段有3種:
一是摻入細沙、小石子或麵粉類異物,如菟絲子,海金沙等細粒狀飲片;或拌入麵粉或澱粉,如白菊花、金銀花、蒲黃等;
二是用白礬水、硫酸鎂水、糖水等飽和溶液或膠水浸泡以增重,如炮山甲、雞內金、黃連、五靈脂、小通草等;
三是給動物葯材的活物餵食夾帶砂泥的餌料,待喂飽後殺死以增重,如土鱉蟲、全蠍、海馬、地龍、僵蠶(用家蠶喂飽燙死冒充僵蠶)。此外,還有紅參摻糖增重,用金屬粉或釘子混入冬蟲夏草,或將其他動物肌肉塞入蘄蛇皮下來增重的惡劣行徑!
五、摻雜使假
較常見的情況是真貨假貨混雜、優劣商品相摻、新貨久貨互拌 (舊貨大多呈現變色變質樣)。
最常見的品種有:
川貝母摻入一定比例的平貝、皖貝或新疆貝;將部分桃仁或已嚴重泛油的杏仁混入,作苦杏仁葯用;蒲黃混入大部分非葯用部位花絲和花葯(應為花粉);將皂角刺混進大量偽品山皂刺或莖枝;將半夏中摻入水半夏;柴胡中摻入錐葉柴胡或其他混淆品;當歸摻入歐當歸;酸棗仁摻入滇棗仁;鹿角飲片摻入牛骨或其他鹿角切片;西紅花摻入紅花或經染色的蘿卜絲等假冒材料;玫瑰花摻入野薔薇;血竭摻入國產品龍血竭,或摻進染色的松香等材料冒充。
六、葯渣再用
葯渣再用是指將那些已經提取過的葯材廢料再次作為飲片商品出售的情況。如曾經泡過葯酒的人參、鹿茸、冬蟲夏草,熬過山楂汁的山楂飲片,煮過的鹿茸片渣等。這些葯渣中的有效物質已被提出利用,其葯效可想而知!雖有葯形,終無葯實。
七、變質粉飾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明確規定,不能葯用的變質葯品列入假葯處理。但一些利慾熏心者卻將變質的飲片加以粉飾掩蓋,將嚴重變質的飲片再加水煮、切片或再經炒制增色。如將變質的金銀花、太子參等葯材噴水後,把碾細的黃土粉拌入葯材表面套色;將種子、果實類中葯以油洗後蓋面上光;將變質、發霉的.梔子、大黃、山楂等炒成炭葯使用;將霉變的紫菀、麻黃、甘草、黃芪等進行蜜炙掩蓋;更多的則是把已嚴重霉變的飲片淘洗後再乾燥使用。
眾所周知,服用變質葯品將增加毒副作用,如走油酸敗飲片易引起急、慢性腸炎,導致腹瀉;化學染料易致人體細胞突變而致畸, 甚至致殘、致癌;漂白劑易引起過敏、哮喘等;SO2的危害在於肝臟損傷,引起慢性鼻炎、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吊白塊易引起鈣缺失,其次對胃腸道的刺激,對呼吸、消化系統均有危害。
帶大家認識下常見中葯材的優劣鑒別:
1、冬蟲夏草
體形如蠶,表面粗糙,環紋明顯,乾燥蟲草質脆,易折斷。蟲草折斷後,斷面有一個小中空或淡灰色的小馬蹄形印跡。蟲草整枝形多為細長或略彎曲形。真正的冬蟲夏草在密封後打開,聞起來有比較濃的腥氣味,淡草茹味。在購買葯用冬蟲夏草時,應選擇色澤正常、發育良好、無病蟲害、無殘缺、無畸形、質地良好而又乾爽者。
2、鹿茸
優:體輕,質硬而脆,氣微腥,味咸。表面密生紅黃或棕黃色細茸毛,皮茸緊貼,不易剝離。鹿茸以粗壯、挺圓,頂端豐滿,毛細柔軟,色紅黃,皮色紅棕,有油潤光澤者為佳。鹿茸片呈圓形或橢圓形,外皮紅棕色,斷面蜂窩狀,組織緻密者為佳。
劣:是用動物毛皮包裹動物骨膠等仿造的,類似圓形,但厚薄不均,外皮呈灰褐色,切斷面棕紫色,無蜂窩狀細孔,偶有圓點、體重、質堅韌、不易切斷、氣淡。
3、藏紅花
優:一頭大一頭小,頭尾自然過度成喇叭狀,花香濃郁, 很特別,取兩三根浸入水中,可見橙黃色成直線下降,水染成金黃色,花不褪色,無粉狀沉澱,有沉澱定是摻雜。
劣(假):形狀不規則,頭尾過度不自然,味道淡,水泡後短時間花變色,或者變碎。市場常加加重粉,辨別時將花拿起常發現白色粉末。
4、天麻
優質:體型稍短,呈長橢圓形,「冬麻」皺紋細而少外觀飽滿,色黃白,體厚而堅實。以肥大堅實者為優,「春麻」皺紋粗大外皮多未去凈,體輕,質松泡,斷面常中空。
家種:體型稍大,呈扁圓形而偏薄,多近似於長條形。
5、山葯
懷山葯:葯用價值高,質堅粉足,經脫水後表面褶皺,久煮不散,味香、微甜、口感特好,粘液質少。
劣:常用硫磺熏制,色白且味酸。
6、百合
優:個頭大、片長、肉厚、心實味甘,營養成分豐富,葯用成分高。
劣:個頭小,片短,肉薄,為保證色白而熏硫顏色統一,味酸、或有刺鼻氣味。
7、黨參
優:產自甘肅,有細密橫紋,「身長粗壯肉質厚,味清甜潤嚼無渣。」
劣:多為黨參節,質硬脆,等級低,味酸,市場常熏硫,顏色較好,或有刺鼻氣味。
8、黃芪
優:以甘肅、內蒙為好,「金盞銀盤菊花心」。
劣:片型較大,採用壓制以加速乾燥,但經壓制後有效成分流失,或熏硫,豆腥味淡,味酸。
9、麥冬
優:產自四川綿陽,呈紡錘型,色黃白,味甘微苦,嚼之發粘,質柔韌,斷面黃白色,中央有細小木心。以肥者為好。
劣(假):熏硫後色白且均勻,味酸,質硬脆,中央無細小木心。
10、何首烏
優:上等黑豆作輔料,反復蒸曬4次至內外色一致(黑豆汁完全吸透),質堅硬,味苦而澀。
劣:非正品或摻雜(首烏藤等),炮製輔料不是採用黑豆制,炮製不到位,外表呈棕褐色,輔料未吸透,導致內外顏色不一致。味淡。
11、熟地
優:「黑如漆、光如油、甘如飴」。即內外全黑,表面有油光,味道甘甜,嚼之無砂粒感。
劣:表面呈黃褐色,切開後內部為棕褐色,有泥沙,葯效差,有的還含有沙子。
12、金銀花
優: 金銀花顏色偏綠,聞起來清香撲鼻,握之干凈者為佳。
劣(假):金黃色,聞起來有一股硫磺味道,則很可能就是硫磺熏蒸過的。或者用山銀花假冒,山銀花外形彎曲,顏色偏褐,花蕾較癟,個頭較金銀花為小,氣味沉著一些。
13、玫瑰花
優:充分膨大但未開的花蕾,香氣濃郁,蕾托柄為短圓形,顏色較深。沖泡後玫瑰花本身顏色變淡,湯色為黃色、透明,聞起來有玫瑰花香味。
劣:經染色後色澤鮮艷,沖泡後顏色鮮紅,或慘雜月季花,蕾托柄較細長。
;⑺ 鑒定中葯葯材的真偽方法有哪些
中葯常用的鑒定方法有:來源(原植物、原動物和礦物)鑒定、性狀鑒定、顯微鑒定及理化鑒定等方法。
1、來源鑒定是應用植(動)物的分類學知識,對中葯的來源進行鑒定,確定其正確的學名;應用礦物學的基本知識,確定礦物中葯的來源。以保證在應用中品種准確無誤。
2、性狀鑒定是用眼觀、手摸、鼻聞、口嘗、水試、火試等十分簡便的鑒定方法,來鑒別葯材的外觀性狀。這些方法在我國醫葯學寶庫中積累了豐富的傳統鑒別經驗,它具有簡單、易行、迅速的特點。性狀鑒定和來源鑒定一樣,除仔細觀察樣品外,有時亦需核對標本和文獻。對一些地區性強或新增的品種,鑒定時常缺乏有關資料和標准樣品,可寄送少許樣品到生產該葯材的省、自治區中葯材部門或葯品檢驗所了解情況或請協助鑒定。必要時可到產地調查,採集實物標本,了解生產、加工、銷售和使用等情況,以便進行鑒定研究。直觀的性狀鑒定是很重要的,也是中葯鑒定工作者必備的基本功之一。
3、顯微鑒定是利用顯微鏡來觀察葯材的組織構造、細胞形狀以及內含物的特徵,用以鑒定葯材的真偽和純度,顯微鑒定常配合來源、性狀及理化鑒定等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當葯材的外形不易鑒定,或葯材破碎或呈粉末狀時,此法較為常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已將顯微鑒定應用到很多中葯和中成葯制劑的鑒別中。進行顯微鑒定,鑒定者必須具有植物(動物)解剖的基本知識,掌握製片的基本技術。顯微鑒定的方法,因材料和要求的不同而不同。
4、理化鑒定是利用某些物理的、化學的或儀器分析方法,鑒定中葯的真實性、純度和品質優劣程度,統稱為理化鑒定。通過理化鑒定分析中葯中所含的主要化學成分或有效成分的有無和含量的多少,以及有害物質的有無等。
⑻ 中葯海龍怎樣識別真假
海龍為常用溫腎壯陽的動物類葯材。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強身健體的需要,海龍銷售勢頭看好,市場上出現了多種混淆品、摻假品,由於與正品性狀相近,不易識別。現將幾者的鑒別方法介紹如下。
l正品
1.1 刁海龍
來源於海龍科動物Solenognathus hardwickii(Gray)的乾燥全體。性狀特徵:體狹長側扁,中部略粗壯,全體30~50cm,中部直徑 2~2.5 cm。頭部具管狀長吻,兩眼內陷…。表面黃白色或灰棕色,全體有類圓形突起的 雪花樣紋理與橫紋組成的圖案狀花紋。軀幹部具7條縱棱,其中兩側各1條不明顯,有骨環25~26個,內有突起顆粒狀棘。尾部前段具6條縱棱,後段4條縱棱,有骨環56~57個,尾端捲曲,無尾鰭。骨質,堅硬。氣微腥,味微咸。
1.2 擬海龍
來源於海龍科動物擬海龍Syngnathoides biaculeatus(Bloch)的乾燥全體。性狀特徵,體長扁平,全長約20~22 cm,中部直徑約 2 cm。吻長管狀,常與體軸成一直線。表麵灰棕色,全體有細條紋組成的圖案狀花紋。軀幹部具7條縱棱,其中腹側的3條不明顯,有骨環16—17個,尾部前段具6條縱棱,後段4條縱棱,有骨環51. 53個,無尾鰭。
1.3 尖海龍
來源於海龍科動物尖海龍Syngnatathus口c淞L.的乾燥的全體。性狀特徵:體細長呈鞭狀,全體l01~30 em,中部直徑0.4~0.5cm.吻長管狀,背部灰褐色,腹部灰黃色,全體每一骨環上有細密的「扇形「圖案狀花紋。軀幹部有7條縱棱,腹下棱不明顯,有骨環19個.尾部前段具6條縱棱,後段具4條縱棱,有骨環36。41個,有尾鰭。
2混淆品
2.1 粗吻海龍
來源於海龍科動物粗吻海龍Trachyrhamphus serratta~rTemminck ~Schlegel}的乾燥全體。性狀特徵:體細長方柱形,全長22。28 cm.中部略粗。吻管狀,吻背中央一行細鋸棘刺。表麵灰棕色,有數個灰褐色橫斑,全體每一骨環上有細密的「扇形」圖案狀花紋,軀幹部具7條縱棱,其兩側棱和腹下棱不明顯,有骨環23個,尾部4條縱棱,有骨環47—49個,有尾鰭。
2.2海螺魚來源於海龍科動物海螺魚Halicampus koilomatodon(Bleeter)的乾燥全體。性狀特徵:體細長呈鞭狀,全長12。15 am,吻短管狀,近頭長的I/2,頭與體軸在同一直線上,後頭部中央有2個隆起嵴,表麵灰黑色,軀幹部具6條縱棱,骨環16.17個,尾部具4條縱棱,有骨環36—37個,有尾鰭。
2.3藍海龍
來源於海龍科動物藍海龍Syngnathus cyanospilus Bleeker的乾燥全體。性狀特徵:體長方柱形。全體l】。14 am,吻長管狀。表麵灰褐色,有數個淺棕色窄橫斑,全體每一骨環上有細密的「扇形」圖案狀花紋。軀幹部具7條縱棱,其兩側棱不明顯,有骨環12~13個,尾部具6條縱棱,其兩側棱不明顯,有尾鰭。
2.4 低海龍
來源於海龍科動物低海龍Syagnathus djarong Bleeker的乾燥全體。性狀特徵:體細長,略側扁,全長8~13 cm,吻短,為頭長的1/2,鰓蓋中央有一線狀嵴。表面棕黃色,軀幹部有7條縱棱,有骨環16個,尾部骨環37—39個,有尾鰭。
2.5 刺冠海龍
來源於海龍科動物刺冠海龍syagnathus crenulatus(weber)的乾燥全體。性狀特徵:體細長方柱形,全長9~11 cm,前後近粗細,頭較小,吻管狀,眼眶下方有棘刺。表麵灰白色,有數個暗色橫斑,全體每一骨環上有細密的「扇形」圖案狀花紋。軀幹部具7條縱棱,有骨環 18~19個,尾部4條縱棱,有尾鰭。
2.6 冠海龍
來源於海龍科動物冠海龍Corythoichthysfasciatus(Gray)的乾燥體。性狀特徵:體細長鞭狀,棘刺在眼眶下方稍後,體上無暗色橫斑,眼眶後的頭上有瘤狀突起,軀幹部具6條縱棱,骨環17個,尾部4條縱棱,有骨環36—37個,有尾鰭。
2.7 舒氏海龍
來源於海龍科動物舒氏海龍Syngnathus schlegelikaup的乾燥全體。性狀特徵:體細長方柱形,全體9~13 cm,表麵灰棕色,有數個不明顯淺棕色橫斑,全體每一骨環上有細密的「扇形」圖案狀花紋,頭頜下無棘刺。軀幹部具7條縱棱,有骨環18~20個,尾部4條縱棱,有尾鰭。
2.8 寶珈海龍
來源於海龍科動物寶珈海龍Raupia boaja(Bleeker)的乾燥全體。性狀特徵:體狹長側扁,全長23—27 am,頭部較長,與體軸呈一條線,吻扁管狀,灰白色,有稀疏棕黑色斑,全體每一骨環上有條紋和不規則灰白色「U」形斑組成的圖案狀花紋。軀幹部具7條縱棱,有骨環22個,除腹下棱外,環棱呈透明翅狀,尾部前段具6條縱棱,後段4條縱棱,有骨環34個,有尾鰭。
2.9 多棘刁海龍
來源於海龍科動物多棘刁海龍.Syngnathus guntheri Dunjker的乾燥體。性狀特徵:體長條形而側扁,中部略粗壯。長36~47 cm,頭部具管狀長吻,頭鰓部被棘狀突起,表面黃白色,有類圓形突起的「雪花樣」紋理與橫紋組成的圖案狀花紋,軀幹部7條縱棱,有骨環25—26個,尾部前段具6條縱棱,後段類方形、具4條縱棱,有骨環66一68個,尾端捲曲,無尾鰭。
3 摻假品
在正品海龍中摻入細鐵絲,或注入偽稱為體內卵囊的泥沙、重金屬粉等,以增加重量,應注意鑒別。
4 討論
4.1 由於海龍均以完整的動物體入葯,可根據其形態特徵進行鑒別,一般能確定其品種。
4.2 動物類葯材含大量的蛋白質及其水解產物,其顯微特徵不明顯。據文獻【4]報道,利用動物體本身含蛋白質、氨基酸的組成和性質的不同,用聚丙烯醯胺凝膠蛋白電泳法可成功把大多數動物葯材的正品、混淆品、摻假品區別開來。至於海龍的蛋白電泳鑒別法是否可靠,有待進一步探索。
⑼ 水蛭葯材好壞的鑒別方法
導語:中葯水蛭,俗稱螞蝗,為水蛭科動物螞蝗、柳葉螞蝗及水蛭的乾燥體,水蛭入葯歷史悠久,早在我國醫學名著《神農本草經》中就有記載,具有抗凝固、破瘀血的功效,傳統中醫主要用於治療血栓病、血管病、青光眼、瘀血不通、無名腫毒、淋巴結核等症。水蛭性平、味咸苦、有小毒。功能破淤通經,主治血淤經閉,症痕積聚。是祖國醫葯大寶庫中的一味中葯傳統中醫學上主要以水蛭蟲體乾燥炮製後入葯。
水蛭在市場上是比較常用的`動物類中葯材,葯商十分熟悉,有穩定的經營商。除了作為其生產中成葯的原料而大量地供給葯廠,也是中醫院的常用配方。市場上有不良葯販在真品水蛭上做手腳,摻偽以增重,臨床使用時應注意鑒別。
真品水蛭
1.水蛭
外觀呈扁長圓柱形,長2~5厘米,寬2~3毫米,腹面稍高,體多彎曲扭轉,通常用線穿起,多數密集成團,全體黑棕色;質脆,斷面不平坦,無光澤;聞之氣微腥,背部有自然黑色光澤,折斷時有韌性感,斷面有膠質樣光澤,味淡而有魚腥氣,手摸肉質有彈性。
2.寬水蛭
更外觀呈扁平紡錘形,背部稍隆起,腹面平坦,背腹相貼呈拘攣狀,前端稍尖,後端鈍圓;背部黑棕色,體兩側及腹面呈棕黃色;質脆,易折斷,斷面呈膠質狀,有光澤;聞之土腥味。
3.長條水蛭
外觀呈狹長扁平形,體兩端均細,體表凹凸不平,背腹面均呈黑棕色。
摻偽水蛭
1.加明礬淹漬
外觀色澤發烏,失去水蛭干品的自然黑色光澤;折斷時乾脆,口嘗之則先澀後麻而有刺舌感。
2.用鹽淹漬
因表面泛有白色的結晶鹽,因此不法商販將其放入墨汁中浸過後曬干。這種摻偽品只要用拇指和食指搓擦即可見墨色染手。
3.在鮮水蛭中摻入異物
趁鮮在水蛭腹腔中充填石膏、水泥、砂石等,或插入小段焊條、鐵絲等增重。
4.提取後的葯渣
將已提煉出有效成分但外形完整的水蛭再曬干後出售,這種水蛭已沒有葯效,外觀也失去自然黑色光澤,斷面參差不齊如糟糠,體質輕泡。摻偽水蛭不僅葯效大大降低,且服後可能會引發不良反應,使用時應仔細鑒別。
⑽ 如何鑒別中葯材
中葯材種類繁多,葯用部分不一,鑒別時觀察的方法和重點也不完全相同。現將中葯材各部位鑒別時的注意要點簡介如下:
一、 根(根莖)類:
應注意觀察其大小、形狀(如南沙參圓錐形、蘿卜圓柱狀、半夏球形、大黃塊狀);表面特徵(如顏色、平滑或粗糙、有無裂紋、皺紋及皮孔等);質地(如附子堅硬、黨參柔韌、黃芪纖維性、貝母粉性);氣味(如當歸芳香微甜苦、一見喜極苦);斷面(這對鑒別起重要作用,如單子葉植物根有明顯髓部、雙子葉植物根常見菊花紋而無髓部、根莖類往往有油點等)。
二、 莖木類:
應注意觀察其形狀(通常圓柱形或方柱形,如紫蘇梗呈現扭曲如雞血藤),表面(草質莖乾燥時多皺縮、木質莖多平滑如桑枝、有的節部膨大如接骨金栗蘭。此外,觀察皮孔,芽痕及殘存枝條等);質地、斷面(草質莖多中空輕松,易折斷,纖維性,如麻黃;木質莖多堅硬,有放射狀射線或年輪,如木通等),氣味(如桂枝香辣)等。
三、 皮類(包括根皮及干皮)
:應觀察其形狀(如黃柏板狀、厚朴捲筒形;外表面(如丹皮平滑、地骨皮鱗片狀,此外看皺紋,皮孔等);內表皮(一般較平滑,顏色較深);斷面(如桂皮顆粒狀、川槿皮纖維狀、黃柏裂片狀、杜仲有絲、也有平坦的);氣味(杠柳皮氣香味苦)等。
四、 全草類:
為草本植物的全株或地上都份入葯,鑒別時要分別觀察它的根、莖、葉、花、果、種子等部分。
在鑒別中葯材過程中,如有疑問則須與正品標本核對比較,或用其它的鑒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