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唱歌技巧
一位聲樂專家說過:由呼吸控制的歌聲才是聲樂,呼吸是歌唱的原動力。因此聲樂界有「誰懂得呼吸,誰就會唱歌」之說。其實掌握了正確的呼吸方式不僅能讓你在KTV大顯身手,更能讓你鍛煉出平坦的腹部,豐滿的胸部。
用呼吸控制歌聲
底氣不足,音域不寬,都可以通過學習呼吸技巧來改善。歌唱時的呼吸與日常生活中說話的呼吸不大一樣。平時,人們交談時所需音量較小,氣息淺,不需要很大的力度,而且我們說話時連續用嗓時間長了,嗓音就容易疲勞、嘶啞,這種說話的呼吸若用於唱歌就顯得不能勝任了。
唱歌是為了抒發情感,是要唱給別人聽的。因而要求聲音既要有一定的音量,又要有一定的力度變化,並要求根據歌曲的需要,或長、或短、或強、或弱、或高、或低地有控制地輸送氣息。因此唱歌時的呼吸作為一種藝術手段,有它自身特有的一套規律和方法,是後天訓練出來的。
唱歌時的呼吸運動主要包括三個步驟。
1、吸氣: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氣,將氣吸到肺的底部,注意不可抬肩,吸入氣息時使下肋骨附近擴張起來,腹部方面,橫膈膜逐漸擴張,使腹部向前及左右兩側膨脹,小腹則要用力收縮,不擴張。背部要挺立,脊柱幾乎是不動的,但它的兩側卻是可以動的,而且也是必須向下和向左右擴張的,這時氣推向兩側與背後並貯在那裡,屏住呼吸然後再緩緩將氣吐出。
2、吐氣:唱歌用氣時,仍要保持吸氣狀態。這點很重要,就好比給自行車打足了氣,不能一下子放鬆了,這里還有一個保持呼吸的問題,要保持住氣息,就必須在唱的過程中永遠保持吸氣的狀態,控制住氣息徐徐吐出,要節省用氣,均勻地吐氣,這就是所謂氣息的對抗。在呼和吸的過程中,要注意呼吸僵硬的感覺,整個身體表情都應該是積極放鬆的,緊張的部位就是橫膈膜、兩肋,兩肋就像是一隻充足的氣球一樣,我們要讓聲音坐在上面,往下拉,不能讓氣球往上浮起來,也就是說要把氣息拉住,不能讓它提上來,這就牽涉到一個氣息支點的問題。
3、唱歌時要有氣息支持點:支持點也就是聲音要有一個立足的地方,這個立足點也就是以橫膈膜及下肋兩側做支持點,當我們咳嗽或笑的時候,可以直接感覺到它的支持作用。沒有經過呼吸訓練的人,唱歌時常常臉紅脖子粗的,青筋直暴,歌聲僵直,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來,都是與氣息支持點沒有保持住有關。反之,我們掌握了呼吸方法,有了支持點的感覺,那麼,歌唱發聲時,便會感到聲音彷彿落在我們所控制的氣息上,也就是說聲音是由呼吸來支持了,這種聲音不但悅耳響亮,而且能強弱自如地做出各種變化來。
流行音樂演唱方法
從80年代開始,流行音樂、通俗歌曲滲透到中國以來,發展速度之快讓人應接不暇。但究竟什麼是流行音樂?什麼是通俗演唱?什麼是歐美通俗演唱?很難有人將它一一說清楚。
歐美通俗演唱方法,主要是已富有激情和即興的表演方式來體現。同時,承繼了嚴肅音樂一部分的發聲狀態。比如真假聲轉換,高音華彩部分、跳躍技巧,連續跨越八度音區的聲音展現。如果不具備相當純熟的演唱方法,根本無法完成有一定難度的作品。也可以說不能夠叫作歐美通俗唱法。當然,也不是歐洲人演唱中,都有技巧。在近年舉行的GRAMMY頒獎晚會上,獲得者經常是以清純、自然唱非的風格。那麼歐美通俗唱法也就是說有很多種類、風格各不相同。(在後面講座中,我們會詳細講解這一點)但在我們課堂所講的,還是贊賞科學的發聲方法,去演唱通俗作品。
歐美通俗演唱方法,還會經常採用啞音、吶喊、裝飾音、滑音、抽泣、假聲包括一些氣聲的特殊運用,來演繹歌曲的憂傷、悲泣、真摯、委婉、激情等等……
利用肢體語言融合節奏的表現形式,運用混聲、和聲、不規則人聲,進行有聲或無伴奏伴唱,使一些並不復雜的旋律,變得富有色彩,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加上一些歌手創造出高度炫技性演唱形式,使通俗歌手能在舞台上產生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在表演藝術上達到較高的造詣。
學習歐美唱法,需要有扎實的基本功。基本功最重要的環節之一是氣息。氣息的支點,一定先建立在後腰部分。然後再找小腹的力量。因為腰部需要你主動去做擴張或向下拉動,才會產生一個力。然而小腹與橫隔膜由於受到腰部支點向下拉的作用,自然會產生一種對抗。如果僅把支點放在前面,也就是小腹,那時腰部就很難起到控制氣息的作用。試想一下,是*前後腰腹的力量控制氣息更有效呢?還是只*小腹局部的力量更有效呢?它們之間主動與被動的關系,希望大家能清楚。
現在通俗教學門類繁多。如果不能掌握一個正確的呼吸方法,反而奠定了錯誤的氣息基礎。聲音就會失去你本該有的輝煌色彩,自然也更難達到歐美歌手那種對聲音有極強的控制能力,沒音色變化,包括力度的強弱。
還需贅述一點,氣息在腰腹控制下,當以最小的力量獲得最大的聲音。絕非諸多誤論所言,氣息的壓力越大越好。准確地講,真正意義上流動的氣息是一個巧勁,全然不只是力量。
練聲狀態
氣息是任何一種演唱發法的原動力,正確的呼吸方法決定了發聲的對錯。通俗歌手氣息的訓練,我在教學中一般採用歌唱性強的練習曲進行練聲。
把幾個簡單的母音,編成一首小曲,使學生在歌唱的狀態下練聲,或者選一首旋律很流暢的曲目,然後再選一首較輕快跳躍的曲目讓學生試唱,找出其中有代表性的樂句,使學生感覺它的歌唱性,在用這種感覺去練聲。這樣做很容易使學生保持全身心的投入,從而演唱狀態。也就是說,不要把發聲練習當做一個機械練習。否則將會給日後的歌唱造成一個聲音概念和狀態的錯覺。要用一種愉快的心情,一種感人的情緒去練習,才能有效地找到鬆弛自然的音色。
站立姿勢與演唱的關系
通俗歌曲演唱良好的站立姿勢很重要。不要錯誤的認為只有美聲、民族唱法講究姿勢。從人的生理機能與發聲狀態上講,哪一種唱法都是一樣的。
有的歌者, 後頸項不能與腰部保持在一個垂直面上,發聲通道就會被壓迫、堵塞。如駝著背發聲回使胸部擠壓,氣息無法通暢地在體內流動。翹下巴會造成頸部鬆弛,咽壁肌肉無力,給唱高音帶來困難。同時阻礙共鳴腔內聲音的發射,鼓小腹會造成氣息停 、下壓僵持,即破壞氣息的支持。
正確的站立姿勢應該是重心在前半個腳部分。只去考慮上胸部,不管腹部狀態,當然,不要僵硬。吸氣的支點一定要建立在腰部分,然後在去體會最後反拉力的作用。因為腰部需要你主動去擴張或向下拉力,才會產生一個力,然而小腹與橫隔膜由於受到腰部支點向下拉的作用,自然會產生一種對抗。如果僅把支點放在前面。也就是小腹。那時腰部就很難起到控制氣息的作用。試想一下,是*前後腰腹的力量控制氣息更有效。還是只*小腹局部的力量更有效呢?它們之間是主動與被動的關系。
弱聲練習法
在一些新來的學生中,歌唱時會盲目追求音量。其實學生聽起來大的聲音,不一定是正確的。如果聲音在口腔內部是散的,位置就會比較低,缺少共鳴。這時,聲音在通過麥克風時,會發出尖銳不夠干凈的音色。尤其在進棚錄音時,歌手會感到很難駕馭自己的聲音。那麼,怎麼讓學生利用科學的發聲方法建立一個通暢有序的歌唱狀態呢?
首先,我認為用弱聲練習的方法,比較容易找到放鬆的感覺。任何一種唱法,只有鬆弛才會產生美感。在做這個練習時,最好用開口哼鳴的狀態。就是口腔張開不發音,用鼻子發音。沒有接受過訓練的學生,牙關部會很緊,每天需要做張嘴練習。用手按住下巴,練習向上伸張,不要用力過猛,傷及口腔關節,口腔不要能過橫,也不要過長。露出上齒,微露下齒為最好。這樣的口腔狀態,從發聲學上講是正確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先做到外面打開是其一,關鍵是體會由內向外張開是最重要的。不要形成喇叭狀態,外面大,裡面小,那樣就很難獲得聲音的通暢了。
在這個練習過程中,還要用另外一個思維去考慮傾聽聲音的位置。聲音的位置是隨著音高不斷發生變化。由前向後移動。移動的速度要由老師的耳朵來判斷。在移動至高音區時,應適度的提起軟齶,因為軟齶的提起是唯一能產生高音的通道。從嗓音結構上講,不可能會從牙齒後面產生高音,只有在軟齶提起時,帶動後咽壁的拉力、口腔後部形成拱門狀態,才會具備鼻頭腔共鳴。高音才會是有是鬆弛的。同時產生振撼力,當然聲音方向不能是向上的,那就會感覺象美聲唱法了。
通俗唱法與美聲民族唱法有密不可分的又完全不同的關系。重要在於教師如何借鑒歐美唱法的優點,結合民族唱法的特點去訓練,可在短期內解決學生聲音沒高音的狀況。
一個好的通俗唱法老師,應該在一年之內解決形學生的全部聲音通暢問題,而不應該五、六年之後還不能讓你的學生唱到三至四個八度。
有的學生會問:「弱音練習會不會聲音小了?」「將來放不出來?」其實不是!用很大的聲音喊是很難找到放鬆的感覺。相反,用小的聲音就很容易找到。就是說,通俗唱法要建立自己的聲線通道。應該是在完全放鬆的基礎上,然後再聲音更有效的釋放出來。因此,弱音練習只是一種手段,得到通暢有磁性聲音才是目的。
如何把握聲音的方向性
通俗歌曲的演唱就如何掌握聲音的方向性是很重要的。
因為在演唱過程中,它需要位置不斷移動,包括口腔開啟的狀態是否到位,需要很細致地去體每一個音符,那麼在移動過程中,尤其向後移動的時候,容易發生聲音注意向上,而不注意向前。無論你是唱低音、高音,頭腦的意識里要非常的清晰,聲音的發向咬字永遠是象前的。鼻腔張開,時刻保持通暢無阻。通俗歌曲的演唱,切忌在口後半部咬字,聲音容易向後倒,聽起來象美聲似的,聽不清楚在唱什麼,聲音還不容易出來。聲音的流線性與音與音的相互滾動似的連接,到情緒不斷遞進,進入歌曲中的高潮部分。都要保持一不變的思維,即我的聲音是向前方的。
文字視像表現法
一個好歌手,要有對文字表現出最為敏感的觸覺.在唱到那一句,那一字時,有完全深入到字,句間內在涵義中的能力.歌手在演唱時,要做到演唱的是自己,而不是其他別的什麽人.
『貳』 聲樂發聲練習,自己在家怎麼練
你在進行胸腹式呼吸時,呼吸氣勢的強弱、吐氣的方法要根據所唱歌曲(或樂句)的不同要求有所不同。下面我就介紹幾種不同的呼吸練習法。 1) 緩吸緩呼 這是我們在訓練和歌唱時常常採用的方法。就是胸腔自然挺起,用口、鼻將氣息慢慢吸到肺葉下部,橫隔膜下降,兩肋肌肉向外擴張(也就是腰圍擴張),小腹向內微收。這種吸氣要求自然放鬆,平穩柔和地進行,就像我們去聞花的芳香時的感覺一樣,聞花的感覺使我們吸氣吸得深,就像做深呼吸運動一樣,但吸氣時不要用太大的力,只要輕輕地挺住胸廓和上腹部,然後慢慢呼氣。呼氣時,注意保持吸氣狀態,控制住兩肋和橫膈膜,也就是控制住了氣息,使之平穩、均勻、持續、連貫地慢慢吐出。有一種感覺可以幫助我們體會呼氣時下肋和橫隔膜的保持狀態:就是在緩吸後做慢慢地吹掉桌上的灰塵的動作,這里需要長長地吹氣,也就是在做長音的呼氣練習,我們常說:「長音像吹灰,短音像吹蠟」,是一種吐氣的感覺。 2) 急吸急呼 急吸就是在很短的時間內,通過口、鼻迅速把氣息促而深入地吸到肺葉下部,並將氣息保持住,然後,按照緩呼的要求而呼出。我們在演唱實踐中經常要用到的,因為在歌曲的句與句之間、字與字之間的吸氣不通話你有很長的停頓時間,往往採用「偷氣」的辦法來吸入且要吸得不讓人發現,這就是急吸緩呼的作用。為了培養呼吸的控制力,我們可以採取一些練習曲及歌曲中的某些樂句做帶詞的練習,效果較好。卡魯索說過,歌者能否踏上成功之路,首先要看他對於呼吸器官的操縱和運用,是否建立了強固的基礎。 學習正確的歌唱呼吸乃是歌唱藝術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基礎。由呼吸控制的歌聲才是聲樂,呼吸是歌唱的原動力。聲樂界有「誰懂得呼吸,誰就會唱歌」之說,說明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它確實是歌唱者首先應該學會的一項基本功。 歌唱時的呼吸與日常生活中說話的呼吸是不大一樣的。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通過說話交流思想感情,因為一般距離較近時所需音量就較小,氣息較淺,不用很大的力度,也不用傳得很遠,而且我們說話連續用嗓時間長了,嗓音就容易疲勞、嘶啞,這種說話的呼吸若用於唱歌就顯得不能勝任了。唱歌是為了抒發情感,是要唱給別人聽的。歌唱時面對的往往是大庭廣眾,須將歌聲傳至每個角落,因而要求聲音既要有一定的音量,又要有一定的力度變化,要有長時間歌唱的能力,並要求根據歌曲的需要,或長、或短、或強、或弱、或高、或低地有控制地輸送氣息,要做到這些,就不是簡單的事了。所以歌唱時的呼吸作為一種藝術手段,有它自身特有的一套規律和方法,它是一項技術性問題,是後天訓練出來的。 3)學習正確的歌唱呼吸乃是歌唱藝術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基礎。由呼吸控制的歌聲才是聲樂,呼吸是歌唱的原動力。聲樂界有「誰懂得呼吸,誰就會唱歌」之說,說明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它確實是歌唱者首先應該學會的一項基本功。你可以想像跑樓梯時氣喘吁吁的呼吸方式,多練習 要努力呦!
『叄』 怎樣練氣聲唱法
一、氣息 氣息是歌唱的主體,不但要學會歌唱時的呼吸吐氣,更重要的是氣息的運用。唱歌的呼吸方法有很多種: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和聯合呼吸法。在學習階段基本上都是胸腹式聯合呼吸法,因為它能充分利用橫隔肌、肋肌、腹肌控制氣息的作用,它克服了很多學生氣息太淺和氣息僵硬的情況。練習的時候應該持有輕松愉快的心情,面部肌肉自然、放鬆,頸部也應放鬆,兩肩自然下放,挺胸,用口鼻同時慢慢地吸入空氣到丹田,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聞花香」 ,這時胸廓擴張,兩肋向兩邊伸展,橫隔膜下凹,小腹略向里收,這時便感覺腰間有一股力量,而這種力量的形成是需要橫隔肌的下沉和小腹的微收,通過上下力量的對抗造成氣息的支持點。建立在這種氣息上發出的聲音是堅實有力的。不要有意識去吸入大口氣。直接用收小腹的動作來數「1」,數完後小腹立即回復原狀。再首小腹數「2」,再回復原狀,如此反復地數到「10」或「20」,讓小腹靈活而有彈性,反復地收腹和還原,使下腹形成自動換氣。把吸氣練成下意識動作的好處在於「氣口」的靈活性;另一好處是無氣無聲。當換氣的習慣建立之後,必須吧訓練重點放到張開兩肋上去了,也就是在收腹發音的同時,有意識地撐開兩肋,就如同手風琴的風箱那樣拉開,這是呼吸訓練中最難練的一個環節,兩肋的骨框架比腹肌更有支撐力,光靠小腹支撐的能力是有限的。 二、發聲與共鳴 任何樂器都必須有共鳴箱來增加它的音量,我們的歌聲也不例外,它有三個共鳴區,那就是胸腔共鳴、鼻腔共鳴和頭腔共鳴。胸腔共鳴是指我們的整個肺部,也叫做基本共鳴,它是我們無論唱什麼音都不可缺少的。鼻腔共鳴是指鼻腔和它兩旁的鼻竇起共鳴。這里我們不要把鼻音和鼻腔共鳴混為一談。頭腔共鳴是指我們的頭部而言,頭腔不易感覺到,因為震動太快。唯一能感覺到的是當你在唱高音時會感覺到頭昏,那是說你已用到了頭腔共鳴了。 人聲是空氣經過聲帶的空隙而發出的,聲帶是呈V形的兩片薄膜,富有彈性。吸氣時,完全張開,發聲時部分合攏,空氣由夾隙中擠出時與聲帶發生摩擦,從而發出聲音,它的發音不是主動的,而是被動的。 歌唱發聲基本功的練習,一般按音域進展的規律,可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以中聲區訓練為基礎,掌握基本的發聲方法,調節和鍛煉肌肉以適應歌唱技術的需要。無論哪一個聲部,都應該從中聲區開始訓練。練中聲區的音相對鞏固後再逐步擴大音域,要知道聲樂學習要從基礎入手,中聲區是歌唱嗓音發展的基礎,基礎必須打得扎實,要記住「欲速則不達」的道理。 第二階段是中聲區的基礎上,適當擴展音域,加強氣息與共鳴的配合訓練,練好過渡聲區(即換聲區的訓練),為進入頭聲區的訓練打好基礎。第二階段的練習是關鍵的一環,需要花費的時間相對也比較長,但千萬要有耐心和信心,不要急於唱高音,要沉得住氣,等這段音域鞏固後,再進入高聲區的練習。 第三階段即高聲區的練習可以在比較鞏固上兩個階段的基礎上加強音量音高的訓練,進一步擴大音域,做較復雜的發聲練習,使各聲種達到理想的音高范圍。這了階級的練習要特別注意高、中、低三個聲區的統一,音的過渡不要發生裂痕和疙瘩,重點是加強頭聲區的訓練,獲取高位置的頭腔共鳴,從而達到統一聲區的目標。 三、樂感 歌唱的語言是心聲,而樂感就是歌唱的生命。樂感反映了歌手或樂手瞬間內對樂思的領悟和發揮的能力。樂感在歌唱藝術中應該比音色、技巧更重要。歌唱當然是三者的有機組合。技巧之高,可以令人欽佩;音樂之美,令人感到動聽;唯有樂感之深刻才能令聽者動情。樂感是歌手發自內心的感嘆,每個詞曲作者的作品都有一段小故事,而作為歌手就是要以歌唱的形式來表達出來,首選要理解歌詞的意思,在聽曲子旋律的強、弱,結合自己的技巧來完美演繹,當然氣息的控制、聲音的強弱收放也很關鍵。讓我們用靈魂來吶喊吧! 四、簡單技巧運用 顫音:這是被普遍運用的唱歌技巧,如果運用得體,唱起歌來會顯得很專業,而且還有個最大的好處就是保護聲帶,避免因為聲帶疲勞。舉個最簡單的訓練方法就是學救護車的聲音,具體方法可以這樣做,找到MI調再找到SO調,然後由慢到快反復地用「啊」或「哦」音來唱MI SO MI SO。。。的音調。只要勤練幾天,就可以大致掌握。在具體運用中還需要注意顫音的頻率。 假聲:歸根結底還是跟氣息有關。假聲的發聲方法是,放虛聲帶,加強氣息。假聲不象顫音那麼難體會,一般人都會發假聲,但是要運用自如就不那麼簡單了,經常會出現聲音過虛的現象。在歌唱時唱到換聲區的時候提前讓聲音掩蓋一點,聲音暗一點,出氣量小一點,小舌頭抬起一點。在碰到換聲點時,有一點必須強調指出,就是你感到聲音唱上去困難時,甚至聲音感到要出現破音時,千萬不要變化發聲器官的形態,不要亂動,亂使勁,一定要堅持迎著聲音唱下去就可以了。其實換聲點的總是就是一個「混聲」的問題,就是真假聲結合的問題。掩蓋一些的聲音就是有了假聲的成分,但又不能全假,必須與真聲混合在一起,聲音的銜接才不會有痕跡,聲音才不會虛和空。所以學會換聲點的過渡也就學會了假聲的唱法,而假聲位置對唱歌、解決聲音的統一是大有好處的。 氣聲:「氣聲唱法」是一種氣與聲不按發聲規律而組合的樣式。正常的發聲規律,要求氣息振動聲帶時,兩片聲帶要閉合而發聲,這種聲音比較結實響亮,而「氣聲唱法」則是有意不讓聲帶完全閉合,讓氣流通過未完全振動的聲帶時發出。在這種聲音中,因帶有明顯的氣流聲,而使聲音色彩略顯暗淡、虛婉,甚至帶有一些啞聲。這種聲音更顯自然親切,具有特殊的感染力。 五、麥克風的運用 唱卡拉OK麥克風的運用技巧十分重要。先來講一下麥克風角度對音質的影響。麥克的頭朝天,這樣採集的音色會強調低音,如果你的聲音比較尖就可以用這樣的方法拿麥克風。平著拿麥克風,這樣麥克採集的音色最為豐富,音質也會很棒,但是壞處是,你在發B P 等爆破音時會「噴」話筒。麥克頭朝下,這樣採集的音色會強調高音,聲音低沉或是高音很有特色的人可以用這樣的方法持麥。在唱歌時麥克頭朝下拿會比較奇怪,可以用一些折中的方法,比如朝右邊或右上。接下來再講麥克的距離,持麥克的距離的變化無非就是音量的變化,所以你拿起麥克後不知道音控師打的音量是大是小的情況下,最好先講幾句客套話來試試音量,找到合適的距離,跟朋友在KTV玩的時候就直接「喂」幾聲就行了。在唱歌的時候通常發高音時要把話筒稍稍拉遠,這個要根據個人音量大小來調整距離。唱假聲的時候就把話筒貼近嘴邊,因為假聲音量很小。對於固定在支架上的話筒,你可以改變自己的位置來達到同樣的效果。
『肆』 聲樂的演唱方法有哪些
美聲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和原生態唱法
美聲唱法:以音色優美,富於變化;聲部區分嚴格,重視音區的和諧統一;發聲方法科學,音量的可塑性大;氣聲一致,音與音的連接平滑勻凈為其特點。
民族唱法:我國民族傳統唱法上常提到「字是骨頭,韻是肉」、「字領腔行」,甚至帶有藝術誇張地說:「千斤白,四兩唱」。民歌風格的歌曲帶有濃郁的地方音調,在演唱時如能用方言更能表達其內容與色彩。
通俗唱法:特點是聲音自然,近似說話,中聲區使用真聲,高聲區一般使用假聲。很少使用共鳴,故音量較小。演唱時必須藉助電聲擴音器,演出形式以獨唱為主,常配以舞蹈動作、追求聲音自然甜美。
通俗唱法:主要特點是完全用真聲唱,接近生活語言,輕柔自然。強調激情和感染力,演唱時有意藉助電聲的音響製造氣氛,所以很注意話筒的使用方法和電聲效果
『伍』 怎樣練好唱功
練發聲是基礎,每天都要堅持練,但是時間不要太長,注意保護嗓子。
基礎是關鍵,氣的控制是唱歌最基礎的部分之一,要經常聯系氣息的控制,請注意,歌聲是靠氣發出的,靠嗓子 的那是吼.....發氣的位置大體位於人體的腹部,就是常說的丹田,而氣上升要到額頭附近,氣要長而勻,經常做深呼吸對這方面也很有幫助,畢竟肺活量是唱歌的重要保障。這些都要經常聯系才可以體會的到,並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
堅持是提高的關鍵,很多美聲歌手每天都會堅持這樣的基礎練習,有了好的底子,樓房才能蓋的高。
了解自己的音域和音色特點,這個要在練習的過程中慢慢體會。不要唱不適合自己的歌曲,當然音域和嗓音也是可以變化的,注意一些小技巧,可以適當模仿一些歌手的技巧來唱。建議用耳機聽,可以捕捉到細微的唱法。
注意保護嗓子,不要吃過刺激的食物,比如辣的,否則會使你的聲音發生改變,對你的聲線產生不利影響
掌握正確發聲 防治嗓音疾病
聲帶息肉,聲帶小結,慢性喉炎等聲帶嗓音病變,即使做了手術或者其它治療後一度好轉,但若發聲習慣仍得不到正確的糾正,病變仍有可能再次發生。因此對嗓音病人說,在葯物和手術治療外,更要注意進行正確的嗓音訓練。嗓音專家提醒您:
1、不要用嗓過度。用嗓過度是指濫用超過本人能力范圍的嗓音(用聲)。每人的發聲能力有音高(聲音頻率范圍)、音強(聲帶張力)、音時(發音用聲的時間)三個方面,超過此范圍將發生聲帶病變。
2、演員唱歌,老師授課前不宜飲食過飽,最好二小時前不要進食。
3、變聲期、月經期、妊娠期,聲帶均有生理性改變,此期聲帶組織嬌嫩,創傷後不易恢復,此期要注意聲音休息。
4、生活習慣不良,如煙、酒、辣椒嗜好以及唱後冷飲,對喉部器官不利。因此要盡量改變此類習慣。
5、要改掉清嗓的習慣。很多人可能經常用這個動作來咳掉喉中的痰或者使自己的聲音更加清晰,但這個動作使聲帶瞬間嚴重拉緊,容易造成聲帶損傷。
6、聲帶息肉,聲帶小結手術後最好要禁聲1-2周以上。
7、感冒時要注意聲音休息,尤其是感冒出現聲嘶後,或者已經診斷為喉炎。
8、高音歌唱由於聲帶關閉太緊,兩側聲帶相互摩擦,故發生歌唱職業病的較多! 提示您:若真需用聲時就要盡可能地採用低音發出,防止聲帶摩擦。
9、教育兒童不要大聲喊叫,尤其是好動的男性兒童,容易患者聲帶小結。
10、聲嘶常在喉肌疲勞情況下發生,喉肌疲勞一般較難恢復!,職業用聲者在練聲要注意肌需得到有規律的休息。
首先我們要弄懂什麼是通俗唱法?
多用自然嗓音,吐字清晰,親切隨意。這種因通俗歌曲而產生的唱法,即可稱之為通俗唱法。既然是自然嗓音,吐字清晰,親切隨意。那麼應該說:只要是愛好通俗歌曲,音準、節奏和嗓音沒有太大的毛病,幾乎都可以學。所以,欲學者,其音樂素質是參差不齊的。如果用太多專業術語教課,會讓很多學習者丈二摸不到頭腦。那麼,我個人認為『通俗唱法」應通俗教。下面就此闡述我的觀點:
一、我的教學過程和方法:
由於我主要是教通俗唱法短訓(速成)大課,並為此積累近千個課時的教學經驗。我就此大概的說些我的教學過程和方法,分幾點說明如下:
要覺得自己是一位和藹可親的外,思想鬆弛是非常重要的。唱慢節奏的歌,要用悄悄話的狀態.鬆弛後,重要的就是把聲音打開。由於平時因為環境或性格的原因,唱歌養成了一種不好的習慣。如一唱到高音時,就不敢放聲高歌,造成了音暗、氣噓的歌唱習慣。那麼,用一口氣念 1-2-3-4-5-6-7-8-9-10 要求一個數字比一個數字的聲音大,並體會肚子和腰部的用力感覺, 然後用這種感覺來試唱歌曲。另外就是放聲的朗誦。特別有一個很管用方法就是:當我聽學生在唱歌時,某句聲音沒有放開,就立即停唱,讀出這句歌詞.用剛才大聲讀的感覺再來唱這句。
通俗唱法的技巧,可謂是千奇百怪、千百萬種。可以說每人都有自己的唱法。但是萬變不離其中,不管怎麼變,都不能脫離正確的歌唱方法。喉頭打開放鬆技巧,要感覺喉管就像洗衣機的排水管那樣空、那麼大」。我還用人體自然反應來作提示。如我會和同學們說:「當我們平時遇到氣、打哈欠、打噴嚏時,千萬不要浪費此時機,要大聲的打出聲音來。並留意口腔張開和用氣位置及力度的感覺。並說明,這是最好的練聲時機。如果我們把這些人體自然反應在人的一生中善加利用,那我們就等於多練了許多時間的聲了」
我們知道,通俗唱法是以情帶聲。人在悄悄說話時,是非常動聽的。如一個人用悄悄話在他的情人的耳朵邊說:「我--愛--你』你想,那是多麼的動聽感人。通俗歌曲演唱幾乎就是悄悄話加上美妙的旋律而成。所以,情感的真摯表達,在通俗唱法里是非常重要的。那麼,由於學生們的情感理解深淺不一,我會盡量用最易理解情感理解的方式講解。比如說到:每首歌都是一首有著動人旋律的「詩」!我們不能光用技巧唱歌,關鍵還要用「心」來唱,你要先用心看懂歌詞的深刻含義。同時你可以假設,你就是詞作者,這樣,在唱歌時,你才能投入,才能感動自己!另外 多看些情感類的文學書籍,以提高自己的情感指數!
1.唱歌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要做到全身放鬆,要理解你所唱的歌曲內容,我認為這是第一步。
2.然後就是先小聲的跟著唱2~3遍,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好,讓自己的心和歌曲的內容融合在一起。
3.然後就開唱了,唱歌中我認為最最最重要的就是氣息(就是利用氣與聲完美的結合),想將他練好很難,我也是聽別人對我說的有幾種方法有助於氣息的練習。
(1)就是要讓氣息穩的練習方法:大家知道,唱歌時吸氣一定要吸足,吸到位,那麼究竟應該吸到哪,人人都說用丹田,可是丹田在哪呢,這個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是我知道,想找這種感覺並不難,肺部以下也就是倒數第3跟肋骨的下方可以感覺到。就是這個位置,吸到這里就可以了,但是怎麼能讓他均勻的呼出呢,就是練習他的厚度與靈敏度,也就是在肚子(上邊說得那個位置)放上重物,注意,不要把自己壓死,一開始以10秒為限,在10秒鍾內5秒吸氣,5秒呼氣,注意,一定要吸到位!!!
(2)10秒的練好了,在練20的、30的、40的直到1分鍾,分配方法當然是1半一半了,練習久了就會感覺到了。。。。。。
練習偷氣的辦法:
大家可能知道,有的時候,一句歌詞很長,可能會唱的憋死,那麼就需要適當的時間進行偷氣,可是偷氣又不能太明顯,如果明顯的話通過麥是可以傳到別人的耳朵里的,那麼就要學狗喘氣~~~先別笑,偷氣時是不用吸到上邊說的那個位置的,吸到胸腔就可以,因為那裡的氣就足夠用了,最好的練習辦法就是經常的慢跑,在跑步當中練習是最好的時機,將兄隔膜練厚。。。。。。。。
再有就是共鳴:
共鳴是有很多地方的,一個高音是不是有穿透力,都取決與共鳴的點,共鳴的位置主要有,腦門、腦後,胸腔,還有後背這幾個地方,如果你要是有別的地方可以共鳴,可以提供上來。。。。。。。。。。。。
4。上邊介紹了氣息,還有就是顫音,我覺得顫音的好壞跟氣息有絕對的關系,沒有氣息就沒有顫音,即使是顫出來了,也會很不自然,那麼就需要加強練習氣息,練好了,顫音自然而然的就出來了。。。。。。。。。。
我現在掌握的也只能是以上這些,如果有說的不對的還希望高手指正,如果大家要有更好的教材可以發上來。。。。。。。。。
第一節 硬起聲(吸氣後稍加停頓再發音)
開始練習不要帶音樂,不要用樂音,要用合唱隊員最低、短、輕的音發聲,即基音,
牙齒不要咬住,要求聲音有顆粒狀,有彈性,要能聽到氣與聲帶的撞擊聲。練習的步驟
是先低後高,先慢後快,先漸強後漸弱。用閉口音開始練習,可以保證不漏氣。下面的
練習也特別適合於隊員疲勞的場合
歌唱發聲練習的目的,簡要地說,就是將歌曲演唱中對聲音所需求的各種技術環節,通過有規律、有步驟的發聲練習,逐步提高歌唱發聲的生理機能,調節各歌唱器官的協作運動,養成良好的歌唱狀態,使歌唱發聲的技術成為歌唱表現的有力手段,為達到聲情並茂的演唱服務。
我們練聲的目的是要調整鞏固科學的發聲狀態,把良好的歌唱狀態保持到歌唱中去,改變平時生活中自然的發聲習慣,使之成為符合歌唱發聲的習慣和狀態,所以必須明確我們練聲的目的,而不是簡單的「開開聲」而已。
歌唱發聲練習要求每個歌唱者首先要了解和熟記歌唱發聲器官的生理部位及其功能,掌握歌唱發聲的基本原理,全面理解其精神實質,通過反復的練聲及歌唱實踐來消化和驗證其歌唱規律。因此在發聲訓練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要求:
1)每位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和運用氣息發聲和氣息控制的方法(即橫隔膜的呼吸方法),因為在整個聲樂功能系列中,歌唱呼吸是最重要的一環,是整個歌唱建築的基礎,因此必須明確呼吸的重要性,重視練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
2)打開喉嚨,穩定喉頭,是歌唱基本功訓練的核心,這是歌唱者聲樂技巧能否順利發展的關鍵之一,很多歌唱者聲音上的毛病,多是由於歌唱時喉頭不找開、不穩定造成的,而正確的喉頭位置是協調呼吸器官的運動,獲得穩定、流暢聲音效果的關鍵。
3)要恰當地運用好歌唱的共鳴,要使聲音傳得遠,充滿劇場,且圓潤,優美動聽,這是要經過專門訓練的,對於初學者來說,是比較難掌握的課題。由於共鳴訓練常常與其它發聲基礎要求分不開,因此要求歌唱者通過母音的轉換,穩定喉頭打開口腔,調節氣息等手段,把聲音振響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頭腔共鳴點上,來增大音量,擴展音域,美化音色,統一聲區,使高、中、低三個聲區的聲音協調一致,天衣無縫,走動自如靈活。
1)每位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和運用氣息發聲和氣息控制的方法(即橫隔膜的呼吸方法),因為在整個聲樂功能系列中,歌唱呼吸是最重要的一環,是整個歌唱建築的基礎,因此必須明確呼吸的重要性,重視練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
2)打開喉嚨,穩定喉頭,是歌唱基本功訓練的核心,這是歌唱者聲樂技巧能否順利發展的關鍵之一,很多歌唱者聲音上的毛病,多是由於歌唱時喉頭不找開、不穩定造成的,而正確的喉頭位置是協調呼吸器官的運動,獲得穩定、流暢聲音效果的關鍵。
3)要恰當地運用好歌唱的共鳴,要使聲音傳得遠,充滿劇場,且圓潤,優美動聽,這是要經過專門訓練的,對於初學者來說,是比較難掌握的課題。由於共鳴訓練常常與其它發聲基礎要求分不開,因此要求歌唱者通過母音的轉換,穩定喉頭打開口腔,調節氣息等手段,把聲音振響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頭腔共鳴點上,來增大音量,擴展音域,美化音色,統一聲區,使高、中、低三個聲區的聲音協調一致,天衣無縫,走動自如靈活。
4)正確的發聲要與正確的咬字、吐字相結合。通過字、聲結合的練習來提高唇、齒、舌的靈活運動能力,使之更完美而生動地表現歌曲和情感和內容。
5)在歌唱發聲時,還要注意對音準、節奏的訓練,通過發聲練習,逐步掌握連、頓、強、弱等全面的歌唱發聲技巧,豐富歌曲的表現手段,增強歌曲演唱能力。
6)在每次練習時,都要保持正確的歌唱姿勢,正確的歌唱姿勢是進入良好歌唱狀態的前提。
7)在練聲、唱歌前,一定要摒除一切雜念,穩定情緒,要有非常好的心理狀態,要有良好的歌唱慾望,要充滿信心、放鬆自如地進入歌唱狀態,否則是唱不好歌的。
8)從開始練聲起,就要同音樂結合起來,即練聲也要有良好的樂感。音程、音階一方面是肌肉、音準、氣息、共鳴等方面的技術練習,同時它們又都是樂曲的組成部分,要給它們以音樂的活力和生命。因此練聲一開始,要求每個歌唱者把音程、音階、練聲樂句也唱得悅耳、動聽。以上我們可以領悟到,在歌唱發聲的過程中,呼吸、共鳴、吐字、表現缺一不行,它們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這就是我們所要求的「整體歌唱」的涵義
唱歌是一項專門的特殊的技術,或者說是技巧也可以,在有正確發音的條件下,要由專業人士進行指導,接受專業訓練,其中包括身體素質的訓練,發音發聲都有一套完整的方案。也就是說,要想把歌唱好,除了具備唱歌的基本條件(主要是有好嗓子)外,還必須接受嚴格而科學的訓練。
或許有人說,既然有了好嗓子,自己就能唱好歌,干嗎還要由別人指導訓練?實踐證
明,有了好嗓子,再進行科學訓練,就一定能唱好,如果不進行科學訓練,不但不能提高,甚至還有可能損壞了嗓子,導致唱不好歌。
衷心喜望你盡快請人指導,早日提高歌唱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