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銅棒材裂紋檢測方法

銅棒材裂紋檢測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01 17:57:58

1. 銅合金鑄件裂紋,冷隔,氣孔,憑肉眼判斷還是做金相組織分析來判斷

肉眼是看的出來!

2. 怎麼區分銅的好壞

法一:你可以把顆粒放在一個潮濕的地方就可以了!但是時間會長一點,大概過上幾個星期以後,你在去看它是否變藍色,如果變成了藍色,說明是銅;如不變色,則可能是金,因為金是不易被氧化的物質。此方法只能辨別它是不是銅。
方法二:從市場上買一點濃硫酸,然後將顆粒放在裡面並且加熱,如果有臭氣產生,那麼可能是銅,一定不是金。如果沒有氣體產生,那麼一定不是銅,可能是金。因為金是一種很不活潑的金屬。金只能被王水溶解。
要想知道那顆粒到底是什麼物質或主要成分是什麼,最精確的方法是:到化學研究所去,請教研究所的人。

3. 材料無損檢測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各用於那些場合

無損檢測目前已廣泛用於多種行業。分特種設備行業來說,無損檢測有以下五大常規檢測方法

1)RT 射線檢測 :主要檢測材料或工件內部缺陷

2) UT超聲檢測 :主要檢測材料或工件內部缺陷

3) MT磁粉檢測 :主要檢測材料或工件表面、近表面缺陷(鐵磁性材料)

4) PT滲透檢測 :主要檢測材料或工件表面開口缺陷(非多孔型材料)

5) ET渦流檢測 :主要檢測材料或工件表面、近表面缺陷(導電材料)

當材料是鑄件或碳鋼、合金鋼等鐵磁性工件時可以運用除 ET外的各種方法,但是還要看工件的厚度,以及可能出現缺陷的部位等,表面裂紋以MT為最佳,工件厚度大時的內部缺陷以RT UT 為佳。要是材料開坡口需要探傷時,可以使用PT
.總之,運用的場合還是需要看材料材質,厚度,缺陷形式、檢驗要求、運用方法的優越性等等。

4. 常規的探傷方法有哪些

五大常規磁粉探傷機方法概述 五大常規方法是指射線探傷法、超聲波探傷法、磁粉探傷法、渦流探傷法和滲透探傷法。 1、滲透探傷方法 滲透探傷是利用毛細現象來進行探傷的方法。對於表面光滑而清潔的零部件,用一種帶色(常為紅色)或帶有熒光的、滲透性很強的液體,塗覆於待探零部件的表面。若表面有肉眼不能直接察知的微裂紋,由於該液體的滲透性很強,它將沿著裂紋滲透到其根部。然後將表面的滲透液洗去,再塗上對比度較大的顯示液(常為白色)。放置片刻後,由於裂紋很窄,毛細現象作用顯著,原滲透到裂紋內的滲透液將上升到表面並擴散,在白色的襯底上顯出較粗的紅線,從而顯示出裂紋露於表面的形狀,因此,常稱為著色探傷。若滲透液採用的是帶熒光的液體,由毛細現象上升到表面的液體,則會在紫外燈照射下發出熒光,從而更能顯示出裂紋露於表面的形狀,故常常又將此時的滲透探傷直接稱為熒光探傷。此探傷方法也可用於金屬和非金屬表面探傷。其使用的探傷液劑有較大氣味,常有一定毒性。 2、磁粉探傷方法 磁粉探傷是建立在漏磁原理基礎上的一種磁力探傷方法。當磁力線穿過鐵磁材料及其製品時,在其(磁性)不連續處將產生漏磁場,形成磁極。此時撒上干磁粉或澆上磁懸液,磁極就會吸附磁粉,產生用肉眼能直接觀察的明顯磁痕。因此,可藉助於該磁痕來顯示鐵磁材料及其製品的缺陷情況。磁粉探傷法可探測露出表面,用肉眼或藉助於放大鏡也不能直接觀察到的微小缺陷,也可探測未露出表面,而是埋藏在表面下幾毫米的近表面缺陷。用這種方法雖然也能探查氣孔、夾雜、未焊透等體積型缺陷,但對面積型缺陷更靈敏,更適於檢查因淬火、軋制、鍛造、鑄造、焊接、電鍍、磨削、疲勞等引起的裂紋。 磁力探傷中對缺陷的顯示方法有多種,有用磁粉顯示的,也有不用磁粉顯示的。用磁粉顯示的稱為磁粉探傷,因它顯示直觀、操作簡單、人們樂於使用,故它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不用磁粉顯示的,習慣上稱為漏磁探傷,它常藉助於感應線圈、磁敏管、霍爾元件等來反映缺陷,它比磁粉探傷更衛生,但不如前者直觀。由於目前磁力探傷主要用磁粉來顯示缺陷,因此,人們有時把磁粉探傷直接稱為磁力探傷,其設備稱為磁力探傷設備。 3、超聲波探傷方法 人們的耳朵能直接接收到的聲波的頻率范圍通常是20Hz到20kHz,即音(聲)頻。頻率低於20Hz的稱為次聲波,高於20kHz的稱為超聲波。工業上常用數兆赫茲超聲波來探傷。超聲波頻率高,則傳播的直線性強,又易於在固體中傳播,並且遇到兩種不同介質形成的界面時易於反射,這樣就可以用它來探傷。通常用超聲波探頭與待探工件表面良好的接觸,探頭則可有效地向工件發射超聲波,並能接收(缺陷)界面反射來的超聲波,同時轉換成電信號,再傳輸給儀器進行處理。根據超聲波在介質中傳播的速度(常稱聲速)和傳播的時間,就可知道缺陷的位置。當缺陷越大,反射面則越大,其反射的能量也就越大,故可根據反射能量的大小來查知各缺陷(當量)的大小。常用的探傷波形有縱波、橫波、表面波等,前二者適用於探測內部缺陷,後者適宜於探測表面缺陷,但對表面的條件要求高。 4、渦流探傷方法 渦流探傷是由交流電流產生的交變磁場作用於待探傷的導電材料,感應出電渦流。如果材料中有缺陷,它將干擾所產生的電渦流,即形成干擾信號。用渦流探傷儀檢測出其干擾信號,就可知道缺陷的狀況。影響渦流的因素很多,即是說渦流中載有豐富的信號,這些信號與材料的很多因素有關,如何將其中有用的信號從諸多的信號中一一分離出來,是目前渦流研究工作者的難題,多年來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在一定條件下可解決一些問題,但還遠不能滿足現場的要求,有待於大力發展。 渦流探傷的顯著特點是對導電材料就能起作用,而不一定是鐵磁材料,但對鐵磁材料的效果較差。其次,待探工件表面的光潔度、平整度、邊介等對渦流探傷都有較大影響,因此常將渦流探傷用於形狀較規則、表面較光潔的銅管等非鐵磁性工件探傷。 5、射線探傷方法 射線探傷是利用射線的穿透性和直線性來探傷的方法。這些射線雖然不會像可見光那樣憑肉眼就能直接察知,但它可使照相底片感光,也可用特殊的接收器來接收。常用於探傷的射線有x光和同位素發出的γ射線,分別稱為x光探傷和γ射線探傷。當這些射線穿過(照射)物質時,該物質的密度越大,射線強度減弱得越多,即射線能穿透過該物質的強度就越小。此時,若用照相底片接收,則底片的感光量就小;若用儀器來接收,獲得的信號就弱。因此,用射線來照射待探傷的零部件時,若其內部有氣孔、夾渣等缺陷,射線穿過有缺陷的路徑比沒有缺陷的路徑所透過的物質密度要小得多,其強度就減弱得少些,即透過的強度就大些,若用底片接收,則感光量就大些,就可以從底片上反映出缺陷垂直於射線方向的平面投影;若用其它接收器也同樣可以用儀表來反映缺陷垂直於射線方向的平面投影和射線的透過量。由此可見,一般情況下,射線探傷是不易發現裂紋的,或者說,射線探傷對裂紋是不敏感的。因此,射線探傷對氣孔、夾渣、未焊透等體積型缺陷最敏感。即射線探傷適宜用於體積型缺陷探傷,而不適宜面積型缺陷探傷。

5. 金屬檢測標准都包括哪些

一、金屬材料力學性能試驗方法:
GB/T 228.1—2010金屬材料 拉伸試驗 第一部分:室溫試驗方法
GB/T 228.2—2015金屬材料 拉伸試驗 第2部分:高溫試驗方法
GB/T 229—2007金屬材料 夏比擺錘沖擊試驗方法
GB/T 230.1—2009金屬材料 洛氏硬度試驗 第1部分:試驗方法(A、B、C、D、E、F、G、H、K、N、T標尺)
GB/T 231.1—2009金屬材料 布氏硬度試驗 第1部分:試驗方法
GB/T 232—1999金屬材料 彎曲試驗方法
GB/T 233—2000金屬材料 頂鍛試驗方法
GB/T 235—2013金屬材料 薄板和薄帶 反復彎曲試驗方法
GB/T 238—2013金屬材料 線材 反復彎曲試驗方法
GB/T 239.1—2012金屬材料 線材 第1部分:單向扭轉試驗方法
GB/T 239.2—2012金屬材料 線材 第2部分:雙向扭轉試驗方法
GB/T 241—2007金屬管 液壓試驗方法
GB/T 242—2007金屬管 擴口試驗方法
GB/T 244—2008金屬管 彎曲試驗方法
GB/T 245—2008金屬管 卷邊試驗方法
GB/T 246—2007金屬管 壓扁試驗方法
GB/T 1172—1999黑色金屬硬度及強度換算值
GB/T 2038—1991金屬材料延性斷裂韌度JIC試驗方法
GB/T 2039—2012金屬材料 單軸拉伸蠕變試驗方法
GB/T 2107—1980金屬高溫旋轉彎曲疲勞試驗方法
GB/T 2358—1994金屬材料裂紋尖端張開位移試驗方法
GB/T 2975—1998鋼及鋼產品力學性能試驗取樣位置及試樣制備
GB/T 3075—2008金屬材料 疲勞試驗 軸向力控制方法
GB/T 3250—2007鋁及鋁合金鉚釘線與鉚釘剪切試驗方法及鉚釘線鉚接試驗方法
GB/T 3251—2006鋁及鋁合金管材壓縮試驗方法
GB/T 3252—1982鋁及鋁合金鉚釘線與鉚釘剪切試驗方法
GB/T 3771—1983銅合金硬度和強度換算值
GB/T 4156—2007金屬材料 薄板和薄帶埃里克森杯突試驗
GB/T 4158—1984金屬艾氏沖擊試驗方法
GB/T 4160—2004鋼的應變時效敏感性試驗方法(夏比沖擊法)
GB/T 4161—2007金屬材料 平面應變斷裂韌度KIC試驗方法
GB/T 4337—2008金屬材料 疲勞試驗 旋轉彎曲方法
GB/T 4338—2006金屬材料高溫拉伸試驗方法
GB/T 4340.1—2009金屬材料 維氏硬度試驗 第1部分:試驗方法
GB/T 4340.2—2012金屬材料 維氏硬度試驗 第2部分:硬度計的檢驗與校準
GB/T 4340.3—2012金屬材料 維氏硬度試驗 第3部分:標准硬度塊的標定
GB/T 4341.1—2014金屬材料 肖氏硬度試驗 第1部分:試驗方法
GB/T 5027—2007金屬材料 薄板和薄帶塑性應變比(r值)的測定
GB/T 5028—2008金屬材料薄板和薄帶拉伸應變硬化指數(n值)的測定
GB/T 5482—2007金屬材料動態撕裂試驗方法
GB/T 6398—2000金屬材料疲勞裂紋擴展速率試驗方法
GB/T 6400—2007金屬材料 線材和鉚釘剪切試驗方法
GB/T 7314—2005金屬材料室溫壓縮試驗方法
GB/T 7732—2008金屬材料 表面裂紋拉伸試樣斷裂韌度試驗方法
GB/T 7733—1987金屬旋轉彎曲腐蝕疲勞試驗方法
GB/T 10120—2013金屬材料 拉伸應力鬆弛試驗方法
GB/T 10128—2007金屬材料 室溫扭轉試驗方法
GB/T 10622—1989金屬材料滾動接觸疲勞試驗方法
YB-T 5345-2006 金屬材料滾動接觸疲勞試驗方法
GB/T 10623—2008金屬材料 力學性能試驗術語
GB/T 12347—2008鋼絲繩彎曲疲勞試驗方法
GB/T 12443—2007金屬材料 扭應力疲勞試驗方法
GB/T 12444—2006金屬材料 磨損試驗方法 試環-試塊滑動磨損試驗
GB/T 12444.1—1990金屬 磨損試驗方法MM型磨損試驗
GB/T 12778—2008金屬夏比沖擊斷口測定方法
GB/T 13239—2006金屬材料 低溫拉伸試驗方法
GB/T 13329—2006金屬材料 低溫拉伸試驗方法
GB/T 14452—1993金屬彎曲力學性能試驗方法
GB/T 15248—2008金屬材料軸向等幅低循環疲勞試驗方法
GB/T 15824—2008熱作模具鋼熱疲勞試驗方法
GB/T 16865—2013 變形鋁、鎂及其合金加工製品拉伸試驗用試樣及方法
GB/T 17104—1997金屬管 管環拉伸試驗方法
GB/T 17394.1—2014金屬材料 里氏硬度試驗 第1部分 試驗方法
GB/T 17394.2—2012金屬材料 里氏硬度試驗 第2部分:硬度計的檢驗與校準
GB/T 17394.3—2012金屬材料 里氏硬度試驗 第3部分:標准硬度塊的標定
GB/T 17394.4—2014金屬材料 里氏硬度試驗 第4部分 硬度值換算表
GB/T 17600.1—1998鋼的伸長率換算 第1部分:碳素鋼和低合金鋼
GB/T 17600.2—1998鋼的伸長率換算 第2部分 奧氏體鋼
GB/T 26077—2010金屬材料 疲勞試驗 軸向應變控制方法
GB/T 22315—2008金屬材料 彈性模量和泊松比試驗方法
二、金屬材料化學成分分析:
GB/T 222—2006鋼的成品化學成分允許偏差
GB/T 223.X系列 鋼鐵及合金 X含量的測定
GB/T 4336—2002碳素鋼和中低合金鋼火花源原子發射光譜分析方法(常規法)
GB/T 4698.X系列 海綿鈦、鈦及鈦合金化學分析方法 X量的測定
GB/T 5121.X系列 銅及銅合金化學分析方法 第X部分:X含量的測定
GB/T 5678—1985鑄造合金光譜分析 取樣方法
GBT 6987.X系列 鋁及鋁合金化學分析方法 ……
GB/T 7999—2007鋁及鋁合金光電直讀發射光譜分析方法
GB/T 11170—2008不銹鋼 多元素含量的測定 火花放電原子發射光譜法(常規法)
GB/T 11261—2006鋼鐵 氧含量的測定 脈沖加熱惰氣熔融-紅外線測定方法
GB/T 13748.X系列 鎂及鎂合金化學分析方法 第X部分 X含量測定 ……
三、金屬材料物理冶金試驗方法
GB/T 224—2008鋼的脫碳層深度測定法
GB/T 225—2006鋼淬透性的末端淬火試驗方法(Jominy 試驗)
GB/T 226—2015鋼的低倍組織及缺陷酸蝕檢驗法
GB/T 227—1991工具鋼淬透性 試驗方法
GB/T 1954—2008鉻鎳奧氏體不銹鋼焊縫鐵素體含量測量方法
GB/T 1979—2001結構鋼低倍組織缺陷評級圖
GB/T 1814—1979鋼材斷口檢驗法
GB/T 2971—1982碳素鋼和低合金鋼斷口檢驗方法
GB/T 3246.1—2012變形鋁及鋁合金製品組織檢驗方法 第1部分 顯微組織檢驗方法
GB/T 3246.2—2012變形鋁及鋁合金製品組織檢驗方法 第2部分 低倍組織檢驗方法
GB/T 3488—1983硬質合金 顯微組織的金相測定
GB/T 3489—1983硬質合金孔隙度和非化合碳的金相測定
GB/T 4236—1984鋼的硫印檢驗方法
GB/T 4296—2004變形鎂合金顯微組織檢驗方法
GB/T 4297—2004變形鎂合金低倍組織檢驗方法
GB/T 4334—2008金屬和合金的腐蝕 不銹鋼晶間腐蝕試驗方法
GBT 4335—2013低碳鋼冷軋薄板鐵素體晶粒度測定法
GB/T 4334.6—2015不銹鋼5%硫酸腐蝕試驗方法
GB/T 4462—1984高速工具鋼大塊碳化物評級圖
GB/T 5058—1985鋼的等溫轉變曲線圖的測定方法(磁性法)
GB/T 5168—2008α-β鈦合金高低倍組織檢驗方法
GB/T 5617—2005鋼的感應淬火或火焰淬火後有效硬化層深度的測定
GB/T 8359—1987高速鋼中碳化物相的定量分析 X射線衍射儀法
GB/T 8362—1987鋼中殘余奧氏體定量測定 X射線衍射儀法
GB/T 9450—2005鋼件滲碳淬火硬化層深度的測定和校核
GB/T 9451—2005鋼件薄表面總硬化層深度或有效硬化層深度的測定
GB/T 10561—2005鋼中非金屬夾雜物含量的測定標准評級圖顯微檢驗法
GB/T 10851—1989鑄造鋁合金針孔
GB/T 10852—1989鑄造鋁銅合金晶粒度
GB/T 11354—2005鋼鐵零件滲氮層深度測定和金相組織檢驗
GB/T 13298—2015金屬顯微組織檢驗方法
GB/T 13299—1991鋼的顯微組織檢驗方法
GB/T 13302—1991鋼中石墨碳顯微評定方法
GB/T 13305—2008不銹鋼中α-相面積含量金相測定法
GB/T 13320—2007鋼質模鍛件 金相組織評級圖及評定方法
GB/T 13825—2008金屬覆蓋層 黑色金屬材料熱鍍鋅單位面積稱量法
GB/T 13912—2002金屬覆蓋層 鋼鐵製件熱浸鍍層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
GB/T 14979—1994鋼的共晶碳化物不均勻度評定法
GB/T 15711—1995鋼材塔形發紋酸浸檢驗方法
GB/T 30823—2014測定工業淬火油冷卻性能的鎳合金探頭試驗方法
GB/T 14999.1—2012高溫合金試驗方法 第1部分:縱向低倍組織及缺陷酸浸檢驗
GB/T 14999.2—2012高溫合金試驗方法 第2部分:橫向低倍組織及缺陷酸浸檢驗
GB/T 14999.3—2012高溫合金試驗方法 第3部分:棒材縱向斷口檢驗
GB/T 14999.4—2012高溫合金試驗方法 第4部分:軋制高溫合金條帶晶粒組織和一次碳化物分布測定
YB/T 4002—2013連鑄鋼方坯低倍組織缺陷評級圖
四、金屬材料無損檢測方法
GB/T 1786—2008鍛制圓餅超聲波檢驗方法
GB/T 2970—2004厚鋼板超聲波檢驗方法
GB/T 3310—1999銅合金棒材超聲波探傷方法
GB/T 4162—2008鍛軋鋼棒超聲檢測方法
GB/T 5097—2005無損檢測 滲透檢測和磁粉檢測 觀察條件
GB/T 5126—2001鋁及鋁合金冷拉薄壁管材渦流探傷方法
GB/T 5193—2007鈦及鈦合金加工產品超聲波探傷方法
GB/T 5248—2008銅及銅合金無縫管渦流探傷方法
GB/T 5616—2014無損檢測 應用導則
GB/T 5777—2008無縫鋼管超聲波探傷檢驗方法
GB/T 6402—2008鋼鍛件超聲檢測方法
GB/T 6519—2013變形鋁、鎂合金產品超聲波檢驗方法
GB/T 7233.1—2009超聲波檢驗 第1部分:一般用途鑄鋼件
GB/T 7233.2—2010鑄鋼件 超聲檢測 第2部分:高承壓鑄鋼件
GB/T 7734—2004復合鋼板超聲波檢驗
GB/T 7735—2004鋼管渦流探傷檢驗方法
GB/T 7736—2008鋼的低倍缺陷超聲波檢驗法
GB/T 8361—2001冷拉圓鋼表面超聲波探傷方法
GB/T 8651—2002金屬板材超聲波探傷方法
GB/T 8652—1988變形高強度鋼超聲波檢驗方法
GB/T 9443—2007鑄鋼件滲透檢測
GB/T 9445—2015無損檢測 人員資格鑒定與認證
GB/T 10121—2008鋼材塔形發紋磁粉檢驗方法
GB/T 11259—2015無損檢測 超聲檢測用鋼參考試塊的製作和控制方法
GB/T 11260—2008圓鋼渦流探傷方法
GB/T 11343—2008無損檢測 接觸式超聲斜射檢測方法
GB/T 11345—2013焊縫無損檢測 超聲檢測 技術、檢測等級和評定
GB/T 11346—1989鋁合金鑄件X射線照相檢驗針孔(圓形)分級
GB/T 12604.1—2005無損檢測 術語 超聲檢測
GB/T 12604.2—2005無損檢測 術語 射線照相檢測
GB/T 12604.3—2005無損檢測 術語 滲透檢測
GB/T 12604.5—2008無損檢測 術語 磁粉檢測
GB/T 12604.6—2008無損檢測 術語 渦流檢測
GB/T 12604.7—2014無損檢測 術語 泄漏檢測
GB/T 12604.8—1995無損檢測 術語 中子檢測
GB/T 12604.9—2008無損檢測 術語 紅外檢測
GB/T 12604.10—2011無損檢測 術語 磁記憶檢測
GB/T 12604.11—2015無損檢測 術語 X射線數字成像檢測
GB/T 12605—2007無損檢測 金屬管道熔化焊環向對接接頭射線照相檢測
GB/T 12966—2008鋁合金電導率渦流測試方法
GB/T 12969.1—2007鈦及鈦合金管材超聲波探傷方法
GB/T 12969.2—2007鈦及鈦合金管材渦流探傷方法
GB/T 14480.1—2015無損檢測儀器渦流檢測設備第1部分:儀器性能和檢驗
GB/T 14480.2—2015無損檢測儀器渦流檢測設備第2部分:探頭性能和檢驗
GB/T 14480.3—2008無損檢測渦流檢測設備第3部分系統性能和檢驗
GB/T 15822.1—2005無損檢測 磁粉檢測 第1部分:總則
GB/T 15822.2—2005無損檢測 磁粉檢測 第2部分 檢測介質
GB/T 15822.3—2005無損檢測 磁粉檢測 第3部分 設備
GB/T 18694—2002無損檢測 超聲檢驗 探頭及其聲場的表徵
GB/T 18851.1—2005無損檢測 滲透檢測第1部分 總則
GB/T 18851.2—2008無損檢測 滲透檢測 第2部分:滲透材料的檢驗
GB/T 18851.3—2008無損檢測 滲透檢測 第3部分:參考試塊
GB/T 18851.4—2005無損檢測 滲透檢測 第4部分 設備
GB/T 18851.5—2005無損檢測 滲透檢測 第5部分 驗證方法
GB/T 19799.1—2005無損檢測 超聲檢測 1號校準試塊
GB/T 19799.2—2005無損檢測 超聲檢測 2號校準試塊
GB/T 23911—2009無損檢測 滲透檢測用試塊
五、金屬材料腐蝕試驗方法
GB/T 1838—2008電鍍錫鋼板鍍錫量試驗方法
GB/T 1839—2008鋼產品鍍鋅層質量試驗方法
GB/T 10123—2001金屬和合金的腐蝕 基本術語和定義
GB/T 13303—1991鋼的抗氧化性能測定方法
GBT 15970.X系列 金屬和合金的腐蝕 應力腐蝕試驗
可以在中服雲方案庫搜索更多金屬檢測報告、規范!

6. 在將黃銅和紫銅焊接在一起後有漏氣現象,在顯微鏡下看到漏氣的焊接部位有裂紋,但肉眼看不出

用鹼性的水劑即可。或者用著色探傷儀

7. 磁粉探傷儀可以檢查銅合金鑄件的缺陷嗎

鋁合金壓鑄件主要缺陷特徵、形成原因及

防止、補救方法

缺陷名稱
缺陷特徵及發現方法
形成原因
防止辦法及補救措施

1、化學成份不合格
主要合金元素或雜質含量與技術要求不符,在對試樣作化學分析或光譜分析時發現。
1、配料計算不正確,元素燒損量考慮太少,配料計算有誤等;2、原材料、回爐料的成分不準確或未作分析就投入使用;

3、配料時稱量不準;

4、加料中出現問題,少加或多加及遺漏料等;

5、材料保管混亂,產生混料;

6、熔煉操作未按工藝操作,溫度過高或熔煉時間過長,倖免於難燒損嚴重;

7、化學分析不準確。
1、對氧化燒損嚴重的金屬,在配料中應按技術標準的上限或經驗燒損值上限配料計算;配料後並經過較核;

2、檢查稱重和化學分析、光譜分析是否正確;

3、定期校準衡器,不準確的禁用;

4、配料所需原料分開標注存放,按順序排列使用;

5、加強原材料保管,標識清晰,存放有序;

6、合金液禁止過熱或熔煉時間過長;

7、使用前經爐前分析,分析不合格應立即調整成分,補加爐料或沖淡;

8、熔煉沉渣及二級以上廢料經重新精煉後摻加使用,比例不宜過高;

9、注意廢料或使用過程中,有砂粒、石灰、油漆混入。

2、氣孔
鑄件表面或內部出現的大或小的孔洞,形狀比較規則;有分散的和比較集中的兩類;在對鑄件作X光透視或機械加工後可發現。
1、爐料帶水氣,使熔爐內水蒸氣濃度增加;

2、熔爐大、中修後未烘乾或烘乾不透;

3、合金液過熱,氧化吸氣嚴重;

4、熔爐、澆包工具氧等未烘乾;

5、脫模劑中噴塗過重或含發氣量大;

6、模具排氣能力差;

7、煤、煤氣及油中的含水量超標。
1、嚴禁把帶有水氣的爐料裝入爐中,裝爐前要在爐邊烘乾;

2、爐子、坩堝及工具未烘乾禁止使用;

3、注意鋁液過熱問題,停機時間要把爐調至保溫狀態;

4、精煉劑、除渣劑等未烘乾禁止使用,使用時禁止對合金液激烈攪拌;

5、嚴格控制鈣的含量;

6、選用揮發性氣體量小的脫模劑,並注意配比和噴塗量要低;

7、未經乾燥的氯氣等氣體和未經烘乾的氯鹽等固體不得使用。

3、渦流孔
鑄件內部的細小孔洞或合金液流匯處的大孔洞。在機械加工或X光透視時可現。
1、合金液導入型腔的方向不正確,沖刷型腔壁或型芯,產生渦流,包住了空氣;

2、壓射速度太快,由澆料口捲入了氣體;

3、內澆口過薄,合金液運動速度太大,產生噴射、飛濺現象,過早的堵住了排氣槽;

4、模具的排氣槽位置不對,或出口截面太小,使模具的排氣能力差,型腔的氣墊反壓大;

5、模具內型腔位置太深,而排氣槽位置不當或太少;

6、沖頭與壓室間的間隙太小,沖頭返回太快時形成真空,回抽尚未冷凝的合金液形成氣孔;或沖頭返回太快;

7、壓室容量大而澆注的合金液量太少。
1、改變合金液注入型腔的方向或位置,使合金液先進入型腔的深高部位或底層寬大部位,將其部位的型腔空氣壓入排氣槽中,在合金液充滿型腔之前,不能堵住排氣槽;

2、調試壓射速度和快壓位置,在能充實的前提下,盡可能縮短二速距離;

3、在保證不產生飛濺、噴射並能充滿型腔的情況下,加大內澆口的進口厚度;

4、加強型腔的排氣能力:(1)安放排氣槽的位置應考慮不會被先進入的合金液所堵死;(2)增設溢流槽,注意溢流槽與工件件銜接處不宜過厚,否則過早堵住而周邊產生氣孔;(3)採用鑲拼塊結構,把分型面設計成曲折分型面,解決深度型腔排氣難的問題;(4)加大排氣槽後端截面積,一般前端厚0.05-0.2mm,後端可加厚至0.4mm.

5、根據鑄件各部位受熱和排氣情況,適當噴塗塗料,噴完後吹乾積水,忌水未乾合模;

6、擴大沖頭與壓室之間的間隙在0.1mm左右,並適當延長保壓時間;

7、調高立式壓鑄機下沖頭的位置,或增加太壞室內壓注的合金液量。

4、縮孔和縮松
鑄件上呈暗灰色、形狀不規則的孔洞;集中的大孔洞叫縮孔,分散的蜂窩狀組織不緻密的小孔洞叫縮松。在機械加工前或後作外觀檢查或作X光透視中發現。
1、合金在冷凝過程中鑄件內部沒有得到合金液的補縮而造成的氣孔;

2、合金液的澆注溫度太高;

3、壓射比壓太小;

4、鑄件設計結構不合理,有厚薄截面變化太劇烈的厚大轉接部位或凸耳、凸台等。
1、改善鑄件結構,盡可能避免厚薄截面變化太劇烈的厚大轉接部位或凸耳、凸台等,如果不避免,則可采有空心結構或鑲塊設計,並加大其位置的冷卻。

2、在保證鑄件不產生冷隔、欠鑄的前提下,可適當降低合金液的澆注溫度;

3、適當提高增壓壓力,增加壓實作用;

4、在合金液中添加0.15~0.2%的金屬鈦等晶粒細化劑,減輕合金的縮孔形成傾向;

5、改用體收縮率、線收縮率小的合金品種,或對合金液進行調整,降低其收縮率或對合金進行變質處理。

6、加大內澆截面積,保證鑄件在壓力下凝固,防止內澆過早凝固影響壓力傳遞。

5、外收縮

(凹陷)
鑄件表面、厚大平面、內側轉角處、縮孔附近出現的凹陷,有的直接看到,有的表面附有一層薄鋁,揭除此層後與尋常凹陷相同。
1、合金的收縮性太大;

2、鑄件設計結構不合理,有厚薄懸殊截面積轉接的肥大部位;

3、內澆口截面積太小或鋁液流向太亂;

4、壓射比壓小;

5、模具排氣能力差,使型腔的也墊反壓大,空氣被壓縮在型壁與鑄件之間。

1、改用收縮性小的合金,或對其進行變質處理,細化其晶粒,降低其收縮性;

2、改進鑄件的設計結構,盡量避免厚薄懸殊截面的兩壁轉接的厚大部位。如不可避免,可改成空心結構或鑲塊結構;

3、適當加大內澆口截面積;

4、適當提高壓射比壓;

5、提高模具的排氣能力:

(1)增開排氣槽;

(2)增設溢流槽等。

6、在縮陷處安裝冷卻裝置,並加大其位置脫模劑的噴塗量。

6、裂紋
鑄件表面出現線狀或波浪狀開裂,裂口多呈暗灰色,在外力的作用下,裂口加寬,在噴砂前後或機械加工前後,熒光檢查中均可發現。
1、合金本身收縮性大,准固相溫度范圍寬或共晶體量少或在准固相溫度范圍內強度和韌性差;

2、合金的化學成分出現偏差:(1)鋁硅系、鋁銅系合金中含鋅量或含銅量過高;(2)鋁鎂系合金中含鎂量過高或介於3.5-5.5之間時;(3)合金中的鐵、鈉含量過高;(4)鋁銅系、鋁鎂系中的硅含量過低;(5)有害雜質元素含量過高,使合金塑性下降;

3、工件結構設計不合理,有厚薄懸殊的劇烈轉接部位、肥大凸台、凸耳、以及圓形或框形結構中有直線加強筋等;

4、合金中混入了低熔點合金;

5、模具設計結構不合理,內澆口位置不當,沖刷型腔壁或型芯,造成局部過熱或阻礙合金液的收縮;

6、澆注後開型的時間太晚;

7、模具溫度太低。
1、選用或改用收縮性小、准固相溫度范圍窄或結晶時形成共晶體量多,或高溫強度高的合金品種;

2、調整合金成分,使其達到規定的范圍內

(1)降低鋁硅系、鋁銅系合金中的鋅、銅含量;

(2)添加鋁錠,沖淡合金中鎂的含量;(3)嚴格控制鈉的含量,鋁硅系合金中鈉含量應控制在0.01~0.014%左右.

(4)往合金中添加鋁硅合金,提高硅的含量;

(5)嚴格控制合金中有害雜質的含量在技術標準的規定的范圍內;

3、改進鑄件的設計結構,盡量避免厚薄懸殊的劇烈轉接部位、肥大凸台、凸耳、以及圓形或框形結構中有直線加強筋等。如不可避免,則可改為空心結構或鑲塊結構;

4、改進模具設計結構,正確的設計內澆口的位置和方向,避免沖刷型腔壁和型芯,產生局部過熱或阻礙鑄件的收縮而產生的裂紋和變形;

5、嚴格控制低熔點金屬的含量;

6、注意在合適地時間內開型;

7、適當提高模具和型芯的工作溫度,減慢合金液的冷卻速度。

8、適當降低澆注溫度;

9、調整型芯和頂針,保障鑄件平行、均勻推出;

10、加大過度位置的鑄造圓角和脫模斜度。

7、變形或蹺曲
鑄件的形狀和尺寸發生了變化,超過了圖紙的公差范圍。在機械加工前後對鑄件作外觀檢查、測量或劃線中發現
1、鑄件的設計結構不合理,使鑄件各部分收縮不均勻;

2、鑄件在收縮冷卻過程中受到阻力;

3、澆注後到開型的時間太短,冷卻太快;

4、壓鑄時頂出過程中頂偏了鑄件;

5、合金本身的收縮率大,准固相溫度范圍寬,高溫強度差。
1、在可能和必要的情況下,改進鑄件的設計結構,如改變截面厚度,避免厚度懸殊的轉接部位和不合理的凸台、凸耳、加強筋等,盡量把肥大部位設計成空心結構或鑲拼結構;

2、改進模具設計結構,消除阻礙鑄件收縮的不合理結構;

3、延長留模時間,防止鑄件因激冷而變形;

4、經常檢查模具的活動部分,防止因模具原因(如卡死、變形等)而導致產品變形;

5、根據鑄件的結構形狀的復雜程度,如變形很難排除,則可考慮改用收縮性小高溫強度高的合金或調整合金成份(如鋁硅合金中硅含量提到15%以上,鑄件收縮率變的很低;

6、在熱處理裝爐或裝箱過程中,嚴禁將復雜的壓鑄件堆壓。盡量避免機械加工造成內應力不平衡而變形;

7、合理增加頂針數量,安排頂針位置,確保頂出平衡;

8、改變澆排系統,如厚大深腔位置加冷卻水等,達到熱量平衡分布;

9、當變形量不大,可採用機械或手工的方法矯正。

8、渣孔

在鑄件表面和內部有形狀不規則的明孔或暗孔,表面不光滑,孔內全部或部分為熔渣所充填,在機模加工前後對鑄件作外觀檢查和X光透視時可發現。
1、爐料本身已氧化或粘有雜物;

2、熔劑成分不純;

3、塗料噴塗太厚;

4、精煉除渣不到位,含氧化夾渣過多;

5、金屬液壓鑄溫度過低,流動性差,硅以游離狀態存在成為夾渣;

6、鋁硅合金中硅含量超過11.5時,且銅、鐵含量同樣超高,硅會以游離狀態析出,形成夾渣;

7、熔爐設計不合理或溫控不佳,導致表面金屬液氧化嚴重;

8、舀料時把浮渣一起舀入;

9、塗料或沖頭顆粒中石墨含量太多或石墨損壞脫落。
1、嚴禁使用已氧化未經吹砂和帶有油和水的爐料;

2、選用或按工藝嚴格配製熔劑;

3、選用較好的塗料,配比合理;

4、選用好的除渣劑和精煉劑,合理使用;

5、適當提高合金液澆注溫度,防止硅以游離狀態存在;

6、以高鎂鋁合金,可加入0.01%的鈹以減少氧化.

7、銅、鐵含量較高時,適當控制硅的含量不超過10%,並適當提高合金液溫度;

8、金屬液在坩堝中停留時間過長(鑄錠資料中有介紹),應重新精煉合金液;

9、注意防止損壞的石墨坩堝掉入金屬液中;

10、選用較好的沖頭顆粒;

11、使用塗料前,應將塗料充分攪拌均勻,使石墨成懸浮狀態而不結坨;

12、舀取合金液時,應先清除液面上的熔渣。

9、冷隔
表面為鑄件表面未融合,基體被分開成狹窄的表面光滑的縫隙。有穿透的和不穿透的兩種,此縫隙在外力作用下有繼續發展的趨勢,作外觀檢查即可發現。
1、合金液澆注溫度太低;

2、合金的化學成份不合格,使合金的流動性降低;

3、壓射速度太慢;

4、導入型腔的內澆口太多;

5、合金液在型腔中流路太長,型腔狹窄,冷卻太快;

6、模具排氣能力太差,型腔內氣墊反壓大,使液流受阻不能融合。
1、提高合金液的澆注溫度和模具溫度,提高合金液流動性(如變質細化處理);

2、控制配料成份,配好後檢測其流動性;

3、適當提高壓射速度和比壓;

4、適當增大內澆口截面積並減少內澆口數量,減少合金液的相互碰撞;

5、提高模具的排氣能力,合理安排排氣槽的位置和數量,降低型腔內氣墊的反壓力;

6、充分精煉合金液,減少 合金液的氧化程度,從而提高其流動性;防止合金液過熱。

7、改進澆注系統,防止流路過長;

8、調換為流動性好的合金品種。

10、欠鑄
鑄件輪廓不清晰,尺寸不夠,形狀不完整;在外觀檢查中即可發現,多為尖角或圓角或薄壁處未填滿,稜角為圓角或薄壁處缺一塊等形式;
1、合金液澆注溫度太低;

2、模具工作溫度太低,合金冷卻過快;

3、內澆口截面積過大,充填速度太小;

4、壓力或速度太小;

5、模具的排氣能力差,型腔內氣墊反壓過大;

6、壓射速度太大,使合金液直沖短平面鑄件對壁(未經過型腔底部流動)而折回後再充型。形成的欠鑄或冷隔。
1、適當提高合金液的澆注溫度;

2、適當提高模具的工作溫度,確保在合金液溫度的1/3左右浮動;

3、適當減少內澆口截面積;

4、增大壓力和壓射速度;

5、增設排氣槽,合理設定排氣槽的位置和數量;

6、壓鑄短平面或有直角的鑄件時,應適當適當降低壓射速度,並採用盡可能大的內澆口截面積;

7、檢查壓射沖頭的行程或澆注量是否足夠;

8、充分精煉合金液,減少合金液的氧化程度,從而提高其流動性;防止合金液過熱。

9、減少脫模劑用量,注意清理型腔。

11、粘模
鑄件被粘在模具上雖未粘住,但表面被撕破皮;在鑄件頂出時或頂出後對工件作外觀檢查可以發現。
1、合金液澆注溫度太高;

2、模溫太高;

3、脫模劑效果差或噴塗量少或不均勻;

4、模具表面有銹疤或不光滑倒扣的位置;

5、模具材料不適合或熱處理方法不當,沒在達到應有的硬度;

6、澆注系統設計不合理,特別是導入合金液的內澆口位置不當,使合金液總是沖刷某處型腔壁或型芯,造成局部過熱而粘模;

7、模具開設多個內澆口,相互撞擊,導致局部過熱粘模;

8、鋁合金中鐵含量太少(低於0.6%),引起粘模;

9、合金液成份不均勻,出現嚴重偏析。

10、鑄造圓角和脫模斜度太小;

1、適當降低合金液的澆注溫度和模具溫度;

2、更換脫模劑,調整噴塗位置和噴塗量;

3、對模具進行拋光,對已氮化過的模具,拋光要慎重,防止破壞掉表面的氮化層,形成越拋越粘的情況;

4、檢查模具的硬度值,採取重新熱處理氮化或更換模具材料;

5、改進澆注系統設計結構,避免合金液持續沖刷型腔壁或型芯;

(1)適當增大內澆口的截面積;

(2)改變內澆口的位置和導入方向,使導入處於寬大厚實位置;

(3)盡量採取底注法開放式澆注系統。

6、加大內澆口截面積,取消多個澆口現象;

7、適當降低壓射速度,縮短二速行程。

8、檢查鐵含量,如太低,可以鋁鐵中間合金補充;

9、加大模具冷卻,對過熱位置加大噴塗,並在模具上設置冷卻系統;

10、防止混入低熔點金屬;

11、除鎂鋅等個別金屬,不可將純金屬加入鋁液中,會形成嚴重偏析。

12、加大鑄造圓角和脫模斜度。

12、鑄件尺寸超差
鑄件尺寸大於或小於圖紙要求的公差。從測量中可發現。
1、設計模具時收縮率取值不準確或計算有誤;

2、模具製造不精確,誤差大;

3、鑄件的設計結構不合理,如因鋼性不夠而產生蹺曲等;

4、鑄件圖上的公差要求超過了壓鑄所有達到的標准;

5、合金液澆注溫度和模具工作溫度過高或過低;
1、根據鑄件結構形狀和合金特性,認真選取其在模具不同位置的收縮率,修正模具的尺寸;

2、嚴格按圖紙設計加工和驗收模具;

3、改進鑄件的設計結構,增大剛性不足處的尺寸或改變其結構形狀,增大鋼性;

4、從壓鑄工藝上採取措施,如採用加強筋、加長留模時間等;

5、檢查頂出位置是否傾斜;

6、根據試壓情況,調整模溫和鋁溫。

7、調整合金液,降低其收縮量。

鑄件在垂直於模具分型面方向上的尺寸變大:

1、粘附於模具分型面上的金屬或非金屬物未清理干凈;

2、模具某處松動,使模具傾斜而產生間隙;

3、模具分型面上有壓傷;

4、鎖模時增壓不夠或鑄件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積超過壓鑄機的規格,壓鑄時動定模分開。

組成型芯的部分尺寸

不合格:

1、型芯安裝不正確,不穩定;

2、合金液進入型芯後,型芯產生移動;

3、由於模具過熱,活動型芯在導向孔內被咬住;

4、彎曲異形處和深孔處未填滿;

5、開模時間太短或太長,影響收縮大小。
1、壓鑄前應仔細檢查模具分型面,防止有粘附物;

2、檢查模具各處是否有松動,模具固定位置是否有偏斜,在四側面和各個角落檢查分型面是否有間隙。

3、修復模具的突起部位;

4、根據產品投影面積核算壓鑄機與工件是否相匹配;

5、適當降低壓射速度。

1、通過定模或動模板固定型芯,型芯上如有突台,剛可用底板固定。活動型芯用閉鎖固定,型芯的長度應嚴格按照與其直徑的比例來計算,確保其剛性,防止壓鑄時被液體金屬沖彎沖變形;

2、防止模具過熱,清理和修復型芯被啃壞的部位;

3、選用合適的配合方式和精度,設計活動型芯與滑槽的活動配合;

4、壓鑄時做好模具的冷卻;

5、摸縈出合適的開模時間。/

13、夾雜
鑄件上出現硬度比基體大的質點或坨狀物,使切削刀具磨損;在鑄件機械加工或吹砂後的X光透視可見。
合金中混入了或析出了比基體金屬硬的金屬或非金屬化合物。
1、嚴格遵守工藝規程,盡量少攪拌合金液,減少氧化;

2、在攪拌、舀取和少注合金液等操作中,注意不讓表面的氧化皮捲入;

3、合金中含有Ti\Mn\Sb\Fe等密度大的金屬時,要注意防止其偏析成為夾雜;

4、使用高鋁質的或氮化硅與碳化硅混合物耐火材料作爐襯時,要防止在高溫下剝落混入合金液中;

5、用乾燥過的精煉劑對合金液進行充分的精煉。

14、流紋(痕)
鑄件表面局部下陷的紋路,用手摸可感知。在外力作用下無發展趨勢,在噴砂後可發現。
1、內澆口截面積太小;

2、型腔內氣墊反壓大;

3、塗料噴塗不均勻或太厚;

4、模溫低,合金液流入後受到激冷。
1、適當加大內澆口截面積或調整位置;

2、提高型腔的排氣能力,加大排氣槽或增大溢流槽,或改變排氣槽的位置;

3、控制脫模劑的噴塗比例和數量;

4、適當降低壓射速度;

5、適當提高模溫。

15、網狀花紋
因模具的龜裂而在鑄件表面復印出的龜甲皮痕跡,並隨模具龜裂發展而發展;在外觀檢查時即可發現。
1、模具材料不合適或熱處理工藝未達到要求;

2、模具的工作溫度過高;

3、合金液的澆注溫度過高;

4、形成模具型腔的某個零件的截面太薄使其高溫強度差;

5、合金液與模具溫差過大;一般是合金液溫度的1/3左右;

6、模具表面出現細微龜裂時未及時打磨,任其發展。
1、選用耐熱沖擊性能力好的、熱處理後硬度高的熱作模具鋼來製造模具的型腔部分;並配套採用符合此材料的熱處理工藝;

2、適當降低澆注溫度;

3、壓鑄前要先對模具進行預熱;

4、為使模溫均勻,可採取以下方式:

(1)模具過熱位置設置冷卻系統;

(2)模具較低位置,可增設溢流槽;

5、壓鑄中,每隔一定時間,刷油或塗料潤滑整個模具,使模溫均勻。

6、定期檢修模具,發現有網狀紋絡及時打磨掉。

16、拉傷
鑄件在出模方向受到阻礙,造成表面拉傷,起始端寬而深,出端漸小至消失。
1、模具設計或模具加工不正確;

(1)、型芯或模具有負斜度;(2)沒有脫模斜度或斜度太小;

2、型芯和模具型腔壁上有壓傷;

3、模具上粘附有合金;

4、脫模劑效果差或噴塗太少或不均勻;

5、鑄件在頂出時傾斜。

1、如鑄件上的拉傷為常定位置,則應檢查模具,分析原因,予以修復;

2、保障不同位置的脫模斜度;

3、修復模具壓傷位置;

4、更換或加大脫模劑用量;

5、化驗合金中鐵的含量,如低於0.6%,則應添加;

6、適當縮短開模時

7、因模具局部過熱造成的拉傷屬粘模拉傷,查看粘模的解決辦法。

間。

17、飛邊
鑄件沿分分型面位置出現層狀薄片,由壓鑄件向外延伸,飛邊很薄,一般在0.1mm左右。目測可以發現。
1、壓鑄機鎖模力不夠,造成脹型;

2、分型面存在異物、鑲塊滑塊磨損、模具剛性不足等,造成閉合不嚴;

3、模溫及合金液溫度過高;

4、壓射速度過快或壓射比壓過大;
1、合算工件投影面積,選用合適的機台;

2、及時清理分型面;

3、適當降低壓射速度和壓射比壓;

4、注意快速與增壓速度之間的配合,避開壓力峰值;

5、適當降低合金注溫度和模溫;

6、省模。

18、沖蝕
主要是內澆口附近部位出現的麻點,嚴重的有突起。目測可以發現。
1、內澆口截面積太小,沖擊力過大;

2、內澆口位置或進料方式設置不合理,造成金屬液直接沖擊對面型腔;

3、金屬液亂流,長時間沖刷同一部位;
1、適當降低壓鑄模具溫度和壓射速度;

2、修復沖蝕部位,並加強冷卻;

3、改變內澆口進料位置,盡可能使金屬液沖擊寬大部位;

4、內澆口加寬加厚,降低其沖擊力;

5、確保進料方向、鑄造圓角及轉折出合理性。

8. 成品檢驗有哪些方法

成品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種。不管是哪種方法,都需要人員操作,都需要藉助管理系統提高成品檢驗的質量和效率。我們公司一直使用日事清,利用日事清的看板功能,將工作任務分配至每個部門和團隊成員的個人日程,每天自動生成工作日誌進行匯總,做到任務有跟蹤、事件有反饋、結果有分析,可以大大節省時間,提高檢驗質量,提高團隊協同作業能力,讓成品檢驗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一是目視檢測。一些產品的質量指標是靠檢測人員的肉眼進行觀察、判定的。用目視檢測的質量指標主要是產品的表面質量、外觀色澤、形狀和管棒材的斷口等。產品表面上的缺陷是屬於允許范圍內、還是超出范圍成為廢品,這要靠檢測人員的實踐經驗來判斷。例如GB/T4423—92《銅及銅合金擠制棒》和GB/T13808—92《銅及銅合金拉制棒》,二者對產品表面質量要求都規定「不允許有裂縫、氣泡、夾雜物」等缺陷和「允許有氧化色和不使棒材直徑超出允許偏差的其他缺陷」。要求內容基本相同,但二者的狀態不同,一個是冷加工的拉製品,一個是熱加工的擠製品,其表面狀況誠然是不會一樣的。因此,要求檢查人員要知道產品的用途,按用戶的使用要求的原則來判斷產品的優勢。
二是工具測量。產品質量標准中規定的規格指標需要用工具來測量。尺寸偏差、彎曲度、長度、厚度、直徑(外徑、內徑)、壁厚、橢圓度等尺寸方面的精度都需要用工具來測量,工具有捲尺、直尺、游標卡尺、螺旋測微計(千分尺)、內徑測微計等。重量需要用各種衡具:地中衡,電子秤,台秤等。
三是實驗室檢測。在產品質量標准中規定的一些指標不能用簡單的測量工具在現場直接檢測,這樣需要在製品上隨機取樣在實驗室檢測。在實驗室檢測的質量指標主要有,產品的力學性能(如抗壓強度,伸長率,硬度等),物理性能(晶粒度,內應力等),工藝性能(壓扁,擴口,卷邊等)以及化學成分(無氧銅的含氧量等)。
四是無損檢測。產品中有些表面缺陷很難用目視檢測,例如微裂紋、皮下夾層等缺陷很容易漏檢;有些缺陷如內部的氣孔、分層、擠壓、縮尾、疏鬆等不能用目視來檢測。只有用破壞性試驗來檢查。近年來採用的無損檢測技術可以迅速准確地檢出上述內部缺陷。在管棒材的成品檢測中通常採用超聲波探傷和渦流探傷,在板帶材中和鑄件及壓鑄件中採用超聲波探傷、射線探傷、滲透探傷等。

閱讀全文

與銅棒材裂紋檢測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0253用簡便方法計算 瀏覽:456
唇霜使用方法 瀏覽:348
宮頸鱗化治療方法 瀏覽:422
農葯的最佳噴施方法 瀏覽:206
櫥櫃拉籃櫃門安裝方法 瀏覽:505
海水泡了用什麼方法有什麼用 瀏覽:682
菌肥使用方法 瀏覽:625
戒煙後有什麼好方法嗎 瀏覽:591
儲水淋浴器使用方法 瀏覽:733
瓷磚掛水的解決方法 瀏覽:564
小三陽肝炎治療方法 瀏覽:464
豆角銹病圖片防治方法 瀏覽:19
細菌陰炎中葯治療方法 瀏覽:744
建築新項目機構地申報計算方法 瀏覽:856
用雪糕棍做車簡單方法 瀏覽:506
狗狗幣使用方法 瀏覽:639
紅米7怎麼設置時間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51
生肖牛茅台王子酒鑒別方法 瀏覽:920
財務行業分析方法 瀏覽:435
微信用各種方法解封不了怎麼辦 瀏覽:395