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朗誦技巧和方法有哪些
朗誦訓練與提高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應當由易到難,由淺入深,萬萬不可急於求成。忽視基本功的訓練,幻想一步到位,是辦不到的。應先從分項訓練開始,即從語音、語調、語氣、等項訓練做起,一項一項地練,才能有所作為。下面我為你整理朗誦技巧和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朗誦技巧和方法
(1):音節讀准。
簡單來說,就是按照普通話的標准和規范來吐字發音。,使發音正確、聲調准確,、字正腔圓。也就是說,按普通話的構成要求把漢字音節的聲母,韻母,聲調念准,進而讀准每個常用的音節。常用的漢字不過4000個左右,它們都離不開418個音節和陰平、陽平、上聲、去聲4個聲調。因此,只要下苦功夫,讀准聲母,韻母和聲調,從而讀准全部音節都是不難做到的事情。
當然,讀准每一個音節後,不等於語音就規范了,還要進一步訓練既保持自然由於因的讀法,又在咬字上進行適當的加工,以便聽眾對你講出的每一個字詞都能聽的真切。
(2):音節協調。
適當多用一些雙音節詞,四音節詞講話或練習朗誦,可以增強語言的響度和節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比較優美悅耳。
運用擬聲詞、象聲詞也是使音節協調的一種辦法。它既可以使被表述的事物形象生動,又可使聲音和諧,達到聲與形的有機統一,增添語言的表現力。
(3):韻調和諧。
這里所說的“調”,是指聲調。漢字一字一個音節,每字又有四聲即平仄之分,如果聲調搭配的好 ,就可出現高低抑揚,急緩起伏之情勢。
會適當運用朗讀技巧.
對課文的內容有了深入的理解,是朗讀好的基礎.但是,如果不能把從課文中理解的東西正確的運用語調、速度、重音、停頓等手段表達出來,還是達不到讀出思想感情的水平.所以,還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礎上適當運用朗讀技巧來表情達意.
1.語調.語調對表達思想感情的作用很大.像“啊”這個字,念的長一點、短一點、高一點、低一點、重一點、輕一點……就可以表達出來了,每篇課文有個基本語調——基調.如《祖父的園子》的基調是歡快喜悅的,《慈母情深》的基調是深沉、辛酸的,《橋》的基調是激昂的.同一篇課文,不同部分、不同句子的語調也不同.
2.速度.根據課文的內容,決定朗讀的速度.一般緊急、熱烈、愉快、興奮的內容要讀得稍快一些;庄嚴、沉痛、平靜、悲傷的內容要讀得稍慢一些.在一篇課文中,速度也是有變化的.
3.重音.在表達感情上起重要作用的詞語要讀得重一些.重音一般是把聲音加強並配合音節的延長來表現的,有時為了突出某些詞語還要一字一頓地讀.但在表達幸福、溫暖、欣慰、體貼的情懷時,往往要把重音輕讀,即讀得反而比其他語句輕柔.
4.停頓.這里說的為了表情達意的需要而作的停頓.為了突出某一事物或強調一種特殊意義,可以延長和縮短停頓時間,還可以不按標點停頓.在表達復雜的思想感情時,為了增強感染力也可以變化停頓時間.
1.標點符號停頓。標點符號是書面語言的停頓符號,也是朗讀作品時語言停頓的重要依據。標點符號的停頓規律一般是:句號、問號、感嘆號、省略號停頓略長於分號、破折號、連接號;分號、破折號、連接號的停頓時間又長於逗號、冒號;逗號、冒號的停頓時間又長於頓號、間隔號。另外,在作品上的段落之間,停頓的時間要比一般的句號時間長些。以上停頓,也不是的。有時為表達感情的需要,在沒有標點的地方也可以停頓,在有標點的地方也可以不停頓。
2.語法停頓。語法停頓是句子中間的自然停頓。它往往是為了強調、突出句子中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或補語而做的短暫停頓。學習語法有助於我們在朗讀中正確地停頓斷句,不讀破句,正確地表達作品的思想內容。
3.感情停頓。感情停頓不受書面標點和句子語法關系的制約,完全是根據感情或心理的需要而作的停頓處理,它受感情支配,根據感情的需要決定停與不停。它的特點是聲斷而情不斷,也就是聲斷情連。
一、朗讀首先要正確.
“正確”指的是用普通話讀,發音清楚響亮,不讀錯字、不掉字、不添字、不顛倒、不唱讀,能讀出輕聲和兒化韻.朗讀正確,是讀書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比較難達到的要求,稍不注意,就會出錯.要讀得正確,必須養成認真讀書的習慣,讀書時要做到“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
二、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要做到朗讀得流利.
流利指的是不斷讀,不讀破句,不重復字句.要做到流利地讀,就不能夠看一個詞讀一個詞,看一句話讀一句話.要做到嘴裡讀這個詞的時候,眼睛就看到下面一個詞甚至幾個詞;嘴裡讀這句話時,眼睛就看到下面一句話。
三、朗讀速度要適中.
在朗讀過程中還要注意停頓,標點是書面語言組成部分,它表示了句子的不同語氣和不同長短的停頓,所以要能根據文中的標點讀出適當的停頓.正確 的讀出標點的停頓,可以幫助理解詞句的結構、文章的意思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除去注意長句中間的停頓外,在讀完課題後,也應稍作停頓,再讀課文,每個 自然段間也應有停頓.
四、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讀.
理解是朗讀的實質,也是朗讀的目的,如果朗讀的正確、流利、速度也合適、停頓也正確,但讀完後不理解內容,等於白讀.
朗誦技巧有哪些
朗讀需要事先做准備。准備工作分為四步:理解作品,產生願望,引發心動,調配技巧。一個人若做多做熟了,這個過程會於片刻之間快速完成。
(一)理解作品
也許人人都會遇到這樣的遺憾,就是當你讀完一篇作品後,有一段不短的時間,心裡總纏繞著一種莫名的情感,令人不快不安也不能釋懷,就好像夢魘般想動卻動彈不得,又像是付了點小錢卻無意間拿走了人家昂貴的物品,雖然沒人前來討要,自己卻怎麼也不能心安。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在反復被一篇作品拽著重讀後,終於明白:當朗讀超前於理解時,這種朗讀會因太不到位而受內心的指責。
(二)產生願望
朗讀的再創造活動需要由朗讀願望來驅動。朗讀願望強烈與否、實在與否、端正與否直接影響朗讀效果。
(三)引發心動
引發心動是指由作品激起朗讀者情感和思維的積極運動,朗讀需要有這種內在運動作為依託。心動主要表現為感受活動和潛語活動。
1.感受活動:與說話的由想到說過程不同,朗讀的過程是由看作品到理解、到感受、到發聲,這其中感受是關鍵。感受如果不活躍敏銳,便容易使朗讀變為機械讀書、有口無心。而要讓感受活躍起來,就要啟用全腦。形象的想像力和抽象的理解力對感受一樣重要,不可缺少。
2.潛語活動:有些作品,它某處的字面意義與整體的內涵意義之間有某種不同,要想把這類作品字里行間豐富的含義挖掘並體現出來,就必須准確地找出暗含其中的潛語。潛語又叫內在語,在戲劇藝術中又叫潛台詞。潛語能量很大,在言語下流動,隨時賦予語言以根據和生命。只有把握住潛語,朗讀才有深度,也才會迷人。
(四)調配技巧
朗讀需要的發音技巧很多,不只需要一種。所以,既要根據內容從自己已經掌握的所有技巧中選出適用的,又要將入選的幾種進行巧妙的組合安排。技巧的合理搭配對朗讀效果也是至關重要的,搭配不同則表現力強弱不同。
2. 朗誦的技巧和方法
朗誦的技巧和方法介紹如下:
朗誦首先就是聲音條件要好,一個好的聲音會讓別人印象深刻。通過練習繞口令或者糾正錯誤讀音,讓自己的聲音變得很有磁性很順暢。最起碼朗誦一篇文章的時候,可以特別流利地表達出來,這樣才可以讓別人聽著舒服。這是個人聲音能力的提升,也是朗誦的必要條件。
三、對所讀的內容進行深度剖析凱乎坦然後勤加練習,做到熟讀精讀。
朗誦者首先必須要對自己朗誦的內容十分熟悉,這樣讀到什麼地方的時候知道該投入什麼樣的感情色彩。內容的熟練程度和掌握范圍可以讓你朗誦的時候一點不吃力。加強對朗誦稿件的熟悉感,讓自己可以更好頃磨地駕馭它。
3. 朗誦技巧和方法發聲
朗誦技巧和方法發聲如下:
1、呼吸訓練
正常情況下,說話是在呼氣時而不是在吸氣時間進行的,停頓則是在吸氣時進行的。如果是持續時間較長的講話或朗誦,必然要求有比平時更強的呼吸循環。
2、聲帶訓練
最基本的方法是,清晨在空氣清新處「吊嗓子」:吸足一口氣,身體放鬆,張開或閉合嘴,由自己的最低音向最高音發出「啊」或「咿」的連續聲響。還可以做高低音連續變化起伏的練習。要有意識的少抽煙,喝酒,甚至,不抽煙,不喝酒,少吃或不吃有強烈刺激性的食物。
3、共鳴訓練
放鬆喉頭,用「哼哼」音唱歌。學鴨叫聲。挺軟齶,口腔張開成一圓筒,邊發gaga音,邊仔細體會,共鳴運用得好的gaga音好聽,共鳴運用得不好的gaga音枯燥、刺耳。學牛叫聲。類似打電話的「嗯」(什麼?)和「嗯」(明白了)。牙關大開合,同時發出「啊」音。
4、讀句訓練
吐字歸音訓練與讀句訓練是緊密相連、相輔相成的。讀句訓練,就是選擇一些有一定難度的語句、段落,進行快讀訓練。要求做到把音讀准,不增減字、詞,不重不斷,停頓自然,有節奏,連貫流暢。
4. 朗誦中的一般語言技巧
朗誦常常伴隨有手勢、姿態等體態語,但朗誦時的姿態或手勢不能過多、過火。畢竟,朗誦不同於演戲。以下是我整理的關於朗誦的基本技巧,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熟悉朗誦的基本手段。
2.把握作品的基調。
3.適當運用體態語及其他輔助手段提高朗誦水平。
朗誦藝術中的一般語言技巧
一、 停連
1.停頓包括:文法停頓、語法停頓、邏輯停頓、心理(情感)停頓。連中帶停法:運用停頓來突出重音,幾乎每個主要的重音都離不開它。
● 文法停頓:第一種按照行文的標點符號進行停頓,第二種由 文章 結構決定的,這種停頓是為了表示文章的層次,段落,部分等所作的停頓。停頓是有思想,有內容的,並不是空的。
● 語法停頓:由 句子 的語法結構造成停頓。①某些介詞前面或後面②方位後③動詞後④某些連詞前面或後面(因為,如果,和等)
●邏輯停頓:一般較短,只相當於頓號所作的停頓。有強調性停頓,並列式停頓,呼應性停頓(有些詞具有領屬關系,比方說,是、想、要、有、像、如等,其後要停頓)領詞,尾詞停頓。
●心理停頓:由心理情緒決定的,常有激發誘導的意味。達到的效果「此時無聲勝有聲」「雖無言,卻有情;雖無聲,卻意無窮」
感情停頓; 說話要有節奏,該快的時候快,該慢的時候慢,該起的時候起,這樣有起伏有快慢,有輕重,才形成了口語的樂感和樂耳動聽,否則話語不感人,不動人,口語中有帶規律性的變化,叫節奏,有了這個變化語言才生動,否則是呆板的,有位義大利的音樂家,他上台不是 唱歌 ,他把數字有節奏的、有變化的從1數到100,結果傾倒了所有的觀眾,甚至有的感動得流下了眼淚,可見節奏在生活中是多麼重要。
另外,在人數較多或場合較大的地方講話時,發音要輕松自然,處理還節奏,停頓,特別是起音要高低適度,控制好音量,充分利用共鳴器的共鳴作用,要運用"中氣"的助力來說話,不能直著嗓子叫喊,否則,聲帶負擔過重,會導致聲帶很快不堪重負,變得嘶啞,影響效果。出字是指聲母和韻頭(介音)的發音過程,立字是指韻腹(主要母音)的發音過程,歸音是指音節發音的收尾(韻尾)過程。
二、重音
重音的讀法關於 朗誦技巧 重音有語法重音和強調重音兩種。重音,就是在詞和語句中讀得比較重,擴大音域或延長聲音,可突出文章的重點,表達自己的感情,重音可分為語句重音和思想重音。重音 重音是指那些在表情達意上起重要作用的字、詞或 短語 在朗讀時要加以強調的技巧。
一般來說,重音分為語法重音、邏輯重音和感情重音三種,
如能准確地把握詩歌作品的思想和情感線索,使三種重音配合得適當勻稱,能夠收到很好的表達效果,再現詩歌的"文氣"。一般情況下,感情重音、語義重音、語法重音的輕重情況如下:感情重音>語義重音>語法重音。朗誦這首詩,解構詩歌的"文氣",除了要深刻理解此詩所表達的思想,在語音技巧上則重點掌握停頓和重音。
1.語法重音。語法重音是按語言習慣自然重讀的音節。在不表示什麼特殊的思想和感情的情況下,根據語法結構的特點,而把句子的某些部分重讀的,叫語法重音。強調重音不受語法制約,它是根據語句所要表達的重點決定的,它受應試者的意願制約,在句子中的位置上不固定的感情停頓不受書面標點和句子語法關系的制約,完全是根據感情或心理的需要而作的停頓處理,它受感情支配,根據感情的需要決定停與不停。重音有語法重音和強調重音兩種。強調重音與語法重音的區別是:強調重音可能與語法重音重疊,這時語法重音服從於強調重音,只要把音量再加強一些就行了。要把握好基調,必須深入分析、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力求從作品的體裁、作品的主題、作品的結構、作品的語言,以及綜合各種要素而形成的風格等方面入手,進行認真、充分和有效的解析,在此基礎上,朗讀者才能產生出真實的感情,鮮明的態度,產生出內在的、急於要表達的律動.語法重音。強調重音與語法重音的區別是:強調重音的音量大於語法重音的音量。強調重音可能與語法重音重疊,這時語法重音服從於強調重音,只要把音量再加強一些就行了。有時,兩種重音出現在不同的位置上,此時,強調重音的音量要蓋過語法重音的音量。語法重音較容易找到,在一句話的范圍內,根據語法結構的特點就可以確定,而強調重音的確定卻與朗誦者對作品的鑽研程度、理解程度緊密相連。 這種句子的重音可以依據其語法結構來確定。
2, 邏輯重音 有些句子或由於構造復雜,或由於表意曲折,或由於感情特殊,它的重音往往不能一下子確定,必須聯繫上下文,對它細加觀察,進行認真推敲,尤其要把它放到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加以考察,才能確定其重音,通常把這類重音叫做邏輯重音(強調重音)。各種類型的重音 突出語意區別的重音這類重音意在顯示語意中的某些差異,這些差異往往是句意的重心所在,必須加以強調。
3.感情重音 在朗讀中,重音位置不同,語意也會隨之發生變化。重音可分為語法重音和強調重音兩類。
①語法重音。語法重音是由語句的結構自然表現出來的重音,有規律可循。如一般在語句中,謂語、中 心語 的修飾成分,疑問代詞和揭示代詞都是語法重音。強調重音是為了突出表達某種思想感情而把語句中的某些詞語加以強調的音,又叫"邏輯重音"。表現重音,不一定非要增加音量,有時用減輕音量的 方法 ,將重音低沉地輕輕吐出,效果反而會更好。
三、氣息的控制
1、換氣就是用氣的過程,播出的內容千變萬化,就要採用不同的用氣方法,補氣和換氣是一種朗誦技巧。依情取氣,依照感情發展的變化採取不同的用氣方法。
2、補氣的方式:偷氣,搶氣,就氣。美妙的聲音來自正確的呼吸,氣息短,做姿不正確會造成緊張。
什麼叫輕聲?判斷輕聲有什麼規律?
輕聲是四聲之外的一種特別聲調。在詞語或句子里,有的音節常常失去原有的聲調而讀成又輕又短的調子,這種又輕又短的調子就是輕聲。普通話的輕聲都是從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聲調變化而來。輕聲作為一種變調的語音現象,一定體現在詞語和句子中,因此,輕聲音節的讀音就不能獨立存在。
輕聲對某些詞有區別詞義的作用。如兄弟 xiōng di(指弟弟)--兄弟 xiōng dì(指哥哥和弟弟)
輕聲對某些詞有區別詞義和詞性的作用。如:對頭 ì tou (仇敵、對手,名詞)--對頭 ìtóu(正確、合適,形容詞)
另外,還有一部分雙音節詞第二個音節習慣上都讀輕聲,並沒有區別詞義或詞性的作用。如:神氣、商量、丈夫。
一個詞語是否讀輕聲,大體上有如下規律可循:
⑴語氣詞「吧、嗎、呢、啊」等讀輕聲。如:行啊、好吧、去嗎。
⑵助詞「的、地、得、了、過、們」讀輕聲。如:大的、寫了、買得起。
⑶名詞後綴「子、兒、頭」等讀輕聲。如:桌子、罐頭、老頭兒。
⑷方位詞讀輕聲,如:天上、家裡。
⑸重疊式動詞的末一個音節讀輕聲。如:過來、過去、干起來。
⑹疊字名詞讀輕聲,如:哥哥、娃娃、猩猩。
⑺趨向動詞讀輕聲。如:過來、過去、干起來。
輕聲音節的音色變化是不穩定的。語音訓練中應該掌握已經固定下來的輕聲現象,即字典、詞典已經收入的,對於可讀輕聲也不可讀輕聲的音節一般不讀輕聲。
聲音的魅力
低中見高法:就是把要強點的字詞讀得重一些,響一些。這是最常見的方法。
實中轉虛法:虛聲指聲輕氣多的聲音。採用重音輕讀的形式。
快中顯慢法:把某些字詞的讀音有意拉長,形成拖腔
什麼是調值、調類、四聲?
調值就是聲調高低升降的變化,也就是聲調的實際讀法。調類就是聲調的分類,是根據聲調的實際讀法歸納出來的。有幾種實際讀法就有幾種調類,也就是將相同調值的字歸為一類。普通話有四種基本的調值,所以歸納為四個調類,即陰平、陽平、上聲、去聲,習慣上稱為第一聲、第二聲、第三聲、第四聲,也稱四聲。聲調符號要標在音節的主要母音上。按a、o、e、i、u、ü的順序,i和u的順序,i和u 同時發現的韻母中調值需要標在最後一個母音上,給i標調值應先去i上的點,再標調值。
普通話播音是一門藝術,普通話語音訓練是學好普通話的基礎,調值到不到位是掌握普通話的關鍵的關鍵。
普通話朗讀,從「聲調中心」論出發,強調普通話水平,不能讓聲調與聲母、韻母「平起平坐」,必須擺正聲調(腔調:聲音、語氣,即語音上的聲調)在普通話測試中的主導地位,充分重視聲調在普通話水平測試中的重要作用。
節奏:節奏是在一定思想感情起伏的支配下,呈現出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的語音形式的循環往復。
基本要領:句首不同起,句尾不同落,句腰不同峰。
總之,現代詩歌誦讀,具有很大程度的表演性。需要我們掌握一定的朗讀技巧,投入真情,反復吟詠,方能讀出詩歌的感染力,用詩歌特有的魅力打動讀者。
語氣:包括誦讀的抑揚(語勢及語調)、頓挫(停連)輕重(重音)、徐疾(節奏)等的變化。
學習詩歌,朗誦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要朗誦好一首詩,就必須掌握朗誦技巧,如音調的高低、音量的大小、聲音的強弱、速度的快慢,有對比、有起伏、有變化,使整個朗誦猶如一曲優美的樂章詩歌需在不斷的誦讀中方能體現其神韻,現代詩歌更是如此。一般來說,朗讀現代詩歌要把握好以下幾點:
一、深刻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准確把握詩歌的情感基調。
如徐志摩的名詩《再別康橋》,寫的是離愁別緒,其情感基調定在一個「愁」字上,而且,這愁,不是哀愁,不是濃愁,而是輕淡的柔愁,愁中又帶有一絲對康橋美景的沉醉,帶有一絲對母校眷戀的深情。
二、根據情感的需要,掌握朗讀的語速。詩歌朗讀的語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
如果表現的內容是歡快的、激動的或緊張的,速度要稍快一些;表現的內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稍慢一些;表現的內容是平鋪直述的,速度就要力求平穩、不緊不慢。」
三、根據詩歌意境,確定輕讀重讀及聲音的長短。把握好誦讀的「輕、重、緩、急」,恰當地分好「音步」,產生鮮明的節奏感,才能將詩歌情感強調出來,才能將詩歌的韻味體現出來。
再以《再別康橋》為例:
「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 我輕輕地招手, 作別西天的彩。........」
這整節詩比較輕柔,但輕柔之中依然有強調部分。其中,紅色詞可稍讀重一些;而下畫單線部分的三個「輕輕」雖然屬於這節詩中重點強調的部分,但根據詩歌意境來看,不能重讀。那麼該怎麼處理呢?我們可以這樣處理:語速放緩慢,聲音稍微拉長。這樣,兩種強調處理,各有不同,一種重讀,一種輕讀拉長,「歌」的韻味便出來了。
四、根據語境,正確處理詩句的停頓。這樣才能使詩歌節奏鮮明,富有韻律美。一般說來,頓號後的停頓最短,逗號後的停頓長一點,分號和冒號後的停頓再長一點,句號、問號、感嘆號和省略號後的停頓更長一些。」 有時則需根據詩歌內容和語意關系來斷定。
在分析理解作品的基礎上,還需要從語音表達角度對語調語氣處理和節奏變化等,進行總體設計。
6. 朗誦達到聲音美的主要技巧
7. 詩歌朗誦技巧講解
8. 朗誦正確的發聲方法
9. 朗誦有哪些技巧和訓練方法
10. 不同文章的朗誦技巧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