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根據雙名法來判斷生物間的親緣關系
物種的正式名稱必須由兩個拉丁詞構成,屬名在前,種名在後,後面還常常附有定名人的姓名和定名年代等信息.
此命名法的 優點,首先在於它統一了全世界所有植物的名稱,即每一種植物只有一個名 稱,在國際上通用,便於科學交流;其次,雙名法提供了一個親緣關系的大 概,在植物學名中包含有屬名,因此知道一個種名就容易查知該種在植物分 類系統中所處的位置.
判斷生物間的親緣關系,主要就是看屬名,種名.根據屬名,種名就容易查知該種在植物分類系統中所處的位置.容易判斷親緣關系.
Ⅱ 怎樣判斷不同種植物之間的親緣關系
看形態,查查中國植物志看是否同屬一科之類的。有乳汁不一定有親緣關系,大戟科的植物和菊科某些植物就都有乳汁
Ⅲ 如何從分子水平上判斷生物親緣關系的遠近
如何從分子水平上判斷生物親緣關系的遠近
生物分類是研究生物的一種基本方法.生物分類主要是根據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劃分為種和屬等不同的等級,並對每一類群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特徵進行科學的描述,以弄清不同類群之間的親緣關系和進化關系.分類的依據是生物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徵.分類的基本單位是種.分類等級越高,所包含的生物共同點越多;分類等級越低,所包含的生物共同點越少.了解生物的多樣性,保護生物的多樣性,都需要對生物進行分類. 分類系統是階元系統,通常包括七個主要級別:種、屬、科、 分類階段舉例 目、綱、門、界.種(物種)是基本單元,近緣的種歸合為屬,近緣的屬歸合為科,科隸於目,目隸於綱,綱隸於門,門隸於界.隨著研究的進展,分類層次不斷增加,單元上下可以附加次生單元,如總綱(超綱)、亞綱、次綱、總目(超目)、亞目、次目、總科(超科)、亞科等等.此外,還可增設新的單元,如股、群、族、組等等,其中最常設的是族,介於亞科和屬之間. 人為分類法 主要是憑借對生物的某些形態結構、功能、習性、生態或經濟用途的認識將生物進行分類,而不考慮生物親緣關系的遠近和演化發展的本質聯系,因此所建立的分類體系大都屬於人為分類體系.例如,將生物分為陸生生物、水生生物;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糧食作物、油料作物等.另外,18世紀瑞典植物學家林奈(1707—1778)以生物能否運動為標准,將生物劃分為動物界和植物界的兩界系統.他還根據雄蕊的有無、數目,把植物界分為一雄蕊綱、二雄蕊綱等24個綱.16世紀我國李時珍(1518—1593)在他的《本草綱目》一書中將植物分為五部,即草部、谷部、菜部、果部和木部;將動物也分為五部,即蟲部、鱗部、介部、禽部和獸部;人另屬一部,即人部.又如,亞里士多德根據血液的有無,把動物區分為有血液的動物和無血液的動物兩大類,等等. 自然分類法 1859年達爾文出版了《物種起源》一書,進化論的確立及生物科學的發展 生物分類 ,使人們逐漸認識到現存的生物種類和類群的多樣性乃是由古代的生物經過幾十億年的長期進化而形成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親緣關系.分類學應該反映這種親緣關系,反映生物進化的脈絡.現代生物分類學研究生物的系統發育,特別強調分類和系統發育的關系.在研究分類的過程中,分類學家追求的是劃分的分類單元應是「自然」的類群,提出的分類系統力求反映客觀實際,也就是說要符合系統發育的原則.因為系統發育的親緣關系是生物進化過程的實際反映.因此,研究各生物類群的分類學家,都把組建該類群的系統發育作為主要目標,以便在此基礎上按照生物系統發育的歷史,編制生物的多層次分類系統,即自然分類系統.植物的自然分類法是以植物的形態結構作為分類依據,以植物之間的親緣關系作為分類標準的分類方法.從生物進化的理論得知,種類繁多的植物,實際上是大致同源的.物種之間相似程度的差別,能夠顯示出它們之間親緣關繫上的遠近.判斷植物之間的親緣關系的方法,是根據植物之間相同點的多少.例如,菊花和向日葵在形態結構等方面有許多相同點,如它們都具有頭狀花序,花序下有總苞,雄蕊5枚,花葯合生.於是就認為它們的親緣關系比較接近;而菊花與大豆相同的地方就比較少,如大豆花是大小和形狀都不相同的蝶形花瓣,二體雄蕊(花絲9枚合生,一枚離生),於是就認為它們的親緣關系比較疏遠.近年來,隨著科學的發展,植物的分類已經不僅以形態結構為依據,而且得到了生理學、生物化學、遺傳學和古植物學等學科的密切配合.各國植物學家正在這方面繼續展開深入的研究,以便使植物分類的方法更加完善.動物的自然分類方法更加復雜,主要是根據同源性進行分類.分類學家必須考慮多種多樣的特徵,這些特徵包括:結構、功能、生物化學、行為、營養、胚胎發育、遺傳、細胞和分子組成、進化歷史及生態上的相互作用.特徵越穩定,在確定分類時就越有價值.
Ⅳ 植物親緣關系鑒定的方法
普通點的,看形態學特徵是否相似
技術上,看能否雜交,授粉能否結實,或者直接提DNA比較片段或序列
Ⅳ 對植物進行分類,確定他們之間親緣關系
生物學家在對植物進行分類時,要仔細觀察植物的形態結構,如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的形態結構,從這些器官中發現它們共同的或不同的特徵,從而確定它們的親緣關系,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實和種子往往作為分類的重要依據,因為花、果實和種子等生殖器官比根、莖、葉等營養器官在植物一生中出現得晚,生存的時間比較短,受環境的影響比較小,形態結構也比較穩定.
故答案為:形態結構,莖,葉,花,果實,種子
Ⅵ 怎麼樣才能不看花辨別植物
每一種植物的各個器官都有自己獨特的特徵,當然其中也包含花,沒有花的時候,通過植物的根莖葉果等器官同樣可以辨別植物。但這需要了解學習各種植物的特徵結構和不同植物之間的差異。通常親緣關系越近的植物相似的特點越多,要了解它們之間細微的差別才能區分。要學到這些首先要對植物有興趣,然後對於各種植物進行仔細觀察,再去網上查找相關資料核對,當然如果有機會去學習植物相關的專業就更好了,日積月累,認識的植物就會越來越多,對植物的分類也會越來越熟悉,遇到不認識的植物也就會很容易根據它的特徵點找出它的分類,進而逐步找到它的具體種類。
Ⅶ 如何根據花粉的形態確定親緣關系
根據植物授粉象同自花授粉(self-pollination)異花授粉(cross-pollination)兩類
自花傳粉
植物熟花粉粒傳同朵花柱並能受精結實程稱自花傳粉產同株異花間同品種異株間傳粉認自花傳粉
授粉
能進行自花傳粉植物稱自花傳粉植物水稻、麥、棉花桃等豌豆花花尚未放花蕾熟花粉粒直接花粉囊萌發形花粉管精送入胚囊受精種傳粉式典型自花傳粉稱閉花受精
異花傳粉
般情況即使兩性花同朵花雌雄蕊起熟般花雌蕊接受花粉另朵花花粉異花傳粉雌雄異株植物雌雄同株單性花進行異花傳粉
油菜、向葵、蘋等異花傳粉植物
花粉
種植物特結構相於孢由發育前期雄配體
授粉
植物熟花粉粒包含2或3細胞即營養細胞殖細胞或由其裂產兩精兩細胞花粉粒兩精傳粉花粉管由殖細胞裂形裸植物熟花粉粒包含細胞數目變化較1~5或更細胞其1~2原葉細胞雄配體殘留幾營養細胞形往往隨即退化植物雄配體已完全消失
各類植物花粉各相同根據花粉形狀稱性極性萌發孔數目、結構位置壁結構及表面雕紋等往往鑒定科屬甚至鑒定植物種花粉形態研究類鑒定花粉析鑒定化石花粉提供依據同植物系統發育研究提供價值資料
數花粉熟散單粒花粉兩粒花粉粘合起稱復合花粉粒許花粉結合起葯室至少兩塊稱花粉塊或幾葯室全部花粉粒粘合起稱花粉塊花粉塊花粉塊主要見於蘭科蘿藦科植物
花粉粒四體朝內部稱近極面朝外部稱遠極面連接花粉近極面點與遠極面假想條線稱極軸與極軸直角相交條線稱赤道軸沿花粉兩極間表面線赤道極性花粉等極亞等極異極3類型花粉通稱兩種同稱性:輻射稱左右稱
希望能幫
Ⅷ 用什麼辦法可以確定植物之間親緣關系
自然分類系統——以動物形態上或解剖上的相似性和差異性為基礎,以古生物學,比較胚胎學,比較解剖學上的許多結論為依據,基本反映了動物"大家族"中自然的類緣關系
隨著現代化新設備,新技術,新觀念的發展,尤其是電子計算機的應用,
大大加速了分類學數據的處理,而通過學科的滲透,分類學中又建立了新的
標准.例如:根據某些蛋白質類型的不同來區別同種生物;根據決定生物特
征的遺傳物質DNA的差異來區分生物;根據免疫學標准及行為學標准等,來
確定生物間相互關系.
動物的親緣關系就是動物的演化關系,由此可見,動物是從簡單到復雜,
從低級到高級,經過漫長的時間變化發展而成的.通過比較解剖學.胚胎學
的例證和生理,生化的例證都可以間接地證明這一點.但最直接的論證則是
古生物學——化石的例證.人們根據埋藏在地層中的生物化石遺骸,就可以
把地球上出現生命以來動,植物發展變化的歷程基本查證清楚.
Ⅸ 如何判斷同一科的植物哪幾個屬親緣關系更近
這就是銀杏,只能說是其它祼子植物、鐵樹等等。所以銀杏無近親。如說遠親,如蓋子植物綱、羅漢松銀杏屬於祼子植物門銀杏綱。具體來說如各種松樹,一種植物、蘇鐵綱。在這一綱中、各種杉樹,下屬只有同名的一目一科一屬、松杉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