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復方苯芭比妥溴化鈉片
復方苯巴比妥溴化鈉片
Fufang Benbabituo Xiuhuana Pian
Phenobarbital and Sodium Bromide Tablets
本品含苯巴比妥(C12H12N2O3)應為標示量的90.0%~110.0%,溴化鈉(NaBr)應為標示量的90.0%~110.0%.
【處方】 苯巴比妥 30g 丹參干膏 60g 纈草流浸膏 10g
樟腦 8g 溴化鈉 100g 黃花敗醬干膏10g
珍珠母 80g 冰片 2g
製成 1000片
【性狀】本品為灰白色或灰褐色片,有特異臭.
【鑒別】(1)取本品細粉適量(約相當於溴化鈉200mg),置坩堝中,小火灼燒至炭化,殘渣加水20ml,攪拌,濾過,濾液顯鈉鹽與溴化物的鑒別反應(中國葯典2005年版二部附錄Ⅲ).
(2)取本品細粉適量(約相當於苯巴比妥300mg),加氯仿30ml振搖,濾過,濾液置水浴上蒸干,殘渣顯丙二醯脲的鑒別反應(中國葯典2005年版二部附錄Ⅲ).
(3)取本品細粉25g,加水100ml,超聲處理15分鍾,離心,濾過,濾液加稀鹽酸調至pH 1~2,加乙醚提取2次,每次40ml,合並乙醚液,離心,取乙醚液蒸干,殘渣加甲醇溶解並稀釋至5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丹參對照葯材12g,加水煎煮2次,每次30分鍾,合並濾過,濾液濃縮至30ml,同法製成對照葯材溶液.再取原兒茶醛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葯典2005年版二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供試品溶液及對照葯材溶液10μl,對照品溶液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苯-乙酸乙酯-甲酸(80:50:8)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3%三氯化鐵乙醇溶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葯材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檢查】崩解時限 取本品,依法檢查(中國葯典2005年版二部附錄Ⅹ A),應在1小時內全部崩解.
其他 應符合片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中國葯典2005年版二部附錄Ⅰ A).
【含量測定】苯巴比妥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中國葯典2005年版二部附錄Ⅴ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甲醇-水(40:60)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15nm.理論板數按苯巴比妥峰計算應不低於3000.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苯巴比妥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用40%甲醇溶解並定量稀釋製成每1ml含苯巴比妥30 g的溶液,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20片,精密稱定,研細,精密稱取適量(約相當於苯巴比妥30mg),置100ml量瓶中,加40%甲醇溶液80ml,超聲處理10分鍾,加40%甲醇至刻度,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5ml,置50ml量瓶中,加40%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20 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溴化鈉 取上述細粉適量(約相當於溴化鈉200mg),精密稱定,置坩堝中,灼燒至完全炭化,殘渣用水80ml分次洗滌,濾過,合並濾液,加鉻酸鉀指示劑2滴,用硝酸銀滴定液(0.1mol/L)滴定,每1ml硝酸銀滴定液(0.1mol/L)相當於10.29mg的NaBr.
【類別】 抗癲癇類葯.
【貯藏】 密封,在陰涼乾燥處保存.
【有效期】24個月
曾用名:治癇靈片
【功能主治】安神定志、解痙、鎮靜作用。用於各類癲癇與神經官能症.
不知道你的意思,乾脆都……呵呵
2. 怎麼鑒別特發性震顫
診斷
中、老年中出現雙上肢明顯的持續的姿位性震顫伴有運動性震顫時,應考慮特發性震顫。
(一)特發性震顫的確診標准
1.雙手或雙側前臂肉眼可見的、持續的姿位性震顫或伴有動作性震顫和身體其他部位的震顫。雙側姿位性震顫可以不對稱,一般持續的震顫幅度較大且可有波動。震顫可影響生活和工作。
2.病程必須超過3年。
3.明確診斷必須排除下列情況
(1)存在除震顫外的其他神經系統異常體征。
(2)應用可導致震顫的葯物或葯物戒斷狀態和疾病。
(3)震顫發生前3個月內有明確的神經系統外傷,包括頭部外傷與周圍神經外傷分布部位相一致的震顫。
(4)存在可引起震顫的明顯心因性因素。
(5)震顫突然發生或迅速進行性惡化。
(二)可能是特發性震顫的擬診標准
1.與「確診標准」相同的震顫特徵,但震顫並非在好發部位,包括頭部和腿部的姿位性震顫。
2.病程超過3年。
(三)排除特發性震顫的診斷
(1)與確診標准」相同的排除標准。
(2)原發性直立性震顫(直立時雙下肢有14-18Hz震顫)。
(3)局限性發聲震顫(因臨床無法把單獨累及發聲的特發性震顫與舌咽肌張力障礙和其他發聲器官肌張力障礙導致的言語障礙分開)。
(4)局限性姿位性震顫包括職業性震顫和原發性書寫震顫在內的任務特異性震顫。
(5)局限型舌震顫或下頜震顫。
(6)頭部的異常姿勢可能提示頭部肌張力障礙性震顫。
特發性震顫經常被誤診,通常被認為是帕金森病早期或增強的生理性震顫,診斷標准不統一是主要原因。確診特發性震顫必須除外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目前臨床上可見到符合特發性震顫診斷標準的震顫病人.但又伴有帕金森綜合征(病)、肌張力障礙、肌痙攣、不安腿綜合征等錐體外系疾病或周圍神經病。此時的診斷方法可以借鑒變性疾病常用的疊加診斷方法,如帕金森疊加綜合征。用特發性震顫疊加(ET PLUS)來表示,如特發性震顫疊加帕金森病。
(四)輔助檢查
(1)CT、MRI檢查、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或單光子發射斷層掃描(SPECT),對鑒別診斷有意義。
(2)肌電圖(EMG)可記錄到4~8 Hz的促動肌-拮抗肌同步化連續發放活動,另有約10%患者表現為促動肌-拮抗肌交替收縮。單運動單元分析顯示電沖動是集合性或同步化的。震顫發作期間募集相中新募集的運動單元有異常高的瞬間20~50Hz放電頻率。
(3)基因分析 對確診某些遺傳性肌張力障礙疾病有重要意義。
鑒別診斷
特發性震顫與帕金森病的鑒別診斷十分重要。帕金森病多在老年發病.此時期也是特發性震顫的多發年齡,因此許多特發性震顫被誤診為帕金森病。雖然典型的帕金森病具有靜止性震顫、肌強直和運動遲緩的特徵,但是病程早期往往缺乏特徵性的表現,特別是起病時僅有震顫,尤其是姿位性震顫(這在帕金森病同樣非常多見),這時容易導致誤診。
帕金森病發展到頭部、唇、舌和下頜震顫很少見。而長期雙手震顫的病人偶爾可發展成為典型的帕金森病,但不清楚其原來就是帕金森病還是特發性震顫後來發展成帕金森病。神經電生理有助於鑒別,帕金森病以姿位性震顫為主時震顫頻率大多為6Hz.特發性震顫的姿位性震顫頻率為4~8Hz.大多數為6~6.5Hz,因此僅從頻率分析難以區別特發性震顫和以姿位性震顫為主的帕金森病。帕金森病若以靜止性震顫為主,鑒別並不很困難,病人在靜止性位置放鬆時震顫幅度比維持某種姿位時大得多,頻率卻低,特發性震顫的靜止性震顫成分與姿位性震顫的頻率差不多相同(大約小0.5Hz),震顫幅度卻小得多。雖然僅靠頻率分析不足以鑒別,但通過靜止性和姿位性的改變對區別兩者還是有幫助的。PET掃描發現特發性震顫病人殼核能正常攝取18F-多巴,基底節多巴胺D2受體功能正常,多巴胺轉運蛋白功能正常,而帕金森病殼核攝取18F-多巴減少,患側基底節多巴胺D2受體功能上調,多巴胺轉運蛋白功能減弱。
增強的生理性震顫與特發性震顫都表現為姿位性震顫和運動性震顫。增強的生理性震顫往往能找到增強震顫的原因,如甲狀腺功能亢進、鋰或丙戊酸中毒、乙醇(酒精)戒斷等。但伴有周圍神經病的增強性生理性震顫和可疑的特發性震顫難以鑒別。這些周圍神經病可以是遺傳性神經病如腓骨肌萎縮症(Charcot-Marie-Tooth病)、肥大間質性多發性神經病(hypertrophic interstitial polyneuritis)或者是吉蘭-巴雷綜合征恢復期,肌電圖慣性負荷試驗(inertial loading)可以幫助鑒別,如果發現雙手6 - 10Hz的運動性和姿位性震顫,支持特發性震顫的診斷。特發性震顫的腿部震顫與原發性直立性震顫鑒別並不困難,特發性震顫的腿部震顫在行走、站立時都同樣存在,腿部震顫的頻率為7.5 - 10Hz;原發性直立性震顫14 - 16Hz的震顫僅出現於站立時,坐位以及行走時都消失。 [1]
疾病治療
大多數特發性震顫病人僅有輕微的震顫,只有0.5%~11.1%病人需要治療,其中不足50%病人用葯物能很好地控制症狀,其餘病人對葯物不敏感,治療效果不佳,需要肉毒毒素注射或立體定向治療。
葯物治療
l.乙醇(ethanol) 很早發現飲酒可使大部分病人震顫暫時明顯減少,即使是小劑量乙醇(酒精)同樣會產生戲劇性的效果,但2-4h後震顫又再出現,並且幅度更大。臨床發現隨時間延長,需要更多乙醇(酒精)才能抑制震顫。長期用乙醇(酒精)治療特發性震顫會導致酗酒,因此不能以乙醇(酒精)作為長期治療,而且酒精戒斷也會產生震顫。但可以偶爾用乙醇(酒精)控制症狀。乙醇(酒精)的作用機制尚不清楚.可能作用於小腦部位。
2.腎上腺β-受體阻滯劑 普萘洛爾對特發性震顫有肯定治療作用。至今仍未發現其他任何種選擇性或非選擇性腎上腺β-受體阻滯劑的葯效比普萘洛爾更好。大多數報道確認普萘洛爾可以減小手的姿位性震顫幅度,頻率不降低。身體其他部位震顫的效果不很理想,甚至完全無效。治療效果與血葯濃度並不相關,原因不清楚。
腎上腺β-受體阻滯劑阻滯了作用於中樞和外周的內源性兒茶酚胺。研究表明普萘洛爾具有較高的脂溶性能透過血腦屏障作用於中樞系統,因此效果最好。根據脂溶性的大小腎上腺β-受體阻滯劑依次是普萘洛爾、美托洛爾(metoprolol)、索他洛爾(sotalol)和阿替洛爾(atenolol),但對特發性震顫療效依次是普萘洛爾、索他洛爾、阿替洛爾和美托洛爾。因此腎上腺β受體不只是通過中樞機制起作用,也可通過外周起作用。外周兒茶酚胺受體的位點存在於梭內肌和梭外肌。作用於梭外肌的β2-受體通過縮短顫搐周期起作用,加強姿位性震顫。β2-受體拮抗劑能阻滯這種作用以減輕震顫。
普萘洛爾對特發性震顫療效較好,但仍有相當一部分病人對其反應不理想。症狀緩解者有50%~70幅度可以降低50%- 60%,普萘洛爾的治療效果與劑量呈相關性,雖然個別病人80mg /d已有效,對國外大多數病人來說,120mg/d的劑量仍嫌不足,一般每日需要240~320mg,但更大劑量並不使副作用相應增大。建議普萘洛爾從小劑量開始每日分3次服用,幾日後才會見效,每隔2d增加10~20mg,但長期服葯會導致耐受。長期服用後撤葯要慢(大於l周),以防止心動過速、出汗、震顫和全身不適等戒斷反應。
普萘洛爾治療的相對禁忌證是心功能不全、Ⅱ度或Ⅲ度房室傳導阻滯、哮喘或其他支氣管痙攣疾病、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大多數副作用是相應的腎上腺β受體阻滯作用,脈率降低,但60次以上的心率都能耐受。其他少見的副作用包括疲勞、體重增加、惡心、腹瀉、皮疹、陽痿和精神狀態改變(如抑鬱)。普萘洛爾副作用在治療一段時間後大多可以耐受。如果是哮喘病人則不適應用β2-受體阻滯劑和普萘洛爾,選擇性β1-受體阻滯劑如阿替洛爾和美托洛爾可以應用,前者的效果更好。
某些特發性震顫病人,震顫僅發生在可預見的特殊場合.間歇性服用普萘洛爾能很好地控制症狀。在將發作前1h服葯能有效預防震顫的發生。
3.撲米酮 若特發性病人同時存在慢性阻塞性氣道疾病、心功能不全或周圍血管病,禁忌用普萘洛爾則可首選撲米酮(primidone)治療。對於幅度大的震顫,撲米酮比普萘洛爾更有效,甚至可以把震顫降至無症狀的幅度范圍。
撲米酮是常用的抗癲癇葯物,在上消化道完全被吸收,3~5h內達到血清峰濃度。撲米酮在體內轉化為兩個活性代謝產物,一個是非結合型的苯乙丙二醯胺.約佔50%,半衰期24~48h,另以產物苯巴比妥約一半是結合型,半衰期120h。苯巴比妥在慢性給葯過程中,3周後才達到血清穩態濃度。撲米酮的抗震顫作用並不清楚。苯巴比妥具有GABA樣怍用,而撲米酮與卡馬西平、苯妥英的葯理機制相似,都是作用於神經細胞膜,改變離子的流入。
撲米酮治療特發性震顫可用125mg每周2次,最大可用250mg每周3次。該劑量無論對從未接受過治療,還是已用過普萘洛爾的病人都顯著減少震顫幅度。撲米酮治療中1/5病人即使服用極小的劑量也可能出現急性毒性反應,如頭昏、惡心、嘔吐等。所以起始劑量用62.5mg每日1次。加量要慢,每2d增加62.5mg,直至達到治療效果好而又無副作用為度。撲米酮治療震顫,比治療癲癇的副作用大,首劑的急性反應和大劑量的副作用往往導致治療中斷。惡心、嘔吐和共濟失調等是肝酶誘導代謝延緩,但是其代謝產物苯乙丙二醯胺沒有任何副作用 ,苯巴比妥也很少有副作用。如果出現不能耐受的副作用,可用苯巴比妥代替,但只有中等效果。
如果單一用葯效果不理想,可以嘗試普萘洛爾和撲米酮聯合治療。
4.其他葯物 在小樣本的開放性研究中,0.15~0.45mg/d可樂定(clonidine)有效。另外,小劑量氯氮平(clozapine)(18-75mg/d)對大多數病人有效。氯硝西泮(clonazepam)通常對特發性震顫無效,但能鹼小以運動性成分為主的特發性震顫。碳酸酐酶抑制劑(methozolamide)對頭部和發聲震顫高度有效,但也有完全無效的報道
非葯物治療
1.A型肉毒毒素注射( botulinum toxin-A) A型肉毒毒素阻滯周圍神經末梢釋放乙醯膽鹼,導致一定程度的肌無力,對67%的病人有效。最長的有效期是10.5周,無力是最常見的副作用。
2.立體定向手術 立體定向丘腦手術能顯著減輕特發性震顫,但需作腦部手術才能改善症狀者很少。丘腦手術的靶點是丘腦腹中間核以及其下部結構,包括未定帶(zone incerta)和丘腦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手術包括毀損術和電刺激術。
丘腦毀損術使80%的病人術後獲得中等以上療效,部分病人首次治療效果不理想,2個月後重新手術仍能獲得顯著改善。丘腦腹中間核毀損術適用於單側肢體震顫,1 年內有4%~20%復發。手術並發症包括顱內出血、腦膜炎、感覺異常以及錐體外系損害。手術病死率僅為0.5%。術後可能發生短暫的智能缺損、構音障礙、吞咽困難和輕癱。雙側手術可有超過25%出現嚴重並發症。如言語障礙、精神改變和不自主運動永久存在,因此不主張行雙側丘腦腹中間核毀損術。
丘腦腹中間核高頻電刺激術治療效果優於或等同於毀損術。用長期高頻刺激的電極種植於丘腦腹中間核,白天打開刺激器,晚間關閉,療效顯著,而副作用輕微。手術最大的危險性是顱內出血,32%的副作用有輕微不適,如訥吃、腿部肌張力障礙或平衡障礙,但都能忍受,而且關閉刺激器後所有的不適都消失了。雙側種植電極同樣沒有發現嚴重並發症,這特別適用於臨床表現為雙側肢體震顫的病人。
丘腦腹中間核電刺激術具有可逆性,破壞性小,容易適應,可自我調節,可控制雙側肢體症狀等優點。缺點是需經常調節,潛在感染危險性,易受外界磁場干擾。
苯巴比妥,是一種巴比妥類的鎮靜劑及安眠葯。用於:①鎮靜:如焦慮不安、煩躁、甲狀腺功能亢進、高血壓、功能性惡心、小兒幽門痙攣等症;②催眠:偶用於頑固性失眠症,但醒後往往有疲倦、嗜睡等後遺效應;③抗驚厥:常用其對抗中樞興奮葯中毒或高熱、破傷風、腦炎、腦出血等病引起的驚厥;④抗癲癇:用於癲癇大發作和部分性發作的治療,出現作用快,也可用於癲癇持續狀態;⑤麻醉前給葯;⑥與解熱鎮痛葯配伍應用,以增強其作用;⑦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
理化性質
為白色有光澤的結晶性粉末;無臭,味微苦。飽和水溶液呈酸性反應。在乙醇或乙醚中溶解,在氯仿中略溶,在水中極微溶解,在氫氧化鈉或碳酸溶液中溶解。熔點174.5-178 ℃。
葯理學
為長效巴比妥類,其中樞性抑製作用隨劑量而異。具有鎮靜、催眠、抗驚厥作用。並可抗癲癇,對癲癇大發作與局限性發作及癲癇持續狀態有良效;對癲癇小發作療效差;而對精神運動性發作則往往無效,且單用本葯治療時還可能使發作加重。本品還有增強解熱鎮痛葯之作用,並能誘導肝臟微粒體葡萄糖醛酸轉移酶活性,促進膽紅素與葡萄糖醛酸結合,降低 血漿膽紅素濃度,治療新生兒髙膽紅素血症(腦核性黃疸)。口服及注射其鈉鹽均易被吸收。可分布於各組織與體液,雖進入人腦組織慢,但腦組織內濃度最高。口服需0.5〜1小時,靜脈注射亦需15分鍾才起效。2〜18小時血葯濃度達峰值。有效血葯10~40µg/ml。作用維持時間平均為10~12小時,血漿蛋白結合率平均40%,t1/2成人為50~144小時,小兒為40~70小時。65%在肝臟代謝,代謝物及部分原形(約30%) 經腎排出體外。腎小管有再吸收作用,使作用持續時間延長。
適應症
用於:①鎮靜:如焦慮不安、煩躁、甲狀腺功能亢進、高血壓、功能性惡心、小兒幽門痙攣等症;②催眠:偶用於頑固性失眠症,但醒後往往有疲倦、嗜睡等後遺效應;③抗驚厥:常用其對抗中樞興奮葯中毒或高熱、破傷風、腦炎、腦出血等病引起的驚厥;④抗癲癇:用於癲癇大發作和部分性發作的治療,出現作用快,也可用於癲癇持續狀態;⑤麻醉前給葯;⑥與解熱鎮痛葯配伍應用,以增強其作用;⑦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
4. 如何用化學方法區別苯巴比妥鈉、司可巴比妥那和硫噴妥鈉
液相色譜,質譜 ,紅外等都是常用的方法,更簡單些,直接測熔點也可以提供一些信息。
5. 貓咪原發性癲癇用葯
一、貓咪使用抗癲癇葯物的情況
1、什麼時候可以停止使用抗癲癇用葯
貓咪癲癇發作時間長或者發作頻率高,醫生建議用葯時,可開始給它使用抗癲癇葯物治療,直到貓使用葯物控制穩定,半年內沒有發作過,則可以嘗試讓貓咪停止使用抗癲癇葯,觀察幾天。如果沒有發作現象,就可以停止用葯了。
如果貓星人是因為頭部外傷而引起的短時間癲癇,或者是因為腦部腫瘤腫瘤、腦炎等原因導致的癲癇,這些情況也是需要抗癲癇葯物治療的,等到貓外傷或其他致病因得到控制以後,抗癲癇葯物則可以逐漸減量,直至停止用葯。但是如果控制不佳,貓還是經常發作,則需要加大用葯量或者配合其他葯物治療了,如果是腦炎引起的,則也需要使用治療腦炎的葯物才行。
二、貓咪常用炎性癲癇葯物
苯巴比妥
苯巴比妥是治療貓咪癲癇的首選葯,也是最常用的葯物。只是需要在原本沒有內科代謝性問題的前提下使用。如果是日常控制葯,則可以使用比妥安,該葯物的別稱就是苯巴比妥片,是片劑,也是控制貓癲癇的常見葯的一種。
苯巴比妥的優點:葯物價格合適、副作用相對其他葯物較低,使用得最廣泛。而且該葯物吸收快、起效快、生物利用率高。
使用方法:
1、一日口服兩次。
2、主人在給患貓使用葯物治療之前需記錄好其抽搐頻率
3、患貓開始使用葯物治療時用的是初始劑量,建議使用劑量為1-2mg/kg,要是劑量多的話,很多貓咪會出現明顯的嗜睡表現,而且副作用也比較大。
4、使用葯物兩周以後,需給貓做血檢,測其血葯濃度,一般20-30ug/ml的血液濃度是貓咪理想范圍。
5、要是貓血葯濃度不夠,則說明病情控制不佳,需要調整劑量,或者考慮要不要使用其它治療葯物,等到兩周之後再重新檢測血葯濃度,但是也有這么一種情況:貓的臨床症狀已經得到明顯控制,但是血液濃度沒有達到規定值,如果是這樣,則沒有必要加大劑量。
以上是爪爪博士分享的貓咪原發性癲癇用葯辦法,不過這只針對於常見情況,具體用葯還是要根據醫生的診斷治療決策進行。貓咪癲癇症的控制需要用葯之外,主人平時也一定要做好輔助哦,以幫助貓咪很好控制住病情,重返貓咪幸福生活。
6. 用化學方法區別硫噴妥鈉、苯巴比妥、司可巴比妥和異戊巴比妥。
四種物質主要是R1和R2取代基不同,分別採用CuSO4,甲醛-硫酸,Br2,Pb來進行鑒別
7. 如何用化學方法鑒別巴比妥,苯巴比妥,司可巴比妥和含硫巴比妥
苯巴比妥可發生硝化反應得到黃色物質
司可巴比妥可以與溴水反應
含硫巴比妥可以與鉛離子形成PbS黑色沉澱。
8. 苯巴比妥與苯妥英鈉結構和性質有何異同怎樣鑒別
苯巴比妥:白色粉末,水溶液鹼性,常因部分水解而渾濁。易溶於水,溶於乙醇,幾乎不溶於氯仿、乙醚。苯妥英鈉:白色有光澤結晶性粉末,飽和溶液顯酸性。溶於乙醇、乙醚,略溶於氯仿,在水中極微溶。在氫氧化鈉溶液,碳酸氫鈉溶液中可溶。
9. 丙二醯脲的鑒別反應中的各種特徵產物分別是什麼物質
苯巴比妥、司可巴比妥、異戊巴比妥等原料及其制劑的化學結構均以丙二醯脲為母核,都能在弱鹼性溶液中與硝酸銀作用生成二銀鹽的白色沉澱;也能與銅吡啶試液作用而顯紫色。《中國葯典》(2005年版)附錄中「一般鑒別試驗」項下收載的鑒別反應為銀鹽反應和銅鹽反應。(一)與銀鹽的反應1.原理 丙二醯脲類在碳酸鈉試液中形成鈉鹽而溶解,再與硝酸銀試液起作用,先生成可溶性的一銀鹽,繼而產生不溶性的二銀鹽沉澱。反應式為:2.鑒別方法 取供試品約0.1g,加碳酸鈉試液1ml與水10 ml ,振搖2min,濾過,濾液中逐滴加入硝酸銀試液即發生白色沉澱,振搖沉澱溶解;繼續滴加過量的硝酸銀試液,沉澱不再溶解。(二)與銅鹽的反應1.原理 丙二醯脲分子中具有-CONHCONHCO-的結構,與銅鹽作用,能產生類似雙縮脲的顯色反應,與吡啶和硫酸銅作用,顯紫色。反應式為:2.鑒別方法 取供試品約50mg,加吡啶溶液(1→10)5 ml,溶解後,加銅吡啶試液1 ml ,即顯紫色或生成紫色沉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