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政府解決社會問題主要有哪此方法
政府解決社會問題關鍵在搞好服務(為人民服務)政府解決社會問題主要方法有:服務群眾要靠黨員帶頭\「微笑傳遞溫暖,真誠服務人民」\「為人民辦事沒咱不行的」\「對於我們來說人民都是我們的服務對象,服務什麼、什麼時間服務、誰來服務、怎樣服務、服務得怎樣,解決好這些問題便成為了做好民生工作的關鍵。」除此之外 我們要通過走訪社會的每個角落 了解大夥兒的意見意向 收集信息 建議 不定期組織幫扶幫困 最大限度的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
2. 社會問題如何解決
社會問題的解決一方面需要政策扶持,另一方面需要多做解釋工作的思想政治工作。
3. 解決社會基本矛盾的途徑和方法是什麼
改變不適應甚至阻礙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穩定基本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並改革其具體形式。
在一切社會中都存在的制約社會其他矛盾及其運動的矛盾,即社會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生產力與生產關系是社會生產方式的兩個方面。
它們之間的矛盾運動,是按照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的規律進行的,即改變不適應甚至阻礙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穩定基本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並改革其具體形式。
(3)解決社會問題最佳方法擴展閱讀: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這兩對基本矛盾存在於一切社會形態之中,規定社會的性質和基本結構,貫穿於人類社會發展的始終,推動著人類社會由低級向高級發展。兩對基本矛盾包含著3個要素,即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
它們之間相互聯結、相互制約、相互作用著。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於生產力;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反作用於經濟基礎。這種層層決定和層層反作用的關系,構成了以生產力發展為最終動因的整個社會基本矛盾的辯證運動,體現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最一般規律。
4. 解決社會基本矛盾的途徑和方法是什麼
社會基本矛盾是社會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這兩對矛盾存在並貫穿於人類社會發展過程的始終,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原因和動力。在階級社會里,社會基本矛盾表現為敵對階級之間的劇烈的對抗和沖突,必須經過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矛盾的社會革命才能解決。在社會主義社會,由於私有制變成了公有制,社會基本矛盾已不再具有對抗的性質,而是通過大量的人民內部矛盾表現出來。
可以借鑒:
1、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和發展動力
(1)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會主義社會同樣存在矛盾,正是這些矛盾的運動推動著社會主義社會不斷身前發展。(2)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3)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同甚社會形態的基本矛盾,在矛盾的性質、矛盾運動的特點、解決矛盾的途徑及方式等方面有著本質的不同。社會主義的矛盾不表現為劇烈的沖突和對抗,可以通過社會主義制度本身的自我調整和完善而不斷得到解決,這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所在也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動力。(4)毛澤東關於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學說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新發展,它對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及其存在的狀態、性質、解決途徑等的深刻論述,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和分析社會主義社會客觀存在的基本矛盾;引導人們在實踐中努力探尋正確有效的方式方法去處理和解決這些矛盾提示了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為社會主義改革奠定了哲學基礎,提供了理論依據。
2、社會主義社會存在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
(1)社會主義社會存在著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這樣兩類社會矛盾,這兩類矛盾的性質是完全不同的。敵我之間的矛盾是對抗性質的矛盾,人民內部的矛盾,在勞動人民之間說來,是非對抗性質的。工人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矛盾發球人民內部矛盾。(2)兩類矛盾性質不同,解決方法也根本大法不同。敵我矛盾是分清敵我的矛盾需要用強制的、專政的方法來解決;人民內部矛盾是分清是非問題,只能用民主、說服的教育方法,即團結—批評—團結的方法去解決。(3)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針、政策。。毛澤東提出了一系列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方針、政策,如在經濟上兼顧國家、集體、個人三者之間的利益,政治上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文化上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等。(4)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成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總目的是為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為了團結全國各族人發身自然開戰,發展我們的經濟和文化,鞏固社會主義新制度,建設社會主義新國家,這一思想不僅在當時對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和發展經濟有重大的指導意義,而且對我們今天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仍然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5)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除了對抗性的一面外,還有非對抗性的一面,是作為人民內部矛盾來處理的。官僚資本主義已經被除數消滅,民族資產階級是民主革命的動力,與無產階級有過合作的歷史,新中國成立後它們擁護黨的領導,接受社會主義改造,在人民民主專政政權中,明確將民族資產階級包括在人民范疇之內。
相關知識點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1、任何社會都不可能沒有矛盾,人類社會總是在矛盾運動中發展進步的。目前,我國社會總體上是和諧的。但也存在不少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主要是: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很不平衡,人口資源環境壓力加大;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醫療、住房、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方面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比較突出;體制機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還不健全;一些領域的腐敗現象較嚴重;等)。
2、社會和諧是我們黨不懈奮斗的目標。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答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反映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
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1)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徵: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這些基本牲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全面把握和體現。(2)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不斷化解社會矛盾的持續過程:要堅持協調發展,加強社會事業建設;加強制度建設,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建設和諧文化,鞏固社會和諧的思想道德基礎;完善社會管理,保持社會安定有序;激發社會活力,增進社會團結和睦。(「十一五」規劃提出的目標包括:基本公共服務明顯加強;國發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到9年;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比較健全;社會保障覆蓋面擴大,城鎮基本養老保險覆蓋人數達到2.23億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提高到80%以上;貧困人品繼續減少;防災減災能力增強,社會治安和安全生產狀況進一步好轉。)
4、我國具備社會和諧進步的有利條件:(1)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加速升級,將帶動產業結構加快調整和城鎮化加快發展,市場潛力巨大。(2)勞動力資源豐富,科技教育具有較好基礎,社會政治保持長期穩定。(3)改革身縱深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將進一步激發社會活力和發展動力。(4)和平、發展、合作成為當今時代的潮流,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相互補充,外部環境總體上對我國發展有利。
5. 社會現象問題怎麼解決
公務員面試社會現象類題的應考技巧:
作答思路
1)提出觀點
根據題目提出的問題,針對性的提出自己的看法。
2)論證觀點
陳述得到觀點的依據以及邏輯推理過程。
論證觀點的兩部分:
①是內容上說什麼
內容上可以從現狀、背景、 影響、原因方面答題,
②是方法
運用主體分析法(個人,集體,社會,政府)、層面分析法(思想,制度,操作,利益)、 內外因分析法進行解答。
3)落實觀點
①積極的:啟示,落實觀點時要想辦法將現象進行推廣,擴大其正面的影響;
②消極的:產生原因及解決對策(針對這個問題,學會運用行政、經濟、法律手、思想政治、社會監督、自律手段解決問題)。
分析技巧
1)主體分析法
主體指的是不同的方面,比如學校、社會、群眾、社區居民、政府、家長、學生等,這些主體可以幫助考生在題目分析中從不同角度理解和思考題目。
2)層面分析法
三個層麵包括思想、制度、執行。
3)對一個現象談看法時,不一定非要站在政府角度理性分析,也可以談自己的感性認知,當然感性認知需是三觀正確的。
6. 要解決好社會中岀現的一切問題的最根本途徑是什麼
必須清醒看到,我們工作中還存在許多不足,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發展中 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基礎依然薄弱,資源環境約束加劇,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較多,深化 改革開放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任務艱巨;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社會矛盾明顯增多,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住房、生態環境、食 品葯品安全、安全生產、社會治安、執法司法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較多,部分群眾生活比較困難;一些領域存在道德失范、誠信缺失現象;一些幹部領導科學 發展能力不強,一些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少數黨員幹部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突出,奢侈浪費現象嚴重;一些領域消極腐敗現象 易發多發,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對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進一步認真加以解決.
目前,我國正處於轉型時期,有一些社會問題;如就業、三農等問題亟待解決,充分重視並解決好 這些矛盾,是我們黨和政府的責任和使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所在.
緊緊抓住「發展」這個根本,勇於和善於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這是解決新時期 人民內部矛盾的最根本途徑,解決我國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應運用多種途徑、手段、措施結 合進行,但其中最根本的途徑,制約決定著其他途徑或措施的就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 心,緊緊抓住發展這個根本,大力發展生產力,特別是先進生產力.始終代表最廣大人 民的根本利益,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這是黨的實踐所積累的寶貴經驗之一.「發展是硬道理,必須抓住一切機遇加快發展」.必須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發展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為我們解決矛盾指出了最根本的途徑與思路.
我國社會主義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 產之間的矛盾.在這一矛盾中,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實質上就是廣大人民 群眾的根本利益,它包括經濟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等諸多方面,其中經濟利益是 基礎,是根本中的根本.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採取切實措施,不斷促進生產力的發 展,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的基本方式,也是解決這一主要矛盾的根 本途徑.善於不善於抓住並努力解決這個主要矛盾,直接關繫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 益能否實現.經濟是人類社會的基礎,是一切社會矛盾的終極原因,它制約、影響著其 他矛盾和問題.經濟落後,生產力不發展,談不上長期根本的穩定.在國際上,落後就要挨打是無爭的事實,更是中國近代史上的沉痛教訓,當今的國際關系也反映出這一道 理,無需多述.在國內,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內部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礎上,之所以 存在大量的、有些甚至還很不突出的矛盾,除了其他方面種種原因外,其中最根本的就是我國經濟落後,生產力發展水平低,還遠遠不能普遍滿足全體社會成員的需求.可以說,在人民內部矛盾這個大范疇里,不僅那些物質利益上的矛盾直接根源於國家相對貧窮,就是許多思想上、道義上的矛盾也或多或少的同社會物質財富不夠充分相聯系.
改革開放30多年來風風雨雨,我們黨始終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 不動搖,使我國的現代化建設事業取得了世界矚目的輝煌成就.生產力發展了,綜合國 力提高了,人民生活逐步走向富裕,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更加提高,改革開放穩定 發展.20多年來各種不利因素和矛盾的化解,自然災害的應付與處理,各種嚴重的社會 困難的克服都無可辯駁地說明了「發展是硬道理」這一科學論斷,都證明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路線的正確性.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出發點和歸宿,也是解決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的根本方針、根本出路.
然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並不是廣大人民所有個體利益的簡單相加,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方式和途徑,並不是整齊劃一的.
要善於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發展社會生產力,最重要的是要代表中國先進 生產力的發展要求,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先進生產力.生產力要素是勞動、資本、技術 與知識.在我國現階段,勞動與資本仍然是先進生產力的構成要素,但只有當它們同高 新技術、科學知識相結合時,才能形成先進的生產力.技術密集型產業與知識密集型產 業,是當前我國先進生產力產業化的主要表現.「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里的「 第一」,就是先進的意思.不斷發展與進步的現代科學技術,是我國的先進生產力.生 產力系統是由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三者構成的.生產力系統的整體演進,要依 賴這三個要素的各自演進,要依賴這三個要素整合即管理方式的進步.先進生產力是指 高素質的勞動者、最新的勞動資料、精確的勞動對象三者的最佳結合,以及效率高、競爭力強的產品與服務.弄清了生產力要素與生產力系統,我們就能深入生產力內部,准 確把握先進生產力發展變化的規律.
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是:先進生產力要求替代落後的生產力:先進生產力變革與它不 相適應的生產關系;是先進生產力要求打破地區與國家間的壁壘:先進生產力要求協同 與聚合.對於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如何代表?這是最關鍵的問題.除去政治上的保障等其他因素外,單從發展生產力的角度看,應注重以下幾點:
第一,敏銳地把握我國生產力發展中的新問題,進一步解放生產力.要進一步解放思 想,為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排除各種障礙.同時,要加強職業培訓與發展教育,提高一般 勞動者的素質,緩解結構失業現象,推進就業型經濟增長,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 最大限度地解放生產力.第二,探索先進生產力新的實現形式,進一步組織生產力.第 三,注重自主創新,進一步發展生產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 的不竭動力.我們在堅持開放政策;積極引進外資與技術的同時,把工作的重點放在提 高自主創新能力上.要在全社會真正形成推動技術創新工作的有效機制,要真正搞好包 括社會科學在內的我們自己的創新體系.第四,高度關注世界科技發展的最新趨勢,進 一步引導生產力.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必須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並使之成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
——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要發揮人民主人翁精神,堅持依法治國這個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最 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更好保障人民權益,更好保證人民當家作主.
——必須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科學發展為主題,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
——必須堅持推進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要始終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堅持社會主義市場 經濟的改革方向,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不斷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 展.
——必須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要在全體人民共同奮斗、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 利.
——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要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製度,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調節力度,著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必須堅持促進社會和諧.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正確處理改革 發展穩定關系,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增強社會創造活力,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
——必須堅持和平發展.和平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要堅持開放的發展、合作的發展、共贏的發展,通過爭取和平國際環境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發展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擴大同各方利益匯合點,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要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
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 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推進任何方面的改革發展都要牢牢 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黨的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必須堅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於中國特色社 會主義偉大實踐,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實實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
只要我們胸懷理想、堅定信念,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頑強奮斗、艱苦奮斗、不懈奮斗,就一定能在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一定能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黨要堅定這樣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