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處理政府領導與企業老闆關系
企業在轉型過程中,如何強化和改善公共關系 目前,中國社會在各個方面都開始關注民營企業家的生存環境及發展,但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任何政策及理念的實施落實都需要一個過程。面對一個法制環境尚需進一步完善的中國市場環境,企業家們該如何把握新時代的政商關系,仍是很多人的困惑。 民營企業家作為社會的精英群體,同時也是最為脆弱的一個群體。來自各方面的危機都可能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甚至企業家的存亡。在目睹了許多民營企業的興衰之後體會到民營企業家的堅強與脆弱也感受到了堅定與困惑。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商場不相信眼淚」是永恆的定律。作為一個企業的總舵手,他們需要時刻保持清醒,隨時應對市場變幻。但在企業的「改革、轉型、發展」過程中,難免遇到處理公共關系的尷尬。 企業家在企業發展中要注意處理好的幾大關系中,「政商關系」也就是如何處理企業發展與政府間的關系是眾所熟知,但也卻是最難把握,所有的商業關系無不涉及政府,「政商關系」的重要性也由此可見。談到政商關系,很多企業家都會滔滔不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切身體會和經驗。「政商關系」究竟是什麼,不是簡單的 「拉關系、跑路子」,而是如何真正在企業與政府間搭建一個溝通橋梁,使企業與政府實現資源的整合與共享。 一、如何掌握企業家與政府有關領導的關系 中國以促進經濟增長為出發點的變革,讓人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公民意識也在逐步覺醒。當然,中國的改革過程中也出現了各種問題。由於政府的資源是逐漸「漏出」,很多政府壟斷的領域是逐漸對民間資本開放,因此在經濟改革初期,誰先掌握了這些資源,誰就有機會獲取財富,造成的結果是,很多與政府官員靠的很近的人,或者善於政府公關的人先富了起來,只因為「中國人最喜歡也最擅長搞關系,有了關系一切都沒有關系。沒有關系什麼事情都有可能有關系。」對於民營企業家來說,每人都有自己的一套「關系經」。談到如何「與各級政府及領導搞好關系」民營企業並不陌生,每個人在處理這個關系時,都有自己的一套「關系經」。 (一)政商貼面舞,人散盡曲未終 「與政府領導的關系是哥們關系,而日常維系感情的原始股是酒精。國稅、地稅工商環保黑社會,一網打盡,遇到什麼事情他們都會義氣相助。」按此規律行事的企業老闆並不少見。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在有些地方,地方官員與民營企業家的關系已經異化到一種難以想像的地步,以至於有些狂妄的企業家吹噓,地方政府官員只不過是企業養的一條狗,董事長可以隨時呼喚地方政府官員為自己辦事。另一方面,在轉軌時期制度的夾縫中,在「官商」情節的籠罩下,中國的某些企業家和某些官員也陷入了一種糾纏不清的關系中,靠權力資源發達起來的企業家一方面想擺脫官場力量的糾纏,以示自己的財富干凈和透明,另一方面,又怕因失去權力資源,自己的財富變的不安全,害怕別的企業家獲得這些資源後迎頭趕上自己,處於一種猶疑和彷徨中。 企業家與部門領導「零距離」接觸,不可否認會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給予—些特別關照,但同時這也是一種風險極大的投資,當老闆和領導親密無間到一根繩子栓起來,說不定哪天出事也就一同載了進去。很多與政府關系密切的企業最終還是垮掉了,其原因就是「碰到了一個糊塗媽」。這個「糊塗媽」能夠干涉企業的經營,而企業為了滿足她的偏好「做大做強」,涉足不擅長的行業、盲目追加投資。弄的家底耗盡,苟延殘喘。「官商」關系若即若離,官商之間確立良好動機作為出發點,才能真正實現雙贏。 (二)平日不燒香,難以抱佛腳? 在這種市場環境下,也有很多企業家因為性格、或者是因為具有「明哲保身」的態度等等因素而與政府及政府領導保持著距離。因為有了這種距離的存在,所以就減少了很多不必
http://wenku..com/link?url=xai5rK4KNGRM7x__Mk7EroFc7EQb4wpM_ 網路文庫有介紹
2. 新型政商關系構建面臨哪些「絆腳石」
公私難分、親疏難分、清濁難分的現實問題。
政商關系難以真正「親」「清」的現實困境
困境一:公私難分。如山西落馬常委聶春玉主政呂梁八年,被指培養出一批巨富煤老闆。若說聶春玉純屬為私謀利,恐有失公允。客觀上講,聶春玉憑借自身的能力水平,以及呂梁市當年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和資源價格優勢,使該市的經濟總量持續攀升,經濟增速在全省幾度排名第一。若說聶春玉大公無私,當然也不是事實,事實是他在為企業謀利過程中也豐肥了自己。若將他與企業間互動的公私動機一一分辨清楚,大約也不大可能——許多事情在利公的同時也利己,透過客觀現象並不能完全看清其目的和動機,個中關系太復雜,隱蔽性太強。許多案例正是這樣:公中挾私,私中有公;終點是私,起點是公;因私而起,外幌為公。
困境二:親疏難論。官員與商人關系的親疏,之所以難以界定、不好論說,是由於表面現象與問題實質的分離造成的。官員三天兩頭往企業跑的,並不一定是真正關心企業的發展,也有可能是通過「找茬兒」掣肘企業發展,意在謀取不當利益;官員為某個企業的發展大開綠燈,甚至是無原則的支持,背後雖說有利益輸送,但卻不一定可稱之為對其「親」,因為這位官員很可能一年到頭從沒到過該企業。問題的關鍵在於,看起來或說起來「親」的,其關系很可能較「疏」;看起來或說起來「疏」的,關系往往可能較「親」。「親」和「疏」的背後,很可能掩藏了隱秘於眾的不軌動機。如有的地方在招商引資過程中,以關心企業成長、支持企業合法發展為名,行百般刁難之實。又如在煤炭行情一路走高的情勢下,有的官員以企業自主發展、政府不予干涉為名,從不到某企業調研,暗地裡卻收受該企業乾股,無處不予「照顧」。這樣的以「親」為「疏」或以「疏」為「親」,往往使法紀規定陷於無奈境地。
困境三:清濁難辨。無論其貌似「親」「疏」,實質上都可能不「清」。對於真正的「清」,則由於難以證實而較少為大多數人所理解。比如有官員稱其與企業無任何利益瓜葛,若其說為假倒還罷了,已然的事實總可以證明;若其說屬實可該如何證明?很難佐證。十八大以來,一些官員迫於反腐壓力,向組織交待了與企業間存在的不正當利益問題,上繳了一些企業賄送的錢款,表示與某企業的關系已然很「清」,實際情況是這些交待的問題和上繳的錢款可能是「冰山一角」,該類官員的此種做法連「斷腕求生」都談不上,充其量叫「壁虎斷尾——日後仍可重生再長」。雖說清者自清、濁者自濁,但清濁往往因現象與本質的根本差異而在多數情況下不易辨別。
在反腐高壓態勢下,當前企業流行一個形容政府官員的「三不」順口溜:「不吃飯,不收禮,不辦事。」「不吃飯,不收禮」好理解,也非常對。第三個「不」,對於企業來說,好好的一個項目因政府的消極不作為,最後可能拖沒了,而他們可以不承擔半點責任。這是當下特別需要警惕的現象和需要解決的問題。
3. 城市政商關系有什麼政策建議
針對中國內地285個城市的政商關系健康指數進行分析,主要結論是:
(1)排名前十位的城市為:東莞、深圳、上海、北京、廣州、金華、蘇州、溫州、邢台、長沙。(2)按省份比較,上海、北京、浙江排前三位。(3)華東地區的政商關系健康指數表現最佳,西南、西北地區相對落後。(4)城市的行政級別越高,政商關系得分越高。(5)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的地方,政商關系得分越高。
由於政商關系具有復雜性、隱蔽性和多面性等特徵,對其加以評價殊非易事。我們期望這套評價體系可以在今後的研究中進一步完善並更新,使之成為定期監測中國城市政商關系和營商環境的重要晴雨表。與此同時,我們還將開展面向企業的抽樣調查,進一步豐富評價體系,使之能夠更加貼切地反映政商關系的新變化和新情況。
4. 如何構建親清政商關系 新形勢下如何構建「親」「清」的政商關系
加快市場化改革步伐
當前,一些地方政府主導資源配置的權力過大,還未把權力交給市場,使市場真正發揮決定作用,在有關審批、管理、資格認證等方面還一定程度存在權力尋租現象,這不僅有損健康的政商關系,也可能導致一些企業喪失機遇,貽誤地方發展。為此,要將政府的行政之手從微觀經濟領域撤出來,不要過多干涉企業經營,要減少不必要的審批權,縮減繁瑣的行政流程,由事前監管轉為事後監管,由管理型政府轉變為服務型政府。
暢通官商正常交往的途徑
通過多種途徑,使正當的官商交往步入正常軌道,既讓官員能夠及時了解企業所需,為企業提供及時有效的服務,又能避免企業千方百計抱官員「大腿」滿足自我發展之需。真正讓官和商回歸本位和常態,做到「在商言商、在政言政」。
發揮法治的作用
在市場運作過程中,若法治始終在場,則權力不敢任性,企業不敢亂來,市場交易也將獲得有序運轉。阻斷權力與金錢勾結的臍帶,不能坐等市場規律發生作用,要更主動發揮法治的力量。用制度消除「沒有原則的政治」與「沒有道德的商業」。
構建政府與企業良性互動的政商機制和環境
官員要坦盪真誠地與企業家交往,積極主動傾聽他們的心聲和期盼,主動吸引企業家與政府溝通交流,形成講真話、說實情、建諍言」的互動局面。各級工商聯、商會組織也要積極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使政商關系在「清」的前提下「親」起來。
5. 怎樣促進政商關系合理化
政府將由管理民營企業的「全能政府」「管制政府」向「有限政府」「服務政府」轉變。
政商關系合理化最終要依賴於制度創新。如果政府職能不轉變
6. 如何構建新型政商關系
不能盲目追求超大投資
不久前,港股上市的晉江男裝品牌諾奇股份董事長丁輝跑路,此後多個在海外上市的閩系服裝品牌被曝光出了問題。對此,柯希平說,之所以出現此類問題,最主要的原因是個別企業盲目追求超大投資、片面投資,一味追求快速增長。他說,企業應根據自身能力及經營特點來發展,而不應盲目「隨大流」。
日前,恆興集團旗下的黃金礦業公司恆興黃金控股有限公司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許多人關心這家公司的動態。柯希平告訴記者,當前金礦還在試產階段,預期今年下半年達標投產,2015年可達全產每年500萬噸礦石。他指出,恆興黃金上市並非為了圈錢,而主要是建立更規范的運營機制,擺脫家族管理的經營模式。「未來恆興黃金將繼續勘探開發和提升儲量,挖掘進一步增長的潛力,努力成長為中國領先的黃金礦業公司。」
[談企業轉型]
該往哪兒走,我也沒底
最近,企業轉型升級一直是熱門話題。柯希平指出,總體而言,閩商和全國的其他商幫一樣,多數都是從傳統行業打拚起來的,現在都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困難。作為閩商代表,恆興集團也跟其他企業一樣,面臨著轉型、創新問題。
柯希平說,當前,他也在思考該如何應對新形勢下的新挑戰。但他也為找不到轉型方向而糾結。「如今國家支持企業往實業領域發展,但商海茫茫,如今又碰到資源過剩、產能過剩等諸多問題,該往哪個方向走,包括我在內,許多企業家心裡都沒底。」
柯希平告訴記者,正因為如此,當前他在投資方面也變得頗為謹慎。「我們一直都在觀察一些產業,盡量避免投資那些產能過剩的領域。」柯希平說。
[談政商關系]
企業家歸位,搞好經營
一直以來,福建商人都以「政商」高、善於和官員處理好關系而著稱。而當前,隨著中國相關改革不斷深入,政府簡政放權,一種新型的政商關系正在形成。對此,柯希平很贊成龍永圖提出的官商應當建立「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關系,指出企業家應該「歸位」,從和官員「搞關系」轉回企業經營中來,做好手中的事業。
「企業與政府應相互支持,相互學習,社會要為企業家營造更好的經商環境,這樣企業家才能集中精力,把企業做好。」柯希平說。
7. 如何處理好政商關系
1、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政商關系是始終繞不開的重要話題。良好健康的政商關系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潤滑劑和助推器,而摻雜了私心雜念、利益勾兌的政商關系則是絆腳石和渾水區。
2、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政商交往在所難免。我們既不能將政商完全隔絕開來,也不能容忍消極、腐敗、墮落的政商關系繼續存在,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構建積極、健康、向上的新型政商關系。
3、「大賢秉高鑒,公燭無私光。」對領導幹部而言,所謂「親」,就是要坦盪真誠同民營企業接觸交往,特別是在民營企業遇到困難和問題的情況下更要積極作為、靠前服務,對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多關注、多談心、多引導,幫助解決實際困難。當前,就要著力推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等諸多發展瓶頸,放開市場准入,加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引導民營企業利用產權市場組合民間資本培育一批特色突出、市場競爭力強的大企業集團,進一步清理、精簡涉及民間投資管理的行政審批事項和涉企收費,規范中間環節、中介組織行為,減輕企業負擔,降低企業成本。所謂「清」,就是同民營企業家的關系要清白、純潔,不能有貪心私心,不能以權謀私,不能搞權錢交易。
4、「以邁往之氣,行正大之言。」對民營企業家而言,所謂「親」,就是積極主動同各級黨委和政府及部門多溝通多交流,講真話,說實情,建諍言,滿腔熱情支持地方發展。廣大民營企業家要看到黨和國家毫不動搖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堅定決心,積極建言獻策,推動創新發展,釋放經濟活力,做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業創新、回報社會的典範。所謂「清」,就是要潔身自好、走正道,做到遵紀守法辦企業、光明正大搞經營。廣大民營企業家要樹立正確的商業觀念,讓「靠關系」的思維向「靠本領」轉變,集中精力幹事創業,追求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
8. 如何構建新型政商關系 統一戰線
總書記在全國兩會民建、工商聯聯組討論時,對建設新型政商關系發表了重要講話,提出建設「親」「清」的新型政商關系。建設新型政商關系,要求「政」「商」雙方各盡其責、各守底線,在此基礎上相互支持、良性互動,實現「清」而有為,「親」而有界。統一戰線歷來是為中心工作服務的。充分發揮統一戰線在處理政商關系中的法寶作用,有助於革新傳統政商關系,建立既「清」且「親」的新型政商關系。
◇發揮「黏合劑」作用,在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推進政商和諧
作為社會主義國家,人民利益是根本利益,「商」的利益應該和人民利益相一致,這反映在國家治理層面就是要對其進行整合,納入到有序國家治理體系之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統一戰線就是具有這種利益整合作用的現成資源。作為一種社會整合機制,統一戰線可以發揮「黏合劑」作用,匯聚商界人心,化解政商分歧、凝聚政商共識,找到代表「商」的部分利益和代表「政」的公共利益之間的最大公約數。在大團結和大聯合的主題下,統一戰線尋求政商之間更多的一致性,畫出政商之間更大的同心圓,從而形成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強大合力。
◇深化「助推器」功能,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動法治型政商關系的建立
在新型政商關系中,「清」是基礎所在,實現「清」的關鍵是劃清政商交往邊界,建設法治型政商關系。
長期以來,統一戰線憑借人才薈萃的智力優勢、成員眾多的組織優勢、聯系廣泛的資源優勢、參政議政的制度優勢、協調關系的功能優勢,在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公共權力制約、政務公開、腐敗治理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成為依法治國的「助推器」。在新型政商關系建設中,統一戰線以非公經濟的法治建設為參政議政重點,推進市場經濟的法治化進度,加強對政商交往的民主監督,推動民營企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鼓勵民營企業家通過法律手段去解決與政府交往中的問題,有利於促進邊界清晰、權責分明、交往規范的法治型政商關系的建立。
◇做好「服務生」工作,營造「親商」政策環境,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
政商關系的「親」體現了中共中央對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充分調動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積極性的鮮明態度。「親」的最終目的,不在於一方私利,而在於謀求公共利益,實現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在非公經濟發展中,統一戰線充分利用自身優勢,親商、重商、安商,做好 「服務生」和「店小二」。一方面深化制度供給,推動有關部門在市場准入、財稅金融支持等方面加大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政策支持力度,並積極協助政策落地,增強民營企業政策獲得感。另一方面在實際工作中,統戰部門主動積極地為企業排憂解難,及時反映並有效解決民營企業的合理訴求,提升做非公經濟統戰工作的本領,防止為「官」不為。
◇扮演「引導者」角色,積極引導「商」的轉變,促進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
官商勾結等現象的產生,很大程度上源於部分無德之商試圖通過腐蝕公權來獲取經濟利益。遏制這些現象,需要通過統戰工作促使民營企業家等非公經濟人士更多地具備公德意識,實現企業發展與社會責任的緊密結合。
在長期的統一戰線工作實踐中,統戰幹部能夠秉承黨性原則,以人為本,與非公經濟人士廣交朋友,幫助解決問題,彼此間建立了深厚感情。統戰部門要藉助這種情感優勢,結合共產黨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大力開展引導和教育工作,促進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不僅引導民營企業家增強社會責任意識,致富思源,積極參政議政,支持地方發展,主動回報社會;更要引導民營企業家提高公德意識,促進形成政治堅定、守法誠信、勇於創新、胸懷世界的現代企業家精神。
◇發揮「政治吸納」作用,做好非公經濟人士的政治參與和政治安排工作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後,有效回應商界群體的政治參與訴求成為處理政商關系的重要內容。在政治參與方面,積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有序的政治參與,保障政治參與中參與內容的正確性和參與方式的有序性,重點解決非公經濟人士政治參與機會的供給與其需求的有效匹配,同時提高其參與層次,使其能夠跳出實現個人私利而轉向導向推動和實現人民利益的更高層次。在政治安排方面,要把對非公經濟代表人士的政治安排作為統戰工作的重點,做好非公經濟代表人士隊伍建設,嚴把綜合評價和政治審核關,注重提升非公經濟代表人士政治安排的行業代表性和社會影響力,充分發揮非公經濟外代表人士的領頭雁示範作用。
◇利用「多載體」優勢,創新政商關系維系方式,建設政商交往陽光平台
統一戰線具有載體豐富、組織眾多、亦政亦民的特點。在新型政商關系建設中,要突出統戰載體優勢,創新政商關系維系方式,把政商交往平台建設納入到大統戰格局上來。當前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背景下,要發揮這些載體尤其是工商聯和商會在政商之間的聯結作用,在有序推進商會行業協會去行政化改革的基礎上,建立政商公開互動制度,通過內部協商來匯聚商會成員的利益訴求和政策需要,通過商界代表和政府的協商來暢通政商溝通渠道,最終形成商界參與政府涉商公共決策的協商民主機制。
(作者單位:浙江省社會主義學院)
9. 如何處理我國的政商關系
政治要嚴格管
商業要自主發展
這樣做才能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