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高中生物檢測脂肪的方法有哪些

高中生物檢測脂肪的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9-21 19:05:24

① 脂肪的鑒別方法

脂肪可以被蘇丹3染成橘黃色或被蘇丹4染成紅色。可以根據這些化學試劑所產生的顏色反應,鑒定生物組織的脂肪的存在。

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組成的三醯甘油酯,其中甘油的分子比較簡單,而脂肪酸的種類和長短卻不相同。脂肪酸分三大類: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

(1)高中生物檢測脂肪的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脂肪的生物合成包括三個方面:飽和脂肪酸的從頭合成,脂肪酸碳鏈的延長和不飽和脂肪酸的生成。脂肪酸從頭合成的場所是細胞液,需要CO2和檸檬酸的參與,C2供體是糖代謝產生的乙醯CoA。反應有二個酶系參與,分別是乙醯CoA羧化酶系和脂肪酸合成酶系。

首先,乙醯CoA在乙醯CoA羧化酶催化下生成,然後在脂肪酸合成酶系的催化下,以ACP作醯基載體,乙醯CoA為C2受體,丙二酸單醯CoA為C2供體,經過縮合、還原、脫水、再還原幾個反應步驟,先生成含4個碳原子的丁醯ACP,每次延伸循環消耗一分子丙二酸單醯CoA、兩分子NADPH,直至生成軟脂醯ACP。

產物再活化成軟脂醯CoA,參與脂肪合成或在微粒體系統或線粒體系統延長成C18、C20和少量碳鏈更長的脂肪酸。在真核細胞內,飽和脂肪酸在O2的參與和專一的去飽和酶系統催化下,進一步生成各種不飽和脂肪酸。高等動物不能合成亞油酸、亞麻酸、花生四烯酸,必須依賴食物供給。

② 幾種體脂肪的測量方法

幾種體脂肪的測量方法

幾種體脂肪的測量方法,身體含有多種成分,脂肪含量比影響人的健康,但是人們對正常的體脂肪含量並不清楚,如何了解身體的體脂肪含量可以正確指導健身強度,現在隨我一起了解幾種體脂肪的測量方法。

幾種體脂肪的測量方法1

1、水下稱重

身體成分分析法之一,就是把一個人完全侵泡在水中稱重的方法,這個方法來源於阿基米德原理:

脂肪量和無脂質量的密度是不一樣的;

肌肉組織比水的密度大;

脂肪的密度小於水的密度;

因此胖人在水中的重量會變輕,會更靈巧。

水下稱重法是身體成分評估最准確的方法,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水下稱重法已經慢慢過時了。

2、皮膚褶皺測量

因為水下測量復雜而奇瑞繁瑣,需要特殊的設備,所以大多數的運動生理學家使用簡單的皮膚褶皺測量來確定身體脂肪的百分比。美國運動醫學院認為一個訓練有素的、熟練的測試人員,經過他們測量的讀數准確率能達到98%的准確率。

3、生物電阻法

生物電阻法是另外一個常用的評估方法。目前有各種各樣的身體成份分析儀供家庭使用,而且最新的設備除了身體成分分析以外還能測量體重、身體脂肪比例、肌肉、水份、骨質等數值。但唯一存在的問題是測量的結果受到體內水化水平、食物攝入量、皮膚溫度等其他因素的影響,如果你認真的執行統一標准並在相同的條件下,結果還是有參考意義的。

理想的體重和體脂比

理想的體重脂肪比隨著性別和年齡的變化有很大的不同,但保證健康前提下,男性的體脂率最低為5%,女性為12%。成年男性我們推薦數值為15%-18%,女性為22%-25%。身體成分的數值高低不與運動表現劃等號。如果女性的體脂過低會造成:飲食失調且渾身無力,月經不調,骨量減少,增加應力骨折和骨質疏鬆的風險。

這些就是盲目減少身體脂肪不僅僅會導致運動能力下降,還會產生並發症,會造成營養不良、電解質失衡、喪失生育能力等問題,還會影響心血管、內分泌、生殖、骨骼、腸道和中樞神經等功能。

那麼身體脂肪含量的上限是多少呢?我們認為男性超過25%,女性超過32%是危險的臨界點,超過這個數值帶來的就是相關疾病爆發。要明確的一點是,你的身體脂肪與遺傳的關系不大,大多數是跟你的生活方式有關。

我們可以改變身體成份

所以,你的身體的脂肪比例完全與你個人有關,你能掌握它的命運。只要你創建一個平衡的生活狀態,並保持良好的心情就能,每天減少300卡路里的攝入,增加300卡路里的消耗,進行有氧和力量訓練,保證足夠的睡眠,這樣你的體脂比例想不正常都難。

幾種體脂肪的測量方法2

第一種方法、水下稱重法

水下稱重法是傳統的、經典的體成分估算方法。通過人體在水中和陸上的體重變化來測量人體體積、身體密度,從而推算出體脂重和去脂體重。

第二種方法、腰臀比(WHR)

腰臀比是腰圍和臀圍的比值,是判定中心性肥胖的重要指標。它並不能反映你的'具體體脂率數值,但卻能反映身體脂肪的分布情況,同時對潛在的疾病風險有警示作用。比值越小,說明越健康。同時,它也是中心性肥胖的判斷指標(世界衛生組織標准:男性大於1.0,女性大於0.9)。也就是說,體脂的分布情況要比體脂率的高低更為重要,有著大肚腩而四肢纖細的人,要比胖得比較均勻的人,疾病風險高許多。

第三種方法、脂肪鉗測量法

在身體特定部位用手指捏起皮下脂肪,再用脂肪鉗量度厚度,然後利用公式估算出體脂率。使用方法也比較簡單,需要掐起一部分皮膚進行測試。可以測量的部位比較多,最常用的是以下3個部位:上臂部、背部、腹部。但由於體脂鉗測不同部位的值都不同,內臟脂肪更是無法測量,所以體脂鉗也無法測量整體體脂。

第四種方法、雙能X線吸收測量法 DEXA

是一種利用身體不同組織(礦物質、瘦身體、脂肪)對x光吸收率不同的原理來測量體內脂肪含量的方法。測試中採用小步距對兩個低輻射源同步檢測。這種方法是相對較新的方法,精度較高,但測試費用昂貴,測試時間長(每人10—20分鍾),只能供高級實驗室使用,無法在實驗外進行。

前面給大家介紹了四種測量體脂的方法,有的精確度不高或者只能通過公式進行推算,有的雖然精確度高,但是價格比較昂貴,不能成為廣大家庭常用工具。隨著人們對體脂的研究更加的深入,現在有了更適合我們用來測量體脂的工具——體脂秤

第五種方法、體脂秤電阻測量法

這種方法也叫生物電阻測量法,聽起來是不是很高大上呢?它的原理是人體的導電性和非脂肪組織成正比。 當人站在體脂秤上時,體脂秤會通過電極片/導電膜發出人體無感知的微弱電流,流經人體,從一隻腳到另一隻腳,這樣就形成了一個閉合的迴路,這個過程體脂秤就可以獲取到人體不同部分的電阻率,體脂秤拿著這些數據,通過其BIA晶元內設的演算法模型,就可以算出人體各個部分的含量。

③ 脂肪的辨別方法

脂肪可以被蘇丹3染成橘黃色或被蘇丹4染成紅色。可以根據這些化學試劑所產生的顏色反應,鑒定生物組織的脂肪的存在。

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組成的三醯甘油酯,其中甘油的分子比較簡單,而脂肪酸的種類和長短卻不相同。脂肪酸分三大類: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

(3)高中生物檢測脂肪的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脂肪的生物合成包括飽和脂肪酸的從頭合成、脂肪酸碳鏈的延伸和不飽和脂肪酸的生成三個方面。脂肪酸的從頭合成在細胞液中發生,需要CO2和檸檬酸的參與,C2供體是葡萄糖代謝產生的乙醯輔酶a。反應涉及兩種酶系:乙醯輔酶a羧化酶系和脂肪酸合酶系。

首先,乙醯輔酶a乙醯輔酶a羧化酶催化下生成的,然後系脂肪酸合酶的催化下,醯基載體ACP、乙醯輔酶a的C2受體,丙二酸醯基輔酶a為C2捐贈,通過縮合、還原、脫水;

然後恢復幾個反應步驟,正如奧丁醯ACP包含四個碳原子,每個擴展循環消費分子丙二酸醯基輔酶a,NADPH的兩個分子,直到生成軟脂醯機場核心計劃。

產物活化為softenyl輔酶a,參與脂肪合成或擴展為C18、C20和微粒體系統或線粒體系統中少量碳鏈較長的脂肪酸。在真核細胞中,飽和脂肪酸在O2和特定的去飽和酶系統的催化下進一步生成各種不飽和脂肪酸。高等動物不能合成亞油酸、亞麻酸和花生四烯酸,必須依靠食物供應。

④ 高中生物脂肪的檢測為什麼有兩種方法

本質上來說兩種方法都是一種,只是形式有所不同。課本按觀察方法劃分,前者直接打碎滴加的是肉眼直接觀察法,用於觀察判斷脂肪是否存在,屬於宏觀上的。後者切片在顯微鏡下觀察是不破壞細胞結構,能夠看清細胞中脂肪存在形態的方法,屬於微觀上的。課本上還說了可以採用兩種試劑,蘇丹三和蘇丹四,兩種試劑各自獨立,染色過程相同,唯一區別是著色,蘇丹三呈黃色,蘇丹四呈橘紅色。(顏色記得不是很清楚,回答嚴格按課本詞彙即可。)

⑤ 怎樣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糖類中還原糖(例葡萄糖、果糖、麥芽糖等)可用斐林試劑檢測。先准備組織樣液,再准備0·1g/ml的氫氧化鈉溶液、0.05g/ml硫酸銅溶液。方法步驟:1.(1)取2ml組織樣液加入1支潔凈的試管。
(2)再另取2支試管,分別加入2mlNaOH與硫酸銅溶液,再把硫酸銅溶液倒入氫氧化鈉溶液的試管,振盪混合均勻,即為斐林試劑。
(3)把新配製的斐林試劑與組織樣液,等體積混合,振盪搖勻,然後放入50~60度水浴中保溫,觀察顏色變化。如出現磚紅色沉澱,即說明有還原糖。
非還原糖(澱粉用碘液檢測即可)碘遇澱粉變藍。
脂肪用蘇丹三或蘇丹四檢測,材料可用浸泡過"的花生種子,先製成臨時裝片,再用顯微鏡觀察。或者把試劑滴加到組織樣液中,觀察顏色變化。
臨時裝片製作:用刀片先在花子葉切開,然後做徒手切片,放在清水中,然後用毛筆蘸取最薄的一片放在載玻片中央,滴加蘇丹三溶液染色3到5分鍾,用吸水紙吸取多餘染液,再用體積分數為50%酒精洗去浮色,蓋上蓋玻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脂肪粒被蘇丹三染成橘黃色、蘇丹四染成紅色。(上述徒手切片做不好,可在花生子葉上
刮取少量粉末,直接塗在載玻片上來替代。

蛋白質用雙縮脲試劑來檢測。雙縮脲是由A液(0.1g/ml的氫氧化鈉)、B液(O.01g/mL的硫酸銅溶液組成。)
使用時取組織樣液(用蛋清稀釋液或豆漿)一2mL加入潔凈試管,然後先滴加1mLA液,振盪試管搖勻,再滴加3~4滴硫酸銅溶液,搖勻。蛋白質遇雙縮脲生成紫色。

⑥ 高中生物實驗之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的檢測

高中生物的學習必然離不開實驗,高中生物實驗不僅研究一切的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它還與生命軌跡周圍的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那麼高中生物實驗之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應該如何檢測呢?下面我就分享一些高中生物實驗之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的檢測方法,希望對同學們有幫助。

高中生物實驗之還原糖、脂肪和蛋白的檢測原理

1.還原糖用斐林試劑或者班氏試劑,這兩種試劑都是 淺藍色的,加入還原糖出現磚紅色沉澱

2.脂肪用蘇丹紅,可以發現被染成橘紅色

3.蛋白質有肽鍵,也就是有雙縮脲結構,用雙縮脲試劑,變成紫紅色

高中生物實驗之還原糖的檢測

1.還原糖定義:還原糖是指具有還原性的糖類。在糖類中,分子中含有游離醛基或羰基的單糖和含有游離醛基的二糖都具有還原性。還原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麥芽糖等。

2.高中生物實驗之還原糖的檢測方法

①向試管內注入2mL待測組織葯液

②向試管內注入1mL斐林試劑(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勻後再注入)

③將試管放入盛有50~65℃溫水的大燒杯中加熱約2min

④觀察試管中出現的顏色變化

高中生物實驗之脂肪的檢測

1.脂肪定義:存在於人體和動物的皮下組織及植物體中,是生物體的組成部分和儲能物質。

2.高中生物實驗之脂肪的檢測方法

①製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將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載玻片中央

②染色(滴蘇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後吸去染液→滴體積分數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餘的酒精)

③製作裝片(滴1~2滴清水於材料切片上→蓋上蓋玻片)

④鏡檢鑒定(顯微鏡對光→低倍鏡觀察→高倍鏡觀察染成橘黃色的脂肪顆粒)

高中生物實驗之蛋白質的檢測

1.蛋白質定義:蛋白質是組成人體一切細胞、組織的重要成分。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是有機大分子,是構成細胞的基本有機物,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氨基酸是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

2.高中生物實驗之蛋白質的檢測方法

①試管中加樣液2mL

②加雙縮脲試劑0.1g/mL的NaOH溶液1mL,搖勻

③加雙縮尿試劑0.01g/mL的CuSO4溶液4滴,搖勻

④觀察顏色變化(紫色)

⑦ 高中脂肪鑒定實驗步驟

一、用顯微鏡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1.實驗原理

(1)放大倍數的計算,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等於目鏡放大倍數與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

(2)放大倍數的實質:放大倍數是指放大的長度或寬度,不是指面積或體積。

(3)高倍顯微鏡的作用:可以將細胞放大,更清晰地觀察到細胞的形態、結構,有利於區別不同的細胞。

2.操作步驟

[方法技巧]

1.關注顯微鏡使用的「4」個易錯點

(1)必須先用低倍物鏡觀察,找到要觀察的物像,移到視野中央,然後再換用高倍物鏡。

(2)換用高倍物鏡後,不能再轉動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細准焦螺旋來調節。

(3)換用高倍物鏡後,若視野太暗,應先調節遮光器(換大光圈)或反光鏡(用凹面反光鏡)使視野明亮,再調節細准焦螺旋。

(4)觀察顏色深的材料,視野應適當調亮,反之則應適當調暗。

2.顯微鏡下細胞數目的兩種計算方法

若視野中的細胞為單行,計算時只考慮長度和寬度;若視野中充滿細胞,計算時則要考慮面積的變化。

(1)若視野中為一行細胞,高倍鏡下細胞數量與低倍鏡下細胞數量之比等於其放大倍數之比的倒數。

(2)若視野中充滿細胞,則高倍鏡下細胞數量與低倍鏡下細胞數量之比等於其放大倍數之比的倒數的平方。

二、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1.實驗原理

2.實驗步驟

[技法提煉]

1.利用「一同三不同」區分斐林試劑與雙縮脲試劑

「一同」是指都含有NaOH和CuSO4兩種成分,且NaOH溶液的質量濃度都為0.1 g/mL。

「三不同」分別指:(1)使用原理不同。斐林試劑的實質是新配製的Cu(OH)2溶液,雙縮脲試劑的實質是鹼性環境中的Cu2+。

(2)使用方法不同。鑒定還原糖時將甲、乙兩液等量混勻後立即使用;鑒定蛋白質時先加A液1 mL搖勻,然後加B液4滴,振盪搖勻。

(3)CuSO4溶液的濃度不同。斐林試劑中CuSO4溶液的質量濃度為0.05 g/mL,雙縮脲試劑中CuSO4溶液的質量濃度為0.01 g/mL。

2.三類有機物檢測在操作步驟上的差異

(1)唯一需要加熱——還原糖檢測,且必須水浴加熱,不能用酒精燈直接加熱。若不加熱,則無磚紅色沉澱出現。

(2)唯一需要顯微鏡——脂肪檢測。

(3)混合後加入——斐林試劑;分別加入——雙縮脲試劑(先加A液,後加B液,且B液不能過量)。

三、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1.實驗原理

(1)甲基綠和吡羅紅對DNA和RNA的親和力不同:甲基綠+DNA→綠色;吡羅紅+RNA→紅色。

(2)鹽酸能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同時可使染色質中的DNA與蛋白質分離,有利於DNA和染色劑結合。

2.實驗步驟

[易錯警示]

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的注意事項

(1)吡羅紅甲基綠染色劑:混合使用,且現用現配。

(2)DNA和RNA在細胞核和細胞質中均有分布,只是量不同,故結構中強調「主要」而不能說「只」存在於細胞核或細胞質中。

四、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

1.實驗原理

(1)葉綠體呈綠色、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不需染色,製片後直接觀察。

(2)線粒體呈無色,有短棒狀、圓球狀、線形、啞鈴形等,用健那綠染液染成藍綠色後製片觀察。

⑧ 高中生物常用的實驗方法有哪些

1.實驗方法
實驗方法是整個實驗設計的精髓,是做好實驗設計的關鍵所在.現將與中學實驗有關的一些最常見的經典的實驗方法匯總如下:
(1)化學物質的檢測方法:
①澱粉——碘液
②還原糖——斐林試劑、班氏試劑
③CO2——Ca(OH)2溶液或酸鹼指示劑
④乳酸——pH試紙
⑤O2——余燼復燃
⑥無O2——火焰熄滅
⑦蛋白質——雙縮脲試劑
⑧染色體——龍膽紫、醋酸洋紅溶液
⑨DNA——二苯胺試劑
⑩脂肪——蘇丹Ⅲ或蘇丹Ⅳ染液
(2)實驗結果的顯示方法:
①光合速率——O2釋放量或CO2吸收量或澱粉產生量
②呼吸速率——O2吸收量或CO2釋放量或澱粉減少量
③原子途徑——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法
④細胞液濃度大小——質壁分離
⑤細胞是否死亡——質壁分離
⑥甲狀腺激素作用——動物耗氧量,發育速度等
⑦生長激素作用——生長速度(體重變化,身高變化)
⑧胰島素作用——動物活動狀態
⑨菌量——菌落數或亞甲基藍溶液褪色程度
⑩大腸桿菌——伊紅—美藍瓊脂培養基
(3)實驗條件的控制方法:
①增加水中氧氣——泵入空氣或吹氣或放入綠色植物
②減少水中氧氣——容器密封或油膜覆蓋或用涼開水
③除去容器中CO2——NaOH溶液
④除去葉片中原有澱粉——置於黑暗環境
⑤除去葉片中葉綠素——酒精隔水加熱
⑥除去光合作用對呼吸作用的干擾——給植株遮光
⑦如何得到單色光——棱鏡色散或彩色薄膜濾光
⑧血液抗凝——加入檸檬酸鈉
⑨線粒體提取——細胞勻漿離心
⑩骨的脫鈣——鹽酸溶液
⑾滅菌方法——微生物培養的關鍵在於滅菌,對不同材料,滅菌方法不同:培養基用高壓蒸氣滅菌;接種環用火焰灼燒滅菌;雙手用肥皂洗凈,擦乾後用75%酒精消毒;整個接種過程都在實驗室無菌區進行.
(4)實驗中控制溫度的方法:
①還原糖鑒定:水浴煮沸加熱
②酶促反應:水浴保溫
③用酒精溶解葉中的葉綠素:酒精要隔水加熱
④DNA的鑒定:水浴煮沸加熱
⑤細胞和組織培養以及微生物培養:恆溫培養
2.斐林試劑、班氏試劑與尿糖試紙
這三種物質均可用來檢驗含醛基的有機物的存在,在醫學上用來檢驗糖尿病,其原理均是利用了Cu2+的氧化性把醛基氧化,但成分略有不同:
斐林試劑:即硫酸銅、氫氧化鈉和酒石酸鉀鈉組成的藍色混合溶液.分為斐林試劑A和斐林試劑B,A為CuSO4溶液,B為氫氧化鈉和酒石酸鉀鈉的混合溶液,使用時將A、B等體積混合即成斐林試劑.
班氏試劑:即硫酸銅、碳酸鈉和檸檬酸鈉組成的混合液,又叫本尼迪克特(Benedict)試劑,它與醛反應的結果是與斐林試劑一致的,只是比斐林試劑更穩定,所以在臨床化驗中更常使用.
尿糖試紙:又叫硫酸銅試紙,呈白色,帶藍色斑點,用於糖尿病患者的尿糖測試.每片含硫酸銅20毫克,枸櫞酸300毫克,碳酸鈉80毫克,氫氧化鈉235毫克.尿糖試紙法快速、方便,試紙的正確使用方法為:將試紙條放在尿液中浸濕,一秒鍾後取出,在一分鍾內觀察試紙的顏色,並與標准色板對照,根據不同的顏色來確定尿糖陽性的程度.
3.斐林試劑和雙縮脲試劑的比較
相同點:①都由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構成;
②斐林試劑甲液和雙縮脲試劑A都為0.1g/mLNaOH溶液.
不同點:①CuSO4溶液濃度不一樣:斐林試劑乙液為0.05g/mLCuSO4溶液,
雙縮脲試劑B為0.01g/mLCuSO4溶液.
②配製比例不一樣.
③使用方法不一樣:斐林試劑是甲、乙液一起混合後再使用,
雙縮脲試劑則是先向待鑒定材料加入A試劑搖勻後,再加入試劑B.
④鑒定的對象不一樣:斐林試劑鑒定的是還原糖,雙縮脲試劑鑒定的是蛋白質.
⑤反應本質及顏色反應不一樣.
4.蘇丹Ⅲ染液與蘇丹Ⅳ染液的比較
都是用來鑒定脂肪.蘇丹Ⅳ染液更易溶於脂肪,所以染色更深,同時要求染色時間更短.
生物學中常用的試劑:
1、斐林試劑: 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5g/ml CuSO4(乙液).用法:將斐林試劑甲液和乙液等體積混合,再將混合後的斐林試劑倒入待測液,水浴加熱或直接加熱,如待測液中存在還原糖,則呈磚紅色.
2、班氏糖定性試劑:為藍色溶液.和葡萄糖混合後沸水浴會出現磚紅色沉澱.用於尿糖的測定.
3、雙縮脲試劑: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1g/ml CuSO4(乙液).用法:向待測液中先加入2ml甲液,搖勻,再向其中加入3~4滴乙液,搖勻.如待測中存在蛋白質,則呈現紫色.
4、蘇丹Ⅲ:用法:取蘇丹Ⅲ顆粒溶於95%的酒精中,搖勻.用於檢測脂肪.可將脂肪染成橘黃色(被蘇丹Ⅳ染成紅色).
5、二苯胺:用於鑒定DNA.DNA遇二苯胺(沸水浴)會被染成藍色.
6、甲基綠:用於鑒定DNA.DNA遇甲基綠(常溫)會被染成藍綠色.(甲基綠使DNA呈現綠色,吡羅紅使RNA呈現紅色.)
7、50%的酒精溶液:在脂肪鑒定中,用蘇丹Ⅲ染液染色,再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8、75%的酒精溶液:用於殺菌消毒,75%的酒精能滲入細胞內,使蛋白質凝固變性.低於這個濃度,酒精的滲透脫水作用減弱,殺菌力不強;而高於這個濃度,則會使細菌表面蛋白質迅速脫水,凝固成膜,妨礙酒精透入,削弱殺菌能力.75%的酒精溶液常用於手術前、打針、換葯、針灸前皮膚脫碘消毒以及機械消毒等.
9、95%的酒精溶液:冷卻的體積分數為95%的酒精可用於凝集DNA.
10、15%的鹽酸:和95%的酒精溶液等體積混合可用於解離根尖.
11、龍膽紫溶液:(濃度為0.01g/ml或0.02g/ml)用於染色體著色,可將染色體染成紫色,通常染色3~5分鍾.(也可以用醋酸洋紅染色)
12、20%的肝臟、3%的過氧化氫、3.5%的氯化鐵:用於比較過氧化氫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新鮮的肝臟中含有過氧化氫酶)
13、3%的可溶性澱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2%的新鮮澱粉酶溶液:用於探索澱粉酶對澱粉和蔗糖的作用實驗.
14、碘液:用於鑒定澱粉的存在.遇澱粉變藍.
15、丙酮:用於提取葉綠體中的色素.
16、層析液:(成分:20份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也可用93號汽油)可用於色素的層析,即將色素在濾紙上分離開.
17、二氧化硅:在色素的提取的分離實驗中研磨綠色葉片時加入,可使研磨充分.
18、碳酸鈣:研磨綠色葉片時加入,可中和有機酸,防止在研磨時葉綠體中的色素受破壞.
19、0.3g/mL的蔗糖溶液:相當於30%的蔗糖溶液,比植物細胞液的濃度大,可用於質壁分離實驗.
20、0.1g/mL的檸檬酸鈉溶液:與雞血混合,防凝血.
21、氯化鈉溶液:①可用於溶解DNA.當氯化鈉濃度為2mol/L、 0.015mol/L時DNA的溶解度最高,在氯化鈉濃度為0.14 mol/L時,DNA溶解度最低.②濃度為0.9%時可作為生理鹽水.

⑨ 脂肪檢測方法

體內脂肪的方法,脂肪含量越來越受到重視,所以脂肪檢測非常重要,如果脂肪含量高,一定要通過嚴格控制飲食以及適量的運動,將體重控制在正常范圍,脂肪增多容易患心腦血管疾病。

常規的脂肪檢測方法,需要到醫院做脂肪肝的檢查,可以做肝臟的超聲,脂肪肝的患者往往脂肪都是增多的,通過肝臟的超聲可以判斷是輕度脂肪肝,重度脂肪肝還是中度脂肪肝,重度脂肪肝的人往往體內脂肪是很多的。
脂肪檢測方法可用索式提取法:

一、索式提取法(經典方法)

1、原理:

樣品經前處理後,放入圓筒濾紙內,將濾紙筒置於索式提取管中,利用乙醚或石油醚在水浴中加熱迴流,使樣品中的脂肪進入溶劑中,回收溶劑後所得到的殘留物,即為脂肪(粗脂肪)
採用這種方法測出遊離態脂,此外還含有磷脂、色素、蠟狀物、揮發油、糖脂等物質,所以用索氏提取法測得的脂肪為粗脂肪。

2、 適用范圍與特點

索氏提取法適用於脂類含量較高,結合態的脂類含量較少,能烘乾磨細,不宜吸濕結塊的樣品的測定。此法只能測定游離態脂肪,而結合態脂肪無法測出,要想測出結合態脂肪需在一定條件下水解後變成為游離態的脂肪方能測出。

另外此法是經典方法,對大多數樣品結果比較可靠,但需要周期長,溶劑量大。

閱讀全文

與高中生物檢測脂肪的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華為電腦強制重啟方法 瀏覽:375
分數乘除計算步驟方法 瀏覽:827
天冷膝蓋疼的治療方法 瀏覽:115
寶寶腸痙攣治療方法 瀏覽:47
高年級字詞教學方法ppt課件 瀏覽:852
剛接觸醫學科研方法怎麼入手 瀏覽:654
學校簡單器材鍛煉方法 瀏覽:639
雙開單控接線安裝方法 瀏覽:309
水電瓶充電樁安裝方法 瀏覽:535
香格里拉紅翡翠入門鑒別方法 瀏覽:944
豐鼻翼方法有哪些 瀏覽:739
總氮分析儀監測方法 瀏覽:93
元分析方法書 瀏覽:675
癲癇發作的治療方法 瀏覽:912
如何用紙做股方法 瀏覽:461
如何學會刷牙的正確方法 瀏覽:15
液壓卡盤安裝方法 瀏覽:618
殺手離場的正確方法圖片 瀏覽:672
cf260指紋考勤機使用方法 瀏覽:494
肥胖人的測量方法 瀏覽: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