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能檢測飲用水是否達標
作為新手的你,水拿到哪裡可以檢測你能一眼看出水質的好壞嗎?
然而,水質的好壞需要用數據來說話,這是最准確的。因為就算水質差了,魚也不會立即表現出不適應或者生病,各個指標都是慢性毒。當你發現魚生病或者出問題的時候,水質已經超標有三天以上了。
水拿到哪裡可以檢測
2. 如何檢測水中的細菌
如果水中細菌密度較小,就該應用無菌技術將待測水樣通過專門過濾細菌的濾紙,這樣細菌就都留在濾紙上了,再將濾紙鋪到倒好平板的培養基中培養,長出菌落後數菌落數,數量除以過濾水的體積,就得出單位水樣里的細菌數
3. 如何檢測飲用水
沒有檢測儀器是無法檢測自己來水質量的,一般只能送去做檢驗。非要自己測的話,建議購買PH試值測試一下PH范圍、濁度就肉眼觀察,而像你所說的發霉物質,還是只能送去測式菌落總數,一般是細菌超標引起的,可能是由於裝水的桶重復使用,菌落數超標引起。建議像你所描述的這種在桶的底部有沉澱物的水,最好不要飲用。
辨別桶裝水質量優劣方法:
第一招:看報告;
在選購桶裝水時,要注意是否有飲用水檢測部門的檢測報告。
第二招:看桶身;
正品桶外觀比較透明,桶體呈淡藍色或白色,光華而有光澤,無雜質,也無黑點,外觀、封口、防偽標志等比較干凈。而劣質桶裝水外壁色彩暗淡,有雜質,多黑點,無廠家標志。在使用過程中易開裂、變形。
第三招:看封口;
劣質水封口的熱縮膜一般較薄,無光澤感,有的使用電吹風吹烘而成,不是很緊,褶皺不平,而真水則相反。另外,有些品牌桶口還有激光打碼,撕開塑封膜桶蓋上留有同等的字樣而假水沒有;真水桶蓋有有一圈弧線的壓痕撕口,很容易被沿線撕開,假水桶蓋是次料或回收料做的,顏色發暗,很難或根本就撕不開。
(3)飲用水細菌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根據《生活飲用水衛生規范》:
第一條、為加強生活飲用水集中式供水單位(以下簡稱集中式供水單位)的衛生監督管理,保飲用水符合有關衛生規范,根據《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制定本規范。
第二條、本規范規定了集中式供水單位的水源選擇與衛生防護,生活飲用水生產和污染事件理、水質檢驗、從業人員等方面的衛生要求。
第七條、供水水源水質應符合有關國家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的規定。當水質不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規定時,不宜作為生活飲用水水源。若限於條件需加以利用時,應採用相應的凈化工藝進行處理,處理後的水質應符合規定,並取得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的批准。
第二十九條、遇生活飲用水水質污染或不明原因水質突然惡化及水源性疾病暴發事件時,集中式供水單位須在發現上述情況後立即採取應急措施,以最快的方式報告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建設行政部門。並及時進行水質檢測,報送處理報告。
第三十三條、集中式供水單位應按上級主管部門有關規定進行生活飲用水檢驗,其測定項目及檢驗頻率至少應符合下列要求。當檢測結果超出《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規范》(2001)水質指標限值時,應予立即重復測定,並增加監測頻率。水質檢驗結果連續超標時,應查明原因,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4. 水中細菌總量的測量方法
基本原理
應用平板菌落計數技術測定水中細菌總數。由於水中細菌種類繁多,它們對營養和其他生長條件的要求差別很大,不可能找到一種培養基在一種條件下,使水中所有的細菌均能生長繁殖,因此,以一定的培養基平板上生長出來的菌落,計算出來的水中細菌總數僅是一種近似值。目前一般是採用普通肉膏蛋白腖瓊脂培養基。
操作步驟
1.水樣的採取
(1)自來水先將自來水龍頭用火焰燒灼3min滅菌,再開放水龍頭使水流5min後,以滅菌三角燒瓶接取水樣,以待分析。
(2)池水、河水或湖水應取距水面l0~15cm的深層水樣,先將滅菌的帶玻璃塞瓶,瓶口向下浸入水中,然後翻轉過來,除去玻璃塞,水即流入瓶中,盛滿後,將瓶塞蓋好,再從水中取出,最好立即檢查,否則需放入冰箱中保存。
2.細菌總數測定
(1)自來水
①用滅菌吸管吸取lml水樣,注入滅菌培養皿中。共做兩個平皿。
②分別傾注約15mL己溶化並冷卻到45℃左右的肉膏蛋白腖瓊脂培養基,並立即在桌上作平面旋搖,使水樣與培養基充分混勻。
③另取一空的滅菌培養皿,傾注肉膏蛋白腖瓊脂培養基15mL作空自對照。
④培養基凝固後,倒置於37℃溫箱中,培養24h,進行菌落計數。
⑤兩個平板的平均菌落數即為lml水樣的細菌總數。
(2)池水、河水或湖水等
①稀釋水樣取3個滅菌空試管,分別加入9ml滅菌水。取lml水樣注入第一管9ml滅菌水內、搖勻,再自第一管取1ml至下一管滅菌水內,如此稀釋到第三管,稀釋度分別為10-1、10-2與10-3。稀釋倍數看水樣污濁程度而定,以培養後平板的菌落數在30~300個之間的稀釋度最為合適,若三個稀釋度的菌數均多到無法計數或少到無法計數,則需繼續稀釋或減小稀釋倍數。
一般中等污穢水樣,取10-1、10-2、10-3三個連續稀釋度,污穢嚴重的取10-2、10-3、10-4三個連續稀釋度。
②自最後三個稀釋度的試管中各取lmL稀釋水加入空的滅菌培養皿中,每一稀釋度做兩個培養皿。
③各傾注15ml已溶化並冷卻至45℃左右的肉膏蛋白腖瓊脂培養基,立即放在桌上搖勻。
④凝固後倒置於37℃培養箱中培養24h。
3.菌落計數方法
(1)先計算相同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若其中一個平板有較大片狀菌苔生長時,則不應採用,而應以無片狀菌苔生長的平板作為該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若片狀菌苔的大小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其餘的一半菌落分布又很均勻時,則可將此一半的菌落數乘2以代表全平板的菌落數,然後再計算該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
(2)首先選擇平均菌落數在30~300之間的,當只有一個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符合此范圍時,則以該平均菌落數乘其稀釋倍數即為該水樣的細菌總數。
(3)若有兩個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均在30~300之間,則按兩者菌落總數之比值來決定。若其比值小於2,應採取兩者的平均數;若大於2,則取其中較小的菌落總數。
(4)若所有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均大於300,則應按稀釋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數乘以稀釋倍數。
(5)若所有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均小於30,則應按稀釋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數乘以稀釋倍數。
(6)若所有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均不在30~300之間,則以最近300或30的平均菌落數乘以稀釋倍數。
5. 水質檢測有哪些項目 怎樣檢驗
可以到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或者購買一些正規的水質監測器
水質檢測,做106項全檢,肯定是不現實的,現在國內也沒幾家實驗室能夠擁有全部106項的資質。
對於凈水機處理後的水質,因為其來源是自來水,基本的水質問題不大,如果要直接飲用,關鍵問題在於微生物指標是否達到要求,而這一點多數凈水機根本無法保證,就算一開始沒什麼問題,使用一段時間後還是會出現問題。而且凈水機的濾芯如果長時間不更換,根本就無法凈水,而是污染水。
所以如果能及時的監測水質,知道水質發生了什麼變化,是否安全,何時更換濾芯,非常重要!
附: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106項水質檢測內容包括:
一、微生物指標6項:
總大腸菌群、菌落總數、大腸埃希氏菌、耐熱大腸菌群、賈第鞭毛蟲、和隱孢子蟲。
二、毒理指標中有機化合物53項:
甲醛、三鹵甲烷、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1,1,1-三氯乙烷、三溴甲烷、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環氧氯丙烷、氯乙烯、1,1-二氯乙烯、1,2-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六氯丁二烯、二氯乙酸、三氯乙酸、三氯乙醛、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2,4,6-三氯酚、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三氯苯、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丙烯醯胺、微囊藻毒素-LR、滅草松、百菌清、溴氰菊酯、樂果、2,4-滴、七氯、六氯苯、林丹、馬拉硫磷、對硫磷、甲基對硫磷、五氯酚、莠去津、呋喃丹、毒死蜱、敵敵畏、草甘膦、氯仿、四氯化碳、苯並(a)芘、滴滴涕、六六六。
有機化合物指標包括絕大多數農葯、環境激素、持久性化合物,是評價飲水與健康關系的重點。
三、毒理指標中無機化合物21項:
氟化物、氰化物、砷、硒、汞、鎘、鉻(六價)、鉛、銀、硝酸鹽(以氮計)、溴酸鹽、亞氯酸鹽、氯酸鹽、銻、鋇、鈹、硼、鉬、鎳、鉈、氯化氰。
四、感官標准和一般理化指標20項:
色度、臭和味、肉眼可見物、pH、鋁、鈉、鐵、錳、銅、鋅、氯化物、硫酸鹽、溶解性總固體、總硬度、耗氧量、氨氮、硫化物、渾濁度、揮發酚類、陰離子合成洗滌劑。
五、消毒劑指標4項:
氯氣及游離氯制劑、一氯胺、臭氧、二氧化氯。
六、放射性指標2項:
總α放射性、總β放射性。
6. 如何簡單的方法及儀器測試飲用水水質
簡單的方法測試飲用水水質:
1、使用檢測試紙,因為它可以一次性檢測多種水質的參數,雖然它的數據誤差不太精確,但是使用比較方便。
2、用感官判斷,具體的步驟一般分為:聞氣味、品味道和查顏色,但不建議使用此方法。
聞氣味是指嗅水的氣味,主要聞聞看有沒有漂白氣味、腐爛的雞蛋味或黴菌或泥土味。
品味道主要是通過味蕾來確定水的質量,比如說有金屬味道可能是由於低pH值或供水中的多餘礦物質(可能由於生銹的管道)引起的,水味發咸這可能表明氯離子或硫酸鹽引起的。
查顏色通過視覺觀察顏色來判斷水的質量,大家都知道水是沒有顏色的,所以飲用水出現任何顏色都表明水質有問題。
3、獲取所在地區水廠的水質報告,這種方法最簡單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得,一種是通過國家飲用水資料庫,另外一種是查詢相關水務部門的網站。
(6)飲用水細菌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飲用水類:
飲用水I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水質未受污染。
飲用水II類:較清潔,過濾後可成為飲用水。
飲用水III類:過濾清潔後可用作普通工業用水
污水類
IV類:普通農業用水,灌溉用。
V類:普通景觀用水。
劣V類:無用臟水。
7. 微生物檢測手段及注意事項
1. 微生物計量法
1.1 體積測量法
又稱測菌絲濃度法,通過測定一定體積培養液中所含菌絲的量來反映微生物的生長狀況。方法是,取一定量的待測培養液(如10 mL)放在有刻度的離心管中,設定一定的離心時間(如5 min)和轉速(如5000 rpm),離心後,倒出上清夜,測出上清夜體積為v,則菌絲濃度為(10-v)/10。菌絲濃度測定法是大規模工業發酵生產上微生物生長的一個重要監測指標。這種方法比較粗放,簡便,快速,但需要設定一致的處理條件,否則偏差很大,由於離心沉澱物中夾雜有一些固體營養物,結果會有一定偏差。
1.2稱 乾重法
可用離心或過濾法測定。一般乾重為濕重的10~20%。在離心法中,將一定體積待測培養液倒入離心管中,設定一定的離心時間和轉速,進行離心,並用清水離心洗滌1~5次,進行乾燥。乾燥可用烘箱在105 ℃或100 ℃下烘乾,或採用紅外線烘乾,也可在80 ℃或40 ℃下真空乾燥,乾燥後稱重。如用過濾法,絲狀真菌可用濾紙過濾,細菌可用醋酸纖維膜等濾膜過濾,過濾後用少量水洗滌,在40 ℃下進行真空乾燥。稱乾重發法較為煩瑣,通常獲取的微生物產品為菌體時,常採用這種方法,如活性乾酵母(Activity Dry Yeast, ADY),一些以微生物菌體為活性物質的飼料和肥料。
1.3 比濁法
微生物的生長引起培養物混濁度的增高。通過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一定波長下的吸光值,判斷微生物的生長狀況。對某一培養物內的菌體生長作定時跟蹤時,可採用一種特製的有側臂的三角燒瓶。將側臂插入光電比色計的比色座孔中,即可隨時測定其生長情況,而不必取菌液。該法主要用於發酵工業菌體生長監測。如使用UNICO公司的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在波長600 nm處用比色管定時測定發酵液的吸光光度值OD600,以此監控E.coli的生長及誘導時間。
1.4 菌絲長度測量法
對於絲狀真菌和一些放線菌,可以在培養基上測定一定時間內菌絲生長的長度,或是利用一隻一端開口並帶有刻度的細玻璃管,到入合適的培養基,卧放,在開口的一端接種微生物,一段時間後記錄其菌絲生長長度,藉此衡量絲狀微生物的生長。
2. 微生物計數法
2.1 血球計數板法
血球計數板是一種有特別結構刻度和厚度的厚玻璃片,玻片上有四條溝和兩條嵴,中央有一短橫溝和兩個平台,兩嵴的表比兩平台的表面高0.1 mm,每個平台上刻有不同規格的格網,中央0.1 mm2面積上刻有400個小方格。通過油鏡觀察,統計一定大格內微生物的數量,即可算出1 mL菌液中所含的菌體數。這種方法簡便,直觀,快捷,但只適宜於單細胞狀態的微生物或絲狀微生物所產生的孢子進行計數,並且所得結果是包括死細胞在內的總菌數。
2.2 染色計數法
為了彌補一些微生物在油鏡下不易觀察計數,而直接用血球計數板法又無法區分死細胞和活細胞的不足,人們發明了染色計數法。藉助不同的染料對菌體進行適當的染色,可以更方便的在顯微鏡下進行活菌計數。如酵母活細胞計數可用美藍染色液,染色後在顯微鏡下觀察,活細胞為無色,而死細胞為藍色。
2.3 比例計數法
將已知顆粒(如黴菌孢子或紅細胞)濃度的液體與一待測細胞濃度的菌液按一定比例均勻混合,在顯微鏡視野中數出各自的數目,即可得未知菌液的細胞濃度。這種計數方法比較粗放。並且需要配製已知顆粒濃度的懸液做標准。
2.4 液體稀釋法
對未知菌樣做連續十倍系列稀釋,根據估計數,從最適宜的三個連續的10倍稀釋液中各取5 mL試樣,接種1 mL到3組共15隻裝培養液的試管中,經培養後記錄每個稀釋度出現生長的試管數,然後查最大或然數表MPN(Most Probable Number)得出菌樣的含菌數,根據樣品稀釋倍數計算出活菌含量。該法常用於食品中微生物的檢測,例如飲用水和牛奶的微生物限量檢查。
2.5 平板菌落計數法
這是一種最常用的活菌計數法。將待測菌液進行梯度稀釋,取一定體積的稀釋菌液與合適的固體培養基在凝固前均勻混合,或將菌液塗布於已凝固的固體培養基平板上。保溫培養後,用平板上出現的菌落數乘以菌液稀釋度,即可算出原菌液的含菌數。一般以直徑9 cm的平板上出現50~500個菌落為宜。但方法比較麻煩,操作者需有熟練的技術。平板菌落計數法不僅可以得出菌液中活菌的含菌數,而且同時將菌液中的'細菌進行了一次分離培養,獲得了單克隆。
2.6 試劑紙
在平板計數法的基礎上,發展了小型商品化產品以供快速計數用。形式有小型厚濾紙片,瓊脂片等。在濾紙和瓊脂片中吸有合適的培養基,其中加入活性指示劑2, 3, 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無色)待蘸取測試菌液後置密封包裝袋中培養。短期培養後在濾紙上出現一定密度的玫瑰色微小菌落與標准紙色板上圖譜比較即可估算出樣品的含菌量。試劑紙法計數快捷准確,相比而言避免了平板計數法的人為操作誤差。
2.7 膜過濾法
用特殊的濾膜過濾一定體積的含菌樣品,經丫叮橙染色,在紫外顯微鏡下觀察細胞的熒光,活細胞會發橙色熒光,而死細胞則發綠色熒光。
3. 間接測定法
微生物的生長伴隨著一系列生理指標發生變化,例如酸鹼度,發酵液中的含氮量,含糖量,產氣量等,與生長量相平行的生理指標很多,它們可作為生長測定的相對值。因此可利用生理指標等間接參數來測定生物量。
3.1 測定含氮量
大多數細菌的含氮量為乾重的12.5%,酵母為7.5%,黴菌為6.0%。根據含氮量×6.25,即可測定粗蛋白的含量。含氮量的測定方法有很多,如用硫酸,過氯酸,碘酸,磷酸等消化法和Dumas測N2氣法。Dumas測N2氣法是將樣品與CuO混合,在CO2氣流中加熱後產生氮氣,收集在呼吸計中,用KOH吸去CO2後即可測出N2的量。
3.2 測定含碳量
將少量(乾重0.2~2.0 mg)生物材料混入1 mL水或無機緩沖液中,用2 mL 2%的K2Cr2O7溶液在100 ℃下加熱30分鍾後冷卻。加水稀釋至5 mL,在580 nm的波長下讀取吸光光度值,即可推算出生長量。需用試劑做空白對照,用標准樣品做標准曲線。
3.3還原糖測定法
還原糖通常是指單糖或寡糖,可以被微生物直接利用,通過還原糖的測定可間接反映微生物的生長狀況,常用於大規模工業發酵生產上微生物生長的常規監測。方法是,離心發酵液,取上清液,加入斐林試劑,沸水浴煮沸3分鍾,取出加少許鹽酸酸化,加入Na2S2O3臨近終點時加入澱粉溶液,繼續加Na2S2O3至終點,查表讀出還原糖的含量。
3.4 氨基氮的測定
離心發酵液,取上清液,加入甲基紅和鹽酸作指示劑,加入0.02 mol/L的NaOH調色至顏色剛剛褪去,加入底物18%的中性甲醛,反應數刻,加入0.02 mol/L的使之變色,根據NaOH的用量折算出氨基氮的含量。根據培養液中氨基氮的含量,可間接反映微生物的生長狀況。
3.5 其他生理物質的測定
P,DNA,RNA,ATP,NAM(乙醯胞壁酸)等含量以及產酸,產氣,產CO2(用標記葡萄糖做基質),耗氧,黏度,產熱等指標,都可用於生長量的測定。也可以根據反應前後的基質濃度變化,最終產氣量,微生物活性三方面的測定反映微生物的生長。如在BMP-2的發酵生產上,隨時監測溶氧量的變化和酸鹼度的變化,判斷細菌的長勢。
4. 商業化快速微生物檢測法
微生物的檢測,其發展方向是快速,准確,簡便,自動化,當前很多生物製品公司利用傳統微生物檢測原理,結合不同的檢測方法,設計了形式各異的微生物檢測儀器設備,正逐步廣泛應用於醫學微生物檢測和科學研究領域。例如:
4.1 試劑盒,培養基等手段
抗干擾培養基和微生物數量快速檢測技術結合解決了傳統微生物檢測手段不能解決的難題,為建立一套完整的抗干擾微生物檢測系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抗干擾微生物培養基,新型生化鑒定管,微生物計數卡,環境質量檢測試劑盒等,可方便的用於多項檢測。
4.2 藉助新型先進儀器
BACTOMETER全自動各類總菌數及快速細菌檢測系統可以數小時內獲得監測結果,樣本顏色及光學特徵都不影響讀數,對酵母和黴菌檢測同樣高度敏感原理是利用電阻抗法(Impedance Technology)將待測樣本與培養基置於反應試劑盒內,底部有一對不銹鋼電極,測定因微生物生長而產生阻抗改變。如微生物生長時可將培養基中的大分子營養物經代謝轉變為活躍小分子,電阻抗法可測試這種微弱變化,從而比傳統平板法更快速監測微生物的存在及數量。測定項目包括總生菌數,酵母菌,大腸桿菌群,黴菌,乳酸菌,嗜熱菌,革蘭氏陰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微生物OD值是反映菌體生長狀態的一個指標,OD是Optical Density(光密度)的縮寫,表示被檢測物吸收掉的光密度。通常400~700 nm 都是微生物測定的范圍,需要紫外分光光度計測最大吸收波長。用得最多的是:505 nm測菌絲菌體、560 nm測酵母、600 nm測細菌。用測OD方法畫微生物生長曲線時,同一株菌的起始培養濃度可以准備多管(根據檢測點的需要,如需檢測10個點,就准備10管),然後每個點取一管出來測OD值就行了。
一般測菌體密度的OD的波長范圍是580 nm-660 nm,如枯草芽孢桿菌用600 nm,已經屬於可見光區(200 nm~400 nm為紫外光區,400 nm~800 nm為可見光區)。空白如用水做,需要離心洗滌菌體;空白如用不接種的培養基做就不需要洗滌,但是不接種的培養基要和接種的同時培養以求條件一致,最後注意一般OD值在控制在0.1~0.4最好,在這個區內的值就可靠,如果OD大於1.0,一般要稀釋後再測,因為OD太大,分光光度計的靈敏度就會顯著降低。
一般都測吸光值,而且最好是整個實驗過程中,保持發酵液或菌體的稀釋倍數一致,吸光值與稀釋倍數不一定成正比,可保證整個實驗點有可比性。且取值的時候要連續讀數,重復3次的數最好。
另,用分光光度計測微生物的OD值為什麼要把波長設為600 nm
這個波長其實只是針對濁度,而分光光度計在600 nm處對濁度的反應比較靈敏。測吸收峰的實際意義並不大,比如LB搖瓶培養過夜的大腸桿菌,其實在400多納米處的吸收最大,但那很可能是培養液的吸收峰。
8. 國家飲用水檢測標准和相應方法
國家標准GB5749-85《生活飲用水標准檢驗方法》
衛生部2003《生活飲用水檢測規范》
各地標准技術情報所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