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牆外保溫系統在施工中的常見問題
1、外保溫系統的脫落
1)所用膠粘劑達不到質量、性能要求,採用機械固定時錨固件的埋設深度和錨固數量不符合設計規范;粘結膠漿配比不準確,選用的水泥不符合技術要求;粘結面積過小,未達到相應產品的設計規定。
2)基層表面的平整度超出基層允許偏差范圍;其表面含有妨礙粘貼的物質,未進行界面處理。
3)採用的苯板密度不足,抗拉強度過低,滿足不了保溫系統自重及面層荷載對其強度的承載要求,導致苯板被拉損破壞。
2、冬季內牆面返霜結露 保溫結點設計方案不完善,形成局部熱橋斷點;施工時苯板的切割尺寸不符合要求,施工質量粗糙造成板間縫隙過大,也沒有做相應的板條填塞處理。
3、保溫板的空鼓、虛貼
1)基層牆面的平整度達不到設計要求,牆面過於乾燥,在粘貼保溫板時沒有對基層採取撣水處理;雨後牆面含水量過大,還沒等牆體乾燥時就進行板的粘貼,引起膠漿流掛,導致空鼓、虛貼。
2)膠漿的配製稠度過低,粘結劑的粘度指標不合理,膠漿貼附到牆面時產生流掛,導致板面局部空點虛貼。
3)施工時不是用雙手均勻的擠、揉、壓板面,而是用力猛壓板的一端造成另一端翹起, 在敲、拍、振動板面時,引起膠漿脫落,導致板面的空鼓、虛貼。
4、面層的空鼓、開裂
1)膠粘劑的柔性壓折比指標不能滿足設計要求,脆性過強,抹面膠漿的抗變形能力不足以抵抗應力作用;膠粘劑里有機物質成分含量過高,膠漿的抗老化能力降低,隨時間推移都會出現開裂。
2)水泥的摻入比例過大,膠漿的強度標號過高,面層膠漿早期收縮過快;膠漿的吸水率過高,冬季因凍融、凍脹作用等均會引起開裂。
3)工程用砂選用中砂,導致砂的過篩粒徑過細,含泥量過高,粒徑級配不合理造成開裂。 4)苯板沒有完成對外保溫養護期的要求,上牆後產生較大的後收縮,引起面層的開裂; 苯板粘貼時局部通縫或在窗口四角沒有套割引起開裂。
二、外牆外保溫工程中質量問題的解決方法
1、使用彈性抗裂膩子抹面,並在建築塗裝工程中使用彈性漆飾面。彈性漆能在一定范圍彌補較小的龜裂縫,但由於彈性漆的一般成膜厚度只有不到0.1mm,只能遮蓋而不能阻止龜裂縫的擴展。因此應採用以彈性抗裂膩子為主、彈性漆為輔彌補裂縫,從體系配合角度發揮彈性體系的功能最大化。
2、為了抵抗高層建築負風壓產生的拉力,提高保溫系統在高層建築中應用的可靠性,在施工中可採用錨固措施,將保溫板材與牆體進行物理固定,將會取得比較好的效果。
3、為保證外牆外保溫的施工質量和使用壽命,選用性能可靠、技術成熟的粘結劑。 目前市場上有漿料和粉料兩種粘結劑。在使用後發現漿料粘結劑比較可靠。在施工中漿料的配料較方便,稠度好,粘性強,在施工時便於操作,質量便於控制。通過參與並總結前期的外保溫經驗教訓,在後期使用外牆外保溫材料後,經過幾年的風吹雨打,既沒有出現明顯的裂縫,同時室內也取得良好的節能保溫效果。
❷ 外牆保溫質量通病及治理措施
築外牆保溫有幾個要求,需要保溫層有保溫、防潮、隔音、防火、保證室內舒適氣候。外保溫材料常用到的材料,有聚苯乙烯保溫板(EPS、XPS)、岩棉、玻璃棉。
1、保溫板薄抹灰保溫體系(WDVS)
固定方式:粘貼、粘貼+錨固、托架
2、外置空氣間層保溫體系(VHF)
一般用於大面積的外牆機構上。
3、保溫砂漿保溫體系(WDPS)
4、雙層牆體保溫體系結構
5、透光保溫體系(TWDS)
外牆滲漏原因及防水保溫處理措施!
外牆防水材料主要有普通防水砂漿、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聚合物水泥防水塗料等。絕大部分的高層住宅工程並未採用外牆整體防水。這就使得在未採取防滲漏措施的情況下,出現了大量的外牆滲漏情況。
由於工程設計中未採用外牆整體防水,這使得施工單位與建設單位之間互相推諉。
本文探討問題的主體是採用外牆外保溫技術而未設計外牆整體防水的高層住宅,此類建築是外牆滲漏的重災區,一旦出現滲漏情況,維修難度相當大。
一、外牆滲漏的原因分析
外保溫的滲漏路線
為了滿足國家節能降耗的要求,2000年以後新建的住宅工程均採用外牆外保溫,主要工藝做法為粘貼聚苯板。而採用外牆外保溫的工程往往是外牆滲漏的重災區。
在維修過程中,拆除保溫板材後發現,雨雪水通過保溫板材間的縫隙侵入保溫板材的粘貼層內,保溫板材的粘貼工藝做法一般是聚合物砂漿粘貼,粘貼面積大於40%即可,實際施工中一般採用點粘。
這就造成了保溫板材的粘貼層形成了一個由上至下相互串通的空間,雨雪水侵入後,可以由高至低四處流動,這部分侵入水很難排出或自然蒸發。遇到外牆上的薄弱點,勢必滲漏進室內。
外牆上的薄弱點
通過對幾個工程的實地調查,從室內觀察,出現滲漏情況的部位多出現在一些牆體預留洞附近、外窗四周、飄窗或空調板下口以及外牆施工縫附近,所以初步懷疑滲漏與以上幾個部位有關。
在進步一的維修過程中,剔除掉室內牆體的裝修層後,明顯發現水漬確實通過以上幾個部位滲入室內。
所以斷定外牆的薄弱點為牆體預留洞、外牆施工縫、外窗四周及飄窗或空調板位置。
雨雪水就是通過這幾個薄弱點浸入室內的。
(1)外牆預留孔洞
最常見的外牆預留洞口包括大模板穿牆螺栓眼、腳手架的穿牆預留洞。
這類洞口均為結構施工階段預留形成,在結構施工後期或是外牆裝飾裝修階段進行封堵。
封堵的質量直接決定了該處洞口是否會成為滲漏水的薄弱點。
出現滲漏情況的預留洞口,剔開後一般都是填充的不密實,或者填充的敷衍了事,更有甚者填充材料根本不合格。
(2)外牆施工縫
由於流水施工的原因,一般的建築物在結構施工階段都會劃分成幾個流水段施工,所以造成了兩個流水段之間必然會有一道施工縫。
後澆的混凝土接茬質量以及混凝土的養護質量,決定了該處是否會成為薄弱點。
發生滲漏後,剔開裝修層,一般的情況都是接縫處不密實,嚴重的情況是接縫內有雜物。
(3)外窗四周
外窗四周滲漏是外牆滲漏的一個重點部位,佔比較大。
主要原因是外窗安裝工藝比較復雜,施工工序多,參施人員多,與後期的裝修工程存在交接問題。
外窗四周滲漏的原因比較多,最主要的應該是窗框與結構牆體間交接部位的防水措施沒有施工到位,包括框與結構牆體間的間隙是否過大、填充的發泡膠是否飽滿、防水膠的質量是否合格。
還可能造成滲漏的原因有外窗檯倒坡,造成積水。
窗框的泄水孔被堵塞,造成框內的雨水無處可排,溢出到室內。
(4)飄窗或空調板下口
一般情況下飄窗或空調板均為二次支模澆築,與牆體間存在一條施工縫。
裝修施工時,如果飄窗頂部或空調板面的找坡層坡度過小、甚至倒坡,都會造成板根部存水,如果施工縫接茬質量不合格,時間久了,自然會沿著外牆混凝土不密實的部位侵入室內。
二、外牆滲漏的對策
通過對外牆滲漏原因的分析,外牆防滲漏的關鍵在於充分發揮外牆外保溫做法的防水效果,盡量將雨雪水阻止在保溫層外。
而少量的雨雪水侵入進保溫層後,聚集在保溫板與外牆間的粘貼層空隙中,必須降低這部分滲水的流動性,等待自然蒸發。
同時要通過技術措施減少外牆薄弱點,使得這部分滲水在蒸發的過程中不能侵入室內。
充分發揮外保溫體系的防水性能
剪力牆結構的高層住宅樓,其外牆外保溫做法一般如圖4所示。該作法中兩道DBI抹面砂漿以及面層的塗料或面磚起到了整體防水的效果。
(1)外保溫系統防水透氣對防水功能的影響
①外牆外保溫系統要有良好的防水性和透氣性。
外牆外保溫系統是由保溫層和防護層組成(包含裝飾系統),是附著在結構牆體表面垂直於地面的立面建築組成系統,對於防水性而言,要求該系統能夠抵禦外界液態水的侵入。
對於透氣性而言要求室內外水蒸氣分壓力差導致的水蒸氣遷徙能夠正常進行。
要達到好的保溫效果外牆外保溫系統必須兼顧防水和透氣兩種材料性能。
②外保溫系統吸水性和透氣性能分析。
外牆外保溫系統從內向外依次為:結構層—保溫層—保溫防護層—裝飾層等。
較理想的系統構造設置在各種材料的透氣性指標上,從內至外,材料的透氣性要求越來越好,水蒸氣就能夠有一個順暢的遷徙路線,不至於在牆體及保溫裝飾層內部形成冷凝水,同時從乾燥過程來分析,也是有利於水蒸發後排出的。
吸水率的指標上來分析,主要是阻止液態水的進入系統內部,面層材料相比內部材料而言,吸水率就要求比較低。
保溫系統解決水蒸氣冷凝問題要求整個系統的每一種材料的透氣性指標能夠相互匹配,越靠近外側透氣性能越好;對於防止液態水進入方面則更嚴格地要求面層裝飾材料的防水性能。
(2)保證外牆外保溫防水功能的主要措施
①逐層漸變、釋放應力、防止裂縫是外保溫防水的正確技術路線。
外保溫防止裂縫的發生是外保溫防水技術成功的基礎。
防止外保溫裂縫的發生應考慮以下原則:
外保溫的保溫效果滿足建築物的全部結構處於同一溫度環境的要求;
外保溫材料系統各構造層均應滿足允許變形、誘導變形與限制變形相統一的原則;
外保溫測結構應滿足柔性釋放應力,各層彈性模量變化指標相匹配,外層的柔韌變形量大於內層的原則;
均勻分散的軟配筋(金屬四角焊網應滿足防銹性能,玻纖網布耐鹼強度保留率)應滿足壽命期的要求。
急劇變化的溫差產生的熱應力集中發生在外保溫的外表面,解決外保溫裂縫應遵循給溫度應力、變形能量釋放的原則。
採用「逐層漸變,柔性釋放應力的抗裂技術」可以有效地控制保溫層表面裂縫的產生。
逐層漸變柔性釋放應力抗裂技術理念的構造設計要點是:保溫體系個相鄰構造層性能、彈性模量變化指標相匹配、逐層漸變,抗裂砂漿應保證一定的柔韌性以便釋放變形應力。
同時,在抗裂防護層中採用鋼絲網改變應力傳遞方向,防止各種變形應力集中發生的可能。
塗料飾面時,理想的模式應為從抗裂砂漿層→膩子層→塗料層的柔韌變形性逐漸增大;
面磚飾面時,應採用具有柔性的粘結膠和勾縫膠。
在外牆外保溫技術應用中,採用「放」的抗裂原則,即採用柔性漸變、逐層釋放應力的抗裂技術路線是外保溫不產生裂縫、保證防水功能的正確方法。
②解決好外牆熱橋問題。
熱橋是指圍護結構中包含金屬、鋼筋混凝土梁、柱、挑陽台、遮陽板、挑出線條等部位在室內外溫差作用下,形成傳熱密集,內表面溫度較低的部位。
這些部位形成傳熱的橋梁,故稱熱橋。
這些熱橋部位通常被忽視而沒做保溫,其受溫度影響而發生的變形量與做了外保溫的牆體是不同的。
經過一定時間的形變破壞,會造成這些未做保溫的部位與做了外保溫的牆體交接處產生破壞裂縫。
解決熱橋的根本途徑是斷橋處理,就是外保溫層必須完整包覆所有外表面,使保溫層閉合。
外牆塗料開裂原因:
1、基層的開裂。外牆塗料飾面的基層為水泥砂漿抹灰層,在凝結過程中會產生干縮和溫差收縮,如果外牆抹灰施工操作不當,則易造成空鼓,開裂。在塗料面層施工前不注意修補就接著進入下道工序,經一段時間的日曬雨刷後,內部裂縫就會逐漸向外發展,而漆膜很薄的塗料面層很難抵卸這種內部應力,就會隨之出現開裂。
2、膩子層的開裂。由於所使用的外牆膩子質量存在缺陷,抗裂性差;或者由於施工操作不當,膩子批刮上牆後因為干縮、開裂從而影響到塗料面層。
3、塗料面層的開裂。某些存在質量問題的塗料由於抗裂性能差,或由於施工不當,塗刷上牆不久,經風吹日曬後易出現干縮龜裂及其它質量問題。
處理方法:
1、抹灰基層所用水泥。最好不要選用凝結時間過快的早強型水泥,以避免水泥砂漿過快的凝結干縮而造成的龜裂現象,砂子要選用合格的河砂,粒徑不要過細,以中砂最好。
2、外牆膩子的選擇。目前建材市場上外牆膩子產品種類很多,均標示抗裂性能優異,必須謹慎選擇,盡量選用品牌或大廠生產的專用抗裂柔性膩子產品。在工程開工後即可選擇出若干個符合標準的產品,做出膩子基層樣板,經過幾個月或更長時間的觀察,在工程即將進入外牆裝飾施工時,一般都可以比較到哪個產品抗裂性能的優劣。
外牆砂漿塗用技巧:
1、外牆抹灰所用水泥砂漿的配比要選擇恰當,一般採用1:2.5砂漿為宜,盡量不用1:1或1:2水泥砂漿。
水泥用量過大,砂漿收縮性大,易產生裂縫。為便於施工,可適量摻加粉煤灰,或加入膠液(如107膠等),以增加砂漿稠度,提高抹灰砂漿與牆體的粘結力,能防止空鼓、開裂。另外,在水泥砂漿中通過摻加杜拉纖維(每m3水泥砂漿摻0.7kg的杜拉纖維)和適量膠液,施工實踐中發現能有效增強砂漿面層的抗裂、抗滲及耐磨性,可起到增強延性,抗裂補強的作用,而所增加的成本並不大。
2、嚴格按照外牆抹灰操作規程和工藝施工,抹灰前必須認真清除基層表面的灰塵、污垢、油漬及磚牆面的耳灰等。施工前一天必須澆水淋透牆體,施工完成24h後,必須澆水養護,每天澆水次數應根據氣候情況確定,至少每天兩次,養護時間不少於7d。
3、磚牆與混凝土樑柱結合處,易產生裂縫,應在結合處採用釘鋼絲網騎縫的方法增強砂漿的抗裂性能,可預防裂縫的出現。對混凝土樑柱的光滑部分,採用水泥摻107膠的素漿刮抹一遍,以增加砂漿與光滑基層的粘結能力,防止該部位砂漿出現空鼓、開裂。
4、如在日照充足的季節施工,應科學安排施工時間,避免在陽光暴曬下施工,或採取有效的遮陽措施,保證砂漿面的陰干,防止抹灰砂漿層因陽光暴曬干縮過快造成的開裂。
5、水泥砂漿抹灰面層的分格不宜太大,充分利用分格拉縫可調節水泥砂漿的收縮。據經驗,分格在2m范圍以內可有效減少裂縫的出現。施工中採用三角形或梯形截面的木條,將水泥砂漿面層進行分格,同一施工段內不允許出現施工縫接頭,分格縫宜有嵌縫膏嵌縫。
❹ 建築外牆塗料施工常見質量通病的防治措施是什麼
外牆塗料的主要功能是裝飾和保護建築物的外牆面,使建築物外貌整潔、美觀,達到保護建築物外牆的作
用,延長其使用壽命。採用建築塗料裝飾,具有色彩豐富,自重輕,施工方便,維修容易等優點,因此在建築物
外牆裝飾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但在實際施工過程中,也經常出現顏色不均,掉色、粉化剝落和表面不平等問
題,嚴重影響建築物的美觀。現就外牆塗料施工中發現的一些常見質量問題及防治辦法加以淺析。
❺ 外牆面開裂原因及處理辦法,合理施工事半功倍
牆面開裂是一個非常煩人的問題,許多人將牆面漆的開裂歸於乳膠漆的質量,這實際上是片面的想法。事實上,牆壁塗料開裂的原因很多,不僅是塗裝本身的問題,而且還有牆壁的建築問題,那麼外牆面開裂原因及處理辦法是什麼呢?
一、牆體開裂的原因
原始牆面的質量存在問題,這是牆面開裂的主要原因之一。原始牆常見問題有兩個情況:一個是石膏層的裂縫和空鼓;另一個是油灰層的空層。在大部分石膏和膩子層的層中的裂紋或空鼓是由原料,不匹配的比例和稀鬆結構顯影劑的質量差造成的。因此,消費者在收集房屋時應仔細檢查牆壁的質量。一旦發現問題,裝修應該是必須的。
房屋的開裂主要是由於基礎的不平造成的,這在舊式的多層住宅中很常見。具體會有一些牆壁的表面呈現45°方向裂縫。而且,如果它作為平板結構過時,則在兩層的連接處經常發生裂縫。通常,裂解條件是不同的,並且需要不同的處理措施來修復裂縫並防止未來牆壁漆的開裂。
牆體開裂的另一個常見原因是諸如天花板的沉降。在它們之間,天花板變形並沉降。干牆天花板通常使用兩種工藝構造。一個是使用木龍骨。由於木材的自然缺乏穩定性,一般處理不足或結構不到位,這將導致由熱膨脹和收縮引起的表面變形。
二、外牆面開裂原因及處理辦法-如何修復牆體開裂
1、用刮刀颳去空間的寬度,刮成外形寬窄的八字形。
2、使用干石膏塊粉末添加空間。填充深度不小於30-40毫米。沒有必要填充壁的表面,該表面比壁的表面低1-1.5mm。
3、刷108後的間隙用玻璃布或皮革注意。
4、刮821膩子2-3次,與原壁表面光滑,用平面拋光砂紙擦乾。
5、調整牆面塗料後,先調整塗料,先將樣品刷干,牆面顏色乾燥後,顏色接近,色差不大,再塗刷牆面。
以上的內容就是外牆面開裂原因及處理辦法的介紹,如果你不確定為什麼牆壁開裂,不要隨意解決,當我們修復破裂的牆壁時,首先要找出原因再合理的實施。
❻ 牆面9大常見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由於之前很多家庭牆面選擇傳統塗料比如油漆,隨著房屋使用的時間過久,房屋牆壁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問題,輕則影響美觀,重則影響居住環境,下面是一些...」 感謝您關注福窩我為您精心挑選和分享的關於牆面9大常見的問題及解決方法的文章,學裝修頻道讓您了解更專業的裝潢裝修經驗和家居風水知識,內容主要包含:裝修技巧、家居風水和室內設計案例。
由於之前很多家庭牆面選擇傳統塗料比如油漆,隨著 房屋 使用的時間過久,房屋牆壁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問題,輕則影響美觀,重則影響居住環境,下面是一些牆面常見問題以及解決方案,希望能夠幫到大部分 業主 。
1、牆面常見的問題—— 牆面開裂
牆面開裂原因:比較常見的有原牆體結構性開裂、牆面受潮後起鼓開裂、原基層處理不到位開裂、新建牆體與原牆體間的開裂等。
牆面開裂處理辦法:進行局部貼布處理。如果縫隙較大,可先貼牛皮紙,然後使用的確良布打底,刷界面劑,然後再刮2-3遍牆襯或防水膩子,最後用上 硅藻泥 即可以處理好。
2、牆面常見的問題——牆面起鼓
牆面起鼓原因:主要是由於受潮,黏結面不牢或者原結構牆體沙化、老化導致起鼓。
牆面起鼓處理辦法:局部鏟除至水泥層,刷界面劑,刮2-3遍牆襯或防水膩子,然後再用上克洛斯威硅藻泥可以避免類似情況發生。
3、牆面常見的問題——牆面不平
牆面不平處理辦法:如果牆體起伏程度在1.5厘米以下,可用找平石膏找平;2厘米以上用 水泥砂漿 找平;頂部陰角如果誤差太大,可以貼石膏線進行美觀處理;如果牆面陰角誤差較大,使用石膏找平後再刷膩子填平,然後再用上克洛斯威硅藻泥。
4、牆面常見的問題——牆面起皮
牆面起皮原因:主要有三種,一是房間受潮;一是原基層打底施工不牢固;還有一種是施工工序不對,沒有嚴格按照工藝流程和規范操作導致牆漆起皮。
牆面起皮處理辦法:需要將局部鏟除至水泥層,刷界面劑,然後刮2-3遍牆襯或防水膩子,然後再刷一遍 底漆 ,而且還要注意須在含水率(10%)以下施工,避免在高濕度(﹥85%)、低溫(﹤+5℃)環境下施工。
5、牆面常見的問題——牆面變色
牆面變色原因:變色分為幾種情況,比如白牆,若之前用的材料是油漆,除了油漆塗料本身的問題之外,與工人的水平、著力都有明顯的關系,如果用力不均勻,從感觀上會覺得牆面不光滑。另外—個關鍵因素就是有顏色的牆,在塗抹有顏色的油漆時,由於色調不均勻,結果會出現—開始刷的地方顏色淡,後面刷的地方顏色深的情況,所以刷的時候要注意均勻攪拌。
牆面變色處理辦法:由於克洛斯威硅藻泥採用的是天然無機礦物顏料,能保持顏色恆久不變,可使牆面顏色持久。
6、牆面常見的問題——牆面滲水
牆面滲水原因:
(1)冷凝水引起的潮濕:過去有些 住宅 的牆體沒有保溫層,冬季時,牆體外冷內熱,會在內牆牆面形成冷凝水,導致牆體潮濕。
(2)牆內預埋水管滲漏引起牆體潮濕;
(3)樓上 地面防水 不好造成牆體潮濕;
(4)樓上水管與地面結合處沒有做好防水;
(5) 裝修 時塗刷牆面時,遍牆漆沒有干透,就開始塗刷下一遍牆漆,牆裡面的水汽未能揮發出來,導致牆面潮濕。
牆面滲水處理辦法:牆體材料應選擇 密實度 高, 強度 高的磚;給 排水管 安裝後進行試水,確定不漏水後才進行牆體裝修;嚴格按照施工規范進行施工,做好外牆防水處理。
7、牆面常見的問題—— 牆面發霉
牆面發霉原因: 外牆滲水 ;若是採用是的牆紙,則可能是在牆紙施工時,膠水未完全乾透,因為水分和空氣的長期存在牆紙里,而出現發霉情況;環境濕度大造成的,這主要出現在南方的梅雨季節。
牆面發霉處理辦法:將現有的牆壁全部鏟掉,重新 刮膩子 ,等膩子干透後再刷防潮塗料。現在霉季已經完全過去了,正好施工的時候。現在天氣乾燥,牆面乾燥得快,工序短,施工較安全;把現有發霉的牆壁清潔干凈,等牆壁干透後,在其表面滾清漆,把底封起來,然後再刮膩子、打磨、再做硅藻泥,等於在原有基礎上再重做一次牆面。
8、牆面常見的問題——牆面掉灰
牆面掉灰的原因:受潮或是本身的基材質量差,掉的是膩子層和外表皮的乳膠層。
牆面掉灰處理辦法:要是之前做的油漆,一般的話可以做上買一桶 乳膠漆 去塗刷一遍;要是嚴重的話,在經濟寬裕的情況下,可以把基材鏟除,批刮兩遍膩子,打磨一遍,再做上硅藻泥,這樣就不會掉灰了。
9、牆面常見的問題——牆面白色絮狀物
牆面白色絮狀物原因:主要是因為牆面受了潮。受潮的原因—般有兩種:要麼是裝修施工時牆體吸水受潮,要麼是建樓的時候潮度過高。結果導致時間—久,牆面就會透出水泥中的鹼,呈現起塊、起包現象。
牆面白色絮狀物處理辦法:若做的是油漆,可在上漆前,確保牆面處理徹底干透。兩個星期後,待牆面徹底干透,再上一層封閉底漆。若漆面已刷好並呈分裂狀,須將漆面全面刮除,確保牆面干透再重新上漆。當然,若選擇的是硅藻泥,則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了。
❼ 外牆面磚工程常見質量缺陷有哪些如何控制和處理
外牆面磚工程常見的問題主要有空鼓、脫落和開裂。要想控制這些問題的出現,就要規范施工,具體如下:
1、防止脫落、空鼓和裂縫。施工時,基層必須清理干凈,表面修補平整,牆面灑水濕透。外牆面磚使用前,必須用水浸泡不少於2h,取出晾乾,方可粘貼。外牆面磚粘結砂漿過厚或過薄均易產生空鼓,厚度一般控制再7~10mm。必要時摻入水泥質量3%的108膠,提高粘結砂漿的和易性和保水性;粘結外牆面磚時用灰匙木柄輕輕敲擊磚面,使其與底層粘結密實牢固,粘結不密實時,應取下重貼。冬期施工時,應做好防凍保暖措施,以確保砂漿不受凍。
2、防止接縫不平直,縫寬不均勻。施工前認真挑選外牆面磚,剔出有缺陷的外牆面磚。同一面牆上應用同一尺寸外牆面磚,以做到接縫均勻一致。粘貼前做好規矩,用外牆面磚貼灰餅,劃出標准,陽角處要兩面抹直。每貼好一行外牆面磚,應及時用靠尺板橫、豎向靠直,偏差處用灰匙木柄輕輕敲平,及時校正橫、豎縫平直。
3、勾縫或擦縫後,應及時用抹布或棉紗擦凈面磚表面砂漿、塗料等。
4、夏期鑲貼外牆面飾面磚時,應搭設通風涼棚防止爆曬及採取其他可靠有效的措施。
5、冬期施工時,砂漿使用溫度不得低於5℃,砂漿硬化前應採取防凍保暖措施。用凍結法砌築的牆,應待解凍後再行抹灰。
❽ 外牆滲水的原因及維修方法
一、外牆滲漏產生的主要原因
(一)設計因素
防水處理是房屋建築工程中一項重要的質量工程。實踐中,基於防水材料性能的差異和我國南北方氣候的差異,使房屋的防水設計帶有一定的復雜性,一旦工程的防水設計出現問題,則將直接造成房屋建築外牆的滲漏。
(二)材料因素
現代房屋建築施工所採用的各種新型牆體材料基本具備孔隙率較大、吸水性較強和抗滲透能力較差的特點。因此在砌築的過程當中,灰縫,尤其是豎縫當中的水泥砂漿一般都很難達到飽滿與擠揉密實的效果,牆體跟鋼筋混凝土的樑柱之間、窗框跟牆體之間的連接位置,往往因材料在性能上的不同而形成裂縫,進而造成牆體的滲漏問題。
(三)施工因素
從施工的方面來看,因施工工藝及施工技術而造成的房屋建築的外牆滲漏問題相對較多:
第一,框架結構的外牆柱跟切題的連接位置未埋拉結筋、拉結筋的設置不牢固,或者是拉結筋的間距、長度及數量不符合標准要求,在溫度膨脹系數的差異相對較大時,則會造成連接位置的開裂,形成漏水的多發區;
第二,房屋建築牆體施工過程中,找平層以及抹灰層的砂漿沒有按照標準的設計進行配置,進而造成砂漿強度的變化,基於干縮開裂問題的發生而造成牆面的滲漏;
第三,施工過程中,外牆牆面磚跟打底的砂漿之間存在粘結力不足的問題,進而造成空鼓病害的發生,飾面磚的勾縫不夠密實,出現沙眼或者是裂縫的問題,引發牆面滲水;
第四,施工中對於房屋建築窗檯的坡度、滴水槽以及鷹嘴等這些細部位置的施工沒有處理好,容易因雨水滲透而引發牆面滲漏;
第五,房屋建築施工過程中,各種穿過外牆的管道以及不同的預留孔眼的密封性處理沒有做好,同樣也會造成房屋建築牆面的滲漏。
總之,目前造成我國房屋建築工程外牆滲漏的因素有很多,要保證我國房屋建築的整體質量,避免外牆滲漏問題的發生,加強對房屋工程外牆抗水處理方法的研究則顯得尤為必要。
二、外牆滲漏在施工中的預防
1、對於腳手架的堵塞,比較有效的辦法是:先用水把腳手架眼內的雜物沖洗干凈,然後用1:2水泥砂漿將半磚砌到腳手架眼內側,灰縫要堵塞飽滿,可用薄鋼板搗實,然後用C30細石混凝土填塞腳手架眼外側,深入牆體至外牆面10mm,混凝土中應摻水泥用量5%—8%的防水劑或微漲劑調制,等乾燥後,用1:2水泥砂漿與牆面抹平、壓光。這樣處理雖然工序較多,但對防止外牆滲水有明顯防治作用。
2、砌體砂漿飽滿度《規范》中規定,「空心磚砌體的水平灰縫飽滿度應不小於80%,垂直灰縫應填滿砂漿,不得出現透明縫、瞎縫和假縫」。砌築砂漿的稠度應根據空心砌體正確選擇,配合比應經過計算及試配調整;採用「三一」法砌築,嚴禁「干磚上牆」,磚砌築前應澆水濕潤。
3、在每層鋼筋混凝土圈樑與砌體結合部位,增設一道牆外口15m,牆內口30mm,牆中心呈企口狀的阻滲砂漿層,砂漿配合比為1:3,內摻3%的防水劑,然後澆築混凝土圈樑。具體施工方法是:待砌體砌築到頂後澆水濕潤,然後鋪築阻滲砂漿層,表面隨鋪隨壓光,待常溫下養護24小時後,使阻滲砂漿層達到一定強度,方可進行下道工序鋼筋綁扎與支模作業。經過處理可有效防止水順著牆體由高處向低處滲漏,如果發生滲漏只會在本層出現漏點。
三、外牆滲漏的處理
對於已經出現滲漏的建築物外牆,目前處理的辦法主要有三種:
1、外牆全部重新做防水。
這種辦法優點是能徹底解決滲漏問題,但是費時費力,資金投入太大,在實際中常常得不到實現。
2、針對滲漏部位重點處理
針對滲漏部位採取開洞、注漿的辦法進行局部處理,但由於是對結構做處理,常常難以得到住戶的配合,容易產生誤會,處理難度較大。而且只能治表,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常常是處理完一個漏點,水可能又會從另外薄弱處滲漏出來。
3、採用有機高分子防水材料對外牆整體處理。
目前市場上這類產品主要是以有機硅為主的滲透型防水劑,對基層的要求不高,清理干凈基層後,用裂縫修補劑拌合水泥將牆面上大的孔洞、縫隙填補密實,然後利用噴霧器將防水劑直接噴在外牆面,防水劑可以滲入水泥基層內達1cm以上,與水泥中的游離氧化鈣、鐵鋁酸四鈣發生反應生成不溶於水的硅酸鈣鹽,硅酸鋁鹽及氫氧化鋁絮凝體,來堵塞水泥基毛細孔,使其形成既透氣又憎水的永久防水層,雨水落在上面象滴落在荷葉上一樣不留水跡,牆面將始終處於乾燥狀態,達到防水的目的。這種處理方法簡便、易行、費用低廉,且處理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