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馬拉松運動員關節損傷問題
1.自然衰老
隨著人類年齡的增長,體內循環系統和肌肉組織也都日益老化。關節中的滑膜液流動開始逐漸減弱甚至最後直到乾涸;柔軟的組織系統也慢慢地喪失彈性,變得更加容易被撕裂;軟骨變得易碎,並開始逐步剝落;半月板開始退化,而且已經不能夠再重新復原;體重的增大也同時加重了關節的負擔,會進一步惡化膝蓋的狀況。更為可怕的是:關節軟骨退化還是骨關節炎的前兆,而這種退化在十幾歲的時候就可能已經開始發生。
2.聯動傷害
扁平足、膝部撞擊、反復受傷等很多情況都可以使得膝關節發生錯位,哪怕只是一點輕微的偏離,也會發生「蝴蝶效應」最終引發出大問題。髖關節、膝關節、腿骨組成了一體的運動系統,各個環節絲絲相扣,任何節點出了問題都可能使得整個系統崩潰。
3.肌肉組織不均衡
如果你經常從事單一種類的運動或鍛煉,就容易造成肌肉組織不均衡。如果你長期騎自行車,那麼你的股四頭肌就比腘肌要發達得多,你可以和同伴一起瘋狂地飆車,但是這樣就很容易造成你膝蓋損傷,不發達的腘肌根本就不能承受過於強健的股四頭肌。經常從事跑步以及球類活動等沖擊力運動的愛好者如果不補充聯系一些游泳或騎行這樣的低沖擊力運動,就會因為肌肉問題增加膝關節出問題的機會。
保養我們的膝蓋
現在我們已經了解到膝蓋問題的巨大危害,所以我們現在就要來看看如何預防這些問題的發生。對於保護膝蓋,最重要的是什麼啦?那就是應該給你的膝蓋以最強力的肌肉支撐和保護。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些鍛煉方法。
針對性訓練:在進行各種運動前,應該讓膝蓋充分熱身,這樣不僅可以讓我們在活動時更加舒展,還降低了運動傷害的可能。現在有專家給我們推薦針對不同運動類型的專門鍛煉方法,在進行這項活動之前兩個月,就應該開始訓練,每周三次。如果想增加鍛煉效果,可以在鍛煉時增加負重,也可以在腳下放置軟墊製造不穩定性。
圖一:騎行→分腿蹲起練習
雙腿前後站立,中間距離一米左右,髖關節平齊。慢慢下蹲直至膝蓋幾乎碰觸地面,然後起立。此組動作持續30秒,然後換腿重復動作。
圖二:滑雪→側面蹲起練習
距牆一米處站立,身體側面向牆傾斜,用手臂扶牆支撐身體。內側非承重腿保持彎曲。外側承重腿慢慢下蹲起立,做兩次。此組動作持續30秒,然後換腿重復動作。
圖三:徒步→邁腿動作練習
准備一個長條凳(公園裡面的長石凳其實也是不錯的選擇),先將你的右腿踏上小凳,然後抬起左腿並繼續前邁准備邁過,但是只下降15度,最後回到初始姿勢。身體重心始終保持在放凳腿上。此組動作持續30秒,然後換腿重復動作。
圖四:跑步→半圓旋轉練習
放置一個紙盤在你後面一步遠的地面上。重心放在左腿上,同時右腳往後伸直直至腳尖能輕輕放在紙盤上。左腿半蹲。用右腿在地面上滑動紙盤畫一個完整的半圓(注意膝蓋不要向內側彎曲),直至紙盤被滑到你的正前方。然後沿直線把紙盤滑回開始的位置。此組動作持續30秒,然後換腿重復動作。
反向用力力量練習:在健身房中,常規的舉重練習就可以通過肌肉的收縮來增強肌肉力量。但是在實際活動中,往往還要求你的肌肉能夠被較大限度地拉伸,在徒步、跑步、滑雪時的下坡路段上的制動動作都會發生這樣的情況。相對於上升,下坡制動更加依賴肌肉的反向用力。這同樣可以訓練得到提高,下面就是一些簡單實用的鍛煉方法。
圖五:前跳訓練:站在台階上,向前跳起落回地面,接著下蹲。每次四組,每組六到十次。
提高訓練:如果可以手舉一個實心球練習,效果會更好。
圖六:前蹲訓練:雙手反腕握住小杠鈴放在手臂上,大臂水平伸直。身體慢慢下蹲後起立。每次四組,每組四到六次。
提高訓練:在杠鈴上增加4到8公斤負重。
圖七:單腿跳躍:在水平的有一定彈性的路面(比如塑膠跑道或者草地)上,雙腿交替向前跳躍大約20米。每次腳落地時,另一隻腳保持懸垂5秒鍾。每次四組。
提高訓練:沿一個小斜坡向上跳躍,每次腳落地時,爭取用異側手觸摸一下地面。
圖八:下坡練習:背一個有點分量的大包(開始輕點,以後加重),沿山坡,體育場台階向上,然後用小碎步下降,保持膝蓋略微彎曲,這樣它們就可以吸收下降震動而帶來的沖擊力。每次下降45米。
提高訓練:增加背包負重,每次下降90米。
保護與調養
力量訓練只是膝蓋保護的開始。對於膝蓋,我們還需要健康的進食和正確的保養。
「款待」你的膝蓋
關節其實就和身體一樣,需要充足的水果和蔬菜進行補充,即使是非職業運動員,每天也應該需要至少進補五份。這是獲取微量元素(微生素和礦物質)的唯一方法,你不可能從其它食物中得到。「你的身體需要進補鈣、鎂、鋅和維生素C,」美國最為頂尖的Steadman Hawkins運動醫學診療中心的William Sterett醫生說「維生素為身體提供養分,但新鮮食物提供的營養物質是無法替代的。」油類物質同樣可以保養關節:每周服入兩三次的魚肝油(或者omega-3葯丸)、橄欖油、鱷梨油或杏仁油,加在三餐里服用即可。
膝蓋錯位不可忽視
用下面的小測試可以檢驗到你的肌肉和骨骼是否對稱:站在台階,面部朝下,一隻腳前伸,重心放在後面腿上。持續前伸,直到承重膝蓋彎曲大約30度,另一條腿放下來站回起始姿勢。在這個過程中,注意觀察承重膝蓋:如果它偏離直線軌跡(不必驚慌,很多人如此),那就可能存在膝關節錯位的問題。
這樣的錯位修正可能需要專家的幫助(運動外科醫師或者專業教練是很好的專家),但是以下幾個小建議就能解決一些問題。
1→選擇一雙好鞋:你穿著的鞋子必須要擁有一副穩定牢固的鞋底。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如果想要雙腳得到良好的支撐,直接購買專門的鞋墊是既經濟又有效的辦法。很多滑雪靴都有可以傾斜變形的靴筒來配合調整雙腿的偏向問題。另外,在購買產品時多聽店員的專業意見,也不失為方便快捷的方法。
2→選擇合適的自行車:你首先應該知道,在自行車上具有較大調節范圍的就只有車座高度和車握把距離。你的一隻腳踩踏腳蹬到最低點時,應該是膝蓋輕微彎曲。身體的傾斜程度取決於你到底在花多大力氣騎行。一位自行車專家這樣介紹:業余選手騎行時一般保持軀干傾斜45度甚至更多,而職業選手的前傾角度卻只有45度或者更少。
3→保持良好的姿勢:「無論進行什麼樣的活動,正確的姿勢都可以糾正你的膝關節錯位問題。」曾經為洛杉磯湖人隊工作過的運動醫學專家Raffy Mirzayan說。你應該知道:跑步時盡量減少手臂、肩膀、軀乾的側面運動;騎自行車時保持坐姿,在爬升中使用低速檔,整圈蹬踏踏板;滑雪時保持手臂的上下舞動,肩膀與手臂下落方向呈直角。
熱身時間
僵硬的肌肉虛弱無力,不利於運動發揮,而且還可能傷害到關節。把瑜伽、普拉提等運動作為常規熱身運動是保持身體柔軟靈活的有效方法,尤其適合整天坐在寫字樓的人群,長期保持固定坐姿會導致肢體僵硬以及血液循環減弱。在每次鍛煉前應該先做十分鍾的輕松有氧熱身運動,接著再做十分鍾的活躍肌體伸展運動。這樣開始:
1→跑步沖刺動作:往前邁出一隻腳,大步落下,使後面腿的膝蓋幾乎碰到地面。後腿抬起後腳跟,壓腿。
2→股四頭肌伸展:靠著牆、欄桿或者朋友,用手拉起一隻腳往後方拉,盡力貼近臀部。如果面朝下俯卧練習這個動作,效果會更好。
混合搭配訓練
混合訓練是非常明智的辦法,但是你知道怎麼樣把高、中、低強度的活動有機互補地結合在一起嗎?參考下面的方法,可以使得你參與的各項運動都可以發揮最佳鍛煉效果。
主體運動:跑步
補充練習:帶蹼游泳
搭配益處:帶上腳蹼的游泳可以幫助鍛煉股四頭股肌和肌,強化腿部力量。
主體運動:滑雪
補充練習:滑旱冰
搭配益處:旱冰的橫向運動動作與滑雪類似,可以有效增加臀部力量,增加肌肉耐力
主體運動:騎行
補充練習:跑步
搭配益處:高強度的運動能夠幫助提高骨密度,並且可以建立腿部力量,另外還能夠有效的控制體重保持體型。
主體運動:登山和徒步
補充練習:山地騎行
搭配益處:上升路段可以提高全身力量,特別是腿部力量,山地騎行下降則樂趣無窮。
B. 馬拉松比賽中的撞牆是什麼
對於沒有參加馬拉松比賽的人來說,這幾乎沒有經驗。 但我相信很多騎馬的朋友都有過撞牆的經歷。 當深深的無力感來臨時,他們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生活,然後放棄游戲。 這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撞牆是什麼?
牆的碰撞是指馬拉松的情況,並且逐漸出現跑步和缺乏能量。
因此,為了避免撞擊壁並提高脂肪利用率,有必要提高好氧系統的容量。 這需要在兩個方面進行,包括痰液的基礎和穀物的積累。 所謂痰基,是指通過訓練提高脂肪利用率,節約糖原,發揮節流作用,使身體更適應長期劇烈運動; 所謂的人參穀物是指補充糖,增加糖儲備,並發揮開源作用。 只有當兩者有效結合時,我們才能避免真正意義上的「牆壁崩潰」。
C. 間歇跑訓練馬拉松速度的方法
間歇跑
間歇跑就在這樣的困境中應運而生,間歇跑由高強度的快跑和低強度的慢跑,組合成數個循環,以達到質(速度)量(距離)並重的訓練目的;跑者在快跑的過程中刺激心肺系統,數個循環(可以多達 20 次)後累積足夠的訓練量,間隔的慢跑時段,又能代謝乳酸、讓身體略為恢復,以進行多趟的訓練,身體就借著反復快跑的刺激,逐漸適應平時均速跑難以維持的高強度,這就是間歇跑提升速度的原理。
均速跑重點整理
間歇跑的類型
間歇跑基本上是以快慢交替的方式進行練習,但依據不同的比賽和訓練目的,有著數種不同的類型,短距離比賽的跑者適合進行高強度、距離短,休息比例較長的短間歇,長距離跑者則適合相對較低強度、距離長,休息比例較短的長間歇。你發現了嗎?這樣的練習模式其實就是仿照你比賽項目的模式進行,短距離跑者的比賽時間短,在短時間內迸出最高能量,長跑者則需要將速度延續、保有速度的耐力。
常見的長間歇有 800 米、1 公里、1.2 公里不等,如果你從來不曾跑過間歇訓練,可以先體驗快慢交替的跑步方式,每周選一次練習,充分熱身後,用稍喘、不能隨興談話的速度快跑 1 分鍾,然後慢跑 1.5 分鍾恢復,重復進行 5-8 趟。每周逐漸延長快跑的時間,如果能適應快跑 3 分鍾、慢跑 1.5分鍾的循環,那你應已熟悉間歇跑的訓練模式。
這里提供一個 1,200 米間歇的訓練安排,供大家參考,可以做為間歇訓練的體驗練習:
先找出最近一次 5 公里路跑賽的成績,或是自我測驗,測驗要選擇天氣良好、不受干擾的場地進行。
進行間歇練習前先熱身跑 2 公里。
用 5 公里比賽配速跑 1,200 米,最後的 100 米逐漸加快速度,然後恢復跑 600 米。
重復 1,200 / 600 的循環 3-5 趟。
跑完後以 2 公里慢跑恢復、結束後伸展。
訓練強度
如果你有使用心跳錶,間歇訓練的強度應達到最大心跳率的 85-95% 之間,間歇距離愈長、趟數愈多,則強度應降低;距離愈短,趟數愈少,則可以提升強度。
強度應與距離和趟數成反比
快跑後的慢跑階段,要讓心跳降到最大心跳的 70%,一但降到 70%,隨即開始進行下一趟,間歇跑起初幾趟會比較不順,可以略為降低一些配速進行,中段是最流暢的時候,會跑得很有自信,倒數幾趟會有些吃力,但應感到仍可以繼續完成,訓練結束後會有些疲憊,但不至於筋疲力盡。
快跑後的慢跑要讓心率降到 70%
注意事項
間歇雖然是間隔和休息交替,但休息時段不可過久,若讓心跳降至有氧區間(約 70% 最大心跳率)以下,訓練的效益就會打折扣;如果沒有心跳錶可以監控強度,可以用運動時間為指標,短間歇快跑和恢復的`時間可以設為 1:1,長間歇可以設為 1.5:1 或 2:1。
由於間歇跑是以超過乳酸閥值(乳酸會快速累積的臨界點)的高強度進行訓練,對於身體的負擔相對較大,如果沒有良好的跑姿和肌力為基礎,那很容易因為反復的沖擊與瞬間的動作不協調而受傷;本文一開始即強調有氧耐力是耐力運動的根本,如果沒有打好有氧耐力的地基,間歇的強度很容易就會讓你超出極限、無法完成預定課表,不僅成效大減,信心也受打擊,就算勉強完成,精神的疲累也會延續數日,甚至產生厭煩和倦怠。
心得分享
1、間歇跑超難,因為它會迅速製造出「喘」,而且還要在喘的狀態下一次又一次地重復,從團練後我私下又練 2 次、共 3 次間歇跑,統統都半途而廢,我無法克服在逆境中跑步,仔細想想,也許是我身體素質不夠,現在開始我加入輔助訓練,提高 plank、半蹲支撐時間與次數,希望能在下周達成間歇跑課程。
2、練間歇的感覺,就像是漫畫《進擊的巨人》一樣,為了吃人而往高牆前進,我們則是為了跑更快而不斷的撞擊心肺能力的障礙之牆。尤其愈後段,教練愈顯變態,不斷的提高速度。這是我第一次跑步中半個字都吐不出來。但在快跑當中,感受乳酸的轟炸,烈陽的攻擊再加上教練高速的暴力輾壓,到終點後真的只有痛快可以形容。那種逼迫自己極限的感覺,是無上的快感。
3、平常人練跑只會慢慢地一直跑,雖然這也是種訓練方式,但這樣的進步效果有限,我之前也都是這樣慢慢跑,直到教練說明了間歇跑的功用之後,我才慢慢體會到間歇跑對跑者的重要性。只有超越自己肉體上的負擔,才會有突破。團練中是我第一次跑間歇跑,一開始我勉強跟上,非常不習慣,忽快忽慢的速度打亂了我平時的節奏,間歇跑中間的緩和可以讓我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呼吸頻率,跑到後半段時在我眼前的教練速度一直往上加,教練彷佛是在大草原中奔跑的獵豹,相形之下,我只是一隻四處逃命的羚羊(不過怎麼換成羚羊在追獵豹啊)。
D. 跑馬拉松需要注意哪些事情
作為一個從2014年就開始參與跑步的業余跑者,希望結合自己的切身體驗幫助大家更好的完成全程馬拉松比賽。
以下是我近幾年的比賽記錄,不算多,每年都有路跑和越野跑比賽參與,也參加過六大滿貫之一的芝加哥馬拉松。
比賽當天,早餐不要過於油膩,在起跑前要補充水份,並且上廁所。做動態拉伸熱身,起跑後不要走賽道急停,身體有異樣馬上減速,如感覺完賽困難則主動退賽,安全第一。跑完不要立刻停下,保持繼續走動。領完物品後做充分的拉伸,用冷水沖小腿和腳,按摩,緩解肌肉酸痛。
訓練基本必須品:
合適的跑鞋
速乾衣褲
訓練進階物品:
手機(可安裝運動App和買補給的支付)
背包(長距離LSD裝自用補給)
腰包(短距離訓練放雜物和水壺)
運動墨鏡
空頂帽
能量膠(長距離比賽和訓練用補給)
鹽丸(補充電解質)
心率帶(監測心率,科學鍛煉)
跑步襪子(防止磨腳)
運動手錶
壓縮褲
排汗外套(秋冬訓練用)
手套(天冷用)
保暖帽
耳罩
夜跑反光環
導汗帶
凡士林(防止腋下、大腿內側等地方長時間磨出血)
E. 車子倒車時,碰牆上凹進去了,有辦法修理嗎
可以的,到修理廠用烤槍烤下,熱一下,再吸出來,大概花50左右吧【汽車有問題,問汽車大師。4S店專業技師,10分鍾解決。】
F. 跑跑卡丁車,城鎮手指中間的那個斷口,怎麼一次快速通過不碰牆
你會漂移嗎?漂過去就OK咯
自己看準快要到斷口了就↑→+SHIFT,要飄大的,不要怕撞,有時候怕撞一下把SHIFT鬆了才真的會撞
G. 馬拉松訓練方法
馬拉松訓練方法
跑馬拉松運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沒有參加過相關的訓練,就貿然參加馬拉松比賽,這可不是一件理智的事情,要知道馬拉松是具有一定的危險性的。參加馬拉松要進行一定的訓練,常見的馬拉松訓練方法有四種。
速度訓練
馬拉松運動員的速度通常是指運動員的速度耐力,是看運動員1500米、5000米、10000米的'運動水平,並非大家認為的100米、400米等短距離水平。通常,世界優秀馬拉松運動員的5000米、10000米水平也非常高。
技術訓練
馬拉松技術發展的主要特徵是指運動員在跑的過程中動作輕松自如、蹬伸有力、腳踝富有彈性及全程節奏感強,能夠最大程度地將人體的綜合機能和專項素質有機地結合起來。專業馬拉松運動員在青少年(少體校)時期,教練員抓技術訓練抓的比較緊,而進入省隊後,運動員的技術已基本定型,教練員不會再設專門的技術訓練課,只是會在日常訓練中提醒運動員需注意的一些技術要領。
業余跑者,特別是初學跑步的跑友,在訓練前期,一定要規范和重視技術訓練,因為無論是好的技術,還是不好的技術,一旦穩固後,再想去改正,比較困難。大家可以在日常訓練中相互拍一些自己的跑步視頻,仔細分析,找出問題,及時糾正。
核心力量訓練
核心力量訓練一直都是中跑運動員的重點課次,而馬拉松運動員只是將它作為輔助性訓練課次。核心訓練在青少年時期練的比較多,因為訓練初期,運動員身體各部位力量普遍較弱。所以,基本每次跑完教練員都會安排一些針對性的核心訓練內容。
對於業余跑者,訓練初期,為了防止受傷,核心訓練是一定要練的。個人認為,馬拉松運動員的核心訓練一定要強調“動態”,也就是說無論你做那些核心練習,一定要注重一個詞“動態”,而不是“靜態”。所以,業余跑者在練習核心訓練要記住以下要點:動態、負荷小、密度大、節奏快、次數多。例如:(俯卧撐20次+弓步走+仰卧起坐20次+背肌20次 +扶牆高抬腿30次+後蹬跑30米)*4,組與組之間間歇2分鍾。
專項能力
無氧訓練是指運動員在整個跑程中始終保持高速跑的能力,如果說有氧訓練是馬拉松運動員的重要素質,那麼無氧訓練則是決定馬拉松運動員能否創造好成績的關鍵。無氧訓練的訓練手段:間歇跑、段落跑、專項跑,距離為600米、1km、2km、3km不等,強度通常控制在:85~90%左右;心率控制在170~185次/分鍾。
業余跑者,跑步初期,不太建議進行純粹的無氧訓練,但可以在有氧訓練中適當結合一些無氧訓練。例如:當天的訓練計劃是有氧訓練20km,你可以前16-18km按照有氧配速跑,最後2-4km可根據自身體力情況逐漸提速,達到無氧狀態(170~180次心率/分)。這樣的混合氧交叉訓練手段,對提高業余跑者的運動能力更好。
;H. 牆面磕碰修復方法
家庭牆面美觀性是非常重要的,完好立體的牆面讓人舒適,安逸。但是牆面難免磕磕碰碰,滲水起皮、破損、反鹼、發霉、受潮,返潮等等堵會引起牆面不美觀。下面來看看牆面磕碰修復方法。
1.牆面修補
牆面破損的一些原因:a滲水引起的牆面起皮、發霉、破損;b人為的打釘子的破損,門口碰撞;c裝修上出質量問題,銜接不好直接整塊掉落等等。滲水這塊必須得從源頭做起。一般滲水有屋頂,外牆,廚衛,陽台,窗框與外牆接縫滲水等等,這個主要是得把滲水的地方先做防水。再進行牆面修補。
A先把滲水解決,然後(鏟掉牆面起皮,破損)至水泥層,晾乾後可以先刷一層強效隔離封閉劑隔離水汽,隔天乾燥後按照B來施工。
B磕磕碰碰引起牆面小洞洞(先用鏟刀鏟除受損牆面起皮、空鼓、灰塊,並擦拭乾凈灰塵;挖取適量的牆面修補膏;將修補膏直接批刮於處理處理後的牆面破損處;將干後的修補膏進行打磨;修補膏打磨後的粉塵擦拭乾凈;使用牆面修補漆做最後的修飾)
2.牆面反鹼
先使用草酸刷於牆面綜合,然後清理干凈,可先刷一層隔離封閉劑抗鹼,按照(B)來施工
3.牆面發霉
使用除霉劑噴灑除去表面黴菌,晾乾後使用補牆漆(加20%水)攪拌均勻刷一遍:美白,美觀牆面。
4.牆面受潮
牆面受潮可以塗刷防霉劑,或者塗刷隔離封閉劑隔離水汽,如果膩子層會吸水可以塗刷噴灑防水噴劑達到防水。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牆面磕碰修復,希望能夠幫助到您。更多關於牆面磕碰修復的相關資訊,請繼續關注土巴兔學裝修。
I. 汽車碰到牆了,颳了好幾條痕跡,該怎麼辦呢
1/4 分步閱讀
輕微損傷:個人建議不去管它
日常使用肯定不能避免被一些硬物體劃過車漆留下痕跡,比如路人背包上的拉鏈或行駛時迸濺的小石子都會給車漆留下輕微的痕跡。往往這種輕微的劃痕在車身上是最多的,但他們並不影響車身的美觀,對於這種情況來說我一般不去管它,當然如果你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可以去美容店對漆面進行鍍膜等處理方法就可以恢復車漆上的部分輕微劃痕。
另外一個不花錢的小竅門就是用牙膏塗抹在這些輕微劃痕上面,然後慢慢擦拭也可以去掉劃痕,因為牙膏裡面有很細小的微粒,慢慢的擦拭相當於把明顯的劃痕研磨沒。
對於這種輕微損傷除了被動接受外還可以主動出擊進行預防,1-2個月打一次蠟或者在經常容易受到磨損的地方貼上防磨損貼片可在一定程度上的避免輕微劃痕的產生。
2/4
輕度損傷:可以使用補漆筆
這種情況的損傷多數情況是已經能非常清楚的看到漆面上的劃痕或者是漆面上有物體摩擦後留下的痕跡,遇到這種情況我自己包括很多維修師傅都會建議使用補漆筆來進行處理。當然一定要買符合你車漆顏色的補漆筆才可以,不過你不同擔心買錯顏色,你只需要知道你的車漆官方名稱加什麼顏色,之後購買相對應顏色的補漆筆就可以。
不過使用補漆筆有一個弊端就是塗抹的地方會很不均勻,因為畢竟不是用噴塗的方法進行覆蓋,因此在使用補漆筆之後塗料凝固之後會坑坑窪窪的,雖然猛的看不出來,但是細看還是能看出來。
另外,如果你車漆的損傷部位不是非常明顯或者不想用補漆筆的話其實還可用另一種辦法來解決--貼貼紙。用你自己喜歡的貼紙遮住劃痕也不錯,並且美觀程度還會比使用補漆筆更好。
3/4
中度損傷:去快修店修理
如果遇到這種損傷,估計您的愛車是和花壇或者地上的柱子緊密接觸了,車漆出現了很明顯的脫落露出了底漆(一般底漆為白色)。
一般車漆壞到這種情況露出了底漆就一定要盡快進行處理,避免損傷處的鋼板被雨水或者其他物體銹蝕。出現這種情況我並不建議你去4S店修理,不僅費時間(一般4S店做這種修理最快也得2天),還費錢(雖然有保險,但出險次數多了第二年保費就不能優惠了。),如果您家有裝飾美容店的話,他們一般會提供快修補漆的業務,根據車型和顏色以及損傷的大小進行收費,之前我的車左前門一道被鑰匙嚴重刮傷的劃痕用了1個半小時就修好了,維修費為150元。
當然我還是要說一個和剛才上面類似的話,如果你不像話去快修店或者4S店維修也可以補漆筆或者用貼貼紙的方法處理,但這並不是長久之計,為了你的車能更好的為你服務還是盡快去修理吧。
4/4
嚴重損傷:直接送4S店吧
到嚴重損傷著就不必多說了吧,肯定是硬碰硬的接觸了,不僅露底漆而且損傷的面積也非常大,這種情況你就直接開到4S店走保險處理吧,畢竟在4S店就是專業干這個的。
首先,明確一點所有的地方甚至包括在4S店,補漆都不會用什麼「原廠漆」!原因很簡單:原廠噴漆工序完成之後需要用200℃以上的溫度烘烤。而成品車上已經安裝了那麼多部件其中還有很多精密的電器零件,它們其中有多少能耐200℃的溫度呢?但一般情況下,廠家還是會向4S店推薦指定的品牌修補漆。好的維修站也會用好的牌子。此外,補漆也要去專業的補漆店或者4S店,這才能最大程度保證車漆修復之後與原來車漆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