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平菇出菇包種植最簡單方法

平菇出菇包種植最簡單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21 16:34:47

Ⅰ 平菇的種植方法什麼

平菇種植時需要選擇發霉以後的玉米芯或者棉花種子皮為原料,加入麥麩和生石灰以及復合肥等多種材料一起發酵,再分裝成袋接種菌絲,把它放到合適的環境中就能讓平菇快速長出。

平菇種植第四步採摘

平菇在種植以後25~32天左右就能長出個頭比較大的平菇,這時要及時採收,採收以後要向菌袋噴水,環境溫度要繼續保持在25度左右,過段時間它還能長出大量的平菇,每次製成的菌袋能反復長出四到五茬的平菇,每次長出的平菇都要及時採摘,不然菌袋中的綠黴菌會影響平菇的質量。

Ⅱ 家裡平菇的種植方法 平菇菌種在家怎麼種植

1、准備種植的容器,事先購買的食用平菇菌棒或者菌包、溫度計、濕度計、花灑。

2、一般購買的蘑菇菌包都可以直接放在容器里,不需要土壤,也可以進行土培。一般的菌包既可以直立生長,也可以橫放著生長。將買回來的菌包打開包裝,早中晚各對著菌包口澆一次水,水量不用很大,保持菌包濕潤就行。

3、當溫度保持在20℃,濕度保持在85%左右時,大概5天就能長出菇蕾,這個時候,澆水的次數和水量都可以適當大一些,保證整個菇頭都能被澆到水。

4、出菇後的平菇長得很快,沒有幾天就能長出完整的蘑菇了,這時就可以收獲了。

5、收獲時用手輕輕地拔下平菇即可,注意不要用刀等其他工具,因為平菇對這些工具很敏感。

6、採摘完畢後,要及時清理,去掉菇根、死菇,停水3~5天後,待菌絲恢復正常生長,再進行第二茬的出菇管理。大概半個月,又能二次採摘了。

Ⅲ 在種植蘑菇菌包時,應該怎樣種植才更快

蘑菇可以一年四季種植,但更適宜的種植時間是3月份,因為雨水較多,所以空氣環境比較潮濕,在這個時間段種植成活率很高。蘑菇對環境要求不高。它們通常喜歡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生長。如何讓蘑菇包長得更快選擇菌株蘑菇通常是按菌種種植的,蘑菇品種很多,如香菇、草菇、平菇、口蘑、紅菇、平菇、金針菇、松茸、猴頭菇、雙孢蘑菇等。這些品種營養價值不同,可以發揮不同的作用,都喜歡在潮濕的環境中生長。種植蘑菇時,首先要選擇合適的菌株。期間可以用一般的麵粉,然後加入適量清水,攪拌均勻進行發酵,也可以直接買蘑菇菌種種植,更簡單方便。其實種蘑菇很簡單。

一個蘑菇包種植法能生產多少次蘑菇種植:將淋過水的菌包放入花盆中,再次在菌包表面噴水,保持水分,以保證它能吸收足夠的水分,但不能出現積水。後期養護:噴水保濕後可置於陰涼處,養護環境通風較好,否則會影響蘑菇生長。觀察並注意噴水保濕,長小蘑菇後增加噴水量和次數。潮濕的環境有利於它們的生長,長大後可以採摘食用。第二,一個蘑菇包可以生產多少個蘑菇一個蘑菇包可以長2-3倍,收獲的次數與保養密切相關。養護環境的溫度應保持在16℃以上,低溫會抑制菌絲的生長。真菌看不到太多陽光,應該在黑暗的地方保養。每次收獲後,讓菌袋乾燥幾天,有利於下一次生長。

Ⅳ 平菇菌種怎麼培養,怎麼種植平菇

一、生產季節平菇的制種和播種時間,因各地氣候不同、品種耐溫程度不同而有差異。以華中、華東、華北地區為例,利用自然氣溫生產平菇,一般中、低溫型品種在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制原種,8月中、下旬至9月上、中旬制生產種;中溫型品種在11~12月制原種,1~2月制生產種;高溫型品種在3~4月制原種,4~5月制生產種。播種可分為秋播、冬播和春播。秋播的播種期在8月中旬至10月上旬。8月上旬以前播種的,因日平均氣溫在25℃以上,雖然出菇較快,但在發菌期容易遭致雜菌污染。秋菇的最適播種期在8月下旬至9旬下旬,此時日平均氣溫已降至20℃以下,於雜菌生長不利,一般經35~40天方可出菇,從事大批量商品菇生產最好在這段時間內播種。冬播在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播種。10月下旬播種的,約經兩個月方可出菇,春節前後進入盛產期,有較好鮮菇市場;11月下旬播種的,需80~90天,至次年3月初氣溫回升時方可出菇。春播在2月以後播種,雖然氣溫較低,發菌慢,但很少有雜菌污染,至4月中、下旬出菇,遲至3月以後則不宜播種。二、配料和拌料傳統配方一:玉米芯80%,麥麩18%石膏1%石灰1%多菌靈0.15%傳統配方二:棉籽殼70%麩皮12%過磷酸鈣1%稻草1.5%糖l%石膏1%多菌靈0.15%傳統配方三:玉米芯69%豆稈30%石灰0.5%過磷酸鈣0.5%多菌靈0.15%雪梅內部配方:即用「菇耳壯」拌料,為食用菌提供全面營養,以利菌絲體的生長繁殖,達到適合平菇生長發育的碳氮比。本配料方法在降低成本方面,每一萬袋節省精料1200元,並會增產30%-40%。雪梅推薦配料方法二級種配方鋸末:80斤麥麩:3斤玉米粉:2斤(或白糖半斤)菇耳壯:0.16斤石膏:0.8斤(必須純石膏)三級種配方棉籽殼、鋸末(或混合料):80斤菇耳壯:0.18斤石灰:1斤多菌靈(無硫、25%粉劑):0.15%原料要求無霉爛。混合料比單一料效果好。秸稈、玉米芯等原料要粉碎成粗屑或玉米粒大小顆粒狀。以上配方中,用棉籽殼、木屑、玉米芯作培養料生產平菇的,先把各配方的乾料拌勻,再分別把菇耳壯和多菌靈溶於溫水中,邊拌料邊加水,勿使拌水流失,含水量達到65%左右。拌完料後堆在一起燜12小時,讓其充分吸足水,將酸鹼度調至pH7.5左右,此時含水量65%(用手用力握,指逢間有水滲出,但不下滴為宜),然後裝袋、滅菌。若用秸桿粉作培養料的,為防止吸入粉塵,應帶口罩操作。以上摘自柴河食用菌學會《平菇栽培技術》,希望對你有用。

Ⅳ 怎麼種植平菇 菇的種植方法

平菇的種植技術:平菇很適合於代料栽培,可以袋栽、柱式栽培、床架栽培和陽畦栽培。以袋栽和柱式栽培為優,其產量高、品質好、效益高。
袋栽平菇的優點:①有利於控制雜菌和害蟲的危害,成功率高;②充分利用空間,佔地面積小(15~18平方米的培養室可培養1500~2000袋);③生產周期縮短,採用堆積發菌,增高料溫,加快發菌,縮短菌絲生長期;④便於移動管理,可充分利用場地;⑤有利於控制溫度,保持濕度,出菇整齊,菇形好,產量穩定。
袋栽平菇的技術要求:
1、原料的選擇 原料應新鮮、無霉變、無蟲蛀、不含農葯或其他有害化學成分。栽培前放在太陽下暴曬2~3天,以殺死料中的雜菌和害蟲。對包穀芯、豆桿、稻草、麥桿、雜木等原材料,應預先切短或粉碎。
2、培養料配方
① 棉籽殼99% 石灰1% 多菌靈0.1%
② 包穀芯76% 棉籽殼20% 麥麩皮或包穀粉3% 石灰1%
③ 包穀桿87.5% 麥麩皮5% 包穀面3% 石灰3% 尿素0.5% 食鹽1%
④ 稻草74% 包穀粉25% 石膏粉1% 多菌靈0.1%
⑤ 麥桿84% 麥麩皮8% 石膏2% 尿素0.5% 過磷酸鈣1.5% 石灰4%
⑥ 鋸木面60% 棉籽殼30% 麥麩皮9% 石灰1%
⑦ 雜草94% 麥麩皮5% 石膏1%
可用作平菇栽培的原材料很多,以新鮮、乾燥、易處理、便於收集和保存為原則,配置時注意調節培養料的營養和酸鹼度,原料調制前,包穀芯應粉碎成花生米大小的顆粒,包穀桿、麥桿和稻草等均應碾碎並切成3~5厘米長的小段。
3、堆積發酵 按上屬配方要求,准確稱料,將料充分混合(易溶於水的應先加入水中溶解),然後加水拌勻。春栽氣溫低,空氣濕度小,培養料中加水適當多一些,在100公斤乾料中加入150公斤水為宜,不同培養料加水量也略有不同,玉米芯、絨長的棉籽殼可適當加水多一些,絨短的棉籽殼應少加些水。拌好的培養料堆悶2小時,讓其吃透水後進行堆積發酵。建堆的方法是:在水泥地面上鋪一層麥桿,約10厘米厚,把培養料放在麥桿上,料少時堆成1米高的圓形堆,料多時堆成高1米,寬1米的條形堆,每隔30厘米左右,用木棍扎通氣眼到料底,然後在料堆上覆蓋草墊或塑料薄膜。當料堆中心溫度升到55~60℃時維持18小時進行翻堆,內倒外、外倒內,繼續堆積發酵,使料堆中心溫度再次升高到55~60℃時維持24小時,再翻堆1次。經過兩次翻堆,培養料開始變色,散發出發酵香味,無霉味和臭味,並有大量的白色放線菌菌絲生長,發酵即結束。然後用pH試紙檢查培養料的酸鹼度,並調節pH為8左右,待料溫降到30℃以下時進行裝袋。生產實踐證明,用發酵料栽培平菇菌絲生長快、雜菌少、產量高。
4、裝袋 選用寬23厘米,長43厘米,厚0.025微米的低壓聚乙烯筒膜,每公斤筒膜可截180個左右,每袋可裝乾料0.7~0.8公斤。人工裝袋時,應一手提袋,一手裝料,邊裝邊壓。裝至離袋口8厘米左右時,將料面壓實,清理袋口料物,排氣後緊貼料面用繩子纏3~4圈,扎緊扎牢,防止進水、進氣。裝袋時注意:①裝袋前要把料充分拌一次。料的濕度以用手緊握指縫間見水滲出而不往下滴為適中,培養料太干太濕均不利於菌絲生長。裝袋時要做到邊裝料、邊拌料,以免上部料干,下部料濕;②拌好的料應盡量在4小時之內裝完,以免放置時間過長,培養料發酵變酸;③裝袋時不能蹬、不能摔、不能揉,壓料用力均勻,輕拿輕放,保護好袋子,防止塑料袋破損;④裝袋時要注意松緊適度,一般以手按有彈性,手壓有輕度凹陷,手拖挺直為度。壓得緊透氣性不好,影響菌絲生長;壓得松則菌絲生長散而無力,在翻垛時易斷裂損傷,影響出菇;⑤裝好的料袋要求密實、挺直、不松軟,袋的粗細、長短要一致,便於堆垛發菌和出菇;⑥將裝好的料袋逐袋檢查,發現破口或微孔立即用透明膠布封貼。
5、滅菌 技術要點:①清洗鍋內污水,換上清水,將裝好料的菌袋及時進灶,合理堆放。料袋在灶內採用一袋袋上下對正的直疊式擺放。這樣不僅孔隙大,有利於蒸汽穿透,而且滅菌後的菌袋成為四面體,有利於接種和後期管理。蒸倉內四個角自上而下留下15平方厘米的通氣道,排與排之間也要留下空隙,保障蒸汽暢通,確保滅菌徹底;②滅菌時要做到「三勤」。即:勤看火及時加煤;勤加水防止干鍋;勤看溫度防止掉溫;③燒火應掌握「攻頭、促尾、保中間」。滅菌開始時必須大火攻頭,力爭在4~6小時之內使灶溫升到100℃,並開始記時。然後穩火控溫,使溫度一直保持在100℃不掉溫,維持24小時。滅菌最後2小時旺火猛燒,達到徹底滅菌的目的。停火後燜料,當溫度降到70℃左右時,搶溫出鍋,並迅速運往接種室冷卻,菌袋冷卻時應「井」字形疊放,要注意,切勿「大頭、小尾、中間松」;④防止漏氣。常壓滅菌灶的門要密封嚴實。
6、接種 接種要在無菌條件下嚴格操作,一是必須為接種創造一個相對無菌的環境以防止雜菌感染;二是必須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進行操作,才能防止雜菌進入料袋內,確保接種成功。接種過程:①環境消毒。接種前一周將接種室內外打掃干凈,撒上石灰或波爾多液。使用前3~4天將接種室密閉,用0.5~1公斤硫磺(或1公斤甲醛)熏蒸消毒12~24小時。料袋入室前,用消毒液噴灑室內外地面和空間;②菌種的選擇和消毒處理。選擇菌絲潔白、粗壯、濃密、交織成塊的優質菌種,用消毒液清洗菌種瓶外壁並立即移入接種室,在無菌條件下,敲破瓶壁,取出菌種,將菌種掰成胡豆粒大小的塊,不宜太大也不宜太碎;③在料袋溫度降至28℃~30℃時,解開料袋一端的繩子,拉直料袋,並把菌種均勻撒在料袋口,一定要將料袋口的培養料完全覆蓋,然後收攏料袋,套上塑料圈,蓋上紙,用軟膠圈把紙和料袋一齊扎在塑料圈上。接種時要注意以下幾點:①做好接種時的滅菌;②接種時動作要快速、准確;③接種及操作人員必須做好個人清潔衛生,將手和頭發洗干凈,剪去指甲,手和手臂要用70%酒精消毒。
7、堆垛發菌 菇棚(房)消毒後,把接過種的料袋搬運到菇棚(房)內,在畦床上對垛發菌。堆垛的層次,要看氣溫高低而定,夏秋季氣溫高時,堆放2~4層,料袋堆放成「井」字形,交叉排放,便於散熱,垛與垛之間留出60~70厘米寬的人行道,便於操作和通風換氣,還要留出一定的空地,以便翻堆倒垛。春季或冬季氣溫低時,畦床應鋪上一層稻草或麥草,以免下層溫度太低影響發菌,同時增高堆垛,堆放10~12層,上面在覆蓋塑料薄膜或草簾保溫,提高堆溫,促進菌絲生長。如菇棚未建好,也可採用露地發菌。露地發菌場地要求乾燥、潔凈、涼爽,堆垛上蓋一層草簾遮蔭,下雨前加蓋塑料薄膜,雨後揭膜,使溫度保持在20℃左右為宜。發菌管理的要點如下:
①保持溫度、注意堆溫變化。堆垛發菌後,要定期在料袋間插溫度計觀察堆溫,注意堆溫變化。發菌溫度以25~30℃為好,高於30℃應及時散堆,加大通風量,防止高溫燒壞菌絲。溫度低於20℃應設法增溫保溫。
②通風換氣。菇棚每天通風2~3次,每次30分鍾,氣溫高時早晚通風,氣溫低時中午通風。
③保持乾燥。菇棚內空氣相對濕度60~70%為宜。
④光線要暗。弱光有利於菌絲生長。
⑤翻堆。堆垛後每隔5~7天翻垛一次,將下層料袋往上垛,上層的下垛,裡面的往外垛,外面的往裡垛,使菌袋受溫一致,發菌整齊。翻垛時發現有雜菌污染的料袋,應將其揀出;若發現有菌絲不吃料的,必須查明原因及時採取措施。
⑥通氣補氣。採用兩頭扎口封閉式發菌,在發菌早期,袋內含氧量可以滿足菌絲生長的需要。隨著菌絲生長量增大,袋內供氧量不足就會影響菌絲正常生長。當袋兩頭菌絲各長進料內2~3厘米時,可在菌絲生長帶上端1~2厘米處用大頭針(或縫衣針)周身刺孔8~10個孔,或用削尖的竹筷由袋口往裡扎3~4個孔,或將袋兩頭扎緊的繩子稍加松開,利用松繩後袋口薄膜的自然張力,讓新鮮空氣進入袋內,以通氣補氧,促進菌絲健壯生長。
⑦預防鼠害。防止老鼠咬破料袋,引發雜菌污染。
8、發菌階段常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①菌絲不萌發,不吃料。發生原因:料變質,孳生大量雜菌;培養料含水量過高或過低;菌種老化,生活力很弱;環境溫度過高或過低,加石灰過量,pH值偏高。
解決辦法:使用新鮮無霉變的原料;使用適齡菌種(菌齡30~35天);掌握適宜含水量,手緊握料指縫間有水珠不滴下為度;發菌期間棚溫保持在20℃左右,料溫25℃左右為宜,溫度寧可稍低些,切勿過高,嚴防燒菌,;培養料中勿添加抑菌劑,添加石灰應適量,尤其再氣溫較低時添加量不宜超過1%。PH7~8為宜。
②培養料酸臭。發生原因:發菌期間遇高溫未及時散熱降溫,細菌大量繁殖,使料發酵變酸,腐敗變臭;料中水分過多,空氣不足,厭氧發酵導致料腐爛發臭。
解決辦法:將料倒出,攤開晾曬後添加適量新料再繼續進行發酵,重新裝袋接種;如料已腐爛變黑,只能廢棄作肥料。
③菌絲萎縮。發生原因:料袋堆垛太高,發生發酵熱時未及時倒垛散熱,料溫升高達35℃以上燒壞菌絲;料袋大,裝料多,發酵熱高;發菌場地溫度過高加之通風不良;料過濕加之裝得太實,透氣不好,菌絲缺氧也會出現菌絲萎縮現象。
解決辦法:改善發菌場地環境,注意通風降溫;料袋堆垛發菌,氣溫高時,堆放2~4層,呈「井」字形交叉排放,便於散熱;料袋發酵熱產生期間及時倒垛散熱;拌料時掌握好料水比,裝袋時做到松緊適宜;裝袋選用的薄膜筒寬度不應超過25厘米為好,避免裝料過多發生發酵熱過高。
④袋壁布滿豆渣樣菌苔。發生原因:培養料含水量大,透氣性差,引發酵母菌大量孳生,在袋膜上大量聚積,料內出現發酵酸味。
解決辦法:用直徑1厘米削尖的圓木棍在料袋兩頭往中間扎孔2~3個,深5~8厘米,以通氣補氧。不久,袋內壁附著的酵母菌苔會逐漸自行消退,平菇菌絲就會繼續生長。
⑤黴菌污染。原因:培養料或菌種本身帶菌;發菌場地衛生條件差或老菇房未作徹底消毒;菇棚高溫高濕不通風。
解決辦法:選用新鮮、無霉變、經暴曬的培養料,發酵要徹底;避開高溫期播種,加強通風,防止潮濕悶熱;選用優質、抗霉,吃料快的菌種;黴菌污染發現早,面積小時,可用pH10以上的石灰水注入被污染的培養料,同時搬離發菌場,單獨發菌管理。對污染嚴重的則清除出場,挖坑深埋處理。
⑥發菌後期吃料緩慢,遲遲長不滿袋。發生原因:袋兩頭扎口過緊,袋內空氣不足,造成缺氧。
解決辦法:解繩松動料袋扎口或刺孔通氣。
⑦軟袋。一般袋料表面長有菌絲,但袋內菌絲少,且稀疏不緊密,菌袋軟而無彈性。發生原因:菌種退化或老化,生活力減弱;高溫傷害了菌種;添加氮源過多,料內細菌大量繁殖,抑制菌絲生長;培養料含水量大,氧氣不足,影響菌絲向料內生長。
解決辦法:使用健壯、優質的菌種;適溫接種,防高溫傷菌;培養料添加的氮素營養適量,切勿過富;發生軟袋時,降低發菌溫度,袋壁刺孔排濕透氣,適當延長發菌時間,讓菌絲往料內長足發透。
⑧ 菌絲未滿袋就出菇。發生原因:發菌場地光線過強,低溫或晝夜溫差過大刺激出菇。
解決辦法:注意避光和夜間保溫,提高發菌溫度,改善發菌環境。
9、出菇管理 發菌階段,在溫度25℃左右,空氣相對濕度60%左右,暗光和通風良好的條件下,一般中高溫型平菇25天左右,低溫型30~35天,菌絲即可長滿袋。當部分菌袋出現子實體原基時,表明菌絲已經成熟,這時即可適時轉入出菇管理。將菇棚消毒,灌水浸濕晾乾後,按菌袋菌絲成熟程度分別整齊地堆放於畦床上,堆高7~8層,一般150平方米菇棚可以堆放5000~6000袋(摺合乾料3500~4000公斤)。然後解開菌袋兩頭扎口,當料面見有小菇蕾出現時,用剪刀剪去袋兩頭的薄膜,暴露料面,以促使菇蕾迅速生長。
(1)、出菇管理要點
①拉大溫差,刺激出菇。平菇是變溫結實,加大溫差刺激有利於出菇。利用早晚氣溫低時加大通風量,降低溫度,拉大晝夜溫差至6~10℃,以刺激出菇。低溫季節,白天注意增溫保濕,夜間加強通風降溫;氣溫高於20℃以上時,可採用加強通風和進行噴水降溫的方法,以拉大溫差,刺激出菇。
②加強濕度調節。出菇場地要經常噴水,使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5%~90%。在料面出現菇蕾後,要特別注意噴水,向空間、地面噴霧增濕,切勿向菇蕾上直接噴水,只有當菇蕾分化出菌蓋和菌柄時,方可少噴、細噴、勤噴霧狀水,補足需水量,以利於子實體生長。在採收一、二潮菇後,菌袋內水分低於60%時,應給予補水,採用直接向袋內注水或用水浸泡,浸泡時用鐵絲在菌袋上扎3~4個孔,可使水容易浸入菌袋。
③加強通風換氣。低溫季節一天1次,每次30分鍾,一般中午噴水後進行;氣溫高時,一天2~3次,每次20~30分鍾,通風換氣多在早、晚進行,切忌高濕不透氣。通風換氣必須緩慢進行,避免讓風直接吹到菇體上,以免菇體失水,邊緣捲曲而外翻。
④增強光照。散射光可誘導早出菇,多出菇;黑暗則不出菇;光照不足,出菇少,柄長,蓋小,色淡,畸形。一般以保持菇棚內有「三分陽七分陰」的光照強度為宜。但不能有直射光,以免曬死菇體。
(2)、出菇管理中的注意事項 出菇棚內,應按菌袋菌絲成熟早晚分畦堆放,使出菇整齊一致,有利於同步管理。菌袋進入出菇管理時,先解開兩頭扎口,不要急於把袋口完全張開,以防料表面失水乾燥,影響正常出菇。
(3)、覆土出菇 袋栽平菇,一般出2潮菇後,經過補水管理還能繼續出菇,但出菇少,菇體小且不整齊,經濟效益低。採取覆土出菇,則有利於增產。覆土的方法是:在菇棚內開溝整畦,挖寬1米,深20~30厘米,長度不限的溝畦、畦與畦間留50厘米的人行道。將出過2潮菇的菇筒兩頭料面清理干凈,脫去塑料袋,截成兩段,豎直排放在溝畦內,然後用肥襖菜園土填充菌筒間的縫隙,並蓋於菌筒表面0.5~1厘米厚。覆土後,在溝畦內灌大水一次,以浸透菌筒。在出菇適溫條件下,約7天左右菌床上就有菇蕾出現,按出菇要求進行管理,可繼續采菇4~5潮。
10、出菇期常見問題分析與處理
出菇期間常見下列現象直接影響種菇效益。
(1)不現蕾 發生原因:①菌種不適,高溫季節用低溫型菌種,或低溫季節用高溫菌種;②缺少溫差刺激;③培養料含水量偏低,料面乾燥;④溫度較高,空氣乾燥,培養料表面出現白色棉狀物(氣生菌絲),影響菇蕾形成;⑤菌絲老化,形成較厚的菌膜;⑥通氣不良,二氧化碳濃度高,光照不足,延緩菌絲的營養生長。
解決辦法:①選用適溫菌種;②通風降溫拉大晝夜溫差至6℃以上;噴水增濕,使空氣相對濕度提高到85%~90%;防止氣生菌絲產生;③料面菌膜增厚時,用鐵絲耙劃破;④加強通風,增加散射光照,誘導菇蕾形成;⑤浸泡菌袋或向料內注水,補充水分,也可向料面噴灑冷水,以刺激出菇;⑥出菇時,在菌袋兩端料面出現大量菇蕾時,再用小刀割去多餘的塑料袋,露出幼菇。切勿過早打開袋口,造成料面乾燥,影響菇蕾形成。
(2)幼菇枯死 原因:①持續高溫,幼菇受熱乾枯;②培養料含水量低,空氣濕度小;③二氧化碳濃度高,幼菇缺氧死亡。
解決辦法:①出菇期防高溫,一旦溫度過高,及時進行通風和降溫;②增加噴水,提高空氣濕度,噴霧壯水為好,切勿用水直接噴幼菇;③菇棚定期通風,補充新鮮空氣,及時排除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
(3)爛菇 原因:噴水過多,加上通風不良,菇體表面積水,引起水腫軟化腐爛。
解決辦法:減少噴水,改善通風,一般在噴水後隨即予以通風,讓菇體表面積水及時散發。
(4)菌柄細長菌蓋不分化 原因:①光照不足,多見於地下室,人防地道內種菇;②二氧化碳濃度高,促使菌柄迅速生長,菌蓋形成困難。
解決辦法:①增加光照,增設工人照明燈;②通風補氣。
(5)袋內結菇 原因:①袋口解開晚;②兩頭料面乾燥,不利於菇蕾形成;③料袋裝得偏松,造成培養料與料壁間有較大的間隙。
解決辦法:袋內結菇,多為畸形,會消耗營養,影響產量。應用隔膜將料壓緊,排出空氣,使營養集中,供袋兩頭出菇。
(6)畸形菇 常見的畸形菇有瘤狀菇、花椰菜菇、藍色菇或藍邊菇和喇叭菇等,甚至二度分化,嚴重影響商品價值。
原因:①溫度過低,且時間又長,造成菌蓋內外層細胞生長失調,出現瘤狀或顆粒狀突起;②菇棚通風不足,造成空氣溫度過高或二氧化碳濃度增高,形成喇叭菇;③棚內生爐增溫引起一氧化碳及其他有害氣體積累,刺激菇體生長變異,發生變色反應。
解決辦法:①冬季天冷增溫時要注意通風,不宜在菇棚內直接生爐,應修建火牆或火道;②菇棚內要通風良好,光照充足。

Ⅵ 平菇怎麼種植方法家種

環境要求:在家養平菇時,需要控制環境溫度在二十度,並維持百分之八十五的空氣濕度。 水肥管理:每隔一個月施加一次氮磷鉀復合肥,並間隔三天澆一次水。 注意事項:等平菇成熟後,要用手輕輕地將植株拔下來即可,切忌使用剪刀等其它工具。

平菇如何在家種植

1、環境要求

等平菇成熟後,要用手輕輕地將植株拔下來,切忌使用剪刀等其它工具,因為平菇對工具非常敏感,等採摘完畢後及時清理植株的死菇、爛菇等,並停水三到五天,當菌絲恢復生長後,在進行第二茬出菇管理。

Ⅶ 蘑菇包土培方法 有什麼土培的技巧

1、准備好種植容器,事先購買的食用平菇菌棒或者菌包、溫度計、濕度計、花灑。

2、一般購買的蘑菇菌包都可以直接放在容器里,不需要土壤,也可以進行土培。一般的菌包既可以直立生長,也可以橫放著生長。將買回來的菌包打開包裝,早中晚各對著菌包口澆一次水,水量不很大,保持菌包濕潤就行。

3、當溫度保持在20℃,濕度保持在85%左右時,大概5天就能長出菇蕾,這個時候,澆水的次數和水量都可以適當大一些,保證整個菇頭都能被澆到水。

4、出菇後的平菇長得很快,沒有幾天就能長出完整的蘑菇了,這時就可以收獲了。

5、收獲時用手輕輕地拔下平菇即可,注意不要用刀等其他工具,因為平菇對這些工具很敏感。

6、採摘完畢後,要及時清理,去掉菇根、死菇,停水3~5天後,待菌絲恢復正常生長,再進行第二茬的出菇管理。大概半個月,又能二次採摘了。

Ⅷ 平茹菌包怎麼種植

冬季是種菌類的好時節,通常人們說的種植菌種的旺季;這時候農村有大量的玉米芯和農作物桔桿,這些都是栽培平菇的好原科。
1、從選擇材料開始:選擇當年無霉變的玉米芯,在太陽下暴曬三天,然後粉碎至玉米粒大小。堆悶在水泥地上,每千斤玉米芯加水兩千斤左右。然後翻一遍。少停片刻,加入麩皮五十斤。生石灰三十斤,復合肥十斤,克霉靈2包。將上述原料分別撒入玉米芯中,克霉靈用100斤水稀釋,灑入料內。將幾種原料與玉米芯摻勻堆悶成高1米,寬1米2,長度不限的饅頭型。用塑料布蓋嚴,待溫度達到60度以上時翻堆一次,翻時應兩邊上下往裡翻,裡面往外翻,讓其充分發酵,每兩天翻堆一次,共翻3一4次。待外面0一20厘米處出現白色放線菌時即發酵完畢。
2、翻料;裝袋,裝袋之前要到菌種廠購買原種和栽培種袋,一般每千斤乾料要購買原種40斤和18x35的栽培種袋1000個。裝時先紮好袋子一頭,裝滿後兩頭接種。袋子要裝實,接好種的袋子應放在陰涼乾燥無污染的房間里,二層或三層擺放,趟與趟上間應間隔一米上下,房間應通風。注意裝種前房間內應用殺菌劑和殺蟲劑各噴灑一遍。
3、裝袋;發菌。發菌的最佳溫度是20一25度。一般裝袋接種後2一3天菌絲開始萌發。當菌絲發至過肩時袋內貯存的空氣己用盡,應用消毒過的改錐從上至下刺幾個孔,增加通氣性。注意不要刺過菌絲。在發菌期間遇有雜菌袋應即時撿出,還應注意袋內溫度不能超過30度,如果溫度過高應加大通風量,並疏散菌袋。
4、發菌; 及時裝袋。菌袋經過25一30天就可發滿,在發滿之前8一10天時就應堆悶生產料。要做到栽培種長滿,生產料發酵完畢,即時裝袋。栽培種存放過長容易出菇,袋口易產生綠黴菌,影響平菇產量和成功率。

Ⅸ 自己在家怎麼種平菇菌包

自己在家種平菇菌包,可以按照以下三種配方來做菌包。配方 1 :闊葉木鋸沫 80 斤、玉米面 25 斤、克霉靈 1 兩、白糖 1 斤、硫酸鎂 5 兩、磷酸二氫鉀 3 兩、石膏 1 斤、碳酸鈣 1 斤。含水量 65% 。
配方 2 :玉米芯 80 斤、稻糠 15 斤、夫子 10 斤、克霉靈 1 兩、白糖 1 斤、硫酸鎂 5 兩、磷酸二氫鉀 2 兩、尿素 3 兩、石灰 2 斤。含水量 65% 。
配方 3 :闊葉木鋸沫 40 斤、玉米芯 40 斤、豆餅粉 10 斤、玉米面 10 斤、白糖 1 斤、克霉靈 1 兩、硫酸鎂 5 兩、菇豐素 15 克、二氫鉀 3 兩、碳酸鈣 1 斤、石灰 1 斤。 含水量 65%
配方 4 : 玉米 100 斤,磷酸二氫鉀 0 。 5 斤,硫酸鎂 0 。 5 斤,白糖 1 斤,碳酸鈣 2 斤, 629 消毒劑 1 瓶。
先將主料和夫子或玉米面、石膏、白灰干拌均勻。然後將其它葯品溶化於水中,形成濃的原液。然後把原液均勻加入水中拌入料里。拌勻、含水量掌握在 65% ,即拌完料後用手握一把料,手指縫有水滴但不下落。最好用「亞泰牌裝袋機」拌料,節省勞力、攪辦均勻,而且還可以裝多種規格的菌袋,一機多用。
每瓶能裝乾料 2.5 兩,裝完濕料連瓶稱重應為 1.1 斤,這就證明裝料量、松緊度都要適度。料中間打一個眼以利菌絲快速生長,裝完瓶後馬上擦凈瓶身,蓋上丙烯塑料,套好皮套,進行高壓滅菌 1.5 公斤壓力保持 2 小時以上。滅菌結束後,瓶溫降到 30 度以下搬入接種箱中,接種前必須進行嚴格消毒 ,用消毒劑或氣霧消毒盒或電子接種器配合使用。一支生產母種可轉接 5-8 瓶二級種,接完後馬上放入 25-27 度的恆溫箱中培養,沒有恆溫箱也可以放在能保持 25 度條件下培養。每 3-5 天檢查一次,把長勢不好、不純的及時挑出。經 25 天左右培養,就能長滿瓶,滿瓶後應再鞏固培養 5 天,才能轉接三級種。二級種可採用12-24丙烯袋裝,因為罐頭瓶不好買,大規模製種都有採用塑料袋。

Ⅹ 平菇種植方法和步驟

1、從網上買家用的菌包,買回家之後在上面劃上十字的小口,然後放置到陰涼的位置上,早上和晚上都要給它噴灑水,要讓其保持濕潤狀。

2、將溫度控制在20℃左右,濕度保持在85%左右,大概5天就能長出菇蕾,長出菇蕾後澆水的次數和水量都可以適當大一些,保證整個菇頭都能被澆到水。

3、由於每個地區的氣溫都不一樣,所以出菇的時間也不同,一般10-20天就能收獲,收獲時用手輕輕地拔下平菇即可,注意不要用刀等其它工具,因為平菇對這些工具很敏感。採摘完畢後,要及時清理,去掉菇根、死菇,停水3-5天後,待菌絲恢復正常生長,再進行第二茬的出菇管理,這樣經過半個月左右即可進行二次採摘。

與平菇出菇包種植最簡單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分數乘除計算步驟方法 瀏覽:827
天冷膝蓋疼的治療方法 瀏覽:115
寶寶腸痙攣治療方法 瀏覽:46
高年級字詞教學方法ppt課件 瀏覽:852
剛接觸醫學科研方法怎麼入手 瀏覽:654
學校簡單器材鍛煉方法 瀏覽:639
雙開單控接線安裝方法 瀏覽:309
水電瓶充電樁安裝方法 瀏覽:535
香格里拉紅翡翠入門鑒別方法 瀏覽:944
豐鼻翼方法有哪些 瀏覽:739
總氮分析儀監測方法 瀏覽:93
元分析方法書 瀏覽:675
癲癇發作的治療方法 瀏覽:912
如何用紙做股方法 瀏覽:461
如何學會刷牙的正確方法 瀏覽:15
液壓卡盤安裝方法 瀏覽:618
殺手離場的正確方法圖片 瀏覽:672
cf260指紋考勤機使用方法 瀏覽:494
肥胖人的測量方法 瀏覽:625
鋼筋吊籠的計算方法 瀏覽: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