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植物激素是怎麼發現的呢
19世紀後半葉,英國的進化論創立者達爾文和他的兒子法蘭西斯·達爾文做了一個實驗。他們把一種叫金絲草的植物的胚芽鞘放在單側光照射下培養,發現胚芽鞘會向光照來的方向彎曲;如果切去胚芽鞘的尖端或在尖端套上一個不透光的錫箔小帽,胚芽鞘就不會向光照彎曲了;如果將單側光只照射胚芽鞘的尖端,而沒有照射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還是會向光彎曲的。因此,他們在1880年出版的《植物運動的本領》一書中指出:胚芽鞘產生向光彎曲,是由於幼苗在單側光照下產生了某種影響,這種影響會從上部傳到下部,造成背光面和向光面的生長快慢不同。
1928年,荷蘭的F.W.溫特把具有相同向光效應的燕麥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瓊脂薄片上。然後他移去胚芽鞘尖端,將瓊脂切成小塊,然後再把這些瓊脂小塊,放在切去頂端的胚芽鞘一側,將它們一同置於暗處。實驗的結果表明,放置過鞘尖的瓊脂塊會使胚芽鞘向放瓊脂的對側彎曲,而純瓊脂塊則不會。這個實驗證明,促進生長的影響可以從鞘尖傳到瓊脂,然後再傳到去頂胚芽鞘。溫特認為,這種影響應該是一種化學物質,並稱之為生長素。溫特還據此創造了燕麥試法,定量測定生長素含量,大大促進了植物激素的研究。
1934年,荷蘭的F.庫戈爾等從玉米油、根霉和麥芽中分離和純化出了這種能刺激植物生長的物質,並鑒定了它的化學成分,使植物激素的研究又向前邁進了大大的一步。
2. 我想測植物激素, 就是常見的四種內源激素,主要用的是氣相還是液相檢測價格大約多少啊
測定方法大致可以分為生物測定法、以氣相色譜法(GC)和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為代表的理化測定法,及以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為代表的免疫測定法。至於檢測費用主要根據檢測的具體要求和檢測項目有關,需要檢測的話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咨詢檢測機構,科標檢測做植物激素方面的檢測很不錯。希望對你有幫助
3. 液相色譜測植物激素合並酯相是什麼意思
首先要確定檢測方法,
1 樣品是否可以用液相色譜檢測,
2 用什麼柱子和流動相來分離這三個樣品,
3 用什麼檢測器來檢測,
4 再看他們的最低響應是多少,線性范圍是多少
5 樣品在反應中如何中斷反應的進行,保持物質濃度不變,用什麼溶劑溶解樣品
有了這些信息,你才能知道用多少濃度合適.
4. 植物激素提取的方法
例如:
提取與測定激素時稱取0.5 g玉米葉片,去中脈,加2 mL樣品提取液(80%甲醇,內含1.0 mmol·L-1二叔丁基對甲苯酚),在冰浴中研磨成勻漿,轉入10mL試管,再用2 mL提取液分次將研缽沖洗干凈,一並轉入試管中,搖勻放在4 ℃冰箱中靜置4 h後,以1000×g離心15min,取上清液過C-18固相萃取柱,再將過柱後的樣品轉入10mL塑料離心管中,氮氣吹乾後儲於-20℃下備用。測定參照何鍾佩(1993)書中方法用間接酶聯免疫吸附分析法檢測脫落酸(ABA)、玉米素核苷(ZR)、生長素(IAA)茉莉酸甲酯(MeJA)和赤黴素(GA3)的含量。
酶聯免疫吸附分析間接法常用於檢測抗體,一般之操作步驟為:
將已知之抗原固著於塑膠孔盤上,完成後洗去多餘之抗原加入待測檢體,檢體中若含有待測之一次抗體,則其會與塑膠孔盤上的抗原進行專一性鍵結洗去多餘待測檢體,加入帶有酵素之二次抗體,與待測之一次抗體鍵結洗去多餘未鍵結二次抗體,加入酵素受質使酵素呈色,藉儀器(ELISA reader)測定塑膠盤中的吸光值(OD值),以評估有色終產物的含量即可測量待測抗原的含量。
5. Elisa方法測定植物激素含量實驗步驟中有三次洗板,請說出每次洗滌洗去的是什麼
ELISA,一般包含兩個或以上的孵育步驟,中間以洗滌隔開。
ELISA通常在96孔板中開展,其上包被了結合抗原或抗體。
在封閉步驟後,包被後的平板首先與一抗或抗原孵育。
隨後通過一些洗滌步驟去除未結合(低親和力)的抗原-抗體復合物。
接著,平板與二抗孵育。
這種帶有酶的抗體與高親和力的抗原-抗體復合物結合。
之後,又是一輪洗滌。最後是添加底物並檢測信號。
6. 有哪位大俠做過植物激素ELISA測定,求助一些問題
拋開樣品的前處理環節,僅針對檢測的實驗簡單的說下:
1、ELISA方法的特點:前處理要求不高,操作簡便、檢測通量大,經濟實惠,不過誤差很大,這個誤差大的讓親手實驗的人都懷疑自己操作是不是出大紕漏了。ELISA需要購買試劑盒,一個盒子96孔,每個樣品至少要做3次重復佔用三個孔,加一個標曲至少用8個孔。一張板子最多檢測30個樣品,一個盒子按照1500元來算,每個樣品的檢測費用50元。如果是糊弄糊弄走一個實驗流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過去了,如果是真的想檢測下激素含量,或者希望發文章能被認可,請慎重選擇!
2、HPLC方法特點:前處理要求高、操作復雜,有HPLC儀器硬體要求,檢測通量小,對於含量較高的IAA、ABA,SA等激素樣品是個不錯的方法,推薦使用;但是對於含量較低的一類激素,如GA,SL,JA,BR等,用HPLC很難出峰,如果不想浪費時間和樣品,建議趁早換方法。HPLC的檢測成本毋容置疑,自己實驗室如果有設備,你就偷著樂,不過激素的液相檢測條件也較難摸索的。有些激素的標准品,價格也不菲。如果實驗室沒有HPLC設備,建議去商業公司做,每個樣品在500元左右,如果是大規模的測,價格可能有優惠。
3、液質聯用法特點:前處理要求非常嚴格,液質聯用的靈敏度非常高,檢測結果相對來說是最准確的、實驗操作復雜,設備要求高,成本高,特別是最近幾年新出的設備,動輒三四百萬,保養成本也很嚇人,不是土豪實驗室,真玩不起來!不過呢,確實是「檢測利器」,檢測精度甚至達到fg級別。前處理也很變態,這個實驗建議不要自己做,直接找商業化公司做就行。
7. 植物內源激素可以用些什麼方法來測定
網上有這方面的資料,目前液相和氣相用的比較多,不過,儀器比較貴http://wenku..com/view/112f6af39e31433239689361.html
8. 鹽脅迫下,植物內源激素的含量會發生變化,從而調控植物的一系列生理和生化反應.ABA被認為是植物感知逆
(1)研究人員在位於東阿拉善--西鄂爾多斯(106°35飃°25'E,39°20ཤ°15'N)地區,選取了4塊有代表性的樣地,在每塊樣地中以 樣方法法設置50m×50m區域3個,並在其中 隨機採集足量的生理狀態相似的紅砂和長葉紅砂的葉片液氮保存,用以測定植物內源激素含量,同時採集根系附近土壤.
(2)泡菜亞硝酸鹽含量測定的方法是比色法.
操作過程如下:
①、制備各激素的 標准顯色液溶液並進行顯色,測定吸光值並繪制標准曲線;
②、萃取紅砂和長葉紅砂葉片中的植物內源激素,制備待測液;
③、待測液顯色後,測定吸光值,並通過標准曲線計算得出待測液中激素的濃度.
(5)結果分析:
①、植物內源激素是一類重要的具有 調節作用的物質,與植物的生長發育、抗逆性息息相關.根據圖1推測,兩種植物中紅砂的抗鹽性更強.
②、根據根系附近土壤相關性質的測定結果,圖2樣地1和2中的紅砂的(IAA+ZR+GA3)/ABA比值有顯著性差異的原因可能是 兩塊樣地中的含水量不同所致.
③、計算長葉紅砂在各樣地的IAA/ABA.GA3/ABA比值,均表現類似圖2所示的(IAA+ZR+GA3)/ABA的結果.在樣地3該比值最低,說明在重鹽土環境中,長葉紅砂生長受抑製程度最大
④、通過①、③的分析,廣布種紅砂生態適應性強於特有種長葉紅砂的原因之一是多種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調節的結果.
⑤、從進化的角度看,長葉紅砂在鹽漬化土壤環境下經過長期自然選擇已經進化出相應的內在適應機制,但該機制卻不適用於重鹽土土壤環境.
故答案應為:
(1)樣方隨機
(2)比色①標准顯色液③吸光值
(5)①調節紅砂
②兩塊樣地中的含水量不同
③在重鹽土環境中,長葉紅砂生長受抑製程度最大
④多種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調節
⑤自然選擇重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