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邯鄲溶血疾病解決方法

邯鄲溶血疾病解決方法

發布時間:2022-10-30 21:25:28

Ⅰ 母嬰溶血是孕期非常嚴重的一種症狀,那孕期母嬰溶血該怎麼治療呢

母嬰溶血是孕期非常嚴重的一種症狀,那孕期母嬰溶血該怎麼治療呢?

孕婦懷孕期間一般不容易發生溶血,生產以後也很少發生溶血,孕婦溶血症最主要的是指母嬰血型不合發生的新生兒溶血症,尤其常見於O型血的母親,孩子是A型血和B型血。

因為胎兒是A型血和B型血,胎兒少量紅細胞會通過胎盤進入到母體內,刺激母體產生相應的抗體,在生產時這些抗體有可能進入新生兒體內,導致新生兒溶血症。對於母嬰不合的新生兒溶血症,胎兒可以出現鞏膜黃染、溶血等一系列表現,最有效治療方法就是藍光照射,通過藍光照射能夠分解新生兒體內過多的膽紅素。

如果胎兒有明顯的黃疸,還可以口服葯物治療,茵梔黃顆粒就是比較常用的口服葯,所以,孕婦溶血症主要是指母嬰血型不合的溶血症。

Ⅱ 溶血是什麼病,應該怎麼治療

溶血症即溶血性貧血,是由於紅細胞破壞速率增加(壽命縮短),超過骨髓造血的代償能力而發生的貧血。骨髓有6~8倍的紅系造血代償潛力。如紅細胞破壞速率在骨髓的代償范圍內,則雖有溶血,但不出現貧血,稱為溶血性疾患。正常紅細胞的壽命約120天,只有在紅細胞的壽命縮短至15~20天時才會發生貧血。
治療
溶血性貧血是一組異質性疾病,其治療應因病而異。正確的診斷是有效治療的前提。下列是對某些溶血性貧血的治療原則。
1.去除病因
獲得性溶血性貧血如有病因可尋,去除病因後可望治癒。葯物誘發性溶血性貧血停用葯物後,病情可能很快恢復。感染所致溶血性貧血在控制感染後,溶血即可終止。
2.糖皮質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劑
主要用於某些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糖皮質激素對溫抗體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有較好的療效。環孢素和環磷醯胺對某些糖皮質激素治療無效的溫抗體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或冷抗體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可能有效。
3.輸血或成分輸血
因輸血在某些溶血性貧血可造成嚴重的反應,故其指征應從嚴掌握。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症輸血後可能引起急性溶血發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有高濃度自身抗體者可造成配型困難。此外,輸血後且可能加重溶血。因此,溶血性貧血的輸血應視為支持或挽救生命的措施。必要時採用紅細胞懸液或洗滌紅細胞。
4.脾切除
適用於紅細胞破壞主要發生在脾臟的溶血性貧血,如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對糖皮質激素反應不良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及某些血紅蛋白病,切脾後雖不能治癒疾病,但可不同程度的緩解病情。
5.其他治療
嚴重的急性血管內溶血可造成急性腎衰竭、休克及電解質紊亂等致命並發症,應予積極處理。某些慢性溶血性貧血葉酸消耗增加,宜適當補充葉酸。慢性血管內溶血增加鐵丟失,證實缺鐵後可用鐵劑治療。長期依賴輸血的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患者可造成血色病,可採用鐵螯合劑驅鐵治療。

Ⅲ 溶血病是什麼病,能治好嗎

溶血性貧血系指紅細胞破壞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償不足時發生的一類貧血。如要骨髓能夠增加紅細胞生成,足以代償紅細胞的生存期縮短,則不會發生貧血,這種狀態稱為代償性溶血性疾病。

病因:根據紅細胞壽命縮短的原因,可分為紅細胞內在缺陷和外來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貧血。

一、紅細胞內在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貧血。
(一)紅細胞膜的缺陷。
(二)血紅蛋白結構或生成缺陷。
(三)紅細胞酶的缺陷。

二、紅細胞外在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貧血。
外部的缺陷,通常是獲得性的,紅細胞可受到化學的、機械的或物理因素、生物及免疫學因素的損傷而發生溶血。溶血可在血管內,也可在血管外。

症狀:溶血性貧血的臨床表現與溶血的緩急、程度和場所有關。

一、急性溶血:
起病急驟、可突發寒戰、高熱、面色蒼白、腰酸背痛、氣促、乏力、煩燥、亦可出現惡心、嘔吐、腹痛等胃腸道症狀。這是由於紅細胞大量破壞,其分解產物對機體的毒性作用所致。游離血紅蛋白在血漿內濃度越過130mg%時,即由尿液排出,出現血紅蛋白尿,尿色如濃紅茶或醬油樣,12小時後可出現黃疸,溶血產物損害腎小管細胞,引起壞死和血紅蛋白沉積於腎小管,以及周圍循環衰弱等因素,可致急性腎功能衰竭。由於貧血,缺氧、嚴重者可發生神志淡漠或昏迷,休克和心功能不全。

二、慢性溶血:
起病較緩慢。除乏力、蒼白、氣促、頭暈等一般性貧血常見的症狀、體征外,可有不同程度的黃疸,脾、肝腫大多見,膽結石為較多見的並發症,可發生阻塞性黃疸。下肢踝部皮膚產生潰瘍,不易癒合,常見於鐮形細胞性貧血患者。

檢查
1、血常規:紅細胞計數下降,一般呈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
2、血清間接膽紅素增多。
3、紅細胞生存時間縮短。
4、骨髓象。
5、特殊試驗:紅細胞形態觀察;紅細胞脆性試驗;抗人球蛋白試驗;酸化血清溶血試驗;高鐵血紅蛋白還原試驗;自溶血試驗;異丙醇試驗及(或)熱變性試驗;血紅蛋白電泳和抗鹼血紅蛋白試驗。

治療:溶血性貧血是一類性質不同的疾病,其治療方法不能一概而論。總的治療原則如下:

一、病因治療:去除病因和誘因極為重要。如冷型抗體自體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應注意防寒保暖;蠶豆病患者應避免食用蠶豆和具氧化性質的葯物,葯物引起的溶血,應立即停葯;感染引起的溶血,應予積極抗感染治療;繼發於其他疾病者,要積極治療原發病。

二、糖皮質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劑: 如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新生兒同種免疫溶血病、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等,每日強的松40-60mg,分次口服,或氫化考的松每日200-300mg,靜滴,如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可用環磷醯胺、硫唑嘌呤或達那唑等。

三、脾切除術: 脾切除適應證:①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脾切除有良好療效;②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無效時,可考慮脾切除術;③地中海貧血伴脾功能亢進者可作脾切除術;④其他溶血性貧血,如丙酮酸激酶缺乏,不穩定血紅蛋白病等,亦可考慮作脾切除術,但效果不肯定。

四、輸血: 貧血明顯時,輸血是主要療法之一。但在某些溶血情況下,也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例如給自體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輸血可發生溶血反應,給PNH病人輸血也可誘發溶血,大量輸血還可抑制骨髓自身的造血機能,所以應盡量少輸血。有輸血必要者,最好只輸紅細胞或用生理鹽水洗滌三次後的紅細胞。一般情況下,若能控制溶血,可借自身造血機能糾正貧血。

五、其它: 並發葉酸缺乏者,口服葉酸制劑,若長期血紅蛋白尿而缺鐵表現者應補鐵。但對PNH病人補充鐵劑時應謹慎,因鐵劑可誘使PNH病人發生急性溶血。

Ⅳ 什麼是溶血症需要選擇哪種治療方法

溶血病又稱溶血性貧血,是由於患者外周血中的紅細胞遭到破壞,從而縮短紅細胞的壽命。骨髓造血的速度比紅細胞破壞的速度慢,會引起貧血。主要由長期使用有毒葯物、感染等因素引起。患者會有黃疸、脾腫大、活動耐力下降、頭痛、嘔吐、面色蒼白等臨床表現。建議患者盡快到醫院治療,重症患者可採用換血治療。

如果是輕度溶血,需要服葯調整,同時配合服用茵梔黃顆粒,可以除黃疸。如果溶血嚴重,容易引起貧血,應及時檢查血常規,根據換血結果進行治療,從而治癒寶寶的病情。而且要定期體檢,避免孩子感染,同時,建議及時給孩子餵食,幫助寶寶發育。產婦還需到醫院做血常規檢查,以免產後貧血影響身體恢復。

Ⅳ 新生兒溶血症,需要怎麼治療呢

新生兒溶血症,需要怎麼治療呢?

一、新生兒溶血症是怎樣一種疾病?

新生兒溶血症是一種發生在新生兒身體上的疾病,一般情況下是由於剛出生的孩子和母親之間血型不合所引起的免疫系統的疾病,新生兒溶血病一般發生在剛出生的嬰兒以及胎兒的身上,這也是很多的新生兒在出生的時候出現黃疸和貧血的主要原因,患有新生兒溶血病的患者會出現貧血黃疸以及水腫這樣的症狀。


Ⅵ 新生兒溶血症如何治療 新生兒溶血症治療方法

新生兒 溶血 症是由於母兒 血型 不合,母親與胎兒之間產生抗原抗體反應,造成胎兒紅細胞被破壞,引起的同種被動免疫性 疾病 ,故稱本病為新生兒母子血型不合性溶血病。其母子血型不合主要指Rh系統和ABO系統。新生兒溶血症如何治療?新生兒溶血症 治療方法 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新生兒溶血症治療方法的資料,歡迎閱讀。

新生兒溶血症治療方法
西葯治療

1.血漿或白蛋白,供給與膽紅素聯結的白蛋白,可使游離的非結合膽紅素減少,預防膽紅素腦病。血漿25ml/次靜脈注射(100ml血漿含白蛋白3g,1g白蛋白可聯結非結合膽紅素8.5mg)或白蛋白lg/kg加25%葡萄糖10~20ml靜脈滴注,每天1~2次。

2.腎上腺皮質激素,能阻止抗原與抗體反應,減少溶血;並有促進肝細胞葡萄糖醛酸轉移酶對膽紅素的結合能力。強的松每日1~2mg/kg分三次口服,或氫化考地松每日6~8mg/kg或地塞米松每日1~2mg加10%葡萄糖100~150ml靜脈滴注。疑有感染者在有效抗感染葯物控制下慎用。

3.酶誘導劑,能誘導肝細胞滑面內質網中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性,降低血清非結合膽紅素。苯巴比妥尚能增加Y蛋白,促進肝細胞對膽紅素的攝取。苯巴比妥每日5~8mg/kg,尼可殺米每日100mg/kg,皆分3次口服。因需 用葯 2~3天才出現療效,故要及早用葯。兩葯同用可提高療效。

4.葡萄糖及鹼性溶液,葡萄糖可供給患兒熱量, 營養 心、肝、腦等重要器官,減少代謝性酸中毒。酸中毒時,血腦屏障開放,可使膽紅素進入腦組織的量增加,尚應及時輸給鹼性溶液糾正酸中毒,預防膽紅素腦病。碳酸氫鈉劑量(mEq)=鹼剩餘×體重(kg)×0.3。

中葯 治療

中葯可以退黃,體外試驗有抑制免疫反應的作用。常用的 方劑 有:

1.三黃湯黃芩4.5g,黃連1.5g,制大黃3g。

2.茵陳蒿湯茵陳1.5g,梔子9g,制大黃3g,甘草1.5g。

3.消黃利膽沖劑茵陳9g,梔子3g,大黃3g,茅根10g,金錢草6g,茯苓6g。

以上三方可選其中之一,每日服1劑,分次在餵奶前服。亦有製成靜脈輸入劑應用者,其療效較口服者為快。

光療

1、光療原理

膽紅素能吸收光,在光和氧的作用下,脂溶性的膽紅素氧化成為一種水溶性的產物(光-氧化膽紅素,即雙吡咯),能從膽汁或尿液排出體外,從而降低血清非結合膽紅素濃度。膽紅素的吸收光帶是400~500毫微米,尤其是在420~440毫微米波長時光分解作用最強,藍色熒光波長主峰在425~475毫微米之間,故多採用藍色熒光燈進行治療。近年來,有 報告 綠光退黃效果勝於藍光者。

2、光療方法及 注意事項

讓患兒裸體睡於藍光箱中央,光源距嬰兒體表50cm,兩眼及外生殖器用黑罩或黑布遮蓋。箱周溫度應保持在30~32℃,每小時測肛溫1次,使體溫保持在36.5~37.2℃之間。光照時間根據病因、病情輕重和血清膽紅素濃度減退的程度來定,可連續照射24~72小時。

光療對結合膽紅素的作用很弱。當血清結合膽紅素>64.8μmol/L(4mg/dl)、轉氨酶及鹼性磷酸酶升高時,光療後膽綠素蓄積,可使皮膚呈青銅色,即青銅症。故以結合膽紅素增高為主或 肝功能 有損害的病兒不宜作光療。

換血

1、換血目的

換出血中已致敏紅細胞及抗體,阻止進一步溶血;減少血清非結合膽紅素濃度,預防發生膽紅素腦病;糾正 貧血 ,防止心力衰竭。

2、換血指征

⑴產前已經確診為新生兒溶血病,出生時有貧血、水腫、肝脾腫大及心力衰竭,臍血血紅蛋白<120g/L

⑵臍血膽紅素>59.84~68.4μmol/L(3.5~4mg/dl),或生後6小時達102.6μmol/L(6mg/dl),12小時達205.2μmol/L(13mg/dl)

⑶生後膽紅素已達307.8~342μmol/L(18~20mg/dl)、 早產兒 膽紅素達273.6μmol/L(16mg/dl)者

⑷已有早期膽紅素腦病症狀者。

3、血清選擇

ABO溶血症用AB型血漿,加 O型 紅細胞混合後的血。Rh溶血症應有ABO同型(或O型),Rh陰性的肝素化血。血源應為3天內的新鮮血。

4、換血量及速度

常用的換血量為85ml/kg,約為嬰兒全血的2倍。每次抽出和注入的血量為10~20ml,病情重、體重輕者抽注10ml。速度要均勻,約每分鍾10ml。換血後可作光療。以減少或避免再次換血。

必要提示

1、換血操作較復雜,易發生感染、血容量改變及電解質紊亂等並發症,所以必須謹慎從事。

2.葯物方面,主要目的是降低血清非結合膽紅素,預防膽紅素腦病。中西葯可聯合應用。

3.生後2個月內,重症溶血常發生嚴重貧血,應注意復查紅細胞和血紅蛋白,若血紅蛋白<70g/L,可小量輸血。輕度貧血可口服鐵劑治療。

什麼是新生兒溶血症

新生兒溶血症是由於母兒血型不合,母親與胎兒之間產生抗原抗體反應,造成胎兒紅細胞被破壞,引起的同種被動免疫性疾病,故稱本病為新生兒母子血型不合性溶血病。其母子血型不合主要指Rh系統和ABO系統。
新生兒溶血症發病原因
由於母親的血型與胎兒(或嬰兒)的血型不合,如Rh血型不合或ABO血型不合引起同族免疫性溶血病,Rh血型不合所致溶血常較ABO血型不合為嚴重。

1、Rh血型不合

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兒溶血症在我國的發病率較低。通常是母親為Rh陰性,胎兒為Rh陽性而血型不合,並引起溶血,一般第一胎不發病,而從第二胎起發病,但如果Rh陰性的母親在第一胎前曾接受過Rh陽性的輸血,則第一胎也可發病。

2、ABO血型不合

該病以ABO血型不合最常見,其中最多見的是母親為O型,胎兒(或嬰兒)為A型或B型。第一胎即可發病, 分娩 次數越多,發病率越高,且一次比一次嚴重。尚可見於母親為A型,胎兒(或嬰兒)為B型或AB型,母親為B型,胎兒(或嬰兒)>為B型或AB型,但少見。胎兒(或嬰兒)為O型者,可排除該病。

新生兒溶血症的症狀

患新生兒溶血症的寶寶會出現各種症狀,主要表現為黃疸、肝脾腫大、貧血等。症狀輕的進展緩慢,全身狀況影響小;嚴重的病情進展快,出現嗜睡、厭食,甚至發生膽紅素腦病或死亡。

1、黃疸紅細胞破壞分解出來的膽紅素呈黃色,它可以分布於人體全身,使機體組織的顏色變黃,由於皮膚和鞏膜(俗稱白眼珠)位於機體表面,發黃最為明顯,也就是黃疸。大多數新生兒出生後都會有黃疸的表現,但當黃疸出現過早、發展過快,或血中膽紅素水平過高時,就要注意有發生溶血症的可能。溶血症嬰兒的黃疸常於出生後24小時內或第2天出現。

2、肝脾腫大輕症無明顯增大,重症溶血時,出現胎兒水腫並可有明顯肝脾增大,這種症狀多見於Rh溶血病。

3、貧血患兒均有輕重不等貧血,嚴重者可引起心力衰竭,全身浮腫。

4、膽紅素腦病血中膽紅素水平過高時會損傷腦細胞,引起膽紅素腦病,這是溶血病最嚴重的合並症。一般發生在分娩後2—7天,表現為黃疸加重,患兒出現 神經 系統症狀,如嗜睡、喂養困難、雙眼凝視、驚厥等。如不及時治療,可致死亡或有運動功能障礙、智能落後等後遺症。

5、神經症狀出現嗜睡、拒奶、四肢松軟,繼而抽搐,表現為兩眼凝視、眨服、四肢陣陣發硬伸直,或全身角弓反張,有時尖叫等表現即稱核黃疸或膽紅素腦病,常於血清膽紅素達20mg/dl以上時發生,是由於間接膽紅素進入腦組織中,損傷腦細胞所致。

6、發熱溶血症患兒常伴有發熱。發熱可能是小兒溶血後機體的一種反應,也可能是較嚴重膽紅素腦病時。熱度也許不一定很高,但如果是因後者而發生的,說明病情已比較嚴重。
新生兒溶血症的鑒別檢查
1、病史

凡既往有原因不明的死胎、流產、輸血史、新生兒重症黃疸史的的孕婦或生後早期出現進行性黃疸加深,即應作特異性抗 體檢 查。送檢標本要求為:①試管應清潔乾燥,防止溶血發生。②產前血型血清學抗體檢查,送產婦和其丈夫的血樣;新生兒檢驗送新生兒血樣為主,父、母血樣為輔(如母血不能及時扣帽子取時,可只送新生兒血樣)。③新生兒抽血3ml(不抗凝);產婦抽血5ml(不抗凝);丈夫抽血2ml(抗凝,使用一般抗凝劑)。④如當地不能檢驗,可將產婦血清分離後寄至附近檢驗單位,另抽取2ml抗凝血。天氣炎熱時可將血樣瓶放入有冰塊的大口瓶中,航空郵寄(存放空間必須注意無菌)。

2、血型

孕期 由羊水測定胎兒ABO血型,若證實母胎同型者就可免患病之憂,但Rh血型無血型物質需取到胎兒血才能定型。新生兒O型者可排除ABO溶血病,而不能排除其它血型系統的溶血病。

3、特異性抗體檢查

包括母、嬰、父血型、抗體效價、抗人球蛋白試驗(產前做間接法、生後做直接法)、釋放試驗和游離試驗,這是診斷該病的主依據。

抗人球蛋白間接試驗是用已知抗原的紅細胞去檢查受檢者血清中有無不完全抗體;抗人球蛋白直接試驗是檢測嬰兒紅細胞是否被不完全抗體致敏。釋放試驗若陽性,診斷即可成立,因致敏紅細胞通過加熱將抗體釋放出來,而釋放液中抗體的特異性可用標准紅細胞來確定。游離試驗是在新生兒血清中檢測是否存在能與紅細胞結合的尚未致敏紅細胞的不完全抗體,結果陽性表明可能受害。

在孕期診斷可能為該病者,應爭取在妊娠6個月內每月檢驗抗體效介一次,7~8月每半月一次,8個月以後每周一次或根據需要 決定 。抗體效價由低到高,起伏頗大或突然由高轉低均提示病情不穩定,有加重可能,效價維持不變提示病情穩定或 母嬰 血型相合,該抗體僅屬以前遺留所致。排除遺留因素後,一般發病輕重與抗體效價成正比,但ABO系統受 自然 界存在類似抗A(B)物質關系,有的未婚女子效價已達1024。通常ABO溶血病的效價64作為疑似病例,但個別效價為8時也有發病的報道。

4、羊水檢查膽紅素含量

它不象抗體效價受前一胎遺留下來的影響,故羊水膽紅素含量對估計病情和考慮終止妊娠時間有指導意義,正常羊水透明無色,重症溶血病時凌晨水呈黃色。

Liley發現450mm處光密度的升高與胎兒溶血病的嚴重程度呈一定比例。由於正常胎兒羊水中膽紅素的濃度隨孕周增加而降低,故在不同孕周所測得的450mm處光密度的升高數,有不同的意義。Liley從101名Rh免疫婦女羊水中所得結果,以450mm的光密度增加數為縱坐標,孕周為橫坐標,繪成一 經驗 圖,分三個區,羊水中450mm處光密度的增加數在上區者,病情嚴重,一般即將死亡。在中區者,中度病重,在下區者,可能為Rh陰性兒或為貧血極輕的Rh陽性兒,僅10%需要換血。

5、影像檢查

全身水腫胎兒在X光攝片可見軟組織增寬的透明帶四肢彎曲度較差。 B超 檢查更為清晰,肝脾腫大,胸腹腔積液都能反映於熒光屏。

6、其它實驗室檢查

Ⅶ 溶血症怎麼治療

溶血性貧血是一組異質性疾病,其治療應因病而異。正確的診斷是有效治療的前提。下列是對某些溶血性貧血的治療原則。
1.去除病因
獲得性溶血性貧血如有病因可尋,去除病因後可望治癒。葯物誘發性溶血性貧血停用葯物後,病情可能很快恢復。感染所致溶血性貧血在控制感染後,溶血即可終止。
2.糖皮質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劑
主要用於某些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糖皮質激素對溫抗體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有較好的療效。環孢素和環磷醯胺對某些糖皮質激素治療無效的溫抗體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或冷抗體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可能有效。
3.輸血或成分輸血
因輸血在某些溶血性貧血可造成嚴重的反應,故其指征應從嚴掌握。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症輸血後可能引起急性溶血發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有高濃度自身抗體者可造成配型困難。此外,輸血後且可能加重溶血。因此,溶血性貧血的輸血應視為支持或挽救生命的措施。必要時採用紅細胞懸液或洗滌紅細胞。
4.脾切除
適用於紅細胞破壞主要發生在脾臟的溶血性貧血,如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對糖皮質激素反應不良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及某些血紅蛋白病,切脾後雖不能治癒疾病,但可不同程度的緩解病情。
5.其他治療
嚴重的急性血管內溶血可造成急性腎衰竭、休克及電解質紊亂等致命並發症,應予積極處理。某些慢性溶血性貧血葉酸消耗增加,宜適當補充葉酸。慢性血管內溶血增加鐵丟失,證實缺鐵後可用鐵劑治療。長期依賴輸血的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患者可造成血色病,可採用鐵螯合劑驅鐵治療。

Ⅷ 血溶性溶血怎麼治

溶血性貧血的治療,現在在臨床上很復雜。不管是什麼樣的疾病,我們都講究一個對症下葯,疾病也是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對於疾病的治療效果非常的好。那麼,溶血性貧血的治療方法有哪些?中醫是怎麼治療溶血性貧血的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下。

溶血性貧血是一組異質性疾病,其治療應因病而異。正確的診斷和針對病因從根源上治療,是有效治療的前提。
方法一、葯物療法:採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療法。西醫治療溶血性貧血一般採取激素類葯物,雖然見效快,但對身體人體傷害很大。這些激素進入人體必須通過肝臟,可引起肝臟損害,肝臟損害又會加重脾損害、脾大、脾亢進、使脾內血小板匿藏增多,外周循環血小板減少,長期服用西醫葯不但有副作用,而且會加重溶血性貧血及其它類並發症。
方法二、手術療法:脾臟切除術。脾切除的適應證各家意見不一,也很難在術前估計其療效。脾臟切除手術尚安全,手術死亡率與一般脾切除相同,但術後發生感染者有一定死亡率。因此,術前反復感染者脾切除要慎重。
方法三、傳統中醫治療:通過針灸、食療、中葯等方法治療此病,雖然毒副作用小,但是一般效果比較緩慢,容易使病情延誤,常常「舊病未愈又添新疾」。
西醫治療以腎上腺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脾切除等方法治療,大多治療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專家建議,在結合傳統中醫治療的基礎上,現代中醫創新治療方法治療溶血性貧血。
「中醫辨證施治」治療溶血性貧血
通過在肝脾腎經腧穴導入解毒祛邪、益氣生血中葯,使葯物直接作用於臟腑穴位,葯性沿經絡直達臟腑,從而起到解毒祛邪、補腎生血、活血養血的功效,溝通和加強機體的氣血、營衛有序地循環運行,協調五臟功能活動,維系機體內外平衡與統一。可明顯改善臟腑功能,調節血細胞的代謝、增殖與分化,治療效果明顯。遠期有效率也大大超過了常規治療。

以上詳細介紹了中醫治療貧血的各種方法,希望對於朋友們會有一定的幫助。按照中醫的理論如果人體的脾胃受到損傷,那麼就會導致水谷精微減少,這樣人體的營氣不足,所以就會出現貧血的症狀,所以在平常生活中一定要多吃一些高蛋白富有營養的食物,對一些刺激性的食物,最好就不要再接觸。如果脾胃不好,那麼一般都會選擇吃一些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每天的飲食應該做到營養均衡膳食搭配。貧血患者平時可以用一些紅棗阿膠這樣的食物的,對於治療效果還是不錯的。

閱讀全文

與邯鄲溶血疾病解決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干掛件墊片安裝方法 瀏覽:457
檢具成本計算方法 瀏覽:803
汽車油漆調色的正確方法與技巧 瀏覽:264
嬰兒感冒鼻子不通氣一招解決方法 瀏覽:272
扁桃體發炎怎麼食療方法 瀏覽:415
馬桶怎麼使用方法 瀏覽:873
檢查胃腸道有什麼方法 瀏覽:485
zuzu玻尿酸原液的使用方法 瀏覽:738
口乾舌苦用什麼方法治 瀏覽:533
如何選擇醫學統計方法 瀏覽:749
猴頭菇的家常做法和食用方法 瀏覽:830
書法執筆的正確方法 瀏覽:766
山荔枝核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375
汽車測漏電快速方法 瀏覽:248
asp連接資料庫的三種連接方法 瀏覽:460
分析電流的方法 瀏覽:96
中醫治療毛囊炎的方法 瀏覽:864
網球反手上旋球教學方法 瀏覽:332
爆炸盒子的製作方法簡單漂亮 瀏覽:912
嗓子干冒火怎麼辦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