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通草的性狀鑒別
木髓中含灰分5.95%,脂肪1.07%,蛋白質1.11%,粗纖維48.73%,戊聚糖5%及糖醛酸28.04%,其多糖的氫氧化鈉提取物經水解得到α-半乳糖(galactose),葡萄糖(glucose)與木糖(xylose),而用草酸銨提取的提取物水解後則得到半乳糖醛酸[1];還含天冬氨酸、蘇氨酸、侶氨酸、苯丙氨酸等13種氨基酸以及鈣、鋇、鎂、鐵等18種微量元素[2];木部含木質素[3]。
葉含通脫木皂甙L-Ⅱa、L-Ⅱb、L-Ⅱc、L-Ⅱd(papyrioside L-Ⅱa、L-Ⅱb、L-Ⅱc、L-Ⅱd),其中L-Ⅱa是L-Ⅱc的後生產物,而L-Ⅱb也可能是L-Ⅱd的後生產物[4],還含通脫木皂甙元A-J(paryriogenin A-J),及原通脫木皂甙元A1、A2(propapyriogenin A1、A2)和槲皮甙(quercitrin)[5,6]。
㈡ 大通草和小通草的區別
1、來源不同
大通草:別名寇脫、離南、活莌、倚商、花草等,為五加科植物通脫木的莖髓。
小通草:別名小通花,是旌節花科植物喜馬拉雅旌節花的莖髓。
2、治療的側重點不同
大通草:歸肺、胃經,有清熱利尿,通氣下乳的功效,多用於治療濕熱淋症,水腫尿少,乳汁不下等症。
小通草:歸肺、胃、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水、通乳等功效,常用於治療尿路感染、尿閉或尿少、熱病口渴、小便赤黃、乳汁不通等症。
3、外形不同
大通草:呈圓柱狀,直徑約為1.2-3厘米,表面潔白或呈但淡黃色,有橫縱溝紋,質地輕,易折斷,折斷後斷面有空心或白色半透明的薄膜。
小通草:呈圓柱形,直徑約為0.5-1厘米,表面多呈白色,無紋理,質輕松綿軟,水浸之有滑膩感,捏之能變形,易折斷,斷面無空心。
㈢ 通草是什麼樣子的
通草 Mella Tetrapanacis (英)Rice Paperiant Pith 別名 大通草、通花、方草。 為五加科植物通脫木Tetrapanax papyriferus (Hook.) K .Koch的莖髓。 植物形態 灌木或小喬木;幼枝、葉背及花序被白或褐色星狀毛;髓大,白色,紙質。葉大,聚生莖頂,直徑50~70cm,5~11掌狀分裂,裂片又2~3裂,基部心形,全緣或有粗齒,葉柄粗長;托葉膜質,錐形,基部合生。多數球狀傘形花序集成大型復圓錐花序;花小,花萼不顯;花瓣4,白色,雄蕊4;子房下位,2室,花柱2,離生。核果狀漿果扁球形,紫黑色。花期10~12月。 生於向陽山坡、屋旁、路邊及雜木林中。主產台灣、貴州、廣西、雲南。 採制 秋季砍伐2~3年生的莖,截成一定長度,趁鮮頂出莖髓,曬干,切片。 性狀 莖髓呈圓柱狀,長30~60cm,直徑1.2~3cm。表面白色或淡黃白色,有縱細紋。質輕松,斷面白色,有光澤,中央有直徑0.6~1.5cm的半透明圓形隔膜;縱剖面可見隔膜排列整齊。 化學成分 含肌醇(inositol);並含多聚戌糖、多聚基戌糖,以及阿拉伯糖、乳糖、半乳糖醛酸等。 性味 性微寒,味甘、淡。 功能主治 清熱利尿,通氣下乳。用於濕溫尿赤、淋病澀痛、水腫尿少、乳汁不下。 【英文名】 MEDULLA TETRAPANACIS 【別名】通花根、大通草、白通草、方通、泡通 【來源】本品為五加科植物通脫木Tetrapanax papyriferus (Hook.) K. Koch 的乾燥莖髓。秋季割取莖,截成段,趁鮮取出髓部,理直,曬干。 【製法】除去雜質,切厚片。 【性狀】本品呈圓柱形,長20~40cm,直徑1~2。5cm。表面白色或淡黃色,有淺縱溝紋。體輕,質松軟,稍有彈性,易折斷,斷面平坦,顯銀白色光澤,中部有直徑0。3~1。5cm的空心或半透明的薄膜,縱剖面呈梯狀排列,實心者少見。無臭,無味。 【鑒別】本品橫切面:全部為薄壁細胞,橢圓形、類圓形或近多角形,外側的細胞較小,紋孔明顯,有的細胞含草酸鈣簇晶,直徑15~64μm 。 【性味歸經】甘、淡,微寒。歸肺、胃經。 【功能主治】清熱利尿,通氣下乳。用於濕溫尿赤,淋病澀痛,水腫尿少,乳汁不下。 【用法用量】 3~5g。 【注意】孕婦慎用。 【貯藏】置乾燥處。 【備注】 (1)用於濕熱內蘊,小便短赤或淋瀝澀痛之症,但氣味俱薄,作用緩弱,可配木通、滑石等同用;用治濕溫病症,可配薏苡仁、蔻仁;竹葉等同用。用於乳汁稀少,可與豬蹄、穿山甲、川芎、甘草等煎湯服。 【摘錄】《中國葯典》
㈣ 常見中葯摻假鑒別方法
常見中葯摻假鑒別方法
中葯材的真假、質量的好壞,會直接影響臨床應用的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對於中葯材的鑒別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中葯材的鑒別方法有很多,通常可分為對植物自然形態的鑒別,對炮製葯材外表性狀的鑒別,用顯微鏡觀察微觀結構的鑒別,以及化學分析、生物測定等鑒別方法。其中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還是中葯材的經驗鑒別法,也就是對葯材的外觀性狀的鑒別。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常見中葯摻假鑒別方法,歡迎閱讀。
一、看外觀,注意觀察葯材的外表特徵,如表皮、顏色、形狀、粗細、斷面等等
1、看葯材的表面。不同種類的葯材由於用葯部位的不同,其外形特徵會有所差異。如根類葯材多為圓柱形或紡錘形,而根莖類葯材都有較多的莖痕,皮類葯材則多為捲筒狀,等等。另外,一些葯材有著它們自己特定的表面特徵,或光華、或粗糙、或長有鱗葉、皮孔、茸毛和突起等。比如海馬的外形就被總結成為「馬頭蛇尾瓦楞身」,羚羊角長有「通天眼」,防風長有「蚯蚓頭」等。這些特徵都是鑒別道地葯材真偽優劣的重要依據。
2、看顏色。葯材顏色的.不同或變化,不僅與它的品種和本身的質量有關,不適當的加工和儲藏方法也會直接影響葯材的色澤,因此顏色是鑒別葯材的重要因素。我們可以通過對葯材外表顏色的觀察,分辨出葯材的品種、產地和質量的好壞。比如,黃連色要黃,丹參色要紅,玄參色偏黑等。
3、看斷面。無論植物也好,動物也好,都是由一層層的組織器官構造而成的,當葯材被切開,這一層層的構造就會清晰地展現出來,就像古樹的年輪一樣。很多葯材的斷面都具有明顯的特徵,而這些特徵就是葯材內部構造的直接體現。我們可以清楚的看見各種分層、紋路和不同形狀的小點。比如在防己斷面上能看見明顯的車輪紋理,而黃芪的折斷面紋理呈「菊花心」樣,杜仲在折斷時更有膠狀的細絲相連,等等。這些獨有的斷面特徵是鑒別葯材的重要依據。
二、手摸
用手感受葯材的軟硬、輕重,疏鬆還是緻密,光滑還是粘膩,細致還是粗糙,以此鑒別葯材的好壞。不同葯材的質感是不一樣的,即使是同一種葯材,由於加工炮製的方法不同,也會有較大的差異。如荊三棱堅實體重,而泡三棱則體輕;鹽附子質軟,而黑附子則質地堅硬。
三、口嘗和鼻聞
葯材的氣味與其所含的成分有關,鼻聞是比較重要的鑒別方法,尤其對於鑒別一些有濃郁氣味的葯材是很有效的,如薄荷的香、魚腥草的腥、阿魏的臭等等。口嘗法鑒別葯材的意義不僅在於味道還包括「味感」,味分為辛、甘、酸、苦、咸五味,如山楂的酸、黃連的苦、甘草的甜等。味感則分為麻、澀、淡、滑、涼、膩等。葯材的味感和所含的化學物質也有密切關系,在中葯材口嘗鑒別的實踐中,可按葯材的品種和質量分類進行判斷。
四、水試和火試
有些葯材放在水中,或用火燒灼一下會產生特殊的現象。如熊膽的粉末放在水中,會先在水面上旋轉,然後成黃線下沉而不會擴散。麝香被燒灼時,會產生濃郁的香氣,燃盡後留下白色的灰末。這些特殊的現象都與葯材內所含的化學成分有密切的關系,是常用的鑒別方法。
中葯材的經驗鑒別是非常實用的好方法,但要能正確的鑒別葯材的真偽優劣,還需要多年經驗的不斷積累,需要對中葯知識的不斷充實,才能認葯准確。
水試法鑒別中葯材
主要是根據中葯材經過水浸泡後產生各種特殊的變化,如顏色改變、產生泡沫、粘性、滑膩、膨脹及其它現象等等,用以確定中葯材的真偽優劣。此乃筆者十幾年葯檢工作的經驗總結,現介紹如下:
1.紅花(菊科植物紅花的乾燥花):用水浸泡後,水變成金黃色,花不褪色。
2.番紅花(鳶尾科植物番紅花的乾燥柱頭):浸泡於水中後,柱頭膨脹呈長喇叭狀,水面應有油狀物漂浮,水被染成黃色,不顯紅色,無沉澱,用棒攪動,不易碎斷,否則是偽品。
3.秦皮:少許浸入水中,因其含有熒光物質七葉樹甙和七葉樹素,浸出液在日光下可見藍色熒光。
4.香加皮:水或乙醇浸出液,在紫外光下顯紫色熒光,加稀鹽酸熒光不變(與含杠柳總甙有關),加氫氧化鈉溶液,產生黃綠色熒光(4-甲氧基水楊酸反應)。而五加皮無此反應。
5.蘇木:投入熱水中,浸液呈鮮艷的桃紅色透明液體,加酸(或醋)液體變為黃色,加鹼(或石灰水)液體又變紅色。
6.姜黃:用熱水或乙醇浸泡,呈鮮艷的橙黃色透明液體,加鹼(或蘇打水)液體變桃紅色。
7.熊膽:其粉末投入水杯中,可逐漸溶解而盤旋,有黃線下垂至杯底且不擴散。
8.小通草:水泡後手摸有粘滑感;干品嚼之亦有粘滑感。
9.南天仙子(水蓑衣):水浸時,毛膨脹豎立,蓬鬆散開,粘性甚大,味淡而粘舌。而天仙子(茄科)無粘性,且味苦。
10.葶藶子、車前子:加水浸泡後,種子粘滑且體積膨大。
11.胖大海:熱水浸泡後,體積膨大至原來的數十倍且呈絮狀團。
12.竹黃:天然竹黃沾到唾液後產生極強的吸舌力,而人工竹黃吸力較小且色澤多為純一白色。天然竹黃水浸液對酚酞指示劑不顯鹼性,而人工竹黃顯鹼性反應,呈紫紅色。
13.乳香:加水研磨後成白色乳狀液者為真品。
14.沒葯:與水研磨形成黃棕色乳狀液者為真品。
15.青黛:取0.5g加水10ml,振搖後放置片刻,水層不得顯深藍色,以此檢查是否含有水溶性色素。
16.兒茶:其水浸出液用火柴桿沾之,使輕微著色,待火柴桿干後,再浸入濃鹽酸中,立即取出,於火焰附近加熱後,桿上發生深紅色,以此檢查兒茶素。
17.蘆薈:蘆薈的1∶100水溶液2ml,加等量飽和溴水,即有四溴蘆薈混合甙的黃色沉澱生成。
18.牛黃:取少許加清水調和,塗於指甲上,能將指甲染成黃色並經久不褪,俗稱「掛甲」;入口則芳香清涼,味先苦而後微甜,嚼之不粘牙,可慢慢溶化。人工牛黃亦能「掛甲」,但入口後無清涼感,氣微清香而略腥。
19.石膏:取粉末2g,於140℃烘20分鍾,加水1.5ml攪拌,放置5分鍾,呈粘稠固體。因石膏加熱失去一部分結晶水而成熟石膏,與水相遇,復變為生石膏而具有粘性。別的礦石則無此特性。
20.銀柴胡:正品水浸液無泡沫反應;而偽品山銀柴胡水浸液有較強的泡沫反應。
21.板藍根:板藍根根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或爵床科植物馬藍的根。二者的鑒別點在於,菘藍根的水煎液可顯藍色熒光;馬藍根的水煎液則無藍色熒光反應。
22.遠志:取粉末0.5g,加熱水10ml,用強力振搖1分鍾,即生成持續性泡沫,並在10分鍾內不消失,以此檢查皂甙。
23.白芷:取粉末0.5g,加水3ml,振搖後濾過,取濾液2滴,點於濾紙上,置紫外燈光下觀察,顯藍色熒光。
24.柴胡:取粉末0.25g放入試管內,加蒸餾水5ml,冷浸20分鍾後,濾過,取濾液強力振搖5分鍾,有持久性泡沫產生,以此檢查皂甙。
25.重樓:因含甾體皂甙,其水浸液振搖後產生很多泡沫並且經久不散;而拳參含沒食子酸而無皂甙之泡沫反應。
26.天麻:隔水蒸後有臊臭味(馬尿味)者為真品,且野生者較家種品味濃。另取天麻粉末1g,加水10ml,浸漬4小時隨時振搖,濾過,濾液加碘試液2~4滴,呈紫紅色或酒紅色反應。
27.阿膠、龜膠、鹿角膠:取少許膠類葯材用熱開水溶化後,其溶液透明,有甜香味,無沉澱,無異味,無浮油星.。否則即有假。
28.山葯、茯苓、三七、貝母、蟲草、鹿茸:此類葯材用糧食粉末偽造者較多,用熱水浸泡後,糧食鑄制者會溶化,正品不溶化。
名貴中葯材鑒別方法
珍珠:真珍珠用火燒之後,呈皮狀破裂,晶瑩閃光為真品;若用火燒之後,成為碎粒狀或焦糊狀,則為偽品。
銀耳:將優質珍珠銀耳用溫水泡後,其體積可迅速膨大5~6倍,達不到這一比例者不是佳品;如發現用溫水泡後有散開現象,則說明是用碎小銀耳粘合而成。
燕窩:優質燕窩呈絲條狀排列,用水浸潤後呈銀白色,並且晶亮透明,柔軟,有彈性,稍將其拉扯有伸縮反應。
牛黃:天然牛黃,只取少許粉末用水浸後,塗於指甲上,其色經久不褪。
三七:將其粉末放入少量豬血內,如發現豬血化成水狀,此為真品,因為三七所含皂甙成分有溶血作用,所以對跌打損傷淤血有特效。如不能溶血的不是真品。
虎骨:用牛骨與虎骨比較,虎骨比牛骨重一倍,同時虎骨斷後不成空洞,具絲瓜絡樣物質,油性較大,內質細膩、色黃。
熊膽:取少許熊膽放入盛滿清水的杯內,可發現杯中膽仁盤旋下沉,並溶成一條黃線,此為真品。其他動物之膽均無盤旋之狀。
㈤ 如何鑒別通草和關木通
關木通是木質的,很像木頭,而通草就不一樣了,白色的,像膠管一樣,不透明,如果兩種葯您都有,那自然容易區分
㈥ 通草是什麼樣的,給我圖片
通草(Tetrapanax papyriferus),別名寇脫、離南、活莌、倚商、花草等,為五加科植物通脫木的莖髓。乾燥莖髓呈圓柱形,一般長0.3~0.6米,直徑1.2~3厘米。潔白色,有橫縱溝紋。體輕,質柔軟,有彈性,易折斷,斷面平坦,中部有直徑0.5~1.5厘米的空心或白色半透明的薄膜。外圈銀白色,縱剖之見有層層隔膜,無臭無味。以色潔白、心空、有彈性者為佳。
分布於江蘇、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原為五葉木通(木通)的木質莖,屬利水滲濕葯,能利尿通淋。
目前中國市場多用川木通、白木通(白通草)、通脫木代替。日本則使用五葉木通、三葉木通。台灣市場多使用川木通、長序木通(台灣木通)。大陸一度使用關木通替代,但因有毒而禁止。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本草拾遺》:通脫木,生山側。葉似萆麻,心中有瓤,輕白可愛,女工取以飾物。《爾雅》雲離南、活脫也。一本雲葯草,生江南,主蟲病,今俗亦名通草。通草是利水化濕中葯,主治:濕溫尿赤、淋病澀痛、水腫尿少、乳汁不下。
可以前往葯店購買。
(6)鑒別通草的簡單方法擴展閱讀:
通草做法指導:
1. 水濕內停,小便不利,水腫者,可與茯苓皮、澤瀉白術等配伍,以增滲濕利水之效。
2. 產後氣血不足、乳少、乳汁不通者,可與豬蹄、穿山甲、川芎、當歸等配伍,以增補虛下乳之功。
3. 用於濕熱內蘊,小便短赤或淋瀝澀痛之症,但氣味俱薄,作用緩弱,可配木通、滑石等同用。
4. 用治濕溫病症,可配薏苡仁、蔻仁;竹葉等同用。
5. 用於乳汁稀少,可與豬蹄、穿山甲、川芎、甘草等煎湯服。
㈦ 通草和小通草的區別是什麼
1、來源差別
大通草和小通草雖然都叫通草,但是它們卻是兩種不同的中葯。大通草:別名寇脫、離南、活莌、倚商、花草等,為五加科植物通脫木的莖髓。小通草:別名小通花,是旌節花科植物喜馬拉雅旌節花的莖髓。
2、外形差別
大通草:呈圓柱狀,直徑約為1.2-3厘米,表面潔白或呈但淡黃色,有橫縱溝紋,質地輕,易折斷,折斷後斷面有空心或白色半透明的薄膜。小通草:呈圓柱形,直徑約為0.5-1厘米,表面多呈白色,無紋理,質輕松綿軟,水浸之有滑膩感,捏之能變形,易折斷,斷面無空心。
3、功效差別
大通草與小通草的功效相似,但治療的側重點稍有不同。大通草:歸肺、胃經,有清熱利尿,通氣下乳的功效,多用於治療濕熱淋症,水腫尿少,乳汁不下等症。小通草:歸肺、胃、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水、通乳等功效,常用於治療尿路感染、尿閉或尿少、熱病口渴、小便赤黃、乳汁不通等症。
4、價格差別
大通草:大通草相對小通草價格較高,市場價格通草在200-300元一公斤不等。小通草:小通草價格相對較低,也因與大通草功效相似,通常有些人會用小通草來代替大通草使用,其價格多在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
5、大通草和小通草哪個更好
不能說哪個更好,兩者各有各獨特的葯用價值。大通草和小通草的功效相似,但是大通草的葯效多側重於通經下乳,用於治療產後乳少,乳汁不下等症。小通草通常會代替大通草使用,但其下乳功效弱於大通草,其葯效更側重於利尿通淋,治療尿閉,尿路感染等。
通草怎麼吃
1、通草和豬蹄一起煮湯
將豬蹄洗干凈以後,放入水中煮去血水。然後將豬蹄在冷水中洗干凈,放在一邊備用,將所有的葯材洗干凈放在一邊備用,將葯材和豬蹄一起放在水中,用大火煮開以後,用電飯煲煲兩個小時左右就可以了。能夠促進腸胃的蠕動,有利於人體對營養物質消化和吸收,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和新陳代謝。
2、通草和鯉魚一起煮湯喝
將鯉魚洗干凈以後,去掉內臟等其他器官,將豆芽洗干凈。在鍋中放入適量的水,煮開以後放入魚等食材,然後燉煮15分鍾,加入豆芽,通草等食材。煮大約20分鍾以後,魚湯就做好了。做出來的魚湯美味可口,營養價值十分豐富。
通草泡水可以每天喝嗎
通草泡水是不可以天天喝的,因為如果天天用通草泡水喝的話,就可能會影響身體健康,不利於身體的生長發育和新陳代謝,日常生活中應避免天天用通草泡水喝。用通茶泡水喝,能夠起到催乳汁的功效,特別適合新媽媽乳汁過少的情況下食用。如果在河鯽魚,豬蹄一起食用的話,效果會更好。而且用通草泡水喝,有著利尿的作用,能夠排出體內多餘的毒素,還能夠有效的治療鼻塞。
㈧ 請問通草與通天草的區別是什麼
通草是植物形態 灌木或小喬木;幼枝、葉背及花序被白或褐色星狀毛;髓大,白色,紙質。葉大,聚生莖頂,直徑50~70cm,5~11掌狀分裂,裂片又2~3裂,基部心形,全緣或有粗齒,葉柄粗長;托葉膜質,錐形,基部合生。多數球狀傘形花序集成大型復圓錐花序;花小,花萼不顯;花瓣4,白色,雄蕊4;子房下位,2室,花柱2,離生。核果狀漿果扁球形,紫黑色。花期10~12月。 通天草是乾燥的莖,呈壓扁狀,長60~90厘米,直徑4~7毫米,頂端有穗狀花序;上部淡黃色,不易拉斷,下部淡綠色,則易拉斷。全體皺縮,表面有縱紋,具光澤;節處稍隆起,質輕松軟,中間空,折斷面內有白色膜狀間隔,用擴大鏡觀察之,呈蜂窩狀。氣微弱。以乾燥、完整、帶黃綠色、無泥土雜質者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